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总结

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总结
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总结

一.金属

(1)金属与氧气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加热2CuO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2)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3)金属单质+ 盐(溶液)------- 新金属+ 新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二.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的反应

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 3CO2↑冶炼金属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2Cu + CO2↑冶炼金属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加热Cu + H2O

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高温2Fe+3H2O

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高温H2 + CO 水煤气的制法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

CuO + 2HCl = H2O + CuCl2

Fe2O3 + HCl = H2O + FeCl3

CuO + H2SO4 = H2O+CuSO4

Fe2O3 + H2SO4 = H2O + Fe2 (SO4)3

Fe2O3 + HCl = H2O + FeCl3

Na2O + HCl = NaCl + H2O

Na2O + H2SO4 = Na2SO4 + H2O

可溶性金属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是碱.

Na2O + H2O = 2NaOH

CaO + H2O = Ca(OH)2

K20+H20 = 2KOH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一、电离方程式

H2SO4 = 2H++SO42-

NaOH = Na++OH-

Al2(SO4)3 = 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十、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一) 一、苯的稳定性和加成反应 比较苯与环己烯的分子式可知,苯比环己烯少四个氢原子,这相当于增加了两个碳碳双键,或者可以说:苯的不饱和度与环己三烯相当。但1,3-环己二烯失去两个氢变成苯时,不但不吸热,反而放出少量的热,这说明:苯比相应于环己三烯的化合物要稳定得多,从1,3-环己二烯变成苯时,分子结构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导致了一个稳定体系的产生。 因此,尽管苯的 C/H比值等于或大于不饱和烃的 C/H比值,但苯的不饱和性质却很不显著,譬如烯、炔在室温下能迅速与溴、硫酸等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而苯和溴、硫酸等不发生加成反应,在升温和催化剂作用下却很易发生卤化、硝化、磺化、烷基化、酰基化等取代反应。在特殊情况下,苯也能发生加成反应,但奇特的是在发生加成反应时,一般总是三个双键同时发生反应,生成一个环己烷的体系,只在个别情况下,一个双键或两个双键可以单独发生反应。如苯和氯在阳光下反应,就生成六氯代环己烷: 催化加氢也是类似的,一步生成环己烷: 苯的稳定性和加成反应 比较苯与环己烯的分子式可知,苯比环己烯少四个氢原子,这相当于增加了两个碳碳双键,或者可以说:苯的不饱和度与环己三烯相当。但1,3-环己二烯失去两个氢变成

苯时,不但不吸热,反而放出少量的热,这说明:苯比相应于环己三烯的化合物要稳定得多,从1,3-环己二烯变成苯时,分子结构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导致了一个稳定体系的产生。 因此,尽管苯的 C/H比值等于或大于不饱和烃的 C/H比值,但苯的不饱和性质却很不显著,譬如烯、炔在室温下能迅速与溴、硫酸等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而苯和溴、硫酸等不发生加成反应,在升温和催化剂作用下却很易发生卤化、硝化、磺化、烷基化、酰基化等取代反应。在特殊情况下,苯也能发生加成反应,但奇特的是在发生加成反应时,一般总是三个双键同时发生反应,生成一个环己烷的体系,只在个别情况下,一个双键或两个双键可以单独发生反应。如苯和氯在阳光下反应,就生成六氯代环己烷: 催化加氢也是类似的,一步生成环己烷: 二、苯及其同系物的氧化 烯、炔在室温下可迅速地被高锰酸钾氧化,但苯即使在高温下与高锰酸钾、铬酸等强氧化剂同煮,也不会被氧化。只有在五氧化二钒的催化作用下,苯才能在高温被氧化成顺丁烯二酸酐。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考点归纳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注意:铝、锌虽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它们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因此,铝、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放出氢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越左边的金属与酸反应速率越快,铜和以后的金属不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金属+酸盐+H2↑(注意化合价和配平)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取氢气) Fe+2HClFeCl2+H2↑(铁锅有利身体健康)(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Fe+H2SO4FeSO4+H2↑(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注意: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回答这几点:金属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Fe+CuSO4Cu+FeSO4(铁表面被红色物质覆盖,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不能用铁制器皿盛放波尔多液,湿法炼铜的原理 Cu+2AgNO32Ag+Cu(NO3)2 (铜表面被银白色物质覆盖,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Fe+2AgNO32Ag+Fe(NO3)2 (铁粉除去硝酸银的污染,同时回收银)(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现象的分析:固体有什么变化,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A + BCB + AC 初中常见的置换反应:(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如 Zn+H2SO4ZnSO4+H2↑ (2)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如 Fe+CuSO4Cu+FeSO4 (3)氢气、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如 H2+CuOCu+H2O C+2CuO2Cu+CO2↑ 五、金属活动顺序表 应用: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前(即左边),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即越靠近左 边,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阳离子越稳定;越靠近右边,金属单质越稳定,对应阳离子越活泼。) 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氢以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注意:(1)浓硫酸、硝酸除外,因为它们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 (2)铁和酸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3、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理 解为弱肉强食,弱的占位置(离子或化合物的位置)占不稳,被强的赶走;强的占位置占 得稳,弱的不能将它赶走!】 注意:(1)K、Ca、Na除外,因为它们太活泼,先和水反应。如2Na+2H2O2NaOH+H2↑ (2)变价金属Fe、Cu、Hg发生这种置换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金属化学性质的中考考点知识: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方法:弱肉强食,能反应的是强的把弱的赶走,与酸反应越剧 烈,说明活动性越强;不能反应的是弱的赶不走强的。 例: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 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 Z> Y C、Z> X>Y D、Y>Z >X

