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实验操作2

地理科学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实验操作2
地理科学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实验操作2

SuperMap软件介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桌面GIS软件SuperMap Deskpro 6的界面环境

(2)了解SuperMap Deskpro 6软件的安装、操作界面和基本功能。

二、实验方案

1、自己在微机上进行SuperMap Deskpro的安装(采用网上申请许可文件解密法)。

2、熟悉SuperMap Deskpro的操作界面。

3、了解SuperMap Deskpro的基本功能。

三、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要求写出操作步骤,列出结果截图。

四、结论

自己总结。

五、问题与讨论

试描述SuperMap Deskpro 的构成体系?

1-6 数据集显示

1-7新建数据集

1-8复制数据集

2 数据转换

2-1打开DGN格式的数据

2-2导入CAD格式的数据

2-3导入其他GIS格式的数据

2-4导入纯属性格式的数据

2-5A导入影像格式的数据

2-5B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期末试题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期末试题 1、如果写一篇关于GIS系统设计的文章,大体思路? GIS的系统设计包括四个阶段:开发计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验。 ①在对现行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用户需求和系统的设计开发目标和总要求,制定并筛选出最佳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②系统分析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详细系统调查、功能需求分析、数据分析,提出系统开发设计的逻辑模型和系统报告的编制。 ③提出一个物理模型,在各种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中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实施物理模型,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④系统设计完成,经调试、组织验收,通过后实施。在运行过程中,要注意系统的维护,以保证系统的可持续使用。 2、GIS某一研究热点的发展现状? 3、GIS在某一方面的具体应用? 利用GIS的数值分析方法来估算土壤水土流失程度,首先确定土壤流失的数字分析模型,根据模型确定影响土壤流失的因子,这些因子必须能够反映不同的土壤的性质,不同的坡面形态,以及不同的植被条件;然后选择格网尺寸,建立各个影响因子的栅格数据;最后将多种信息加以复合,确定研究地区土壤流失量的各种不同等级,为制定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应用模型的步骤:1)明确分析目的评价准则2)准备分析数据3)空间分析操作4)结果分析5)解释评价结果。4、空间数据管理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在Arcgis等软件中如何管理? 由于地理实体或地理现象的非结构化特征,决定了地理空间数据存在非结构特征。如一条弧段可能只有两个坐标对,也可能有千百个坐标对,因此弧段记录的长度是不定的;此外,一个多边形可能只由一条弧段封闭组成,也可以由若干弧段首尾相连而成,因此多边形记录是多条弧段的嵌套。这种变长记录和不定结构的特征,是一般关系型数据库不能满足的,也是空间数据管理的难点。ArcGIS软件使用geodatabase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 5、空间数据处理的内容? 空间数据处理包括:坐标转换、数据格式转换、投影转换、数据压缩处理、图幅拼接以及拓扑关系的生成。 坐标转换包括:平移、缩放、旋转。 数据格式转换的内容包括:空间定位信息、空间拓扑关系、属性信息。转换方式有三种:外部数据交换、标准空间数据交换、空间数据互操作方式。 投影转换可由三种途径实现:①直接转换,通过建立一种投影变换为另一种投影的严密或近

地理信息系统-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一、总则 1、目的与意义 为保证本公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统一测绘技术标准采用和测绘成果格式的一致性,使工作做到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故特根据现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承接的所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3、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4)《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5)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其他相关技术规范。 4、技术路线 1)收集资料:收集项目区已有各类控制点资料、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及影像图等资料。2)实地踏勘:对项目区的已有国家大地点、勘测范围、权属情况、地形地貌、主要村庄及交通状况进行踏勘,并充分了解当地气候、通讯、供电等情况。 3)技术设计:对前期所收集资料和踏勘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依据行业规程规范及本项目的特殊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书。 4)人员培训: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依据本项目涉及的规程规范对参与本项目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5)控制测量:在项目区内分级合理布设控制点,平面控制用静态GPS观测,高程控制使用电子水准仪观测。 6)碎部测量:采用RTK配合全站仪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7)建立数据库:采用MAPGIS、ArcGIS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入库。 8)总结报告:对本项目勘测过程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 9)质量检查:在作业过程中,依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 10)验收提交:经甲方验收合格后,将成果提交甲方。 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1、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GIS10.0的基本操作

