农业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农业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农业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

目录

1.综合说明 (1)

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 (1)

1.1.1 项目承担建设单位 (1)

1.1.2 项目承担设计单位 (1)

1.2项目建设的依据 (1)

1.3项目建设地点、容与规模 (2)

1.3.1 总体情况 (2)

1.3.2 建设容和规模 (2)

1.3.3 与项目可研批复容变化情况说明 (4)

1.4项目组织实施 (4)

1.5项目建后管理 (5)

1.6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5)

2 项目区基本情况和建设的必要性 (5)

2.1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5)

2.1.1 自然状况 (5)

2.1.2 社会经济 (7)

2.1.3 农业灌溉现状 (8)

2.1.4 农业灌溉与用水现状 (11)

2.2项目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

3 项目区灌溉水源与水量分析 (14)

3.1建设项目的灌溉水源 (14)

3.1.1 项目区地下水特性 (14)

3.1.2 项目区地表水特性 (15)

3.2项目区用水需求预测 (15)

3.3项目灌溉水量和水质分析 (19)

3.3.1 灌溉水量分析 (19)

3.3.2 灌溉用中水水质及灌溉水质标准 (19)

3.3.3 总体对比 (20)

4 项目建设容及工程技术设计 (24)

4.1设计思想与设计原则 (24)

4.1.1 设计思想 (24)

4.1.2 设计原则 (24)

4.2项目设计编制依据 (24)

4.3项目总体布置 (25)

4.4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选型 (25)

4.4.1 灌溉形式 (25)

4.4.2 管材比选 (27)

4.4.3 微灌过滤器技术 (28)

4.4.4 技术选型 (30)

4.5工程技术设计 (30)

4.5.1 水源井设计 (30)

4.5.2蓄水池设计 (31)

4.5.3工程设计 (33)

4.6.4 灌溉自动控制设计方案 (64)

4.6.5 其它设备选型 (67)

4.6.6附属建(构)筑物设计 (68)

4.6.7 电气设计 (71)

4.6.8 其它地块成果表 (72)

5 农艺及管理节水措施 (81)

6 管理节水措施 (83)

7 水土保持 (83)

7.1水土保持措施 (83)

7.2水土保持评价 (83)

8 环境影响评价 (83)

8.1编制依据 (83)

8.2环境影响预测 (84)

8.2.1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 (84)

8.2.2 自然环境影响预测 (84)

8.2.3 施工期环境影响 (84)

8.3环境保护措施 (84)

8.4工程竣工运行后环境影响评价 (84)

8.5环境影响分析 (85)

8.5.1 投入工程带来的效益分析 (85)

8.5.2 工程建设带来的损失 (85)

9 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 (86)

9.1项目组织管理 (86)

9.2项目运行管理 (86)

9.3工程施工 (86)

9.3.1 施工条件及工程地质状况 (87)

9.3.2 管道施工 (87)

9.3.3 浆砌石施工 (89)

9.4项目验收与移交 (89)

10. 项目概算及资金构成 (90)

10.1工程概况 (90)

10.2编制说明 (90)

10.2.1 编制原则和依据 (90)

10.2.2 基础价格 (91)

10.2.3 工程单价 (92)

10.2.4 建筑工程 (93)

10.2.5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和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93)

10.2.6 施工临时工程 (93)

10.2.7 独立费用 (94)

10.2.8 基本预备费 (94)

10.3设计概算编制中存在的其它应说明的问题 (94)

10.4投资主要指标 (95)

11. 项目综合评价 (97)

11.1经济效益和技术经济分析 (97)

11.1.1 节水效益 (97)

11.1.2 经济效益 (97)

11.2生态效益分析 (97)

11.3国民经济评价 (97)

11.3.1 计算依据 (97)

11.3.2 采用的价格水平 (98)

11.3.3 主要参数 (98)

11.3.4 评价准则 (98)

11.3.5 费用估算 (98)

11.3.6 国民经济评价 (100)

12. 结论及建议 (101)

附件:

1、惠利区XXXX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投资概算

2、惠利区XXXX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图册

3、惠利区XXXX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1.综合说明

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

1.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

1.1.2项目承担设计单位

1.2项目建设的依据

《惠利区XXXX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研)》批复文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50363-2006);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GB/50288-99);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

《微灌工程技术规》(GB/T 50485-2009 );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20203);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DB11/T 557-2008

