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转化催化剂使用技术资料

甲烷转化催化剂使用技术资料
甲烷转化催化剂使用技术资料

转化催化剂使用技术

讲座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前言

Ⅰ转化催化剂的装填及蒸汽钝化

Ⅱ转化催化剂还原技术要求

Ⅲ转化催化剂运转中活性与强度损伤原因分析

前言

自七十年代后我国相继引进和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型合成氨装置,这批装置与国内其它中、小型厂相比,具有技术先进、能耗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如80年代初引进的以AMV工艺为主体的河南中原化肥厂总能耗可减少到29.7GJ/T氨,采用美国S·F布朗公司的深冷净化法的涪陵816厂、锦西化肥厂、合江化肥厂、新疆乌石化厂等总能耗为29.9 GJ/T氨。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比较大。占我国合成氨总产量的60%的中、小型厂基本上仍使用60年代的技术。七十年代初引进的十二套大型合成氨厂能耗仍徘徊在40 GJ/T 氨,这些厂设备需要更新,还需要及正在引进部分先进技术进行节能改造。

转化炉是合成氨厂、制氢厂的关键设备,其投资高,能量损失大,转化工段能量损失占总能耗的50%以上,因而节能措施很大部分集中在一段转化炉,如降低一段炉H2O/C,回收烟气余热,将一段炉由外供热式改造为换热式,与节能工艺想适应的新型节能转化催化剂的研制等。

采用先进节能工艺对企业进行改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挖潜革新,使装置作到稳定、长周期运行,实现降低能耗及生产成本,提高氨生产能力的目标。

转化催化剂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氨厂的运转率,而且会影响转化炉管及设备的寿命,使催化剂处于最佳性能状态,是保证氨厂、制氢厂长周期稳定运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本讲义拟从催化剂的装填及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等两个关键操作步骤探讨如何使催化剂处于最佳性能状态。

本讲义的各章节是独立的,并无相互关连,敬请参考阅读。

Ⅰ转化催化剂的装填与蒸汽转化

一、转化催化剂的装填

目前一些氨厂(包括大型氨厂)因转化催化剂装填质量差而影响转化工段的工艺指标,转化炉管出现热斑、热管,甚至被迫全系统停车的事例时有发生。

例如:某厂装填完一段转化催化剂后,提供的压力降测试结果偏差在-20%~+20%之间的炉管数占炉管总数的1/4(要求不超过5%)。开车后,一段出口组份中CH4含量超标,被迫将出口温度提高10~15℃操作。运转半年左右接近十分之一的炉管出现花斑,停车将这部分炉管的催化剂更换后,整炉催化剂的活性比该厂开工以来任何一炉催化剂(包括同型号催化剂)活性好。表明催化剂本身的活性好,且在重新还原后催化剂的活性得以发挥。运转初期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催化剂装填质量差造成。

1. 因装填质量差影响转化工段运转的原因分析

(1)转化催化剂的装填应以实际的气流分布均匀为准

一段转化催化剂装填在数百根垂直悬挂的转化管中,装填以保证气体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各转化管为目的。尽管在每根炉管内装入了相同体积、相同重量的催化剂,若各炉管相同高度催化剂装填均匀度相差较大,同样不能保证运转中气流分布均匀。

工业装置在催化剂装填完毕后,一般用逐个向管内通入固定压力空气的方法来测定各炉管的压力降,以全部炉管之间压力降的偏差在±3%~5%以内作为考核装填质量的标准,所测得的压力降并不是各转化管的实际压力降数值,且工厂尚未开工,空气的压力与实际操作压力偏离较大,此压力降仅代表各炉管之间压力降的相对值。所以保证实际的气流分布均匀是十分重要的。

工厂在进行转化催化剂装填时常常忽略了一段转化炉管实际直径小,长度长(约10~12米),使得不同炉管相同高度催化剂装填很难作到一致的特点。有时测得压力降的偏差均在指标范围内,运转后气流分布仍然不均匀,其原因是转化管不同高度上所装催化剂的松紧程度不同仍可保证空气检查时总的压力降相同。当投入正常运转,气体体积及空速增加时,由于相同高度上催化剂的松紧程度不同,实际的压力降是不同的,从而影响气流分布。为保证实际的气流分布均匀,采取分层装填、分层检查,以确保转化管在相同高度上有基本相同的空隙率和压力降。同时应注意压力降测试时,孔板前压缩空气的压力(一次压力)维持恒定并尽量采用较高的压力。在相同基准条件下,测得的压力降相对值才能比

较真实的反映催化剂装填的均匀程度。

(2)催化剂装填不均匀会影响转化工段的运转

催化剂装填不均匀,在装填运转初期就会对转化工段的运转有影响。

在催化剂进行活化(还原)时,装填不均匀的炉管颜色与正常炉管颜色有差别,同一根炉管可能颜色深浅不同,反应量、反应速度均不同。局部地区反应量少,吸热量少,在外部供热相同情况下,炉管颜色发红出现热斑,若装填不慎,堵塞了尾管或催化剂支承板上的孔以及装填时催化剂下落高度高而引起催化剂破碎,炉管内气体流量受到限制,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整根反应管管壁温度升高,出现热管。

热斑、热管不但会影响正常的转化过程,而且会造成局部超温,使催化剂的活性、强度受到损伤。对炉管寿命带来不利影响,额外的温差应力会缩短炉管的寿命。对于活性、强度已受到损伤的催化剂,抵抗硫等毒物中毒的能力减弱,在一定条件下容易被硫中毒,且结碳反应容易发生,严重时将迫使装置停车。

有时装填不均匀程度在催化剂活化阶段表现不明显(或未注意观察),当运转时的操作条件突变时,如温度、压力调节速度过快;原料气组份波动;原料气硫含量增高或脱硫效果差;入口H2O/C比瞬间失调等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首先出现部分转化管花斑,甚至热带,进而工艺指标不能达到要求,转化气组份中的CH4含量增加。所以稳定操作亦是保证装置长周期运转的必要条件。

2. 转化催化剂的装填质量是运转中充分发挥催化剂性能,延长催化

剂使用寿命及炉管寿命的关键。

转化催化剂的装填是一项十分重要、细心和严格的工作。需要把握好每一关键步骤。催化剂装填应注意下述要点。

(1)转化催化剂的装填质量应以实际气流分布均匀为检验的标准。

(2)实际装填时松紧程度差距较大(约10~15%),且炉管内径有微小的差异,所以装填时应以重量为主,兼顾高度,需规定装填高度的误差范围。

(3)分层装填、分层检查,以使转化管在相同高度上有基本相同的空隙率和压力降。

(4)要保证催化剂不得在0.5米以上高度自由下落,使装入的催化剂保持完整的颗粒。

(5)催化剂装填完毕后,进行压力降测定时应保证空气有足够的压力及流量,以产生与操作压力降近似的压力降,并需在空气压力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二、转化催化剂的氧化

1. 氧化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氨厂用水蒸汽作为转化过程的重要工艺气,同时以水蒸汽作为转化催化剂的氧化介质,在装置停车时,水蒸汽使催化剂缓慢氧化成一层钝化膜,阻止还原镍被进一步深度氧化,对催化剂起保护作用。在装置开车时水蒸汽作为升温介质使催化剂升温到活化温度,对催化剂同时进行了氧化。

转化催化剂的活性组份金属镍与水蒸汽接触,发生下述氧化反应:

Ni + H2O = NiO + H2 + 2.56 KJ/mol

氧化反应较缓和而且反应热较小,不易超温,所以几乎所有的氨厂均选用蒸汽作为氧化介质进行转化催化剂的升温和钝化操作。

氧化反应的速度随压力的提高、温度的增加以及氧化剂浓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加。

水蒸汽对转化催化剂有不利的影响。

(1)水蒸汽会影响催化剂的结构,加速催化剂的老化,促进催化剂因化学组成及物理结构的改变而使催化活性丧失,用水蒸汽处理催化剂时,催化剂的孔容积减小,孔径明显增大,比表面迅速减小,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催化剂发生了熔结过程,高温加速了这一过程。由实验可知,在750℃下长期用水蒸汽处理,则细孔完全消失,逐渐变成粗孔催化剂。

水蒸汽氧化金属Ni所生成的NiO会与载体Al2O3作用生成无活性及难还原的镍铝尖晶石(NiAl2O4),它甚至能使催化剂失活。

生成尖晶石的量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及氧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开始生成尖晶石的温度与载体制备条件及Al2O3晶型结构有关,载体热处理温度越高,越不易生成尖晶石。γ- Al2O3与NiO在400℃时已开始生成镍铝尖晶石,而在1200~1400℃制成的α- Al2O3载体到800℃时还未生成尖晶石。

通常要在900~1000℃NiAl2O4才能被彻底还原,在一般工业管式炉要实现这样高的还原温度是困难的。

(2)水蒸汽对转化催化剂的还原有不利影响,当用水蒸汽进行催化剂的升温还原时所获得的镍表面仅为用于H2还原时的一半。但大量的水蒸汽能够提高催化剂层内还原气的流速,对气流均匀分布在各转化管内有促进作用;水蒸汽和H2共同存在时,对脱除转化催化剂所含微量毒物有利。因此在工业装置中,转化催化剂的活化大部分仍采用水蒸汽、天然气混合气为介质。