(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性质)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烃 第一节 甲烷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1、甲烷:CH 4,空间正四面体,键角109o28′,非极性分子 电子式: 天然气,沼气,坑气的主要成份是CH 4 2、甲烷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常温下不与溴水、强酸、强碱、KMnO 4(H +)等反应。 ②可燃性:CH 4+2O 2???→点燃 CO 2+2H 2O(火焰呈蓝色,作燃料) ③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CH 4 在光照条件下与纯Cl 2发生取代反应为: CH 4+Cl 2??→光 CH 3Cl+HCl(CH 3Cl 一氯甲烷,不溶于水的气体) CH 3Cl+Cl 2??→光 CH 2Cl 2+HCl(CH 2Cl 2二氯甲烷,不溶于水) CH 2Cl 2+Cl 2??→光 CHCl 3+HCl(CHCl 3三氯甲烷,俗名氯仿,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CHCl 3+Cl 2?? →光 CCl 4+HCl(CCl 4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④高温分解:CH 4?? ?→高温 C+2H 2(制炭墨) 第二节 烷烃 一、烷烃 1、烷烃: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烃称为烷烃(也叫饱和链烃) 2、烷烃通式:C n H 2n+2(n≥1) 3、烷烃物理通性: ①状态:C 1-C 4的烷烃常温为气态,C 5-C 11液态,C 数>11为固态 ②熔沸点:C 原子数越多, 熔沸点越高。 C 原子数相同时,支键越多, 熔沸点越低。 ③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烷烃的命名 原则: ①找主链——C 数最多,支链最多的碳链 ②编号码——离最简单支链最近的一端编号,且支链位次之和最小 ③写名称:支链位次—支链数目—支链名称某烷 5、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特点:①结构相似,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 ②化学性质相似 ③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相同 6、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不同的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特点:(1)分子式相同(化学组成元素及原子数目,相对分子质量均同);(2)结构不同 类别: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碳链异构书写原则: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支链位置由中心到边上,多个支链排布由对到邻到间,碳均满足四键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同CH 4) ①稳定性 ②燃烧:22222n 1()(1)2 n n C H n O nCO n H O ++++???→++点燃 ③取代反应 ④高温分解 (8)环烷烃:C 原子间以单键形成环状,C 原子上剩余价键与H 结合的烃叫环烷烃。 (9)环烷烃通式C n H 2n (n≥3) (10)环烷烃化学性质:(1)燃烧(2)取代反应 第三节乙烯 烯烃 一、不饱和烃 概念: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叫做不饱和烃。 二、乙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H 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2=CH 2 乙烯分子中的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 三、乙烯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通常) 溶解性 溶沸点 密度 无色 稍有气味 液体 难溶于水 较低 比水小 四、乙烯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1)燃烧氧化CH 2=CH 2+3O 2?? ?→点燃 2CO 2+2H 2O 纯净的C 2H 4能够在空气中(或O 2中)安静地燃烧,火焰明亮且带黑烟。点燃乙烯前必须先检验乙烯的纯度 (2)催化氧化——乙烯氧化成乙醛 2、乙烯的加成反应 ①乙烯与Br 2的加成: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化学上,常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鉴别乙烯与烷烃。CH 2=CH 2+Br 2 → CH 2Br —CH 2Br ②乙烯与水的加成:乙烯水化制乙醇 CH 2=CH 2+H —OH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 3CH 2OH ③乙烯与H 2的加成:乙烯加氢成乙烷 ④乙烯与卤化氢的加成 CH 2=CH 2+HCl ???→催化剂 CH 3—CH 2CL CH 2=CH 2+HBr ??? →催化剂 CH 3—CH 2Br 3、乙烯的聚合反应 聚乙烯中,有很多分子,每个分子的n 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是混合物。类推可知,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都是混合物。 4、加成反应

