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学校管理建言献策

我为学校管理建言献策
我为学校管理建言献策

我为学校管理建言献策

两天内听了几场讲座,这些讲座于我,确实是受益匪浅,无论是在学生工作方面,还是个人方面。

比如说,在自我定位方面上,应该处理好与自身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在个人素质上,我担任的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职务,但是作为一个学生干部,还是要有一定楷模的作用,这就表现在我可能需要体现得更擅长绘画或是技能,并且我也需要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遇事不能慌乱,同时我是一个学生,所以我应当重视学业,至少不能出现挂科的情况,否则我可能会使自身和协会都感到难堪。人际交往方面,据说我其实总会表现得有点“高冷”,这说明我待人态度可能存在一定问题,那么我向我应当尽量站在与我对话的同学的角度来感受反思,从而使自己更加有亲和力。另外老师也提到了我应当引起注意的一点:不要当老师的传话筒——这种说话方式反而会引起同学的反感,显得自己居高临下从而不得人心。老师也提议到,面对这种问题,可以采取多沟通、融入集体、对集体心存感恩、为年级提供有利信息等进行解决。

我是一直相信付出是有回报的,但也不得不承认我并不比一些人具有天然优势,这是个无可奈何的现象。不过讲座中提到了,我们应当多方面提高综合素质,并且提到了“矩形面积成长理论”,我想这两者是可以有机结合的。既然人天生在某些方面有优劣之分,那么我可以通过发挥其他方面的长处得以弥补;同时,经过不断努力,虽然初始处于劣势,但厚积薄发,脚踏实地,我自身的成长,依然有超越他人的机会。

关于礼仪的讲座也是充满乐趣的。老师在短短2小时内全面地讲解了在穿着、表情、姿势等方面的礼仪,给我的未来学生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引导作用。比如说穿着,平常我打扮是比较休闲的,但是参加正式会议、培训时,应当穿的正式点显得合体。又比如说表情,对话视线,因为我比较内敛,所以跟别人说话时一般不看对方,却从来没意识到别人会觉得我不尊重他。并且,对待不同的人,对话时视线所朝向的位置也有所不同——礼仪确实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上了这堂课,我想我会尽力按照老师所说的纠正自己在礼仪方面的错误。

而最后的新老干部交流会上,见到了几乎全体部长团成员以及负责的四位老师,部长之间交流了新学年的工作设想,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点名缺陷、规划未来——虽然身处小职务,明确了自身的职责之余,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学姐的责任,以及展望协会未来的热情。

“卓越学生成长工程”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给了我很大帮助,很荣幸能够参与这次培训,也希望我能在日后的学生工作中将它们运用到实处,提升自我素质,也使我不负这份职责。

学校管理的50个经典案例读书报告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读书报告 11级小学教育010王琦琦 一、书名: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 二、著者:程凤春 三、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9 四、页数:211 五、内容简介: 这本书精选了50个有关学校管理的典型案例,涉及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书中每一部分都遵循先描述案例内容,再提出思考问题,最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这样一个体例。虽然每个案例都设有思考题、问题解答与案例分析,但都只是引玉之砖,其意图并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希望引起读者深入思考。 六、读后心得: 起初选择这本书来阅读仅仅是因为相对于枯燥的教育管理书籍,案例分析类的书籍可能会比较容易消化吸收,也会相对有趣一点。但真真正正接触到它时,却发现这本书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每个案例都生动、有趣、富于挑战性,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事、常发生的事或是头疼的事、难办的事,然后作者又会根据案例给出设定的“命题”,把我带入到一个相应的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局外人等等。需要我自己设身处地的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我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了解到了学校管理常见的问题、困境,无论是成功案例中的经验、失败案例中教训都提供给了我很大的学习空间,教会了我从困难案例中学习摆脱困境,从危机案例中学习处理危机。 其中在李校长的“无为而治”这一章中讲到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因身兼数职经常参加校外社交活动,虽然不是每天都在学校,但学校工作却井然有序。在遇到问题时,他一般都会说:“好了,这个问题我知道了,这个方面因该是xxx 负责。我去跟反映一下……”在大多数人眼里该做决定的校长,却把这些问题分散交给了其他人。这就引发了关于校长负责制的争论。学校里一部分人就开始质疑李校长说这是“无为而治”。对于这个案例,作者给出的思考题是: 1.如果你是李校长,你会采取何种管理方式,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你是李校长,你如何界定在哪些事上有所作为?在那些事情上有不 为? 3.如果你是李校长,你在与基层教师、学生沟通时,面对他们提出的具体 问题,你会采取何种措施使问题迅速解决,使教师、学生感觉到你的力 量?