(3)高温条件下,水蒸汽的存在促进了活性Ni因生成Ni(OH)2化合物而挥发流失。

2 工厂使用实例分析

例一、某厂在转化催化剂蒸汽升温到转化出口温度约780℃时,由于原料气供应不足,不具备催化剂活化条件,催化剂在蒸汽气氛中,出口温度780~800℃条件下停留6小时,原料气供应恢复后进行催化剂还原,在投料2小时后转化气出口组分中CH4含量仍高达50%以上(正常情况,还原进行1小时,转化出口CH4含量可降到0.5%左右)。将转化出口温度提高到820℃;还原再进行5小时,转化出口CH4含量始降为2.4%。

原因分析:高温水蒸汽条件改变了部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及化学组成,使催化剂活性受到损伤。因此还原反应及转化反应的速度缓慢。(活性镍表面减少)提高还原温度,延长还原时间可使催化剂组成中被还原的金属Ni的数量逐渐增加,催化剂的活性逐渐恢复。

例二、某厂在一段转化催化剂正常运转1.5年进行计划停车时,在原料天然气切除后,停车7天中继续向转化管通入设计量50%的蒸汽,保留部分烧咀(占总数的1/3),此期间一段炉出口温度约为600℃,重新开车后,一段转化出口CH4含量超指标,由停车前的8~9%增加为13~14%,运转一月后被迫停车更换催化剂。

卸出催化剂外观:颗粒大部分完整,呈黑灰色,部分呈兰绿色。

事故原因分析:催化剂经长时间高温蒸汽处理被熔结。随着熔结时的温度增加及熔结时间的加长,催化剂的化学吸附能力(用以衡量催化剂的活性)减弱,比表面迅速降低,活性降低。

对卸出的催化剂样品进行活性测定及理化检验,并与正常运转四年的同类型催化剂进行对比。

活性测定在积分反应器内进行,在压力3.0MPa,空速5000时-1,H2O/C=3.5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时的催化剂活性,温度选取接近催化剂在工业管式炉所处的温区。

表一卸出催化剂检测结果

由上表可见,催化剂经长时间高温蒸汽处理、活性已迅速衰减,炉管内670℃温区(催化剂层3~4米处)比730℃温区(催化剂层5~7米处)活性降低的速度快。说明催化剂层3~4米区段温度高,使催化剂活性受到损伤。催化剂被水蒸汽氧化,放出热量。由于未进行转化反应,不吸热,且水蒸汽处理催化剂时,一般蒸汽流量小,炉管局部地区因热量积聚(热量带不走)而超温。

由卸出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看,经高温蒸汽处理后催化剂活性低,析碳反应容易发生,催化剂中的碳含量超标,并有前工序或管道带来的杂质Fe污染(新催化剂含Fe2O3<0.2%)。在催化剂3米区段已有析碳反应发生,加速了催化剂的活性衰减。卸出催化剂部分兰绿色表明有部分催化剂已生成难于还原的尖晶石。

表二催化剂3米区段的化学组成

例三,某厂停车时按正常程序用水蒸汽钝化处理时,一段转化出口温度超过760℃,下总管18点温度相差很大,其中10个点温度超过800℃,最高达879℃。多数炉管在800℃以上温度用蒸汽钝化8小时以上。由卸出催化剂的外观看,温度在800℃以下的管排卸出的催化剂呈正常瓦灰色,温度超过800℃的管排,有部分催化剂呈兰绿色,温度越高的炉管卸出的催化剂呈兰绿色的比例越大,即生成的尖晶石越多。

原因分析:催化剂钝化时未注意催化剂床层温度变化,钝化(氧化)时反应放热,而外供热又过高,使得实际的催化剂床层温度高于转化出口温度,造成催化剂深度氧化和生成镍铝尖晶石。

3. 关于氨厂转化催化剂蒸汽升温的探讨

针对工业装置转化催化剂蒸汽升温及钝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现象,我们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在两管顶烧炉中间试验装置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三。由表三可见,转化催化剂进行蒸汽升温时,当出口温度为600℃时,催化剂层3~4米处的温度已接近900℃;当出口温度为670℃时,催化剂床层3~4米处的温度已超过950℃;出口温度为760℃时,催化剂4米处的温度达980℃,表明在蒸汽升温阶段,转化管不同高度温差较

大,温度并不是均匀的。局部地区温度比实际的操作温度高得多,这是造成催化剂活性损伤的主要原因。

长期高温蒸汽处理不但影响转化催化剂的性能,而且使炉管过热,热应力对反应炉管的寿命影响较大。据报道:对于HK-40合金转化管在40大气压,900℃下寿命可达10年,但如果温度为950℃时炉管寿命就会减少到一年。关于在蒸汽升温阶段炉管长时间处于超过正常温度时对于炉管寿命的影响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表三催化剂蒸汽升温阶段管内温度分布(实测值)

从中试对催化剂蒸汽升温探讨的结果,提出了氨厂在进行催化剂蒸汽升温时采用快速升温,缩短升温时间,并适当降低起始还原温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它将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和炉管的使用寿命。

催化剂氧化操作要点:

(1)注意转化出口温度、管壁温度的分布及变化,尽量缩小炉管之间的温差(控制炉管温差不大于30℃),防止局部地区温度过高。

(2)催化剂不适宜于在高于700℃的蒸汽气氛中停留时间过长。当由于原料气供应等外部原因使催化剂还原不能进行时,蒸汽升温应在出口温度大于500℃时减缓升温速度,避免温度超过800℃。

(1)催化剂钝化的温度不宜超过700℃。

(2)催化剂还原时H2O/C控制为5~7。尽量缩短H2O/C大于8的停留时间。

三、结论

转化反应是一复杂的气固相催化过程,操作温度高,空速高,压力、温度、传质、传热等影响因素较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着。控制好各操作因素,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催化剂,减少开停车次数,使催化剂处于最佳性能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1. 装填好催化剂,保证运转气体能均匀地分配到催化剂层是用好转化催化剂的先决条件。

2. 把握氧化催化剂的操作方法,控制氧化温度及温升速度,防止催化剂层局部过热而超温。

3. 避免长时间高温蒸汽处理转化催化剂,维持催化剂的正常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低水碳比转化催化剂中间试验技术总结

西南化工研究院

2. A ker.w.w, Comp.D.P.“AICHE”1,471(1955)

3. 转化催化剂中镍的迁移的探讨

西南化工研究院李华新冯孝庭

4. 催化剂的使用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Ⅱ转化催化剂还原技术要求

转化催化剂产品是以氧化镍形式提供的,氧化镍不具有活性,因此在使用前需进行活化。活化的目的是将氧化镍还原成有活性的金属镍,通过活化过程使转化催化剂获得稳定的结构,并将催化剂本体所含微量毒物脱除。还原过程是确定催化剂活性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还原过程通常需6~8小时。

一、还原过程的化学反应和热效应

氧化镍的形态很多,其中镍的化合价可为2~8,这与催化剂的制备条件有关。不同形态的氧化镍具有不同的颜色,但是还原后的转化活性是相似的。

氧化镍的还原主要按下式进行:

NiO + H2 = Ni + H2O+2.56Kj/mol (1)

NiO + CO = Ni + CO2 +30.3Kj/mol (2)

上两反应的热效应均较小,不同文献报道的关于用H2还原NiO的热效反应值在-0.42~+11.0 Kj/mol之间。

工业装置进行还原操作时,常用天然气与水蒸汽混合气进行还原,当开始还原之后,会发生明显的吸热效应,这是由于转化催化剂一开始被还原就能促进强吸热的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结果。

3NiO + CH4 = 3Ni + CO + 2H2O - Q (3)

二、还原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1. 初始还原温度

氧化镍开始还原的温度为250~300℃。催化剂的组成和制备方法不同,用H2作介质初始还原的温度和还原速度亦不相同。

氨厂在接近操作温度条件进行还原。一方面是在低温时还原生成的活性镍对毒物更敏感,且中毒后不易恢复其活性;另方面在较高温度还原可使转化管进口温度相应提高,对保证转化管进口段的转化催化剂彻底还原有利;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工业装置转化催化剂还原温度一般为650~760℃。

2. 还原空速

还原空速采用设计空速的25~30%,日产千吨氨厂约为450~540时-1。

还原时的空速越小,催化剂开始还原的温度越低。还原空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还原后催化剂的镍表面和NiO还原为金属镍的比例越大。这是由于在较高空速下可将在还原反应中产生的,有利于镍烧结的水蒸汽从催化剂表面带走。另外,实际选用的还原空速还必须考虑能使气体在各炉管内分配均匀,使转化管内催化剂还原进程更加一致。

3. 还原气氛

工业装置在用原料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与水蒸汽混合气进行转化催化剂还原时,控制H2O/C比为5~7。

过量水蒸汽的存在能提高催化剂层内还原气的流速,促使还原气在各转化管内的气流分布均匀;水蒸汽和H2同时存在时,对脱除转化催化剂中所含微量毒物有利。这对还原后催化剂能否具有高活性是不容忽视的,水蒸汽还能抑制烃类发生裂解析出碳的反应。

但由于水蒸汽促进镍催化剂烧结的作用十分明显,为保证催化剂的高活性,还原过程应避免在H2O/C大于8的条件下停留过长。

4. 还原压力

还原压力对反应(1)、(2)的反应平衡无影响,对还原反应的速度影响也不明显。

工业装置还原压力一般为0.8~2.0MPa。因为在较低的还原压力下,用较少的还原用气就可以使转化管的气流分布均匀,对于保证各转化管的温度分布均匀、保证各转化管的温度分布均匀及各转化管还原进程一致是有益的。

5. 对原料气的要求

硫是转化催化剂的主要毒物,即使含量很微也会使转化催化剂中毒。被硫中毒后,催化剂的活性会受损伤;会破坏转化管内析碳和脱碳反应的动态平衡,严重时将导致催化剂层析碳并产生热带。

