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智能交通方案与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智能交通方案与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智能交通方案与对策研究

市智能交通方案与对策研究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19级交通运输1班

摘要 (1)

引言 (3)

1 智能交通系统 (5)

1.1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5)

1.2 国外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5)

1.3 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6)

1.4 国内外出行者信息服务发展启示 (7)

2 市智能交通系统 (8)

2.1 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8)

2.2 市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11)

2.3 市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12)

3 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分析与建议 (13)

3.1 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需求分析 (13)

3.2 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信息采集方式 (14)

3.3 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发布手段 (16)

续表3 可选择的信息发布方式 (17)

4 市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方案 (18)

4.1 市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的设计 (18)

4.2 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的设计 (21)

4.3 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应用 (23)

总结 (30)

致谢 (31)

参考文献 (32)

近几年,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私家车的数量逐年增加,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人们的出行效率降低,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市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通信息服务的到了一定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所发布的信息缺乏多样性,人们无法获取实时的交通信息等问题,导致人们出行存在盲目性,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成本。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出行的方式、出行时间、诱导人们选择最佳交通路线,从而使出行者避免交通拥堵,减少出行时间。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发布平台推送给相关信息传播媒介,出行者可以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交通实时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最终达到避免交通拥堵的目的。

本文首先论述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市交通现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指出市在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其次,介绍国内外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市建立该平台可借鉴的经验。通过采用资料搜集的方法并结合市的特点进行需求分析,并研究市交通信息的采集方式与发布手段,提出改进对策。最后,设计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框架体系,并设计相应模块的功能及其功能模块图。最后提出计算市交通拥堵指数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并对此算法进行数据应用,分析其可行性。关键字:

;出行者信息服务;框架设计;交通拥堵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iyang is rapid, the number of private cars in the city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road traffic press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large, the travel efficiency of people is reduced, and the problem of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for Guiyang.As an important part of Guiya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has been develop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diversity of published information.People cannot obtain real-time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other problems, resulting in people’s blind travel, increasing people’s travel cost. Timely and accurate traffic information can help people choose the right way to travel, travel time, induce people to choose the best traffic route, so that travelers can avoid traffic congestion and reduce travel time.Guiyang traveler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uses the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to send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media, travelers can obtain real-time traffic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media, reasonable travel arrangements,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voiding traffic congestion.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uiyang City traffic,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urb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Guiyang City in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Second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experience of building the platform in Guiyang.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ata collectio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iya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mand, and studies the ways and means of the collection of Guiyang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Finally, the framework system of Guiyang traveler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is designed, 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corresponding modules are designed.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traffic congestion index of Guiyang is put forwar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algorithm is analyzed.

Keywords:

Guiyang; travel information service; framework design; traffic congestion

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经济实力和城市魅力的提升,周边城市的人们不断涌向,省会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市居民每日出行次数变多。市机动车保有量从2014年的96增加至2018年的146万,导致市道路运输的压力增大,道路运力不足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为了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市政府部门积极建设城市道路,开展了扩宽道路、修建环线和跨区域道路等重大惠民工程,但是,老城区早期路网规划不合理,建筑群与城区道路紧密连接,扩建道路的工程在该区域难以实施。政府所采取的这些措施的确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然而道路的建设周期往往很长,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

过去市居民的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底,驾驶人往往凭借经验来选择出行线路,通过广播来获取实时路况。而公交出行者只要求知道站点信息和路线信息即可。随着市城区范围不断扩展,城市路网的复杂度增加,人们跨区域出行频繁,可能会对其他区域的道路、公交信息不熟悉,导致居民出行效率降低。驾驶员对路况信息的需求更多,如交通拥堵信息、交通事件信息、停车信息等。地铁开通以后,单一交通工具相关信息已经无发满足出行者的需求,有的公交出行者还希望获得多种交通工具的换乘信息,到站信息等,方便居民合理安排出行方式、出行时间。

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是指将计算机、通信、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等先进的技术相结合,从而能够有效、及时、准确的将道路况运行信息传递给出行者[1]。通过安装在城市路网上的信息采集设备和其它智能交通子系统获取的信

息传输至平台,平台经过处理以后通过发布平台传输给转播媒介,最终传递给出行者,为出行者提供路况信息、公共交通的相关信息、道路养护信息等交通信息,出行者通过获得这些交通信息,进而合理地安排出行。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市完成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建设,但在信息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出行者获取交通信息的方式较多,但是信息内容往往针对单一的信息,信息缺乏多样性。因此,本文提出建立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方案,通过搭该平台使城市居民获得出行所需要的交通信息,及时将市的路况信息分享给出行者,让出行者获取交通信息更加便利,诱导驾驶人员避开拥堵路段。对于需要转换多种出行方式的人们,在使用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之后,人们可以减少出行时间,避免延误。对于来旅游的出行者,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出行者可能会在外出过程中分散注意力,从而增加了事故的风险,平台为旅游者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可以减轻旅游者在陌生道路出行的压力,提高人们的旅游满意度。

本文主要通过参考国内外发展成熟的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查阅出行者信息服务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且在分析市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改善市出行者信息服务的方案,即搭建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希望以后市真正实施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项目时,此方案能够为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此外,西南地区在出行者信息服务方面发展和国内一线城市相比较为缓慢,研究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对促进西南地区的其它城市在出行者信息服务方面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1 智能交通系统

1.1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rm简称ITS),指的是在较完善的传统交通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的技术,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运输管理系统[1] 。现代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在原有的交通运输的基础之上慢慢发展起来的。它将路面的交通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交通系统结合起来,将两者的优势共同发挥出来。在现有的交通设施的基础之上,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与服务水平,建立城市公交运营管理系统,让公交运营更加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涵盖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过程,为出行者提所需要的交通信息,辅助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决策支持,让出行者更加合理地安排出行,诱导更多的出行者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从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由智能交通管理系统(ATMC)、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ATIS)、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APTS)、智能车辆控制系统(A VCS)、电子收费系统(ETC)等子系统构成[2]。

