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继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的加法之后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区别就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因此,探讨并理解积的符号规则是学习

的难点。本节课设计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自身体验感悟的探究,以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的目标要求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学里学习的乘法的意义掌握得较好,也有了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加法的知

识基础,加之初一学生生性活泼、求知欲强,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内容的有利条件?但由于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如和-3 (-4)的理解须借助具体的实

际背景来加深体验,这也成为本课探究讨论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感知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形成过程。

2、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使学生能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概括及应用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符号变化的理解和积的符号的确定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问题

⑴师:先看这样一个问题: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cm ,4

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多少?

⑵师:再看一个问题:4天前呢?

⑶师:如果现在的水位作为基准“0”,规定上升为正,那么下降就为负?同样现在以后为正,

现在以前为负,

开始指导学生交流讨论,用数学算式来表达。

⑷生:4天后甲水库的水位为

3 4

~ 12(厘米)

4天后乙水库的水位为一

3

4

12(

厘米)

4天前甲水库的水位为3 一4八12(厘米)

二、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 1师:让我们从简单做起:

(1)3X 4=12大家都知道,那么(-3) X 4你认为应该等于多少?

(2 )你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你算出的结果是合理的吗?(学生举例,教师调控,让 学生举不同类型的例子)

(3) 教师追问“ -3”、“4”、“-12”的含义,问负号的意义时追问你规定了什么为正的? (4) 学生总结。

(5) 投影展示完整的解释图。 2、 探究(-3) X 4的意义及结果 ⑴师:大家刚才的解释都很好,

下面我再给大家出一道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同学们,

准备

好了吗?(投影出示:(-3)X 4=?⑵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借助教具让学生操作理解⑶教 师请学生代表发言,追问两个问题:

① 结果等于多少? ② 你是怎么理解的?

⑷教师请学生走上讲台借助教具演示。 3、 探究3X(-4)的意义及结果

⑴我还有个式子,有谁能不畏困难,上讲台来用教具为大家演示说明? 4、 探究-3 X(-4)的意义及结果

这个问题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借助图形去帮助学生理解。 5、 初步总结法则

⑴师:我们现在把刚才的4个算式再请出来,我们再好好观察一下, 有负数参与的乘法与小 学里的乘法最明显的区别在哪儿?

⑵师: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彩色粉笔标出正、负号)

⑶你能不能像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那样,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呢? 一般地,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5、完善法则

⑴师:我们是不是研究了有理数乘法的所有情况? ⑵投影出示:如果甲水库的水位每天保持不变 ,那么4天前和4天后的水位跟现在比有什么

变化吗?

4天前乙水库的水位为 -3 -4 =12(厘米)

⑶师:它们的结果分别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理解的?

⑷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击鼠标:投影显示完整的法则。

⑸教师要求学生默读、默记法则

三、法则的应用1、总结过渡: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你们掌握了?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

-2.5 4

1

(7 (―1);

比一比:通过表格算式让学生快速运用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解题后的反思:由例1的(1)⑶的求解: 可知两个算式的结果为 1,引出倒数的定义: 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称为互为倒数。 注:零的倒数不存在 (为什么?)让学生互动交流自己的

看法。

四、课堂总结

1、 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探究

2、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简单应用

板书设计:

考你们呦! 2、例题讲解: 计算:⑴

,3X 2004=

I

I (- 3)X 2004= — 6012

I

! ( — 3)X 27=— 8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