催化剂的操作温度越低,允许的硫浓度越低。在进行催化剂还原时一般温度较实际的操作温度低,因此对原料气毒物含量要求更高。在催化剂还原前需尽量使原料气中硫含量脱除到最低限度。

三、还原操作注意事项

1. 还原操作需十分小心地进行。负荷、温度的调节幅度应尽量减小,避免超温,结碳事故的发生。

2. 为保证各转化管催化剂还原进程一致,原料气投入前烧咀需均匀,需保证各转化

管出口温度一致,各炉管之间的温差应小于30℃。

3. 需保证原料气初始投入量是很小的。初始H2O/C约为15:1,在1小时内将H2O/C 逐渐调为5~7。

4. 如因设备、供气等原因在催化剂还原进行后切断原料气,在高水蒸汽用量条件下催化剂停留时间应尽量缩短。再开车后应重新进行催化剂的还原。

四、还原终点的判断

1. 还原反应与强吸热的转化反应是同时进行的。随着转化催化剂被还原的越彻底,转化反应进行得越深,转化气中甲烷含量也随之降低,当甲烷含量降到相应条件的平衡值时,表明催化剂的还原将进行完毕,因此需定时检测转化气组分含量的变化。

2. 随着还原反应的进行,转化管管壁温度将随之进行变化。因此在催化剂还原时应密切观察转化管管外壁温度的变化及沿管长方向管壁温度的分布,还原好的催化剂相应的管外壁温度将降低。当转化管外壁温度趋于正常温度分布之后才能认为还原操作已完成。

3. 在还原过程中,转化催化剂内含的微量硫等毒物被逐渐脱除,并随气体排出,应定时检查催化剂的放硫情况。只有当转化催化剂中硫化物脱净时,它才能表现出高活性,才能认为还原阶段已结束。

当还原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分析转化炉进出口气体中的硫含量,当出口气体中硫含量降到~0.1ppm时(每半小时取一组数据),并取得连续三组稳定数据时,则可认为放硫结束。

Ⅲ转化催化剂运转中活性与强度损伤原因分析

烃类转化制合成气是制氨及制H2的重要步骤之一,它的投资及能量损失约占合成氨厂的50%。转化催化剂则是其中的关键,转化催化剂的性能不但直接影响氨厂的运转率,而且会影响转化管的寿命。因此使用好转化催化剂,使其处于最佳性能状态,是氨厂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了解运转中转化催化剂活性与强度损伤的原因,避免催化剂处于恶劣的运转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一、转化催化剂活性损伤的原因

在使用中转化催化剂的活性总是逐渐下降的,但运转到一定时间后,会达到相对的稳定阶段。重要的是应防止活性的大幅度下降,维持催化剂的一定寿命期,以达到最佳的更换周期。

烃类转化催化剂是在非常苛刻的条件下操作,它经受剧烈的温度突变。氧化和还原气氛交替。引起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温水蒸汽分压的作用,此外催化剂中毒、结碳及还原不彻底等均会引起催化剂活性下降。

1. 高温、高水蒸汽分压的作用引起催化剂结构的变化

一般说来,工业催化剂是多孔的高分散体,也是许多参数(如微细变形的晶体,过剩的空穴等)偏离热力学平衡的体系,在低温下,结构的不平衡状态能够保持很长时间,而在温度升高时,会因催化剂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总的活性的变化。在高温状态,催化剂的细孔和小结晶消失,小结晶合成不同大小的烧结块(一般称为熔结),使结构收缩并随着比表面和孔容积的减少,使转化催化剂的相对活性下降。高水蒸汽分压加速了这一过程。据实验可知,在750℃下长期使用水蒸汽处理后,催化剂的细孔完全消失,孔径明显增大。

2. 高温、高水蒸汽分压引起催化剂化学组成变化,生成了新相。

对于以Ni为活性组分的转化催化剂,在高温、高水蒸汽分压条件下,活性组分Ni与不具催化活性的载体Al2O3形成化合物,生成新的NiAl2O4(尖晶石)相,NiAl2O4难于还原,通常要在900~1000℃才能被彻底还原,在一般工业管式炉中要实现这样高的还原温度是困难的。NiAl2O4不具活性,催化剂中大量NiAl2O4的生成会使催化剂失活。

在氧化气氛中开始生成NiAl2O4的温度与载体Al2O3的晶型及载体的制备条件有关,载体热处理温度越高,越不易生成尖晶石。γ- Al2O3与NiO在400℃时已开始生成NiAl2O4,

而在1200~1400℃制成的α- Al2O3载体约900℃时才有NiAl2O4生成。

因此在运转过程防止超温及防止在高于操作温度时进行催化剂钝化是避免生成难以还原的NiAl2O4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氨厂进行转化催化剂钝化及开车进行蒸汽升温时,尽管操作温度并不是很高(约700℃),但在温度较高时停留时间较长,使转化管不同高度温差增大,局部地区温度较高,催化剂床层3米处与转化管出口温差可达250℃以上。随着操作时间加长,转化管内聚集了大量的热量,这种温差还将加大。由实验可知,当转化出口温度为600℃,催化剂3~4米处的温度已接近900℃,当出口温度为670℃,催化剂3~4米处已超过950℃。在长时间高温蒸汽处理时,会使催化剂熔结,熔结的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剧,催化剂熔结的结果是比表面积减小,镍晶粒长大,催化剂活性降低。

表一转化催化剂蒸汽升温阶段管内温度分布

同时催化剂活性组分金属Ni在蒸汽的作用下被氧化成NiO,NiO会与载体进一步作用,生产难于还原的尖晶石,使催化剂进一步失活。

3.活性组分的逸失及反应混合物相互作用产物的挥发,造成活性降低。

活性组分通过本身的物理挥发及反应混合物生产新物质而逸失。由于活性组分的逸失,改变了仍留在催化剂的那部分活性组分的比表面数值,比表面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减小。

任何物质在每一温度下都有其相应的蒸汽压,因而就具有一定的挥发性,随着温度升高和它周围气体流速的加快,挥发后带走的物质也就越多。因此对物理挥发而言,防止运转超温是减少活性组分急剧挥发的重要措施。

对于以Ni为活性组分的转化催化剂,Ni的逸失主要是生成Ni(OH)2形式而被气流带走。其挥发量随着温度及水蒸汽分压的提高而增加,但受平衡及挥发动力学的制约,使得在一、二段炉这样的转化条件下,Ni的实际迁移量较少。正常情况下,对于日产千吨氨厂,据计算一段炉总的平衡挥发量每年为0.2公斤左右,二段炉每年Ni的挥发量约为3~4公

斤,而且Ni逸失主要发生在二段炉上部耐热催化剂层高温区。

但超温将加剧Ni(OH)2的挥发,随着温度升高的幅度加大,Ni的挥发将成百倍的增加。

表二温度对二段炉上部出口部位Ni挥发量的影响

表三温度对二段炉出口部位Ni挥发量的影响

4. 催化剂中毒使活性丧失

硫、砷、氯、硅及一些金属盐类均会使转化催化剂中毒,其中硫是转化催化剂重要的毒物;少量的硫对催化剂活性就有显著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因催化剂而异,对于高活性催化剂其影响更明显。在转化条件下各种有机硫容易转化成H2S,所以转化催化剂被硫毒害与硫化物的种类无关,其毒害程度仅决定于硫化物的含量。

硫化物极易覆盖催化剂活性Ni表面,降低了Ni晶体表面的化学吸附。硫化物会被催化剂吸附,被强烈吸附在孔口的内表面部分,使催化剂全部失活。

同时硫化物与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Ni,生成稳定的表面金属硫化物NiS,破坏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表面。

一般来说,转化催化剂硫中毒后,析碳反应也容易发生,其原因是转化反应被抑制,破坏了析碳和脱碳反应的动态平衡,而导致催化剂层析碳并产生热带。转化气中CH4含量升高,压力降增大,转化炉管出现热带及燃料消耗减少都是催化剂中毒的征候。

表四输入热量不变时,硫对一段转化炉操作的影响

由表可知,当原料气中硫含量增加0.1ppm时,管壁温度将增加1.7~2.2℃,管出口

残余CH4含量增高1%。

硫对二段炉的影响小得多,但随工艺空气进入二段炉的硫化物等毒物对二段炉催化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表五空气中含硫量对二段炉操作的影响

5.析碳引起催化剂活性丧失,并影响转化的正常操作

防止在催化剂上积碳是操作能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碳的沉积使催化剂失活,失活的程度及本质取决于反应条件,而温度和H2O/C比是更敏感的因素。一些学者认为在蒸汽转化入口处,在较低的温度范围(350~600℃)主要生成无定形和细丝状的碳,而在高温下生成片状石墨,石墨炭包裹着金属的活性表面而使催化剂失活。炭还会引起催化剂孔口中毒明显降低催化剂的活性。

大量细丝状炭的形成使催化剂孔和反应器空间堵塞,致使转化过程恶化或出现局部过热甚至产生热管,不仅会缩短转化管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导致催化剂破碎而增大床层阻力。所以,催化剂积碳是十分有害的。

积碳的反应如下:

2CO = C+CO2(1)

CO+H2 =C+H2O (2)

CH4=C+2H2(3)

