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教学反思

免疫调节教学反思
免疫调节教学反思

免疫调节教学反思

篇一:免疫调节>教学反思

刚讲完2个课时的新课和两个课时的习题。帮助一个老师带了他的2个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还是那句话,讲得最好的总是倒数第二遍。熟能生巧,用传统方式讲授新授课,我个人认为还是一个较长时间内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必须的方式。

板书,永远也不过时。比如,免疫调节中,特异性免疫中的过程,完全可以在黑板上绘制不同的细胞,然后标记名称,并用不同颜色的箭头代表不同的阶段。一步一步,孩子们看得认真,思想也能跟得上。尤其是讲到2010年的上海高考题的时候,更加感受到这一点。不少老师看这道题的时候有些迷茫,而我教的学生确实觉得很简单,尤其是强调了一个记忆细胞分化成2个细胞,其中一个也是记忆细胞的时候,一个浆细胞要增殖成两个的时候。理解起来合情合理,而是教材所没有谈到的。体液调节的过程,是本节课毋庸置疑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变换不同的概念图,减少几步,由汉字改成细胞图,多方位练习。

很多的知识教材没有讲,是否不补充,补充到什么程度,面对不少的旧题,如何给学生们讲清正确的答案是什么,什么是正确的说法。是一个矛盾,但是经过这几节课的教学后,我发现,给学生们补充清楚后,反而没有更多的困惑,学生们很理解习题考查的深浅。比如,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T效应细胞释放淋巴因子,T效应细胞释放穿孔素,T效应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在做到一道含有5个实验的老鼠的二次免疫的题目的时候,很自然的补充了不同种类的抗原的差别,有依赖T细胞的,有不依赖的,前者二次免疫产生大量的抗体,而后者不产生记忆细胞。在谈到器官移植的时候,为了讲清楚为什么会有免疫排斥,很自然的补充了MHC,并且还补充了一个小鼠的皮肤移植实验,并且还涉及了记忆T细胞。诸如此类。随着自己多学习,使学生们认识的程度也宽了深了,更好的理解教材。

当然,还是有不少的细节,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大学时这个内容很少有学生能认真听讲的。比如:抗体是反应后如何减少,怎样的负反馈呢?T细胞上的受体和吞噬细胞、B细胞的差别是什么呢?特异性识别和非特异性识别,到底有什么不同的机制呢?艾滋病患者体内的抗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浓度没有下降,原因是什么?狂犬病疫苗每次都注射的是什么?乙肝病毒侵入机制。

我想,如果备课的时间能更充分性,也许我讲起来更加有信心。真是后悔前几年的教学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些问题,到现在就好像备一个从来也没有讲过的课一样。

篇二:免疫调节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重点章节,结合本部分知识点多,重难点相对集中的特点,我把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每一课时侧重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第二课时侧重学习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在每一个课时里采用了不同的分组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在学习免疫系统防卫功能时,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体液”、“细胞”两个大组,先让学生自学教材5分钟,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然后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示意图解,小组成员之间简单交流后,各小组推出一个代表上讲台上讲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讲析,我发现学生对参与这两个过程的免疫细胞的功能理解不够透彻,细胞免疫过程的感应阶段思路比较模糊,就针对性地进行了讲析。接下来,我组织学生把这两个过程形象地理解为发生在人体内的两场战争,免疫系统就是国防部,免疫器官就是做战军队,免疫细胞就是坚守阵地的士兵;免疫活性物质就是士兵手里的武器,从做战时军队与军队、士兵与士兵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总结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与相互联系。

在学习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几分钟,然后出示下列思考讨论题:

1.举例说明免疫系统的监测功能和清除功能。

2.总结出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3.你认为过敏反应的原理是什么?特点有哪些?结合生活中过敏反应的实例,谈谈你的感受和预防的措施。

4.自身免疫病是怎么一回事?你见到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吗?谈谈你对这些疾病的了解。

5.举例说明什么是免疫缺陷病。

6.器官移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7.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

8.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免疫抵制剂的作用原理。如何处理使用免疫抵制剂与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的矛盾?

9.读完文中3个资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10.你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或其他器官吗?