1.2国外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美国从20实际60年代末开始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如今美国在电子收费、出行者信息服务、公路及车辆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目前美国IST主要研究汽车自动驾驶,以减少交通事故率。同时,美国致力于将大数据,车路协同环境道路感知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的建设当中,以支持实时交通信息的共享[3]。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ITS,主要研究出行者路径诱导、电子收费、商务车辆管理、汽车安全

自动驾驶系统、公共交通运营方面。国外城市智能交通研究起步较早,一般都是有政府主导,然后企业、科研机构积极参与进来,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方面,2003年,佛罗里达州建立了“地面交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信息系统模型实施”的项目。这个项目可以对已经有的数据采集项目进行扩展,通过数据共享,为出行者发布实时的交通信息[4] 。日本采用多种信息服务方式为出行者提供帮助,如建设了比较完善的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其利用了可变信息板为出行者提供及时的交通诱导;还有日本生产的车辆信息系统(VICS),它可以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的交通信息接收设备和信息处理中心相连接,及时将收集到实时路况信息发送到车载设备,诱导驾驶员选择合适的线路[5]。欧洲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交通信息化方面的研究,至今已建立了比较高效的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单元无线通信系统(SOCRATS),它利用手机和车载电话与行驶过程中的车辆进行双向通信[6]。欧盟还提出SAFESOPT&CVIS计划,旨在让人们通过无线的方式获天气预报、限速、接近紧急车辆报警等信息[7]。

1.3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智能交通的初步探索,一开始是借鉴了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先进的控制系统理论和思想,并且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了运用。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在我国建立特色交通部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试点和控制室全程监督智能交通的利用情况。21世纪初,高校与企业参与到智能交通研究中,北京交通大学、中兴通讯等陆续设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组织ITS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和示范工程[8]。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在出行者信息服务和信息共享技术、公共交通管理、汽车智能化技术方面取

得了很大进步。在国内三、四线城市,电子站牌、不停车收费系统、快速公交智能系统和导航系统等比较基础的子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积极作用。在出行者信息服务方面,北京市的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北京市采用浮动车系统来采集交通路况信息,再经过数据处理以后最后得到有价值的路网信息。北京还与欧洲进行合作,开展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示范系统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运用基本的智能交通技术,结合实时交通信息采集,动态交通信息发布和GPS导航系统技术,建立一个信息服务示范平台,该平台具备实时信息发布和GPS导航的功能[9]。

1.4 国内外出行者信息服务发展启示

通过分析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国外不断在完善由交通信息采集基础设备、信息管理、信息发布和信息接收构成的信息服务系统体系,体系功能覆盖范围广泛。国内在发展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主要对出行者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市建设信息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参照国内并结合市的实际交通发展现状、出行者信息需求,建设独具特色的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

2 市智能交通系统

2.1 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市是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城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城市魅力的提升,市人口已达到480万人。公交车、出租车、地铁(于2017年12月投入运营)作为市民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城市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加之城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以及山城地形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怎样缓解交通拥堵便成了一道难题。

2.1.1 市经济状况

建设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良好的经济作为支撑。依据市近五年的生产总值分析市经济状况,市的生产总值从2014年至2018年逐年增加,五年间增长了1500亿。具体图1所示

图1 市生产总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GDP增速有所下降,但总值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居民人均收入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必然会带动消费的增多,出行次数必然增多。

2.1.2 机动车保有量

交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末的四年间市汽车保有量(包括私家车、公交车和出租车)从96万辆增至149万辆,年均增长率为11.6%,机动车增速大于同期道路里程增速,道路压力持续增大。图2反应了市机动车保有量和私家车数量的变化情况。

图2 机动车保有量与私家车数量统计图

上图反映出导致机动车保有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私家车数量的逐年上升。选择开车出行的人们越来越多,道路交通压力增大,这就需要制定相应措施来应对这个问题。

2.1.3 道路交通状况

2016年,市拥堵排名位列全国第五,全天拥堵指数为1.627,高峰期的车辆平均速度为22.03km/h,全天的车辆平均速度为26.01km/h。而根据《2109

年Q1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市在高峰期时车辆平均速度增加到27.83km/h,全天的车辆平均速度为31.32km/h,下图3反映出四年间高峰平均车速的变化情况。这一拥堵状况的改善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2017年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运营,为地面交通分担了部分压力,地铁开通后早高峰期缩短20分钟,下图4反映了地铁周边沿线道路双向高峰小时流量的变化情况;二是中环路、花冠路和人民大道北段陆续通车缓解了其他道路的交通拥堵以及交通部门加大了对主城区道路的治理;

图3 高峰平均时速变化折线图

但是,在“经常发生拥堵的路段里程比”评价指标中,排名全国第一,拥堵情况最严重的路段一季度累计拥堵时长达321小时。虽然市的整体车速得到有效提升,道路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和国外发达城市相比,市仍然是一个道路交通比较拥堵的城市。

图4 地铁周边沿线道路双向高峰小时车流量柱形图

2.2 市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市政府于2009年开始投入资金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与建设,市建立了以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等子系统为主体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2.2.1 手机终端

基于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的交通信息服务方式因其极大的便利性备受用户们的青睐,如服务于公交出行者的“掌上公交”app,为公交乘客提供线路信息、站点信息、以及导乘服务;“本地宝”公众号,如图5为出行者提供路况信息;在白云区试点运行的“慧停车”app为驾驶员提供停车位信息。

2.2.2 市952微路况微博

市交通信息微博是交通管理部门发布交通信息的平台,如图6所示通过该平台居民可以了解交通路况信息,如交通拥堵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等,从而使出行者合理选择出行时间,诱导驾驶员选择畅通的线路,避免耽误行程