《机井技术规》(SL256-2000);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XX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

《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手册》;

《XX市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

其他相关规、文件及技术参考文件

《XX市农业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1.3项目建设地点、容与规模

1.3.1总体情况

工程项目位于XX市惠利区XX镇、XXX镇、XXX镇、XXX镇、XXX镇5个镇和XXX农场。共涉及24个行政村,37块地块,共计面积8162亩,其中果园低压管道灌溉面积4346亩,喷灌面积128亩,微灌面积3688亩,其中果树小管出流灌溉2880亩、设施农业微灌808亩。

1.3.2建设容和规模

本项目共需打井11眼,其中新增水源井6眼、更新水源井5眼。建设水源井泵房14座,包括更换深井潜水泵及泵房配套机电设施。

建设阀门井490座,泄水井452座,铺设PVC-U管道138.799km,铺设PE管233.026km,铺设滴灌带199.498km.

建设蓄水池2座,总容积6400m3。

工程建设容和建设规模见表1-3、1-4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8959427.html,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作者:刘祥诺李爱莲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8期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等,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节水效能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水资源和当地环境。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1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注意的事项分析 1.1 分析在无坝取水中的注意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建设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如果建设不建闸的引水口,那么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进而导致渠道和其他设施被洪水冲走,淹没大量的农田,针对这一危险的情况,一定要考虑好建设建闸飞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进水闸的中心线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间产生的夹角,一般都会设计成锐角,基本是在30°~45°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性,而且这样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时还减少了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如果水位非常低,没有条件进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或者是低坝、节制闸等,以此来提高水位,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合理的调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 1.2 有效控制输水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浪费 在长时间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中,主要使用挖土成渠的灌溉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农田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使用的管道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输送的水量会有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流失大量的灌溉用水,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每年植物生长时所需水量为4,000亿m3,但是在所有输送水量中利用在农田灌溉中的只有50%~60%,针对这一情况,一定要对输水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有效方案进行节水,例如对水泵、管道进行检查,不能出现漏水、渗流问题,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灌溉的效率。 1.3 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利用挖掘的水渠进行水资源的输送,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定要合理选择渠道的防渗材料,现浇混凝土护面、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面、干砌块石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管道施工组织设计

2013年农业高效节水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质量目标 一、质量目标 xxxxx(新市区)2013年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工程质量目标为:本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述: 本工程为xxxxxx新市区)2013年农业高效节水项目,本项目工程内容包含三个单项工程:挖沟槽土方工程;管道铺设安装工程;路面恢复工程。工程地点位于xxxx乡。 1、塑料管道采用管沟敷设,主材为PVC-U管及薄壁PE管,采用承插连接。 2、薄壁PE管材,承插连接,橡胶圈密封接口,管道公称压力,采用直埋方式。 3、闸阀井做法、井盖及井座、爬梯做法详见图纸。 4、闸阀进采用C20混凝土砌筑。 二、管道设备安装、材料概述 (一)工程的主要材料和设备的供应方式和供货渠道 工程的主要材料和设备选择疆内外实力雄厚、质量优良、供货信誉良好的厂家的产品,由本工程建设单位看样定货,产品供应方式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提前签定购货合同,并在材料和设备进场使用前检验合格,避免影响工程进度;供货渠道优先采用厂家直接供货,其次考虑由三家设在疆内的总经销单位供货,减少中间环节,进场产品必须“三证”齐全(进

场时由现场监理监督产品质量及三证),并提供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必要时现场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砂、石料购自当地合格砂石场,水泥购自名牌水泥厂,钢材购自大型钢铁厂,供热及给水管道材料、电器、设施等材料均通过生产厂家或厂家的销售部门供货。 (二)PVC及PE管道安装工程 材质为PVC-U及薄壁PE软管,连接方式为承插连接,规格型号:De200及De1600、PE 管为De90及De63等,压力试验、吹扫、清洗。防腐、保温、绝热及保护层按序施工。 第三章施工部署 一、施工组织安排 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部署按照“先下后上、先土建后安装,先安装及路面”的原则,我公司实行平面分区,立体分层,流水施工的施工方法,先进行按照系统工程原理,精心组织各工种、各工序的作业,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度、资源、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均满足业主要求。 二、施工组织形式 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开工前的技术准备、现场施工准备、施工队伍及有关组织准备,以便工程开工后能够有序地开展工作。 2、首先进行土方开挖,然后进行沟底垫层部分的施工。 3、管道施工期间安排穿插进行闸阀井砌筑施工,做到合理组织施工。 三、施工准备

