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5: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资料5: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资料5: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在到达一个新的城市时,除了对城市的景观感兴趣外,有时也会产生一个问题,即想了解城市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这里包括城市的地址、城市与周围环境的位置。这个问题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把这个城市所处的两种环境搞清楚,则“为什么会选在这里”的问题也就会得到回答。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还不局限于此,随着城市的发展,它不仅本身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环境因素的制约,而且城市也在改变着,并形成有自身特点的自然环境。

下面从城市的城址和位置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城市本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两个部分分别加以讨论。

(一)城市的城址和位置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的城址就是城市所在的具体地点,而位置是指该城市在其一个区域中的所处位置。这两者看起来都是具体的不同规模的点,但都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当然,其变化可能是由于环境变化或社会、经济等原因而引起的变化。一般说来,后者的原因更为普遍。

例如,我国最大城市上海,它位于长江入海处的南岸,有黄浦江深水航道而成为天然良港。但是,在封建社会的长期历史过程中,我们以国内贸易为主,海外贸易,受闭关自守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所占的地位微不足道。国内贸易主要靠水运,长江、运河是重要的运输干线,所以南京、扬州的地位远比上海重要,即使是苏州,也超过上海。上海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才正式设立县,明嘉靖间为防倭寇侵扰,才筑一圆形的城。1845年,英国人首先在此划界居住,后称租界。接着法、美等国亦相继追随而至,租界范围逐步扩大。至本世纪初,租界从上海向北、向西扩展,面积超过原上海城的10—20倍以上。上海的经济中心在各租界内,其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到1880年,即开为商埠以来不到40年,其人口已达100万,相当于当时首都北京人口的规模。1930年人口达到300万,1945年达600万。即在100年间,由一个小城市发展成600万人口的大都市,也是我国最大都市。从区域位置来说,它是沿海与长江两大水交通的汇合点,铁路交通联系南北,成为水陆交通的枢纽。同时也是我国内、外贸易最大的中心,最大的工商、金融城市。市域的范围大大扩大,沿江码头集中在苏州河口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商业、金融中心在外滩及其以西地区。结果,原上海县城反而偏于一隅,地位大大下降。

城市的城址在其最先选定时,往往是因防卫、贸易及交通路线上起着较大的作用。

1.设立城市的防卫条件。利用自然条件,使城市在防卫上处于有利地位是某些城市选址的重要条件。例如,河流、海洋、高地等都可作为防御的屏障,也可以此进行分类。在河流方面如:

选择曲流的弯曲度较大处建设城市。在该地河道三面包围城市,这样,城市可借助于河道,既可阻止敌人进攻,又可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例如,瑞士的

伯尔尼和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最早的城址就是选择在河流的曲流处。

在河心岛上设城,地处河流中央,四面被水所围,这比城市用人工挖掘护城河更为有效,因为城市周围的河面宽,并且不停流动的水是很有利的,最初的巴黎市就处于塞纳河中的小岛上,这是其起始的聚落。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也类似这种情况,由于防守的需要,最先就在圣劳伦斯河的岛上开始建设城市。

在海洋方面,对防守有利的地点有半岛、离岸岛与内港等部位。

半岛的防卫优点犹如曲流所形成的形势一样,不过海洋的宽度远远大于河流。最早的波士顿就是建立在半岛上,并在它与陆地相连的颈部设置一道木栅栏进行防卫。印度的孟买也如同波士顿一样,兴建在半岛上。

离岸岛的防卫作用又胜于半岛。意大利的威尼斯就选址在离岸岛上。离岸岛的优越的防守地位对过去威尼斯共和国的发展是一个有利条件。美国纽约也是从荷兰人在曼哈顿岛上形成的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为了防止海上来的进攻的危险,在有防御条件的海湾建立城市是可取的。例如,日本的东京位于东京湾,其入海水道狭窄,出海口还有军港横须贺防护,有十分优越的防卫条件。类似这样的港口城市还有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葡萄牙的里斯本、菲律宾的马尼拉等。

地势较高处往往成为古代选作建立城市的城址或把城市的防御据点设在高处。例如雅典的卫城就建立在全城的高处,而雅典城是围绕卫城而发展起来的。加拿大的魁北克、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也属于这类城市。

隘口是陆路交通往来的必经之路,它在防守上是非常有利的形势,俗语说“一夫挡关,万夫莫开”。“关”即隘口。军事上、隘口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为了安全的需要,隘口便于御敌守城。我国陕西的潼关就是由于在隘口设城而闻名天下的。

2.设立城市的交通条件。交通条件对防卫、贸易活动来说都是极重要的。因为交通方便才有利于商品的交流。交通方便还可减少商品的运输费用,在市场上使商品的价格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交通的位置主要从水路与陆路二方面去选择。

