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年级数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年级数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上册第15—18页的两个红点及相关练习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含义,积极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2.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认识和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求近似数,会用“万”或“亿”作单位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上网或查阅报纸的资料,了解社会、自然和科学知识的一些大数据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数量都是用数字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图中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每幅图中的数字。

⑴思考:这四个数所表

达的数量的准确程度是否一

样?用约字,说明了什么?

⑵学生交流,引出准确

数、近似数的概念:

指出,在日常生活中,

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字,如我们班有68名同学这样的数,表示的事物的数量是准确的,我们就称它为准确数;而有的时候,数据很大但是不准确,不可能用精确的数据来表示,只是用一个与他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如天安门广场总面积约44万平方米表示的是大约的数,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近似数。

⑴提问:在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平时注意了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听过用近似数表示的例子吗?

⑵学生将搜集的数量信息进行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举例说明什么是近似数。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近似数的含义。

2.学生依托情境图展开讨论,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学生相互提问,

把自己知道的使用近似数的实际事例说给小组成员听。)

3. 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判断近似数,那么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引导学生观察第四幅图的两个大数,提出问题并出示:

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思考解决:11030大约是几万?178680000大约是几亿?

⑴学生尝试写出它们的近似数。

⑵组织交流:

主要让学生看原数更接近那个数,用什么办法更快的找出一个数的近似数,相互把自己的办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讨论时,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你是怎么得出近似数的呢?

预设反馈:11030接近1万,178680000接近2亿。

质疑:你是怎样判断11030接近1万,178680000接近2亿的?

预设反馈:11030的千位上的数是1,不满5,所以离2万远离1万近些;而178680000的千万位上的数是7,超过了5,所以离2亿近些。

2.小结:

刚才在写近似数的时候,都注意了千位上的数和千万位上的数是几。在11030中5千是一万的一半,千位上如果是0、1、2、3、4,说明不够1万的一半,因此写出的近似数是1万;在178680000中千万位上是7或是5、6、8、9,就达到或者超过了一亿的一半,因此写出的近似数是2亿。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

板书出示:11030≈10000或11030≈1万

178680000≈200000000或178680000≈2亿

3.巩固求近似数的方法。

(1)11030≈1万,那12060呢?13051?14800?试着写出它们的近似数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谈看法:这些数的大小都不一样,但它们的近似数都是1万。

再换个试试!16534?

为什么16534的近似数不是1万而是2万呢?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引导学生主要看万位后面的数字大小是多少,观察这个数更接近谁。)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课件,如下。

11030 12030 13030 14030 10030 15030 16030 17030 18030 19030 (随着万位后面数字的闪动,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比5小,就更接近1万,比5大或者等于5就更接近2万。进而可知,要求一个比万大的数的近似数,只要把万位后面这一位同5比较就可以。)

(2)178680000≈2亿,那167000000呢?为什么167000000的近似数不是1亿而是2亿呢?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亿?主要看哪一位?(学生自己说怎么想的)

(3)发现规律

这里有什么规律吗?从哪个数位上的数字能很快地看出一个大数接近几万或几亿?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方法:要看一个数最接近几万或几亿,就看千位或千万位上是几,小于5,就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为0;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为0。

(4)出示小电脑:

学生自主完成,交流展示作业和思考过程,集体评价。

四、抽象概括,总体提升。

1.同学们,我们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实际生活中我们要经常用到这种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教师进一步强调提升。

⑴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近似到哪一位就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就往这一位进1;小于或等于4就舍去。

⑵思考:用四舍五入法求万或亿的近似数同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二者的相同点:都是把一个较大的数表示成整“万”或整“亿”的数;二者的不同点:求近似数是把一个数变成一个近似数,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数的改写只是把一个大数写成了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课本第17页自主练习1。

(1)

齐读题

目要求,

培养学生审题的认真态度。

(2)提出问题:“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

(4)小组或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和结果。

2.课本第17页自主练习2。

(1)指名读出这三个数。

(2)引导学生说出“四舍五入到亿位”的意义。

(3)学生独立做。

(4)班内交流,同时进行德育的渗透。

3. 课本第17页自主练习5

4.拓展练习:方框里可以填几?课本第17页自主练习6

讨论:怎样根据近似数确定准确数?

