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8月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表演中,出现了三次醒目的“和”字。“和为贵”的思想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三次“和”字的展示,不仅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和为贵”的人文理念,更是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

奥林匹克文化的和谐发展就是使奥林匹克文化中的各要素和谐均衡、协调统一。它包括奥林匹克文化自身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两方面内容。

一、奥林匹克文化的和谐发展

奥林匹克文化自身的和谐包括两层涵义:

其一,“更快、更高、更强”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和谐。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看似矛盾,前者强调永不满足、追求进步的超越精神,后者倡导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与理想的追求远远超过名次和奖牌的精神。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两句话其实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奥林匹克文化的和谐发展。

“更快、更高、更强”反映了人类永不满足、追求进步的超越精神。它推动体育乃至人类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焕发了人类不断进取、奋争的精神。在“更快、更高、更强”的推动下,运动员挑战生理、心理极限,不断向新的目标冲击,把奥林匹克运动推向更高的水平。“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强调的则是一种过程,参与者并不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同样要奋斗,要努力。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参与者有着高尚的品质、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理想的追求,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名次和奖牌。在参与中,运动员们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才能在“更快、更高、更强”之中彰显自我、实现自我。在奥林匹克赛场上,只要运动员倾力参与,无论成功与失败,同样受到人们的尊敬。正是由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才能遏制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所带来的奥林匹克异化的趋势,促使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

其二,“竞技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竞技性”是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然而“竞技性”不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全部,过度的竞技化反而会将奥林匹克引向歧途。过度注重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力的培养、追求肌肉强化,将忽视人体精神与外形的和谐。回归“人文”,关注人的和谐发展,无疑能弥补奥林匹克文化在其发展中出现的“人文危机”。奥林匹克文化的“人文性”,起到了缓解“人文危机”的作用。“人文性”与“竞技性”的互补对奥林匹克文化的和谐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人的和谐发展

奥林匹克的外在形式是竞技体育,而其思想内核是“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对竞技运动提出了新的要求,竞技运动要回到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位置,运动员成为具有自我意识和完美人格的主体。因此,奥林匹克运动强调重视人,不断地把奥林匹克发展的目标调整到“人的和谐发展”这个根本目的上来。人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他人和谐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一,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还包括对心灵的培养。奥林匹克主义全面地从文化、道德、人性等方面对人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培养人的高尚的品质、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理想的追求。运动员的奋力拼搏、遵纪守法、公平竞争、胜不骄败不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勇敢、果断、坚持、自制、竞争等进取性精神是人类不断奋进必须具备的品质。奥林匹克文化催人向上,激励人奋进,永不满足,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实现新的目标,达到新的境界。

第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国际奥委会和举办城市都开始重视环保问题。1994年国际奥委会将环境列为继教育、文化之后的第三大支柱。1996年,《奥林匹克宪章》将环境保护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环境委员会,并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具备城市美化、环境优雅的条件。1999年,奥林匹克环境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获得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标之一。“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其中“绿色奥运”是指在申办、组织、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以及在举办奥运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举办国家及城市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它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观。

第三,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它不可避免地面临世界上文化间的各种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奥林匹克主义期望建立一个没有任何歧视的社会,培养人们之间真诚、理解、合作的友谊,倡导公平竞争,为人们在社会的其他领域树立了一个独特而光辉的榜样。奥运精神强调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才能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学会尊敬其他民族,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真正得以实现。

第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奥林匹克主义主张通过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和培养高尚情操,使人得到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促使人的身体素质、道德精神获得和谐发展和提高;又主张体育运动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的社会。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提出的那样:“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尊严的、和平的社会”。也就是说,奥林匹克运动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黄菁)

