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建设

城市园林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建设
城市园林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建设

城市园林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建设原则就是在较少投资得前提下,维持较好得绿地景观效果,实现绿地节水,减少维护费用。本章系统介绍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得类型与基础知识,提出不同绿地植被类型得节水灌溉模式,从设计步骤、灌水器选型与布置、管网水力计算、园林绿地灌溉制度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城市绿地节水灌溉系统规划与设计得主要步骤。

第一节设计基础知识

一、绿地灌溉系统组成

城市绿地节水灌溉系统一般由首部枢纽、输水管网、配水管网、灌水器、自动控制设备、排水设施等6部分组成,如图7-1所示。

灌溉系统首部枢纽设备就是绿地灌溉系统中最重要得部分,包括水泵、逆止阀、施肥装置、过滤器、测量仪表(压力、流量等)等,主要功能就是为灌水器提供流量可靠、压力稳定、水质合格得灌溉水源,同时实现施肥功能。首部系统得设备选型与系统选型、水源条件、灌水器类型、乾灌组设置、控制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输水管网主要指灌溉系统得干管,配水管网主要指灌溉系统得支管、毛管。绿地灌溉系统一般分成不同小区,各小区间得管网相对独立,一个或几个小区组成一个轮灌

第216页

组。输水管网与各小区之间一般设有阀门与压力调节器,以保障每个轮灌组在压力稳定得前提下实现分区控制。

灌水器主要指地埋式喷头、微喷头、滴灌管、滴头等,灌水器得选择与绿地结构与类型(主要指乔、灌、草耗水特性)、土壤人渗性能、雾化要求等条件有关。

自动控制设备就是绿地灌溉系统得关键设备之-,可以实现定时、定量供水灌溉,与手动控制相比,可以降低运行费用,节约用水,提高城市绿地得管理与养护水平。

排水设施一般由泄水阀、渗水井(或排入河流、城市排水管网等)组成,用于管网冲洗或冬季泄水防冻,地势平坦得城市绿地一般在每个灌溉小区得末端设置排水设施,地形不平坦得绿地一般在灌溉小区地势较低处设置排水设施。

二、设计基础资料

绿地灌溉工程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得一部分,因此,在设计之前要调查收集计划灌溉区域及其附近得水源、气象、地形、土壤、植物等资料,还应收集当地或条件类似地区得灌溉试验资料、能源及设备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及对水利得要求等资料,为灌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地形资料

地形图就是灌溉系统设计得主要依据,由于城市绿地得地形通常不规则、形状复杂,现有地形图上得信息量远远不能满足设计所需,因此,应到现场实测或收集有关地形资料,实地测量绘制地形图,以供设计之用。

地形图得比例尺应采用1/100、1/200、1/500、1/1000、1/2000、1/2500等。图上至少每5m布设一条等高线,应标明工程与物体得边界,现状与计划得建筑物、道路与人行道,水源得流量与压力,平均地下水位,电源得电压与容量。地形图上还应标明现状与计划栽培得植物、地面坡度、管道走向以及严禁喷洒得位置等。

2.园林植物资料

应了解园林绿地类型、种植面积、配置结构与绿地建设规划,植物生育期、各生育阶段及天数,需水规律,以及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度、作物高度等。对于新定植得绿化苗木,需要估计3年后得根冠发育趋势与耗水特征,以便选择合适得灌溉方式。

3.土壤资料

土壤资料主要就是指在灌溉区域内,地表层至植物根区深度(多为80cm)内得土壤质地、结构、容重、田间持水量、人渗速度、保水能力、现状与计划排水等资料。这些资料对所选

择得灌水器得灌水强度、绿地排水等关系甚大,就是选择灌水器得主要依据。

4.水文气象资料

水文气象资料应包括绿地灌溉区域得日照、气温、降雨、蒸发蒸腾、湿度、风力、风向、冻土深等,作为绿地灌溉需水量与制定灌溉制度得依据。由于喷灌得水量分布受风得影响较大,因此,风速就是喷灌设计所必需得资料。

5.供水水源与排水

城市绿地灌溉水源--般有:居民饮用水、河水、井水、河湖水、工业循环水、再生

第217页

城市绿地节水就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包括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物措施等。现行得城市绿地节水灌溉效益主要采用经济效益评价,采用得评价指标主要就是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与经济效益费用比等指标。这些指标虽然对经济效益有定量得描述,但忽略了技术指标、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得作用。本章从社会,经济、生态、技术等多种要素出发,丰富与完善了现状城市绿地节水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科学、合理、易于实施得评价方法,推动了我国城市绿地高效节水技术体系得建立。

第一节城市绿地节水效益评价

指标得筛选与制定

城市绿地节水评价指标就是反映节水型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得完整、系统得技术参数,就是评价城市绿地节水效益得重要基础与依据,用以定量地反映与衡量城市绿地得节水效益,识别与诊断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与不同模式得城市绿地节水中得限制性指标及制约程度,评价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与不同模式城市绿地得节水现状,为节水型城市绿地提供工作方向与量化指导。

城市绿地节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建立在大量得原始资料及调查、统计、分析得基础上,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组成得评价指标体系,并能够反映出城市绿地节水灌溉项目评价得各项目标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得建立包括资料信息得收集、指标体系结构确定、指标得收集与筛选、指标体系得筛选与简化、指标检验等步骤。