对任何催化剂在蒸汽转化反应管的任何区段反应(1)、(2)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碳按甲烷裂解反应生成,但是否析碳,则与析碳反应及消碳的速度有关。对于转化管进口段虽然CH4浓度高,但是温度低,析碳速度小于消碳速度,所以实际上不析碳,对反应管3~4米区段,管内处于650~685℃范围,系热力学、动力学的析碳区,很容易析碳。活性高的催化剂,可以使管内气体组成达到动力学析碳温度(650~685℃)以前进入甲烷裂解反应的消碳区。

所以为了防止转化催化剂析碳除选用抗碳性能及低温活性好的催化剂外,操作应注意有关仪表、计量及连锁工作状况,保证足够的水碳比,防止因进料负荷波动或脉冲导致H2O/C比过低而析碳。同时应尽力保证转化管进口段催化剂处于满意的还原状态,以发挥其应有的活性。

二、转化催化剂强度损失的原因

催化剂的强度是影响工厂运转效率的重要性能。由于转化催化剂的强度差,产生粉化,破碎会导致催化剂层产生过大的压力降,会迫使装置停车。由于转化催化剂的活性是很富裕的,在氨厂实际更换时几乎没有由于催化剂本身的活性差的原因。导致更换的主要原因是超温、结碳、催化剂层压力降上升等。

不同制备方法的转化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强度下降是不相同的。显然,催化剂在实际转化条件的强度比新催化剂的强度更重要。一般催化剂产品的强度较高,投入使用后,强度变化的趋势总是降低的,但正常的强度下降对转化工段的操作无不良影响。

1. 正常运转条件下强度下降的原因

转化催化剂与其它多孔物质一样是由许多微粒聚集而成,其机械强度取决于构成它的颗粒之间接触点的数目和每个接触点结合力的大小,而后者又与不同的载体性能、制备方法,以及不同的外形尺寸有关。转化催化剂有下述不同的载体,其强度损失的原因亦不同。

硅铝酸盐载体,主要以波特兰水泥形式加入。水泥键使催化剂具有出色的强度,在运转过程中由于脱水及相变,会使催化剂强度下降50%以上,由于强度下降幅度较大,且所含SiO2会变成硅酸挥发,会沉积在后工序设备及管道上。目前,使用这类载体的转化催化剂较少。

铝酸钙载体是用含多种铝酸钙的铝酸钙水泥制成。这类载体有高温烧结再浸渍制成催化剂的;亦有用沉积法使活性组分与载体混合均匀制成的。其强度与载体在热处理过程的烧结作用及制造时的成型压力有关。载体在远高于转化温度条件下焙烧,形成“陶瓷键”,因而制得的催化剂活性稳定,耐热性能好。由于载体实质是惰性的,不含钙,避免了与碳氧化物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强度下降很少。

2. 转化催化剂强度迅速被破坏得原因

(1)转化工段开停车时升降压速度过快,使催化剂在突然的内外压差增大及热应力条件下迅速膨胀(或收缩)被挤压而破碎。对于强度稍差的粘结型催化剂及靠水泥键结合的催化剂破碎的程度更剧烈。

(2)积碳造成催化剂活性损失及催化剂载体实际上的物理崩溃能在几十分钟内发生,其严重程度可能引起催化剂大部分或全部粉化,使转化炉床层压力突然增大而迫使装置停产。

对于工业化装置这种情况多半发生在水蒸汽完全切除;原料气(天然气、油田气、炼油气、煤气等)或油单独进入转化炉管时,有时是在转化工段开车进入到蒸汽升温阶段前(烘炉或氮气升温时)原料气或油通过管道或设备漏入。

原料气入口H2O/C比瞬间失调,亦会造成催化剂积碳而使催化剂粉碎。这种情况造成的催化剂粉碎以管(炉)进口区段最严重。

造成H2O/C瞬间失调的可能原因有①仪表指示有误。某日产千吨氨厂曾发生过因仪表给以假象;(实际的H2O/C比远低于防止积碳的最小H2O/C比,而仪表指示H2O/C比为正常值)在催化剂进行活化后投入正常运转时,转化催化剂床层阻力突然增加,以至原料天然气无法加入,迫使装置停车,由卸出的催化剂外观看,粉碎率已接近70%。

②原料气组分大幅度变化,其中高烃含量增加,原料气中的总碳增加。

③原料气带油。

④操作条件(负荷、温度、压力)的大幅度波动。

(3)因催化剂装填不当,使转化炉管的气流分布不均,当操作条件大幅度变化时,部分炉管的催化剂活性及强度均会发生变化,在催化剂活化后或开工后的短时间内所出现的热斑、甚至于热管,一般来说不是催化剂的活性、强度问题,而是催化剂装填不当或操作因素所造成的。

转化管所出现的热管的主要原因①催化剂破碎,阻力增加;(结碳H2O/C比失调等)②进出口尾管或导气筛孔堵塞;管内气流分布不均,并使气体流量受到限制,反应吸热量剧减,而后者系催化剂装填原因。

转化管出现热斑、热带、热管会影响转化过程的正常运转,因造成局部超温,对炉管寿命带来不利影响,且会由于额外温差应力的产生而缩短炉管寿命,所以注意装填质量,使转化催化剂能充分发挥其催化活性是十分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装填转化催化剂应保证转化管在相同高度上有基本相同的空隙率和压力降,不能只注意总的压力降相同。因为如果转化管的不同高度上所装催化剂的松紧程度不同时,仍可保证用空气检查时总的阻力相同,但是转化过程气体体积是不断增加的。当转化管阻力大小分布不同时,尽管总阻力相同,实际运转时的实际压力降必然不同,从而影响气流分布。

(4)催化剂被硫中毒,中毒后的催化剂活性差,并会发生积碳而使催化剂强度被破

坏。

(5)二段转化催化剂强度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混合器损坏,安装位置不当,没有足够的燃烧空间以及加空气的速度过快,使气流分布不均匀,导致催化剂床层局部超温。

二段转化炉操作温度较高,正常运转条件下催化剂床层进口处温度即达1200~1300℃。局部超温,将使催化剂处于远高于制造时的温度,可能使催化剂熔融,由此引起的偏流,将严重影响催化剂的活性与强度。

三、结论

由对于催化剂活性与强度损伤原因的分析可见,转化催化剂的性能决定了氨厂的效率,保持氨厂高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尽量保持转化催化剂的高活性、高强度,确保不致因催化剂的性能差影响工厂的正常运转。除催化剂制造厂家要保证满足工厂运转条件对催化剂要求的活性与强度外,重要的是使用厂家要使催化剂不处在恶劣的操作条件中,避免催化剂性能的大幅度损失,把握好每一关键操作技术,以使转化催化剂的性能得以发挥。

甲烷水蒸汽转化

天然气转化

天然气转化 甲烷水蒸汽转化(sMR) 甲烷水蒸汽转化工艺(SMR)作为传统的甲烷制合成气过程(图1一2),主要涉及下述反应: CH4+H2O!3H2+COvH298K=206.29kJ/mol 这是一个强吸热过程,转化一般要在高温下进行(>1073K)"产物中HZ/Co约为3:1,为防止催化剂积炭,通常需要通入过量的水蒸汽,依合成气用途,原料气 中HZO/CH4典型的摩尔比为2-5;并且为保持较高的生产速率,工业生产中压力通常高3.OMPa。该反应过程的缺点是能耗高,设备庞大复杂!占地面积大,投资和操作费用昂贵。 联合转化工艺(SM侧oZR) 联合重整工艺流程如图1-3所示,将SMR反应器出口的混合气送入二级氧化反应器内,未完全消耗的甲烷(在SMR出口处CH;转化率为90-92%)与0:发生部分

氧化反应后,再进一步通过催化剂床层进行二次重整反应,生成的合成气HZ/CO 比在2.5~4.0,随后利用水汽转化(WGS)反应(见式4),调整产品中H:和CO比例,来满足下游合成的利用。该工艺有效地减小了SRM的规模,降低了能耗,但不足之处是仍需两个反应器。 CH4+HZO03H2+COvH29sK=一4IkJ/mol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目前在运行的甲醇装置有两套,一为1996年建成投产的直接以天然气为原料的10万t/a甲醇装置,另一为2011年整合建成投产的以乙炔尾气为原料的77万t/a甲醇装置。前者采用成熟的管式转化炉生产合成气,并利用德国Lurgi合成工艺技术生产甲醇;后者利用英国Davy公司合成工艺生产甲醇,并在合成环路驰放气的处理上采用了膜分离与ATR 转化工艺技术,以提高装置产能和降低综合能耗。10万t/a甲醇装置通过天然气蒸汽转化制取合成气,故合成气具有氢多、碳少、惰性气体(CH4、N2、Ar 等)含量低的特点,其气质组成有利于甲醇合成反应。77万t/a 甲醇装置以乙炔尾气为原料,由于乙炔尾气属于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乙炔工艺的副产气,因而具有氢少、碳多、惰性气体含量偏高的特点,属于乏氢气质,需对系统进行补氢。为深度利用甲醇合成环路驰放气和提高装置产能,工艺上增设了膜分离与ATR转化流程,但伴随而来的是驰放气中大量惰性气体随 ATR 转化气循环返回合成系统并累积,导致合成环路惰性气体的体积分数长期高达25%~30%,这也是该套装置甲醇产品质量不易控制、部分物耗能耗指标达不到设计值且制约甲醇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针对如何利用天然气制合成气来降低乙炔尾气甲醇装置合成环路的惰性气体含量,提高甲醇产量,使装置运行更加优化与合理,本文通过现场调查以及对相关数据的计算、分析和研究,提出可工程实施的优化运行方案。

