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戏剧论文

西方戏剧论文
西方戏剧论文

Lasia Zhang

2011030100084

Western Theatre

The Colors and Songs Used in the West Side Story West Side Story is a musical theater. It reflects some social problems in 1950s in America Manhattan, such as gang wars, Puerto Rican migration, and miscarriage of justice.

This movie shows us a sorrowful love story between two young person. It seems like Romeo and Juliet, however, it is different. For in Romeo and Juliet,there is nothing talk about why the two families are against with each other. However, in this movie, it gives us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the two gangs------Sharks and Jets, which the two protagonists belongs to. Also, we can know why the two gangs fight with rach other----they both want to have their own side in their living area, and in America. The two protagonists are Tony and Maria. The whole move are around the lovers. Their love story is the clue of this movie. In this movie, there two things give me a deep impression. One is the colors in this movie. Many contrasting colors used in people’s dresses and the background. The other thing is the song and dance in this movie. People sing songs when they want to express a strong emotion.

First, let’s talk about the using of colors in this movie. White is the color which is much used in Maria’s dress. White, presents pure, innocent.She is pure, kind-hearted and rational. When Maria met Tony in the dance party, she dressed in white, so beautiful like a princess. The white dress show her off, let Maria stand out from the rest. And when she wait for Tony in the boutique, she wears in a white dress,too. This

color can show that she is in a high mood.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Marie wear in a red dress with black headscarf. These two colors are very prominent in the dark background. I think this kind of eye shock can give audience a deep impression. The red remains me of blood, also remains me that the war between the two gangs caused four people die. It shows fighting is nonsense, only bring blood and sorrow. Another typical color is purple. This color is more used in Sharks, especially in Anita. Purple is a deep color, it makes me think about serious thing, strong feeling. Exactly, Anita is a woman who dare to love and hate, she always has a burning emotion.. So the purple can help actress plays this role perfectly.

Then,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the songs and dance in this movie. There are two songs and dance in this movie left deep impression on me: America and Cool. In America, though Anita’s show is exaggerated, it is actually reflect her preference of living in America than live in Puerto Rican. This dance shows the attitudes toward America of these Puerto Ricans. They like the freedom in America, but they always be treated in an unfair way. The Cool song and dance shows us clearly how Jets became calm down after Riff’s death. The dance presents their emotions’changing vividly. Let audience feel calm down with their dance.

Besides those two things, the facial expression and body language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in acting.The actress who plays the role of Maria, she uses her facial expressions and body languages showing Maria’s emotion vividly. For the first time when she met Tony in the dance party, she stared at Tony deeply, there only Tony in her eyes. This expression shows Maria falls in love with Tony. And after Tony killed

her brother, she beat Tony but crying, this shows the intrapsychic conflict of Maria. Tony, a young man with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 future life and an open mind. Richard Beymer (the actor’s name who plays Tony) uses his facial expressions and body language to explain Tony’s emo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ie, Riff invites Tony to the dance party, Tony refuse and tell Riff he is going to create his future life by his hands. From this we can see Tony has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 life. Also, he is loyalty to friend. He has a great sense of obligation to his friend. When Riff says he promised to the others, if Tony does not go to the party, he will be laughed, Tony accept the invitation. This shows Tony always consider of his friend. Last but not least, Tony is honesty to love, and he is longing for a romantic love. At the beginning, Tony sings a song, which express his sense of something’s coming. The love is coming. After he killed Marie’s brother, he finds Maria and tell her everything. This scene shows Tony is honesty to love, to Maria. So, Tony is an honest and optimistic young man.

My favorite script quotes is one of Maria, “ All of you! You all killed him! And my brother, and Riff. Not with bullets, or guns, with hate. Well now I can kill, too, because now I have hate!” This shows that Maria is heart-broken, and her allergic to gang war. This also can give audience an alarm of fighting’s harm.

艺术欣赏结课论文

艺术欣赏结课论文 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班级:工业设计2班 姓名:曾玉琳 学号:0864122204

艺术欣赏之我见 “艺术是一种宣泄心灵与情绪的冲动,设计是一种表现智慧与品位的行动。要使一个国家得到真正的进步,设计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我愿用自己有限的脑摺皱来指挥双手发出我微薄的力量去为之,我愿与更多的人为伍!”通过对艺术欣赏的学习,我可以解决一些艺术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艺术究竟为了什么?艺术的性质,古来说者不一,亚理士多德说"艺术是模仿自然",这话现在已不能完全成立。尽管艺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者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他决不是一味的模仿自然。 有人说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就是艺术家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即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底自然冲动的创作。他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像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像能力到不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底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 再次是美学与艺术的关系,雨果说过:“没有艺术,人类生活便会黯然失色。”席勒动情地呼唤过:“啊!人类有你才有艺术。“人人都神往艺术,向往他那种艺术美的感受,正是如此,人们需要真正的艺术家来创造艺术美。而艺术需要现实生活,需要艺术家的创造,没有这些又何来艺术美呢?美术中的艺术美,离不开美术作品,艺术美指的就是美术作品中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因此,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是真、善、美的统一。