(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

九年级化学专题训练一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跟酸或某些金属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②、铁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③、铝片放入稀硫酸中 ④、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⑤、铜片放入盐酸溶液中 ⑥、锌片放入氯化银中 ⑦、铜片放入硝酸汞溶液中 ⑧、铝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2、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①地壳中的金属元素 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⑤ C 、③⑤ D 、②④ 3、下列盐可由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取的是() A、AgCI B 、Fe2(SO4)3 C、Mg(NOh D 、Al 2(SO4)3 4、指出下列个化学方程式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A、Cu+HSQ=CuSOHz f B、Zn+2HNQ=Zn(NQ)2+3Cu C、2Fe+3CuSO=Fe2(SO4)3+3Cu D Cu+ZnCl2=CuCb+Zn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1、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A、Zn能与AgNO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 Zn的熔点为420 C, Ag的熔点为962C 2、某同学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①将Zn、Fe、Cu三种金属片分别插入稀疏酸中;②将Zn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Cu 片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③将Zn片插人硫酸亚铁溶液中,将Fe片插入硫酸铜溶液 中。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A、①③ B 、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3、欲判断三种金属X、Y、Z的活动性顺序,没有必要验证的结论是() A、Y能置换含X的化合物溶液中的X B、X能置换酸中的氢 C、Y能置换酸中的氢 D、Z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4、某同学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①取样,分别 加入到CuSQ溶液中,发现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却没有。②取X、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H2SQ中,发现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 度明显比Z快。贝U 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A、X>Z>Y B 、Z>Y>X C 、X>Y>2 D 、Z>X>Y 5、从考古文物出土情况看,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会牛成铜锈。铁器几乎保存不了,因为铁器很容易锈迹瓣斑或烂掉,这说明金、铜、铁的活动性顺序 6、将适量的铁粉投入到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实验现象不存在的是() A、铁粉的质量逐渐减少 B 、有无色气体产生 C、有氯化铁生成 D 、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7、将镀锌铁5.6g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开始反应速率快,后来反应速率慢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 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考官上午好,我是化学组号考生,我叫潘永坤。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单元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 d、 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 s、 p、 d、 f,, 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 3、 5、7,, 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 n:能层的序数)。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 d、 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 s、 p、 d、 f,, 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 3、 5、7,, 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 n:能层的序数)。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 d、 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 s、 p、 d、 f,, 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 3、 5、7,, 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 n:能层的序数)。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知识改变命运金属的化学性质能力提高 一、选择题 1、“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大 C.化学性质稳定D.导电性好 2、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这现象说明该水中含有() A.钾元素 B.钠元素 C.钙元素 D.铁元素 3、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A.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铝的密度较小 4、下列物质.能用金属与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 CuCl2 C.ZnSO4 D. FeCl3 5、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H2SO4 = MnSO4 + H2↑ + MnSO4 = MgSO4 + Mn + MnSO4 = FeSO4 + Mn + CuSO4 = MnSO4 + Cu 6、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能使铁片质量增重的物质是: A. H2SO4 B. FeSO4 C. HCl D. CuSO4 7、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 A.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9、将6g某些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得到氢气,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镁、铝 B、铜、锌 C、锌、铁 D、钠、镁 10、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 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C+2CuO △2Cu+CO 2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 Fe(OH)3水溶胶体等 <2>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 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 Na2O2 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3>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4>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 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5>以绿色为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 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6>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 K+离子的焰色(钴玻璃)等 <7>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 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8>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9>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 Cu2+:蓝色; Fe3+: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 :血红色; :苯酚与FeCl3的反应形成的紫色 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 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