关于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就是规章制度。毛泽东同志生前曾说过,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铁的纪律,什么事也干不成。这里的纪律也是指规章制度。要想管理好一个单位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学校管理同样需要规章制度。常规管理制度是学校借以拘束,激励师生,规范其日常行为,使得学校能够正常运转,保持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一套基础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民主协商,共同参与。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制度。实际上,制度制定的过程,也是教师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对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起到良好的作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出台了适合我校的《教师考勤制度》《教师综合评估制度》《教学过程评价制度》《学校卫生体育检查评比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学环节规范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学校安全制度》《一日常规百分赛制度》《教师工作奖惩制度》《目标量化管理制度》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师生日常行为。为公平合理评价每一位教师,每一个班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校各项工作考评提供了依据。制度的建立,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遵,有据可依,有度可评,为逐步实现学校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学校管理不仅是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而且是执行落实制度的过程。建立了一套好的制度,而在管理中不去严格执行,落实或管理不到位,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过程也是制度建设,完善的过程。制度执行落实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制度在管理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逐步建立健全;管理在制度建设中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没有制度建设就谈不上管理,没有管理,更谈不上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在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和制度建设相辅相依,杂糅相容的。 管理是刀,制度是刃,用好刀,更要把钢用在刀刃上。那么,在工作中,如何管理,如何搞好制度建设并落到实处呢?第一,提高管理水平,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有一个好的校长。实践证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此,首先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要不断加强对教育法规,政策理论的学习,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提高,并能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指导工作。研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学校工作的健康和谐发展。其次,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领导班子成员不但要善于学习管理方面的理论书籍,而且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既懂业务又懂管理;既能应付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事情,又能驾驭全盘的德才兼备的行家里手。其三,打铁需要自身硬,改变作风自先行;外树形象强内功,身为标杆旗自红。领导班子要廉洁自律,塑好形象,树好威信,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既是制度的坚强执行者,又是制度的忠实遵守者,这样才能凝心聚力,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核心,激发广大教师自觉遵章守制的积极性。第四,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任人唯亲,不搞小圈子。敢于坚持原则,主持正义,明察秋毫,伸张正气,铁面无私,一视同仁。教育广大教师自我管理,做到既有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又能够自我约束,举止有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第五,防止计划多,落实少;制度多,执行少;布置多,督查少;制度上墙装门面,材料入档走过场。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集中检查与分散检查相结合,每次检查有评估,有记录,有总结,真正使检查成为促进制度落实的催化剂。第六,坚持制度创新。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建设要在管理中不断修改完善,创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常规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教育管理与持续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逐步建立一种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科学管理体制,并真正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第七,以管理为龙头,建立激励机制,为制度落实,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对工作进行了量化,实行了目标管理,对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 嘱托 根据常规,离任的领导总以为有责任给新上任的领导留点什么,嘱托?希望? 声誉很高的沈校长刚好年满六十,尽管身体还硬朗,雄心也未灭。但是,退休规定不留情面,只等新领导班子确定下来后,他就要退下来了。他留恋学校工作,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后任领导留下更好的基础,让他们去做出更好的成就。可是这点心愿,现在却变得难以实现。例如,学校数学教研组缺一个能干的教研组长,上半年已研究决定调入某校一位骨干教师。当时因对方坚持不放,只好搁了下来。现在对方愿意放了,老校长催着管人事的副校长办理。可是这个由老校长一手培养提拔,平时言听计从的副校长,表面答应着,就是不办理,老是找各种借口拖着。这个副校长聪明得很,对老校长客气,是感激知遇提拔之恩;拖着不办,决不是决策上的错误,而是要等新校长上任后,听听新的领导口气再定。“不然的话,新校长认为在他赴任之前,我们有意安排好自己的人马。那时,老校长是退了,可我还得留下来呀!”当老校长从侧面了解到副校长的“内心独自”后,心中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起。老校长自责自己为什么到“快下台”的时候,才识别出这位副校长是一个不以事业为重的人。 经过思虑,老校长决定给接任者留下这么一句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关键要看其以事业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 【评点】