5.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一个数省略哪一以为求近似数,就看这个数位的后一位数,小于5,就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为0;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为0。

板书设计:

近似数

四舍五入

11030≈10000 或 11030≈1万

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或等于4 “舍”

178680000≈100000000 或 178680000≈1亿

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5 “入”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姓名: 1、竖式计算 135×45= 54×312= 408×25= 47×210= 11×11 80÷40= 94÷20= 246÷60= 360÷30= 127÷21= 54×138= 312×25= 460×23= 102×15= 99×99 263÷27= 602÷31= 487÷18= 961÷19= 108÷18= 2、脱式计算 360÷(12+6)×5 360÷[(12+6)×5] 459×(76-50) 3、简便计算 35×2×5 ( 60×25 ) ×4 ( 125×5 ) ×8 ( 3×4 ) ×5×6

1、竖式计算 164÷20= 210÷70= 780÷60= 460÷80= 302÷48= 208×24= 437×28= 26×137= 82×403= 624×78 846÷18= 728÷13= 900÷60= 900÷12= 218÷42= 253×56= 503×32= 45×240= 336÷21= 858÷39= 2、脱式计算 120÷[(8+4)×2] 400÷(51-46)×8 (227+26)÷11 3、简便计算 36×3 58+39+42+61 39×101 35×68+68+68×64

85×82+82×15 (125×25)×4 167+289+33 25×41 第三组 1、竖式计算 552÷69= 536÷8= 315÷9= 216÷3= 312÷4= 48×23= 603×34= 72×124= 25×112= 46×589 150×40= 77×209= 26×137= 82×403= 503×32 54×138= 312×25= 460×23= 102×15= 44×25 2、脱式计算 400÷[(51-46)×8] (105×12-635)÷25 120÷(8+4)×2 3、简便计算 25×37×4 (125×12)×8 27×45+27×55 13×102

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200道-计算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1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82×403 126×89 203×32 1700÷40 336÷21 138×49 437×28 437×28 735÷25 1080÷36 28×312 47×210 858÷39 918×27 888÷37 640÷32 432÷46 966÷23 7311÷79 850÷28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2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437×28 159÷94 203×47 725÷74 568×9 370÷40 54×312 47×210 294÷29 689÷34 618÷88 1372÷45 338×26 717×26 328÷42 395÷56 234×46 613×48 320×25 440÷70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3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4321÷48 598÷12 450÷25 1004÷24

350÷34 930÷32 864÷36 694×17 609÷87 9100÷240 5070÷39 7936÷26 289÷44 3200÷70 32×246 672÷42 771÷38 840÷56 13×450 670×90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4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231÷43 241÷23 341÷26 215×36 152÷14 25×291 117÷25 3842÷34 367÷24 463÷49 195×32 245×31 1117÷36 910÷65 16×270 136×15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5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437×28 457÷19 332×24 465÷49 35×126 235×12 321×19 321×16 1543÷42 960÷32 872÷19 786÷86