水运在古代比陆运具有方便、廉价和运量大的优点,所以成为重要的交通路线,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特别是各桥位、码头、河流的合流处都是水运的起点与转运点,也就是城市的设置点。

把交通路线上的桥点和码头选作城址是很普遍的。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的地点,一般是把桥址造在河道较窄,河岸与河床稳定,河水较浅处,这里造桥不但可以降低造价,而且桥的使用期也较长。例如,英国的伦敦就是选址于泰晤士河下游适合造桥的地方。在公元初,罗马人入侵后就在那里修了一座跨

河的木桥,使两岸相连成为水陆交通要道和统治大不列颠的中心。联邦德国为重要城市法兰克福,其意为法兰克人的涉水过河处,这个城市就以此而得名,并得到发展。海上运输的货物往往通过入海的河流转运到内陆,因此在靠近河口处建立码头,因而被选作城址。那里不但便于海上来的货物转由内河航道或陆路分散到各处,同时通过内河和陆运向入海口汇集货物,再通过海船运往他处。如联邦德国的汉堡和英国的伦敦都属于这类城市。

河流汇合点是水运交通的另一优越地点。这里代表三个不同方向的交通路线,它是货物的集散地。例如,我国长江上的重庆、武汉就是嘉陵江、汉江与长江的汇合点,美国的圣路易斯就是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的汇合点,堪萨斯是堪萨斯与密苏里两河的汇合点。

水运的起点也往往是城市选址的条件。水运线溯源而上,遇到河道狭窄、河床过浅,或遇到急流、险滩、瀑布、峡谷等天然障碍,船舶无法继续航行,需将货物转换其他运输路线运输,那里同时也是货物的重要的集散地和水、陆交通的要道。如密西西比河上游的明尼阿波利斯与圣保罗双子城就是因其上有瀑布,船只无法继续航行,作为沿该河上行的航运起点而出现的重要城市。我国四川的宜宾也是沿长江上行的起航点城市。

当需要将水运货物从一条水运线转向另一条水运线,而两条水运线又互不相连时,往往在它们相距比较近而其他条件又适宜的地方予以转运。该转运点就会成为发展重要城市的城址。莫斯科就位于流向南北两河上游彼此相近的位置上,由转运而发展起来的。美国的大城市芝加哥现在是铁路密集的枢纽,但在铁路修筑前,它是五大湖水运与密西西比河水运最便捷的转运点。

陆路交通上制约城址选择条件的有干旱地区的绿洲,山地与平原交界地带的河谷地区。

在干旱地区水源十分重要,水是农业的命脉。有了水就有了农业,也就有了聚落。陆路交通穿过干旱地区,往往需要利用绿洲作交通的支撑点。可以说,绿洲的出现需要交通,交通也促进了绿洲城市的繁荣。在我国新疆塔里木大沙漠南北的交通沿线的城市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这方面的关系。

低洼地区易于遭受洪水淹没,城市多选建在较高处。往往山地与平原交界地带是道路既可免除洪水之害,又可避开山地的崎崛地形之苦。因此,华北沿太行山山麓的大道是城市集中的地带,现在铁路和公路已代替过去的驿道,但其位置则仍无大的变化。另外,在辽河下游,可以看到代替驿道的沈阳到山海关,沈阳到大连的两条铁路也选择在沿辽河下游的边缘的高地上伸展。城市也是集中在这两条交通线上,它们既可避免辽河泛滥的灾害,又没有崎岖山地的困难。

当河流两边山地地形限制交通时,陆上道路多是沿河谷延伸,城市的发展也受其限制,只好随着交通线而布点。如我国山西高原中部沿汾河,从太原向西南行,不论是铁路还是公路,都是沿汾河河谷,而城市大体按照相等距离一座座地沿交通线而建。

(二)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以及生物群落上。

1.地质条件影响城市建设。地质条件对城市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地震、地面沉降上。城市下面的地质构造如果有断层,并且具有活动性,这对城市是特别危险的。从历史上看,有的城市就毁灭于地震,而被人们遗忘。如在土耳其西部沿海被称为爱神之城的阿芙罗狄蒂斯,约于4世纪时毁于地震,此城从此湮没。在近代,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日本的东京分别于1906、1923年遭到严重的地震,伴随地震后的大火,不仅使全城受到极大的破坏,而且使人员发生极大的伤亡。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全城建筑几乎全部倒塌。可是,由于城址所在位置的其他条件优越,又在原地或附近重新建起城市。在地震带上建筑城市必需投入更多的资金,以防止或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

沿海地区地面的沉降也是影响城市建设的严重问题。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世界上的城市正趋向于在沿海地区发展。沿海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这些大城市大多建在河流的冲积物上。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的扩大,建筑物数量的增多,建筑物的密度增大,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高,这都给地面增加巨大的负荷。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大量抽取地下水、使水位下降。地面压力增加与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城市地面下沉。地面沉降带来的结果使城市下水道的排水困难,海水,特别遇到大潮时,出现倒灌,以及海水在地下水中入侵,使地下水变咸。面对这一严重问题,有的城市采取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及地面水回灌的办法稳定地面,或减少下沉速度,缓解此矛盾。