这个案例反映了“人才难得亦难知”的道理。要用人就要知人;要知人,就要以贤知贤,以能知能。校长的用人和选人的标准先得彻底改变。老校长留下的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值得校长们深思。 用人,要注重两个用人的原则: 第一,德才兼备。我国通俗说法叫又红又专。主张德才兼备,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专利。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任何时代都既讲德又讲才。早在汉代,王充就指出“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而且也早有人主张德才统一,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这话和我们现在说的“专是本领,红是方向,是统帅”的精神是一致的。学校角色的德,就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优良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专,就是精通业务,具有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和掌握教育规律,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 第二,公正合理。要按条件取人,通过一定手续选人。坚持必要的考核,走群众路线。杜绝不正之风,不搞任人唯亲。一些学校领导喜欢选任和自己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其实有关系并不一定有好处,“远亲杂交”才有利于多种信息交流,择优发展。当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确实是按条件选任的,则也不必过多拘泥于关系的亲疏。总之,要按工作需要和角色特点合理选任。 用人,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 第一,任人唯驯。任人使用都以自己的标准为根据,只重用听话的,善于体察并贯彻领导意图的。业务过硬的教师爱提点不同的意见,校长就调其去管图书;公正的会计敢于坚持

学校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孟子曰:“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当代教育在信息时代,出现了很多负面新闻,让人对教育产生了怀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采用各种管理手段,有些违背了教学规律,甚至偏离了教学方向,一切以为数为目标,一切为提高考试分数为目标,脱离了党中央的教学方针政策。所以,教学管理和教学手段必须有章可循。 当前学校教育中目中无人现象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学校管理的规约性和个体成长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互联网时代表现的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尖锐突出。我们国家很长时间内走的是“穷国办大教育”,办学的标准在不同程度上被罔顾,一切服从于“有书读”的目的。当年叫两基教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育出了很多乱象,大班额、择校热、乱收费、补课风等等。现在在西部一些地区还不能做到一个人一张桌子,学校还不能做到一个人一张床,可能两三个人睡一张床。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我们现在特别小学里头,你走一百所小学,九十所小学在他的楼梯上面有两排脚印,右边的向上,左边的向下。他在提示我们,你走路必须走右边,上楼必须上右边,不能走左边,你必须从右边上去,左边下来,这是规范。但到中学呢?没有了,到大学,没有了。同样的脚印,有很多宾馆在楼梯上也放

