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小学生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小学生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罗田县思源实验学校经典古诗文诵读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展开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其文明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活动主题

三、目标要求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能够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和教师(学校)推荐背诵篇目,能够讲述其中古圣先贤发人深省的传世故事,领略感悟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三、诵读原则

1、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水准整齐划一。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对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以引导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经典

为根本。

四、活动安排及要求

1、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负总责)

副组长:(负责具体实施)

成员:各班语文教师

2、确定年级段诵读内容

一年级——三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20篇+教师推荐诵读篇目。

四——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20篇+教师推荐诵读篇目+自选诵读篇目。

(注:教师推荐和学生自选书目内容都应为名人故事、经典名著。)

3、诵读形式即时间安排:

(1)、每日一读。课前实行经典诵读。或学习新的篇章,或温习旧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教师指导。

(2)、每周2课。每周二、四中午午间自习为诵读时间,以班级为

单位,实行集体诵读。各班都应下载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协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读音准确、流利,直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3)、师生、亲子同读。要求老师、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一是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

(4)、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经典诵读要与抄录、绘画、手抄报等多种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把诵读变成了“苦读”。

(5)、诵读形式,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指导。每星期各班语文教师必须到班实行一次指导和诵读情况检查。

4、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

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每周评价

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班长或老师。老师实行抽测并作相对应的调整或要求。

(2)、学期评价

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达标证书。为确保诵读质量,学校对通过达标的学生实行必要的抽查,不合格率超过10%的班级,将重新组织达标验收。

学生的达标证书共分为六级,采用由低到高的升级机制。达到六级的学生,由学校颁发经典诵读“小博士”荣誉证书。

(3)、跳级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诵读水平,能够打破年级界限,在每学期末向所在班级的语文老师自主申报评价篇目和等级,由语文老师初评通过后,报教导处统一组织评价或组织1次大型比赛活动。通过该等级评价的学生将获得相对应的等级证书,最后评选出年度“校级诵读明星”。应鼓励有水平的学生参加跳级评价,但

必须以学生和家长自愿为前提,不得作为硬性规定,更不能所以而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防止挫伤学生经典诵读的积极性。

松山小学学生“翰墨飘香”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引起学生对书写的高度重视,培养他们准确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把汉字写得准确、端正、整洁、美观,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书写质量,让学生从小就练就一手好字,受益终生。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准确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把汉字写得准确、端正、整洁、美观,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书写质量。

3、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活动对象

本校四年级——六年级所有学生。

四、活动安排及要求

1、成立“翰墨飘香”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负总责)

副组长:(负责具体实施)

成员:四——六年级各班班主任,世跃(负责本班活动的具体实施)

2、活动方式及要求

(1)四、五年级学生练习描红,六年级学生练习临帖。

(2)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每星期用一定时间实行指导。(3)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写一张书法练习作业,上交给教师。(4)教师要对学生书法作业实行检查,发现优秀作业,并即时在

班刊中实行展示,激情学生的兴趣。

3、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书法比赛。通过比赛既检查活动展开的成效,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