中国经典戏剧赏析论文

中国经典戏剧赏析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张顺胤 学号:2011022220 日期:2013年5月28日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象。 中文戏剧一词的字源来自于“南戏北剧”的合称,戏指的是戏文,剧指的是杂剧,是在元代以前在中国南方与北方不同的政局与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表演艺术,将两者合称则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用法。 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一词将近的词汇囊括的范围不一,例如在印度文中的lila一词除了是戏剧之外,也包含舞蹈、运动竞赛等意义。但是几乎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相关的词汇,几乎具备与“游戏”类似的意义,例如在英文中将一部剧作称为是play(通常指有剧本有对白的戏剧)。中文中“戏剧”的“戏”,也带有“游戏”的意义。 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文化,包括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及中国的戏曲。 戏剧是中国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戏剧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戏剧与其它艺术类最大的不同之处便在于扮演了,通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张,如果抛弃了演员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戏剧。 现代的戏剧观念强调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综合的艺术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灯光、音效、服装、化妆,以及剧本、导演等的一切总称,也包括台上演出与台下互动的关系(一般称为“观演关系”)。 在中国台湾地区,戏剧是一个范围较广的词语,如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等以剧本为核心进行表演的演剧形式都统称为戏剧。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称之为剧本。 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 论文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 你喜欢西方美术史上的哪个时期,举例并分析原因 经过一个学期的西方美术作品欣赏课程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西方美术史上的各个时期的著名画家及其作品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时期是19—20世纪的现实主义时期,因为现实主义时期的艺术作品都非常写实,很生动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情况等。而现实主义时期的艺术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法国的雕塑家罗丹。 罗丹,他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恢复了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表现。然而,罗丹的一生却总是被人攻击和嘲讽的,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他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得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罗丹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思索中去,因此,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作品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一种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他的著名作品有很多,如《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吻》、《思想者》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青铜时代》和《思想者》。 《青铜时代》,它是罗丹依据真实人物塑造出的一个裸露的青年男性的人体雕塑,这个男子的左手微微握拳,右手抓住自己的头发,右腿弯曲着,右脚微微抬起,好像正要迈步的样子;头部微向后仰,眼睛微闭着,看似是睡意朦胧的状态,但身体却十分舒展,好似是即将要从梦中醒来想要伸展全身的样子。 这个雕塑最初被罗丹命名为“被征服者”,后在把雕塑中的棍子取消后才被改名为《青铜时代》,这个名字也重新为雕塑赋予了新的含义,它象征着人类刚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启蒙时代,从刚刚摆脱了野蛮和蒙昧的状态,逐渐具有了清醒的意识,过渡到具有文明和智慧的时代。 这尊雕塑被塑造的十分真实,全身的轮廓结构十分均匀,体态非常的自然、生动,身体各处都被雕塑的十分细致,如他臂上的肌肉、四肢的各个关节等,好似就是有这样一个裸露的男子站在你的面前。体型完美匀称,躯体和四肢显得平滑而优美,虽是雕塑出来的人体但他的身体却看似十分柔软、富有弹性。这个男子似乎有着真实的呼吸和血脉的流动,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他舒展全身,正在解脱一切束缚,开始发出体内一切未被发掘的力量。裸露的身体表现了他具有普遍的人性的特点,也象征着人类只是刚刚从原始社会走出来的特点。 然而,罗丹的《青铜时代》也曾经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作品,这是由于这个裸露的男子被塑造的太过真实,因此在展览会上《青铜时代》被评论界一致认为是用真实的人体浇铸而成的,罗丹为此也曾向美术院提出抗议,直到罗丹当着众人的面没有参照任何模特便即兴塑造了一个男性裸体时,才打破了这一言论,获得了他应有的荣誉。 《思想者》,是罗丹晚年最伟大的杰作,它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罗丹的另一著名雕塑。它本是《地狱之门》的一部分,应立在地狱之门雕塑的门楣之上。在他的下方,是地狱之门,那里有一群在罪恶、苦难、痛苦、绝望中挣扎的人,思想者俯身低着头,看着他们,仿佛被眼前的这一幕惨景所震动,继而陷入了苦痛的沉思中。 后来,《思想者》被独立出来,成为了罗丹个人艺术道路上一个里程碑似地雕塑。这个