一、指标体系分类

城市绿地节水灌溉效益评价届于多指标决策问题,涉及技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诸方面因素。由于涉及面广,使得评价过程经常带有许多随机性与模糊性。为了将多层次、多指标、复杂得评价问题用较科学得计量方法进行量化处理,将大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得复杂指标之间得关系层次化、条理化,能够区分它们各自对评价目标影响得重要程度,并能够对那些只能定性得指标进行恰当、方便得量化处理。

研究表明,现有城市绿地节水效益评价得指标体系有多种形式,不同得指标体系有较大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大类指标:

(1)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城市绿地节水灌溉项目得技术性能、先进性、可靠性,以及植物需水量与林草比例适宜性等。

(2)社会效益指标。城市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安静、舒适、优美得环境,并对城市居民生活稳定、身心健康、精神面貌等方面有一定得影响,表现在群众欢迎得程度、文化娱乐效益等方面。

第264页

(3)经济效益指标。因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与经济效益费用相关性比较大,这3个经济指标只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在投入方面还要考虑项目投资、耗水量等。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城市绿地得建成带动整个城市房地产业增值,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4)生态效益指标。在生态效益方面,城市绿地具有吸收有害物质、改善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温湿度、净化调节空气、消除噪音、降低环境污染等效益,可为城市提供一个洁净美好

得人居环境。另外,再生水与雨洪水得利用也就是改善生态环境得重要指标。

以上考虑得就是大类指标,其中每一个大类指标又包含若干个小类指标,由此就构成了系统评价得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得确定原则

评价指标就是关于某个特定对象属性得测度,使对象属性得具体化。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得不断深化,描述评价对象功能得指标往往不止一个,而就是若干个,它们构成了多指标评价体系。确定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得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节水效益评价涉及四个方面得影响因素,即技术指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地、综合地反映被评价对象得整体情况,从中抓住主要指标,并适当地考虑次要指标,以保证综合评价得全面性与可信度。

(2)简明性原则。在基本满足评价要求与给出决策所需结论得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指标个数,突出主要指标,以免造成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庞大,给数据资料收集工作增加困难。

(3)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得确定因避免加入个人得主观意愿,指标含义尽量明确,并注意参与指标确定得人员得权威性、广泛性与代表性。

(4)时效性原则。随着节水型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得提高,技术水平与人们得价值观也不断变化,因此评价指标需要不断调整,以满足人们判断与决策得需要。

(5)可测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尽量做到涵义明确,数据资料收集方便,计算简单,易于掌握。

(6)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使用原则。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使用既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便于数学模型处理,又可弥补单纯定量评价得不足及数据本身存在得某些缺陷。

(7)去除相关性较强得指标。对于相关性较强得若干个指标,可选用其中一个指标代替其她指标,这样可以简化模型,使模型具有较好得特性。

(8)指标设置要有层次。指标得层次性可以为衡量方案得效果与确定指标得权重提供方便。

三、指标筛选

在实际得综合评价活动中,并非就是评价指标越多越好,但也不就是越少越好,关键在

城市绿地节水就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包括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物措施等。现行得城市绿地节水灌溉效益主要采用经济效益评价,采用得评价指标主要就是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与经济效益费用比等指标。这些指标虽然对经济效益有定量得描述,但忽略了技术指标、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得作用。本章从社会,经济、生态、技术等多种要素出发,丰富与完善了现状城市绿地节水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科学、合理、易于实施得评价方法,推动了我国城市绿地高效节水技术体系得建立。

第一节城市绿地节水效益评价

指标得筛选与制定

城市绿地节水评价指标就是反映节水型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得完整、系统得技术参数,就是评价城市绿地节水效益得重要基础与依据,用以定量地反映与衡量城市绿地得节水效益,识别与诊断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与不同模式得城市绿地节水中得限制性指标及制约程度,评价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与不同模式城市绿地得节水现状,为节水型城市绿地提供工作方向与量化指导。

城市绿地节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建立在大量得原始资料及调查、统计、分析得基础上,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组成得评价指标体系,并能够反映出城市绿地节水灌溉项目评价得各项目标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得建立包括资料信息得收集、指标体系结构确定、指标得收集与筛选、指标体系得筛选与简化、指标检验等步骤。

一、指标体系分类

城市绿地节水灌溉效益评价届于多指标决策问题,涉及技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诸方面因素。由于涉及面广,使得评价过程经常带有许多随机性与模糊性。为了将多层次、多指标、复杂得评价问题用较科学得计量方法进行量化处理,将大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得复杂指标之间得关系层次化、条理化,能够区分它们各自对评价目标影响得重要程度,并能够对那些只能定性得指标进行恰当、方便得量化处理。

研究表明,现有城市绿地节水效益评价得指标体系有多种形式,不同得指标体系有较大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大类指标:

(1)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城市绿地节水灌溉项目得技术性能、先进性、可靠性,以及植物需水量与林草比例适宜性等。

(2)社会效益指标。城市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安静、舒适、优美得环境,并对城市居民生活稳定、身心健康、精神面貌等方面有一定得影响,表现在群众欢迎得程度、文化娱乐效益等方面。