论奥林匹克文化

论奥林匹克文化 李奉泽,体育教育11103班学号 201100324 【摘要】奥林匹克运动从渊源上存在着对人的生存、发展、自南和解放的思考。古希腊奥运会时人的和谐发展便成为奥运会发展的主题。在现代奥运会诞生初期,顾拜旦明确指出,体育与竞技的目标是要培养和造就身心协调发展的、完整而健康的现代人格。《奥林匹克运动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生活哲学,倡导“人的和谐发展”和“维护人的尊严”,提倡把人的身体、精神与意志融为一体,通过体育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罗格针对奥林匹克的异化现象,又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涵义,强调“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的健康,更加尊重人的生命的人文精神。体育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实力、一种象征,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奥林匹克精神对于当今中国,无论是改革创新、对外开放、以人为本、社会和谐,还是科学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体育 “今天,当对金钱的贪婪导致万恶横流,煽动可耻破坏,现在危及有那些牺 牲者的勇敢和英雄主义所赢得的自由时,当良心似乎偶然失去公正时,当忠诚 似乎被削弱时,当务之急应该为青年开办一所实践骑士精神的学校。在这所学 校里,青年们将懂得胜利依靠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依靠正直和 忠诚的无私奉献。这所学校就是体育运动。”100多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克 服重重障碍,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 深的国际文化活动,也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一个显著标志。仅以2004年雅典奥 运会为例,观看开幕式的观众(包括电视观众)就超过30亿人次,几乎占世界人 口的一半。可以预料,在2012年我国举行北京奥运会时,它的影响和轰动决不 会亚于以往各届。 面对这样独具魅力的国际文化现象,我们不能不思考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什么,仅仅是因为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精彩比赛吸引人吗?应该承认这是一个重要 因素,但任何一项世界锦标赛或国际赛事也没有如此激动人心,何况开闭幕式 并没有任何比赛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顾拜旦曾经在这个问题上有专门论 述,他认为奥运会的各种仪式是区别于一般世界锦标赛的最大特点。自古以 来,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就是竞技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我们从《奥林匹克宪 章》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规定:“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 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

中国文化上自强必须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_再论社会.

【文化“三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文化上自强必须有引领世界潮流 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 ———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 韩震* 〔摘要〕指向明确、语言简洁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标志,也是一个政党能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标志,更是动员群众、凝聚人民的旗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进行提炼,将核心价值观凝炼为“民主、公正、和谐”三个价值,目的就是进一步减少核心价值观的数量,且使这些观念保持在同样重要的层次,更加集中、更加明确、更加具有价值取向的针对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公正和谐 〔中图分类号〕B8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1103-0005-04 当代中国,要做到文化上的自觉、自信与自强,就必须凝炼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必须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因此这种价值观必须承接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发展的成就,吸纳全人类历史发展的文明成果,同时还要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野和境界,从而能够引领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样的价值观基于历史发展,关照社会现实,考虑未来方向,因而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有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

近些年来,我和我的研究团队一直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课题,并且获准承担了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如果没有一个内容简洁、持久有效且指向明确的价值观念,那么我们党的这种意识形态框架就很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铭记和认同的社会共识。 我在2008年5月12日的《学习时报》发表了《从体系建构到观念的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初论》一文,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任务。在《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与核心价值观念》一文中,我又进一步提出:影响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效和影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还没有能够找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或者说,我们对这些价值观还没有真正明确的规定。目前,我们“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框架体系”,即马克思主 5 * *作者简介:韩震,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教授(北京100875。基金项目: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7&Z D035。 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体系是庞杂的、复杂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既然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显然就应该存在把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联系、贯通起来的核心价值观念”[1]。我们必须进一步凝炼出指向更加明确、更加集中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凸显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性”。“由此,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追求的研究,通过我党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论和实践的考察,通过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荣辱观的领悟,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追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

核心价值观——九大理念

核心价值观——九大理念『成功是因为态度』 “影响力训练”机构两万以上人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决定一个人 成为成功者最关键的要素中,80%是属于个人自我取向的“态度” 类因素,如积极、努力、信心、决心、恒心、雄心、爱心、意志力 等;13%是属于自我修炼的“技巧”类因素,如各种能力;7%是属于 运气、机遇、环境、时间、天赋、背景等所谓的“客观”因素。 能否具备技巧,是因为我们的态度因为技巧根源于态度。 能否驾驭客观因素,还是因为我们的态度,因为它根源于我们 对待客观因素的态度以及把握客观因素的技巧,而“技巧”已被证明 属于“态度”。 成功是因为态度!让我们记住这一令人吮指回味的结论,让我 们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过 去,把握今天,准备未来。 『我是我认为的我』 有什么样的自我期望,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信念;有什么样的 信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 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因此,要想结果变 得更好,先让行为变得更好;要想行为变得更好,先让态度变得更 好;要想态度变得更好,先让信念变得更好;要想信念变得更好, 先让自己选择更好的自我期望。 在自己的心目当中,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最终,你就会是什么。 我们是我们变为的我们! 『我是一切的根源』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我们的情 绪主要根源于我们的信念,以及我们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叔本华有一句名言: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

