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作品的评价原则

论对作品的评价原则
论对作品的评价原则

论对作品的评价原则

对作品的评价,是一种以鉴赏——感情与理性交织的阅读活动为基础的理性活动,是将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评价并使之理论化的过程。对文学作品的一般感受,对文学作品的一般理性的说明,都不是真正、理性得对作品的评价。评价一部文学作品,需要依据一定的评价原则、评价标准,比如等高原则、理解的原则等等。

一.等高原则

等高原则要求评论者应该努力比著作者站得更高,至少要站得一样高,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对文学史著作有正确、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没有著作者的理论高度、认识高度,要做到深刻而有意义的评论,是极为困难的。

例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瞬间在国内外掀起一股强烈的莫言热,书店中的莫言作品常常一抢而空,人人皆以读莫言的作品为时尚,对莫言作品的研究也是日益增多,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跟风,没有自己的思想性,把作家敬之为神,失掉了等高的原则,匍匐于地,仰视着著作者,把崇拜当成了崇敬,用感情去代替理性,将没有落实和分析基础的溢美之词大量堆积,这不是文学评论,这只会败坏了学术的风气。

比如评价鲁迅的文学作品《祝福》,如果没有系统读过鲁迅的书籍,没有和作家站在同一高度,就很难解读出作品的思想性:在如泣如诉的血泪控诉中,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三.理解的原则

文学评论是一项艰苦的细致的严肃的学术研究工作。文学家的文学创作也必定是投入了很多心血,所以评论家对于文学家的劳动成果理应予以深刻的理解。如果评论家对文学作品不能有足够的理解,不能理解文学家的艰辛劳动,不能感受其劳动的复杂性,不能理解其劳动成果的珍贵,就不易走进文学家的精神世界,就不可能恰当、科学地认识和评论这些成果。因此,可以说,没有深入的理解,便没有深刻的评论。

对于《狼图腾》这部长篇小说褒扬者称之为“旷世奇书”,能提供强烈的阅读快感,是一部以狼为主体的史诗,是一道享用不尽的“精神盛宴”。激烈的批评者则认为,它不过是一部沉闷,乏味,难以下咽的平庸之作;尤其是它对穷凶极恶的狼及狼文化的张扬,更引起一片反感的声音。就在《狼图腾》大受追捧的时候,雷达发表了《〈狼图腾〉的再评价与文化分析》,对其优劣和成败都进行了入理的分析。雷达对于历时30年创作的文学作品《狼图腾》,并没有纯粹的赞扬和激烈的批评,而是给予了深刻的理解,既看到了作品的优点,也看到了作品的不足之处,认为《狼图腾》作为文学文本,集聚了大量原创因素,属于不可多得的具有史诗品相的宏大叙事;但作为一种文化观的宣扬,它仅凭抓住了一个“狼性性格”就好像找到了一把开启世界文明史的钥匙,企图改写整个人类史、文明史、中国史,尽管作者动机可嘉,不乏睿智,深思多年,固执己见,但漏洞毕竟太多。看过作品之后,个人觉得雷达对狼图腾的评析入情入理,有着深刻的理解性。

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评价,首先我们要依据等高的原则,在文学理论上不断

充实自我,尽量使自己站得和著作者一样高,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对文学史著作有正确、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也才能做出深刻、理性的评价。

二.理论性原则

理论性原则,是指文学批评应注重相应的理论指导,并将对文学著作的一般感受提升为理论的形态。文学评论当然是有感而发,而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但是,如果所发的意见未经过理性的加工、未形成理论的形态,还是不能达到文学评论的学科要求。

论对作家的评价原则

作家是时代的产物,并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出现。因此,在认识和评价作家时,既要结合作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又要分析、研究作家是如何表现和认识时代与社会的,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社会中居于何种地位,才能积极、科学地准确地评价作家。

第一,要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评价作家的重要原则,即不仅要通过文学作品来评价作家,更要充分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通过作家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评价作家。

首先,作家是由作品来说明、证明自身的,没有了对作品的认识,对作家的评价则无从谈起。例如对于作家沈从文的评价,曾志清称“他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还有论者分析说他是“现代文化人中一个典型的自由民主主义者”,更多的论者则认定他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这些评价很明显是从沈从文所写的文学作品(例如《边城》、《长河》等)出发而做出的评价,沈从文的小说无疑给人们构筑了一个美丽而圣洁、淳朴而原始的世外桃源,给读者带来了精神上的无限享受和愉悦。