中国话剧发展简史

一、中国话剧的起源 话剧是泊来的西方戏剧品种,较之源远流长的中国戏曲艺术,它则是后起之秀,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被中国人引进的西方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被中国人不断地吸纳和改造,从而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中国话剧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它不以歌舞演故事,而是以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视觉。但在艺术精神上,同中国的传统戏曲乃至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立了内在而深厚的联系。它已经把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转化具有现代性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戏剧样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是涌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击,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新戏”,已溶入了话剧的形式。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新戏,演出方式同传统经曲迥然不同,其中一些情节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为后来以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所以,人们把学生演时事新剧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先驱。 二、中国话剧的萌芽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所借鉴,但还不是真正的话剧。学生演剧,虽有些接近话剧,也只能看作是中国话剧的准备,一般戏剧史学家把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李叔同、欧阳予倩诸人创办的春柳社于1907年春,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中外人士的称赞。他们的演出“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种演出形态,可以说已是话剧。不久,又演出了根据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此剧在内容上很有现实性,采用分幕方法,以及对话的动作演绎故事的特点,有接近生活真实的舞台形象,确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即后来才定名的话剧艺术形态。 三、文明戏的脚印文明戏是当时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的产物,是中国话剧的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杂糅混合的过渡形态”。尚缺乏自己的东西和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尽管它曾兴盛一时,但还没有扎下根来。如当时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文明戏也逐渐衰落,但将戏剧作为生存手段,出现一批迎合小市民的庸俗趣味的家庭剧。在文明戏误入岐途时,一支学校演剧队伍却异军突起。它就是新式的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受过西方教育,他把学生演剧纳入学校教育之中,于1914年南开新剧团成立。采用西方写实主义的方法,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南开新剧团的演出为当时的剧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文明戏虽然衰落了,但也为“五四”新剧的诞生准备了条件。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将主要以对话和动作来表情达意的戏剧样式,正式定名为“话剧”。 四、“五四”运动与话剧的形成1919年,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旨在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新剧,即话剧,也在这场伟大的文化运动中形成。在狂飙突起的反封建文化的浪潮中,文明戏早已难以担当宣扬新文化的使命。而旧剧,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在“五四”新文化的倡导者看来,是应该推倒的旧文化的堡垒。因而有了新剧旧剧之争。有人主张保存旧剧。他从西方话剧与歌剧分流的特点出发,认为中国传统戏曲与新剧应并行不悖。也有人从中西戏剧的比较中,认为中国传统戏曲“重写意”,有别于西

外国戏剧赏析论文

《朱丽小姐》——戏剧赏析 13150109 王芷芊在外国戏剧赏析的最后两节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和讲解了《朱丽小姐》这部戏剧,使我深有感触,看似浮夸浅显的剧情中竟展现了阶级与阶级间的角逐,揭露出了人性之中的矛盾性和荒谬性。更让我对戏剧这门艺术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下面我就以要素为线索简单赏析一下这部作品。 *剧本概要:独幕悲剧。1888年首演。主人公朱丽小姐性格怪僻,未婚夫忍无可忍,婚约告吹。仲夏夜,她找名叫让的男仆跳舞,让出身低贱,对朱丽小姐艳羡已久,便乘机求爱,说为了得到小姐垂爱,宁愿一死。朱丽小姐大为感动,便顺从地委身于让,并合谋私奔。朱丽偷了父亲的钱做盘费,被厨娘发现,这时门铃大响,她的父亲、体面的伯爵大人回来了。她不想让自己和父亲身败名裂,求让出主意,让递给她一把剃刀,让她自杀。朱丽镇定下来,持刀开门走了出去。 *人物形象:从整体剧情不难总结出朱丽是一个可怜的,受到自己父亲母亲双重胁迫而成长的贵族小姐。她其实并不从自己的理智上反对婚姻。只是缘由母亲的教育和影响而习惯性“厌恶男性”,企图站到性别较量的上风去,实际上她又有着生理的欲求和对爱情的单纯幻想,不能摆脱女性相信爱情的软弱本性。从大的背景环境和生理特征来讲,十九世纪瑞典庄园的贵族小姐朱丽,这天正处在特殊的生理时期,有着强烈的生理欲望和冲动,从而开始勾引仆人让。两人在新的话题下,朱丽的女性属性显露出来,在两人进一步的身体关系之后,她开始一再的寻求让对自己爱的承诺。在让的劝说与诱导下,朱丽在绝望中挣扎,寻求出路。最终,朱丽在男性的命令下走向死亡。朱丽虽然企图打破男人对女人的奴役关系,却受制于自己女性的属性,极易受到情感的奴役,在感情上具有软弱性。因此在面对让的“甜言蜜语”时,就同意了引诱,并一再的对爱情持有幻想。然而她也很难脱离自己贵族的身份和本质属性,受累于名声和家族荣誉而不敢真正的出走。所以说朱丽小姐并非是简单的寻求女性解放的化身,而是具有极强特殊性和矛盾性的人物形象,她是纠结在情欲与理智之中、父亲和母亲的教育当中、内心欲望和社会、身份的桎梏之中,并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人物。 *扩充:自然主义的艺术特征;(一)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想象,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二)注重群体写照,追求人物气质和心理,逐渐忽略典型塑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三)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去反映现实;(四)将社会现象拟人化,这是物对人的初步异化的描写,显得生动形象。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_

浅谈你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美术鉴赏让我们懂得如何欣赏美 一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我受益良多。这一学期的课程,对我来说是"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我们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好好的去学习中外美术鉴赏这门课。有位大家说过:"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要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欣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

度。 美术欣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尤其是古中国的美术,旧石器时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钻孔,符合对称、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初具节奏和线条的韵律美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国美术的早期形式,这种形式一直延续直公元前6世纪。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有玉雕的龙形及其他佩饰作品出土,从半坡遗址中可以发现,仰韶时期已经有陶艺存在。早期的陶瓷制品没有画上去的图案,但是有滚花。有很多画有以对称形式展开的鱼或者人的面部的图案。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从几何纹饰进展到动植物纹样,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样最为丰富生动。除彩陶