红色的我不会, 会的告诉我, 错了告诉我。 操作题 1、创建文件地理数据库。打开arccatalog→右击目标文件夹→新建→文件地理数据库。 2、在文件地理数据库中创建要素集。右击文件地理数据库→新建→要素类→填写新建要素 类对话框→点击下一步→选中所需的坐标系→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完成。(右击生成的要素类→属性可以修改刚刚的设置) 3、在文件地理数据库中创建点、线、面要素。操作同上 4、在个人地理数据库中创建栅格数据集,在创建的栅格数据集中,加载栅格数据。右击目 标文件→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右击该个人地理数据库→新建→栅格数据集→弹出 创建栅格数据集对话框→填写内容→确定。生成。右击生成的栅格数据集→加载→加载数据→打开镶嵌对话框→填写→确定。 5、新建点,多点,线,面类型的shapefile文件,加载,新建、编辑要素。右击目标文件 →新建→shapfile→弹出对话框→填写→确定。加载要素。新建→同上。编辑→在 内容列表框中右击该要素的图层→编辑要素→开始编辑。 6、将shapefile导入到文件地理数据库。右击文件地理数据库→导入→要素类多个。 7、在文件地理数据库中,新建表:举例说明表的字段类型含义?右击文件地理数据库→新 建→表→打开新建表对话框→填写→下一步→下一步→添加所需字段和数据类型→完成。 8、编辑新建表的字段。右击该表→属性→字段选项卡。或者在内容列表框中右击该表→打 开→左上角下拉→添加字段。 9、以下操作如需要数据,使用world、worldcap地图 10、加载数据,操作并说明内容列表窗口的主要功能。点击加载数据。 第一个为按绘制顺序列出。 第二个为按源列出。 第三个为按可见性列出。在按源列出中打勾的为可见,没打勾的为不可见。表示该图层可选,可以再涂上选择要素。表示该图层不可选。点击可以切换。 第四个为按选择列出。表示清除选择。表示该图层可选,已经选中了5个 要素。 第五个为选项。点击弹出内容列表选项对话框。按需设置。 11、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简介图层属性对话框的主要功能。右击该图层→属性 →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 常规选项卡→显示图层的基本信息。 源选项卡→显示数据源信息。 选中选项卡→可以改变选择的符号和颜色。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 0、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0.1、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由系统的建立者通过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磁带机或其他通讯系统输入GIS,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内容。 0.2、地理(空间)信息: 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0.3地理信息系统: 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说明: 1.是计算机系统 2.操作对象:空间数据 3.基本功能: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显示 4.其技术优势在于其数据综合、模拟和分析评价能力,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5.与地理学和测绘学关系密切 GIS的定义框架GIS在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和分类 0.4GIS的基本构成 ?GIS主机: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微型计算机 ?GIS外部设备: 1.输入设备:数字化仪、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全站仪等 2.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图形显示终端等 3.数据存贮与传送设备:磁带机、光盘机、活动硬盘、U盘、MP3等 ?GIS网络设备: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 0.5GIS组成—软件—空间数据—人员 0.6GIS的功能 1.数据采集: 数据是GIS的血液,贯穿于GIS的各个过程 2.数据编辑与处理:原始数据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需要对其编辑和格式转换等处理,因此GIS应提供强大的、交互式的编辑功能,包括图形编辑、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拓扑建立、数据压缩、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 3.数据存储、组织和管理: GIS的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 GIS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全关系型数据管理、面向对象数据管理4.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应用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应用课程学习班(第一期) 课程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是构建、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技术,又是跨越地理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交叉学科。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有国土规划、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电力供应、税收财政、工商管理、水利、农业、环境、土地管理、矿业、医疗卫、防震减灾、城市供水、邮电通讯、煤气燃气供应、房地产管理、中介服务、金融保险、商业服务、国防建设等。 ArcGIS 是Esri功能最强大的GIS软件产品。本课程是掌握和应用该软件基本工具的入门篇。学员将学习GIS的基础知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数据可视化、创建地图、编辑地理数据、GIS查询与空间分析、Geodatabase构建。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练习,学员将学会如何为GIS项目准备和处理数据,并使用常见的分析工具来分析地理数据。主讲教师: 张耀军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文化与区域发展,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开设课程:《中国区域发展》,《生态经济学》、《应用生态学》、《管理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工作》。已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或参加课题20余项,独著1部,参与编写5部。 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共三天): 培训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操作技能,注重软件实现 培训内容(三天ArcGIS学习班教学计划): (一)ArcGIS应用基础 1. ArcMap基础:新地图创建、数据加载、数据层操作与保存等 2. ArcCatalog应用基础:文件夹连接、文件类型显示和增删、目录内容的浏览与检索、图层管理、数据转换与输出 3. Geoprocessing: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的基本介绍、Toolbox的新建与管理、Toolbox 内容的基本介绍 (二)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后题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章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与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 答:geographical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 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些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GIS与机助制图(数字地图)系统 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 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主要功能是强调空间数据的处理、显示和表达,有些数字制图系统包含空间查询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 功能。 (2)GIS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是一般数据管理系统,而且通常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属性数据管理的基 础软件。GIS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 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因此,GIS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 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得多。 (3)GIS与CAD系统 二者都有坐标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和处理图形数据及其空间关系,也都能处理非图形属性数据。区别在于CAD系统处理的多为规则几何图形及其组合图形功能较强,属性库功能弱, 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而GIS处理的多为地理空间的自然目标和人工目标,图形关系复杂,需要有丰富的符号库和属性库,较强的空间分析功能,图形与属性的相互操作频繁,具有专业化的特征且CAD多在单幅图上操作,海量数据的图库管理能力不如GIS。 (4)GIS 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 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是GIS的重要信息源,遥感数据经过遥感图像 处理系统处理之后,或是进入GIS系统作为背景影像,或是与经过分类的专题信息系统一道 协同进行GIS与遥感的集成分析。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地理信 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其异同点。 GIS 主要有以下五部分: (1)系统硬件:用以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地理信息系统或空间数据。 (2)系统软件:是系统的核心,用于执行GIS功能的各种操作,包括数据输入、处理、数 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等。 (3)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它具体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 时间特征。 (4)应用人员:GIS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GIS的最终用户,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是GIS 工程及其应用成败的关键。 (5)应用模型:GIS 应用模型是为某一特定的实际工作而建立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 方案,其构建和选择也是系统应用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是GIS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及答案6套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地理信息系统 2、空间分析 3、空间数据元数据 4、Web地理信息系统 5、数字地形模型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比较地理信息系统和一般信息系统的区别 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简述栅格数据游程长度编码的基本思路;写出右图所示栅格数据的游程长度编码 (第二大题第3小题图) 4、简述地图投影的分类;说出右图所示地图投影的名称 (第二大题第4小题图) 5、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 三、论述题(共50分) 1、结合下图谈谈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本小题15分)