小学四年级数学可能性

第八单元:可能性 一、填空。(每空2分,共26分) 1.抛硬币时,结果是正面的可能性与反面的可能性( )。 2.一副扑克牌中取出10张红桃、5张黑桃、2张梅花放在一起,任意抽出1张,最有可能抽到( ),其次是( ),最不容易抽到( ),方片牌( ) 抽出。 3.右边圆盘中有红色、黄色、蓝色指针指在( )的 可能性最大,指针指在( )的可能性最小。 4.一个箱子里有20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5个红球、15个白球,任 意摸出1个球,最有可能是( )球。 5.口袋里有6个球,写着1,2,3,4,5,6,任意摸1个,有( ) 种情况。 6.妈妈买回8个豆包,2个虾肉包,明明任意吃1个,他可能吃到的是( )包,也可能是( )包。他吃到( )包的可能性比较大。 7.“十一”黄金周期间,某市人人乐超市进行购物有奖活动,规定凡购物满50元者均可参加刮奖,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0名,纪念奖100名。妈妈10月1日购物56元,他去刮奖,最有可能刮中( )奖。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由自然数1,2,3( )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 A.不可能 B.可能 C.一定能 2.某班有48人,男生32人,女生16人,选1名班长,是( ) 可能性大。 A.男生 B.女生 C.男生、女生一样 3.口袋里有20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12个红球、2个黄球、6个花球,任意摸出1个球,有( )种可能。 A.1 B.2 C.3 4. 转动 转盘,指针最有可能指到( )。 A.电视机 B.洗衣粉 C.鞋子 蓝黄 红

5.下列事件中,( )是不可能发生的。 A.母鸡下蛋 B.明天会下雨 C.人体吸入大量煤气会中毒 D.姚明将长到3米高 6.盒子中有14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8个白球、4个黄球、2个红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最小。 A.白 B.黄 C.红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明天一定会有雪。 ( ) 2.冬天气温可能会降到零下5摄氏度。 ( ) 3.第一级可能全是男生。 ( ) 4.期末考试我们班一定考第一。 ( ) 5.班主任一定是老年人。 ( ) 四、连一连。(5分) 一定是黑球 红球的可能性小 黑球的可能性小 不可能是黑球 红球与黑球的 可能性一样 五、想一想。(8分) 一定打“√”,不可能打“×”,可能打“○”。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 三天后会下雨。( )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一点儿东西。( ) 太阳从西边升起。( ) 12个黑球 12个红球 3个红球9个黑球 6个红球6个黑球 3个红球 9个黑球

(完整版)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苏教版)

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苏教版) 第1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P27例1及“练一练”,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2×3= 205×3= 25×2= 70×5= 50×3= 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28 × 6 768 28 204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

1 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 一、竖式:三位数乘两位数 135×45 108×25 54×312 47×210 138×54 126×89 203×32 312×25 437×28 82×403 208×24 36×137 406×23 460×23 305×56 624×78 46×589 353×56 45×240 479×85

二、竖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验算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432÷46 966÷23 731÷79 980÷28 828÷36 689÷34 618÷88 645÷32 372÷45 294÷29 328÷42 395÷56 840÷35 630÷31 961÷19 765÷74

三、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结合律: 48+25+175 125+75+320 128+89+72 3 153+38+162 57+288+143 378+527+73 167+289+33 58+39+42+61 158+395+105 822+197+78 75+34+125+366 578+143+22+57 129+235+171+165

163+32+137+268 2.乘法交换结合律(一): 25×125×32 (15×25)×4 38×25×4 35×2×5 60×25)×4 (125×5)×8 25×17×4 (25×125)×(8×4)38×125×8×3 5×289×2

125×5×8×2 9×8×125 43×25×4 125×50×2 42×125×8 60×25×4 125×5×8 25×17×4 37×8×125 3.乘法交换结合律(二): 125×32 24×125 125×56 125×72 48×125 125 ×64 25×36 25×32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笔算乘法专项复习 一、口算。 90×70= 420÷60= 25×20= 18×4= 9×120= 130×5= 360÷40= 400×50= 303×20= 120×7= 240÷60= 620-180= 4500÷15= 560×20= 7200÷90= 900÷6= 2500+60= 210×30= 650÷50= 560÷80= 300+(11+49)= 720÷9+120= 90×9×0= 二、用竖式计算,带※的算式要验算。 126×97= 93×125= 17×204= 280×15=

77×510= 220×40= 160×60= 180×50= 305×54= 108×90= ※845×86= 三、估算: 518×77≈371×63≈69×188≈38×892≈ 603×21≈399×42≈538×48≈58×103≈ 58×59≈579×54≈489×85≈64×554≈ 73×437≈807×97≈86×463≈ 961×988≈ 四、脱式计算。. 410+145×10 180×4-560