西方戏剧特点及代表人物

西方戏剧特点 在西方,戏剧是一种贵族式的享受节目,是高消费,戏剧的表演地点被安排在剧院,而剧院的装饰布置之堂皇是有口皆碑的,一般的衣冠不整的平民百姓是无法入内的; 西方社会的戏剧里暗喻对社会的抨击和批判,所以故事和人物大都是悲剧结局。就看莎士比亚的悲剧和他的悲剧人物吧,结局都是死。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情人终难成眷属。而中国人的戏剧大多是用来娱乐的,所以不很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些戏剧甚至没有什么情节,唱了几天,都是同一个人,唱一段讲一个故事,只要他(她)唱得好听,观众愿意听愿意看,再唱几天也无妨。 西方戏剧要求,“从大幕拉开的一刻开始,布景与道具己经放置在观众眼前,而戏剧剧本在设计人物出场时而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让观众尽可能快地明白上场人物的身份性格,而是如何让人物尽可能快地融入这个现成的舞台环境,让人物在这个给定的背景下展开他的性格,以及发展与其它人物的关系。”西方戏剧呈现出的特征是 :1 .强烈的反传统色彩和超前的创新精神 ;2 .独特的多元化格局渐趋一统;3.“戏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纯戏剧走向高度的戏剧融合 ;4.悲剧喜剧化 ,喜剧悲剧化 ;5.由具象走向抽象 ;6.戏剧主题的全人类性 ;7.特别注重对戏剧表演形式的探索 ,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演剧风格 ;8.导演的权威日益膨胀 ,取代了剧作家的统治地位 ;9.大量借鉴和吸收电影的手法 ;1 0 .具有浓重的现实主义的基本底色 西方戏剧的代表人物 莎士比亚 正如所有人的生活中喜剧和悲尉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一样,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是喜剧和悲剧交织在—起的,他的天才无法用任何条条框框加以限制。他的戏剧情节十分复杂、生动,人物性格丰富、细腻、活泼。他的戏剧语言让有些人深恶痛绝,同时让另一些人叹为观止。在那些剧作中,优美的诗句与粗野的语言浑然一体,再加上各种双关语、幽默语、比喻、讽语、谐语、俚语以及职业语言等等,应有尽有。 莎上比亚终其一生都在戏剧中宣扬人文主义思想,特别是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自由”、“仁慈”、“善良”、“善良”、“爱情”、“友谊”等观念,形成了他的戏剧主题。 莫里哀 莫里哀的伟大成就在于将法国喜剧提高到法国悲剧的水平。以前的人创作喜剧往往是翻译或改编意大利,特别是西班牙的作品。而莫里哀则与前人不同,他植根于法国土壤,根据自己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进行创作,创造当代人物,具有地道的

西方艺术赏析论文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思潮及代表性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 (学号:09290010211 姓名:马武林班级:城建土木二班)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始于十三世纪末期的意大利,粗略指涉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之间所经历的这四百多年时间。文艺复兴一词意指重生或复活,它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没有清楚的开始或结束日期,但通常可以涵括欧洲由野蛮的黑暗时代演进到一个在各个领域都有新发展的时代,而这些领域的成就均超越了伟大的古文明。 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本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一)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形成于13世纪末,鼎盛于15世纪至16世纪30年代,以乔托为奠基人,初期以乔托·迪·邦多纳(1267-1337)、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等画家为代表,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画家为代表,是当时意大利成就最大的艺术流派。最终,生硬模仿前人技法的样式主义的流行宣布了佛罗伦萨画派的结束。 佛罗伦萨画派主要以宗教神话故事为题材。画家们遵循人文主义原则,用世俗化手法描绘至高无上的抽象的神,将神画成生活中的人的形象,并加以理想化,开一代人物画新风。作品表现的是神话故事和宗教人物,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力量。佛罗伦萨画派以油画和湿壁画成就较大,后者主要服务于教会、宫廷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别于欧洲中世纪绘画。 从技法上来看,该派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它也影响了温布里亚画派和帕多瓦画派。他们的画法细腻,画面明暗对比不甚强烈,