时间。

图5 手机终端信息服务

图6 微路况微博

2.2.3 交通广播电台

FM102.7交通广播电台是贵州成立最早的专业交通电台,出行者通过手机端、和安装在车辆上的广播来接收实时交通信息,主要包括道路拥堵情况、道路施工情况和交叉路口的压车情况等信息。尤其是驾驶人,大都是通过收听交通广播电台来了解路况信息。

2.3 市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2.3.1 未建立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

分析市交通信息服务现状,可以看出市为出行者提供信息的方式很多,但是未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为出行者提供道路实况信息,各种信息服务方式所提供的信息缺乏多样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路况信息大都是通过语音或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能为出行者提供可视化的交通路况信息。

2.3.2 交通实时诱导不够完善

市目前拥有交通广播、微博等平台,为出行者提供道路信息,出行者获取道路信息较少,不能为出行者提供全面的可视化信息无法满足人们快速获取交通信息的需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只能通过交通诱导屏获得前方道路拥堵信息,不能获取较大范围路网的拥堵信息。

交通拥堵指数是通过交通采集设备获取交通路况信息,如通行时间、平均速度、交通量等,通过相关模型算法将路况信息数字化、图形化,以数字和颜色的变化来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

因此,市应该建立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为出行者提供道路运行信息、公共交通信息等相关信息。

3 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分析与建议

3.1 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需求分析

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市居民,根据出行者选择的出行方式的不同,出行者可以分为驾车出行者,公共交通出行者。市人口的增多,城市车辆逐年增加,导致道路运行效率下降,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为了减少人们的出行时间,降低出行成本,出行者可以通过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来获取交通准确、实时路况信息,最终达到帮助人们合理安排出行方式、选择出行时间的目的。表1具体叙述了出行者信息服务的需求。

表1 出行者信息服务需求

3.2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信息采集方式

3.2.1 固定式采集方式

建立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需要采集大量的原始数据,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信息服务平台最终的服务质量。原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要以各种软硬件作为支撑。目前国内有许多的信息采集设备,,设备可以采集的状态参数有交通流量、平均速度等,根据设备的安装方式的不同,将信息采集设备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

(1)感应线圈检测

它的原理是通过埋在路面下的感应线圈,如果有车辆经过或者是停留在

感应线圈所处的位置时,感应线圈的电磁就会发生改变,然后生成相应的交通参数,如车辆时间,这是国内投入使用比较早的检测仪器,技术相对成熟,但是该设备被埋在路面之下,长时间的重压之下,容易被损坏[10]。

(2)微波采集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微波发射装置,当有车辆通过是,检测器向通过的车辆发射调频微波,微波遇到车辆时发生反射,由于多普勒效应,微波的频率会发生偏移,据此检测器就可以检测出有车辆通过该位置,检测器通过流量分析和处理之后,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参数,如交通流量、车辆速度、车队长度等[11]。

(1)超声波检测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器的超声波发射装置,当有车辆通过时,超声波受到阻碍并经过车辆反射,利用这之间的间隔时间,可以计算出相关的运行参数,如车辆数、车速。检测器安装在车道上方,安装方便,但是由于传输过程中会出现信号衰弱,超声波检测对远处的车辆检测准确度不高[12]。

3.2.2 移动式采集方式

(1)基于汽车牌照法的采集技术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车辆拍照自动识别技术,如果有车辆经过监控点,监控设备就可以采集到车牌图片信息,通过识别技术就可以得到车牌信息,如数字、字母等信息。当一辆车通过两个相邻的检测点时,采集系统对它的牌照信息进行识别和分析,并且记录下车辆的通行时间,再结合道路的长度,就可以得到车辆的行程时间和车速。如果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有很多辆车在该路段行驶,还可以得到该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和平均行程速度[13]。

3.2.3从其他ITS子系统中获取

可从其他ITS子系统自动导入信息,如公共交通信息、停车场信息、道路基本信息。为平台提供信息的系统包括公共交通信息系统、城市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停车场信息系统等。

对于市而言,目前拥有以下道路信息采集设备,如表2:

从以上可以看出市道路信息采集设备主要采用感应线圈、视频触发、微波检测等技术采集交通信息,可获得的数据可以分为:设备位置信息、车辆行进方向、车辆速度等。然而这些信息采集设备却不能采集到某些道路突发事件信息。微波雷达存在对距离较远车辆无法检测导致检测精度较低的缺点。市在建立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时可采用浮动车信息采集系统。

安装GPS的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速度可以反应出车辆的运行状况,影响车辆运行速度的因素有道路的拥挤程度、道路交通流量等,所以可以通过一定量的装载GPS的车辆来获取车辆经过某一点的瞬时速度、路段的平均车速等交通信息[14]。浮动车具有可移动性,因此可以采集到整个路网的交通信息数据,相比于在道路上大量安装固定式的信息采集设备,大大降低了成本。市在搭建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时可以采用浮动车采集系统,获取准确、及时的道路信息[15]。

3.3 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发布手段

市拥有广播电台、电视、短信等比较传统的信息发布手段,也拥有一些先进的发布手段,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终端。出行者通过这些发布手段获取实时路况信息、交通事件信息、公共交通信息等相关信息,分析上述信息发布方式可知,居民出行中的信息内容较少,如前方拥堵信息等,市交通服务平台选择信息发布方式的时候可以将下面的几种方式综合起来,如表3。

续表3 可选择的信息发布方式

市目现在拥有电视、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微博、交通诱导屏等比较

普遍使用的信息发布手段,并且开发出一系列手机信息服务app,如“掌上公交”、“慧停车”等。建设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应该结合市的实际情况,利用人们普遍接收的传播媒介对交通信息进行传播。

因此,市在建立市信息服务平台时,可以设计市出行信息网,作为出行者获取交通信息的传播媒介,该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包含道路实况信息、道路施工维护信息、公共交通信息、停车场信息等,方便人们通过PC端登陆网址查询所需信息,并建立市出行网微信公众号,出行者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快速访问出行信息网。

4 市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方案

4.1 市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的设计

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的内容繁多,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层面:一、信息采集子系统,为平台收集数据,是平台的基础