法的影响。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切结果的根源常常不是事物的本身,而 是有权对该事物作出不同评价与解释的我们自己--我是一切的根 源! 我们可能无法掌控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 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心情。 让我们不再抱怨,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 『不是不可能,只是暂 时还没有找到方法』 以前的人一定认为“水不可能倒流”,我们知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的人一定认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未来的人一定会说,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让人类能居住在另一个太阳正好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的方法 而已。 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让我们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框框,不要总是“自我设限”。假使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已经习惯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不可能”已成为他们的口头禅。那么,这样的“氛围”也许就注定他们在竞争的大潮中难有辉煌,并最终一定会被那些不说“不可能”只专注找方法的人所淘汰。 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 让我们调整好自己注意的焦点,把“不可能”这个极其消极的字眼从我们的“词典”中永远删去。因为即使真的遇到难题,我们至少还可以说: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 『天助自助者』 一生当中,我们都在渴求机遇,然而我们却常常不知道自己到 底要什么机遇,或不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样子。即使知道,可当机遇 降临时,又常常没准备好。 偶尔真的很有运气抓住了一个机遇时,又因抓不住下一次机 遇,或因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耐力将其不断放大,而以失败告终。 真正的机遇,绝不来源于机遇的本身,而来源于对机遇的定义,对 机遇的认识、准备与把握。每个人都会有好运气,机遇面前人人平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下)

课件名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下) 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2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3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不需要落实到基层。(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4题、民族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复兴。(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5题、我们要客观、理性地认识宗教。(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6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7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8题、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最基本的思想,一个是人伦和谐,一个是天人和谐。(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9题、新闻媒体不需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10题、中华民族是有“命”的民族,此命即是其“生态命运”。(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11题、“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宗教,我们中国是有宗教的,我们的宗教就是儒教,儒教的宗教信仰。便是一个孝字。”此话出自()。(单选题)(分值:3) A.鲁迅 B.陈独秀 C.蔡元培 D.胡适 第12题、子曰:君子(),小人()。(单选题)(分值:3) A.同而不和、和而不流 B.和而不流、和而不同 C.同而不和、和而不同 D.和而不同、同而不和 第13题、“北京共识”体现了()的价值观。(单选题)(分值:3) A.同而不和 B.和而不同 C.和而不流 D.和实生物

奥林匹克文化概论

第一章奥林匹克文化 一、概念:奥林匹克文化是在奥林匹克运动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制度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表现形式 1、开幕式和闭幕式、入场仪式、发奖仪式、宣誓;2、象征意 义的口号、吉祥物 3、建筑;4、服装 5、诗歌、文学 6、艺术绘画雕塑 三、奥林匹克文化的特点: 普世的文化体育具有超越国界、种族、性别、阶层、宗教或意识形态的力量,一种国际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体育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当今世界,没有哪项活动能像体育这样, 让参与者抛除歧见,为了共同的目标汇聚在同一条跑道上。 体育赛事可激发我们去拼搏和超越的勇气,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差距和弱点,更直接地了解自己,并奋力拼搏达到自己的目标。 体育运动告诉人们,只有奋斗才能超越,才能变革或优化人体各要素的功能,只有奋斗才能体验变革的乐趣 公平竞争的文化、参与的文化、教育的文化、偶像的文化 体育竞赛具有过程瞬息万变、结果不可预知的戏剧性特点。 古代奥运会--奥林匹克?文化起源 一、古希腊文明、(1)宗教(2)战争与奥林匹克神圣休战 二、古代奥运会的发展与变化 三、古代奥运会文化的衰亡战争、地震、罗马基督教 第二章:奥林匹克文化:制度 奥运大家庭:国际奥委会(IOC)、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IFs)、国家奥委会(NOCs)、 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OCOGs)、奥林匹克运动员。 国际奥组委:最高权力机构。作用:推广奥林匹克理想、精神和规范。

决策机构:年会(最高机构作出最终决定)代表大会(8年一次国际奥委会委员,荣誉委员单项体育组织代表各国奥委会代表运动员特邀人士); 操作机构:执委会(主席四位副主席)委员会委员 *执委会主席:现任:巴赫;任期20年以上:顾拜旦,布伦戴奇,萨马兰奇。 中国现任执委会委员:于再清; *国际奥委会:名额分配问题; *国际奥委会专业委员会:团结委员会医务委员会(反兴奋剂)女子体育工作委员会文化和教育委员会体育和环境委员会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35个(28夏 7冬) 国家奥委会 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奥组委) 奥林匹和运动员 第三章举办奥运会 申办奥运会 举办奥运会程序模式有利和不利影响(社会影响城市重建经济影响环境影响) 第四章奥林匹克物质文化 ?建筑场馆文化第一代体育场馆的特征:设备间陋、功能单一,如罗马时代的体育馆。 因为当时没有电视,观众多是现场观看比赛,此时对设备的质量要求不是很高。 ?第二代场馆:由于电视直播的出现,照明灯的装置、记者和新闻设施、所有全程电子测量和显示装置能够向世界各地宣布冠军名字和成绩的电脑设备等都成为体育场馆建造要考虑的因素;此外,随着现场观众的减少,座位和环境的舒适度要求增加。 这一代的场馆设计更加灵活,可举行多种活动。 ?第三代体育场馆:除体育场外,增添了更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设施。此外,现代的管理方式也使得场馆收入的来源发生变化,观看体育成为家庭的一项活动;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增加,每年可用200-300天。