第264页

(3)经济效益指标。因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与经济效益费用相关性比较大,这3个经济指标只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在投入方面还要考虑项目投资、耗水量等。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城市绿地得建成带动整个城市房地产业增值,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4)生态效益指标。在生态效益方面,城市绿地具有吸收有害物质、改善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温湿度、净化调节空气、消除噪音、降低环境污染等效益,可为城市提供一个洁净美好得人居环境。另外,再生水与雨洪水得利用也就是改善生态环境得重要指标。

以上考虑得就是大类指标,其中每一个大类指标又包含若干个小类指标,由此就构成了系统评价得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得确定原则

评价指标就是关于某个特定对象属性得测度,使对象属性得具体化。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得不断深化,描述评价对象功能得指标往往不止一个,而就是若干个,它们构成了多指标评价体系。确定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得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节水效益评价涉及四个方面得影响因素,即技术指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地、综合地反映被评价对象得整体情况,从中抓住主要指标,并适当地考虑次要指标,以保证综合评价得全面性与可信度。

(2)简明性原则。在基本满足评价要求与给出决策所需结论得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指标个数,突出主要指标,以免造成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庞大,给数据资料收集工作增加困难。

(3)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得确定因避免加入个人得主观意愿,指标含义尽量明确,并注意参与指标确定得人员得权威性、广泛性与代表性。

(4)时效性原则。随着节水型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得提高,技术水平与人们得价值观也不断变化,因此评价指标需要不断调整,以满足人们判断与决策得需要。

(5)可测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尽量做到涵义明确,数据资料收集方便,计算简单,易于掌握。

(6)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使用原则。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使用既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便于数学模型处理,又可弥补单纯定量评价得不足及数据本身存在得某些缺陷。

(7)去除相关性较强得指标。对于相关性较强得若干个指标,可选用其中一个指标代替其她指标,这样可以简化模型,使模型具有较好得特性。

(8)指标设置要有层次。指标得层次性可以为衡量方案得效果与确定指标得权重提供方便。

三、指标筛选

在实际得综合评价活动中,并非就是评价指标越多越好,但也不就是越少越好,关键在

1.灌溉水得质量:灌溉水得好坏直接影响园林树木得生长。用于园林绿地树2.木灌溉得水源有雨水、河水、地表径流水、自来水、井水及泉水等,由于这些水中得可溶性物质、悬浮物质以及水温等得差异,对园林树木生长及水得使用有不同影响。如雨水含有较多得二氧化碳、氨与硝酸,自来水中含有氯,这些物质不利于树木生长,且费用高;地表径流水则含有较多得树木可利用得有机质及矿质元素;而河水中常含有泥沙与澡类植物,若用于喷、滴灌水时,容易堵塞喷头与滴头;井水与泉水温度较低,伤害树木根系,需贮于蓄水池中,经过一短时间增温充气后方可利用。总之,园林树木灌溉用水以软水为宜,不能含有过多得对树木生长有害得有机、无机盐类与有毒元素及其化合物,一般有毒可溶性盐类含量不超过1、8g/L(具体可参照1979年12月国家颁布得《农业灌溉水质标准》,执行中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放宽),水温与气温或地温接近。

2.灌水时期:正确得灌水时期对灌溉效果以及水资源得合理利用都有很大影响。理论上讲,科学得灌水就是适时灌溉,也就就是说在树木最需要水得时候及时灌溉。根据园林生产管理实际,不妨将树木灌水时期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干旱性灌溉:干旱性灌溉就是指在发生土壤、大气严重干旱,土壤水分难以满足树木需要时进行得灌水。在我国,这种灌溉大多在久旱无雨,高温得夏季与早春等缺水时节,此时若不及时供水就有可能导致树木死亡。

根据土壤含水量与树木得萎焉系数确定具体得灌水时间就是较可靠得方法。一般认为,当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得60---80%时,土壤中得空气与水分状况,符合大多数树木生长需要,因此,当土壤含水量低于最大持水量得60%以下,就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就是否需要灌水。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得发展,用仪器测定土壤中得水分状况,来指导灌水时间与灌水量已成为可能。国外在果园水分管理中早已使用土壤水分张力计,可以简便、快速、准确反映土壤水分状况,从而确定科学得灌水时间,此法值得推广。所谓萎焉系数就就是因干旱而导致园林树木外观出现明显伤害症状时得树木体内含水量。萎焉系数因树种与生长环境不同而异。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栽培观察试验,很简单得测定各种树木得萎焉系数,为确定灌水时间提供依据。

(2)管理性灌溉:管理性灌溉就是根据园林树木生长发育需要,而在某个特殊时段进行得灌水,实际上就就是在树木需水临界期得灌水。例如,在栽植树木时,要浇大量得定根水;在我国北方地区,树木休眠前要灌"冻水"或"封冻水";许多树木在生长期间,要浇展叶水、抽稍水、花芽分化水、花蕾水、花前水、花后水等。管理性灌溉得时间主要根据树种自身得生长发育规律而定。总之,灌水得时期应根据树种以及气候、土壤等条件而定,具体灌溉时间则因季节而异。夏季灌溉应在清晨与傍晚,此时水温与地温接近,对根系生长影响小,冬季因晨夕气温较低,灌溉宜在中午前后。此外,还值得注意得就是,不能等到树木已从形态上显露出缺水受害症状时才灌溉,而就是要在树木从生理上受到缺水影响时就开始灌水。