了脚印,他是提醒我们的过客你能够注意前面是楼梯,前面你要小心,不要绊倒。当我们的学校整天想着把我们的学生规范能够通过我们学校非常细的规定,塑造出一个符合我们社会愿望的人来的话,我们的教育就是跟因材施教的要求,跟教育活力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这两个误区就导致了我们现在学校教育标准化思维,标准化思维导致了学校管理中的三大问题:第一结果高于过程,当我们有标准的话,我们就用标准来衡量一个教育行为,一个教学活动,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价值和它的成功与否。我们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这个结果怎么获得的,我们不管,在很多情况下采取了直接的功利的就事论事的方式,来达到我们的结果。最典型的应试教育,我们就是看考试成绩,考试不好,补课,补作业,家教,我们没有研究这个过程对学生有没有意义,我们没有去分析,通过补课能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想当然。因为结果非常需要,其实90%的校长发现补课是没有用的,他没有招数,他只能通过补课,通过责任心来实现所谓的教育质量。第二是规范重于创新,现在学校里面生活在规范之下,我们学生的手脚都被捆住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当我们讨论创新时代教育怎么办的时候,这是需要正视,并且需要去改革的地方。第三统一取代多样。学校千校一面,都在按照一种模式,一种思路去做。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目录 第一辑学校发展 1.学校店面该不该出售 2.新任校长抓什么 3.如何应对中考改革 4.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 5.老校长遇到了新问题 6.学校食堂如何进行改革 7.校长抓教学还是抓建设 8.学校门口的饮食摊 9.可以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学校吗 第二辑用权与用干部 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 11.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 12.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 13.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 14.李校长的“无为而治” 15.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 16.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 17.校长的越级指挥 18.教导主任谁来当 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 20.校长的用人艺术 第三辑人事管理 21.林老师能否被评为优秀教师 22.青年教师的早操 23.“刺儿头”老师 24.黄老师的沮丧 25.一场没有结束的争论 26.“全勤”之争 27.下午的签到该不该取消 28.评职称引起的风波 29.刘老师为什么不走了 30.一项人事聘用工作的处理 31.坚决不做文科班的班主任 32.该不该补发奖金 第四辑德育管理 33.如此处理考试作弊行吗 34.该不该管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 35.如何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 36.学校应不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

37.剪发风波 38.新校长该怎么办? 39.处理早恋问题的艺术 40.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41.学生在校的安全由谁负责 42.偷糖风波 第五辑教学管理 43.办学条件不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44.调班风波 45.迟到的处分 46.缺勤问题的处理 47.教案展览还能办吗 48.可以用简案代替教案吗 49.“涂卡评分”带来的尴尬 50.升学奖风波 编者的话 作为一种正规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或学习发端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最早应用于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并获得巨大成功,后来被引入教育管理领域。192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出版了第一本管理案例集,奠定了教育管理中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到了60年代,案例教学法渐趋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我国自90年代开始在教育管理领域引入案例教学法。据说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管理的精髓在判断,讲授只能传授知识和经验,而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实践,案例讨论就是培育判断能力的一种模拟实践。 在案例教学法或称案例学习法的倡导者看来,案例教学或学习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学习。它能让学习者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成果,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对大量的“真实情境和困境”,扮演多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师,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者从成功案例中学习经验,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从困境案例中学习摆脱困境,从危机案例中学习处理危机。与纯粹的理论学习相比,案例学习摆脱了空洞的理论说教;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费用最少的“社会实践”。不仅如此,案例学习还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这不仅因为案例本身生动,有趣,富于挑战性,还因为学习者可以在学习中尝试扮演各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普通教师或者局外人。 案例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有两个环节很重要: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是案例学习的关键。提问的目的在于探索知识和激发学习动力。进行案例教学或学习时要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人从技术角度,将提问分成10种类型。第一,开放式问题。如:“什么是问题的关键?”“你将作何决策?”第二,诊断性问题。如:“你怎样进行分析?”“你的结论是什么?”第三,信息寻求问题。如:“学校的规模多大?”第四,挑战(检验)性问题。如:“你何以作这样的判断?”“说出你这样处理的理由。”第五,实施性问题。如:”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第六,轻重缓急问题。如:“你将按照什么顺序来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我见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我见 主要内容介绍: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由程春教授编写,其中精选了50个有关学校管理的典型案例,涉及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书中的每一篇章,先描述案例内容,再提出思考问题,最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每个案例都设有思考题、问题解答与案例分析,读者不论在初读时还是读完以后,不免会有这种感受:本书真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实例研究的精粹,尤其对于从事过学校管理的人来讲,会发现以往曾遇到过的管理问题,出现过的疑惑,都能从本书中肯、专业的分析中发现问题根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相关的解决方案。 读书感悟: 50个案例讲的是关于学校内部,学校与外界之间常发生的问题,矛盾,或是头疼的事、难办的事。其中,涉及到学校最高管理层——校长篇章让我感受到当好一个校长的不易。作为一校之长,学校的发展,内部的矛盾关系的妥善处理,学校的集资,建设与发展,上级部门政策的落实,与外部各种冲突的缓和,与学校内部各层级职工关系的妥善处理,与学校利益相关的各种公共关系,公共资源的争取,都是作为一个务实,做事高效的校长必须考虑的,必须在脑海里有个规划,在心里有个谱的。 在《学校的店面该不该出售》篇章中,面对店面该不该出售这个问题,校长选择了召开行政会议倾听大家的意见,会议上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建议主张,这位校长没有马上做出决策,而是采取了缓冲处理的方式。这里,可以窥见这位校长决策的艺术。首先,我们知道,学校出售店面其实并不属于像教学工作一样的学校内部与教职工利益紧密相关的常规事务,如果这位校长属于命令型的校长,很可能不会召开这种会议,让这么多人参与决策,以引起不必要的分歧。但是,这位校长很谨慎,很民主,没有采取专断式的决策方式,没有在意见出现分歧时勃然大怒,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意志一拍板来休止不和谐的争论。这位校长在会议后找到意见欠妥的反对派,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戴直楷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对全校各部门与师生起着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既能促进教师不断自主学习,提升业务,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不自觉的成为了学校的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所谓学校管理制度是调节和控制学校各部门与师生员工行为的的统一准则,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管理的权限和职能不同,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又是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的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体系。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呢? 一、深刻领悟学校教育内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学校制度建设目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明朗、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世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不光是要培养一个人的生活技能,增加其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安顿其灵魂,并使其灵魂变得高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指出:教育要着力培养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