浅谈奥林匹克经济

浅谈奥林匹克经济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古奥运会"。因在奥林匹亚举行而得名。它不仅是古希腊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希腊人对健美体魄的追求,及其崇尚荣誉的精神和维系民族团结的愿望,且对人类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运动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祭奠"万神之首"宙斯,实际上又是战争和和平的矛盾统一。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其中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创时期(1894--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时期(1914--第二次世界大战)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时期(1946--1980) 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时期(1980--) 从1894年到现在,在无数奥林匹克先驱者的努力下,使奥林匹克运动从当初的迷茫探索阶段到现在的蓬勃发展阶段;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深入人心。同时,也令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体育赛事之一。 奥运会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经济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外在与内在联系。 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奥运会的总体效果和影响力是奥运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奥运经济已经成为最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从以往举办城市的历史实践看,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会由于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而给举办城市带来阶段性加速发展;奥运经济是品牌经济,通过良好的运作通常能造就一批知名产品和企业品牌;奥运经济是借势经济,将对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产生类似加速器或催化剂的作用。奥运经济因其特有的聚合、裂变和辐射效应,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现代奥林匹克的诞生既是人们对和平向往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顾拜旦作为奥林匹克发起人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在他的倡议下,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伴随着奥运逐渐走上职业化道路,为奥运商业化运作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潜力,奥运职业化与商业化就似一对孪生兄弟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商业化是商业机构以竞技体育运动为媒体,以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商业化使奥林匹克运动摆脱了经济上进退两难的闲境,但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商业化不可避免地与奥林匹克运动宗旨发生冲突,完全的商业化与职业化都不能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反而会阻碍奥林匹克运动理想的实现。故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把商业化比喻成“双刃剑”。 现代奥运的发展轨迹对经济越来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就目前来讲这种效应还存在正负两方面,需要辩证地分析。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有着立杆见影的短时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商业广告、电视转播权、门票收入、餐饮、住宿、交通、电子媒介、旅游、纪念品销售、娱乐业等方面。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直接赢利3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收入达17.56亿美元等等。可见这种高额收益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奥运间接经济效应 奥运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其间接效应上,奥运经济对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作用通常会在奥运会结束后延续5至10年。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主流文化的治国理政价值观这是从政府到基层群众都关心的话题,它涉及到我们政府行为、政策导向的根据。怎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 首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是见于《管子》,中国讲的以人为本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为本,中国早期历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从周公封于鲁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西周时期开始有一种思想,说神依人而行,是依靠人存在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当时有这样的观点:依靠人的祭祀,神才存在,没有人的祭祀,神就没法存在。这就是说人世是神世的根本。这种思想在西周得以发展,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特色。这就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 春秋后期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是以人为本的。只不过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人世的发展、协调、整理有不同的理念,但坚持人世优先,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比如春秋的时候,有的思想家就提出,“天道远,人道迩”,迩就是近的意思。孔子其实也讲了类似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就是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人世上。 为什么要敬鬼神?我想从孔子的角度来谈,他承认神灵的存在,但神灵对人的作用有多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敬神,保留人的一种敬畏感。在一个古老信仰的传承下,虽然我们今天强调人世,但依然要保留一份对更高存在的一种崇敬和神圣感。为什么中国古人在政治管理方面积累很多智慧?是因为很早中国人就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人世的管理上。 第二以德为本。这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如果说以人为本是跟以神为本在比较中形成的,那么价值观、价值理念一般都通过理想、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和比较建立起来,一个人的价值偏好、如何选择,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以德为本的对立面就是以刑治国,强调政令、刑罚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这是孔子反对的。孔子的思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治国理政理念中,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以德为本。 第三是以民为本,也叫民本思想。《尚书》中已有“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在《尚书》里边,应该说有不少这样的思想。到了孟子,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在一个比较中看出你的价值选择。在孟子以前虽然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君王还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可是在孟子所表达的政治里面,君为轻。不管是君王也好,还是他的王朝也好,都比不上人民重要。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我们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 最后是以合为本。以合为本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在国家的层面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它最高的表现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今天我们强调的价值观,讲中国人的理念,必须也有一个更高的视野。十八大报告里,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非常重要。我们