2、请就根据所掌握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和空间分析方法,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设计解决技术流程(可以采用文字描述和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答题):(本小题15分) 1)城市A计划将道路R由原来的10米拓宽为30米,请列出所有需要拆迁居民的信息 2)B县计划对辖区内大于15度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在地图中标识出所有需要实施退耕还林的区域 3、针对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了解的问题(生活服务、科学研究、信息管理、政府办公等均可以),设计一个应用3S集成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案,请尽可能将你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这个解决方案的细节中(如采用需要使用融合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信息增强,使用空间叠置分析对多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等)(本小题20分) 可以作为参考的案例:在对湿地环境的研究工作中,用GPS测量湿地的精确范围,通过遥感影像对湿地水环境及周边环境信息进行解译提取,采用GIS技术对湿地环境进行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空间数据模型 2、元数据 3、空间插值算法 4、地图投影 5、地理信息系统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 2、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比较 3、画图表示右图所示矢量数据的多边形-边树状索引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GIS概念 (一)地理信息 1.数据 2.信息 3.地理信息 4.地理数据 5.地理信息特征 (1)空间相关性(2)空间区域性(3)空间多样性(4)空间层次性 (二)信息系统 1.概念 2.类型 (三)地理信息系统 1.定义基本内涵(4)2.基本特征 (1)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2)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3)海量数据管理能力,来自:1)地理数据2)空间分析 (四)外延 第二节GIS功能 (一)基本功能需求 1.位置2.条件3.趋势4.模式5.模拟 (二)GIS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功能 2.数据编辑处理 3.数据存储、组织与管理功能 4.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 5.数据输出功能 第三节GIS组成 (一)硬件系统 (二)软件系统 (三)网络 (四)空间数据 1.数据类型:(1)某个已知坐标系中的位置 (2)实体间的空间相关性 (3)与几何位置无关的属性 (五)人员 第四节GIS类型 1