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 、概述 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是道路交通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交通指挥人员提供道路交通的直观信息与实时交通状况,便于及时发现各种交通违章和其他可疑情况,有利于交通指挥人员迅速作出响应;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实时录像功能同时也是处理交通事故和协助社会治安整治的取证手段。可以说,视频智能分析监控对于加强安全防范和交通管理至关重要。 伴随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兴建,人、车流量都不

断增长,相应的,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也一再扩容。在监控系统越来越庞大、监控信息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单纯依赖有限的交管人力资源来实现全时、全面的监控,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本方案的提出,旨在利用当今最前沿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实现道路交通中异常行为的智能识别、提前发现和自动报警,从而减轻交管监控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监测准确度,使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需求分析 2.1 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 1)路况监视:各路口的摄像机会及时将所监控区域的实时图像传回交通指挥中心,使交通指挥人员实时掌握各路口和路段的交通状况 2)智能分析:针对整个监控系统的路口较多,出现许多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情况下,以传统的监控模式,只凭人的肉眼和事后查,例如:路段人车流量、信号灯是否正常工 作、是否有违章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这些信息能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合适的 处理方式。看录像来做到,任务量是相当多。所以我们所说的智能监控就是通过智能 视频分析设备来代替人力完成监视和查询违章的交通事件。 3)录像: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的图像会保存到交通指挥中心的录像服务器上,作为处理交通事故、违规行为甚至是治安犯罪等各种突发情况的取证依据。 2.2 对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主要要求: (1)满足7*24 小时运行要求。系统运行必须稳定可靠,故障率低,检修方便。 (2)画面延迟小,图像清晰度高。 (3)技术领先,有一定前瞻性,满足较长期间的需求。 (4)多层级联网,并能适应灵活扩容的需要。 (5)能有效减轻交管部门工作负荷,缓解城市增长迅速与交通警力不足间的矛盾。 2.3 智能交通客户功能需求分析: 违章或故障、事故停车: 在车道上或禁止停车区域出现停车现象,不论是因车辆故障停车或违章停车,都或属于极为危险的事件,或属于易引起交通阻塞的违章行为,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而事故停车也需要管理部门及时知晓尽快处理以恢复交通,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停车行为,提醒交通管理部门及时处理。(使用弃置规则) 违章左转右转:在某些道口,是不允许进行左转或右转,否则不但容易引起交通阻塞,也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导致生命财产的损失,通过视频分析技术自动检测违章左转或右转行为,可以对这

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 解 决 方 案

一、概述 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是道路交通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交通指挥人员提供道路交通的直观信息与实时交通状况,便于及时发现各种交通违章和其他可疑情况,有利于交通指挥人员迅速作出响应;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实时录像功能同时也是处理交通事故和协助社会治安整治的取证手段。可以说,视频智能分析监控对于加强安全防范和交通管理至关重要。 伴随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兴建,人、车流量都不断增长,相应的,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也一再扩容。在监控系统越来越庞大、监控信息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单纯依赖有限的交管人力资源来实现全时、全面的监控,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本方案的提出,旨在利用当今最前沿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实现道路交通中异常行为的智能识别、提前发现和自动报警,从而减轻交管监控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监测准确度,使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二、需求分析 2.1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 (1)路况监视:各路口的摄像机会及时将所监控区域的实时图像传回交通指挥中心,使交通指挥人员实时掌握各路口和路段的交通状况 (2)智能分析:针对整个监控系统的路口较多,出现许多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情况下,以传统的监控模式,只凭人的肉眼和事后查,例如:路段人车流量、 信号灯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有违章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这些信息能帮助交 通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看录像来做到,任务量是相当多。所 以我们所说的智能监控就是通过智能视频分析设备来代替人力完成监视和 查询违章的交通事件。 (3)录像: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的图像会保存到交通指挥中心的录像服务器上,作为处理交通事故、违规行为甚至是治安犯罪等各种突发情况的取证依据。 2.2对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主要要求: (1)满足7*24小时运行要求。系统运行必须稳定可靠,故障率低,检修方便。 (2)画面延迟小,图像清晰度高。 (3)技术领先,有一定前瞻性,满足较长期间的需求。 (4)多层级联网,并能适应灵活扩容的需要。 (5)能有效减轻交管部门工作负荷,缓解城市增长迅速与交通警力不足间的矛盾。 2.3智能交通客户功能需求分析: 违章或故障、事故停车: 在车道上或禁止停车区域出现停车现象,不论是因车辆故障停车或违章停车,都或属于极为危险的事件,或属于易引起交通阻塞的违章行为,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而事故停车也需要管理部门及时知晓尽快处理以恢复交通,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停车行

智能交通信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智能交通信灯控制系统 设计毕业论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编 号: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 xxx 学生姓名 杨红宇 学 号 专 业 教学单位 二O 一五年五月十日 德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院(系): 专业: 2015 年

目录

杨红宇 要: 随着我现代社会交通运输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如何处理好如此庞大的群 1 绪论 交通信号灯的简介 交通信号灯的发展现状 目前交通信号灯的种类多种多样,有的应用了CPLD 设计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有的应用了PLC 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有的应用单片机实现对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我国的交通信号灯一般情况下设置在十字路口,在醒目的地方用红色、绿色、黄色三种指示灯,加上一个倒计时开控制人车通行。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信号灯能保障安全,车辆分流也能发挥不错的作用,但是根据现在车流量日益增加的现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方说车辆放行时间固定,在十字路口经常出现东西和南北方向的车流量相差甚大的情况,这样如何给车流量较多的干道给予较多的放行时间就成了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在我国许多的大城市出现了交通超负荷状况。自八十年代后期,这些城市修建了高速道路来缓解压力,在刚建好的初期这个决策很好的解