3.灌溉制度

(1)树木需水量:需水量就是制定灌溉制度得核心问题,因为灌溉与节水都必须有个基本标准,这个标准得基本依据就就是需水量,它决定了在一定得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下,植物生长所需要得水量与灌溉需水量等。虽然对植物需水量,国内外还没有一个技术权威得定义,但对需水量得估算与测定,多数学者有着较为一致得方法,其一般得计算公式为:ETc=Kc.Eto,其中, Etc为植物需水量, Kc为作物系数,就是计算植物需水量得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植物本身得生物学特征、土壤条件等对植物需水量得影响;Eto为参考作物腾发量,代表气象条件对植物需水量得影响。

(2)灌水定额:灌水定额就是指一次灌水得水层深度(单位为mm),或一次灌水单位

面积得用水量(单位为m3/ha)。目前,大多根据土壤田间持水量来计算灌水定额。其计算公式为:m=0、1×rh(P1_P2) /η

公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m);r---土壤容重(g/cm3);h ---植物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度,树木一般取40-100cm;P1---适宜得土壤含水率上限(重量%),可取田间持水量得80---100%;P2---适宜得土壤含水率下限(重量%),可取田间持水量得60---70%;η---喷灌水得利用系数,一般为0、7-0、9。

应用此公式计算出得灌水定额,还可根据树种、品种、生命周期、物候期以及气候、土壤等因素,进行调整,酌情增减,以符合实际需要。

(3)灌水周期:灌水周期又叫轮灌期,在喷灌中,可按以下公式估算:

T=mη/W ,其中,T---灌溉周期(d),m---灌水定额(mm),

η--喷灌水得利用系数,为0、7-0、9,W-土壤水分消耗速率(mm/d)。

以上公式计算得结果,只能为设计提供粗约估算依据,最好能对土壤水分得经常性变动进行测定,以掌握适宜得灌水时间。目前,我国农业灌溉中大田作物喷灌周期常为5-10日,蔬菜1-3日,绿地得灌溉周期可参照以上数据。

4.灌水方法:灌水方法正确与否,不但关系到灌水效果好坏,而且还影响土壤得结构。正确得灌水方法,要有利水分在土壤中均匀分布,充分发挥水效,节约用水量,降低灌水成本,减少土壤冲刷,保持土壤得良好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得发展,灌水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正朝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使灌水效率与灌水效果均大幅度提高。我们根据供水方式得不同,将园林树木得灌水方法分为以下三种:

(1)地上灌水

①机械喷灌:这就是一种比较先进得灌水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园林苗圃、园林草坪、果园等得灌溉。机械喷灌得优点就是,由于灌溉水首先就是以雾化状洒落在树体上,然后再通过树木枝叶逐渐下渗至地表,避免了对土壤得直接打击、冲刷,因此,基本上不产生深层渗漏与地表径流,既节约用水量,又减少了对土壤结构得破坏,可保持原有土壤得疏松状态,而且,机械喷灌还能迅速提高树木周围得空气湿度,控制局部环境温度得急剧变化,为树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此外,机械喷灌对土地得平整度要求不高,可以节约劳力,提高工作效率。机械喷灌得缺点就是,有可能加重某些园林树木感染真菌病害;灌水得均匀性受风影响很大,风力过大,会增加水量损失;同时,喷灌得设备价格与管理维护费用较高,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但总体上讲,机械喷灌还就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得灌溉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喷灌系统一般由水源、动力、水泵、输水管道及喷头等部分组成。

②汽车喷灌:汽车喷灌实际上就是一座小型得移动式机械喷灌系统,目前,它多由城市洒水车改建而成,在汽车上安装储水箱、水泵、水管及喷头组成一个完整得喷灌系统,灌溉得效果与机械喷灌相似。由于汽车喷灌具有移动灵活得优点,因而常用于城市街道行道树得灌水。

③人工浇灌:虽然人工浇灌费工多,效率低,但在交通不便,水源较远,设施条件较差得情况下,仍不失为一种有效得灌水方法。人工浇灌大致有人工挑水浇灌与人工水管浇灌两种,并大多采用树盘灌水形式。灌溉时,以树干为圆心,在树冠边缘投影处,用土壤围成圆形树堰,灌水在树堰中缓慢渗入地下。人工浇灌属于局部灌溉,灌水前最好应疏松树堰内土壤,使水容易渗透,灌溉后耙松表土,以减少水分蒸发。

(2)地面灌水:地面灌水可分为漫灌与滴灌两种形式。前者就是一种大面积得表面灌水方式,因用水极不经济,生产上很少采用;后者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得机械化与自动化得先进灌溉技术,它就是将灌溉用水以水滴或细小水流形式,缓慢得施于植物根域得灌水方法。滴灌得效果与机械喷灌相似,但比机械喷灌更节约用水。不过滴灌对小气候得调节作用较差,而且耗管材多,对用水要求严格,容易堵塞管道与滴头。目前国内外已发展到自动化滴灌装