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关系到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事业适应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学校及师生的行为和发展方向,推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观念,创新学校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制度建设的实效性。 学校管理制度就是学校的办学法规,也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基本保障。建章立制的目的一是服务,二是规范,三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的潜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四是优化,使学校健康、全面、和谐、稳步快速发展。学校在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时,务必遵循相应教育教学原则,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彰显学校管理特色。 (一)明确新时期学校管理制度的内涵,确定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的流程与措施。 学校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是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提高管理效能的前提。建立学校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实现约束、规范、鼓励和引导。笔者认为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应当构建以鼓励与倡导为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机制。所以,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是领导班子决策,“智囊组织”拟定,全

学校管理的 50 个案例1

学校管理的50 个案例学校管理的50 个案例目录第一辑学校发展1.学校店面该不该出售2.新任校长抓什么3.如何应对中考改革4.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5.老校长遇到了新问题6.学校食堂如何进行改革7.校长抓教学还是抓建设8.学校门口的饮食摊9.可以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学校吗第二辑用权与用干部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11.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12.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13.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14.李校长的“无为而治”15.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16.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17.校长的越级指挥18.教导主任谁来当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20.校长的用人艺术第三辑人事管理21.林老师能否被评为优秀教师22.青年教师的早操23.“刺儿头”老师24.黄老师的沮丧25.一场没有结束的争论26.“全勤”之争27.下午的签到该不该取消28.评职称引起的风波29.刘老师为什么不走了30.一项人事聘用工作的处理31.坚决不做文科班的班主任32.该不该补发奖金第四辑德育管理33.如此处理考试作弊行吗34.该不该管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35.如何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36.学校应不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