2019年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16 金属的化学性质 1.【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用2Mg+TiCl42MgCl2+Ti来冶炼金属钛,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由方程式:2Mg+TiCl42MgCl2+Ti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 2.【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科学兴趣小组对金属R的活动性探究时发现: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正二价的盐: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R+MgCl2RCl2+Mg B.R+2AgCl RCl2+2Ag C.R+2HCl RCl2+H2↑D.Al+RSO4AlSO4+R 【答案】C 【解析】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R在氢的前面;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说明R在Zn的后面。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中,R在镁的后面,R不能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故A错误;B、因为氯化银不溶于水形不成溶液,所以R不能置换出氯化银中的银,故B错误;C、在金属活动顺序中,R在氢的前面,在化合物中显+2价,R+2HCl RCl2+H2↑能够反应,故C正确;D、铝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显+3价,与R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RSO4Al2(SO4)3+3R,故D错误。故选C。 3.【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将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而乙表面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甲丙乙 【答案】C 【解析】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甲的活动性最强,乙、丙的活动性较弱,即金属活动性甲>乙、丙;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丙>铜;而乙表面没有变化,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铜>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故选C。4.【2019年海南省】我国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此为现代湿法治金的先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该反应可推测出铜能与稀硫酸反应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2019届中考化学专题冲刺金属的化学性质预测题模拟训练(含解析)语文

中考化学专题冲刺--金属的化学性质预测题模拟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金属单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A.Cu B.Zn C.Mg D.Fe 【答案】A 【解析】金属单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A.Cu。铜排在氢后。B.Zn ,C.Mg,D.Fe,均排在氢前面,可用置换出氢气。 2、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 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大到 小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只有甲比铁活泼。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 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只有丙不银活泼。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大到 小的顺序是C.甲>丙>乙 3、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 A.ZnSO4溶液 B.稀盐酸 C.AgNO3溶液 D.CuSO4溶液

【答案】D 【解析】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D.CuSO4溶液,锌可置换出铜,银不可。 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 区别聚乙烯与聚氯乙烯分别将两种塑料灼烧,闻气味 B 比较铜与银的金属活动 性强弱将铜和银分别放入盐酸中,观察现象 C 区别天然气与一氧化碳分别点燃两种气体,检验燃烧产物 D 判断温度对溶解速率的 影响对比高锰酸钾固体在冷、热水中溶解的快慢 【答案】B 【解析】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 区别聚乙烯与聚氯乙烯分别将两种塑料灼烧,气味不同, 闻气味。故A正确。 B 比较铜与银的金属活动 性强弱将铜和银分别放入盐酸中,均不反应。故B错误。 C 区别天然气与一氧化碳分别点燃两种气体,产物不同,检 验燃烧产物。故C正确。 D 判断温度对溶解速率的 影响对比高锰酸钾固体在冷、热水中溶解的快慢,热水快,冷水慢。故D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一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②通过实验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要以学生主动构建过程为核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并能被学生纳入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使他们逐步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教材的重点放在通过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达到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贯穿于整个金属化学性质探究的讨论始终,既突出了重点,又利于难点的突破。再结合使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中金属锈蚀的图片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巩固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而本课题中金属的每一点化学性质在前面的学习中均已有所了解,特别是金属与氧气的反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复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 我会书写: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1) (2) 2、金属+酸→盐+氢气 (1) (2) 3、金属+盐→新的金属+新的盐 (1) (2) 例1、铁能与氧气、稀硫酸、氯化镁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中的哪些物质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我会比较 例2、请大家根据事实,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药品比较铁、镁和铜三种金属的 例3、前段时间,佳丽的奶奶将带了多年的黄金戒指在一个小商贩手里进行了清洗加重。 丽听说经常有小商贩在清洗的过程中用黄铜(铜锌混合物,金黄色)将戒指掺假调包,就想和同学们一起加以探究。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佳丽奶奶的戒指被黑心的商贩在加重的过程中掺了假,要求写出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

我会分析 例4、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 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能由金属和酸直接通过置换反应制得是() 3、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已知金属B能发生如下一系列变化:试推断: (1)写出C、D各物质的化学式:C ;D . (2)写出①、③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③。 4、在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映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下列正确的是()A.滤液一定有硝酸铁B.滤渣只含银和铜,一定无锌 C.滤渣只含银和铜和铁,一定无锌D.滤渣含银、铜、铁和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