(一)与相关学科关系 (二)与其他信息系统区别与联系1.GIS与机助制图系统的区别与联系2.GIS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与联系3.GIS与CAD的区别与联系 4.GIS与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区别与联系(三)GIS应用范畴 1.测绘、地图制图2.资源管理3.灾害监测4.环境保护5.精细农业6.电子商户7.电子政务 (四)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1.地理信息系统的开拓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大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 4.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普及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二章地理空间数学基础 第一节地球空间参考 (一)三类地球表面几何模型 1.地球的自然表面 2.相对抽象的面:大地水准面大地体 3.地球椭球面:地球椭球 4.数学模型 (二)坐标系统 1.坐标系统的分类及基本参数 2.球面坐标系统建立 (1)天文地理坐标系 (2)大地地理坐标系 (3)空间直角坐标系 3.平面坐标系 (1)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2)地方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高程基准 1.概念高程是表示地球上一点至参考基准面的距离,就一点位置而言,它和水平量值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它和水平量值在一起,统一表达点的位置。 2.我国主要高程基准 (1)1956年黄海高程系 (2)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地理信息系统 (英文):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编号:19371087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边缘学科。它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至今已跨越了50多个春秋,现已广泛用于资源、环境、交通、城市、农业、林业、海洋、军事等领域。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基本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数据的处理方法与空间分析以及在林业和相关专业中的基本应用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掌握GIS的基本概念、GIS的基本功能、GIS的数据结构、GIS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GIS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GIS产品等知识点;掌握如何利用GIS去解决实际的相关专业问题。 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对GIS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利用GIS解决相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内容构成?地理信息系统能做什么?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难点是区别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关系、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区别。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学时) 一、数据与信息 二、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学时) 一、系统硬件 二、系统软件 三、空间数据 四、应用人员 五、应用模型 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1学时) 一、基本功能 二、应用功能 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1学时) 一、发展概况 二、基础理论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空间数据,掌握空间数据的来源、空间数据的分类、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题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 (复习题) P8【1】地理信息定义:是指与所有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及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 信息系统定义: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 P11【2】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个、完整的GIS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学科(选择)?GIS与地理学及地学数据处理系统;与地图学及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科学;遥感和GPS P21【3】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天文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平面坐标系 P27【4】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变形性质分类:①等角投影②等积投影③等距投影2、按构成方法分类①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②非几何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3、按照投影面积与地球相割或相切分类:①割投影②切投影 P36【5】空间数据内容:①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及时间特征②空间数据的抽象:点,线,面③空间数据的表达:矢量、栅格数据结构④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按来源分为:地图数据,影像数据: 遥感,地形数据: 等高线, DEM, …,属性数据,元数据(Metadata)。按表示对象分:类型、面域、网络、样本、曲面、文本、符号数据。按数据结构分:矢量数据】 栅格数据定义:空间数据是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诸多方面信息数据的总称。 P39【6】空间数据转换:没有具体定义。但考怎么转换(大体方向)P44【9】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为什么要~?答:控制的内容?P48空间数据精度;属性数据精度;逻辑一致性;数据完整性层次关系。 P48【10】空间数据标准:定义:?制空间数据标准的方式、目的?P50【11】空间对象点线面的关系?点点: 相离、重合。线线:临接、相交、相离、包含、重合。面面:临接、相交、相离、包含。点线:临接、相交、相离、包含。点面:临接、相交、相离、包含、线

实验一、GIS软件基本功能及操作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实验一、GIS软件基本功能及操作 1实验目的 1)熟悉ArcGis Desktop 10的主要模块功能 2)熟悉ArcMap、ArcCatalog的基本操作 3)了解ESRI软件的Geodatabase、Shapefile、Coverage矢量数据结构及栅格数据结构 2实验软件及数据 2.1实验软件 ArcCatalog 10、ArcMap 10 2.2实验数据 1)高程栅格文件emidalat、河流shapefile文件emidastrm.shp 文件; 2)land(Coverage文件) 3)emidatin,数字高程模型TIN 3实验步骤 3.1ArcCatalog的基本操作 1)启动ArcCatalog,建立与数据源的联系; 使用文件菜单“连接文件夹”功能或“”工具连接到实验文件夹。

2)点击目录树中的emidalat,通过“预览”查看数据高程值,通过“描述”查看数据元数据等相关信息; 3)通过“自定义”菜单中“ArcCatalog项目”功能,切换到“元数据”选项卡,修改“元数据样式”。