浅谈中西方古典戏剧的悲剧性的论文

浅谈中西方古典戏剧的悲剧性的论文 【论文摘要】关于戏剧的悲剧性有很多的理论,本文的分析远远不能形成一些理论。笔者试图从影戏剧诞阜够文化方。高来寻找中西方戏剧在悲剧性方面的不同。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说明古希腊的悲剧和中国古典戏曲中悲剧的不同。 【关键词】悲剧;西方文化;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是这些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和综合运用,是人类共通的精神和艺术现象,在任何人类文明中都出现过戏剧。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人类的戏剧在形成之初就分成两大类型:其代表是西方文明所孕育的古希腊戏剧和东方文明所孕育的 在古希腊命运主题的悲剧中有对人的否定对悲痛和苦难的演绎,甚至还要叫观众亲眼目睹仇恨,阴谋,杀戮等等可怕的事件发生。亚里士多德在诗学》讲到:第一,悲剧既然是对人行动的模仿,那么“每个人都能从模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即使是对可怕和讨厌的事物的模仿,当人们观看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快感。第二,打动人心的情节和引发快感的音乐、语言、画面等方面的技术处理。第三,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换一个说法,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并从体验这些情感中得到快感。董健在戏剧艺术十五讲中就提出了“悲剧美感”。“当我们欣赏悲剧时,随着剧情在我们心灵上引起的震撼与波动,上述这些否定性的情感,便被我们加以疏导、宣泄、净化,并在疏导、宣泄、净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情感重新加以体验,把他们转化成一种高尚、纯洁、爱我人类的慈悲情怀与追求自由的奋发精神。这就是悲剧美感”。在古希腊的悲剧理中,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不论是命运悲剧还是性格悲剧都充满着高洁甚至神秘的意味,隐含着人生的教训和哲理。被悲剧真正打动了的人,会有意无意地摒弃“外物”的毒化和诱惑,回到人之为人的那些光辉品性上来,它会变得纯洁起来,真挚起来,高尚起来。董健在《戏剧艺术十五讲中说“我们从大量悲剧经典中概括出一种叫做‘悲剧精神’的东西。具体表现:一严肃的情调,二崇高的境界,三英雄的气概”。这是古希腊传统悲剧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和美学特征。 而在中国的古代我们关注的不是命运,不是抗争,而是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人和社会之间的问题,再加上统治者的思想文化禁锢,高度集权的社会部优一套社会伦理的约束,戏剧所表现的空间也相应的会很狭窄很多,大家关注的是自己当下的生活,戏剧所表现的当然也就只能是一般的社会生活,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最多是借剧中人之口抒写自己的情怀。没有很多是深刻而宏大的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于人生价值的追问,更大程度上它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娱乐。最早在宫廷,后来在勾栏瓦斯中都是这样的。它是随着城市小市民的产生而发展繁荣起来的,更多的是来表现小市民的爱,恨,情,愁,来迎合市民阶级的审美要求的。所以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悲剧如果按西方的悲剧理论来划分则不能称之为悲剧。只能称之为“悲情剧”或是“怨”剧。但是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西方的理论来框架中国的戏剧无疑是不合理的。唐岫敏在悲剧与现代社会一文中说“悲剧的主人公从出身高贵的英雄变为平民百姓,但是他使人恐惧,激发人怜悯之青的本质没有变,社会人生本身就具有悲剧性,中国的戏剧往往用一种凄婉悲弥的意境写意性的描述生活的无奈。这也往往更符合我们中国的审美心理,更容易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以它不像西方传统悲剧那样很生硬的把血淋淋的现实更为夸张地呈现在舞台上,用满台的尸体来证明命运的不可逆转,无可奈何。它不是要引发人们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而是要人们了解真真切切生活的无奈。所以它不像西方的编剧法则那样:一出戏,喜剧要保持喜剧的一致,悲剧要保持悲剧的一致,切记风格的混杂,非驴非马。鲁迅曾说“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这个悲剧事件的过程中并

东西方名画鉴赏论文

2013至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东西方名画欣赏课程 论国画形式的油画作品 ——浅析《学贯江海图》 课程编码:______ G20351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 32学时(11周) 开课时间: 2014年3月31日第五周至第十五周 学生姓名:__ 翟瑞星 __ 学生学号:_ 1202170111____________ 专业年级:_ 轮机工程2012-1_____________

摘要: 国画即中国画,是相对于西方画而言的。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尤以山水,花鸟为长。油画是西洋画绘画形式的一种方式,它不同于水墨画的方式。用油画的绘画方式来画国画,是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哲学思想与美学价值,亦有崇高的道德情怀。本文仅对《学贯江海图》这一作品的哲学思想,美学价值,道德情怀进行简单赏析。 关键词:表现手法哲学思想美学价值道德情怀

论国画形式的油画作品 ——浅析《学贯江海图》中国油画的产生来源于西学中用,当油画这个舶来品传入中国后,逐渐被众多国画艺术家接受并运用和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流派——中国油画。《学贯江海图》长4.5米,是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张仕春老师作为献给学校60周年校庆的作品,在视觉上气势磅礴,冷暖相接;在内容上意境优美,虚实结合。是一幅优秀的山水画。 此幅油画在视觉上采用由近及远的绘画手法,着眼于近处,高山之嶙峋,草木之繁茂,色彩之浓,清晰地跃然于人们的视线内,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感,仿佛置身于其中,沐浴着春风,其喜洋洋者也。每一个观摩此作品者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着橘子洲头,指点江山的气势,欣赏着虫鱼草木的生命气息,感受着流水浮云之自然灵气。此乃画之动也。远处以暗色描绘飘渺的山峰和山天相交的恢宏意境,亦是创作手法静的表现。作品的动静结合,表现出一种旷远,豁达,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这哲学思想下,亦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莘莘学子殷切盼望之情。 国画素来讲究意境须臾飘渺,给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感觉。此作品亦不失传统国画之风格。纵观全图,由近及远,由真切到飘渺,使作品显得栩栩如生,看那瀑布,涓涓潺流,线条与线条得搭配得当,色彩与色彩的交相辉映,便使之有一种灵动感。观那远处的高山,所谓云锁山腰一半高,到底山有多高,作者没有具体描绘,而是云雾缭绕锁山腰,这就更能体现山之高不可测,和辛弃疾的“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这样一种虚实相接的表现手法,使画的意境表现地富有诗意一般的美妙。既有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迈,又有王摩诘悠然自得的飘逸。画之美,美在意象,是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的一个意象世界,有着超越人们理性审美的精神活动。体现了中国传统之美学观念,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值此六十周年校庆之际,张仕春老师鼎力巨献该作品,更是表达了对学校 的衷心祝福之情。作品取名《学贯江海图》,意在表明学校会秉承着:“学贯江海,德润方厚”的校训蒸蒸日上,大展宏图。那涓涓潺流的瀑布象征着海大人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那挺拔险峻的高山亦是道德的象征,古人素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说法,在这种哲学思想的熏陶下,我海大学子必定会独树一帜,有所作为。总之,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意。 作者以油画的绘画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意境恢宏,富有深意的国画形 式的油画作品,在欣赏作品,大饱眼福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在哲学、文艺、道德方面的造诣,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位人民教师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我深信,只有高度的文化建设,才能造成现代强盛的民族和国家,对美和艺术的理解, 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美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多接触艺术,包括了解一些艺 术史,经验证明: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和理解力,是要靠学习才能获得的————是知识之所 赐。 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驳杂繁芜,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知所措。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典雅精致的风 格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入艺术的现场,感悟艺术之趣、历史之真,知 性之美。从这本书中,学有所获,常有所思,偶有所悟,其乐融融。 西方美术发展的精神基点,始于与自身的认识上。“美术”一词,在西方指非功利主义 的礼堂艺术,或主要指为纯审美而创作出的有形艺术。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表达思想感情 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纵观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状态,由于不同的民族历史传 统和相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丰富而又相对复杂的艺术景观。 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尽览西方美术发展的线索,有过三次高峰时期。第一,古