78-250÷5 2300÷(103-78)(1800-274)÷14 5800-147×39 五、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两个因数都变化时,因数变化的倍数相乘除,便是积的变化。 1.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0=992÷16=620×()=9920 3.两个因数分别是25和5,积是(),如果把因数5改成50、500,积分别是()、()。 1,则积是,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两个数的积是240410。) ( 缩5A扩大倍,B ),当35.A×B=316,当A扩大倍,B不变,积是(

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习题

填空。 一、 1、口袋里只有10个白色围棋子,任意摸出一个,肯定是( )色的。 2、盒子里有9 个红色跳棋子,2 个黄色跳棋子。任意摸出一个,可能出现()种情况,分别是()和(),摸出() 色跳棋子的可能性大。 二、袋子里有6个红球,2个白球,4个黄球,每次取一个小球,取后放回,总共取30 次,统计每种颜色的小球被取到的次数。 1、被取到的次数最多的是哪种颜色的小球? 2、将各种颜色的小球按取到的次数从小到大排列; 3、如果只取了10 次,前两题的结果还一样吗? 试一试。 三、 口袋1:黑球3个,白球3个。 口袋2:黑球3个,白球2个。 1、在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哪个口袋里摸到白球和黑球的 可能性是相等的? 2、在可能性不相等的那个袋里摸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 大一些? 四、 在口袋里放进红、蓝两种铅笔共8枝。任意摸一枝,摸到红铅笔算甲贏,摸到蓝铅笔算乙赢。你认为口袋铅笔应该怎样放,游戏才是公平? 五、盒子里有2 张一等奖和5 张二等奖的奖券。 1、任意摸出一张,会有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出现每一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吗? 如果不同,那么出现 2、哪种结果的可能性大一些?

五、涂一涂。 1、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2、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 六、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是确定现象,哪些是不确定现象。 十二、如图是一个转盘。 转到黄色则小东胜,这个游戏对 若转到红色则小明胜, 1、双方是否公平? 并说明理由。 2、若转到蓝色则小明胜,转到其他颜色则小东胜,那么这个游戏公平吗? 3、再如果,转到蓝色则小明胜,转到线上和其他颜色则小东胜呢? 4、如果让你改进这个游戏,你想怎么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应用题练习+计算题500+道

一、竖式:三位数乘两位数(延伸阅读: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应用题练习) 135×45108×2554×31247×210138×54126×89 203×32312×25437×2882×403 208×2436×137406×23460×23305×56624×78 46×589353×5645×240479×85 二、竖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验算 336÷21 858÷39918÷27888÷37645÷32432÷46 966÷23731÷79980÷28828÷36 689÷34618÷88372÷45294÷29328÷42395÷56 765÷74840÷35630÷31961÷19 三、简便计算(延伸阅读: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简便运算练习题及答案) 1.加法交换结合律: 48+25+175= 578+143+22+57= 128+89+72= 357+288+14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7+289+33= 58+39+42+61= 75+34+125+366= 125+75+320= 153+38+162= 163+32+137+268= 158+395+105= 822+197+78= 2.乘法交换结合律(一): 25 ×125×32=(15×25)×4=38×25×4=35×2×5= (60×25)×4=(125×5)×8=25×17×4=(25×125)×(8×4)= 38×125×8×3=5×289×2=125×5×8×2=9×8×125=