从古希腊文化来浅析古希腊哲学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关系

从古希腊文化来浅析古希腊哲学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关系摘要: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的代表,对于整个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古希腊哲学以及奥林匹克文化,古希腊文化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古希腊文化的文化特色。本文从古希腊文化特征出发,分析奥林匹克文化与古希腊哲学的关系,继而延伸到对比中国文化与古希腊文化中的意识差别。 关键字:古希腊文化古希腊哲学奥林匹克文化解放人性探索追求自由理性 正文: 古希腊文化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中辉煌璀璨的一章,古希腊人以其卓越的智慧成就,为后人留下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力量,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我们在哲学中以及在其他许多领域中常常不得不回到这个小民族的成就方面来,他们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求的地位”,恩格斯曾赋予古希腊文明无法企及的地位,而且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受益于古希腊文化,无论是学术精神还是艺术各个方面,都给予我们指导,照亮我们的探索之路。 古希腊文化具有八个显著特征:人本主义、追求卓越、力求中道、自知之明、理性主义、永远好奇、热爱自由、个人主义。古希腊人,一直具有卓越的的探索精神,从哲学史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从“泰斯勒”创立了用自然本身的物质去说明自然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到毕达哥拉斯派强调的和谐统一再到辩证认识,再到斯多葛学派追求品格德行律己的幸福,无一不彰显着追求卓越、永远好奇等特征。再从奥林匹克文化文化来说,奥林匹克一直都体现着用有限的生命去挑战无限的苦难与磨难,最大展现自身的价值,追求自我,奥林匹克文化是以体育为载体,达到对于人类道德思想精神的锻炼与引导的目的。在“热爱自由与解放人性”、“追求卓越与理性主义”、“寻求和谐统一”、“崇尚品德等内在价值”等方面具有共通性,也可是说古希腊哲学中某些精神是奥林匹克文化精神的来源,奥林匹克文化传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哲学的某些思想精髓。 热爱自由与解放人性 古希腊人是热爱自由的,无论是思想的自由还是身体的自由,他们追求的是人性的解放。自由造就了希腊,培养了希腊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与逻辑性。古希腊哲学源远流长,流派众多,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可以对于世间万物的见解,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都是有思想的。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教导人们要进行自我探索,认识你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追求人生与自由解放。康德的智思体理论中提到,自由需要自身的觉醒实现。只有自由的个体才具有

公平竞争,挑战自我——读《奥林匹克文化》有感

公平竞争,挑战自我读《奥林匹克文化》有感 体育,是人们追喜爱的活动之一。《奥林匹克文化》一书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渊源,思想体系,文化内涵,发展趋势以及与中国文化的交融等。读完后我感受良多。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1896年举办了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家一定听过奥运精神吧!那何谓奥运精神呢?奥运精神即奥林匹克精神,它不仅代表了一种竞技精神,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竞技精神是一种自我挑战,自我提高的精神。它包含的自我挑战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它包含的自我挑战,自我提高的精神构成了当代人们自我完善和社会的交往的基石。那为什么它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呢?因为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们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与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生活态度是我们拥有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的强大动力。 奥林匹克运动中有一条著名的格言:更高,更快,更强。可我认为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公平,公正,公开。如果一个运动员违反禁例,私自服用药物来提高自己的成绩,那么即使他获得了冠军,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对得起那面五环旗和他自己的国家么?由此可见,比赛的公平有多么重要。 虽然奥林匹克比赛与我们好像遥不可及,可是奥林匹克精神已经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甚至在我们日常生活都能体现出来。大家肯定还记得2008年八月的北京吧!我们的首都北京升起了第一面奥林匹克五环旗,全国狂欢,又为我国健儿接连夺金而振奋!今年七月,北京又传来喜讯北京和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全球首个承办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城市。还有,最近有两个很热门的综艺节目:《谁是球王》和《谁是棋王》,它们都是民间的体育竞技活动,他们通过精彩的竞技活动把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我曾看过他们里的一场比赛,那是一场国球乒乓球的对决。虽然比赛的比分我忘了,但其中一幕却让我铭记心中:比赛因对手的一个绝杀而拉上序幕,我本以为被击败的那个人会失望,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而且他还友好的与对手握手,拥抱。当时我很费解,可现在我总算知道了他这样做的原因。再例如我们考试,这其中也体现了奥林匹克公平竞争,挑战自我的精神。 这本书告诉我:奥运精神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提出了对待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抓住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而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要求。 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最大问题就是共同价值观的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面对国际国内条件变化造成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树立国家伦理价值共识,保障我国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共产党一直反复强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正是从战略高度提升国家伦理价值认同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更是概括了包括“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 个价值理念“作为美好的价值目标,展现着人们为之奋斗的前景与指向,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为人民提供了衡量各项建设事业得失成效的重要依据,引导