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19世纪。 对于文艺复兴,在我学这门课以前的记忆里,留下足迹的仅仅是文学作品,远远不知道 美术作品的丰富、无限和逼真。到此刻才了解到艺术的无垠天地。 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中世纪是基督教统 治西方的一千年,人们的思想,生活都受到基督教义的全面渗透和压抑。这个时期的人们缺 乏创造力,缺乏自主思想,只为了上天国而活着,而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的创造力。文艺 复兴为世界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说:“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 革命。”就文艺复兴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时 代可以和它相提并论。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不朽的珍品。而近代先进的 艺术文化,是在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起来的。虽然文艺复兴是一次内容复 杂多变的艺术风潮,但它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典型和共通的原则,方法以及形式。 文艺复兴-----这个人类终于迎来的属于自己的曙光,这个时期的人们尽情地歌颂人, 歌颂人性,歌颂人的美是文艺复兴美学观的主旋律。美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艺术大变革中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 《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 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 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西方戏剧

西方戏剧·西方戏剧发展史 简要描述: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戏剧是历史的产物,其历史按时序可以划分为: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时期戏剧、启蒙运动时期戏剧、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 所有的历史产物都离不开产生它们的时代,它们与那个时代息息相关。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价值取向、社会百态以及种种庆幸或悲哀。毫无疑问,西方戏剧也是历史的产物。西方戏剧的发展伴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在这个共生的关系中,西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戏剧的历史可以按时序划分为: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时期戏剧、启蒙运动时期戏剧、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在某些历史时期,按照不同的风格类型又可以划分诸多流派。 一、古希腊罗马戏剧 欧洲戏剧发端于古代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到公元前6世纪末,阿里翁在春季大典上表演酒神颂时,即兴编唱诗句以回答歌队长提出的问题,泰斯庇斯则在酒神颂的歌舞中加进一个演员,由他轮流扮演几个人物,并与歌队长对话,被认为是最初的戏剧因素。古希腊悲剧的创始人埃斯库罗斯把演员增至2人,逐渐减少了歌舞叙事的因素,增加了戏剧因素,戏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至此成型。 古代希腊冬季举行祭典时,人们化装成鸟兽,狂欢游行,称之为“狂欢队伍之歌”,到公元前6世纪,它在希腊本部发展成滑稽戏,被看作是原始的喜剧。公元前487年,雅典在祭祀大典上正式上演喜剧,当时只有3个演员,歌队的作用并不像在悲剧中那么重要。在古希腊喜剧的发展进程中,歌队的作用亦愈来愈小。 这一时期是人类戏剧的童年时期,也是它的第一个繁荣期,有许多悲剧和喜剧作品留传下来。著名悲剧作家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著名喜剧作家有阿里斯托芬、米南德。在古代罗马,戏剧创作和演出也很繁荣,主要剧作家有普劳图斯、泰伦提乌斯。 二、中世纪戏剧 欧洲的中世纪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时期,戏剧创作和演出也以宣传宗教观念和道德说教为基本内容。其中,从教会仪式中的唱诗发展起来的宗教剧,多以宣传教义为目的。宗教剧的一个变种是奇迹剧,在各种传奇性的情节中渗透着宗教和道德的宣传;它的另一个变种是取材于耶稣和圣徒传奇故事的神秘剧。道德剧的主旨是从抽象的道德说教转向对社会道德