其次,我们更要充分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通过作家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评价作家。巴金先生在当时封建旧社会的牢笼下,依然做到了说真话、写真事,敢于直面自我,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在为人类的不幸命运而痛哭,都带给当时的青年一种向光明走去的心情。从1978年写下第一篇《谈〈望乡〉》,到1986年写完最后一篇《怀念胡风》,暮年的巴金先生,以40万白纸黑字,建立了一座纸上的“文革”博物馆,再现了曾经噩梦中的民族与鬼怪搏斗的场景。一部《随想录》,就是一部“遗嘱”般沉重深刻的“忏悔录”。怪不得曹禺先生这么评价巴金“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柯灵先生曾将巴金先生的生平归结于两个字:一个是“真”字,“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笃实坦荡,表里如一;一个是“爱”字,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正义、爱一切美好和崇高的事业。

第二,艺术地评价。作家是以语言为艺术工具从事文学创作的艺术家。作家是广义的艺术家。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产品。因此,对作家的评价,绝不应该脱离艺术的轨道,而是要努力把握艺术尺度,注重艺术方式和艺术内容。

巴金老人对冰心的评价语“我们喜欢冰心,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了温暖,找到了失去的母爱”。喜欢这句对冰心及其作品的评价语,短短一句话,道出了诗意美,艺术美。

论对文学研究成果评价原则

论对批评家的评价原则

一个普通的读者,有理由享受随便谈论文学的快乐,但一个认真、负责的批评家,却必须努力摆脱阅读和评价上的漫不经心的随意,放弃凌空蹈虚的自由。

一.真理性原则

一.理论性原则。是的,只是简单、随意地描述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印象,还不能被称作文学批评,无论这种描述显得多么花里胡哨,多么机智聪明,它都不过是性质粗糙的读后感而已。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行为,意味着成熟的思辨能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含,是一种在广泛的阅读经验和渊博的知识支持下的复杂判断。它要求批评家具备丰富的阅读积累,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开阔的精神视野,你才能形成可靠的鉴别能力和可靠的判断能力。

第一,思想原则。思想内涵是一部作品的核心内容,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能够深入人心,发人深省的。如果一部作品全靠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毫无内容可言,我们只能说其言之无物,虚有其表。

鲁迅的著名小说《祝福》就是一篇思想内容深刻,人物形象鲜明的优秀作品。其中,祥林嫂的悲剧带给我强大的震撼,读完之后,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她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打击、肉体上的折磨,终于被逼上了上街行乞这条绝路,最终惨死雪地。祥林嫂的悲剧,深刻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强大,对妇女压迫的惨重,揭示了人们反封建的重要性与长期性、艰巨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第二,艺术原则。作家是以语言为艺术工具从事文学创作的艺术家,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产品,因此,对文学作品的评价,绝不应该脱离艺术的轨道,而是要努力把握艺术尺度,注重艺术方式和艺术内容。

沈从文的小说。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语言特色之一是富有诗意,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小说的环境描写上。:“月光如银子,无

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用词又有童话色彩。这不仅是写景,更是写情,写出了翠翠月夜听祖父讲述母亲的故事时内心的激情。无疑给人们构筑了一个美丽而圣洁、淳朴而原始的世外桃源,给读者带来了精神上的无限享受和愉悦。贯穿于沈从文作品中的一个总的思想基调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

第三,历史原则。历史原则要求我们评论一部文学作品要做到客观、发展、全面地评价。《狼图腾》

第四,创新原则。

一部文学作品是由作家创作出来的,是作家精神劳动的成果。应有真知,贵在创新。可想而知,如果每部作品都千篇一律,毫无创新之处,假使我们读着这些作品,也很难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因此,创新原则是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在一部优秀的作品中必须有作家独到的见解和真知灼见。

例如史铁生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尤以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和深刻的命运感为人称道。残雪的小说更具独创性,她的小说在整体上是变形和超现实的,如:长出耳朵的桂花树、长着头发的枯树,总能将自己体验到的变态感觉分发给不同的人物,创造出一个完全变形的世界。这些作品之所以吸引着我,是由于作品本身带有的独特色彩,独特因素,表现出作家的独特的创作个性。