再通过描述查看数据的ArcGIS元数据信息、FGDC元数据信息。 问题:元数据主要有哪些内容,元数据有什么作用?FGDC是指什么? 4)同3,查看emidastrm.shp文件元数据相关信息,在“预览”时,在下方选择中选择“预览选项”。 问题:预览选项中,如果选择的是表,则预览窗口中显示的是什么? 5)创建一个个人geodatabase,并将emidalat、emidastrm.shp 导入该geodatabase中。右键点击目录树中的目录,选择“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点击新建的数据库,重命名为“mytest.mdb”。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章导论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图象也是数据,数据本身没有意义; 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数据(data)是信息(information)的表达,而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数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首先是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的总称。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技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的基本构成: GIS一般包括以下5个主要部分: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1、系统硬件: (1)GIS主机:包括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型计算机,其中各种类型的工作站∕服务器成为GIS的主流。 (2)GIS外部设备:包括各种输入(如图形数字化仪、图形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等)和输出设备(如各种绘图仪、图形显示终端和打印机)。 (3)GIS网络设备:包括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2、系统软件:按功能分为GIS专业软件、数据库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 3、空间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是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称为数据库。 4、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GIS技术的最终用户。 5、应用模型 GIS的功能: 基本功能是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 1、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和编程 2、应用功能:包括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定位服务 数据库: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是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34936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 一、名词解释 1.GIS 2.数据 3.信息 4.地图 5.地理信息 6.地理系统 7.地理数据 8.几何数据 9.关系数据 10.属性数据 11.拓扑结构 12.拓扑邻接 13.拓扑包含 14.拓扑关联 15.空间数据结构 16.矢量结构 17.栅格结构 18.中心点法 19.面积占优法 20.长度占优法 21.地理数据编码 22.数据质量 23.数据冗余 24.精度 25.数据质量控制 26.数据项 27.记录 28.文件 29.顺序文件 30.随机文件 31.索引文件 32.倒排文件 33.数据库 34.模式 35.DBMS 36.数据库模型 37.关系模型 38.层次模型 39.网状模型 1.数据字典 2.数据采集 3.数据更新

4.数据处理 5.数据内插 6.邻近元法 7.DEM 8.缓冲区 9.空间变换 10.空间聚合 11.网络 12.仿真模型 13.决策 14.DSS 15.空间决策支持 16.电子地图 17.结构化决策 18.半结构化决策 19.非结构化决策 20.合成叠置 21.统计叠置 二、地理信息系统填空题 1.信息时代以信息资源的和为特性。GIS技术的兴起,又使地理学向精密科学迈进。GIS 脱胎于,是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是GIS的科学依据,GIS是研究的科学技术保证。、、和三者的有机结合,即“3S”技术集成,构成地理学日臻完善的。 2.GIS按内容可分为GIS、GIS和三大类。由于GIS本身的综合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用途,概括起来讲,GIS的应用功能有统计与量算、、、等。 3.GIS主要由、、、和四部分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个阶段,起步阶段注重于的地学处理、发展阶段注重于地理信息的、推广应用阶段注重于分析和用户时代注重于。我国GIS起步稍晚,比世界上发达国家晚年左右。 4.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特征、特征和特征三个基本特征,包括数据、数据和数据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地理信息的主要特征有、具有和 十分明显。 5.在GIS中,常用的空间数据有结构和结构两种。结构的特点是定位明显,;结构的特点是定位隐含,。其中结构数据的获取主要通过手工网格法、法、分类影象输入法和法四种方法得到。 6.属性数据编码一般包括部分、部分和部分三方面的内容。其编码一般应考虑高、好和方便三个原则。 7.数据是信息的,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数据的层次单位有逻辑单位和单位两类,其中逻辑数据单位的层次有数据项、、、文件和。常用的数据文件有文件、文件、文件和文件。 8.数据库是以一定组织形式存储在一起的互相有的数据集合,一般来说数据库的集合存放有下面几个要求:1)原则;2)应用程序对数据资源的原则;3)原则;4)原则。 9.数据库由数据库和库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其系统结构一般分为级、级和级三级。数据库中主要是通过数据库模型来实现,常用的数据库模型有:模型、模型和模型。选用什么数据库模型取决于问题的和所表达的的形式。 10.GIS数据采集是指将各种地理信息通过某种方式,并经过处理,形成系统可以和分析的形式。数据采集方式有手工方式、方式、方式、和信息提取方式及方式。

gis地理信息系统及rs遥感学习教材(最全)