浅谈西方艺术精品欣赏课后的收获

浅谈西方艺术精品欣赏课后的收获 人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异界文化的 交流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息,这种交流不仅避免了文化近亲繁殖导 致的基因退化或畸形,从而优化提升了本土文化,而且给世界文化 带来了丰富的新品种和蓬勃的新活力。我们出生于东方,沐浴在东 方本土文化的光泽下,从而黯淡了西方艺术的色彩,但通过西方艺 术精品欣赏这门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璀璨光芒。 艺术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像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甚至 演讲、体育等等。但我们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无法全部涉猎,因此 周正平老师帮助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一些西方雕塑、绘画、建筑的精品。下面,则是我对印象深刻的作品的一个了解与认识。 艺术来源于文化,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我们知道, 西方艺术最早体现在古希腊文化中,而古希腊的艺术则具体的体现 在雕塑上。在一座名叫《克雷提奥斯少年》的雕像上,人们终于看 到了人的生命,这是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取得突破的关键一步。而米 隆的《掷铁饼者》则是另一个巨大的进步,这座雕像不仅不再沿袭 传统的大理石雕塑,改用青铜雕塑,而且是第一个把将运动作为表 现重心的雕塑作品,它的产生标志着古希腊艺术正式进入了它最光 荣的时代——古典期来临了。 但是《掷铁饼者》表现的是掷铁饼的大力士正处在将铁饼往前 一掷的瞬间,我们从他身上看到的与其说是运动,不如说是稳定; 雕像充满的与其说是动态之美,不如说是静态之美。而相比之下, 坡力克里特的《持矛者》则相当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持矛者》雕像所表现的就是他一步走过后,正要迈开另一步的刹那间,虽然 他的运动幅度明显不如《掷铁饼者》,但如果我们仔细看,尤其是 看侧面像的话,会发现他的全身好像都在动,这就是所谓的动态之 美了。 通过查阅资料,我还知道了整个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天鹅之歌, 绝望之歌——《拉奥孔》,一个以绝望为主题的完美雕塑,似乎预 示着古希腊的雕塑走向绝望,再也无法雕琢出伟大的作品来了。在 古希腊的雕刻作品中还有一个大的特点,那就是以女神维纳斯为主 题雕刻女性雕塑,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如堪称美丽之最的《米洛 斯的维纳斯》、《尼多斯的阿芙洛狄忒》(阿芙洛狄忒即维纳斯的 另一个名称)和《卡普亚的维纳斯》等等。女神维纳斯是古希腊爱 与美的象征,古希腊雕刻家对于刻画维纳斯的形象有着特殊的偏爱,

西方经典戏剧赏析期末论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观后感 机械工程学院机自0907 0401090711 刘洋 借着《西方经典戏剧赏析》这门课,我再一次欣赏到了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经典戏剧。虽然我是一名工科学生,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也是早已耳熟能详。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次欣赏都会有不同的震撼感受。,“我猜中了这个故事的开始我将上帝赋予我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你。但我却没能料到这个故事的结局。”诗一般的语言,优雅的贵族式对话,洋溢着人文的浪漫的基调,本该明媚的故事却有着凄美的结局。一个是心地善良的美男子,一个是纯洁如玉的好佳人,偏偏生长积怨深重的两大家族里。朱丽叶的父母要求她和泰保尔罗结婚,她不愿意和他结婚,便向劳伦斯教士要来了灵药,这种灵药可以让人伪装一天的假死。朱丽叶假死了以后,匆匆赶到的罗密欧以为朱丽叶真死了,悲痛地服毒自尽了。朱丽叶醒来了以后,发现罗密欧死了,于是殉情随爱人而去。罗密欧与朱丽叶死了,但他们的死却成了两家化解仇恨的纽带。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生下了一对不幸的恋人”在一首概括性的开场诗后,这部流传了几百年的著名爱情悲剧拉开了帷幕。 凯普莱特家族与蒙太玖家族是世仇,正如剧本里所描写的,他们一见面就会打起来,势不两立的两个家族的儿女却成了一对苦恋情人,这是不是上帝造化弄人?“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间!”罗密欧这样形容朱丽叶。舞会当晚,在月夜的花园里,浪漫的薄纱般的白色月光下,一对情人互诉衷肠,到这儿全局本到了中间部分,正在向高潮推进,他们秘密地结婚,似乎是喜剧的路线却来了个大转弯。谁也不会想到,在他们成婚几小时后,罗密欧因为朱丽叶的表哥杀死了朋友而把他杀了。他被放逐了,朱丽叶悲痛万分,因为她的表哥,因为她的丈夫。祸不单行,准备把“童贞献给死亡”的她又被父母自作主张地许配给了伯爵。那天晚上,罗密欧偷偷爬到朱丽叶房里。似乎是他对她的告别,他得在天亮时离开。不光是男女主角,就是我这个读者,也不希望黎明的到来,希望代表黑夜的夜莺永远唱出婉转的曲调,赶走代表黎明的云雀。 我特别喜欢朱丽叶服安眠药前以及罗密欧在她墓中服毒自杀之前的那大段

美术鉴赏论文

我最喜爱的画家——毕加索 在艺术的长河中,闪耀着一颗又一颗耀眼的明星,这些耀眼的明星们带给我们的有感动,有愤恨,有思考,有进步。我们从艺术中汲取养分,从艺术中得到灵感。画家无疑是艺术家群体之中重要的一族,他们用线条和色彩绘出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找到自由翱翔的思想,也可以找到现实的影子,既可以找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可以找到阴暗生活的反映。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有一个独特的人,他个性、大胆、勇于创新,我们简直很难用一个或几个词汇去描述他,因为他太复杂。 第一次知道毕加索,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但是真正开始认识他,则是在中学的美术课上。《格尔尼卡》是我接触到的第一幅毕氏画作。他用一种如此大胆如此不可思议的手法描述的现实,让我感到震撼。在画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性,这种表现方式让我觉得和我见过的一些名画家的画作有极大的不同。 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是立体派创始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的画画法和风格多变,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不朽的地位,在他九十三年的漫长生涯中艺术几乎贯穿始终,他的作品不仅数量惊人,而且风格极其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也许是因为早年家境不佳,致使毕加索形成了敏感的性格,他早