(精选)低变催化剂使用说明书

S B-3(B301Q)耐硫低变催化剂 S B-3(B301Q)耐硫低变催化剂是在S B-1催化剂基础上改进制备工艺研制的球形耐硫变换催化剂,—九八七年投入工业应用,一九九一年通过化工部鉴定,并被命名为国家正式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国300多家化肥厂。该催化剂具有活性温度低、选择性好、堆比重轻、床层阻力小、机械性能和热稳定好以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 外形:球形;颜色:灰黑色;规格:Φ4~6m m;堆比重:0.75~0.85k g/L; 破碎强度:>78N/颗比表面积:≥120m2/g(B E T法)孔容:≥0.30m l/g(压汞法);平均孔径:100?;活性组份:C o O、M003、碱金属促进剂、助剂等,载体:γ-A l203; 二、应用领域: S B-3(B301Q)耐硫低变催化剂的应用领域为以煤、渣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厂及制氢企业的一氧化碳变换工序,适用于铜洗净化的“中串低”、“中低低”变换工艺和甲烷化净化的“中低低”、“全低变”深度变换工艺。 三、使用条件 压力:常压~4.0M P a温度:190~460汽气比:0.15~0.70; H2S含量:视温度、汽气比情况而定;空速:中串低≥1300h r-1(0.75M P a) 中低低≥1000h r-1(0.75M P a) 全低变≥800h r-1(0.75M P a) 详见《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使用说明书》。 四、产品性能 S B-3(B301Q)耐硫低变催化剂的技术性能远高于化工部H G2779-1996-H G2781 -1996所规定的水平。在正常情况下: 中串低变换工艺:0.75M P a,进口温度200℃,使用空速1500h r-1,入中变总汽比 0.50,进低变C O≤6.0%,出低变C O≤1.0%;使用寿命三年以上。 中低低变换工艺:0.75M P a,一、二段进口温度200℃、190℃;使用空速:1000 H r-1,入中变总汽比0.40,进低变C O≤10.0%,出低变C O≤1.2%;使用寿命三年以上 在深度变换工艺中,S B-3(B301Q)催化剂更有上佳表现。完全可以将C O降至 0.3%以下。 五、应用情况(应用实例) 河南省某中型化肥厂是以煤焦为原料,当年生产能力8万吨合成氨。最终产品为尿素的中型氮肥厂。1991年6月使用上海化工研究院S B-3(B301Q)耐硫低变催化剂23M3,使用压力1.8M P a,半水煤气流量34000m3/h r。硫化采用循环硫化法硫化,硫化最终温度360℃,用C S2近2T。投入运行后,低变进口温度200~210℃,热点温度≤260℃;入中变总汽气比约0.55(后再热钾碱脱碳),入低变C O≤5%左右,出低变C O≤0.8%;年综合经济效益147万元/年;吨氨节能1.34x103M J。一直使用至一九九八年底(因故进水)而更换,使用寿命达七年半。

转化催化剂硫中毒的原因和处理

转化催化剂硫中毒的原因和处理 肖春来(辽宁葫芦岛锦西石化分公司,辽宁葫芦岛125001) 2007-11-14 制氢转化过程中,硫对转化催化剂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因硫中毒导致转化催化剂失活甚至报废的情况时有发生,给炼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保证装置安全生产,保证转化催化剂长周期运行,需要高度重视硫对催化剂的危害。 1 硫的来源 硫是转化催化剂最主要的毒物之一,制氢原料中均含有不同量的硫。随着焦化干气制氢技术的普及,原料含硫量也在进一步增加。脱硫单元效果变差,是使硫进入转化系统的最直接来源,大多数时候是由于加氢条件异常使原料中的有机硫氢解不完全,导致脱硫剂出现硫穿透现象;也可能由于原料中的硫含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致使加氢脱硫能力不足引起硫穿透。此外,汽包给水也有可能带入一定量的硫酸根。 2 硫对转化催化剂的危害 硫是转化催化剂最常见、也是难以彻底清除的毒物。不同的制氢原料含有不同量的硫,硫存在的形态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常用的干法脱硫流程是先用加氢催化剂将有机硫氢解成无机硫H2S,然后用脱硫剂将无机硫脱除。现有工业装置的脱硫精度一般能达到小于0.5×10-6或小于0.2×10-6的水平,残余的微量硫进入转化系统。转化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抗硫性能,就目前常用的转化催化剂而言,脱硫气中硫含量小于0.5×10-6时,能够保证转化催化剂正常发挥活性,可以保证转化催化剂长期使用。但是,如果进入转化催化剂的硫含量超标,将会引起转化催化剂中毒。 转化催化剂中毒是可逆的。一般情况下,硫主要引起转化炉上部催化剂中毒,而不易引起整个床层中毒,硫严重超标时也会导致整个系统被污染。硫中毒后的转化催化剂可以通过蒸汽再生而恢复活性。转化催化剂严重硫中毒将使转化催化剂严重失活甚至报废。 3 硫中毒的机理 转化催化剂中毒一般认为是硫化氢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镍发生了反应: 硫化氢使活性镍变成非活性的Ni3S2,因而使转化催化剂活性下降甚至失活。 经过催化剂厂家实验分析,含镍15%的催化剂在775℃的条件下,仅含0.005%的硫已经显示出中毒迹象,当硫达到0.015%时,镍表面硫的覆盖率达到44%,相对活性只剩下20%。因此,镍中毒机理的新理论认为:硫进入转化炉后均氢解成硫化氢,硫化氢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强烈的化学吸附过程: 这种化学吸附在硫浓度很低的条件下就能发生,要远远优先于生成固体Ni3S2的条件。即使催化剂吸附少量硫也会降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4 硫中毒后转化催化剂的表现 在转化过程中,硫中毒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首先表现为转化炉管上部温度的升高,转化管中二、三米点温度的升高是判断硫中毒或催化剂活性下降的方法之一。随着硫中毒的不断加深,转化催化剂失活将引起高级烃下移造成转化催化剂上积碳现象的发生。硫中毒还表现为转化气中残余甲烷含量的增加。工艺气中硫含量增加,直接引起转化炉出口转化气中甲烷含量的上升,资料报导:工艺气中每增加0.1×10-6

甲烷化工艺设计

合肥学院 Hefei University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甲烷化工艺设计 系别:化学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6月

目录 设计任务书 (1) 第一章方案简介 (3) 1.1甲烷化反应平衡 (3) 1.2甲烷化催化剂 (3) 1.3反应机理和速率 (4) 1.4甲烷化工艺流程的选择 (6) 第二章工艺计算 (7) 2.1 求绝热升温 (7) 2.2 求甲烷化炉出口温度 (7) 2.3 反应速率常数 (7) 2.4 求反应器体积 (8) 2.5 换热器换热面积 (9) 第三章设备计算 (9) 3.1 甲烷化反应器结构设计 (11) 3.2 计算筒体和封头壁厚 (11) 3.3 反应器零部件的选择 (12) 3.4 物料进出口接管 (13) 3.5 手孔及人孔的设计 (15) 设计心得 (16) 参考文献及附图 (17)

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甲烷化工艺设计 1.2设计条件及任务 1.2.1进气量:24000Nm3/h 1.2.3出口气体成分“CO≤5ppm,CO2≤5ppm” 1.3设计内容 变换工段在合成氨生产起的作用既是气体的净化工序,又是原料气的再制造工序,经过变换工段后的气体中的CO含量大幅度下降,符合进入甲烷化或者铜洗工段气质要求。 1.3.1选定流程 1.3.2确定甲烷化炉的工艺操作条件 1.3.3确定甲烷化炉的催化剂床体积、塔径及床层高度 1.3.4绘图:(1)工艺流程图;(2)甲烷化炉的工艺条件图 1.4设计说明书概要 1.4.1目录:设计任务书,概述,热力计算,结构设计与说明,设计总结,附录,致谢,参考文献,附工艺流程图及主体设备图一张(要求工艺流程图出A2以上的图,要求主体设备用AutoCAD出A2以上的图) 1.4.2概述 1.4.3热力计算(包括选择结构,传热计算,压力核算等) 1.4.4结构设计与说明 1.4.5设计总结 1.4.6附录

变换催化剂

DNB303Q 型低温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应用 张同福王志武孟令杨刘宜堂杨万成(山东明水化工有限公司 250200 临朐大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262600) 摘要:简要介绍该公司“18.30”工程中采用中低低变换工艺的情况,重点介绍 DNB303Q 型催化剂升温还原及运行效果。 关键词: “18.30”工程中低低运行 山东明水化工有限公司前身为济南明水化肥厂。1958 年建厂,为全国最早的 13 家小氮肥企业之一,企业经过近 50 年的发展,2005 年已具备年产 20×104t 合成氨,24×104t 尿素的生产能力2005 年改制并且和晋煤集团合 作后,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决定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并新上一套“18.30”工程,工程投资约 5 亿元。新装置经过十个月的建设,于 2007 年元月建成进入试开车阶段。 此套“8.30”工程全部为我公司自行设计安装,在设计上大量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变换工段采用比较成熟的中低低变换技术,采用临朐大祥公司的 DNB303Q 型低温耐硫变换催化剂,经过近 10 个月的生产使用,该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1 中低低变换系统概述 (1)工艺流程(见图 1) (2)流程简述 压缩机二段来气首先进入焦炭过滤器,吸附掉气体中杂质后进入饱和热水塔与热水泵来的热水在塔内填料层逆流接触换热,换热后的气体经添加蒸汽后进入一热交管内和低变来变换热气体换热后,进入二热交和中变来热气体换热后进中变炉反应,中变反应气体经二热交换热后进入低变炉上段反应,反应后的气体经段间换热器进入低变下段,低变下段出气经一热交后进入饱和塔热水段,与热水换热后经气水分离器后送压缩机三段。 (3)主要设备(见表 1) (4)低变炉催化剂装填情况 根据低变炉生产负荷,上段催化剂装填40m3,下段催化剂装填 45m3,共 计装填 85m3。 2 升温还原 因为此装置是新上设备,且 DNB303Q 催化剂在我公司是第一次使用,为保证升温硫化顺利,制定了详细的升温硫化方案。 (1)硫化方法及流程 低变催化剂使用前需硫化,本次硫化采用一次通过硫化法。首先将液体 CS2 加入储槽,然后用钢瓶中的氮气将储槽压力升至 0.2MPa 左右备用,半水煤气置换合格后(O2<0.5%),经静电除焦和焦炭过滤器后通入低变炉,开电加热器,使催化剂升温最低点至120℃以上后,开启 CS2 储槽出口阀,使 CS2 经转子流量计计量后,进入半水煤气管道经低变炉放空。流程顺序如下。罗茨风 机→电加热炉→低变上段催化剂层→段间换热器→下段催化剂层→出口管放空。