43×25×4=125×50×2=42×125×8=60×25×4= 125×5×8=25×17×4=37×8×125= 3.乘法交换结合律(二): 125×3224×125125×56125×72125×1648×125 125 ×6425×3625×3225×16 25×2425×28 4.乘法分配律(一): 34×72+34×28= 7×48+7×52= 35×37+65×37= 85×82+82×15= 25×97+25×3= 76×25+25×24= 16×17+16×23= 27×36+27×64= 73×36+36×27= 64×23+36×23= 43×36+57×36= 19×67+19×33= 57×35+43×35= 18×72+72×182= 46×46+46×54= 31×69+31×31 34×13-34 ×3= 5.乘法分配律(二): 38×99+38 75× 299+75 102×99+102 39+9×39 99×128 +128 27+99×27 34+199×3435×99+35 6.乘法分配律(三): 125×(8+80 )= (80+4)×25=8×(125+9)= (20+4)×25= 32 ×(200+3)= (125+17)×8= (100+2)×99= 102×(100-1)= 25×(40+4)= (25+100)×4= 99×(100+1)= (125+40)×8= (125+25)×8= 99 ×(100+7)= 8 ×(125+7)= (30+25) ×4= 7.乘法分配律(四): 46×10248×10199×46102×42103×31 107×16108×15125×88 88×102102×9939×10125×4148×101 201 ×24302×43102×13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竖式计算

135÷45=108÷25=954÷12=847÷21=138÷5= 126÷89= 203÷32= 312÷25=437÷28=582÷43= 208÷24=369÷17= 406÷23=460÷23=305÷56= 624÷78=646÷58=353÷56= 945÷24=479÷85= 336÷21=858÷39=918÷27=888÷37= 645÷32= 432÷46=966÷23=731÷79=980÷28=828÷36=

689÷34= 618÷88= 372÷45= 294÷29= 328÷42= 395÷56= 765÷74= 840÷35= 630÷31= 961÷19= 889÷70= 357÷24= 565÷25= 777÷66= 264÷33= 445÷42= 751÷70= 603÷60= 690÷30= 487÷38= 631÷30= 867÷62= 542÷30= 559÷39= 729÷73= 817÷80= 703÷3= 602÷20= 891÷72= 287÷80=

468÷23= 769÷78= 855÷54= 907÷91= 754÷60= 478÷24= 655÷56 = 996÷19= 906÷60= 936÷72= 896÷38= 783÷43= 804÷40= 804÷15= 865÷81= 845÷81= 716÷23= 609÷61= 368÷27 = 363÷13= 608÷56= 529÷51= 544÷26= 553÷25= 433÷53= 579÷41= 999÷78= 593÷29= 990÷24= 765÷24=

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下册)教案

2015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下)教案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试卷分析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本次考试的内容含盖了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试卷共有七大题:一、填空题;二、判断题;三、选择题;四、计算题;五、操作题;六、解决数学问题。这次其中本班的成绩不理想,从卷面题目的完成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所学知识已经理解与掌握,并且具备相应的数学能力与方法。从卷面上看,学生的书写认真,卷面整洁,乱涂乱抹现象极少,说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此次考试,从总体上看,学生对填空题和操作题掌握较好。全班32人参加考试,其中最高分97.5分1人,80分以上的8人,平均分66分。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计算错误而失分的问题较为严重。这张试卷计算大题占了33%。主要是因为学生过于自信,不能做到细心的计算,本该笔算的题目也心算,还有抄错数的现象。学生基本能掌握方法,但因为计算错误而失分的较多。 2、计算失误除了粗心之外,学生对于满10进一规律理解不透彻,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3、关于简算。学困生还不能很好的掌握。今后教学对策:加强运算的练习,引导学生多加观察,培养学生的数感,从意义上帮助学生理解,多加应用,直到学生能理解和正确应用为止。 4、解决数学问题部分,学生出错参差不齐,很多后进生几乎全错,可能是学生不认真审题后再做,也可能是学习态度和认真错不够。 二、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想法: (1)进一步夯实数学基础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决问题关键。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态度严肃,教风严谨,要求严格。计算不准,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同学及老师对此很困惑,事实上,造成计算出错的原因,首先是思想意识上,很多的老师都认为计算出错是粗心大意所致,有的同学认为只需细心,就能解决问题,但常常事与愿违,有的同学认为粗心是先天的,无法克服,这些错误认识,成为加强训练、提高运算能力的思想障碍。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运算的准确是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平时就要多下功夫,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水平;运算的准确要依靠运算方法的合理与简捷,需要有效的检验手段(如数形结合,合理估算等),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只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不准的弊病。