置,其自动控制方法可分时间控制法、电力抵抗法与土壤水分张力计自动控制法等,而广泛用于蔬菜、花卉得设施栽培生产中。滴灌系统得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水泵、化肥罐、过滤器、输水管、灌水管与滴水管等。

(3)地下灌水:地下灌水就是借助于地下得管道系统,使灌溉水在土壤毛细管作用下,向周围扩散浸润植物根区土壤得灌溉方法。地下灌水具有地表蒸发小,节省灌溉用水,不破坏土壤结构,地下管道系统在雨季还可用于排水等优点。

地下灌水分为沟灌与渗灌两种。沟灌就是用高畦低沟方法,引水沿沟底流动来浸润周围土壤。灌溉沟有明沟与暗沟,土沟与石沟之分。对石沟,沟壁应设有小型渗漏孔。渗灌就是目前应用较普遍得一种地下灌水方式,其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地下管道系统。地下管道系统包括输水管道与渗水管道两大部分。输水管道两端分别与水源与渗水管道连接,将灌溉水输送至灌溉地得渗水管道,它做成暗渠与明渠均可,但应有一定比降。渗水管道得作用在于通过管道上得小孔,使管道中得水渗入土壤中,管道得种类众多,制作材料也多种多样,例如有专门烧制得多孔瓦管、多孔水泥管、竹管以及波纹塑料管等,生产上应用较多得就是多孔瓦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料及答案

一:识记题 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0、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1、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为优。 12、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3、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4、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5、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6、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18、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19、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0、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1、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3、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4、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25、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在形式上不包括点状绿地布局。 26、桃树不是抗SO2的树种。 2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50万~100万。 28、在公路绿化中,交叉处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不得种树的距离是5m。 29、在居住区组成中,居住区建筑用地一般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 3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 31、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2、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论文

2016年《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论文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调查报告 ——以临安为例 作者姓名:徐翊燕 学号: 201304010106 专业班级:园林131 指导教师:徐文辉 所属院系:园林学院 完成日期: 2016年5月 浙江农林大学 2016年5月10日

摘要:绿地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城市的属性。随着人类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绿地在生态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是城市生态环境中唯一具有自净能力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成分。因此,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和发展逐渐引起政府的重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调查报告——以临安为例》选取了临安县为研究对象,对五大城市绿地中的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等三大绿地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各类绿地的特征,从各类绿地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树立各类绿地规划设计正确价值观,分析绿地规划利弊并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从而对临安绿地系统规划做出准确的评价,同时以供其他研究学习者参考学习。 关键词:临安;城市绿地系统;价值观;建设性意见 引言 人类自古依山傍水而居,自然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绿地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属性。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自然属性逐渐减少,城市园林绿地成了体现城市自然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具有限制城市无序扩张、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理想的游憩环境、塑造城市文化特色、防灾减灾,以及教育和促进社会交往等功能。特别在城市生态作用方面,城市绿地系统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执行自然“纳污吐新”负反馈机制的自然成分,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系统稳定的不可替代的必要组成,是实现城市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 较早意识到绿地对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意识地从区域和城市角度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的是西方国家。早期的绿地规划理论比较关注通过绿地布局来控制城市化的无序发展和社区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才开始普遍重视绿地的作用。 我国的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城市绿化层面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城市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实践和理论都有较大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加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务院于2001年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提升为城市规划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相对独立、必须完成的强制性内容。 山体绿地[1]是城市的绿色斑块和绿色屏障,是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山水是杭州城市的特色,几点了杭州的人文历史特质。临安就是山水杭州的一角。因此此次调查把临安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调查,树立各类绿地规划设计正确价值观。 Ⅰ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构成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3·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4·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a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和改良土壤;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安全防护b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文化科教园地c 经济效益 5·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6·城市绿地定额指标: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城市居民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数c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D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除城市用地总面积 指标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7·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a国民经济水平b城市性质c城市规模d城市自然条件e 城市绿地现状和绿化基础 8·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a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b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c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d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创造特色e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创造财富。9·城市园林布局的形式:块状绿地布局(大连、上海。。)、带状绿地布局(西安,南京,苏州)、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合肥)、片状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北京)10·公园:是指可以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教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11·公园规划容量C=A除以Am(A为公园面积,Am为人均占面积) 12·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游览者多样化休闲预科要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活动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观光形式。它以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陈列以及高科技等手段,13·居住区用地的组成:a居住区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绿化用地 居住区的布置形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的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等。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型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14·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 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共性:场地开放、性质公开、功能综合、空间丰富、文化休闲个性:标志性、地方性、人文性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尺度适配性原则、步行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在充分认识城市自然条件、地貌特征、自然植被及地方性园林植物特点等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各级各类绿地按合理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结构形式进行布置,形成完整的体系,以促进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及时的进行反思并找出相关的对策。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和生活的需求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渐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人们不单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中的园林绿地问题比较突出,于是出现了建筑、城市规模很大,但是园林远远不能满足的现象。这种现象实际上也是重实体建筑轻开敞空间的表现。在社区、区域的中观层次和建筑的微观层次,实践中同样需要园林建设的相关理论作为依据。如果建筑决定一切或者建筑优先,环境只是配角和填空,缺乏环境上的充分考虑,结果是建成的环境并不为广大居民所接受。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人性化的设计。人性化设计是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发展的更高阶段。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和社会的整体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应该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整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调研报告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一调研的背景与方法 1 调研背景 居住绿地(G41)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居民日常休憩娱乐的理想选择。它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户外活动,丰富了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同时,居住绿地也是居住区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绿地包括居住小区游园,宅旁绿地,居住区内公建庭院,居住区道路绿化用等。 居住绿地与居民日常的户外游憩,社区交流,健身体育,儿童游戏休憩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美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调研对象 天大六村位于南开区天津大学西面,是一个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居住小区。其中有一处公共庭院,为人们日常户外健身休闲活动和居民交流的场所。我们选取该公共庭院为调研对象,从空间绿地功能、空间形态、服务对象、利用效率、公众评价等方面,对选定对象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策略。 3 调研方法与思路 通过对实地考察和与居民进行访谈,我们了解了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使用情况,综合各方面观点,进行编辑梳理,分析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查找文献,谈论分析,征求居民意见等途径寻找措施,加以解决。 图1—1天大六村及绿地

