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习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习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习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班级姓名成绩

一、已知某县农民2002年------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况如下。(10分)蔬菜种植:2002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2003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2004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250元;2005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300元。

畜牧养殖:2002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00元;2003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450元;

2004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300元;2005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650元;

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3000元。

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

(自己设计标题和图例)

二、已知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07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123456789101112气温(℃)

城市

北方甲市-18-150102428303025125-10南方乙市51620253035383835302015 2、根据上面的统计

(1)这两个月城市的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

(2)两个城市哪个月的温差最大差是多少摄氏度

(3)两个城市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三、北京路小学五年级4班共有50

年份

项目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电话293546505050

电脑111518243845

2、拥有电话的户数()年到()年增长数量最多。

3、拥有电脑的户数()年到()年增长数量最大。

4、从统计数据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制作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20分)

商场去年电视、空调销售情况统计表 08年3

单位:台 08年3月

季度

台数

项目第

第三

季度

第四

季度

电视机800500300600空调450400850150

1、全年销售电视机()台,空调()台。

2、平均每个季度销售电视机()台,空调()台。

3、()季度销售电视最多,()季度销售空调最少。

4、如果你是商厦经理,根据电视机、空调的销售情况,将如何安排货源?

五、下面是爱国者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20分)

爱国者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统计图

(2001年~2007年) 2008年3月

(

(1)第( )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增长得快。

(2)( )年两个门市上缴利润的数量相差最多?

(3)从图中还可获得其他信息吗?请写一写。

六、下面是A、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10分)

(1)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

最大?

(2)从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东台市实验小学马银俊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89~90页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2.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比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比较积极地评价和反思学习的结果。 4.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 生:喜欢。 师:那你测试过是什么等第吗?课前老师搜集了五一班同学一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2.复习 师:你熟悉这种统计图吗?说说它叫什么?(板书:条形统计图)我们来一起说一说这样的条形统计图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标题、日期、横轴、纵轴,纵轴边上有单位,每个单位长度表示2人,横轴下面有等第,上面有直条,每个直条之间距离相等)直条越高说明表示的数量越(大),直条越矮说明表示的数量越(小)。那么条形统计图中用直条的高矮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你觉得有什么优点呢?看起来显得(形象、直观)。板书:形象、直观现在老师想要一下就比较出五一班男、女生一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谁能设计出一种统计图达到老师的要求?(把这两张图合并到一张上)如何合并呢?(把其中一张图上直条移到另一张图上,标题要改一下) 怎么改?(改成五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统计图) 直条颜色相同怎么办?(把移过来的直条改成其它颜色) 好!我们把它变成粉红色的,现在可以了吗?老师现在不知道哪个直条是表示男生的,哪个直条是表示女生的?怎么办?(在图的右上角用不同的颜色画两个小方块,分别标出男生和女生) 这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图例(板书:图例)

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2)

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复式统计表(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填写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揭示课题。(3分钟左右) 1.练习十五第3题。 交流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 回忆复式统计表,说说你对复式统计表有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作用进行思考。 3.揭示课题。 揭题: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复式统计表。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25分钟左右) 1.基本练习 练习十五第4题。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这张统计表的表头被分成了哪几个部分?其中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 B.交流从表中获得的信息。 2.实践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B.交流收集到的数据。 C.小组合作,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D.交流:说说“合计”和“总计”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2)练习十五第6题。 你一般怎样安排双休日?简单交流。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B.同桌交流填表。回答书本表下的问题。 C.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双休日的时间安排还有哪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二学习,你觉得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 总结:复式统计表其实就是由几张单式统计表合成的,所以从复式统计表中,不仅可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还可以从“合并”和“总计”中看出总体的比较情况。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上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5-107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全过程,体验收集信息、整理、分析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书法小组、绘画小组、手工制作小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好不好? 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出示4张统计表。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 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提问:4个兴趣小组一共有()人,男生有()人,女生有()人。()组的男生最多,()组的女生最少。 学生回答后,师:可是刚才这位同学在回答中,有关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情况,要看几张表?方便吗? 师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应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 问:那谁能出个好主意,让我们比较起来方便些?如果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也就容易多了。

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图文稿

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84-85页例1、“练一练”,练习第1、2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和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的。复式统计表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统计部分必备的知识基础。 教材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了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景图,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四幅图完成单式统计表,由比较四个表中数据的不便引入复式统计表。但这四组情景图中的数据都是10以内的数,如比较四组男生人数:8、3、3、4,五年级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产生合并统计表的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我增加了两幅情景图:朗诵兴趣小组男生5人、女生9人;长跑兴趣小组男生8 人、女生3人。从而真正引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教材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填写数据,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随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二十的习题的呈现方式稍有变化,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和思考。