节水灌溉现状与前景

节水灌溉的内涵。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多种措施的总称。主要是对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灌溉而言。由于灌溉是补充天然降水的不足,从而促使作物高产高效,节省灌溉用水,当然首先要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因此,把“节水灌溉”仅仅理解为节约灌溉用水是不全面的,应当在考虑灌溉的同时,还要把各种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水源,如:地面水、地下水、天然降水、灌溉回归水,经过处理以后的污水、“废水”以及土 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儿乎与我国农业 灌溉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只要灌溉就应当考虑节水。 秦汉以前的期思娄灌区以及芍坡灌区工程的修建及 运用标志着我国摆脱靠天祈雨的灌溉方式。早期的 郑国渠、泾惠渠、渭惠渠和洛惠渠等老灌区就在优化 地面灌溉技术要素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 了一些宝贵的经验。20世纪60-70 年代,江浙一带 就开始推广三合土和混凝土地下渠道。50年代就有 部分地区开始进行喷灌的研究和试点,到70年代喷 灌技术受到普遍的重视并广泛应用,在1997 年全国 喷灌面积已达19.33 万hm?。滴灌技术是1974 年从 墨西哥引进3套滴灌设备开始的,至今我国地面滴 灌技术应用和设备开发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在吸收 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时,研制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 使用的滴灌和微喷灌设备,现在全国滴灌面积已达 到几万公顷。同时,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到80年代 地下输水技术又得到了新生发展成为低压管道输水 灌溉技术,主要采用低压塑料管道输水,也有用索混 凝土浇筑的管道等其他形式低压管道输水。 以色列 2.2 以色列在水资源利用和农业高科技化方面成绩 斐然,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以色列建国初期,水就被 确立为国有化资源,归政府所有和控制,并于1959 年颁布实施了《水法》。1964 年建成全国输水系统 (NATIONAL WATER CARRIER),通过这个输水系 统,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需要将水从一个地 方输往另一个地方。1972 年制定了“国家污水再利 用工程”计划,开展利用污水进行灌溉的试验研究,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至1997 年约有60%的城市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1、背景介绍 智能农业是物联网十二五规划重点领域之一,大量的科技创新技术将应用在农业发展中,其中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等。 通信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有线、无线、长距离、短距离的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机器与人之间的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这就形成了当今科技领域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物联网”。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信息传递、交换和传输的重任。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目前是通信、计算机和自动化等领域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它能够可靠地、实时地采集覆盖区中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给远端数据消费系统。 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在设定的条件下与远端接收器通信,按照系统预先设定的程序对现场设备进行开、关等操作,还可以按照复杂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实现灵活的操作控制,另外,动态信息采集分析技术也是重点应用,对现场的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在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领域。目前,农业节水灌溉的困难在于农田分布范围广泛,各种农作物的用水需求也不相同。使用大面积的沟渠灌溉技术,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在农田利用上也造成很大的浪费。采用自动化控制的滴灌技术,可以根据各种农作物对水量的要求,以及土壤的水情合理配置各个供水设备运行情况。另外,通过自动化控制,可以将整个农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整个系统的相关资源信息,通过统计分析,进行合理使用,从而达到省水节能、省工省地的效果,以及发展节水农业的目的。 托普物联网在农田智能灌溉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无线传感器感应土壤的水分,并在设定条件下与接收器通信,控制灌溉系统的阀门打开、关闭,从而达到自动节水灌溉的目的。由于传感器网络具有多跳路由、信息互递、自组网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目次 1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 3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4. 工程管理 5、施工组织设计 6、水土保持设计 7、环境保护设计 8、节能设计 9投资概算及筹资方案 10预期效益 11 附图 附加说明(包括总则)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及依据 1.2 项目区现状 简述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包括项目的位置等。 1.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简述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方案,总工期。 1.4 工程管理 简述项目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建后的管护机制。 1.5 建设费用及资金筹措方案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总投资,投资构成,筹资方案。 1.6 预期效益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建后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 水文气象 重点介绍项目区降雨、气温、蒸发、风向风速和日照等水文气象要素。 2.1.3 地形、地貌 2.1.4土壤及作物种植情况 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土壤土质、作物种类和种植间距。 2.1.5 水资源 重点介绍项目区现状水源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受益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2.2.2 农业生产水平 2.2.3 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2.4 水利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2.3 项目区水利设施现状 2.3.1 水源工程现状 水源工程包括水库(湖泊)、堰坝、山塘、河流等。 2.3.2 灌溉工程设施现状 说明项目区灌溉工程设施现状,应包括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等。 2.3.3 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说明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4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现状自然灾害、农业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明目实施的必要性。 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3.1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 (1)规划的文本及相关的审批依据; (2)中央及省针对现行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补助的有关文件; (3)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根据项目类型选用相应规范); ①《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②《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③《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④《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2010;⑤《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 3.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标准 (1)灌溉设计保证率 喷灌、微灌各类作物采用85~95%,低压管道灌溉采用75%。 (2)灌溉水利用系数 低压管道区、喷灌区不应低于0.80;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保障我国未来经济持续高效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占世界总量的6%,但是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的现状,实际上人均水量较为短缺,在这样的背景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投资,目的是尽快实现全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较多的漏洞,极大的影响了其推广与普及的进程。因此,完善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以期通过有限的灌溉水资源消耗总量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 根据我国政府出台的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相关规划中明确指出,截止2015年年底,确保1.5亿亩农田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截止2020年年底,保证6.5亿亩农田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保证。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广大地区进行推广使用。下面主要通过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与节水灌溉农艺技术现状进行主要说明。 1.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目的是通过降低输水管道在输送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损失,损失的方式主要是水量蒸发和渗漏导致。为了保证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必须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 1.1.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的防渗工程主要考虑的是施工材料的防渗漏性能好坏、成本高低与施工难度大小。只有保证渠道的透水性或者通过建立防渗漏隔层,才能有效保证输水渠道不会发生渗漏等情况,对节水技术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 1.1.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洪林)