着社会的发展航向;作为明确的价值范畴,确立了党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坚持“尊道而贵德”的好传统,“道”就是世界上永恒运动着的最根本规律;而“德”则是人类对于“道”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它在人生和社会中的体现。如今,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开始面对新的“道”和“德”:这个“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德”,狭义说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道德,广义来说,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承载着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提高国家伦理认同的“铸魂工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我们概括和总结

当代中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追求

当代中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追求 来源:《红旗文稿》期号:2013/08 作者:郭广银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所表达的价值追求思想深邃、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人民进行精神世界的建设和精神家园的培育。 一、当代中国人价值追求的进一步凝练 价值追求是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不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孕育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通过理论创新与现实培育共同促进核心价值的共识、凝聚与升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引领。 首先,“三个倡导”是当代中国人民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逐步摸索、汇聚而成的。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从而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新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将“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奋斗目标。2002年党的十

六大将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对国家层面的这一价值目标作了新的发展,一是强调“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与决心;二是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层次,即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培育与践行。由此,“三个倡导”已经将当代中国的国家目标逐步上升到价值目标,并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宣扬来彰显国家的目标价值,凝聚人民群众的意志,为更好更快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支柱和价值支撑。 其次,“三个倡导”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核心价值的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些人担忧在现实利益和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冲击下,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逐步弱化,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价值真空或价值混乱,这种担忧不是空穴来风。为此,近十年来,党中央针对现实存在的精神缺失、文化滞后、价值迷茫等问题,着力加强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自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

奥林匹克文化复习资料

奥林匹克文化复习资料 1.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93年,共举办了293届,历时1169年。 2.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废止古奥运会。公元522、511年接连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 3.“奥林匹克精神”指的是和平友谊、公平竞争、追求健美、奋发向上。 4.古代在德尔斐举行的皮西安运动会是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在科林斯举行的伊斯马斯运动会又是为了纪念海神波塞冬。 5.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在何处奥林匹亚,位于希腊首都雅典西约300公里的丘陵地区,是古奥运会的诞生地和举办地点。 6.世界著名的《掷铁饼者》雕像,是古希腊雕刻家米隆,的代表作品。古代竞技五项指的是。 7.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冠军柯诺斯(Coroebus)。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冠军詹姆斯·康诺利。 8.夸美纽斯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益为“学校体育之父”。被益为“德国体育之父”的是古茨穆次。 9.奥林匹克三大支柱: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奥委会。 10.古代奥运会争夺最为激烈和残酷的比赛项目是角斗。11.古代奥运

会上获胜的选手能得到何种奖励橄榄枝桂冠。现代奥运会获胜者会受到何种奖励金、银、铜奖牌。 12.奥运五环的颜色是什么蓝、黄、黑、绿、红、 13..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是维凯拉斯。中国第一枚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获得者陈静。 14.澳大利亚英国瑞士希腊.、、、一次不缺席地参加了奥运会。 15.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16.现代夏季奥运会始于1896年,创始人顾拜旦。 17.古代奥运会比赛的精神口号是要么取得胜利,要么死 18.历史上仅有一次因奥运会主办问题辞职的高级官员是特里库皮斯 19.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资金是怎么筹备的募捐、出售邮票、捐赠(阿维罗夫)。 20.古代奥运会的创始人伊菲图斯,古代奥运会还有哪些比赛项目是现代奥运会没有的,举出两个项目笛手赛和传令赛、。 21.2008年奥运火炬接力起点奥林匹亚终点在哪北京(鸟巢) 22.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 23.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信条是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 24.中国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由许海峰夺得。 25.第29届奥运会2008年8月8日8时开始到2008年8月24日结束。 26.历史上第一次“计时米跑”出现在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庆典上。1838