对批评成果的评价原则

一.创新原则

二.历史原则。公正、客观、全面评价。《狼图腾》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作者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引言的目的是给出作者进行本项工作的原因,企图达到的目的。因此应给出必要的背景材料,让对这一领域并不特别熟悉的读者能够了解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前人已达到的水平,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应用一两句话说明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创新之处。引言最基本一点是介绍主要研究成果。 有的作者常常不在引言中指明他们的重要发现,或从摘要中删除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到论文的后部分才指明。对科技论 归纳、 ,Results, ●材料与方法(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材料包括:材料来源、性质、数量、选取和处理事项等。 方法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测试方法等。 ●结果(你发现了些什么) 以图或表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包括: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范围等;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包括不正常现象和数据的分析);结果部分的讨论(结果直接相关部分,如讨论内容涉及全篇,应留在讨论部分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正文中说明图表的结果及其直接意义;复杂图表应指出作者强调或希望读者注意的问题。 ●讨论(这些发现有什么科学意义) 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意义。结论应写得象法律条文,即只有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不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结论应简练,不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如下结论”等废话。结论要注意分寸,不

评价单元的划分及其原则

评价单元的划分及其原则

————————————————————————————————作者:————————————————————————————————日期: ?

评价单元的划分及其原则 1.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评价单元就是指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的、确定范围的评价单元。评价单元的正确划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的顺利实施。 一个作为评价对象的建设项目、装置(系统),一般是由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子系统、单元)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含有的物质、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性和危害性以及安全指标均不尽相同。以整个系统作为评价对象实施评价时,一般先按一定原则,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评价对象分成若干有限、确定范围的单元分别进行评价,然后再综合为整个系统的评价。 评价单元的划分,一般将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评价单元的划分并不要求绝对一致。 常用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如下。 (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1)对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环境对系统影响等综合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可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为一个单元。 (2)以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1)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 2)接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3)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 4)按贮存、处理危险物品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品的数量划分评价单元。 5)根据以往事故资料,将发生事故能导致停产、波及范围大、造成巨大损失和伤害的关键设备作为一个单元;将危险性大且资金密度大的区域作为一个单元;将危险性特别大的区域、装置作为一个单元;将具有类似危险性潜能的单元合并为一个大单元。 (3)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具体规定划分。 如ICI公司的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需要结合物质系数以及操作过程、环境或装置采取措施前后的火灾、爆炸、毒性和整体危险性指数等划分评价单元;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按问题分门别类,例如按照电气安全、消防、人员安全等问题分类划分评价单元;再如模糊

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 一、教学评价的方法体系 1.适合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形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必然对教学评价的形式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多样性要求,故产生了以下几种基本评价类型的细分形式,即适合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形式:(1)“教学摸底”型评价。(2)“教学反应”型评价。(3)“教学反馈”型评价。(4)“成果把握”型评价。(5)“认可”型评价。(6)“实态把握”型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是有助于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因此评价和调节教学活动的结合方式就应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必须根据各类教学活动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各种评价形式。 2.成绩评价中的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制定教学细目标,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目标进行教学;在考核学生过程中,对照目标进行考核。这就是根据已定教学细目标为标准的绝对评价。这种取绝对标准的评价不仅对教师来说具有追求价值,而且对学生来说又具有学习价值。当然,判断一个学生的进步情况时,除了用绝对评价外,还需要用相对评价,这就是把某个学生放到全市乃至全国的学生总体中,看其所处的相对地位。这种取相对标准的评价,对于选拔优秀生、淘汰差生是需要的;对教师了解学生间的差异情况也是有利的。 3.多种水平的形成性评价 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某些学科的特点可采用复式教学与评价,即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水平的评价。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分成的A、B、C不同水平层次的3组情况,在检查学生的到达目标程度时,分别出3套同一内容的不同要求的检查题,让学生在统一时间完成。完成的结果,也许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得到好成绩,而相反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则会得了个不理想的成绩,或者大家都得到较好成绩。不管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能做A、B、C3组成绩的横向比较(也不能比较),而是让学生把成绩自己作个前后成绩的纵向比较,看是进步还是退步。当然,A、B、C3组的学生并不是恒定的,随着他们学习水平的变化可以随时作调整。 4.个体内差异的评价 当试图判断或解释一个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进步时,必须将其与该学生的另一些方面相比较,然后作出适当的评价。通过这种个体内的差异的比较而作出的评价,就是个体内差异的评价。教师可以把一个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作横向比较,以此了解学生在内容相关程度高的学科中的学习情况,还可以经常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的智力相比较,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的兴趣爱好相比较,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科特长。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其学习潜力。 5.分阶段总结性评价 除了每学期、每学年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考核,即期终考核和学年总评外,还可以在一定年级段各进行一次学生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的总检验。这种总结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方面、思想品德方面、体育卫生方面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检查的方法、形式各种各样,主要由学校领导和具体职能部门(如教育科学研究室、教导处等)对学生通过听课、考核,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以及有关项目的测定。通过这些方法的调查、了解,收集、积累相应的资料,为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提供依据。 6.主要的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 教学评价的方法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为完成教学评价任务所采用的某些工作方法。而教学评价的工