决了交通超负荷着状况。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增长和高速路高昂的费用,高速路没有发挥人们本来预期的效果。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在大限度的缓解交通压力成为交通管理者和城市规划部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模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车流量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交通信号灯出现了缺陷:一是车辆放行时,十字路口经常出现不同车流量干道放行时间相同,易造成车辆堆积,造成交通堵塞;二是当某干道上无车时,正好是干道的通车时间,在这时间内就造成了指挥盲点;三是当这一干道车流量很大时,不能够改变红绿灯的时间来延长这干道的通过时间,造成这干道的车辆不能通过造成堆积。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介绍的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车流量,用单片机对路口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并执行处理程序,来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达到可以根据车流量来实时控制信号灯。该系统成本低、实用性好、安全可靠、安装方便等优点,具有广泛前景。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发展状况:伦敦首先发明了信号灯,然后由美国进行改造用电脑及其软件使其智能化,国外已经研究出使用红外线,电磁感应等多种方式来让交通灯智能化,发展相对于我国要早很多。 国内发展状况:我国在交通管理方面水平还欠发展,随着交通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不足。在车辆,道路和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管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采集和信息提供技术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近几年,虽然有专人研究,但是应用效果不明显,成本高收益小成了难题。目前我国交通事故仍然频发,城市车辆逐渐增加,运输速度却普遍下降,这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智能化的强度,疏通城市心脏的血液。 2 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总设计 单片机智能交通信号灯通行方案设计 图1 交通信号灯设计简图 该实时交通监控系统主要由车辆检测电路、数码显示电路、电源、以及交通灯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交通灯控制模块作为本系统的核心部分, 采用 AT89C51 为CPU, 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本模块从车辆检测模块接收车流量信息, 并对接收到的信

2020年城市智能交通解决专项方案

城市智能交通处理方案 一、系统概述 SINONET ITS-CMS V城市智能交通处理方案,是基于最优异信息管理和控制技术,改变传统静态管理和单点管理,实现实时、动态联动管理新模式,以建立高效部门联动机制及方案,提升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 二、系统架构 SINONET ITS-CMS V城市智能交通处理方案以下图所表示,包含闯红灯自动统计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统计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道路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大屏显示系统和基于三维GIS技术智能交通综合管理系统V。 三、系统特点 交通系统,全方面融合 集闯红灯自动统计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统计系统、道路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等子系统为一体交通信息系统处理方案。 高效安全,体验非凡 使用全方面安全策略,安全策略包含到系统各个层面;采取安全高效数据库系统及多样数据备份策略,提供最全方面安全保障;选择高性能图像处理服务器,配合自主研发三维GIS 技术,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体验。 运筹帷幄,统一指挥 定在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统一管控平台,集成城市交通管理所需各个业务子系统,融合各子系统数据,多维度、深层次挖掘高价值信息,为交通指挥人员提供全方面决议依据。 设计优异,科学稳定 基于三维GIS技术智能交通中央管控平台,首次引入控制反转技术,即子系统使用时才加载,由关键系统统一管理,在一定时间内如再无使用便自动释放资源,保持快速、可靠、稳定性能。 创新管理机制,推进高效管理 SINONET IT1城市智能交通整体处理方案,以事件为处理为关键设计理念,帮助各个部门协调有序运行及资源共享,将由部门处理事件模式转变为由事件调度部门模式。

智能交通完整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第1章概述 1.1 方案背景 1.1.1 物联网产业分析 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是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机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领域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它将大量多种类传感器组成自治的网络,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动态协同感知,它将成为继计算机及通讯网络之后推动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据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对传感器网络的行业应用市场调查,其国内行业市场在数千亿的规模,潜在市场巨大,更具有极大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并作重要指示:“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将物联网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指示,“我相信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传感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全国各地纷纷行动都在积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物联网的重视,被认为将对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有望踏上快车道。 1.1.2 智慧交通行业分析 一、智慧交通系统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目前,物联网民用上除RFID等少数领域,鲜有大规模成熟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运营更是行业空白。智能交通系统产业目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本特征是技术手段落后、部署规划匮乏、商业模式缺位。

基于PLC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毕业论文

基于PLC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压力都非常大。所以,改善与提高现有的交通系统的工作效率,加强交通路口的信号灯控制和监控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好交通信号灯控制问题将是保障交通有序、安全、快速运行的重要环节。但现有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都是单一的固定时序控制, 不能够根据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调节控制。 本文主要使用PLC和地感线圈来实现智能交通控制。在十字路口相应的位置埋设地感线圈,对此路段上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并根据车流量的变化,改变绿灯的控制时间,可以实时地对绿灯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十字路口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挤,达到最优控制。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最后用iFIX工程组态软件进行监控,达到了比较满意的可视化效果,并实现了模拟真实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智能交通地感线圈车流量延时控制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TRAFFIC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LC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economy, the city transportation problem causes our concern more and more, and traffic pressure in many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hina is very great. Therefore, to improve and enhance ef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transport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traffic lights and monitor the sit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e traffic light control is important for urban traffic safety and high efficiency. But all the traffic light control are working in standing sequence, and are unable to make adjustment with different traffic flow. In the design of the paper, one method of the intelligent traffic control is used which combines the PLC and the induction coil. Induction coils are preburied at the correspond- ing crossroads to make statistics of the vehicle flow, according to which the control time of the green lights is changed, then, the resource of the green light is reasonably distributed to improve the traffic capacity at the crossroads. PLC could self regulate the time of traffic light, and reach the best of control.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system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in detail. Finally, using iFIX software for monitoring, the visualization effect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real environment is satisfactory. KEY WORDS intelligent traffic induction coil vehicle flowrate time-delay control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规划方案.docx

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智能交通系统整体架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架构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子系统应用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高清卡口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高清电子警察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道路监控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信号灯控制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交通诱导和信息发布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智能公交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智能交通灯的毕业设计

太原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10级3班设计人(作者):徐今 同组人:徐今吉武师海斌韩志刚 王煜贺斌兰晓江邢超斌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智能交通灯 二.原始数据(材料): (1)单片机LED灯显示设计 (2)用实验室模块演示 (3)软件protus仿真演示 (4)亚龙实验平台

