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实量实施方案

实测实量实施方案
实测实量实施方案

实测实量实施方案

一、实测实量操作流程

1.1组建实测实量小组

(1)、指定小组人员

(2)、测量工具的配备

1.2实测前准备

(1)、组织学习《产品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掌握实测的方法规则。

(2)、项目部向各班组进行交底,实测实量的方法、规则及意义。

(3)、测量人员对项目进行查阅,带足项目资料,记录表、预测图纸;检查丈量仪器有无差错,是否进行了检验;

1.3实测,

(1)、实测时,把每层每户的混凝土结构工程、砌筑工程、抹灰工程、水电安装工程的偏差进行测量,

(2)、把测量数据,及时的纪录在准备好的测量表上,或表在图纸的相应位置上;记录要字迹清晰明了,

(3)、当一栋测量完成后,整理测量资料:计算各分项工程的合格率;

(4)、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汇总成册。

1.4改进、提高

(1)、从测量结果中分析薄弱环节;

(2)、制定改进方案;

(3)、落实改进方案到各班组;定期、定点、定项地进行单点改进。

(4)、改进后进行复查、总结。

二、实测实量小组组织架构及职责

2.1、组织架构

2.2、工作职责

2.2.1组长,(现场项目经理)

(1)、全面负责实测实量工作的管理,为实测实量工作第一负责人。

(2)、策划,编制、落实《实测实量检查专项方案》。

(3)、组建实测实量工作组,明确岗位职责并进行考核。

(4)、对实测实量的人员、仪器进行合理安排,加强对实测实量工作的控制,定期召开实测实量工作组会议,保证实测实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5)、带领各组成员努力实现项目部对实测实量的目标。

(6)、执行实测实量的相关标准、规范,定期进行记录检查,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持续改进。

2.2.2副组长(专职测量员、专职质量员)岗位职责

(1)、协助组长,副组长建立健全实测实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确保实测实量的顺利进行。

(2)、按照实测实量的主要职能分工,协调、配合。

(3)、参与《实测实量检查专项方案》的编制工作,落实本方案,确保实测实量工作目标的实现。

(4)、增强实测实量的检测力度,检查各项实测实量工作进行情况。

(5)、负责实测实量的管理工作,组织自查、自评。

(6)、协同组长开展各项工作,管理好实测实量成员。

2.2.3组员(质检员)岗位职责

(1)、认真细阅有关图纸,参加设计图纸交底,了解设计意图,掌握集团关于实测实量的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

(2)、根据工程特点排列出重点关键部位质量监控点。

(3)、督促、实施质量技术措施,做好工程质量的检查和评定工作。

(4)、深入现场操作点,严格操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时向作业人员反馈操作质量评定信息并做好记录。

(5)、对检验出的不合格的分项工程部位如实及时的填写。

(6)、负责对工程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7)、依据实测实量控制措施,加强施工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监控。

(8)、各阶段与实测实量小组成员一起做好实测实量的工作,做好各项记录。

(9)、及时向上级报告各分部分项的实测实量结果,确保实测实量资料的完整、准确。

三、工程实测实量内容

3.1、实测实量检查执行时间2013年4月1日开始成立测量小组,配置测量仪器。进行交底及工作划分,立即开展实测工作,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实测实量的工作从主体工程开始。实测实量按分分户对所有实测区进行100%的实测。

3.2、对各分项工程的检查需随着现场的施工进度。

3.3、将实测实量纳入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配备检查工具,包括:5m钢卷尺、经纬仪、电子测距仪、水平标线仪、2m靠尺、塞尺、角尺、吊线、吊坠、拉线等,每两名土建质检员配备一套检查工具。

3.4、项目部质量管理组要按照检查方案,对在施工工程进行实测实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和质量管理中的漏洞与不足,制定切实有效的预控措施和管理措施,部署下一步质量管理重点。

3.5、项目部要把分项工程实测实量工作与检验批和分户验收工作有机结合,质量检查员应按检验批及分户验收要求的内容和检查点数进行专项检查,必要时进行加倍检查。要做实检验批验收工作,加强紧前工序的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通病问题,项目部技术部门应制定预防措施;对查出的不合格项,项目工程