2.地貌条件限制城市布局。地貌条件对城市的发展有三方的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运输线路,以及功能分区。

城市用地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块地势稍高、地面平坦的地方。这样,建筑物、道路与基础设施都比较好安排,而且由于城市公用设施布局便于集中,可扩大效益,减少各种投资。但是,这种理想的地貌条件是很少的,城市发展往往受到地貌条件的限制。例如,我国的兰州,沿黄河河谷,两边是山地,城市只能在狭长的谷地中延伸,使城市东西长达近30公里,可是南北宽度只有5公里。广西的梧州,辽宁的丹东也都受河谷附近山地的限制,城市呈狭长形延伸。有的城市发展受地形条件限制,不得不采取人为的办法改变地形条件。如日本的大阪等城市,采用的是“移山倒海”术,即用山上的石头填海造地。这就需要大量的投资与技术,一般在城市初建时期,这样做比较困难,当城市的发展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又缺少城市扩大的土地时,才这样做。

运输线路既涉及到城市对外的交通,如铁路与机场,也涉及城市内部的道路。铁路的修建往往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但是,城市的发展使其范围扩大,就会把原设置在城市边缘的铁路与车站等纳入市内。这样,铁路就把城市分割,给城市活动带来许多不便,严重时需将铁路改线,车站外移。在美国由于铁路被公路取代而衰落,线路被拆除,有的车站改建为商场。

空中交通方便、迅速成为城市之间重要的交通工具。机场的位置远离城市,则往返费时;设置的位置近,则飞机飞行噪音等影响城市环境。城市附近机场条件往往对大城市的发展关系重大。我国的兰州机场就显得设置过远,因此很不方便。

城市交通受地形影响在某些山城显得特别明显。例如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市内坡度大的地段当年马车就无法通行。到1873年,开始使用缆车后才在高处开始建立住宅。加拿大西部沿海的温哥华,原来只在港口南岸发展,北岸由于坡度大难以利用,到了小汽车普及,成为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时,坡度对城市建设的限制才被冲破,结果在温哥华港口以北形成新的住宅区——北温哥华和西温哥华。我国的青岛与重庆也受地形影响,不利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的发展。马路迂回曲折,有时需要穿行山洞,增加投资。

在城市中,地形比较平坦、与各地往返的交通方便的地段往往形成城市的商业和行政的中心。市内的高处,往往是有大片林木,风景较好,可以观赏和眺望城市的风光和景色,成为城市高级住宅区或名胜点。在地势低洼,坡陡或河岸地段环境低劣的地方,往往是收入低的阶层的住地。或成为贫民窟。

3.城市影响气候。城市中有大量的建筑物与铺设路面的街道和广场。这种硬质表面不吸收水分,降落的雨水都迅速流入下水道,于是通过地面蒸发,回到空气中的比率就大大下降。因此,地面接受到的热量用于蒸发水分的比较少,用于增加空气温度的比较多。另一方面,城市本身也散发大量的热。例如工厂、车辆,甚至人体也都散发热。在高纬地区,城市居民冬季取暖也要散发出大量的热。据研究,在纽约的曼哈顿,冬季城市总共散发的热量,等于太阳投射到该城市地面上的热量的2.5倍;在夏季,太阳投射到该城市的热量大于这个城市所散发的热量。城市的这种增温效应,使城市上空的温度高于周围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热岛效应”。一般说来,城市越大,其热岛效应越突出,与周围乡村地区的温差也越大。在城市内,温度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城市中心的繁华市区,往往比住宅区的温度高。大城市与乡村的年温差为1℃,或稍大于1℃。

在降水方面,城村的条件不同反映也有差异。由于城市中的空气含有大量的尘埃,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条件,因而城市的降雨要比周围乡村地区多5—10%。由于同样原因,城市上空的温度比较高,这就使城市中的降雪量通常比乡村地区少5%左右。

城市对气候的影响,目前引起人们更为关注的是空气受污染的问题。城市的工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使城市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以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

4.水与城市建设。市内与市郊如果有一定的洁净水体,则城市环境就会使城市显得富有生气与活力。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厂和各种服务设施。人的生活、工厂的生产、各种设施的运转都离不开水,因此,水的供应成为城市一个重要问题。特别在干旱缺水的地区,水量供应不足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因素。为此,世界上不少城市采取修建水库,截留地面水,开采地下水,甚至采用远距离引水的办法以保证城市用水。我国首都北京,水的供量不充裕就是一例。从