甲烷转化的基础知识

甲烷转化的基础知识 一、甲烷部分氧化(POM): 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的一个优势是温和的放热反应。在750~800℃下,甲烷平衡转化率可达90%以上,CO和H2的选择性高达95%,反应接触时间短(下于10-2s),可避免高温非催化部分氧化法伴生的燃烧反应,生成合成气的CO和H2摩尔比接近2,适合于甲醇生产要求。 二、甲烷转化的化学反应: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总反应式如下: CH4+ 1/2O2=CO+2H2+35.5kJ/mol 但实际反应过程非常复杂,而且伴有一些副反应发生,包括氧化反应、重整反应、水煤气变换反应以及积炭和消炭反应等。 ①氧化反应 CH4 + 2O2=CO2+2H2O +802kJ/mol CH4 + 3/2O2=CO+2H2O +519kJ/mol CH4 + 1/2O2= CO2+H2+561kJ/mol CH4 + 3/2O2= CO2+2H2+319kJ/mol H2+ 1/2O2= H2O +241.83kJ/mol CH4+ O2=CO+ H2O +H2+278kJ/mol ②重整反应 CH4+ H2O≒CO+3H2-206kJ/mol CH4+ CO2≒2CO+2H2-247kJ/mol ③水煤气变换反应 CO+ H2O≒CO2+H2+41.2kJ/mol ④积炭和消炭反应 CH4≒C+H2-74.9 kJ/mol 2CO≒CO2+C +172.4 kJ/mol C+ H2O≒CO +H2-131.36 kJ/mol 三、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平衡常数: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平衡常数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k p= (p CO·p H22) / (p CH4·p O21/2) 式中k p——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平衡常数 p CH4、p CO、p H2、p O2——分别表示甲烷、一氧化碳、氢气、氧气的平 衡分压。 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CH4+ 1/2O2=CO+2H2用公式计算结果的平衡

CO2的催化转化研究进展

CO2的催化转化研究进展 摘要: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问题。催化转化二氧化碳,不仅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解决温室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可以提供能源燃料,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催化转化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常用的催化材料。 关键词:二氧化碳;催化剂;转化; CO2是引起全球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特别是近些年来,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 大气 中CO2的含量提高得更快, 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通过化学转化的途径, 既能消除CO2的影响, 同时将CO2转化成有用的基本化工原料, 这将非常有益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发展。 一、CO2催化加氢制二甲醚 二甲醚是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也是优良的新燃料,以廉价的CO2为原料制备二甲醚是一种有效利用CO2的方法,该反应过程对利用小分子碳资源、开发新能源、环保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正为各国学者广泛关注,已成为绿色化学的热门课题之一。 1. 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工艺 目前,CO2制备二甲醚主要有两种工业生产工艺,即两步法和一步法,具体来说,两步法是先合成甲醇,再由甲醇脱水得到二甲醚,将合成甲醇及合成二甲醚两个过程依次进行;一步法是由CO2加氢直接得到二甲醚。热力学上,CO2合成甲醇反应与CO2合成二甲醚反应均为分子量减少的放热反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对于反应过程中的甲醇浓度,CO2合成二甲醚反应比CO2合成甲醇反应低,较低的甲醇浓度促进CO2转化过程正向进行,即直接合成二甲醚反应比合成甲醇反应的热力学限制小;从设备投资上看,采用一步法将甲醇合成和甲醇脱水两个反应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一步法比两步法更具经济优势,一步法工艺是催化CO2合成二甲醚的发展趋势。Sosna等采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CO2合成甲醇、合成二甲醚的工艺流程,热力学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合成甲醇反应中的CO2单程转化率为34.02%,在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反应中CO2单程转化率为72.72%,CO2采用一步法转化为二甲醚将获得更大的单程转化率。 2.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催化 CO2加氢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是采用化学催化法对CO2进行配位活化实现的,CO2加氢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的关键点和难点是制备高效的CO2活化催化剂。目前,CO2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采用由甲醇合成活性中心和甲醇脱水活性中心组成双功能催化剂。在CO2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所使用的双功能复合催化剂中,甲醇合成活性组分主要为Cu基催化剂,甲醇脱水活性组分主要为HZSM-5、γ-Al2O3等固体酸。 目前的研究中,甲醇合成催化剂以Cu-Zn基催化剂为主,采用不同的助剂对Cu-Zn基甲醇合成催化剂进行改性,以提高CO2的转化率及二甲醚的选择性,采用HZSM-5分子筛进行脱水以获得二甲醚,使用该类双功能催化剂CO2转化率为15%~44%,二甲醚的选择性为40%~60%,最高达到90%。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较合成甲醇过程有更大的热力学推动力,既能获得较高的CO2转化率,水伴随着二甲醚生成又可抑制逆水煤气反应发生,从而减少

低变催化剂的还原与使用情况总结

低变催化剂的还原与使用情况总结 黄 智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化肥厂,新疆乌鲁木齐,830019) 摘要 对低温变换催化剂的还原及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 低温变换 催化剂 还原 收稿日期:2000-11-12。 作者简介:黄 智,工程师,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新疆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现在乌鲁木齐石化总厂化肥厂第二合成氨车 间工作,曾在5大氮肥6上发表论文1篇。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化肥厂第二套合成氨装置的低温变换首炉所选用的催化剂是由南化(集团)公司催化剂厂生产的B -206型低变催化剂,首炉装填量8914t,约5717m 3,于1997年3月初进行还原,4月正式投用,至2000年7月,共累计运转1004天。以下对该炉催化剂的还原及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1 催化剂还原情况 催化剂的还原回路加热介质采用高纯度(99199%)氮气。还原流程如图1所示。循环氮气出原料气压缩机(C -4)出口,经蒸汽加热器(E -35)加热后进入低温变换炉(R -3A/B),出低温变换炉后的循环氮气经原料压缩机旁路冷却器(E -5)冷却后进入气液分离罐(V -4),最后回到C -4入口。系统新鲜氮气以C -4入口补充,还原氢气自低温变换炉入口加入。催化剂中的水分由热氮气带出,在E -5中冷却下来,在V -4中分离并排出系统。 111 还原前的升温 1997年3月4日21:00,在将整个还原回路打通并置换合格后,催化剂床层开始用氮气升温,循环氮气以12000~17000m 3 /h 的流量通过床层,空速约270~290h -1,系统压力控制在10MPa 左右。由于最初床温只有5~10e ,而压缩机出口氮气温度80~100e ,为避免床温下升过快,先在E -35中通入冷却水,冷却床层进口气,待床温升至接近压缩机出口氮气温度时,再切换为318MPa 中压蒸汽。整个升温过程中保持升温速率在20~30e /h,其间在床层温度达80e 后恒温4h,120e 时恒温12h,180e 时恒温24h,以除去催化剂中物理水分。至3月7日3:00,经分析低变出口气中 水汽浓度已降至74mg/L,V -4底部也几乎无水排出,催化剂床层升温结束。整个升、恒温过程共计约50h,期间共排水约216t 。 图1 低变还原流程示意图 112 催化剂的还原 1997年3月7日4:00,催化剂开始加氢还原,所用还原氢气为一化合成气,其氢浓度为72%,其余为氮气。为慎重起见,先进行了配氢实验:采用间断加氢,连续取样分析的方法,将加氢阀稍开半扣约30s 后关闭,同时立即在床层进出口连续多次取样,经分析床层入口首次加入的氢浓度为0118%,在加氢阀打开约8min 后,在床层出口测到氢浓度为01002%,氢耗为01178%,氢气几乎全部消耗,说明床层还原反应明显。 配氢试验结束后,经多次调节,将床层入口加氢浓度控制在012%~013%后,开始连续加氢还 2001年 大 氮 肥 Large Scale Nitrogenous Fertilizer Industry 第24卷 第3期