目录 摘要------------------------------------1 AT89C51单片机简介----------------------2 一、设计目的---------------------------4 二、设计目标---------------------------4 三、设计任务---------------------------5 四、设计内容---------------------------6 (1)指示灯燃亮的状态----------------------6(2)设计并绘制硬件电路图。-------------7(3)设计程序流程图---------------------8(4)编程-------------------------------9 五、交通管理方案----------------------10 六、结束语----------------------------11 七、参考文献--------------------------13

摘要 交通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社会活动的日益频繁,这点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使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日益更新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加以完善。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AT89C51为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系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扩展性强。本设计就是采用单片机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的各种状态显示。本设计系统由单片机I/O口扩展系统、交通灯状态显示系统、复位电路等其它部分组成。较好的模拟实现了十字路口可能出现的交通情况。 关键字:电子线路、AT89C51、交通灯

物联网智能交通方案设计

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 建设方案

目录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3) 1.1 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3) 1.2 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3) 1.3 产品优势及特点 (4) 1.4 物联网信息平台设备清单 (6) 二、智能交通系统 (6) 2.1 系统概述 (6) 2.2 系统技术方案 (8) 2.3 智能小车系统 (8) 2.4 道路交通管理系统 (9) 2.5 路灯自动控制系统 (11) 2.6 ETC系统 (11) 2.7 智能停车系统 (12) 2.8 城市照明系统 (13) 2.9 支持的实验 (14) 2.10 智能交通实训系统设备清单 (15) 三、配置清单及规格参数 (16)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1.1 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物联网信息平台以光载无线交换机和上层应用程序为核心,构建WiFi无线局域网,覆盖物联网实验室及其周边区域,配合实验室现有的有线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建立融合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络的物联网关键部分——网络层。 物联网信息平台是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和基础,在此基础上配合解决方案中的其他物联网接入设备和控制设备可以实现物联网基础教学、物联网基础实验、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RFID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学习及应用、智慧教室、物联网创新应用等功能,学生可亲身真实体验和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给未来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改变。 图(4)物联网信息平台组网图 1.2 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以物联网信息平台为核心构建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在实验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创新: 实验室建设的创新 以工程实践为背景,将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3层架构清晰、完整地体现出来,构建整体化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实现系统内的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使各个实验区和实验设备不再是信息孤岛;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1.智能交通建设目标 交通的本质是将“人、车、路”的内部要素进行相互关联,其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内部要素之间的整合协同,还受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系统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基于此,智能交通的整体框架主要划分为物理感知层、软件应用平台及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的应用。其中,物理感知层主要是对交通状况和交通数据的感知采集;软件应用平台是将各感知终端的信息进行整合、转换处理,以支撑分析预警与优化管理的应用系统建设;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应用主要包括交通规划、交通监控、智能诱导、智能停车等应用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可管理空间、时间和范围,不断提升管理广度、深度和精细度,以达到以下4各目标: ?提高通行能力; ?减少交通事故; ?打击违章事件; ?出行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整体应用框架图如下图1所示: 球机 ... 高清摄像机 ... 交通信号、诱导屏

2. 智能交通组成部分 智能交通整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号控制、视频监控、智能卡口、电子警察、信息采集和处理、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等板块。 2.1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并非将各个子系统在数据和空间信息在物理上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数据层面实现真正的融合和统一,并基于这些统一的数据实现城市交通的综合管理职能,真正成为“无缝集成管理、综合信息分析”的应用平台。 通过整合集成各个子系统,集视频监控、事件检测、数据分析、诱导发布、违章记录为一体的先进交通综合控制平台。达到可视化智能管理与控制和管理决策辅助支持,实现常态下的日常综合交通管理和违章执法,以及面向事件的联动控制和应急处置具有系统监控功能、事件检测功能、交通诱导功能、电子警察功能、事故处理功能等。大幅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 当一个事故或报警产生上报或者发生时,由监视模块负责向管理员工作站发出警报提示,之后根据事故的级别地点等在地里信息系统上标注出相应的信息,并根据相应规则标注出有效的监控摄像机、信号机、GPS警车、卡口等电子设备为综合指挥提供支持。同时根据相应的预案提出需要通知的相关人员名单,由管理员确认后对相关人员发出通知。之后,指挥决策者可以根据电子地图上反映的情况快速合理的部署解决方案。直至事件处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都会有相应的日志记录,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处理同类事件提供依据。 2.2 信号控制系统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管理系统的中枢,其管理和控制手段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或疏通的效果。虽然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有改善交通流秩序与保障安全的优点,但是若不能提供优化的控制,将会产生交通流停顿与拥堵的负面效果,会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号控制通常具有控制系统和网络发布控制指令,业务应用软件根据业务要求和规则提供现场及周边状况,与专业控制系统如“动态信号灯控制系统”联动发布控制指令,或者直接与技术信号设备如“特殊通道信号灯”联动发布控制指令。随着技术信号设备管理使用应用模型得以建议、验证和修正后,才会依据预案或是说方案,根据现场情况是说智能控制。 2.3视频监控系统 交通监控系统对摄像头实时采集交通路口信息,系统将传回的交通视频信息进行智能化提取和行为分析。根据城市监控区域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场景部署相应的采集设备。通常选择高清枪型网络摄像机对固定区域进行监视,选择高清至高云台摄像机作为至高点远距离大范围监控,或者高清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