50年代起就先后修建了官厅水库、密云水库等,以缓解北京的用水问题,但主要还是开采地下水,以供应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目前北京的供水量仍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为此,也在考虑采用“南水北调”的措施来解决北京与华北地区的水源不足问题。

洪水与污水亦是威胁城市居民生活与工、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洪水对沿河城市来说,始终是个严重的问题,因此,迫使许多城市建设在高地上,或用筑堤与加宽河道等办法解决洪水威胁。在北半球的较高纬度地区自南向北流的河流沿岸的城市,由于河流上游在南部,严冬过后河流先解冻,冰雪融化较早,而北部较冷,解冻晚于南部,故城市容易遭受冰雪融水的灾害。另一方面,城市中建筑的硬质地面较多,降水渗入地下的比例少于乡村,形成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这些地表径流进入城市附近的河流,就会提高河流的水位,增加其流量。特别是当河流水位与流量已达到临界值时,沿河城市流入较大的水量,这对下游是个十分严重的威胁。

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如果不经过处理就排放出来,这会引起严重的污染问题。首先,污水中的大量有机物的分解要消耗大量氧,使河水中的含氧量下降、甚至全部消耗掉,进而引起河中的鱼与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严重时,可使河流中鱼虾绝迹。其次,污水中有时含有毒的金属或有毒的金属化合物,这些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会造成严重的疾病。再有,污染的水会带来各种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或颜色,使水体的使用价值大大下降。解决水污染问题,需要建立污水处理厂,这方面需要大量的投资。