37.剪发风波38.新校长该怎么办? 39.处理早恋问题的艺术40.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41.学生在校的安全由谁负责42.偷糖风波第五辑教学管理43.办学条件不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44.调班风波45.迟到的处分46.缺勤问题的处理47.教案展览还能办吗48.可以用简案代替教案吗49.“涂卡评分”带来的尴尬50.升学奖风波编者的话作为一种正规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或学习发端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最早应用于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并获得巨大成功,后来被引入教育管理领域。1921 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出版了第一本管理案例集,奠定了教育管理中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到了60 年代,案例教学法渐趋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我国自90 年代开始在教育管理领域引入案例教学法。据说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管理的精髓在判断,讲授只能传授知识和经验,而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实践,案例讨论就是培育判断能力的一种模拟实践。在案例教学法或称案例学习法的倡导者看来,案例教学或学习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学习。它能让学习者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成果,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对大量的“真实情境和困境”,扮演多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师,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者从成功案例中学习经验,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从困境案例中学习摆脱困境,从危机案例中学习处理危机。与纯粹的理论学习相比,案例学习摆脱了空洞的理论说教;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费用最少的“社会实践”。不仅如此,案例学习还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这不仅因为案例本身生动,有趣,富于挑战性,还因为学习者可以在学习中尝试扮演各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普通教师或者局外人。案例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有两个环节很重要: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是案例学习的关键。提问的目的在于探索知识和激发学习动力。进行案例教学或学习时要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人从技术角度,将提问分成10 种类型。第一,开放式问题。如:“什么是问题的关键?”“你将作何决策?”第二,诊断性问题。如:“你怎样进行分析?”“你的结论是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杨梦露112012007022 【案例名称】究竟是谁的责任 【案例出处】《学校管理学》教材P171 【案例关键词】学校教导处总务处责任 【案例分析】 在此案例中,通过教导处主任与总务处主任争论所反映出来的,是学校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责任没有落实,在学校运行中有的工作“无人做”,部门间对于工作没有达成共识;对于特殊的情况,学校也没有对于工作分配的特殊方案;学校没有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造成“无章可循”的局面等主要问题。 下面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开学之后,学校教导处和总务处各自忙于新一年的工作,而教导处接到书店的取书通知后将原来由教导处主要负责的工作交给了总务处,总务处由于接到了从没有负责过的工作和教导处进行争论。总务处认为取书是与教学有关的事,所以应该由教导处负责,但教导处认为此事与教学无关,因此产生了分歧。在这里,双方在关于“教学事物”的定义上没有达成共识,而校方也没有对“教学事物”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双方对于自己的与

