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9485698.html,

《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作者:

来源:《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9年第09期

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的

决定。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在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意义重大。

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被认为是此次《土地管理法》修订的最大突破。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依法登记,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同意的条件下,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直接使用。同时,使用者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后还可以转让、互换或者抵押。从而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排除了法律障碍,结束了多年来集体建设用地不能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的二元体制,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被认为是此次《土地管理法》修订的一大亮点。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缩小了农村土地的征地范围,规范了征地程序,提高了补偿标准。明确界定了征地“出于公共利益需要”的6种情形,将原来的征地“批后公告”改为征地“批前公告”,明确提出“保证被征地人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证”,按照更为市场化的“区片综合地价”而非以往的土地产值一定倍数限制作为补偿标准。特别是提出“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不再将农民居住的住宅作为地上附着物进行补偿,从法律上为被征地农民构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

对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此次《土地管理法》修订的另一亮点。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坚持实行一户一宅的基本管理制度,增加了户有所居的规定,下放了宅基地的审批权,允许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这是对一户一宅制度的重大补充和完善,充分体现了对农民土地利益的保护。

此次《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是农村土地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国土空间有序开发利用、落实最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這也将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和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对未来土地和房地产市场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意义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国历史上,人权第一次明确地载入宪法。这不仅仅是宪法学界、人权理论界的一件重大事件,而且在我国人权实践、政治生活中具有深远意义。人权载入宪法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尊重人权,表明国家的政治态度和基本立场;保障人权,反映政府的庄严承诺和政府职能观念的转变。就刑法理念而言,传统刑罚功能认识中强调惩罚的功能,即刑法的功能主要是惩治犯罪,但随着对人权理念的深化,我们渐渐认识到刑法应当具有保障功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刑法的双重功能,忽视二者之一都是对刑法功能认识的片面。刑事法理论界和实践界已经对刑法惩罚与保障的二元功能形成了共识。这次宪法修改,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更进一步地从宪法权威确认了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权的高度重视,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首先,人权载入宪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人权而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的实现,以公民权利的行使和保障为前提和基础。这次宪法的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重视人的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并与共产主义宗旨相一致。 其次,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总结。它不仅仅反映了人权观念的变化,而且是人权实践发展的证明。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权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对特殊人群的保护(如残疾人的权利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利保障等)得以全面展开。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必然反映到宪法与法律中来。正如胡锦涛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因此,将人权载入宪法是水到渠成,是对这些年来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的一个总结。 再次,宪法关于人权原则的规定是人权保障制度走向法治化的里程碑。人权原则入宪为人权法治化提供了宪政基础,宪法是国家制定基本法律、普通法律、其他法律规范的基本法依据,人权原则入宪对其他法律法规更充分地规定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从人权原则入宪的司法意义来讲,以宪法原则的高度来规定人权,对司法者可以起到一个深化人权理念的作

深刻认识宪法修改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9485698.html, 深刻认识宪法修改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 作者:马至隆 来源:《新长征》2018年第07期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现行宪法的第5次修改,是新时代的首次宪法修改。随着时代进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和显著特点。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需要上升为宪法规定,由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根据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有必要对宪法作适当修改,由宪法及时确认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次修改宪法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为党依法执政、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宪法,深刻认识宪法修改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增强宪法意识,推进宪法实施。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将其载入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修改对于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团结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确保全面贯彻国家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这次宪法修改把这一奋斗目标载入宪法,有利于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将宪法宣誓制度入宪,规定全国人大设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完善了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确立这一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 全会提出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次宪法修改,将宪法宣誓入宪,规定将

宪法修正案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调整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意义

宪法修正案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调整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调整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正是党中央敏锐的指出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中的“法制”更多的是指建立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更多的是强调从立法上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坚决有法可依的问题。同时,对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使法律系统更加协调,加强“科学立法”,以“良法”为“善治”打下基础。“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中的“法治”则更加全面,要求不但要求科学的立法、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还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机统一,不但要织密法律之网,还要强化法治之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党中央顺应时代

发展做出的英明决策,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我国实践的生动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现了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 总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写进宪法,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必将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