Remote Sensing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RS & GIS )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 (讲稿)

第一章GIS 概述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一、GIS产生的背景: 地理学——地图绘制(手工、计算机)——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 CGIS(1963年) 二、GIS的发展 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 空间技术的发展 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的特点 1.全球地面无缝覆盖,全天候定位。2.定位精度高,实时定位速度快。3.观测时间短。4.提供三维坐标。5.使用简便。 GPS系统:美国于1978-1993年发射,共24颗卫星。其中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GPS卫星向用户发送用于导航定位的调制波,它含有:载波(L1和L2)、测距码(C/A码和P码)和数据码(导航电文)。C/A码伪距,精度约为20米左右(民用)P码伪距,精度约为2米左右(军用) GLONASS系统:苏联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并于1993年启用由24颗卫星组成。目前在轨14颗卫星;预计于2010年左右使卫星数量达到“满员”状态。民用信号定位精度:30米。 “伽利略”系统:30颗卫星组成欧空局和欧盟合作于1999年启动。2005年12月28日,首颗试验卫星Glove-A成功发射;预计2008年底前全部发射入轨。民用信号精度:1米。 “北斗”系统: “北斗1代”:2000-2003年发射3颗静止轨道试验导航卫星,组成了“北斗”区域导航系统(2颗工作卫星、1颗备用卫星)。 北斗2代:“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定位精度为10米。 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的特点:能够快速、大范围获取地面影像和地表专题数据 ?SRTM计划——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2000年)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覆盖范围在北纬60度至南纬56度之间。10天内,有99.968%被一次覆盖,94.59%两次,49.25%三次,24.1%四次。 DEM高程数据间隔为1弧秒,约30米,所包含的信息内容相当于1∶5万地形图 SRTM由三部分组成:主雷达天线、桅杆、机外雷达天线(Outboard radar antenna) 现代GIS的相关技术: 地理学、遥感技术、测量学、数学和统计学、制图技术、计算机科学、专家系统、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 §1.2 GIS的相关概念 1、数据: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如数字、文字、符号、

GIS基本功能

1.1 GIS基本功能 1.1.1图形基本操作 图形基本操作包括图形的放大、缩小、漫游、全图、前一视图、后一视图、量测点坐标、量测距离、量测面积。如下图所示: 图1 图形基本操作 1.1.2地图辅助功能 地图辅助功能包括指北针、比例尺、鹰眼图、比例分级滑块(做地理缓存出现)、图层图例等功能。如下图所示:

图2 地图辅助功能 1.1.3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包括地图上设定一个点位进行查询、地图上在指定的位置画一个圆查询圆内的地物要素、地图上在指定的区域绘制一个矩形框查询相关的地物要素。如下图所示: 图3 空间查询

1.1.4热点定位 所谓热点就是在地图上点定位后,这个点就具备了鼠标操作的各种事件;例如:一个污染源企业在图形上定位后,鼠标移动到这个企业上,点击热点图标,弹出这个企业相关的信息,用户可以方便的查看这些信息。如下图所示: 图4 热点定位 1.1.5关注要素检索 关注要素检索就是对用户所关注的污染源企业、河流、监测点等信息进行查询搜索的功能,查询的结果可以在图形上定位,同时也可以展示相关的属性信息。如下图所示:

图5 关注要素检索 1.1.6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两种。缓冲区分析就是以某一要素为源、周边多少米范围的地物信息,例如一个企业发生爆炸事故,现在通过系统可以分析出该企业周边1公里范围的医院、学校、居民区等信息,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的依据。叠加分析功能就是基础地理数据与环境保护业务数据叠合进行空间分析,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 1.2 业务应用功能 1.2.1专题图展示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专题图展示分析功能包括两种。一种是地理分布专题,如污染源企业分布专题、河流专题、河流断面专题、空气质量监测点分布专题、饮用水源地分别专题等。另一种是专题统计图表,直观分析展示出各种指标信息以及对比结果情况。