科研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科研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陈钦华 论文是针对本学科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论述的一种文体,是科研成果的具体表述和记录。在内容上要求真实、准确,内容阐述不允许出现偏差,结构要严谨,材料要确凿、翔实。论文的内容要有独创性,在研究上要有新发现、新发展。因此要求科学工作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 一、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 就是要求作者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准确地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论文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能力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得出能够经得住实践推敲的符合实际的结论。一切学术研究成果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社会,有效地指导社会实践。例如《沼泽地改造后的土壤变化及林木生长研究》(载于《林业勘查设计》97.1),通过对改造后的沼泽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为沼泽地造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选题:一是本学科发展前沿上的课题,这样的选题一般应立足于创造。二是亟待需要解决的课题,这样的课题,有的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有的是本学科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三是使原有的课题更丰富、更充实的研究。因为对某些方面的研究只有不断研究、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才能形成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例如《草牧场防护林放牧功能》(载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97.3)、《农田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配置研究》(载于《防护林科技》96.3)等等,即属对防护林研究方面的补充和丰富。四是填补国内外空白的课题,科学的研究总有未涉足的领域和比较薄弱的方面,一般来说,对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 2.可行性的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一般指选择作者自己有可能完成,客观上又有利于完成的课题。因此首先要选择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课题,因为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其最终目的都要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财富,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功能,任何没有研究价值的研究都是徒劳无益的。其次要选择自己有能力完成的课题,科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及范围确定-模板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及范围确定 摘要:本文作者长期从事地质灾害勘查、评估、设计和治理工作,通过总结长期一线工作经验,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几条原则,并提出了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原则和范围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原则范围方法 0 引言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69号)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具体分级标准和评估技术要求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 分级评估、备案的原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为三级。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一级评估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评估报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局)备案;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二级评估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评估报告报市(地)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做出概略评估,三级评估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 分区(段)评估的原则依据评估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以及拟建工程的特点,将评估区划分为若干个危险性程度不同的区域。将不同的评估区(段)按照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承灾对象的价值,可移动性等)的基础上,从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灾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大、中等、小三级,并按区(段)对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估,将评估区(段)划分为适宜性差、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教育评价的种类因不同的分类标准而不同,直到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下面介绍六种主要分类方法。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或学习的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地评价,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的信息资源。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相比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概括的水平较低。 (3)总结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的检验,评估距离最终目标的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区分,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相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较少,概括的水平也较高,测验内容和范围都要高于前两种的要求。 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1(.. 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评价。 (2)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的程度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的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以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 3、实证性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根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1)实证化评价。是用实际的证明来判断事物属性或发展变化规律的评价。 (2)人文式评价。是侧重于个体的主体意识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交流,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按照评价的分析方法,教育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定量评价 这是将评价对象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从而判断出它的价值。它有助于一些概念精确化,加强评价的区分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增加评价的说服力。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科研的( )阶段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阶段? 确立科研课题获取科技事实 提出假说设计理论技术检验 2.( )是对某一专题或某一论题具有独到学术观点的著作,它有学术论著、学位论著之分。学术著作学术论著专题论著论文著作 3.( )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智能,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 判断思维推理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 4.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应用研究包括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两个方面,其核心是( ) 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品创新 5.下列学术报告中,( )是指被学术会议接收并安排再制定地点进行口头演讲的内容。 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张贴报告视频报告 6.知识产权的( )特点是科学技术将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之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劳力经济阶段资源经济阶段智能经济阶段知识经济阶段 7.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是( )形成的基础,而新的科研方法的发现和创立,又使科研工作得以有效的进行,从而从今科学和技术的新飞跃。 科学方法科学器材科学探索科学创新 8.根据实验结果性格的不同分类,可分为( ) 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型试验等 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等 地面试验空间实验地下实验等 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结构实验分析实验等 9.( )标志着课题申请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被科技主管部门正式确认并给予资助。 课题规划课题申报课题立项课题方案设计 10.科研论文是以( )形式对最新科研成果的记录,它是科研成果的一种直接体现,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文字报告图表记录 11.(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指标评价法期刊评价法专家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12.下列中,不属于科技论文评价的原则的是( ) 创新性原则准定量原则可比性原则平等性原则 13.科研中,信息方法的作用不包括( ) 功能抽象学预测科学决策结构探析 14.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检索的哪种方法( ) 工具法引文法借鉴法探讨法 15.( )是指针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召集一些相关的学术代表而举行的学术会议。此类会议规模相对较大,内容丰富,参会人数较多,影响面广。 代表会议专题会议研讨会团体定期会 16.( )是发表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讯或报道,一般包括综述、文章、简讯(简报)等。