我的核心价值观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核心价值观》。 听到我的演讲题目,你肯定要问,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看到了这样的解释。核心价值观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到这些抽象的文字,我真的不无从谈起。后来我自己细细琢磨后认为,这个核心价值观延伸到我们小学生身上,就是做一个爱国、诚信、友善的人。 任何价值观都存在于社会之中,体现在社会之中。在古代的中国,国民以忠君爱民为本,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价值观。所以历史上出现了家喻户晓的岳飞、秉公执法的包拯、誓死卫国的文天祥。他们忠诚爱国、公平正义的精神被世人传颂,更值得我们学习。 抗战时期,各族人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抛头颅、洒热血。这个时期,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驱逐日寇。所以,那些革命烈士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风暴海燕”徐特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为了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烈士。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民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连年的战争,百废待兴,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全国人民热血沸腾,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和大建设中。这个时期的价值观就体现在积极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中。正是有了成千上万个中国人民有了这样的价值观,我们国家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文明、民主、独立、自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最后说说我的核心价值观。虽然我身处校园,不能投身到社会的生产建设中,但只要我始终如一,热爱学习,诚实守信,默默地把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任务完成到最好,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勇于超越”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出美好的人生。 如果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秉着这样的理想,有个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道德底线前戛然止步,那我们这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就能快速实现,我们要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目标也一定能早日实现! 所以,同学们,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安定,为了心中的理想,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吧,努力做一个爱国、诚信、友善的人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8月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表演中,出现了三次醒目的“和”字。“和为贵”的思想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三次“和”字的展示,不仅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和为贵”的人文理念,更是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 奥林匹克文化的和谐发展就是使奥林匹克文化中的各要素和谐均衡、协调统一。它包括奥林匹克文化自身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两方面内容。 一、奥林匹克文化的和谐发展 奥林匹克文化自身的和谐包括两层涵义: 其一,“更快、更高、更强”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和谐。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看似矛盾,前者强调永不满足、追求进步的超越精神,后者倡导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与理想的追求远远超过名次和奖牌的精神。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两句话其实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奥林匹克文化的和谐发展。 “更快、更高、更强”反映了人类永不满足、追求进步的超越精神。它推动体育乃至人类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焕发了人类不断进取、奋争的精神。在“更快、更高、更强”的推动下,运动员挑战生理、心理极限,不断向新的目标冲击,把奥林匹克运动推向更高的水平。“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强调的则是一种过程,参与者并不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同样要奋斗,要努力。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参与者有着高尚的品质、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理想的追求,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名次和奖牌。在参与中,运动员们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才能在“更快、更高、更强”之中彰显自我、实现自我。在奥林匹克赛场上,只要运动员倾力参与,无论成功与失败,同样受到人们的尊敬。正是由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才能遏制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所带来的奥林匹克异化的趋势,促使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 其二,“竞技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竞技性”是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然而“竞技性”不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全部,过度的竞技化反而会将奥林匹克引向歧途。过度注重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力的培养、追求肌肉强化,将忽视人体精神与外形的和谐。回归“人文”,关注人的和谐发展,无疑能弥补奥林匹克文化在其发展中出现的“人文危机”。奥林匹克文化的“人文性”,起到了缓解“人文危机”的作用。“人文性”与“竞技性”的互补对奥林匹克文化的和谐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人的和谐发展 奥林匹克的外在形式是竞技体育,而其思想内核是“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对竞技运动提出了新的要求,竞技运动要回到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位置,运动员成为具有自我意识和完美人格的主体。因此,奥林匹克运动强调重视人,不断地把奥林匹克发展的目标调整到“人的和谐发展”这个根本目的上来。人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他人和谐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得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就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得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得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就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得组成部分,即儒道佛三家各自得核心价值观;其二,就是指儒道佛三家共同形成得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得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家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逍遥齐物。中国佛教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在处理与其她文化传统之间得关系时,普遍体现出融合会通、与而不同得价值取向。 一、儒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儒家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儒家非常重视仁,将仁视为“生生不已”得“天地之大德”.孔子甚至提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就是,颠沛必于就是。"(《论语·里仁》)表现出强烈得生死以之得志趣与情怀。此德赋之于人,则成为人得本性.率性而行,即成为道。儒学就产生于对此道得传授与修习之中,因此儒学常被说成就是“修己治人之学",其所蕴含得即就是所谓“内圣外王之道”。“修己"、“内圣”云者,就就是说儒家学者应不断充实自己得仁爱之心,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形成圣人得品格与能力;“治人”、“外王”云者,就就是说儒家学者