对方的职责都不肯定,各执一词,由此产生了推脱工作的现象。再而,在案例中,总务处主任认为自己没有将工作推给教导处,而是做了“一大摊子事”,部门间没有划分明确的工作职责,却认为包揽了多项工作任务就是工作负责的表现,这也是工作责任不明确带来的负面影响。 取书工作是每年都需要做的,前几年的情况是由教导处通知各班自己去取,也就是说教导处和总务处都没有负责这项工作。教导处认为这本应该是总务处的责任,但因为原来总务处人手少,学校没有车,也就免除了责任。而今年的情况有所改变:学校购入了可使用的新车,总务处人手也增加了,因此这项工作理应由总务处接手。学校本来就没有对各部门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明晰,而且在新的情况出现后也没有另行规定,或者说在特殊情况的时期没有制定特殊的应对方案。 在整个案例中,教导主任与总务主任的争论都是没有依据的,或者依据是“历来如此”,也就是说学校没有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告知学校各个人员,以达到遵循、监督等的效果,致使在遇到特殊工作与场合时工作人员无章可循,逃脱、推卸责任。 【案例思考】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民主化、科学化、责任制与有效性原则。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1)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张老师,女,今年四十五岁,大专学历,平时工作踏实认真,从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工作也一丝不苟,且在我校已连续当班主任至今达十年,十年如一日每天在校时间达十小时以上,所带班级在同年级总是名列前茅。但由于一直专心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参加学历进修,在职称的晋升上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看到其他年龄比她小得多的、工作成绩不如她的教师一个个都评上了高级,就感到难于接受,产生了想调离学校的念头,在工作上也有所松懈。 学校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采取行动,利用节假日去拜访,平时主动关心她,并提拔她担任教研组副组长,并许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帮其解决职称问题。经过学校到位的思想工作,她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焕发了原来的工作热情。 静态分析:对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对发展需要的稳定性以及对自尊需要的迫切性、对成就需要的强烈性。张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工作二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动摇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的信念,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很一般,平时生活很简单,而把整个的精力都方在了教学工作上,但对自己的付出与现实的差距不无感叹。由于前些年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学历进修,因此自认为错过了学习的年龄。随着年纪的增大,智力的下降,对学历的不足,唯有无奈的叹息。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她还是在默默的寻找着自己的价值,每当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时,家长的赞扬时,得到学校的肯定时,都会显出自豪和满足的神态。在科研上她很不在行,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但她说,教师的水平应主要体现在学生取得的成绩上,她甚至看不起那些只会写些夸夸其谈文章的、不务实的教师。当然,她的观点很片面。在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的今天,应试教学还在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她的观点还不无市场。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的教师,以科研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工作,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 动态分析: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需要的冲突:自卑与自尊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 四十五岁年龄的女同志,家庭负担较重,儿子读高中花费很大,加上又有年迈的父母,丈夫单位又不景气,经济收入不堪负重。看着别人买别墅、买小车,心里难以平衡。论发展,自己除了上课,什么能耐也没有。论成就,除了学生那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无从谈起。论尊重,连合格的学历都没有,不转岗就不错了。于是她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从事起家教业。从几个学生到数十个学生,到应接不暇,生意越做越红火。她现在买起了高级公寓,进出小汽车,着实风光。有人对她家教有意见,她说,这是眼红,这是他们的价值不如她。在应试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尽管这是一种价值的贬值,不过还是体现出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然而,当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她心中又充满了矛盾。当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的时候,她感到了一种极度的虚弱和空虚,她感受到了自己最终会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冲垮。于是,她向领导提出了辞呈。学校领导立刻招集中层干部以上会议,一致认为:张老师是一位对学校贡献很大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要把她留下来。接着,校长当晚亲自登门家访,做通思想工作。一周后,学校宣布张老师为教研组副组长,学期末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并被推荐为局教育先进工作者(需要的代偿)。在这些难以想象的荣誉面前,她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主导需要)。

学校管理案例:“学生”碰上“手机”

“学生”碰上“手机” [案例] 手机作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其优点是不用多说的。但是就是同一样事物,在学校中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手机禁或不禁成为各学校的一桩烦心事。 某职业中学的班中有一学生的手机在上课时铃声大作,满堂哗然。老师事后将其叫到办公室。因为该生此举影响了课堂秩序,按照惯例,老师准备将手机暂时保管起来,希望和家长取得联系后再处理此事。不料这位学生“语出惊人”:“因为手机是贵重物品,请老师写张收条给我”。周围的老师听了哭笑不得。 一些学校对于手机得原则是:不提倡,不限制,但要加强管理。校方制定了一系列的条例,如:教学期间,教学楼、试验楼、视听楼以及会议场所等一切教学场所内不应使用移动通讯工具;不应携带移动通讯工具进入课堂;考试期间不应携带手机进入考场,一经发现,一律视为作弊;学生宿舍22时以后不得使用手机,避免影响他人休息。要求使用手机的学生要在家长签名同意后,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班主任有权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学等。 而在网站上大家各抒己见,赞同声、反对者此起彼伏。 有些人认为:信息时代,应该去利用信息。比如出去玩或活动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从网络上了解很多信息。比如可以了解到一些旅游景点、科技设施,可以作为搞活动的参考依据。还有,平时各校学生会干部之间联系,用手机很方便。对于住校的学生更是微利与父母联系更方便。 而另一些则认为是多此一举。他们认为学生带手机主要还是赶时髦、炫耀的心理在作祟。学生用手机一般都是干些无关紧要的事:给另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发短信息,中午呼外出的同学顺便买点东西进来,还有就是打游戏什么的。学生纯粹是为了一种追求时尚的感觉,到底能有多少用处,他们心里其实很清楚。除了读书考试,学生不应把精力过多地放在那些暂时还属于成年人的“消费品”上,毕竟学习是第一位的事。更可怕的是,手机往往会接到许多不良信息,各种带色笑话、无聊谩骂充斥其中,至于用中奖等圈套行骗的更是比比皆是,防不胜防。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能有把握不被诱惑,不为所动吗? [问题与讨论]: 1、如何看待“低龄手机族”这一现象? 2、学校该不该制定“禁机令”? 3、对于学校出现的新事物我们应如何处理?