二基地概况 天大六村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西邻天津大学,东邻天津大学化工实验厂,南邻南开大学,北至湖滨道。该居住小区占地5.7公顷,其中的公共庭院面积为0.33公顷,位于居住小区的东北角,是小区内的核心开敞空间,也是居住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该小区绿化覆盖率为10%,容积率为2.07,虽然建设年代久远,但是其中的建筑组合方式以及小区的生态绿化环境都比较好:建筑排布有秩序同时又富于变化,宅前绿地也种植了草坪和高大树木。以我们主要调研的公共庭院为例,庭院四周有建筑围合,其中南,北,东三面是檐墙面对庭院,西面则为建筑山墙面对,由于庭院在小区的东北角,因此小区中的居民可以从庭院西面进入庭院。同时庭院北面正对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为小区提供了一个从开敞向半私密再向私密的过渡空间。 该公共庭院的地面主要为硬质铺地为主,四周边缘种植有一圈低矮的灌木,内部的绿化以高大的树木为主,种植较为密集。同时在部分树木周围设置了木质座椅,供人们休憩乘凉。还有部分石质的座椅,供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和交流。总体来看,该庭院的各种设施比较宜人,是人们在居住小区内活动的理想场所。 三调研内容及主要问题 1 绿地的功能与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为居住小区内居民活动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也为小区提供了宜人的自然环境。该公共庭院中种植的树木较多,对调节居住小区内的小气候有很好的作用,在炎热干燥的夏季,浓密的树木为居民带来了凉爽和湿润的舒适环境,与外部燥热的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密集种植的树木也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的作用,阻隔居住小区外部对内部产生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因此这个庭院受到了居民们欢迎和好评。 该公共庭院主要为居住区的居民使用,同时由于该小区靠近天津大学学生生活的区域,因此有时也为学校内的学生使用。但与校园内热闹的景象不同,这片庭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保证了小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到打扰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凄凉偏僻。 2 植被的分布情况 庭院内的绿化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其余只在四周种植了约半米宽的绿带,其中以草地为主,间或种植了一些低矮的灌木。而树木的种是很密集的,从谷歌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几乎已经全部被绿色所覆盖。沿东西向走在庭院中,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成行排列的树木。树木分布比较均匀,南北基本成行,但是每一列没有对齐。密集的树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和舒适的环境。在现在的大多数居住小区中这是很少见的。然而,尽管庭院内的树木较多,但是草地和其他植物过少显得庭院中的绿化比较单调,空间层次也比较单一。 同时在庭院的东南角还有一处以假山石的堆叠为主的圆形花坛, 图2—1天大六村绿地鸟瞰图 图2—2 天大六村绿地卫星地图 图3—1公共庭院是居民日 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图3—2 庭院周围的低矮灌木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填空以及判断 霍华德规划每个城市居民的公共绿地面积要超过 35平米 2、最早见于史册的园林形式为周文王的“灵囿” (囿为四周有墙垣想围合的一块较大 的地方,供狩猎活动,开凿池沼做养殖灌溉之用,筑高台供祭祀之需,园林的雏形)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①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主根)②欧洲园林体系(文艺复 兴意大利台 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英国风景园林)③西亚园林体系(以伊斯兰教为 主) 1、 3、 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园的主流 4、 计成 《园冶》 5、 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宫苑、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6、 7、 凡尔赛宫苑设计师:勒诺特 8、 极简主义的代表:彼得?沃克 9、 结构主义的代表作:拉?维莱特公园(把公园解析成为点、线、面分离的体系) 1、 每人有10~15平米的树林地或者25?30 m2的草地面积就能够供给所需要的氧气并吸 收掉二氧化碳 2、 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越强的植物, 一般吸收二氧化硫的量也越多。 阔叶树对二氧化硫 的抗性一般比针叶树要强 1、1843年动用税收建造了伯肯海德公园, 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 (奥 姆斯特德) 2、美国的第一个城市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于1858年在曼哈顿诞生 1880年“公园 运动 3、1880 年美国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 设计了波士顿公园体系 4、 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思想 5、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专业规划之一, 总体规划的必