GIS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全

GIS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 2.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数字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 信息、时空特征。 3.地理实体(空间实体)---GIS处理对象: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 能再分割的单元,它是一个具体有概括性,复杂性,相对意义的概念。 4.地理信息系统: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 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 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5.拓扑关系: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缩放、旋转和拉伸等),但图形 关系不变的性质。 6.矢量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是对矢量数据模型进行组织的。通过记录空间对 象的坐标及空间关系来表达空间对象的位置。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多边形 等实体;坐标空间设为连续,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 7.栅格数据结构:又称为网络结构或像元结构,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 密相邻的网格阵列,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 组织形式。 8.数据压缩:是指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中抽出一个子集,使得该子集在规定的精 度范围内较好地逼近原集合,且尽可能降低其数据量的数据处理过程。是将数据 表示成更紧凑的格式以减少存储空间的一项技术。 9.影像金字塔:指在统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 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影像金字塔结构用 于图像编码和渐进式图像传输,是一种典型的分层数据结构形式,适合于栅格数 据和影像数据的多分辨率组织,也是一种栅格数据或影像数据的有损压缩方式。 10.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和应用的相关的 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合,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 上的。 11.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 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 过程。 12.空间叠置分析:是指在统一的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的两组或两 组以上的图层要素进行叠置,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 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分析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整理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型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分析(计算)、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李建松, 2006) 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是多种类型的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地理信息系统的四个特征:1)GIS 的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由若干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2)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对象是空间数据;(3)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在于 它的数据综合、模拟和空间分析评价能力; 4 )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强调组织体系和人 的因素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1)硬件系统;2)软件系统;3)地理空间数据库;4)空间分析模型;5)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和数据处理及分析人员)。 理信息系统五大功能: 1、位置问题:解决在特定的位置有什么或是什么的问题。 2、条件问题:解决符合某些条件的地理实体在哪里的问题。 3、变化趋势问题:利用综合数据分析,识别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地理事件或现象,或某个地方发生的某个事件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4、模式问题:分析已发生或正在发生事件的相关原因。 5、模拟问题:某个地区如果具备某种条件,会发生什么的问题。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提供关于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库等的内容、格式、质量指标、说明信息等引导使用的信息。 元数据的主要作用:帮助数据生产者有效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提供数据生产者对数据产品的说明信息,便于用户查询利用空间数据;提供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数据的方法和途径,便于数据交换和传输;帮助用户了解数据的质量信息,对数据的使用作出正确判断;提供空间数据互操作的基础。 元数据的内容:对数据库的描述;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说明;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方法等的说明。 工作区:在GIS 的数据组织中,通常将若干幅地图形成的区域当成一个工作单元,称之为工作区(workspace)。 空间数据互操作:空间数据互操作是在不同计算机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一起共同作用并共享空间数据的能力。 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以分布式计算的理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应用指导,用来设计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表现等运算的理论计算模型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即把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的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在极大规模上可扩展的信息技术能力向外部客户作为服务来提供的一种计算方式。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s , SDI)是指为描述地球上地理要素或现象的 分布及其属性的所有地理信息组合,以及对这些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分发、使用、集成、融合以及互操作等目的,建立一个共享的空间信息框架的建设计划,包括所需的设备、技术、政策、标准、体系结构和人力资源等。

全国GIS应用水平考试一级辅导教材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 知识要点及说明 本节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由于计算机基础是信息化工程师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考生都接受过相应的教育与培训,因此,《计算机基础》部分就不再详细阐述,现列出知识要点,供考生参考复习。 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关系; 2)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3)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功能与关系 4)存储器的基本概念(RAM、ROM、DISK) 和特点 5)信息的表示和存储(二、八、十、十六进制的表示及转换,位、字节、字、等存储容量单位的表示与转换) 6)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作用 7)常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特点 8)Windows操作系统的版本知识、安装、部署及基本操作 9)常见办公软件的操作与使用,(如:MS office或wps) 10)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组成、功能、分类及常见网络设备 11)小规模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本地局域网的管理和维护 12)常见的网络应用(如:www、ftp、E-mail等) 13)简单的网络安全知识 14)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15)常用的SQL语言

16)数据库的并发技术、安全技术、恢复技术 17)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 第二部分:GIS原理 第一章GIS的基本知识 1、GIS的基本概念、定义、研究内容 1.1、信息、数据、地理信息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图形、图像、声音等介质来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 于现实世界各种知识。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等特征。信息来源于 数据。 数据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格式依赖计算机系统。数据是指能被计算机进行处 理的一切对象,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等。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 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信息来源于数据。即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也就是说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才能得到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地理信息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地理空间位置分布、时间发展相关的信息总和。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而地理数据则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