师应组织对此类问题的全面普查,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生产部门负责整改方案的落实,质量部门监督落实情况,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3.6、项目部必须要求各劳务作业队配备专兼职质量检查人员,劳务作业队专兼职质量检查人员必须随作业工序同步进行实测实量项目的全数自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四、施工阶段全过程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按三一”施工制度,即按图纸、按标准、按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实行“三不”、“一齐全”制度。不合格的材料不用;没有施工方案、质量保证措施的不组织施工;上道工序未验证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实行操作者与专职质检员相结合的“三检制”。即操作者对本工序进行自检,保证工序质量,服务下道工序,做到自检、互检、交接检,做到严格把关,把工程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质量检查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

实行质量否决制度:对不合格的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必须进行返工。严防不合格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对班组实行优质优价,奖优罚劣。不合格分部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工长和施工员、质检员的责任。有关负责人员要针对出现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实行技术“三交底”。分项工程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A、初步交底:在本工程开工前,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员、各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班组长、各工种技术骨干及材料员和其他有关人员,进行工程概况、设计特点、复杂程度、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主要技术措施,其他疑难问题或初步设想的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主要人员有粗略印象,有比较明确的方向。

B、细致交底:施工员向班组安排任务时,向班组长和工人进行细致的交底。

1、施工图和施工大样图

2、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

3、质量标准及操作偏差

4、保证或改进工程质量的具体技术措施

C、反复交底:防质量通病的具体方法,特别是对本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检验方法要反复交底。确保分项工程的质量。

坚持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对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

屋面工程、地面防潮和排水工程、照明电器安装工程等的每一道都要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对地下关键部门要进行拍照、摄像,做好质量记录,不允许不合格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

经常开展“再分析”活动:及时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质量问题的危害性;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应采取的措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效防止质量的重复发生。

实行分项工程质量挂牌制:每一项工程施工,要有操作者的名字、技术等级、质量登记挂牌上墙,落实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谁操作、谁负责。做到检查验收时找到人,质量不符合的返修有着落。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领导,积极引导班组和个人开展创优质建筑结构工程的群众性活动,重点消除砌砖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装饰工程、楼地面工程、门窗安装工程、给排水安装工程、电器安装工程等工程中的质量通宵病。重奖有显著成绩的班组和个人,鼓励班组创质量信得过班组或个人。

坚持样板引路制度:

每一项工程,都要在大面积施工前作出示范工程。

装饰工程要严格执行“三定”制度(既定标准、定样板间、定做法),样板间作出后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并搞好室内上下12条线的操作,使其方正顺直。

屋面的防水分项工程,要严格按照图纸制定使用防水材料,把好防水材料进场质量关,有出厂合格证并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时,严格按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施工。水电及其他设备安装,要与土建班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保护各自的产品,在基础和主体的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留孔洞、预埋件及管道的预埋工作,以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测实量的数据,开展群众性的小组活动,按照工作程序,运用数理统计方式,结合专业技术从控制因素入手,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它的未形成过程中,做到预防于未然,并做到防检结合、重在提高,使每道工序的质量都经得起下道工序的检验。开展“三工序”

活动,即;复查上道工序质量,保证工序的质量,坚持优秀。准时为下道工序服务,协调地生产优秀产品。

五、实测实量控制措施

(一)、模板工程:

1.墙、柱模板质量控制:

1.1 在全部墙柱边30cm处弹下口双控制线,用以复核墙、柱模板下口位置。

楼面双向控制线

1.2 支设平板模板时,在墙柱上口 30cm 处的模板上弹线做定位控制。根据上口控制线进行墙柱上口、边模、吊模定位。

1.3 墙、柱模板优先选用 5#槽钢进行加固,螺栓间距不得超过 500mm×500mm,每层共五道螺杆,第一排螺杆离地小于200mm,最上面一排螺杆小于500mm;外围墙柱模板伸入下层结构至少 200mm,利用下层对拉螺栓加固,控制外墙垂直度。

内墙模板安装实景图外墙外围模板安装实景

1.4 跨梁部位模板安装、加固时,水平楞钢管应通长设置,确保跨梁部位模板平整度。

跨梁模板加固实景图

1.5 墙、柱模板安装后采用斜撑或者斜拉方式进行加强固定,确保模板稳定,保证模板垂直度。

墙体模板斜撑实景图

1.6 采用线锤和钢尺对安装好的墙、柱模板垂直度、平整度进行复核,对偏差超过 3mm 的模板进行调整、加固,并重新复核。

2.梁、板模板质量控制:

2.1 根据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搭设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 1000mm,横杆步距不大于 1500mm,墙、柱边第一排立杆离墙柱梁应在 500mm 范围内;禁止使用门字架作为模板支撑系统。

2.2 顶托伸出长度应控制在 20cm 以内,并采用双钢管做水平支撑,钢管伸出顶托悬臂端长度应在 30cm 以内。

2.3 利用水平仪引测标高至梁底立杆上,对梁底板、侧板的进行定位、安装,在侧板固定前对梁底模标高进行检验、复核。利用水平尺检查梁侧板垂直度,对不大于 600mm 高的梁侧板两侧设置三角形翼板进行固定,大于 600mm 高的梁侧模采用对拉螺杆进行加固,梁侧模加固后用钢尺检查梁上口模板宽度。

2.4 平板模板安装所用木方应进行刨制,保证木方方正顺直,木方间距控制在 300mm 以内,均匀布置,板块接缝位置应设置木方支撑;板与墙、板与梁的阴角均设置通长木方加固。

2.5 在铺设平板模板时,利用红外线水平仪、钢尺等工具对平板质量加强过程检验频率,对不合格的区域进行及时调整。

2.6 在板面上采用扫平仪及钢卷尺对模板表面标高及平整度进行复核、验收,满足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7 梁、板砼浇筑时,派专人对板平整度及墙柱垂直度进行跟踪检查。

(二)、混凝土工程:

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批次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 180mm,多层住宅不应大于 150mm。

2、严格控制墙柱砼浇筑高度,一次浇筑高度应控制在 1000-1500mm。

3、严格控制楼板砼堆积高度,堆积高度不宜超过 250mm。

4、砼浇筑时应控制好浇筑间隙,防止冷缝出现;砼泵管应架空,严禁直接搁置在钢筋上。

5、阳台、雨蓬等悬挑构件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300mm 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砼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6、现浇板浇筑时,在砼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砼终凝前进行二次压光。

7、模板拆除时不能用力过猛,注意保护棱角,对于行人通道两侧的砼棱角,拆模后应做好保护工作,避免碰撞。

(三)、砌筑工程:

1.砌筑前对图纸进行深化,并绘制砌体排砖图,张贴在砌体旁砼结构上。

2.在地面上弹出砌体线和门洞位置,并引出 30cm 双向控制线。

3.根据砌体排版图设置皮数杆、设置砌体拉结筋,有防水要求地面四周浇筑200mm 高砼反坎。

4.皮数杆划分后,对无防水要求填充墙底部应排砌实心水泥砖,高度不小于

200mm。

5.砌体砌筑前应拉线,用于控制墙面平整度及水平灰缝顺直;水平

灰缝 8-12mm;竖向灰缝 15-20mm,并勾缝。

6.砌筑时应根据规范要求控制日砌筑高度 1.4m 及顶部斜砖排砌时间(间隔

7 天以上)。

7.砌筑结束后用靠尺对墙面平整度、垂直度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数据上墙。

(四)、抹灰工程:

1.抹灰应采用双线控制,控制线距离墙体边线为 300mm,便于房间套方,控制墙面平整度、垂直度。

2.增加灰饼的密度,采用激光扫平仪辅助贴饼,灰饼距离墙体顶部、底部及两端距离控制在 200-400mm,灰饼间距不大于 1500mm,保证 2 米靠尺在刮灰过程中每次都能落在两个灰饼上。

激光投线仪贴饼实景图

3.门窗洞上口、墙体阴阳角应设置灰饼,以保证与大面平整度、垂直度一致;门窗洞口收边时应与大面顺平。

门窗洞口设置灰饼墙体阴角设置灰饼

4.门垛、门窗洞口、烟道等均应设置尺寸控制线,依据尺寸控制线进行收边收口。

门边收口控制线窗边收口控制线

5.墙面抹灰结束后派专人对完成面进行及时检查、修整、验收,并将控制线引测至抹灰层表面,便于检查,并将检查数据上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