5.生物群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往往对生物界带来破坏,它以集中的建筑群所形成的景观来取代自然。人也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要呼吸、要以动植物为食、要休养生息,还要保持一种与自然界中生物界的生态关系。所以,对城市居民仅仅满足生存条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使他们感到舒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调节他们的生活节奏。因此,世界各国城市莫不把建立林荫大道、草坪广场,以及花草争艳、树木葱茏的公园,甚至还把城市中的绿地面积的多少作为环境质量的一个标志。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回到自然界去的郊游活动有增无减。特别是在周末时,往往有不少居民纷纷离开城市到田野与乡村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过一过田园风光生活。所以,维持、保护和建设这种城市居民与自然生物群落之间生态关系已不限于城市,它必须扩大到城市的周围地区。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1.城市:非农人口、产业聚集的居民点,我国行政 建制的市、镇。 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两次劳动分工有较 大促进作用: ●农牧业标志第一次,固定居民点。 ●商、手工业标志第二次,产生城市。 3.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工业化的促进是城市 化的动因: ●农村推力:剩余劳力向城市集中。 ●城市引力:工业供剩余劳力就业。 4.城市发展理论: ●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 基本经济满足外部产品、服务需求。 从属经济(非基础)满足内部产品、服务。 城市发展阶段:专门》综合》成熟》区域化。 ●城市进化: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 绝对集中:工业初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相对集中:工业成熟,城市人口向郊区扩散》 相对分散:后工业初期,郊区增长超过中心城》 绝对分散:后工业成熟,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后工业成熟,第三世界处于工业初期。 ●增长极核: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 条件优越、规模集聚效应产生中心城市。 ●全球化:城市发展与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从原料地向生产、装配基地转变。 一体化经济,部分城市地位突出。 5.城市物质环境构成 ●公共领域: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投资。 ●非公共领域:个体占有,非公共投资。 ●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提供可能和约束。 6.城市社会基本特征: ●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空间分布聚居的异质性强(与农村本质区别)。 7.农村社会主要差别:●人际关系以地缘关系、乡土意识为认同基础。 ●聚居空间形态异质性弱。 8.我国城市社会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休闲化。 9.城市产业构成:经济活动部类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自然界。 ●第二产业,初级产品再加工。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 10.城市产业构成演化: ●第二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化,比重显著升降。 ●传统向高科技产业转化,二产中后者取代前者。 ●体制、构成由水平、部类向垂直、层面特征转化。 11.城市化:农业传统乡村社会转向工业、服务业现 代城市社会,乡村到城市的复杂过程。几种含义: ●城市生活方式的强化。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集中。 ●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空间集聚。 ●农业区、未开发区出现城市。 12.世界城市化三阶段: ●兴起、验证、示范,英国首先城市化过半。 ●欧洲、北美推广、普及、基本实现。 ●全球推广、普及、加快。 13.城市化进程一般特征: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产业构成消长、变化。 ●与人均国民生产值的增长成正比。 ●以二、三产、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14.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 ●势头猛烈。 ●主流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大城市集中,处于支配地位。 15.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 ●增长多,比重不大,速度缓慢。 ●不稳定,波动明显,与社会经济政治相关。 1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农业是初始,工业是根本, 第三产业是后续动力。 17.城市化源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相互推动。 18.城市化是达到现代化唯一有效的综合性手段。 19.城市:区域的中心/某些职能有辐射、吸引作用。 20.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文化等有组织作用/ 受区域资源、发展条件制约/与区域城镇相互促 进、制约。 21.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影响: ●区域自然、社会、人文、文化资源影响。 ●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生产力布局直接影响。 ●空间布局由大城市单中心到多重心组团城镇群。 22.城镇体系:区域中,不同职能、等级规模,空间 有序,相互依存。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决定城 乡整体发展水平。 23.城镇体系特征:群体、关联、层次、开放(各城 镇对内外开放/整体对外部开放)、动态、整体性。 24.城镇体系、城乡发展一般规律: ●城镇发展造成城乡差别》城市引力》向心增长 ●城市辐射》离心增长》城镇体系强化城乡发展 25.城市规划: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土地、空间、 建设,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实施管理。 26.我国古代规划思想: ●礼制,周礼考工记,最早。 ●自然,管子。 ●商品经济、世俗生活,清明上河图。 ●唐长安,轴线、方格、核心皇城、三面里坊。 ●元大都、北京,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 27.古希腊城市:广场、公建、集会场所,民主。 28.古罗马城市:浴室、斗兽场、宫殿,享乐;罗马 帝国时期的广场、铜像、记功柱、凯旋门,核心; 集中体现为广场群。 29.中世纪欧洲城市:教堂、城堡。 30.文艺复兴、巴洛克:意大利古典严谨,罗马圣彼 得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巴黎轴线宫殿。 31.现代城市规划历史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欧文、傅里叶。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巴黎改建,排水、环卫、公园、墓地。 ●城市美化,欧美国家,城市景观空间。 ●公司城。 32.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标志,分散模式。 霍华德,为健康、生活、产业,规模有限,农业围 绕,土地公有,莱奇沃斯。 ●现代城市:技术手段解决城市问题,集中发展。 柯布西耶,明天城市,功能理性,绿地空间阳光。 光辉城市,深化和集中体现。 33.早期其它探索: ●线性城市,索里亚玛塔,西班牙。 ●工业城市,戈涅,法国。 ●区域规划,格迪斯,芒福德发展。 ●城市规划方法,格迪斯,调查、分析、规划。 34.分散发展理论:卫星城(大城市派生)/新城(独 立)/有机疏散(沙里宁)/广亩城(赖特)。 35.集中发展理论:聚集区/大城市带(戈德曼,法)。 36.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是城市的基础、腹地、发展动力。 ●城市是开放系统,依赖区域支持。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规划的成就和示范作用。 37.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同心圆:吉伯斯,中央商务》过渡(衰败居住)》 工人居住》良好居住》通勤(富裕居住)。 ●扇形:霍伊特,放射,轴状延伸。 ●多核心:哈里斯、乌尔曼,设施位于少数区域(中 央商务)、受益于接近(工业、工人居住)、对抗 和消极影响(高级住宅、污染工业)、无法负担 土地费用而位置不合理(边缘仓库)。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清单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查清单 主编:0810060111 勇富 副编:0810060131 玉梅 一、容 1、区域环境 ①城市用地 1、居住用地:包括总的居住用地面积、各类型居住用地的面积(一、二、三、四大类)、主要地段的居住分布情况、建筑质量等 2、工业用地:包括总的工业用地面积、各类型工业用地的面积(一、二、三大类)、重点调查工业园区的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 及工业园区的相关规划资料 3、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设施、文物古迹及其它行政办 公用地:现状行政办公用地的分布及用地面积、性质。 商业金融用地:各级(大型百货商店、大型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商业网点的分布及用地面 积、性质;银行、金融、保险机构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成年代、层数、职工人数、服务围;宾馆、旅