然后组织学生按以前的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思考题展开讨论。接下来,分别挑取不同小组的同学来回答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不足,我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与讲析。

篇三:免疫调节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主要讲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各种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作用等。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很复杂,又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可是书上的内容和附图过于简化,反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应多翻阅一些参考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拓展深度和广度。不一定要学生记住扩充的知识,只是希望通过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书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否则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特异性免疫是本节教学重点内容,其中核心的知识就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它们均包含三个基本环节,即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涉及吞噬细胞、B 细胞、T细胞等各种免疫细胞和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的作用,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又有一定联系,需要重点识别。

免疫细胞有多种,它们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又各不相同,容易混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辨别,准确理解。借助多媒体动画的仿真演示可以形象表现,之后再借助表格加以对比,可以有效突破这一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了解各种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形成一种珍爱生命、珍爱健康的意识,更好的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三个环节,以及各种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策略上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辅之以讲授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组织学生有效观察、分析、归纳;小组合作,尝试构建概念图,完善知识体系。

从“红丝带”、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引入,对艾滋病人的关注。调动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带着自己的疑惑等待着和老师一起进行探讨,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当然课堂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上来了。

复习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的类型,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过程中,机体首先将抗原挡在第一道防线外,个别进入机体的再被第二道防线消灭,极个别的漏网之鱼能给机体造成伤害吗?

抗原进入机体以后,机体通过第三道防线与之周旋,首先存在于哪?然后才能进入细胞内,称之为什么方式?有的被体液中的抗体消灭,有的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前者称为体液免疫,后者称为细胞免疫。老师在讲授时先讲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然后在讲授免疫过程的基础上用免疫系统的组成加以总结。这样的调整符合学生探索知识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因此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非常认可,当然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阅读课本“体液免疫”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4、当抗原已经侵入细胞,存在于细胞外液的抗体就无能为力了,这时怎么办呢?

5、这时采取的免疫方式与体液免疫有何不同?

在学生观察、分析动画过程的基础上,具体总结、板书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找出它们的关系和规律。现代多媒体教学课件技术提供了我们非常多的现代技术资源,使我们可以将静态的过程动态演示出来,使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容易讲解,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了。老师在课堂上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讲授,不断地用图表、用视频材料等不断对讲过去的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比较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类免疫的异同点。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既各自有独特的作用,又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的微生物世界里,是生物的进化才使我们具有了这一副坚实的盔甲,那么面对这副盔甲的来之不易,可以说我们人类诞生虽然要比整个地球生命诞生相比,很短暂,但是也有上百万年的时间,那么这么长时间我们才富有了这么一副盔甲。我们面对一个这样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那我们就应该珍爱生命、珍爱健康!

通过问题驱动、比较联系,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在走,学生始终在和老师一起完成一种问题的探究过程,在一种创设探究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学习到了免疫调节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理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免疫调节非常难于理解的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在轻松的探讨中解决了这个难点,了解到了免疫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了真爱生命、珍爱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以手机细菌培养实验引入,展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就是因为什么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利用生活经验,实例介绍免疫器官,如裸鼠、淋巴结、白血病、扁桃体发炎。 以血常规检查介绍免疫细胞,白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包括B淋巴细胞与 T淋巴细胞。病原体感染导致白细胞数量变化,可提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如淋巴细胞数量上升一般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一般为病毒感染,为医生开提供依据。 介绍AIDS,即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HIV病毒感染引起。T细胞就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HIV 病毒专一性寄生在T细胞中,引发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免疫的三道防线。

《免疫调节》说课稿

《免疫调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免疫调节》选自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随着课改的进行,新课标将免疫调节列为必修三的教学内容,其“具体内容标准”中包括“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可见,新课标将免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可见本节在高考中的地位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学生通过初中有关免疫知识和

免疫调节教案讲课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

免疫调节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周泉梅 课题 2.4 免疫调节课型新授课时 1 班级高一(8)授课时 间 2014.3.2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⒈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 方法 直观教学、活动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动画展示)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 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大家都 叫他泡泡男孩。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 里男孩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 过渡:人体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 【实验探究突破重点】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4节免疫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2态度观念方面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3.能力方面 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 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模式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教学手段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参考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所了解,近年来媒体的宣传,也使得艾滋病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学生应该会对艾滋病的问题的讨论比较感兴趣。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可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让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教师可指出,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 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第2课时)》名师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几个方面。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贯彻这些观念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比较能突出学科素养之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培养。 《免疫调节》一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在第一课时,我们已学习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防卫功能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对于免疫学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本节内容主要围绕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等反面进行展开。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材料,配合多媒体教学,利用一些情境动画、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免疫调节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涉及,对于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的功能有了初步了解,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另外,免疫学的很多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健康是紧密联系的,使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对于免疫学方面的案例如:流行性感冒、过敏反应、艾滋病、器官移植等,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或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也会有一定的了解。教师通过布置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观看视频录像,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更科学的认识了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通过收集、查阅资料,能够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分析,能够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4、通过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能够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科素养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能力目标: 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 (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 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 学生:免疫调节。 播放视频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教师:这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历程中又一个历史镜头——在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温总理专程前往阜阳,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也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艾滋病正在对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发出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而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艾滋病资料的搜集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交流讨论: (1) 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 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 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 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 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教案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以外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的杀灭作用。 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而泪液、胃液、唾液属于第一道防线的分泌物,故也属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屏障,是指机体体表的皮肤和所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黏膜,是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结构,微生物只有通过皮肤和黏膜才能侵入体内,因此皮肤和黏膜构成了动物体防御外部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线。正常健康的皮肤黏膜,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是不能通过的。皮肤和黏膜的机械阻挡和排除是主要作用,如呼吸道纤毛上皮的摆动,尿液、泪液、唾液的冲洗。 此外,皮下和黏膜下腺体的分泌液中含有多种抑菌和杀菌物质,如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等,都具有抑制或杀灭局部病原菌的作用。再者,皮肤黏膜上存在着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物质: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2、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3、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