教学评价制度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来集四初中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 1、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导主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及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其实施过程应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 4、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所得出的结论主要用来进行纵向比较,以期发现教师变化的轨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达成评价结论时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评价结论应是个体化的,应重视通过评价反馈与教师一起提出改进建议。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 ⑴知识与技能 ①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的要求,结合教材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②适合学生学习实际: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科认知水平及学

继续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试题与答案(网上最全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科研的( )阶段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阶段? 确立科研课题获取科技事实 提出假说设计理论技术检验 2.( )是对某一专题或某一论题具有独到学术观点的著作,它有学术论著、学位论著之分。学术著作学术论著专题论著论文著作 3.( )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智能,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 判断思维推理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 4.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应用研究包括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两个方面,其核心是( ) 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品创新 5.下列学术报告中,( )是指被学术会议接收并安排再制定地点进行口头演讲的内容。 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张贴报告视频报告 6.知识产权的( )特点是科学技术将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之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劳力经济阶段资源经济阶段智能经济阶段知识经济阶段 7.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是( )形成的基础,而新的科研方法的发现和创立,又使科研工作得以有效的进行,从而从今科学和技术的新飞跃。 科学方法科学器材科学探索科学创新 8.根据实验结果性格的不同分类,可分为( ) 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型试验等 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等 地面试验空间实验地下实验等 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结构实验分析实验等

9.( )标志着课题申请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被科技主管部门正式确认并给予资助。 课题规划课题申报课题立项课题方案设计 10.科研论文是以( )形式对最新科研成果的记录,它是科研成果的一种直接体现,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文字报告图表记录 11.(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指标评价法期刊评价法专家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12.下列中,不属于科技论文评价的原则的是( ) 创新性原则准定量原则可比性原则平等性原则 13.科研中,信息方法的作用不包括( ) 功能抽象学预测科学决策结构探析 14.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检索的哪种方法( ) 工具法引文法借鉴法探讨法 15.( )是指针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召集一些相关的学术代表而举行的学术会议。此类会议规模相对较大,内容丰富,参会人数较多,影响面广。 代表会议专题会议研讨会团体定期会 16.( )是发表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讯或报道,一般包括综述、文章、简讯(简报)等。 网络论文期刊论文学术著作会议论文 17.( )属于科学认识的“硬件”,即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进行观察、测量、计算、存储信息的各种物质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要求与培训内容简介 1.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2. 考试内容(2013版大纲) 2.1 环境标准体系 2.1.1 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2.1.2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调整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 (2)工程分析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了解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 (6)公众参与 熟悉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和形式;了解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熟悉公众反馈意见的出来要求。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社会论证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了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原则;熟悉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的要求。 (11)方案比较 熟悉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熟悉方案比选的重点;了解不同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评价的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2.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