甲烷新工业的催化转化新进展

甲烷新工业的催化转化新进展 引言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随着天然气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日趋增大,对甲烷的加工利用愈来愈受到重视。未来10年,全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率每年将保持在3. 9%左右,发展速度将超过石油、煤炭等其他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3. 8%提高到35. 0%。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产量仅为300多亿m3 / a。甲烷作为化工原料主要限于生产合成氨、甲醇及其衍生物,其用量占天然气消耗量的5% ~7%。对此,我国提出在21世纪大力发展天然气,并与石油和煤的开发利用形成互补。可见,天然气工业将在我国21世纪的能源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焦炉煤气也是甲烷气体的重要来源。焦炉煤气主要由氢气和甲烷构成,同时含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硫化氢和其他烃类,对其充分利用将对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以3亿t/ a焦炭计算,在煤焦化过程中可副产1 350亿m3 / a焦炉煤气。其中,除部分回焦炉自身加热和用作城市煤气及发电外,有约1 /3的富余煤气,这部分焦炉煤气就成为待利用的资源。但是,由于焦炉煤气中的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几十倍,其破坏臭氧层的能力也与氟利昂类似。所以,焦炉煤气的充分利用成为环境保护的需要。甲烷水合物,即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的另外一个潜在来源,它是由水分子和天然气分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似冰雪状结晶化合物,又称为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不同于常规油气的清洁环保、储量丰富的新型能源。据国际地质勘探组织估算,目前,天然气化合物含甲烷资源占全球煤、石油和天然气甲烷资源的53% ,其总能量是所有煤、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能量总和的2倍~3倍。我国的甲烷水合物资源量虽未完全探明,但已经发现,我国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具备甲烷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构造和物源条件,具备良好的找矿前景,而且在我国南海北部等海域有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可能性。有专家认为,一旦该能源得到开采,将使人类的燃料使用延长几个世纪。甲烷水合物研究已经随着能源短缺的日益加剧,成为当代地球科学研究和能源工业发展的一大热点。综上所述,在石油资源日益减少、我国的能源消耗又日益增加的今天,充分利用甲烷资源,将甲烷直接转化成合成气和液体燃料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1甲烷催化转化制合成气的主要途径 甲烷作为化工原料生产化学品有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2种途径[ 224 ] 。直接转化是将甲烷直接转化为工业上需求的产品, 包括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烷[ 5 ] 、乙烯,甲烷选择性氧化制甲醇、甲醛等以及甲烷无氧芳构化等反应[ 628 ] 。直接转化法中,甲烷转化率和产品收率低,短期内无法实现工业化。间接转化法是将甲烷转化成合成气,进而合成氨、甲醇、乙醇等化工产品。目前,甲烷的大规模利用主要依赖于间接转化法。甲烷分子的活化是甲烷转化利用的基础,无论是何种转化,都必须经过甲烷的活化。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甲烷分子中4个氢原子的地位完全相同,用其他原子取代其中任何1个原子,只能形成1个取代甲烷。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这种稳定的正四面体结构决定了甲烷化学性质的不活泼性。甲烷重整就是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通过催化作用促使甲烷的C—H键断裂,重新组合新的化学键,以利于后续工艺对甲烷的充分利用。以甲烷为原料制取合成气的传统方法为甲烷水蒸气重整法,这种方法目前已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但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是强吸热过程,设备投资和能耗都很高,而且生产出的合成气中H2 的含量较高[ n (H2 ) /n (CO)约为3 ][ 9 ] ,不利于进一步的费托合成和甲醇合成反应的进行。利用甲烷制合成气,除了可以采用水蒸气转化及部分氧化技术以外,还可以采用二氧化碳进行重整反应。该方法可生成富含CO的合成气,既可解决蒸汽转化法中氢过剩的问题,又可实现CO2 的减排。这一堪称环境友好工程的研究动向是在

催化剂使用说明

催化剂使用说明 1 尺寸规格100*100*40 2目数:200cpsi 3载体材料:陶瓷堇青石 4涂层材料/γ-Al2O3 5贵金属Pd或Pt 为了更有效,合理的使用及高活性,高净化率,耐高温,节能及使用寿命等特点,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请注意以下各操作事项: 在每次使用催化剂前,必须首先使用新鲜空气在高于可燃物的起燃温度100-150℃的温度范围内(一般在300-400℃)循环半小时以上,充分预热催化剂床层。 绝对禁止当催化剂床层温度低于起燃温度时引入有机废气,不然很容易使催化剂中毒失效及反应器出现“门堵”现象。 尽可能避免引入明显的尘埃,可有效预防催化剂孔道的堵塞。 催化剂的最佳使用温度范围在400-700℃,尽可能避免使催化剂长时间处于800℃以上高温。停车时必须先切断废气源,绝对禁止在切断催化剂床层的加热电源后且温度已低于所要求的预热温度时继续通入废气。切断废气源后应继续加热催化剂长前新鲜空气并通气半小时以上,满足要求后方可完全停车,避免急冷。 如果遇到由于催化剂床层温度过低或废气中可燃物浓度过高等原因造成了催化剂活性的下降,或遇到突然停电事故,再次开机时请把催化剂床层前的预热温度提升到500℃并通新鲜空气1-2小时,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催化剂活性。 特别提醒:由于某些化学物质会使催化剂中毒,例如含磷,硫,铅,汞,砷及卤素等的有机或无机物对催化剂的破坏作用很强,将导致催化剂的永久性失活,无法恢复活性。 根据具体设备使用情况,当催化剂使用较长时间后活性有可能下降时,可把上下(前后)层的催化剂进行对调防止,必要时适当提高催化剂床层和废气的预热温度。 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在后期活性会慢慢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请与本公司联系更换新的催化剂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

爱心教育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

爱心教育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 不论什么样的教师教,都会存在后进生,不同的是,后进生的程度不同罢了。可以说,教师的爱心是促使教育通向成功的桥梁和取得成功的保证。能正确地向后进生播洒爱的阳光雨露,往往能在教育中取得令人惊喜的效果。 一、给后进生营造爱的氛围,注入爱的动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后进生的爱好和习惯及思维能力的不同,教师应像尊重后进生人格一样去尊重他们的这些方面。同时,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后进生,要使鲜花和小草都享受到阳光,拥有他们生命的发展空间。善于用爱心去启迪后进生的心智,给后进生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使后进生对教师有亲情感。不能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确定学生智力的高低,更不能给后进生判“死刑”。要知道对后进生歧视,惩罚都会使他们泯灭创造力,使他们变成真正的“后进生”,教师应有一颗慈爱之心、宽容之心、平常之心去包容每一个后进生幼小的心灵,去呵护每一个后进生,使其心灵不受到伤害。去善待每一个并不起眼的后进生,使他们能茁壮成长,使他们潜在的天赋得到发展,使后进生在班集体中感到其乐融融,其爱无比,这样,后进生就会发自内心地萌发求知的欲望,改正不良的习惯和行为,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为他们学习的进步铺下成功的基石。 二、要善于用爱心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它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发动机”。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对于班级后进生,通过例举名人事例来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知道历史上有许多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都有过当后进生的经历。以名人成功的事例让后进生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振作起来,发奋学习,展望自己美好的未来。在课堂提问中,多给后进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多给他们赞扬、肯定的话语。在课余辅导时,多给后进生一些辅导时间,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平时多给后进生提示:要有学习的时间观念;学会充分地利用时间,有效地学好各科知识,使后进生学会学习。通过这样的途径,使后进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兴趣。 三、要善于用爱心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教学中,要善于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一位后进生,把尊重的话语给他们,把和蔼的笑容洒向他们,使他们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宽松、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中,使后进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充满信心,轻松愉快地学习。同时,给后进生一种期盼的心理,能象优生那样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同。抓住典型事例和有效时机与后进生进行心灵沟通,用自己的爱心精心呵护他们心底要求进步的微弱火花。例如,在班级中举行“我能行”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给每个后进生向大家展示成功的机会,在后进生演讲时,多给他们启

甲烷转化催化剂使用技术资料

转化催化剂使用技术 讲座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前言 Ⅰ转化催化剂的装填及蒸汽钝化 Ⅱ转化催化剂还原技术要求 Ⅲ转化催化剂运转中活性与强度损伤原因分析

前言 自七十年代后我国相继引进和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型合成氨装置,这批装置与国内其它中、小型厂相比,具有技术先进、能耗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如80年代初引进的以AMV工艺为主体的河南中原化肥厂总能耗可减少到29.7GJ/T氨,采用美国S·F布朗公司的深冷净化法的涪陵816厂、锦西化肥厂、合江化肥厂、新疆乌石化厂等总能耗为29.9 GJ/T氨。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比较大。占我国合成氨总产量的60%的中、小型厂基本上仍使用60年代的技术。七十年代初引进的十二套大型合成氨厂能耗仍徘徊在40 GJ/T 氨,这些厂设备需要更新,还需要及正在引进部分先进技术进行节能改造。 转化炉是合成氨厂、制氢厂的关键设备,其投资高,能量损失大,转化工段能量损失占总能耗的50%以上,因而节能措施很大部分集中在一段转化炉,如降低一段炉H2O/C,回收烟气余热,将一段炉由外供热式改造为换热式,与节能工艺想适应的新型节能转化催化剂的研制等。 采用先进节能工艺对企业进行改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挖潜革新,使装置作到稳定、长周期运行,实现降低能耗及生产成本,提高氨生产能力的目标。 转化催化剂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氨厂的运转率,而且会影响转化炉管及设备的寿命,使催化剂处于最佳性能状态,是保证氨厂、制氢厂长周期稳定运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本讲义拟从催化剂的装填及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等两个关键操作步骤探讨如何使催化剂处于最佳性能状态。 本讲义的各章节是独立的,并无相互关连,敬请参考阅读。