[论文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我国和谐灌区建设的需要,提出开展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对国内外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稻节水灌溉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农业政策和工程技术等多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状况。最后,探讨了水稻节水灌溉影响的今后研究发展前景和方向。 [论文关键词]:水稻;节水灌溉;影响;研究;进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两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和谐灌区建设。一个和谐的灌区应该实现:水土资源供需平衡,灌区水利基础建筑物和渠系运行良好,管理体制合乎时代要求,运行机制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很强的自我运行能力;此外,灌区农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定,生态环境适合人民生活和动植物生长;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节水灌溉技术得到普遍采用,并发挥巨大作用,从而保证灌区内的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才会促进我国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稳步向前。和谐的灌区建设离不开农业节水灌溉,而农业节水灌溉的关键是实行水稻节水灌溉。因此,开展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种稻国家之一,水稻面积为世界第二,水稻的总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居首位。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0%,产量约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40%,水稻的灌溉用水量占1/3以上。但中国水资源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工业用水、城镇供水大幅度增长,农业用水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农业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 二、水稻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在全球用水量中,农业灌溉占到了72%,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高达87%。随着非农业用水(包括城镇供水、工业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Barker(1998)等人预计,到2020年,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量将下降到62%而发展中国家为73%。20世纪70年代,随着水资源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必要性越来越明显。Tabbal等人(1992)和Bhuiyan等人(1995)分

基于单片机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 摘要 自动控制节水灌溉技术代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灌溉系统自动化水平比较低下是制约我国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此问题研究了基于单片机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系统对土壤湿度进行监控,并按照农作物的要求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水,其核心部分是单片机控制部分,主要对灌溉控制技术以及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 控制部分以单片机为核心,研制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总体结构、单片机系统主机电路、数据采集处理电路、I/O口的扩展电路。为了进行大规模灌溉工程的监控,采用分布式控制模式,以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的成本。 该套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造成本低,体积小、安装方便、抗干扰性强、运行可靠,相比其他控制方式来说,性价比高,更易形成产品,便于推广应用。这是我国灌溉自动控制技术的一种新尝试,为目前农业在较低生产力水平的状况下,向智能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AT89C51单片机;湿度传感器;A/D转换;采样;芯片 1