四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四年级数学《可能性》 示 范 课 教案

课题:可能性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7页例1、“试一试”和例2、“练一练”及“你知道吗”,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说出一个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根据条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定性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联系条件说明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摸球、摸牌等活动及其分析过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理解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含义;感受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体验随机事件,感悟随机思想。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感受随机事件的趣味,逐步形成研究问题的兴趣;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发展相互合作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了解随机现象及结果。 教学准备:学生每6?8人分为一组,每个小组准备口袋、黄球和白球,扑克牌5张;每人准备红色和黄色水彩笔;教师准备相应的口袋和球)。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可能性

1.学习例1,认识“可能”。 出示口袋(不透明),让学生观察教师放进1个白球和1个黄球。 谈话:这里有一个口袋,里面有1个白球和1个黄球。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要怎样摸?(板书:任意摸1个)示范:像这样先把口袋掂一掂、抖一抖,或者先用手把球搅拌一下,不看口袋里的球伸手去摸1个出来,叫任意摸出1个。明白了吗? 引导: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会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呢?现在我们就分小组来摸一摸,看看结果会怎样,下面进行小组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负责,在你们小组的口袋里放进1个红球和1个黄球; (2)小组里依次轮流每人任意摸1个,一共摸10次,每次摸后再放回口袋; (3)各人按每次摸到的颜色,用水彩笔在课本上表格里画出圆形; (4)小组完成后,在小组里观察记录的结果,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观察:我们一起来观察每组摸球的情况,第一组每次摸到的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说出每次的白球或黄球);第二组每次摸到的是——(引导学生集体说出每次什么球)。其余各组呢?大家观察一下,自己说说他们每次摸什么球。 提问:你发现每次任意摸一个,摸到的球是怎样的呢?

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 【篇一:2016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6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升和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简单周期 三、观察物体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可能性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八、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得远 九、整理与复习 附录混合运算 11.11.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 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 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 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 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 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 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 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 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 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 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第2课时: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能力比赛训练题

平凉九中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计算能力竞赛 姓名:班级:分数: 1、直接写出得数:(20分) 30×12= 23×4= 540-310= 4×140= 630+70= 130×20= 180×5= 170×5=500×5= 210÷70= 630÷90= 540÷60= 320÷80= 560÷70= 720÷80= 89×202≈139×48≈ 307×53≈ 243÷60≈ 425÷60= 2、根据85×32=2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0分) 85×64= 85×16= 85×8= 85×320= 85×3200 3、已知A×B=380,如果A扩大3倍,则积是();如果B缩小5倍,则积是()。(3分) 4、笔算下面各题。(32分) 221×16= 307×26= 183×15= 135×24= 58×912= 408×25= 315×47= 508×15= 5、脱式计算(20分) 410+145×10 180×4-560 320÷8×30 78-250÷5 二、列式计算。(15分) (1)123的35倍是多少?(2)13个450相加得多少? (3)两个因数分别是72和8,积是多少?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计算能力练习题 姓名:班级:分数: 三、笔算下面各题。 236×43= 208×56= 720×42=480×50= 四、学校要为运动员添置服装,其中上衣每件126元,裤子每条88元,如果添置12套,一共需要多少元?(7分) 五、小明每分钟打字110个,从10时到10时25分,他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到10时35分他能完成4000字的打字任务吗?(8分) 六、一种观赏蔬菜袖珍南瓜买5盆送一盆。王阿姨一次买5盆, 每盆便宜多少元?(8分) 30元/盆七、下面是欣欣体育商品店2006年上半年部分体育用品销售情况: 体育用品 种类 单价78元36元24元 卖出数量113个126副256副 ⑴每种体育用具各卖了多少钱?(6分) ⑵一共卖了多少钱?(3分)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可能性》教材分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众多现象按其发生的结果,大致可以分成“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两类。这两类现象的主要区别在于:确定性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肯定出现或者肯定不出现,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如,在只装几个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其结果是确定的,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随机现象则是条件不能完全决定结果,在相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结果可能不同。如,在既装有红球又装有黄球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其结果是不确定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随机现象。几乎所有人都需要面对就学、就业、出行、住房、医疗、退休、养老等模式的选择,有许多人会涉及投资、贷款、股票、证券、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经济行为。总之,人们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宽,可以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需要随机思想,以便运用自己的头脑来分析判断、作出决策。所以,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尽早地让学生接触简单的随机现象,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随机思想,这就是小学数学设置可能性教学内容的原因。 所谓随机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实验或观察,所得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以至于在实验前无法预测实验的结果。但是,随机现象并不是毫无规律的现象,如果实验重复进行的次数充分地多,在实验结果(得出的大量数据)中是能够看出规律的。数学课程标准把《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安排在第二学段教学,提出了两点内容和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根据课程标准的这些内容要求,本单元第一次教学“可能性”,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排例1简单的随机现象 例2列出简单随机现象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 体会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作出定性描述练习十在学生的游戏和生活中,有许多随机现象的实例。教学随机现象不应只是教材或教师的讲解,更应是学生联系实际事例的亲身感受。 (一)在简单的摸球游戏中感受随机现象 例1设计了简单的摸球游戏:口袋里有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球的颜色,然后放回。像这样摸10次,并记录10次。教学应该注意的是,这次游戏的目的不在于红球摸到几次、黄球摸到几次,不在于哪一种球摸到的次数多些、比另一种球多几次,而是在于体会摸球的结果是随机的,在摸球之前无法确定球的颜色。所以,教材在学生摸了10次以后,立即让他们交流“在摸球活动中有什么体会”。两个小卡通的发言是所有学生应该有的感受,“每次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

