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

1.注射原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无菌注射器的空筒内面、活塞、乳头及针

梗针尖都应保持无菌。消毒法:用棉签面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螺旋形涂抹2遍,直径应在*5cm以上,然后乙醇脱碘;或使用0.5%碘伏以同法消毒两遍。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注意配伍禁忌。

3.操作方法:

(1)抽药时用砂轮在安瓿颈部划痕后,用75%乙醇消毒一遍。

(2)注射之前选用适宜的注射器,再检查有效期。

(3)注药前检查回血,应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如有回血,应拔出针头,

更换部位后重新进针;静脉注射必须见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4)注射时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做到“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且注药速度应均匀。

4.各种注射法

(1)皮内注射法(ID),常用于皮肤试验、预防接种等。

①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取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

②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

③皮肤忌用碘酒消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④*20分钟后观察结果。

(2)皮下注射法(H)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②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40°,不宜超过45°,刺入针头的

1/2-2/3。

(3)肌内注射法(IM)

①部位:臀大肌:“十字法”或连线法;臀中、小肌注射;股外侧肌注射;三

角肌注射。

1)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

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2)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②进针角度★90°,刺入针头的2/3。

③体位:侧卧位:★上脚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持针姿势:中指固定握笔式。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进行臀大肌注射,易致损伤坐骨神经。可选臀中肌、臀小

肌进行注射。

(4)静脉注射法(IV)

①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小儿头皮静脉、手臂、足背浅静脉。

②与皮肤呈*15-30°刺入,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

③注意事项:

1)若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则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

新进行注射。

2)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抽吸少量0.9%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穿

刺,成功后,注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确认针头在静脉内。

3)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有计划地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静脉进行注射。

畜禽几种常用注射给药方法介绍

畜禽几种常用注射给药方法介绍 1007-273X(20 11) 12-0033-01 注射给药是将无菌药液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畜禽机体组 织或管腔中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优点是给药少、 见效快、剂量准确,同时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是临床治疗 最常用的方法。现将畜禽几种常用的注射给药方法介绍如 ,供参考。 1 注射原则 1.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前术者须消毒,所用注射器必 须是经过清洗消毒 的。注射部位皮肤用棉签蘸 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由 内向外呈螺旋式涂擦, 待碘酊干后用 75% 酒精以同样方法脱 碘,酒精干后方可注射。 1.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仔细检查药品有无变质、混浊、沉淀、 变色,药物是否 已过有效期以及药品包装有无破损等现象。如果混合注射两 种以上药液,应注意查对有无配伍禁忌。注射前应排出注射 器内的空气,以防空气进入血液形成空气栓子。 1.3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 根据注射动物、药物类型及 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 射部位,应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不能在炎症部位、硬结、 瘢痕及皮肤病处进针 1.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中图分类 t=r. 号 S85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次性注射器及针头应做到一畜一套。可重复利用的注 射器及针头,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注射结束后所有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2 注射方法 2.1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的方 法。凡是 易溶解、无强烈刺激性的药品及疫苗等均可进行皮下注射。 注射时,左手捏起皮肤呈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于皮 肤皱褶处的三角形凹窝刺入皮下约2?3cm,回抽活塞不见回 血,针头可自由活动时,即可推动活塞注入药液。注射后用酒精棉球压迫针孔,拔出针头,再用碘酒涂布针孔。注射药量大时,可采取分点注射法。 2.2肌肉注射法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肌肉内的方法。肌肉内 血管丰 富,注射后药液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适用于刺激性较强和较难吸收的药液,疫苗的接种大多采用肌肉注射法。凡肌肉丰满的部位均可进行肌肉注射。猪、羊多在颈侧部,大家畜在臀部和颈侧部,犬、猫多在脊柱两侧的腰

各种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法(ID)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内注射法(IM) (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 ①臀大肌注射 (ⅰ)“十”字法 (ⅱ)连线法 ②臀中、小肌注射 ③股外侧肌注射 ④三角肌注射 (3)体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四、静脉注射法(IV) (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5)系止血带的要求:部位在穿刺点上方6cm 以上,时间在碘酒与乙醇消毒皮肤之间。

(推荐)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项目皮内注射(ID)皮下注射(H)肌肉注射(IM)静脉注射(ivgtt) 注射原则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用70%酒精棉签(酒精过 敏则用生理盐水)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 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0.5%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 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五准确)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目的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 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 宜口服给药,而需在 一定时间内发生药 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给药 注入药物(不宜 或不能口服、皮 下注射、静脉注 射且要求迅速发 挥疗效时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 注射、肌内注射,或 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只 适宜静脉注射 2.注入药物做某些诊断 性检查 3.输液或输血 4.静脉营养治疗 注射器规格1ml1ml、2ml2ml、5ml、10ml5、10、20、50、60、100ml 针头规格 4针头5~6号针头 6~7号针头6~9号针头或4~9号头 皮针 注射部位避开神经、血管处,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 应常更换部位 避开神经、关节、静脉瓣, 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 痕、硬结、皮肤病。需长 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 位或使用留置针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 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 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 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 股静脉 进针角度5°30°~40°90°15°~30° 进针深度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 针梗~刺入皮下针梗刺入机体见回血,视情况顺静脉方向进针少许 抽回血未见回血未见回血有回血药物到达层表皮与真皮之间皮下组织肌肉组织静脉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 1.注射原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无菌注射器的空筒内面、活塞、乳头及针 梗针尖都应保持无菌。消毒法:用棉签面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螺旋形涂抹2遍,直径应在*5cm以上,然后乙醇脱碘;或使用0.5%碘伏以同法消毒两遍。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注意配伍禁忌。 3.操作方法: (1)抽药时用砂轮在安瓿颈部划痕后,用75%乙醇消毒一遍。 (2)注射之前选用适宜的注射器,再检查有效期。 (3)注药前检查回血,应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如有回血,应拔出针头, 更换部位后重新进针;静脉注射必须见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4)注射时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做到“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且注药速度应均匀。 4.各种注射法 (1)皮内注射法(ID),常用于皮肤试验、预防接种等。 ①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取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 ②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