要当仁不让,仁以为己任,自觉承担起治理国家与服务社会得责任,为天下国家得平治尽心尽力。宋儒张载要求儒家学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就是对儒家学者所具有得这种使命感与责任心得最好得 阐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彖》),就就是说儒家君子为了完成自己得使命,负起自己得责任,奋发图强,永不止息;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彖》),则就是说君子应具有宽广得胸怀,能够容纳与善于接受不同意见与建议,不断地丰富自己得内涵.两千多年来,儒家得仁人志士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价值观念得熏陶之下,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谱写了天地间一曲曲波澜壮阔得正气歌,逐渐形成了儒家文化虽历经艰难险阻而不断奋起得发展态势与善于容纳与接受异质文化得宽广视野。 二、道家:道法自然,逍遥齐物 道家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逍遥齐物。道家最为推崇得范畴“道”得原始意义就是指道路,引申为人应遵守得规则与运动变化得规律,以及那些自觉遵守规则与规律得人所达到得自由境界。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得观点。在道家得始祖老子瞧来,道得运行法则就就是“自然而然”,“得道”就意味着必须任由事物成为它所应就是得样子,绝不能将自己得主观意志掺杂其中,这就就是“无为”;一旦彻底否定了任何外在意志得驱使与强迫,

为什么要树立核心价值观

为什么要树立核心价值观 林式其 为什么要树立核心价值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戴嘉宝上周六做客本报雪君工作室公益道德讲坛,深入浅出讲解“践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讲座当天,正处于雨前的闷热。因为条件所限,雪君工作室公益道德讲坛场地并未安装空调,讲座尚未开始,戴嘉宝的衬衫便汗湿一片。他的开场白却是感谢:“谢谢各位朋友在这么大热天来听这场讲座。”他在台上旁征博引,每一个相对枯燥的理论背后总配上几个比喻来说明,深入浅出。 记者摘录他的经典语录与生动例子,与读者一起学习《践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精神空虚、精神迷茫 每年,我们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自杀案例,甚至有人将之形容为“海陆空”,跳海、跳

河、上吊、开煤气自杀,还有跳楼等等。想不开的理由很多,有的仅仅是因为几门课没考好,有的却是因为情感纠葛,等等。为什么?他们缺少一种核心价值观。 “富”了不一定就“贵”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家庭富裕了,可“富裕”了就一定会“高贵”吗?不一定。很多富起来的中国人去法国“老佛爷”购物,提着一堆奢侈品却无法让人感受到“贵”的气息——在店门口抽烟,在通道里喧哗,在飞机上颐指气使。然而,下飞机的时候,空姐微笑地向他们道别,有几个人会回一个笑容,回一声感谢? 价值是因人而异的 这也就是说,一切价值是以主体为主。有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穿42码的鞋子,这时有一双38码的鞋子摆在你的眼前,就算再贵、再好看,不适合你又有什么用呢?还有我们

小时候听过的小马过河,那条河小牛说浅,小松鼠说深,到底是深是浅,还得小马自己试了才知道。 很多价值是在变化的 就像文成铜铃山,山一直存在,但价值在发生着变化,它是随着我们的能力和需要在发生变化。最初,它是人类栖息的地方,也是提供食物的地方。后来,我们需要火了,它又成了提供能源的地方。再然后,它又提供木材。如今,森林成为我们旅游、休假的“氧吧”。 还有个小故事,一次洪水中,老农和地主一起避难到树上,老农带了麦饼,地主带了金子。地主肚子饿了,想用金子换麦饼,老农却拒绝了。为什么?因为这时候麦饼可以救命,金子的价值却发生了变化,它一文不值。 优秀价值观支撑平凡人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_黄岩

理论与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儒家的“公忠为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家的“道法自然、逍遥齐物、崇俭抑奢”、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忍辱为重”,在“和而不同”的良性互动过程中,相互诘难而又相互补充,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陶冶出一代代志士仁人,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抽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只能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的发展。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对此,中宣部思政所戴木才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包心鉴教授均提出“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仁义礼智信”主要是一种伦理价值取向,而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则应该是融“政治诉求、道德规范、 精神气质、社会理想”为一体的观念体系。因此,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概括为“公忠、仁爱、自强、和谐”。这四个基本的价值观念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被前人普遍认同和实践,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 一、“公忠”的价值观 “公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政治诉求,也是社会道德的最高原则。正所谓“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依照古人的解释,“忠”乃尽己之谓,它强调的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即把自己的全部心思和精力都奉献出来,尽力而为、忠诚不二、认真负责。公与私相对,表明的是“忠”的对象问题,即这种尽心尽力,不是为了自己,为了某一个人,而是为大家,为全体成员。早在《诗经》、《尚书》、《左传》、《汉书》等典籍中,就有“夙夜在公”、“公家之利,知无不为”、“临患不亡国”、“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规范性要求。从儒家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致忠而公”,法家的“背私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 黄 岩 作者黄岩,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杭州 310018)。 提要: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它内在地包含由“公忠、仁爱、自强、和谐”四个基本价值观念构成的有机整体。这四个基本价值观念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被前人普遍认同和实践,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能够结合时代的要求予以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核心 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