3.教学目的: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⑵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⑶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5.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张表(配合例1教学的6张单式统计表和一张复式统计表)。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统计方法,体会统计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由单式统计表合并为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充分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优秀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1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复式统计表 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题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一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还有几分钟就要上课了,老师想和大家聊一聊,聊什么呢,就聊一下大家的兴趣爱好吧。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呢,说说吧。 1、今天,张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图片。一起来看一下。从这些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吗?(,有四个组,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2、为了能更清楚看出各组的情况,通常我们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3、老师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四个组的信息填入相应的统计表中吗? 把书打开,填在书上。(学生独立填写)。 好了吗,请仔细核对数据。填对了吗?仔细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性别,都有合计)。 合计数你是怎么求的?同意吗?课件逐步展示。 4、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张统计表,回答老师的问题: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有女生多少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反应真快!为什们回答的这么快? 5、那下面这几个问题你能很快回答出来吗?请听题,哪个组男生最多?哪个组女生最少?四个组里面男生一共有多少人?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很快说出来吗?(有困难。表格里没有,要在四张表中找一找,再通过计算才能得到。) 6、是呀,这四张统计表都是单一的反映了一个组的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或者了解四个组总的情况,这4张统计表就显得不太方便了,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一下子既能看出每个组的情况又能看出四个组总的情况呢,有没有办法?(可以把四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习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班级姓名成绩 一、已知某县农民2002年------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况如下。(10分)蔬菜种植:2002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2003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2004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250元;2005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300元。 畜牧养殖:2002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00元;2003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450元; 2004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300元;2005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650元; 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3000元。 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 (自己设计标题和图例) 二、已知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07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123456789101112气温(℃) 城市 北方甲市-18-150102428303025125-10南方乙市51620253035383835302015 2、根据上面的统计 (1)这两个月城市的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 (2)两个城市哪个月的温差最大差是多少摄氏度 (3)两个城市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三、北京路小学五年级4班共有50 年份 项目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电话293546505050 电脑111518243845 2、拥有电话的户数()年到()年增长数量最多。 3、拥有电脑的户数()年到()年增长数量最大。 4、从统计数据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制作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20分) 商场去年电视、空调销售情况统计表 08年3 月 单位:台 08年3月 季度 台数 项目第 一 季 度 第 二 季 度 第三 季度 第四 季度 电视机800500300600空调450400850150

(完整版)五年级下册统计-折线统计图练习卷

五年级下册统计-折线统计图练习卷 1.看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2006年至2009年笑笑的爸爸、妈妈月工资收入情况统计图 填一填:()年爸爸的月工资收入最高。 2.下面是某校1995~2001年患龋齿人数统计图. 看图回答: (1)男、女生患龋齿人数最多的是()年。 (2)总的看来,男、女生患龋齿人数的变化趋势是怎样? 3.小明把一个水仙花球放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每隔一天观察一次,测量芽和根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的?(2)说说水仙花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 (3)请你找一种植物种子,做一次这样的实验。 4. 某市第一小学去年下半年水电费情况统计图。 (1)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开支水费多少元? 5. 如图是新风机床厂2006~2009年一、二车间机床产量统计图。

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1)年两个车间的产量相差最大。 6.下面是某数码照相机厂2005--2008 年两种型号照相机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台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统计图 某数码照相机厂2005--2008年两种型号照相机产量统计图。 (1)完成上面统计图。 (2)那种照相增长的较快? (3)2005年到2008年甲种相机的平均年产量是多少万台? 7. 根据图中的信息,计算第四季度B品牌比A品牌的销售额少了多少?

8.根据统计图填空 ①月销售的冰箱和彩电的台数相等。 ②月销售的彩电的量最大,是台。 9. 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美国金牌数统计图 (1)在届奥运会上,美国所获的金牌数遥遥领先中国。 (2)从中、美两国在历届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情况看,你想说: 10.下面是红豆集团两个服装连锁店2001-2006年利润情况统计图,分析并解答问题:

【数学】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一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1 / 8

教学准备:课件、四张表格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课前,徐老师了解到了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谁来说说你参加的是什么兴趣小组?(我参加的是书法兴趣小组) 2、今天,徐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兴趣小组。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关于这些小组的哪些信息呢?(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3、为了能清楚反映出各组人数,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入这四张统计表中吗? 学生独立填写。

---------------------------------------------------------------范文最新推荐------------------------------------------------------ 填得快的同学请仔细核对数据,以免出错。 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数据? 学生汇报。 4、请大家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从中能知道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那哪个组男生最多?(航模小组)你知道这四个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指名2至3人。 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回答(2到3名) 引导学生思考有必要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指四张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3 / 8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复式统计表教案(参考文本)

苏教版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复式统计表教案(参考文本)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复式统计表教案(参考 文本)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材分析: 例1教学复式统计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把四张单式统计表里的数据汇集在一张统计表里,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教学过程分三段进行:第一段呈现了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景及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根据四幅图里的信息和数据分别填写四张单式统计表,让学生在填表时感受组别、性别以及数量的内在联系,为下面教学复式统计表