馆、招待所位置、占地面积、床位数、一般入住率、附属设施情况、建成年代、层数、职工人数、服务围。 文化娱乐用地: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分布、用地面积、性质。 教育科研:科研机构的名称、地址、科研人员数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验场地面积;各类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名称、地址、学制、在校学生人数、占地面积;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分布、用地面积、班级数、师生人数 医疗卫生:现状主要医院的分布、用地面积、等级、医生人数、床位数等;防疫站、卫生站情况;私人诊所情况体育设施: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分布点、用地面积 文物古迹:现状主要文物古迹的分布、用地面积、等级 仓储用地: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及性质 4、对外交通用地:公路:区域及城市高等级公路现状(等级、宽度及长度) 铁路: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及用地面积,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及用地面积、性质、交通运输手段, 航空:机场的布点、用地面积、等级 5、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各等级道路(可细分为主干路、次路、支路及其它)的路幅、横断面形式;公交线路条数及具体走向、公 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 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防灾环境保护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资料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资料 民齐行动我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一分 2、争创全国文 明城市做文明武汉可爱市民 3、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 美好家园 4、市文明委号召:我市争创2008年度全国文 明城市 5、武汉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6、做文明市民创礼 仪武汉 7、争创文明城市建设文明武汉 8、排队守秩序 文明又时尚 10、我排队我文明我礼让我快乐 11、武汉 城市精神: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 12、做当文明市民做创文明家庭争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排头兵 13、喜迎天下客满意在武汉 14、实践基本道德规 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15、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积极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 16、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树立良好文明形象 17、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18、人人动手参与 创建个个争当文明市民 1、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由中央文明委授予一个城市的综合 性荣誉称号,它包含了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 园林城市的一些基本指标和基本特征,体现的是一个城 市的整体文明水准,是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品牌。 2、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城市的最高的荣誉,是指在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 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水准 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我国城市整体文 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评选标准 3、全国文明城市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 4、思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 5、创建活动蓬勃展开,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6、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风气健康向上; 7、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8、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 9、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良; 10、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11、 3 评选内容 13、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 15、全国文明城市的基本指标涉及“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 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 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 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的生态环境”8个环境和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共9个测 评项目、36项测评指标、126条测评内容、369项测评 标准,分值为100分。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 伯汉姆(D ? Burnham) B. 西谛(Sitte) C. 奥姆斯特(F ? L ? Olmsted) D. 豪斯曼(George E ? Haassman) A. 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 策 B. 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 C. 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D. 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5、下列四项中,( )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 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 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 3、 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中心区 B.城市道路 C. 绿化 4、 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 ( ) 。 B. 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 D. 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 ) °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6、 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 A. 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7、 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D.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 求。 方面的法律条款。 B. 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 制 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 ; 但不包括( ) ° 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第二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农业与畜牧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2、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就是生产发展与人类第二次分工的产物。城市就是伴随着私有制与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3、城镇就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一般就是工业、商业、交通与文教的集中地,就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的发展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最初就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就是防御部落战争。 中国古代一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每层城墙外都有深而广的城壕。 欧洲罗马时期在环地中海地区建立了不少罗马营寨城,后来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基础。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将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其外围开人工沟、架设吊桥。在城市的平面布置中,考虑了组织多层次、多方位的问题。

兵器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了城市的建设。中国在宋代,火药已大量用于战争,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建设,使得一些城墙或加厚,或在土墙外包砖。对欧洲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 罗马帝国时期,奴隶主依靠掠夺奴隶与殖民地大量的财富,驱使奴隶无偿地为她们建造罗马城及豪华的宫殿、寺庙、浴池、斗兽场等。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按照规划新建规模很大、布局严整的都城。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很小。真至17世纪,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都城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然而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上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就是地主所有制,地主通过代理人征收地租,可以居住在城市。 欧洲就是封建领主人制,封建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与领地的庄园中。 中国的城市就是政治与经济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古代中国,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中国虽有很长的海岸线,航海技术也较发达,但始终未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资料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资料(第二期) 发布日期: 一、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的由来 年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重要决议》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规划,到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性作用的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年、年中央文明委先后表彰两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我市荣获了这一称号。 年月,中央文明委公布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年月,首次命名表彰了张家港、厦门、青岛、大连、宁波、深圳、包头、中山、烟台等个文明城市和天津市和平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西城区等个文明城区。包括我市在内的个城市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二、全国文明城市的申报条件 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规定,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条件是: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城市不予申报:()申报前个月内市委、市政府(区政府)主要领导严重违纪、违法犯罪;()申报前个月内发生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药物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三、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标准 根据《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标准主要有八项:()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思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四、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方法 采取“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实地考察、整体观察、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六种方式进行测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共包含项基本指标个测评标准、项特色指标个测评标准,总共个测评标准,测评时将综合运用上述六种方式进行测评。 五、西安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规划目标 近年来,西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的良好发展态势,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全国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围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广大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日益提高。西安市在创建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也形成了富有西安特色的工作品牌。年、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同时获得了“最佳人居城市奖”和世界“最具魅力城市”的荣誉。 年初,明确提出“四城同创”目标,即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今年五月,西安顺利实现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六、西安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主要内容

2018年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

2018年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 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 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 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 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 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 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 中央商务区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 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3. 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纯手打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产生: 1、城市最早是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城指军事防御产生的,市指商品交换产生的 2、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剩余产品交换和争夺、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3、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 4、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达较早的地区 5、城市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6、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的结果 城市产生的定义: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聚集的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聚集,高密度的人口、建筑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当前所获得的共识: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城市的基本特征:

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4、城市具有系统性 乡村的基本特征: 1、人的活动、建筑的区域、居住地、生产地等的相对分散是基本特征 2、同一地区的人们生活有明显的同质性 3、大部分生活资料可直接来源于土地 4、社会结构较单一 5、能源使用多样 6、如同城市的变化一样,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驱使之下,乡村在各地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1、聚集规模差异 2、生产效率差异 3、生产力结构差异 4、职能差异 5、物质形态差异 6、文化观念差异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1、他们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但仍是一个统一体,不存在截然的界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创建文明城市宣传资料(DOC)