姓名:_________ 笔算乘法专项复习 一、口算。 90×70= 420÷60= 25×20= 18×4= 9×120= 130×5= 360÷40= 400×50= 303×20= 120×7= 240÷60= 620-180= 4500÷15= 560×20= 7200÷90= 900÷6= 2500+60= 210×30= 650÷50= 560÷80= 300+(11+49)= 720÷9+120= 90×9×0= 二、用竖式计算,带※的算式要验算。 126×97= 93×125= 17×204= 280×15= 77×510= 220×40= 160×60= 180×50= 305×54= 108×90= ※845×86= 三、估算: 518×77≈ 371×63≈ 69×188≈38×892≈ 603×21≈399×42≈ 538×48≈ 58×103≈ 58×59≈ 579×54≈ 489×85≈ 64×554≈ 73×437≈ 807×97≈ 86×463≈961×988≈四、脱式计算。 410+145×10 180×4-560 78-250÷5 2300÷(103-78)(1800-274)÷14 5800-147×39 五、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两个因数都变化时,因数变化的倍数相乘除,便是积的变化。 1.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0=992÷16=620×()=9920 3.两个因数分别是25和5,积是(),如果把因数5改成50、500,积分别是()、()。 4.两个数的积是2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10 1 ,则积是( )。 5.A×B=316,当A扩大3倍,B不变,积是(),当A扩大5倍,B缩小 到原来的 5 1 ,积是()。 6.两个因数的积是48,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8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4 1 ,积是()。 7.已知A×B=380,如果A扩大3倍,则积是();如果缩小到原来的 5 1 ,则积是()。 8.一个数和24相乘,积是1200,如果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 10 1 ,积变成()。 9.一个数和25相乘的积是15000,如果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 100 1 ,积变成()。 10.一个因数是20,另一个因数是50,积是(),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 的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2 1 ,积(),是()。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可能性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可能性知识 点 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创新,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可能性知识点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摸球游戏(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知识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客观事件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可能性是0;,客观事件中,;一定能;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可能性是1;,当可能性是相等的时候,用数据表述是;;。逐步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 设计活动方案 【知识点】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自主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能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数学与生活 迎新年【知识点】通过活动,复习分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知识内容。通过活动加深对可能性大小问题的理解,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大小设计方案。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五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 铺地砖【知识点】学习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题】 1、口袋里有5块红色橡皮,3块黄色橡皮,橡皮的形状、大小相同,从中任意摸一块橡皮,摸()橡皮的可能性大,如果想使两种颜色的橡皮摸到的可能性相等,需要再往袋中放入()橡皮;如果想使摸到黄色橡皮的可能性大,至少要往袋中放入()橡皮()块。 2、小磊和小辉做摸圆片游戏,每次任意摸一个圆片,摸后放回,每人摸30次,摸到白色圆片小磊得1分,摸到黑色圆片小辉得1分,摸到灰色圆片小磊