本科生毕业设计 ABSTRACT The level of auto-control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The low automatic level of irrigation system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prevented our agriculture’s development.As to this condition,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water-saving irrigation system that controlled by MCU.This system can supervise humidity.it can irrigate to the demand of the farm crops with right amunt of water at well time.The control part that consists of MCU is its core.Research work had been carried on irrigation control technology,hardware and software program and so . The control that consists of MCU is its core.A set of automatic water-saving system which is controlled by sing-chip controller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is paper.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system、the main circuit of the MCU system、data-collecting circuit、I/O expanding circuit are all the designed.For monitoring large-scale irrigation system,we use distributional control model to enhanc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de reduce the cost. It is small,easy to fit,a strong capability to resist interfere and low-cost.So the control system is more economic compared to other control system such as thuter system and all these demonstrate this production is adept to be popularized.This work is a fresh attempt to bring our agriculture into an advanced stage,which now is relative to be backward greenhouse control technique,especially on the aspect of nutrient liquid supplying when crops cultivated on tissue. Key words: AT89C51 MCU; Humidity Sensor; A/D transform; Sampling; Chip 2

农业节水灌溉与合同节水管理

一、农业用水及节水现状 1.农业用水情况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但是,其中真正被农作物用到的还不到30%。大量的水在灌溉过程中蒸发了,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的同时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但是由于多年来农业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措施不配套等原因,使得农业灌溉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灌区大部分道路窄而不平,田间桥涵较少且破损严重,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灌溉以宽长畦大田漫灌为主,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加之灌溉水源的不稳定,灌溉困难且成本较高,抗旱排涝能力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及生产条件的制约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渠(沟)系建筑物老化,渗漏损失大;农业灌溉用水价格远低于供水成本,有些地区甚至不收水费;用水计量设施不全,无法准确统计用水量;农田水利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管理手段落后等等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及推广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灌溉以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灌溉为主,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相对较少。同时,在农业节水推广方面也存在许多技术问题:(1)区域性的农业节水试验与监测网络还未形成,缺乏农业节水发展的基础数据积累和对农业用水状况的有效监测与控制。(2)农业节水基础研究薄弱,特别是对农业节水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还很欠缺,在农田尺度水分高效利用的应用基础、区域节水高效和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用水优化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深度还很不够,影响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节水效益。(3)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研究的单项农业节水技术较多,但如何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于不同地区采用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定量化、集成化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仍然是制约农业节水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4)农业节水设备与产品功能单一、性能不稳定和耐久性差,严重影响其大面积的应用。(5)农业节水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节水管理信息采集、传输的可靠性差,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投入与产生节水效益之间的不匹配,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常规节水技术水平的重大技术障碍。(6)农业节水发展政策和制度研究方面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和提高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节水的必要性与意义 1.建设必要性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是比耕地资源(占世界总量的9%)更紧缺的资源。同时,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南北相差悬殊。淮河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拥有全国60%的土地,却只有15%的水资源。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永恒主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乎国家安全。确保我国农业用水量维持零增长或负增长才可以满足国家战略水安全,但要满足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需求必须增加农业用水量约1200亿立方米。这两个现实需求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瓶颈,在水资源极为有限的前提下,解决这一矛盾只能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节水灌溉的高效农业,使农业由粗放经营管理走向集约经营管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水利现代化。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其自

然存在的状态与人类的需求并不完全符合,进行水资源集中整合的水利工程随之而出现。水利工程不仅能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而且还能够使水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尤其?τ谖夜?这样的农耕文明古国,水利工程在保障农田灌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水利工程更是科技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标志。 现代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是指用尽可能少的灌溉水量来满足作物需水,获得农业生产的最好效益。节水灌溉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灌溉水的最大利用率,促进农业高效发展。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就是要采取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使有限的灌溉水量创造最佳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其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有着更多的优势,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与科研成就,可根据各个地区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多种合适且可选择的节水灌溉方式。 现代节水灌溉为解决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农民增产增收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滴灌灌溉、喷灌灌溉及地面灌溉。 滴灌灌溉。由于该技术有着较高的价格,也被称为“昂贵技术”。它是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即通过低压管道系统和特别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前言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北方粮食主产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粮食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干旱频繁,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 多年来,各地围绕发展节水灌溉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东北三省和某区(以下简称四省区),近年来根据当地实际,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节水增产的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四省区党委、政府相继做出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决定,组织编制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计划。黑龙江、吉林省委、省政府专门致函国务院领导,表达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粮食

稳定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再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为支持四省区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四省区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四省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以雨养农业为主,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尤其是春旱严重,制约了当地粮食生产,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为此,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更大规模的灌溉面积,是充分发挥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财政部经商水利部、农业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建议结合四省区的规划目标和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更好地指导四省区实施