智能交通施工方案电子教案

施工组织计划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组织机构 1.1 编制依据 本实施组织计划根据三山区安全监督局的需求以及施工现场目前道路设计状况的调查资料,结合以往我公司相似类型工程的施工经验及有关的施工规范进行编制。 1.2 工程概况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现代化管理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控制集成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在社会交通里,安全是首要需保障的问题。利用现有的监控保安设备,可有效的加强对车辆的管理,直观及时的反映重要地点的现场情况,增强安全保障措施。是社会现代化管理的有力工具。 在系统设计中,我们本着网络化、数字化结合实际情况的指导思想。建立一个连接监控中心的支持ADSL传输的网络来传输图像、声音,控制信号和数据等。用户可通过远程控制室来观看、监督现场情况等相关操作。 现代化管理体现在办公管理自动化,监控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设备,以解决部分人员不足,过多暂用人力资源等诸多问题。 1.2.1 工程位置及规模 现场位于三山区区政府旁边二个路口,本次工程主要是对路口区域进行集中安防监控。 现场主要分2个路口的设备,一个路口的视频监控,另一个路口的视频监控、电子警察。要求实现施工布线美观大方,所有线路全部埋地,本地监控无死角,以及全天候红外夜视监控等功能需求。 1.3 施工组织机构我公司针对该项目成立专门项目组,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确定项目负责人1人,全面协调该项目一切事宜,对该项目范围内发生的一切事宜有决定权和否决权。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及布置 2.1 施工总体部署 本工程的施工要做到不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本工程的施工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隐蔽工程的实施,管槽的制作及管材的安装; 第二部分:线缆的敷设与测试; 第三部分:所有网络(摄像头,视频,机柜)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毕业设计文开题报告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一.题目来源: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自从1858年英国人,发明了原始的机械扳手交通灯之后,随后的一百多年里,交通灯改变了交通路况,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社会活动日益增加,经济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道路日渐拥挤,交通灯更加显示出了它的功能,使得交通得到有效管制,对于交通疏导,提高道路导通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显著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器件也随之广泛应用,其中单片机也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当中。本模拟交通灯系统利用单片机AT89C51作为核心元件,实现了通过信号灯对路面状况的智能控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路口堵塞、车辆停车等待时间不合理、急车强通等问题。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实时性好、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国内的交通灯一般设在十字路门,在醒目位置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加上一个倒计时的显示计时器来控制行车。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行车,车辆分流尚能发挥作用,但根据实际行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还存在以下缺点:1.两车道的车辆轮流放行时间相同且固定,在十字路口,经常一个车道为主干道,车辆较多,放行时间应该长些;另一车道为副干道,车辆较少,放行时间应该短些。2.没有考虑紧急车通过时,两车道应采取的措施,臂如,消防车执行紧急任务通过时,两车道的车都应停止,让紧急车通过。 基于传统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过于死板,红绿灯交替是间过于程式化的缺点,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就更显示出了它的研究意义,它能根据道路交通拥护,交叉路口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提出了软件和硬件设计方案,能够实现道路的最大通行效率。 三.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研究课题的主攻方向: 在今天,红绿灯安装在各个道口上,已经成为疏导交通车辆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但这一技术在19世纪就已出现了。 1858年,在英国伦敦主要街头安装了以燃煤气为光源的红,蓝两色的机械扳手式信号灯,用以指挥马车通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号灯。1868年,英国机械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的议会大厦前的广场上,安装了世界上最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设计技术路线

智慧交通产品解决方案城市智慧交通设计路线 【面向城市交通】

目录 1.设计思想 (3) 2.技术路线 (4) 2.1.采用SOA设计思想 (4) 2.2.传统信息集成技术与大数据应用技术相结合 (5) 2.3.采用操作系统思想的ATMOS系统软硬件资源管理 (8) 2.4.依托PGIS/DPS-TGIS实现GIS展现应用 (9) 2.5.C/S与B/S模式相结合模式 (10)

1.设计思想 在GA/T445-2010《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1146-2014《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结构和功能》的指导下,结合我公司在城市交通管理的产业研究和工程建设经验,通过对城市交通状况及管理现状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在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并总结各城市在建设、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与弊端,提出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的设计思想为:以“以建设目标为导向,以实战应用为切入点;建设【面向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研判、智能应用,【面向交通事件】——快速响应、协同调度,【面向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多样互动,【面向系统运维】——运行监控、维修管理”为中心思想,依据相关设计规范及标准,遵循“平战结合、平时为主”的原则,建设集“管理、服务、执法、侦控”为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管控工具,支撑【路面-分中心-中心-科室】协同交通管理,实现城市交通安全、有序、高效。 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系 统 高清视频监警车定位系 统 移动警务系 统 交通诱导系 统交通流量采 集系统 卡口系统 汇聚:基础业务应用系统 其他单位 互联网 图1-1“5+N”建设理念

智能交通项目施工组织方案

智能交通项目施工组织方案 我司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交通工程管理队伍,和技术力量过硬的施工队伍,在系统集成方面拥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和强大的建设实力,可为本项目的顺利、快速、高质量实施提供保障。 我司将配合业主、监理单位,并协调好各设备供应商,组织好施工,保证人力物力投入,快速启动工程建设,按照业主的要求,高质量按时试点工程的建设。 1)实施作业的角色和职责 设备供应商:按照合同提前备货,并在施工阶段提供现场督导,指导设备的调试。 设计单位:主要负责系统集成方案设计、现场勘查,并完成施工图纸设计、主要设备配置与工程预算。 监理单位:负责协调各合作方的工作,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 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的规模与紧急程度,安排人员施工。

工程总指挥(项目经理) 具有大中型交通集成项目的管理与实施经验,负责工程整体指导工作,定期、不定期检查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并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及时调用后备资源支援工作,监督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负责; 项目副经理 具有大中型交通集成项目的管理与实施经验,丰富的技术知识和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负责协调解决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负责组织本项目实施方案设计,以及现场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工作。 工程技术人员 具有丰富工程施工经验,作为主要人员参加过大中型视频监控、软硬件安装集成项目的实施。协助项目副经理负责组织工程项目方案的实施、协调和管理工作,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进度等问题,及时上报项目副经理。 质量管理工程师 熟悉视频监控项目和软硬件集成项目的工程特点、技术