甲烷临氧催化转化制合成气研究进展

2008年第27卷第4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503· 化工进展 甲烷临氧催化转化制合成气研究进展 井强山1,方林霞1,楼辉2,郑小明2 (1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2浙江大学催化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8)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甲烷临氧催化转化制合成气的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及文献报道,对甲烷部分氧化、甲烷临氧二氧化碳重整、甲烷临氧水蒸气重整及甲烷-二氧化碳-水-氧气耦合三重整反应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综述了在催化剂体系、反应机理和工艺条件等方面取得的近期研究成果。最后对甲烷临氧催化转化制合成气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及应用领域作了展望。 关键词:甲烷;合成气;部分氧化;自热重整;催化 中图分类号:TQ 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08)04–0503–05 Progress of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methane to syngas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JING Qiangshan1,FANG Linxia1,LOU Hui2,ZHENG Xiaoming2 (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inyang Normal College,Xinyang 464000,Henan,China; 2Institute of Catalysi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Zhejiang,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ynthesis gas preparation by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methane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is summarized. The authors’ work in preparing syngas form methane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is introduced. Catalytic partial oxidation (CPO),autothermal CO2 reforming (ATR-CO2),autothermal H2O reforming (ATR-H2O) and triple-reforming of methane are reviewed. The achievements in catalyst,reaction mechanism and process condi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earch focus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methane in the future are also prospected. Key words:methane;syngas;partial oxidation;autothermal reforming;catalysis 目前,工业上从天然气制合成气主要采用水蒸气重整工艺。这是一强吸热过程,投资大、能耗高,所得合成气的H2/CO比较高,适合于合成氨及制氢,而不适用于甲醇合成和费-托合成等过程。 近年来,从节约能源、降低催化剂积炭等角度出发,众多研究者在甲烷临氧催化转化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的研究内容有甲烷催化部分氧化、甲烷二氧化碳临氧自热重整及甲烷水蒸气氧气混合重整等。本文作者主要综述了几种甲烷临氧催化转化制合成气方法的催化剂研究、反应器及其优缺点,并对从天然气出发制合成气路线提出自己的观点。 1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是一个温和的放热反应,在750~800 ℃下,平衡转化率可达90%以上,CO和H2的选择性高达95%,生成的合成气V(H2)/V(CO)≈2,可直接用于甲醇及费-托合成等重要工业过程。与传统的蒸气重整法相比,POM在很高空速下进行,反应器体积小、效率高、能耗低,可显著降低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工艺过程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研究工作十分活跃。 1.1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反应催化剂研究现状 POM反应所用催化剂主要是负载型金属催化 收稿日期:2007–11–22;修改稿日期:2007–12–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20433030)及河南省高校新 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HANCET-20)。 第一作者简介:井强山(1970—),男,博士,副教授。电话 0376–6390603;E–mail 9jqshan@https://www.360docs.net/doc/5a1183767.html,。

三元催化器使用说明书TWConverter

三元催化转化器使用说明书 (第一版) 适用型号:多种不同规格产品

2 整车排放 N 机排放 N O X + 1/2 O 2 > C O 2 + O 2 > H 2O + C O 2 氧化反应 N O + C O > 1/2 N 2 + C O 2 H C + N O > N 2+ H 2O + C O 2 还原反应

内部隔热冲压壳体封装式整体结构催化转换器内部隔热材料填充管式封装整体结构催化转换器

载体支撑填充材料 锥形端盖总成催化剂及其载体元件 异型 为使发动机的燃烧废气流经陶瓷载体时产生化学转化的催化作用, 般工艺过程为先在载体表面涂以一层包括氧化铝和二氧化 涂层。实际上,载体自身的作用是被用来形成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反应床,并被用涂层如氧化铝和二氧化铈的附着体。经过强化附着力处理之后,再进行以为主要成分的催化剂涂层( Pt、Pd、 Rh等元素)的涂敷及固 体应用的排放法规的不同要求,在金属基础涂层上浸镀不同成分和含 即称为催化剂涂层配方技术。德尔福公司拥有自己独 发和浸镀生产工艺技术。 催化剂载体

空燃比对排放的影响 燃烧废气中的化学有害成分HC、CO NO x气流流经预热后的催化剂表面O2,方可进行高效催化转化反应。在催化剂反应床上,HC,CO,和NO x的转化需要在载体的温度达到300oC左右时方可达到较高的转化效率。通常我们将使催化转化器开始达到50%时的转化效率时载体自身的温度称为催化转化器的起燃温度。 为了使三元催化转化器能够最有效的发挥上述化学反应,使三种元素的废气同时获得更加优化的转化效率,除了催化反应床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温度之外,发动机空燃比也对转化效率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元催化转化器对于HC、CO和NO 气流流经催化剂表面的转化效率各异。当发动机的空燃比偏浓时,催化剂对氮氧化合物的转化效率较高;当空燃比偏稀时,催化剂对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转化效率较高。而当发动机工作在理想空燃比附近时,三元催化转化器对于HC、CO和NO x转化效率最高达到最高。为此,在愈来愈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推动下,为了保证三元催化转化器最佳的燃烧废气转化效率,现代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要求将发动机燃烧进行精确的控制,使其燃烧严格保持控制在理想空燃比附近。采用氧传感器反馈信号探测燃烧废气中的氧成分含量并转化为交变电压输入给发动机控制模块,由发动机控制模块据此信号进行燃油系统补偿修正控制即为最为有效的“闭环燃油管理控制”模式。 催化转化器中所含的贵金属成分为铂(Pt)、钯(Pd)和铑(Rh)。涂层中配备贵金属微粒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催化转化反应速度。是催化转化器中最昂贵的组成部分。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转化催化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转化催化剂 一、一氧化碳转化催化剂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消耗、能源问题的日益加剧,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体系迫在眉睫。由天然气或煤气化生产合成气(CO+H 2 ),合成气再催化转化合成低碳醇等清洁燃料成为国内外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由合成气选择催化合成低碳混合醇是当前C1化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 CO加氢合成低碳醇反应过程通常伴随着甲醇、烃类和CO 2等副产物的生成,高选择性和高活性并具有优良稳定性的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是低碳醇合成技术的关键。 目前研究相对比较集中的催化剂体系主要有改性的甲醇合成催化剂、Cu-Co 基以及

MoS 2 基催化剂体系等。 催化剂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活性中心的最佳匹配、构效关系及合成低碳醇的选择性规律等方面,旨在提高低碳醇合成过程的单程转化率、C 2+ OH 选择性和醇产率等。 1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剂 对甲醇合成催化剂Zn-Cr、Cu-Zn 通过添加碱金属助剂改性可获得低碳混合醇。其中改性的Zn-Cr 催化剂操作条件苛刻,要求在高温(350~450 ℃)、高压(12~16 MPa)下进行,具有最大异丁醇选择性。而改进的Cu-Zn 则为低温低压下碱金属促进的甲醇合成催化剂,对合成气转化具有较高的转化率。

关于改性的Zn-Cr 催化剂,主要是K 或Cs 促进的Zn/Cr 尖晶石结构催化剂,碱金属K、Cs 的添加,尤其是Cs 助剂可显著提高目标产物的生成速率。 催化剂的研究通常发生在气固相间,通过对超临界流体中Zn-Cr-K 催化剂上合成气制低碳醇的研究,发现超临界相的存在有利于提高CO 转化率,促进碳链增长,提高C 2+OH含量,且催化剂对生成醇的选择性随反应温度的变化缓慢。 碱金属的添加也可促使Cu-Zn甲醇合成催化剂上生成低碳醇,其中Cs 是最好的助剂,Rb 和K 次之,但K 价

J105型甲烷化催化剂

J105型甲烷化催化剂 一、产品用途及特点 < 1、用途:用于合成氨工业中,将合成气中少量碳氧化物(一般CO+CO 2 1.2%)在本催化剂作用下与氢反应生成水和惰性的甲烷,以保护氨合成催化剂和防止系统结晶堵塞。本产品也可用于有机加氢工业中净化制备高纯氢的装置中。出口气指标一般CO+CO2<10PPm 2、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反应过程为气-固相催化反应,且催化剂本征活性很高,反应速度快,强放热、不可逆、反应为扩散控制过程。 二、物化性能 1、物理性能:外观φ5×4~5mm灰黑色圆柱体 堆密度1.0~1.25Kg /L 2、化学组成:镍、铝、稀土、少量耐热添加剂等。 三、质量指标(执行标准 HG2509-2004) 四、产品使用及维护

1、装填:在炉篦上铺一层(100~200mm)耐火球和一层铁丝网,炉壁衬里材料中不能含有毒物质(如硫、氯、磷、砷等元素的化合物存在),炉壁不能有裂缝。装填催化剂时,必须多次扒平,达到疏密均匀。 2、升温还原:升温介质可用氮气或合格的工艺气,还原反应如下: NiO + H 2= Ni + H 2 O △H o 298 =2.55kJ /mol 还原反应为微吸热反应。温度达到300℃时催化剂开始有还原反应,达到400℃以上时才能彻底还原。还原后期适当提压到0.5Mpa左右有利于深度还原。一般升温还原需30小时左右。当出口微量达标时,边进行深度还原边向下工序送气。 3、正常操作条件: 温度:270~450℃, 压力:常压~18.0MPa 入炉气体:CO + CO 2 <1.2% 空速:6000~10000h-1(随系统压力而提高) 入口气中总硫:<0.1ppm; 入口气中氯:<0.01ppm 4、维护保养:防超温,特别防止气体带O 2,防止脱碳不正常造成CO 2 严重 超标,防低温导气造成羰基镍流失[ Ni + 4CO----Ni(CO) 4 (气)],防带液、防结晶堵塞,防中毒(硫、磷、砷、卤素),防止换热器内漏窜气,防止突然卸压。停车时保持正压,防止空气漏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