2020-2021专科《节水灌溉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05)

2020-2021专科《节水灌溉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05)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适用于各种地形、气候和运行条件的大、中、小型渠道的防渗方法是( )。 A.土料防渗 B.混泥土防渗 C.砌石防渗 D.水泥土防渗 2.属于随播种、随灌水的地面灌溉节水新技术的是( )。 A.膜上灌溉 B.波涌灌溉 C.间歇灌溉 D.坐水种 3.适用于分散的小地块,特别是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 )。 A.手抬式轻型机组 B.手推式小型机组 C.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机组 D.滚移式喷灌机 4.以下最节水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是( )。 A.“浅、湿、晒”模式 B.“间歇灌溉”模式 c.“半旱栽培”模式 D.“薄、浅、湿、晒”模式 5.雨水的集蓄利用,最关键的问题是( )。 A.提高集流效率 B.管道安装 C.灌溉设备齐全 D.确定灌溉作物 二、选择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6.农业节水技术包括抗旱节水作物品种、覆盖技术、____、调整作 物种植结构以及抗旱、保墒、保水剂的应用等。(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栽培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7.按降水量多少我国大致可分为五个降水带,其中,____是我国主要小麦、棉花和其它旱作物产区。(湿润带;半湿润带;干旱带) 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是指____或____渠道输水损失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法。 (杜绝;缓解;减少;增加) 9.微灌系统通常由水源工程、____、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四部分组成。(首部枢纽;量测系统;施肥装置)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0.开源 11.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12.局部水头损失 13.滴灌

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 1.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 1.1.2项目承担设计单位 1.2项目建设的依据 《**区****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研)》批复文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50363-2006);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GB/50288-99);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 《微灌工程技术规》(GB/T 50485-2009 );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20203);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DB11/T 557-2008 《机井技术规》(SL256-2000);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 《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手册》; 《**市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 其他相关规、文件及技术参考文件 《**市农业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1.3项目建设地点、容与规模 1.3.1总体情况 工程项目位于**市**区***镇、***镇、***镇、***镇、***镇5个镇和***农场。共涉及24个行政村,37块地块,共计面积8162亩,其中果园低压管道灌溉面积4346亩,喷灌面积128亩,微灌面积3688亩,其中果树小管出流灌溉2880亩、设施农业微灌808亩。 1.3.2建设容和规模 本项目共需打井11眼,其中新增水源井6眼、更新水源井5眼。建设水源井泵房14座,包括更换深井潜水泵及泵房配套机电设施。 建设阀门井490座,泄水井452座,铺设PVC-U管道138.799km,铺设PE管233.026km,铺设滴灌带199.498km. 建设蓄水池2座,总容积6400m3。 工程建设容和建设规模见表1-3、1-4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资

附件1: 新疆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从业单位标准 一、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是指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的喷、滴、微灌和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该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从业单位标准分一级、二级。 一级资质标准: 1、企业近3年承担过2项以上面积〉5000亩独立水源的节水灌溉工程,工程质量合格。 2、企业经理具有5年以上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施工管理经历。技术负责人具有水利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3、企业具有水利专业中级职称以上不少于5人,其中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不少于2人。 4、企业具有中级以上电工、焊工及管道技术工人不少于20人。 5、企业注册资本金2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250万元以上。 6、企业近3年最高工程结算收入300万元以上。 7、企业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土建、安装设备和质量检测设备。 二级资质标准: 1、企业近3年承担过1项以上面积〉1000亩独立水源的节水灌溉工程,工程质量合格。(不能满足次标准的按暂

定级核准)。 2、企业经理具有3年以上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施工管理经历。技术负责人具有水利专业初级以上职称。 3、企业具有水利专业初级职称以上不少于3人,其中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专业初级以上职称不少于1人。 4、企业具有初级以上电工、焊工及管道技术工人不少于10人。 5、企业注册资本金8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100万元以上。 6、企业近3年最高工程结算收入120万元以上。 7、企业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土建、安装设备和质量检测设备。 二、承包工程范围 一级企业:可承担单项合同额不大于5倍注册资本金的各类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及其节水灌溉控制范围内的斗渠、农渠的施工。 二级企业:可承担单项合同额不大于5倍注册资本金的,控制面积〈5000亩以下独立水源的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及其节水灌溉控制范围内的斗渠、农渠的施工。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doc 83页)