搭建平台。第二段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要求:把4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填在一张统计表里。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根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这一段是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应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交流。第三段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它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地反映了青云小学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的活动人数,便于组与组之间的比较。 设计思路: 1、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小组活动入手导入新课,填好四张单式统计表后,明确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某一兴趣小组的男女生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引出复式统计表。为了给学生留有一个思考的空间,设计了一个交流环节:我先把4张表进行简单的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19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19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9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19-2019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

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这是我上星期上的一节课,《复式统计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结束后,我就觉得上的特别的不理想。其中有好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会看表、会填表。所以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看表,着重就是表头里,它里面分了三栏,这个内容要重点讲一下。我却忽略了,没有把重点突出讲,使得重点不重,详略不当。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高潮部分,而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的。接着,填表又该如何填。讲结束后应该及时的巩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指着表中的某个数字,让学生说出它表示的意思;也可以擦去某个数字,让学生在来填,等等。 再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说,首先,整节课都没有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现在看来,小组合作的环节可以穿插在练习中。根据练习二十的第一题,我可以让学生当场调查小组成员家庭电话拥有的情况,然后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一张统计表。一整节课都是在看题——填表,看题——填表,学生就会觉得不耐烦了。加上小组合作的活动,既可以及时的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缓解了学生解题时的疲劳。

其次,课堂中的互动也比较少。主要表现在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之间“动”得少。记得曾经有个老师这样说过:现在的年轻教师上课时往往习惯自己讲个不停,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主体性。而年长的教师却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学。其实,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是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能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而且在互动中还能不断生成智慧、提升人格。 还有就是,我的激励性的评价语句太少了,这节课几乎没有用一句。适当的鼓励、赞扬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我在课堂上的灵活性还不够,这方面要加强练习。这次课,我觉得上的比较的枯燥,学生们也都失去了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同学们就显得骚动不安,如果我能够及时的加个小游戏,或者让他们小组讨论一道习题,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知道了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想下次这节课一定会上的比这次好。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 计图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难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

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统计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课本105页"做一做") 你能根据统计表(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三、课堂作业 完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和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 二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同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 教具准备 投影和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假如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同学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一起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干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同学考虑,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同学一起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同学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4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I 同学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加趋于平稳,增加速度比男生慢。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04~10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情感、态度和从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老师搜集了一些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作品,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 这是我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课件出示统计表)我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根据这一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用学过的什么统计图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 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教师用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 三、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复式统计表,将过去学过的知识分别绘制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接着为了便于比较信息,教师让学生将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二为一,由师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最后,教师让学生充分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点。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图例的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的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第104-105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难点: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揭示题目:折线统计图。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出示标杆素材:(课本104-105页) 学习活动要求: 1、想一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一说:小组内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讨论: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后反思】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类比训练】:完成课本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从画好的折线统计图找一找,填一填。 1、陈东从()岁到()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厘米。 2、陈东身高120厘米时是()岁。 3、陈东10岁时的身高是()厘米,请你猜想一下陈东12岁时的身高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练后反思】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一)、填空: 1、要反映新街镇中心完小各班期中检测成绩,应制作()统

小学五年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p74-75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____(省、市、区、县)和____(省、市、区、县)____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 2,出示表示____(省、市、区、县)和____(省、市、区、县)____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1,分别出示表示____(省、市、区、县)和____(省、市、区、县)____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____(省、市、区、县)____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2,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____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 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板书) 3,(课件)把表示____(省、市、区、县)和____(省、市、区、县)____年各月降水量的折线统计图合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苏教版五数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紧张不紧张,放松一下 二、同学们,我们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你们也都报名参加了自己喜爱的兴趣组,是吗?看,这是青云小学开展兴趣组的情况。介绍每个小组的名称,情况。 2、首先要先了解到四个小组报名的男生和女生的情况,每个小组都有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四个兴趣小组,所以一共有四条信息,要把这四条信息清楚的反映出来,可以怎么样?(填在表里),能填吗? 下面王老师想跟大家核对一下(生回答,课件逐个出示一下) 同学们,这四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都填写在了四张表格里,拿到这四张表格,能看清楚数据了吗?每一张表格里能看清楚哪些信息?生答(能看出每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师继续重复一遍。出示下面三个问题,1、古筝兴趣小组女生有多少人,看你手中的表格,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答。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再比如说,笛子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第三个问题:小提琴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刚才这三个问题,这三个同学立刻就回答出来了,是不是?为什么?生答 师,因为他手里的表格有这些信息,所以可以立刻回答出来。 那王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哪个兴趣小组人数最多,只看你的表格,能不能回答出来?为什么? 可以怎么样?四个小组一起来观察。 (2)四个兴趣小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能立刻回答出来吗?不能,要算一算。那要把四个兴趣组的男生加起来。 (3)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能立刻回答出来吗? 师:这三个问题,你觉得怎么样?(难一点) 刚才的三个信息,一下就可以看出来,这三个问题,有点难,不是很方便,是吗?那怎么办?四个小组讨论一下,也可以动手做一做。 我刚才大致看了一下,有几个小组的想法非常好,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 大家能看明白吗?问:你是怎么想的?把男生和男生合并,女生和女生合并。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