名称来源功能 具有特异性 识别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复 合物 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 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 细胞 √ 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 成熟)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 √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 疫效应 √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 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 三、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 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 四、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效应T细胞还释放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来加强免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特异性免疫教学案例

“特异性免疫”教学案例与自我评析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生物组黄荻清 (本文获2008年广西优秀教学案例评比壹等奖) 1教学设计理念: 1.1、人的学习是一个接受刺激、自我发现、自我构建的综合过程。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讲解 ...............。教师的讲解应简洁、 明了、准确,深入浅出。以便给学生一种清晰而强度足够的刺激 ..........。这种刺激必须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成为学生新一轮信息加工和自我构建的信息源。课堂教学也一定要留给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的时间。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和再加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反应和变化,及时反馈、小结,使学生的自我构建过程更有效。 1.2、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地方,更是增进心理能量,激发学习和生活热情的地方。 2 教材分析: 2.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高中生物选修本“免疫”一节知识,是高考大纲中必考的重要内容。而“特异性免疫”中关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之内容又是重中之重。 2.2教学目标分析: 2.2.1知识目标:掌握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的三个阶段;抗原、抗体、吞噬细胞、B 细胞、T细胞、效应淋巴细胞等概念及其在相关免疫过程中的联系;体液免疫中二次免疫的原理、特点;抗体怎样清除抗原;抗体、淋巴因子的区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2.2.2能力目标:自主构建 ..........特异性免疫过程动态图解并能以清晰、明了的书面及口头语言 表达 ..。能用坐标曲线 ....表达出首次免疫与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生成的变化。能用拟人化或比喻 的形式将抽象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内化 ..为具体、易理解、易记忆的过程。通过自我独立练习和课堂交流使学生体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从而逐步构建正确的自主评价体系。 2.2.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课堂动笔绘图、思考,体验什么是“集中精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交流和对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同伴的成功激发学生不断进取。以自己的成功激发自信。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牺牲“小我”,保全“大我”,以维持全身稳态的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的是非观念和集体意识。 [教学流程]: 1、导入: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的形式复习抗原、抗体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当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被突破,抗原进入内环境中,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便开始启动。那么,第三道防线是如何启动的呢?”引入体液免疫过程的学习。 2、正课:

《免疫调节》 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四)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授课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必修3模块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特异性免疫”又是免疫调节中的核心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免疫学基础知识,知道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初步了解了免疫的功能,但是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缺乏认识。因此,本节课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②指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③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④通过实例,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联性,领悟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①尝试建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概念图模型。 ②联系实际,运用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分析相关案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步领悟系统内各要素需要协调合作才能维持人体稳态的观点。 3、教学重点 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

特异性免疫如何发挥防卫功能。 4、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①初中阶段已经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 ②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知道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抗原、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 ③高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会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问题,领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人体稳态的重要作用。 认知盲区: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及其异同点。 局限能力 ①分析图表,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构建模型的动手能力。 二、设计思路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综合分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将他们分为A、B、C三组。A组提前预习,完成课后习题,老师批阅解疑,并从A组中选取若干优秀成员担任本节课的“导师”,负责对学习本节内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法指导。B组学生整理初中相关资料,组织C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五步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采用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能读懂的自己读,自学不懂的,并与其他组讨论;“导师”负责指导C组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进行合作讨论;经过讨论仍然存在问题的知识点,由老师精讲。 四、教学程序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海丰县梅陇中学李文进 一、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内容,其中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调节列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教材中首先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做了介绍,而后才开始介绍免疫调节,意在突出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作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的普遍性。 二、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生物学基础普遍较差,初中生物知识遗忘率较高。但学生通过社会的关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对“艾滋病”的知识也有所了解,对“疫苗”有亲身体验。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③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的机制。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体液免疫流程图的学习,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免疫学问题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艾滋病和免疫系统的关系让学生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体液免疫的过程、 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免疫调节教案