特点及产品特点,并熟悉相关技术执行标准及验收标准,负责协调系统设备检验与工程验收工作。 材料设备管理员 熟悉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规格,负责材料、设备的进出库管理和库存管理,保证库存设备的完整。 行政助理 要求具有行政管理,标案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及责任心,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工作,负责信息(含资料,工程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借阅等方面管理工作,以及和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合同文件及相关协议的收集、整理、归档、借阅等管理工作。 安全员 要求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负责巡视日常工作安全防范以及库存设备的安全。 2)实施阶段划分 1、实施前的准备阶段

城市公交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

城市公交一"通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特色 集约化管理: 基于省级集中式多级权限的交通卡应用管控模式,平台集中整合各级省、市交通垂直架构部门管理、设备 集中与分散管理、中央清算与结算管理、多级卡务管理、实时在线集控管理、便捷自助查询、有效决策支持等应 用,实现智能交通一体化、集约化管理。 无线采集: 支持联机实时传输和脱机延时传输两种工作模式,支持GPRS CDMA Zigbee、红外等通讯方式,彻底改变公共交 通系统中传统的手工数据采集落后局面,Zigbee无线通讯技术采用国际 2.4GHz免费频段,降低运 营成本。 车辆管理: 行业内率先融合RFID+GPS+GIS+GPRS/CDMA技术应用的车辆流程化智能管控,全面管理车辆信息、车辆调度、车辆定位、权限管理、线路运行管理、智能卡司机考勤、安全报警、车辆录音、照片监控、地图轨迹管理、短信服务等管理。 系统融合: 全面实现一卡通管理、GPS智能车辆管理、3G车辆多媒体发布等多业务融合与互通高集成应用,可与第三方智能交通系统融合对接,实现智能交通综合资源管控。

针对城市公交和BRT 多业务复杂应用,在国内率先应用 讯技术的融合创新。 智能收费终端与岀租车计价器互联,自助刷卡扣费,实现银行卡与司机卡的二卡合一的快 速结算模式,提升了车辆运行效率。 K.V ::肩.公共交通卡中心合柞憾行 e 业应用主# 交通卡用户 系统应用 城市公交和BRT : 肚共昌行辛 秋市勒週交诵 独交应屈 饭谨咨运 出密年应罔 菲橫軸卡巒存卡 WF 匚手机 JS 面卡 手机RF^SIWUIM^ SIM/UIMPASS ^ Zigbee 与GPRS/CDM 多种无线通 出租车:

智能交通系统毕业论文

智能交通系统毕业论文 智能交通系统毕业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 发展,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成为了代步工具,特别是近年来 小汽车的普及,加重了现有交通资源的压力。优化交通网络 可以缓解交通压力,但是投入成本较高,还要受很多环境因 素的影响,对于道路交通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技术的优化显得 更容易实现,而交通灯是整个交通网的指挥系统。 本文研究的是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器的智能交 通灯控制系统,该系统在基础交通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如 下功能:(1)自动实时监测车流量并将传回的数据进行处理, 动态分配不同方向的通车时间,最大程度优化交通道路资 源;(2)紧急情况强制转换通车;(3)根据车流量自动进入 夜间模式等功能。本设计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并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软件仿真,并进行了硬件板卡实现。 关键词:智能交通灯;STC89C52;智能控制;74HC57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s of modern society, all kinds of traffic tools has become the transport, especially the popularity of the car in recent years, which increased the pressure of the existing transport resources, Although optimizing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can ease traffic pressure, the cost is higher,and which is influenced by many

智能交通施工方案

智能交通施工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施工组织计划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组织机构 1.1 编制依据 本实施组织计划根据三山区安全监督局的需求以及施工现场目前道路设计状况的调查资料,结合以往我公司相似类型工程的施工经验及有关的施工规范进行编制。 1.2 工程概况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现代化管理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控制集成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在社会交通里,安全是首要需保障的问题。利用现有的监控保安设备,可有效的加强对车辆的管理,直观及时的反映重要地点的现场情况,增强安全保障措施。是社会现代化管理的有力工具。 在系统设计中,我们本着网络化、数字化结合实际情况的指导思想。建立一个连接监控中心的支持ADSL传输的网络来传输图像、声音,控制信号和数据等。用户可通过远程控制室来观看、监督现场情况等相关操作。 现代化管理体现在办公管理自动化,监控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设备,以解决部分人员不足,过多暂用人力资源等诸多问题。 1.2.1 工程位置及规模 现场位于三山区区政府旁边二个路口,本次工程主要是对路口区域进行集中安防监控。 现场主要分2个路口的设备,一个路口的视频监控,另一个路口的视频监控、电子警察。要求实现施工布线美观大方,所有线路全部埋地,本地监控无死角,以及全天候红外夜视监控等功能需求。 1.3 施工组织机构我公司针对该项目成立专门项目组,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确定项目负责人1人,全面协调该项目一切事宜,对该项目范围内发生的一切事宜有决定权和否决权。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及布置 2.1 施工总体部署 本工程的施工要做到不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本工程的施工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隐蔽工程的实施,管槽的制作及管材的安装; 第二部分:线缆的敷设与测试; 第三部分:所有网络(摄像头,视频,机柜)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方案完整版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 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智能交通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的快速与城市道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相对滞后,造成了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与急剧增长的交通需求不相适应,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交通道路拥挤,停车次数增加,交通事故的上升等问题不仅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妨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建设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切实改善城市的

投资环境,制定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规划,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 智能交通系统在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备和成熟,并且应用非常广泛。而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也是发展迅速,目前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已经建设了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其中,北京建立了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和紧急事件管理的4大ITS系统;广州建立了交通信息共用主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和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的3大ITS系统。随着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将在城市交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因此,发展智能交通将是二三线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以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以及交通管理规范服务、快速反应和决策指挥为目标,是以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适合于城市道路交通特点的、具有高效快捷的交通数据采集处理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指挥能力的管理系统,实现交通管理指挥现代化、管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 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 提升全省/市道路交通总体管理水平的需要 城市社会公共治安管理的需要 能够面向公众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