康县碾坝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 陇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0一三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1) 1.1自然条件 (1) 1.2社会经济状况 (1) 1.3自然灾害情况 (1) 1.4农业生产现状 (2) 1.5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立项背景 (2) 1.6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3) 第二章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4)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 (4) 2.2水源工程运行情况 (4) 2.3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4) 2.4水资源状况 (4) 2.5工程建设必要性 (5) 第三章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7) 3.1工程建设范围及布局 (7) 3.2工程建设标准 (7) 3.3工程数量、规模 (7) 3.4工程类型选择 (7) 3.5主要建设内容 (8) 第四章工程管理 (32) 4.1工程建设管理 (32) 4.2工程运行管理 (33) 4.3服务体系建设 (34) 第五章建设费用及筹资方案 (36) 5.1工程概况 (36) 5.2编制依据 (36) 5.3编制办法 (36)

5.4工程投资概算 (37) 5.5资金筹措方案 (37) 第六章预期效益 (39) 6.1经济效益 (39) 6.2社会效益 (39) 6.3生态效益 (40)

第一章基本情况 1.1 自然条件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 项目位于康县中部的碾坝乡。全乡14个行政村,73个合作社,2794户,10618人,有耕地面积16475亩,人均耕地1.55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2347元,属燕子河流域。项目覆盖碾坝乡袁家坝、寺底下、崔家湾、安家坝四个行政村,24个社,1201户,4263人,项目受益761户3059人。项目区海拔1180~1250米,属燕子河流域。项目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与光热条件较好,是县城主要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也是农牧系统高效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 1.2 社会经济状况 康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民族有汉、回、满、藏等。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初步核算,2011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7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35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2680万元,增长14.7%:工业增加值完成10795万元,增长16.0% 。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6596万元,增长81.6%:实现社会消费品消费零售总额19957万元,增长14.6%。 近年来康县县委、政府加大了农业经济作物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区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项目区位于康县的燕子河流域,土壤肥沃,光照适宜,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以此成为康县的蔬菜基地,被列入康县高效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区。也是农牧系统高效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 1.3 自然灾害情况 康县境内的项目区虽然土地肥沃,但受天气与气候制约的因素比较多。旱灾频

节水灌溉技术知识汇总

节水灌溉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0.3%)。2.多雨带气候十分湿润,其年降水量超过(1600mm)。 3.半湿润带气候半湿润半干旱,其年降水量(400~800mm).4.半干旱带气候干燥,其年降水量少于(200~400mm) 5.干旱带为我国最干燥的荒漠区,其年降水量少于(200mm).6.我国目前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平均约为(0.4左右). 7.(渠道防渗)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主要措施。8.(管道输水)效率高、占地少,灌溉渠系管道化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 9.(喷、微灌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灌水技术。 10.(地面灌水)方法仍是当即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方法。。11.采用渠道防渗措施,渗漏损失可减少(70%~90%) 12.(土料防渗)能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简便,但抗冻和耐久性较差。 13.(水泥土防渗)具有造价低,施工较简易等优点,但抗冻性较差。14.(砌石防渗)抗冻和抗冲性能好,施工简易,耐久性强,但一般防渗能力较难保证,需劳动力多。 15.(混泥土防渗)其优点是防渗效果好,使用年限长。 16.(混泥土防渗)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渠道防渗方法。

17.管道输水减少了渠道渗漏损失,一般可节省能耗(20%~25%左右)。 18.管材和附属设施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约占总投资的(70%~80%)。 19.塑料硬管在管灌中得到广泛应用,埋在地下寿命可达(20年以上)。 20.目前灌区移动式管道输水中所用管材主要是(塑料软管)。21.地面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只有(0.6~0.7)。 22.沟灌一般要比畦灌节省水量(30%左右)。 23.喷灌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 24.喷灌比地面沟、畦灌溉省水(30%~50%) 25.在相同条件下,喷灌所需劳动力仅为地面灌溉的(1/5)26.一般要求喷灌时喷洒均匀系数在(0.8以上)。 27.适用于分散的小地块,特别是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台式轻型机组)。 28.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质,特别是平原地区的小块地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推式小型机组)。 29.适用于中、小型面积的不同作物、不同土质的地区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机组)。 30.不能灌溉高秆作物,适应地形坡度和土壤的能力较差的小型喷灌机组是(滚移式喷灌机) 31.(双悬臂式喷灌机),适应地形坡度的能力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