要组成部分,该层次的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绿地在总体规划层次上的统筹安排。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的深 入和细化。(是对城市各类绿地及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 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 6、2002年,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 G1 :公园绿地、综合绿地、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 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 公园、其他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化面积之和一城市用地面积 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一城市用地面积 10、带状公园的宽度一般不小于 8米 11、在历史保护区、旧城改建区,街旁绿地面积要求不小于 1000平米,绿地占地比例 不 小于65% 防护绿地的种类: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带、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带 13、道路绿地:包括道路绿带、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 14、红线宽度大于 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 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0% 15、古树:树龄在 100年以上 名木:有重大意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 划基础资料 分为五类:公园绿地 G1生 7、 城市绿地三大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率 8、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 G1 一城市人口数量 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一人口( G1、G2 G3 G4) 服务半径 居住区公园: 500~800 小区游园: 300~500 12、 1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 y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 urse, the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 y.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city green sys tem plan based on the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

tainable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 entand the region ecology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finally hasmade theforecastto the futur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d evelopmenttendency. Key words:Urban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Urban green space;Thought of planning;Theoryand metho d;Course 20世纪是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的世纪,我们居住的地球,正在经受绿色空间不断消失的危害。而人类要设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就必须重建地球上已经被破坏的生态基础,由征服、掠夺自然转为保护、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其中,有着“城市绿肺”美称的城市绿地便担当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可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因此,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对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使绿地系统产生最大的效益,实现人们生活与环境的和谐,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1 概念解析 1.1城市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教学单位:美术学院 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 2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园林规划的特殊性,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时应符合的要求有(A、B、C) A先确定主题思想。B发挥生态效益。 C应有自己的风格。D应以建筑为主。 2、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有(A、B、C、D) A保证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和巩固。 B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园林绿地建设费用的依据。 C园林绿地施L的依据。 D园林绿地建设检查验收的依据。 3、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有(A、B、C、D) A科学依据。B社会需要。C功能要求。D经济条件。 4、道路绿化设计的总原则是( A、B、C、D ) A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B保证道路行车安全; C植物配置应与市政设施相协调;D近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结合 5、突出主景的方法有(A、B、C、D A主最升高; B中轴对称; C对比与调和; D抑景 6、公园常规设施主要有(A、B、C、D A游憩设施; B服务设施; C公用设施; D管理设施 7、关于园林绿地设计含义理解正确的有(A、B、C、D) A园林绿地设计是-个微观的概念。 B园林绿地设计是以规划为指导。 C园林绿地设计是园林设计者利用园林要素对园林空间进行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园林环境。 D园林设计的成果是设计图和说明书。 8、属于园林构成的要素有(A、B、C、D) A山水地貌。B道路广场。C建筑和构筑物。D植物和动物。 9、关于园林规划描述正确的有( A、B、C ) A从广义讲,园林规划就是发展规划,由园林行政部广]制定。 B从狭义讲,园林规划就是具体的绿地规划,由园林规划设计部门]完成。 C园林规划有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之分。 D狭义的园林规划就是园林绿地设计。 10、园林规划设计不同于林业规划设计,除共同考虑的问题外,还应考虑的问题是(D) A经济。B技术。C生态。D美。 11、三株树丛配置的原则是( A、B、D A树种搭配不超过两种; B各株树应有姿态、大小的差异; C最大的-株稍远离; D三株不在同-条直线上,且不为等边三角形 12、公园设计依据有(A、B、C、D) A国家、省、市有关园林绿化方针政策; B国土规划; C城市规划; D绿地系统规划 二、名称解释 1、三板四带式: 2条分车绿带将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 2、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3、园林布局:由园林设计者把各个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4、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5、二板三带式:除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以外,在车行道中央还设有-定宽度的分车绿带将车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 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y. 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 city green system plan based on the 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 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region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doc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一、基本概念 1、城市绿地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市民生活的环境载体。绿地一词的定义和范围,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称为开敞空间。城市中的绿地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城市的有几座城部分。 我国现行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2、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整体性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同的绿地类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绿地类型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绿地系统发挥更多的综合功效。 (2)层次性特征现代城市绿地系统都具有一定完的内部也随着时间、季节的更替转换,发生着变化,导致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整的层次结构体系,按照规模及精细程度可以从大到小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3)互动性特征包括绿地系统各层次、要素内部的互动和绿地系统与城市其他系统间的互动。 (4)时间性特征绿地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根据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植物景观会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绿地系统的时间性演变特征。 (5)开放性特征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唯一有生命的面向每一个居民的市政基础服务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 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提供生态产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重要的 生态产品生产者。 (1)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和消除局部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 质量。 (2)长沙市绿地具有提供清洁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3)城市绿地具有明显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作用。 (4)城市绿地可以结合观赏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既可以售出又可以丰富人们生活。 2、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 生活空间,另外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3、防灾减灾合理布置尘世绿地可以增强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 (1)植物群落通过降低风速二起到减尘作用,并可有效地减少地面尘土进入空气。(2)植物可以降低沙尘暴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学校名称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xxxx年x月xx日