③皮肤忌用碘酒消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④*20分钟后观察结果。 (2)皮下注射法(H)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②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40°,不宜超过45°,刺入针头的 1/2-2/3。 (3)肌内注射法(IM) ①部位:臀大肌:“十字法”或连线法;臀中、小肌注射;股外侧肌注射;三 角肌注射。 1)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 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2)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②进针角度★90°,刺入针头的2/3。 ③体位:侧卧位:★上脚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持针姿势:中指固定握笔式。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进行臀大肌注射,易致损伤坐骨神经。可选臀中肌、臀小 肌进行注射。

注射给药法

考核项目四注射给药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注射给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注射器械的使用方法。 【器材】注射器、手术镊、酒精棉、碘酒、保定台或保定柱等。 注射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动物体内,可避免胃肠内容物的影响,能迅速发生药效。此法药量较准确且可节省药物。 注射时需要注射器及注射针头。注射器和针头在使用前应注意:(1)应检查针头与基部的连接是否牢固,针筒与活塞是否严密,针头有无弯曲、折裂痕迹,是否锋利。 (2)所有注射用具于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煮沸或高温消毒)备用。使用后,应立即清洗、擦干,置干燥处保存。 (3)注射前先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同时要认真检查药品的质量,有无变质、浑浊、沉淀。如果混注两种以上药液时,应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4)抽完药液后,一定要排出注射器内的气泡。 (5)注射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注射的方法种类很多,其中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个别情况下还可做皮内、胸腔、腹腔、气管、瓣胃及眼球结膜等部位的注射。选择用什么方法进行注射,主要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数量及牲畜和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皮内注射法 (一)应用 主要用于某些变态反应诊断(如牛的结核菌素皮内反应)或做药物过敏试验(绵羊痘预防接种及马鼻疽菌素皮内试验)等。 (二)用具 通常用结核菌素注射器或的小注射器、短针头。 (三) 注射部位 多在肩胛部或颈侧中部三分之一处。大耳朵犬也可在耳背部。绵羊痘接种在尾根、腋下或股内侧。马鼻疽菌素皮内反应在眼睑皮内。(四) 注射方法 注射部剃毛,用75%酒精消毒后,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注射部皮肤(或左手拇指与食指将术部皮肤捏起并形成皱褶);右手持注射器,使之与皮肤呈角,刺入皮内(约),注入规定量的药液即可。如推注药液时感到有一定阻力且注入药液后局部形成一小球状隆突,即为确实注入于真皮层的标志。拔出注射针,术部消毒,但应避免压挤局部。

特殊药物的给药方法

特殊药物的给药方法 1哪些药物不宜直接静脉推注? (1)高浓度电解质 如氯化钾、硫酸镁等。10%氯化钾注射液10ml内含氯化钾1g,推注后血钾浓度立即上升,损害心肌,可引起患者猝死。10%或25%硫酸镁注射液应稀释后静脉注射,否则可能引起呼吸抑制,甚至导致呼吸麻痹。 (2)利尿药 如呋塞米、利尿酸钠等,静脉推注速度过快可引起突发性耳鸣、耳聋。 (3)神经肌肉接头阻滞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霉素、核糖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等,以及多黏菌素B、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直接静脉推注可发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引起呼吸抑制。 (4)非水溶剂药物 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氯霉素注射液的溶剂为乙醇溶液,禁止静脉推注。 (5)氨茶碱、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维生素K1 静脉推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死亡。 (6)局部刺激明显的药物 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局部刺激强烈,可引起局部剧痛、静脉炎和组织坏死,静脉推注易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率,如“红颈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低血压等; ②氟喹诺酮类、乳糖酸红霉素、磷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静脉推注易发生静脉炎,故采用静脉滴注并控制滴速。 (7)供肌内注射的药品 如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标示用法为肌内注射的药品,仅供肌内注射,不能静脉推注。 2 哪些注射剂只能静脉注射而不宜肌内注射 部分注射剂只能静脉注射,不能肌内注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局部刺激性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酸性较强,肌内注射具有较强的局部刺激,浓度过髙可引起局部剧痛、炎症和坏死,故不可肌内注射,宜用稀浓度缓慢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包括其他各种钙盐)、氯化钾(包括其他各种钾盐)、维生素C、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包括其他各种酸类药物)、碳酸氢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法(ID)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内注射法(IM) (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 ①臀大肌注射 (ⅰ)“十”字法 (ⅱ)连线法 ②臀中、小肌注射 ③股外侧肌注射 ④三角肌注射

(3)体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四、静脉注射法(IV) (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5)系止血带的要求:部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时间在碘酒与乙醇消毒皮肤之间。 (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以保护静脉。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化。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