免疫调节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

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免疫 》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第三节免疫》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资料搜集法、成果展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等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四、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理解水平的内容,其中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学生初中就已经涉及,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本节的重点是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首先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即以艾滋病为例,说明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 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然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学习来解决之前的问题。对体液免疫的教学,让学生结合体液免疫的示意图阅读教材进行问题讨论,然后用图解的形式画出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免疫的过程利用课件动态演示的辅助手段,使学生有个直观印象,再来层层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最后用图表表现出简单过程。在艾滋病病因的基础上,让学生考虑T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从而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学生通过初中生物学习已有所了解,近年来媒体的宣体,也使得艾滋病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对于艾滋病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应该是会比较感兴趣的。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可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所面临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是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及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够概括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免疫调节可以杀灭病原体,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一样,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还记得免疫的概念吗?(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异性的保护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的功能是什么?①防卫功能②监控和清除功能 根据免疫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与病原体发生作用的一般顺序,我们又将免疫系统划分为三道防线。请同学们翻到必修3的第36页,给大家1min时间预习三道防线的内容。思考三道防线如何消灭病原体? 【板书】第4节免疫调节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的功能。 2.第二道防线

没有被第一道防线消灭的病原体继续攻击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的功能。 【提问】这两道防线有何特点呢? 这两道防线的主要功能是杀灭侵入人体的大多数病菌。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承接】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因为不具有特异性,所以作用效果也很弱,如果前两道防线被突破,就需要第三道防线起作用了。提问:第三道防线由什么构成呢?(板书: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ppt显示其组成和分类)。 3.第三道防线 【过渡】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并且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又称为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就会产生特异性免疫来对付这种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又被称为抗原,而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被称为抗体。抗原、抗体具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来学习一下抗原。 (板书:抗原,ppt显示抗原的概念,并讲解)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 【过渡】抗原与抗体有何联系了? 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板书:抗体,ppt显示抗体的概念,并讲解其特点) 抗体是一种球蛋白,抗体分泌出来后,到哪儿起作用呢?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还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哺乳期间不容易生病,就是因为婴儿直接在母乳中获得了抗体。 【思考讨论】:细胞中与抗体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过渡】根据抗原、抗体的特点,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它们是如何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呢?同学们阅读课本37页第三段并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特异性免疫分为哪几种?2、分别是由什么细胞起主要作用? (三)、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五(考点三)免疫调节 编制:时间 课前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梳理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 课堂合作探究 核心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典 例1 免疫细胞的作用和来源分析 (2013·课标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 细胞和B 细胞 C.吞噬细胞和B 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归纳提炼

1、牢记“两类免疫”关键词 (1)非特异性免疫:遗传得来、先天性,针对多种病原体、无特异性,范围广、强度弱,由第一、第二道防线参与。 (2)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其特异性强,由淋巴细胞借助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完成、范围宽、强度强,包括由抗体参与的体液免疫及由效应T 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 核心考点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 理清常考的两大免疫过程 2. 牢记5 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1)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抗原结合体。 (2)B 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3) T 细胞: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 细胞增殖分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 (4) 浆细胞:分泌抗体。 (5) 效应T 细胞:识别靶细胞,使之裂解。(6) 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细胞。3. 关注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1) 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能长期记住入侵的抗原。 (2) 二次免疫的特点:比初次反应快、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

灭,大大降低患病程度。 典例2 (2016·全国课标卷Ⅰ,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 淋巴细胞破裂、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 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可诱导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 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答出两点即可)。 易错警示 (1)只有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才会迅速增殖分化,从而产生大量效应细胞(同时也产生许多记忆细胞)。 (2)二次免疫不仅适用于体液免疫,也适用于“细胞免疫”。 (3)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和T 细胞的呈递,小部分抗原可“直接”刺激B 细胞。 巧用“逆推法”快速识别免疫类型与免疫细胞

免疫调节教学案例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 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T情境导入、展示目标T合作探究、精讲点拨T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T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以“问题探讨”引 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本并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 和讨论。 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 )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 )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免疫调节 知识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抗原、免疫活性物质相关问题】 1、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三个特性→大分子性(大多数是蛋白质或糖蛋白)、异物性(自身癌变细胞也会成为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2、抗体(抗毒素、凝集素):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由浆(或效应B)细胞分泌,具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分布于血浆(或血清),另外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淋巴因子:化学本质蛋白质,由T淋巴细胞分泌,作用加强有关免疫细胞的作用; 常见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4、溶菌酶:很多细胞可分泌(唾液、泪液),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典例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知识点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阻挡、清除外来物质)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体内衰老、坏死和癌变的细胞并清除) 组成类型 第一道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非特异性免 疫第二道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 【典例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典例3】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 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CD)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案(文科班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文科班的生物一直在被大家忽视。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应对会考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扩大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利用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多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三)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教材的分析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对象分析 文科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理科的不重视,所以对于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他们基本无视。所以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与要求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水平) 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水平) 教具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