临安城市绿地调查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张梦蝶园林131班201304010104)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问题逐步恶化,噪音、污染等问题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这些问题,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也愈发重要,引起了创建和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热潮。在此情况下,临安仍能荣获县市级“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和“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 二、调查目的 了解临安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景观特色、植被状况等三、调查对象 临东公园、苕溪公园、吴越人家、林水山居、大学路、科技大道、环城北路、浙江农林大学 四、调查方式 采取实地勘察测量方法 五、调研成果 公园绿地篇 社区公园——临东公园 临东公园位于临东桥的一头,是临东小区的社区公园,同时也是是苕溪带状公园的一个节点。全园建设面积6000余平方米,绿化品种多达200余种,保留现有的地势地貌和植被分布。植物配置上采用相对集中的丛林式造景手法,以色叶树种为基调,确保建植后的山体植被季相分明,林相突出,结构明显。山顶是一座仿传统斗拱古建筑重檐的还乡亭,与太庙

山安国楼、功臣山功臣塔呈三足鼎立之势,空间景观视线成一体,使临安城内最富人文和历史底蕴的两座山,通过“还乡亭”与苕溪巧妙牵手。全园铺装采用各色花卉铺装,如松竹梅三君子,体现了临安的区域特征文化。但是作为一个社区公园,服务设施不足,没考虑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活动,也没有儿童活动区。 花卉铺装——松花卉铺装——竹花卉铺装——梅 小区游园——吴越人家、林水山居 吴越人家分成南北两个区。南区的小游园靠近南区西入口,属于外向式游园,并与会所相结合,有微地形变化,故采用自然式布置。会所西面主要是老年活动区,亭廊结合植物景观,形成一个相对安静而又开阔的静区。会所东面主要是儿童活动区,地形相对平坦,设置了沙坑和一些游戏设施。外向式的小区游园将绿化空间从居住小区引向“外向”空间,丰富了街道景观的功能。北区的游园位于虽处于北区中心,是内向式的绿化空间,但位置靠近主入口,三面围合,一面开敞,提高居民的可达性,同时却也减弱了居民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的地形优势,采用了山水格局的布置,也体现了临安的山水城市的特征。 林水山居的小区游园也是一个内向式的绿化空间,受到周围别墅群的环保围合,形成的空间环境比较安静,较少收到外界人流、交通的影响,增强了居民的领域感和安全感。该游园以水做主题,有静有动,有湖有溪,有宽有窄,形式多样,景观丰富。临湖还设有亭廊,提供休憩观赏场所。但是总体儿童活动范围较小,活动内容也不够丰富。 林水山居吴越人家北区吴越人家南区 风景名胜公园——钱王陵 钱王陵是唐末五代吴越王钱鏐的陵墓,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临安市“红色之旅”景点。钱王陵属于风景名胜区,位于锦城镇太庙山山脚,南接衣锦街,东邻浙江农林学院老校区,占地11300 平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教学单位:美术学院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2 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内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 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 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课程学习的中心是什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的部分。 在城市中如何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类园林绿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以便创造卫生、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2、《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 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具有较强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廊道系统。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色和蓝色空间,即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半自然的以及自然的植被、水体、河湖、湿地。 3、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一、“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 特征:由单个的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兴起于英国,利物浦的伯肯海德公园。在美国,唐宁和奥姆斯特德设计中央公园。) 二、“田园城市”运动(1898-1945) 特征:从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对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 (由英国的霍华德提出,农田面积比城市大5倍,每个城市人口3.2万人左右,直径不超2KM)三、战后大发展(1945-1970) 特征:绿地与城市交织。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田园城市”、“有机疏散”等规划理论的重新运用,并力求使绿化环境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以形成宜人的城市环境。 (1945“华沙重建计划”,1946英国哈罗新城) 四、生物圈意识 特征:保护生态环境运动。设计结合自然。生态园林理论。 (美国麦克哈格) 4.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的新趋势?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广度上的扩展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深度上的拓展 三、新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 5.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有哪几大类? 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游览绿地、道路绿地 6.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是什么? 国民经济水平、规划时代的潮流、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自然条件、城市现状 7.我国城市绿地指标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1)我国城市绿地的现状水平 2)外国绿地水平及动向 3)城市环境保护科学提出的要求 8.我国城市绿地指标的计算有哪几种? 1)、人均公共(园)绿地面积(㎡)=城市公共(园)绿地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 2)、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 3)、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面积×100% 9.什么是绿化覆盖面积?怎样计算绿化覆盖率?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文本)

前言 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 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 二、现状分析 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 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0.6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料及答案教学提纲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 料及答案

一:识记题 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0、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1、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为优。 12、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3、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4、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5、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6、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18、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19、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0、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1、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3、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4、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25、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在形式上不包括点状绿地布局。 的树种。 26、桃树不是抗SO 2 2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50万~100万。 28、在公路绿化中,交叉处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不得种树的距离是5m。 29、在居住区组成中,居住区建筑用地一般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 3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 31、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2、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33、苗圃中辅助生产面积用地一般占到总用地面积的20%。 34、工厂企业的组成包括:厂前区、生产区、露天堆料场及仓库区、绿化美化地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