期的作品风格也充满了忧郁的气息。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创作了许多以宗教为主题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而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民巴塞罗那后的所见所闻以及迁至巴黎既落魄又贫穷,居住在洗衣坊的生活经历更深深加重了他那个时期作品中的忧郁气息。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等多位好友,并且此时他的经济状况也已渐渐好转,生活比以前愉快。也正是在此时,爱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到,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因此他这一时期的画作用色由忧郁愤懑的蓝色变为轻快甜蜜的粉红,其中大多色彩丰富,充满了淡淡的喜悦与生气, 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透露出毕加索对人生百态的兴趣、关注及信心。之后毕加索又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由此进入了他艺术生涯的非洲时期。这个时期,他笔下的人物体健硕而深沉,揭示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在这一时期,毕加索与他的朋友布拉克一起创作出第一批拼贴画。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例如,1915至1916年的作品是自然主义的;1917年的却是现实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

中西方戏剧的差异

1、运用形象学所学知识,选取20世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形象分析。 2、简述中西方戏剧文类的异同 3、谈谈你对比较文学可比性的理解(以具体作品为例,如何确定其可比性) 4、运用比较文学所学知识,选取两部你比较熟悉的作品进行比较。 5、鲁迅和果戈理的讽刺艺术比较。 6、中国、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比较 7、简述中西古典小说的异同 8、试举一位曾受过中国文化影响的外国作家,并对其创作中的外来影响加以分析。 任选两题,要求在论述过程中紧密联系作品,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言之有理。 首先,西方自亚里士多德起就将戏剧作为最主要的文体受到重视、得到推崇,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和评论家。而中国传统文学、文论一直是以“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来划分文体,所以诗与文一直被视为文学正宗,而戏剧与小说均被视为“小道”,受到压抑。直到清末民初,戏剧才在王国维等人的倡导下成为正宗。 其次,从历史上看,西方有着很强大的叙事传统,而中国有着很强的抒情诗歌传统,因此,中西传统戏剧在形式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传统戏曲以歌诗为主,而西方传统戏剧则以对白为主。在结构上,西方逐渐形成戏剧的“三一律”理论,而中国传统戏曲的时空结构是开放的,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它的地点是可以流动的,而时间的长短也是依照故事的需要,是没有限度的。 第三,中国与西方的戏剧发展轨迹不同。大略来说,西方戏剧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越来越向写实的对话戏剧发展。同时,歌剧、芭蕾剧、哑剧等都成为独立的形式,而不被认为是戏剧正统了。相反,在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自宋元、经明清以来,一直保存着它的特色,依然以歌舞、象征、风格化的演出艺术为主。到了二十世纪,中西方戏剧都发生巨大的转向,开始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文化交汇的局面。 一、表现形态上不同。相对而言,西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比较单纯,而东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呈现多元化。因为戏剧艺术最早的形态是歌舞结合,戏剧原本是从祭祀性的舞蹈中产生出来的,但西方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再拥有歌舞结合的形态:或者是依靠台词的“话剧”;或者是只歌不舞的“歌剧”;还有专舞不歌的“芭蕾”。歌舞分家成为西方戏剧的某种特征。相比起来,东方戏剧则保留着古老的歌舞结合的传统。东方戏剧的典型代表类型——中国戏曲的各剧种,几乎无一例外包含有唱、念、做、打各要素。如果看过京剧《打渔杀家》、评剧《花为媒》等剧目,闭上眼睛回味一下,就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特征。其实,从“戏曲”这一名称也可以看出,“戏”指舞蹈与动作,“曲”指歌唱部分。“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戏剧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同属东方的日本歌舞伎、印度梵剧等也是如此。 二、对于现实的审美把握不同。东方戏剧侧重“写意”,西方戏剧侧重“写实”。“写实”是指在舞台上从表演到布景,都要使看戏的人感觉到如同生活的真实形态,象《雷雨》等经典话剧的布景与音响都逼近生活形态。“写意”是东方文化的特征,它不追求形式的逼真性,而重在表现意境,这是戏曲的绝妙之处,在戏曲舞台上,拿一根马鞭舞动就意味着骑马奔驰;而跑一个圈就算走过了十里八里甚至千里万里;四个龙套就代表千军万马等。似乎有点像人们幼小时骑着竹竿就仿佛在高头大马上一样,是极富想象力的创造。这种不求生活再现,而用高度提炼、夸张、美化来达到神似的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展了表现生活的领域,把观众带到五光十色的生活联想之中,让人获得高度的艺术享受。另外一个独特性是戏曲的程式性。所谓程式是指规程法式,就是无论唱、念、做、打都有程式。如何起身、怎样走路,对打有套路,甩袖子有讲究,而旦角的哭、小生的笑、花脸的怒打“哇呀呀”、丑角的念白等待都有讲究。演员正是在程式的规则中发挥各自的功底和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