创建文明城市宣传资料 1、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城区)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城区)。文明城市(城区)称号是反映城市(城区)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广州已提出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三大目标,其中,国家卫生城市是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的前提,而“创卫”和“创模”又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条件,三者相辅相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因其规模大、项目多、要求高、难度大,被视为统揽所有创建工作的“龙头工程”。 2、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条件有哪些? 具体有以下四方面:1、获得并保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城区)荣誉称号;2、申报前连续两年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申报前12个月内市委(区委)、市政府(区政府)主要领导无严重违纪、违法犯罪;4、申报前12个月内未发生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 3、全国文明城市怎么测评? 对“省会/副省级市”的测评体系由“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两部分构成,总分为120分。其中,“基本指标”共100分,用于测评申报城市的

入选资格,主要反映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情况,分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等7个部分。37条指标,119个测评项目。“特色指标”为20分,用于从入选城市中遴选最后获得荣誉称号的城市,主要反映城市获得重要荣誉的情况和考评组对入选城市整体印象等情况。测评时较多地安排了向群众随机问卷调查和实地随机抽查考核。 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创建文明城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检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通过创建活动,有利于把我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治安良好、生活方便舒适、人际关系和谐、充满蓬勃朝气的现代化文明城区,真正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创业和生活环境,为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力争在2005年跨入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 5、中共广东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了对干部“理想、责任、能力、形象”的教育要求具体指什么? 理想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责任就是增强执政为民责任,能力就是提高促进发展能力,形象就是塑造干净干事形象。 6、中共广东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了开展“爱国、守法、该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具体内容有什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恩温(R. Unwin)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居住区里的“组成细胞”,它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来作为规模控制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单元,配备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并将这些设施安排在步行范围以内,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二、简答(共20分,每题5分) 1、城市规划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举例说明。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基本方面。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以英国为例,主干法:《城乡规划法》(1990年);从属法规:《城乡规划(用途类别)条例》(1987年),《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988年),《城乡规划(发展规划)条例》(1991年)等。 专项法:如英国《规划(历史保护建筑和地区)法》(1990年)。 相关法:《环境法》(1995年)、《保护(自然栖息地)条例》(1994年)等。 2、城市规划编制分几个阶段,包括哪些内容? 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大城市可有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规划中城市红线、城市黄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的含义? 城市红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

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近年来,在全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政委*同志紧紧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在支队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下,立足部门工作,组织、指导全队同志和全市公安禁毒部门以打击涉毒违法犯罪、遏制毒品蔓延发展为着眼点,以提高全民禁毒意识、构筑社会防毒城墙为核心,以推进无毒社区、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主动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份内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创建工作任务。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全省公安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市公安局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并被市公安局嘉奖一次。 一、认真学习,吃透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要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我市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熟知份内的任务和工作职责,因此,必须认真学习上级下发的各项创建文件资料和《公民道德规范》,吃透创建精神,从个人做起,从部门做起,从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做起,做树立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宣传员和实践者,从而积小胜为大胜,向最终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积极组织全队民警认真学习创建文件,围绕部门创建任务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并明确责任到人,加强平时工作督导和检查,有力地保障了部门各项创建工作的深入开