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

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量规在信息化教学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运用量规时首先要具有结构化思维,从评估对象中提炼出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指标的详细描述,将原本非结构化的主观性评估任务转化为结构化的级差评估,大大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在表现性评估中,利用量规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指明学习方向,同时也可以为不同的评估者提供统一的判断标准。量规从与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因而操作性好、准确性高。将量规与作业分析等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应用量规,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由学生自评或互评。如果事先公布量规,对学生学习还会起到导向作用。档案袋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portfolio)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而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虽然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更多在于教学结果的评价,但是我们讨论认为,其资料记录的过程本身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其操作过程本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我们把它也归入教学过程的评价当中。 档案袋的建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的结果。档案袋要想为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作全面评价提供帮助。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上述的各种档案袋评定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并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科目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档案袋评定。

访谈法 一、定义 访谈,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适用范围: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访谈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等,既有事实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访谈研究法的优点: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作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 访谈研究法的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意义和特点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从观察准备到获得观察结果的全过程的实施,决不是被动、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通过这一思维过程,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育评价方法的概念 1、人们为了认识教育活动的价值 2、以教育活动的某一要素或者全部活动为对象 3、进行价值判断 4、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称 、教育评价的方法的类型 教育评价的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又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我们大体上把评价的方法归纳为以下五类 A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教育评价方法的角度对高中毕业会考和高考有什么不同?

、根据教育评价的基准(参照点)不同,可分为: “基准”主要用来表示被评价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才是合乎基本要求的, 它是区分被评价对象不同表现水平的临界点。 绝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 毕业考试就属于绝对评价,其评价标准是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在考试时,是假定试题囊括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 评价的尺度是分数,如果满分是100分,那么凡是60分或60分以上者都算合格,否则即为不合格。 在这里毕业考试与招生是两个概念。毕业考试是绝对评价,招生由于受名额限制,基本上属于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 高考就是运用的这种方法评优秀课时就常用这种方法。 比如某校有一位教师授课方法很好,大家一致认为他的课是好课。 为了鼓励教师们钻研教学,学校组织评优秀课,让每个教师自选一节课,让有关同志来听,听后大家用优秀教师的课与每个教师的课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凡是接近或超过优秀教师者都作为优秀课。这种办法就是相对评价法。请教老师 B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假设高三时,一模考了600分, 二模考了540分,这个时候班主任会不会找你秘密会谈? 个体差异评价法:既不是在被评价集体以内确立评价标准,也不是在集体以外确立评价标准,而是把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个体内差异法在运用时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把被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例如,某生过去数学成绩是80分,现在是60分,说明该生数学学习成绩下降了。 另一种情况是把被评价对象的某几个侧面进行比较,考察其所长或所短。例如,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可以从听、说、读、写、作文和欣赏六个方面来考察,考察之后可以发现一个学生在哪一个方面较好一些,在哪一个方面较差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规范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规范 今天主要介绍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教育科研论文的规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国家标准,如GB7713—1978《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CAJ-CD B/T-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GB/T3179-1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等;二是通行于教育及教育科研领域的惯例。文本以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借鉴有关学术期刊对论文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要求,来介绍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规范。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 (一)题名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公式和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等。必要时,可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若题名语意未尽,可以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有时,论文是分阶段的研究成果,也可分别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命题方式 3.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二)作者 1.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多位作者的名字排列上是以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来排列。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知识交流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 陈福华 第一部分教育价值与教育评价 ▲ 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教育评价是从教育测量活动中发展出来的。始于1934年至19432年美国心理学家泰勒(Tyler, R) 人的"八年研究"。 ▲ 教育评价的四个发展阶段自19世纪中叶起到本世纪30年代的八十多年,为教育评价的第一个时期--"心理测验时期",教育测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考试的定量化、客观化与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强调以量化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测量。然而,当时的考试与测验只要求学生记诵教材的知识内容,较为片面。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到本世纪30年代-50年代是教育测量的第二个时期--"目标中心时期",泰勒(Tyler, R) 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即教育评价的泰勒原理,并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education evaluation)的概念,从而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教育评价学就是在泰勒原理的基础上诞生与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一般人们都把泰勒称为"教育评价之父"。60年代是教育测量的第三个时期--"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由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文(Scriven, M.)、斯塔克(Stake, R. E.)和开洛洛(Kellogg, T. E.) 等人对教育评价理论作出巨大的贡献。学习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发展到第四个时期--"结果认同时期"。这一时期在非常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可能。总之,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因此,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 教育评价的分类教育评价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粗略地加以区分,就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学校与教育机构评价、教育政策与教育项目评价等方面。如果按劳教育层次加以区分以可以分为基础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职业技术教育评价及成人教育评价等方面。按照评价的价值取向分类,可以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 (发展性教育) 的评价。 ▲ 教育价值。要了解什么是评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价值;要了解什么是教育评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育价值。美国学者格朗兰德(Gronlund, N. E.) 在1971年以下列的式子表达教育评价的慨念: 评价 = 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 价值的判断 教育活动满足社会群体或个体需要就是教育的价值。而教育价值有"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教育的个体价值"之分。"价值"这一慨念与"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需要。社会对教育的需要由个体(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和国家、地区对教育的需要两部分组成。 1.个体对教育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意见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的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新课程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含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要;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要杜绝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的做法。 3、“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正确发展,不能偏废也不能拔苗助长。全面发展是相对而言,不是“大一统、齐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 三、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实行“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课型单元教学模式,或“预习、展示、反馈”三层次课时教学模式。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