和小辉都不得分。下面有A、B、C三个口袋,在()袋中摸圆片小磊获胜可能性大,在()袋中摸圆片小辉获胜可能性大,在()袋中摸圆片两人获胜机会相等。 xx3xx3xx3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灰3灰4灰5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xx2xx3xx4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1、竖式计算 135×45= 54×312= 408×25= 47×210= 11×11 80÷40= 94÷20= 246÷60= 360÷30= 127÷21= 54×138= 312×25= 460×23= 102×15= 99×99 263÷27= 602÷31= 487÷18= 961÷19= 108÷18= 2、脱式计算 360÷(12+6)×5 360÷[(12+6)×5] 459×(76-50)

3、简便计算 35×2×5 ( 60×25 ) ×4 ( 125×5 ) ×8 ( 3×4 ) ×5×6 1、竖式计算 164÷20= 210÷70= 780÷60= 460÷80= 302÷48= 208×24= 437×28= 26×137= 82×403= 624×78 846÷18= 728÷13= 900÷60= 900÷12= 218÷42= 253×56= 503×32= 45×240= 336÷21= 858÷39= 2、脱式计算 120÷[(8+4)×2] 400÷(51-46)×8 (227+26)÷11

3、简便计算 36×3 58+39+42+61 39×101 35×68+68+68×64 85×82+82×15 (125×25)×4 167+289+33 25×41 第三组 1、竖式计算 552÷69= 536÷8= 315÷9= 216÷3= 312÷4= 48×23= 603×34= 72×124= 25×112= 46×589 150×40= 77×209= 26×137= 82×403= 503×32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计算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计算试题 班别:姓名:分数: 1.口算(79分) 12×6= 256-98= 13×30= 175+102= 750+250= 490-298 = 25×4= 26×2= 850-308= 105×4= 160×5= 80×50 = 160×30= 0×300 = 120×20= 25×4= 320×5= 580÷2= 170×4= 28×20= 150×6= 630÷9= 72×40= 75+125= 125×8= 24×5= 480÷60= 37+75+63= 0÷475= 72―49= 260+70= 140÷14= 125×8= 360―90= 300÷15= 150×60= 13×50= 580÷29= 50×16= 680÷34= 350×2= 19×5= 3000÷6= 250×3= 18×3= 2800÷14= 230×4 = 65-17= 13×6= 130×5= 720+58= 17×3= 210÷7= 765-60= 620÷20= 150×5= 190×2= 130+270= 28×3= 4×23= 24×8= 202+98= 360×5= 46+1054= 16×4×25= 45-45÷45= 125×7×8= 23×5×4= 190÷2÷5= 210÷3÷7= 360÷4÷9= 28+67-32= 16×5+16×5=

58+68÷2= 19+81÷9= 60÷5÷2= 12×(47-27)= 550÷5-39= 80-29-41= 2.在○里填上“﹥”.“﹤”或“=”(9分) 150×50○15×500 27×200 20×270 23×40 32×30 180×30○210×30 600×10○10×660 45×20○90×10 180×40○60×120 140×60○160×40 0÷730○1852×0 3.竖式计算(12分) 208×56= 720×42= 480×50= 4、估算下面各题: ⑴89×202≈ ⑵139×48≈ ⑶307×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