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

(应用题)分析

一、简单解决问题结构的认知。

解决问题的结构,大凡分为已知信息(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孩子找出已知信息,明确所求问题,利用已知信息解决问题。

因此,在日常的练习中,可以让孩子多说说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这样可以培养数学语言描述的能力,也能促进细心读题的习惯。一年级的解决问题,通常只有两个已知信息。

二、简单加、减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大致分为两类:

1、两个数量之和及其逆运算问题;

大凡有“求和”和“求剩余”两类。求两部分的和用加法;已知两部分之和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这两类属于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求和就是把部分合并成整体;求其中一部分,就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用整体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

我们很难把这些抽象的道理给孩子讲懂,但我们可以在详尽的例题中,在实际生活中,去渗透这些思想,只有真正理解了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才能在以后学了乘除法后,不至于乱用方法,才能真正学会解决问题,才能有优良的数学思维。

为了贴近学生语言,通常用部分与总数来描述,

例如:看图列式(1)★★★★★★★

?个

信息:左边有3个★右边有4个★

问题:一共有多少个★?

问:用什么方法算?答:加法。

问:为什么?答:因为要把两部分和起来,求总数。

(2)★★★?个

7个★

信息:一共有7个★,左边有3个★。

问题:右边有多少个★?

问:用什么方法算?答:减法。

问:为什么?答:因为已知总数,用总数减去左边的就等于

右边的数量。

注:孩子在描述时,意思到了就行,不求十分精准。

这类解决问题,归纳下来,可以小结为:已知两部分,求总数用加法,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2、比较两个数量之差的关系问题。

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将在下学期中重点学习,但在本学期也出现过,这里仅作初步介绍。

(1)首先要理解同样多。

▲▲▲

○○○两种图形或物体,凑巧1个对1个(一一对应),就说它们同样多。

(2)训练三句话

▲▲▲▲▲①○对▲来说,○比▲少;②▲对○来说,▲比○多;

○○○③▲和○个数相差2个。

(3)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为什么用减法算。

▲▲▲▲▲▲▲

○○○○

指出▲和○同样多的部分,有4个,剩下的就是▲比○多的部分。

理解:求▲比○多几个,就是从▲的总个数中,去掉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多出来的部分,所以用减法。

像这样的,“求两个数量相比较后相差多少”的问题,解题思路是:大数-小数=相差数。

同样的,这类问题也有变化的类型,例如: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但现在不作要求,以后的学习中再作介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