评价单元的划分及其原则.

评价单元的划分及其原则 1.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评价单元就是指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的、确定范围的评价单元。评价单元的正确划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的顺利实施。 一个作为评价对象的建设项目、装置(系统),一般是由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子系统、单元)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含有的物质、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性和危害性以及安全指标均不尽相同。以整个系统作为评价对象实施评价时,一般先按一定原则,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评价对象分成若干有限、确定范围的单元分别进行评价,然后再综合为整个系统的评价。 评价单元的划分,一般将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评价单元的划分并不要求绝对一致。 常用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如下。 (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1)对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环境对系统影响等综合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可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为一个单元。 (2)以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1)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 2)接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3)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 4)按贮存、处理危险物品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品的数量划分评价单元。 5)根据以往事故资料,将发生事故能导致停产、波及范围大、造成巨大损失和伤害的关键设备作为一个单元;将危险性大且资金密度大的区域作为一个单元;将危险性特别大的区域、装置作为一个单元;将具有类似危险性潜能的单元合并为一个大单元。 (3)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具体规定划分。 如ICI公司的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需要结合物质系数以及操作过程、环境或装置采取措施前后的火灾、爆炸、毒性和整体危险性指数等划分评价单元;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按问题分门别类,例如按照电气安全、消防、人员安全等问题分类划分评价单元;再如模糊

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

《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作者Joseph Gibaldi,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按顺序简要列出部分常用英文文献范例,供参考。 1. A Book by a Single Author Wilson, Frank R. The Hand: How Its Use Shapes the Brain, Language, and Human Culture. New York: Pantheon, 1998. 2.An Anthology or a Compilation Feldman, Paula R., ed. British Women Poets of the Romantic Era.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P, 1997. 3.Two or More Books by the Same Author Borroff, Marie. Language and the Past: Verbal Artistry in Frost, Stevens, and Moore. Chicago: U of Chicago P, 1979. ---, trans.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New York: Norton, 1967. ---, ed. Wallace Stevens: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1963. 4. A Book by Two or More Authors Gilman, Sander, Helen King, Roy Porter, George Rousseau, and Elaine Showalter. and Elaine Showalter. Hysteria beyond Freud. Berkeley: U of California P, 1993. or Gilman, Sander, et al. Hysteria beyond Freud. Berkeley: U of California P, 1993. 5.Two or More Books by the Same Authors Durant, Will, and Ariel Durant. The Age of V oltaire. New York: Simon, 1965. ---. A Dual Autobiography. New York: Simon, 1977. 6. A Book by a Corporate Author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Encyclopedia of Medicine. New York: Random, 1989. 7. A Work in an Anthology Allende, Isabel. “Toad’s Mouth.” Trans. Margaret Sayers Peden. A Hammock beneaththe Mangoes: Stories from Latin America. Ed. Thomas Colchie. New York: Plume, 1992. 83-88. 8.An Article in a Reference Book Allen, Anita L. “Privacy in Health Care.” Encyclopedia of Bioethics. Ed. Warren T. Reich. Reich. Rev. ed. 5 vlos. New York: Macmillan-Simon, 1995. 9.An Introduction, a Preface, a Foreword, or an Afterword Borges, Jorge Luis. Foreword. Selected Poems, 1923-1967.By Borges. Ed. Norman Thomas Di Giovanni. New York: Delta-Dell, 1973. xv-xvi. 10.An Anonymous Book A Guide to Our Federal Lands. Washington: Natl. Geographic Soc., 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