展。 二、抓好结合,持续推进禁毒严打整治斗争 持续开展禁毒严打整治斗争,全力惩治涉毒违法犯罪分子,不断萎缩毒品消费市场,遏制毒品蔓延发展势头,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要求之一,必须下决心、花大力气抓紧抓好。为此,他紧跟创建工作要求,紧抓打击涉毒违法犯罪主业不放,坚持“打团伙、摧络、扫毒害、保平安”方针不动摇,参与组织、指导全市公安禁毒部门通过专案侦查、场所查控、街面巡防、办案延伸等措施和手段,严打涉毒违法犯罪,严惩吸贩毒人员,有力地打击了涉毒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据统计,*年以来,全市先后破获涉毒刑事案件600余起,惩处涉毒犯罪分子700余人,处罚吸毒人员3900余人次,缴获各类毒品xx年以来,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在全市实现了全覆盖,乡镇、街道的创建达标率达80%以上;全市有2所中学被评为全省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14所中学被评为市级毒品预防教育学校。 四、完善台账,全面佐证创建工作成效 在做好各项份内创建工作、参与路面交通秩序疏导整治的同时,他对照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台账资料任务分解表要求,对部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资料逐一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归档立卷,并认真自查,及时完善填充,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市公安局和市文明办的检查验收。 总之,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标志着我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一名禁毒工作者,他会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第章城市与城镇化 1.居民点形成与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从事农业和从事畜牧业的分工 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2.城市形成与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居民点发生变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3.“城市”二字的文字字义 “城”: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一种交易的场所 城市是有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即居民从事的职业)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4.现代城镇的三个本质特征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 2)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 心,具有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3)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4)其他:具有特有的城镇景观 5.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防御的要求。从原始居民点外围设深沟到城市外围设置城墙与壕沟,早期城市的发展首先从防御的要求出发。如:西亚的巴比伦城、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罗马的营寨城等。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城市布局充分放映了社会的等级制度。如:商都殷城、曹魏邺城、隋唐长安城、埃及的卡洪城、罗马庞贝城、德 国的吕贝克等。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君权统治国家,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权统治中心;欧洲封建社会是神权统治国家,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即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中国是地主所有制,地主可以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因而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欧洲是封建领主制,封建主大多住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的庄园中,因而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古代中国在一些商路交通要点、河流的交汇点的等形成了众多的商业都会;沿海城市曾一度繁荣但未被作为发展重点。古代欧洲由于海上交通的发展港口城市成为商旅交通繁荣的中心,重要渡口和交汇点的城市也成为商业都会,沿海一些港口城市成为他们所统治的商业中心,城市发展往往由沿海城市带动内陆城市。 商市的发展是城市诞生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商市的逐渐固定与扩大、商业街的形成给城市的结构布局带来了巨大变化(宋)。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固定的居民点: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与河流关系密切 2.城市的形成(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要点: ⑴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⑵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了城市。 3.城市形成的条件 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 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 4.城市的定义(三要素 包括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三个方面。 5.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6.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的共同作用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1.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2.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包括: ⑴人口职能的转变; ⑵产业结构的转变; ⑶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⑵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文明城市创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模板

文明城市创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文明城市创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同志担任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以来,带领大队民警、辅警开 展一系列“除交通陋习”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文明交通工程,能紧紧抓住组织领导、秩序整治、宣传报导、督导检查四个重点,常态化开展主城区道路文明创建 工作。特别是*年文明城市创建迎检工作开展以来,他勇挑重担,每天扑在路面 一线,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带领民警查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万余起, 拍摄、拖曳违章停车8多起,教育市民30万余人次,为打赢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争文明城市的守护者。一大队辖区内的东进路和青年路等市区主干道, 是市区交通安全文明检查的重点,*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同志带领一大队全体民警、辅警,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全力投入文明城市创建迎检。迎检 期间,*每天上下午班四个高峰时段都带领民警在重点路口站高峰岗,平峰期间 在路段上进行巡逻,在交通管理中,他本着“高峰定点,平峰流动,一警一段, 动静结合,点线结合”的原则,将文明交通管理得井井有条。每日至少6个小时的平均上岗时间,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咽炎,但他没有请一天假,到附近药房开了点药就继续在岗位上工作,敬业的精神感动了许多民警和志愿者,在他的感召和带领下,全体参勤人员都能以昂扬饱满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明城市迎检 工作中。 二、争做以人为本的管理者。对群众工作,*用他工作30多年的经验,提出了文明城市迎检期间执法的“三不原则”,即不放过一起交通违法行为、不伤害一个被处罚人的自尊心、不树立一个对立面。同时,结合多年执勤实践,他总 结出一套适合交警岗位特点的“123”工作方法——即在执勤执法中“坚持一个 从严”,“做好两种解释”,“杜绝三种行为”。“坚持一个从严”,就是坚持 从严管理;“做好两种解释”,就是在对待交通违法行为人时,认真做好法律法规的解释,认真做好违法危害后果的解释;“杜绝三种行为”,就是遇到不服管理的人时,杜绝急躁行为,杜绝特权行为,杜绝冷硬行为。这一工作法就好比是 执法的润滑剂,让困扰多年的交警执法难的问题变得不再那么难了。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迎检期间执法不公现象的发生,导致络炒作事件的发生,有效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也使以人为本、和谐理性的思想在交管工作中得到了科学的落实。 三、争为民的践行者。在教育全体民警严格执法的同时,*还提出了他个人独到的见解:路面执勤交警,既是执法者,更是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者、既是执

考研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word参考模板

城市与城市的发展 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罗马帝国盛时的为于今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保存的最完整。 商都“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聚落。魏邺称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分为两部分。 罗马帝国代表为公元69年火山爆发所掩埋的庞贝(Pomoeii)城。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4.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出现《管子》(城市选址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孙子兵法》和《商君书》《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图题:周王城平面想象图,曹魏邺城(实现了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平面图,唐长安复原图,元大都复原图。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存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3.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 4.博立叶“法郎吉” 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都把“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的城市规划,所制定了的个《城市规划大纲》叫《雅典宪章》。 大纲提出:城市 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邻里单位: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发展为“小区规划”的理论。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我国1989年通过《城市规划法》1991年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设施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