我的学校管理案例分析(优.选)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 我校赵老师是一个非常让领导头疼的教师。他总是找领导的“麻烦”和“不是”,给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有时他会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儿而让领导很是为难。曾经在排课中因为不顺他意而把教导主任发给他的课表给撕了,并且不去课堂上课。领导对他感觉真是没法。赵老师是师范毕业分配的正式教师,可他的教学业务水平一般、工作能力一般,工作不务实,在学校里是个得过且过的人。学校给他安排的工作他只能算勉强是完成,没有什么成绩,几乎没有让领导满意的地方,工作中很少和同事交往。平时不会认真去备课,拿着书本教,简单批改作业。不会去研究教学,也不会参加什么教学评比。对于利益有时会看的很重,更谈不上什么爱岗尽力和奉献精神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校务会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用制度加上人性管理来改变他。经过两个学期之后,赵老师开始转变观念,工作状态也有了较大的起涉。 案例反思: 一、坚持依法治校、治教,以严格的制度进行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不稳定、不和谐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出在没有严格地依法办事,没有依规矩办事。因此,为了规范教师的行为,学校依椐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神制定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二、少责怪,多关心,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动每一位教 师 领导和教师之间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难免在工作中产生一些分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领导如果不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去分析问题,而只是一味地拿条条框框去责怪老师的行为,就会适得其反,这样不但使老师不满还容易把矛盾激化。这时的领导应该站在教师的角度,学会换位思考,少一份责怪,多一份关心,用自己的真情和行为去感动教师,融洽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系,从而让老师更有激情、无负担地投入到他自己工作中去。 三、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人格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更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尊重。教师常把受到社会尊重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学校领导尊重教师是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根本。教师工作十分繁重、生活也比较清贫,在这种新情况下,他们更需求得到领导的信任和理解。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要尽力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主人公地位,政治上对他们关心,工作上对他们支持,业务上对他们培训,生活上对他们照顾。使他们的合法地位、权利、利益不受侵犯,人格不受侮辱,感情不受蹂躏。让他们心情舒畅、奋发向上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来。 四、关爱教师的生活细节,激励教师的奉献精神 一般说来,教师的奉献多于索取,大都崇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物质生活条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学校管

学校管理理念的意义和定义

学校管理理念的意义 没有理念指引的学校管理实践,是一种“盲”;而缺乏实践的学校管理理念,则是一种“空”。如果没有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学校的管理目标必然是片面的,管理行为必然是盲目的,学校的发展是被动的缓慢的。学校管理理念超越学校管理的实然状态而指向应然状态,会对学校管理行为产生一种超越自身、跨越现实的功能,产生持续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就会只局限于当时的条件或眼前的利益,受到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和摆布,使学校管理行为呈现出短期性、局部性、离散性。若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实践就会因教育决策的随意性、主观性而顾此失彼,从而导致学校管理活动出现偏颇或失误,进而影响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学校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学校管理理念影响学校管理要素的组合方式和管理效率。 现代学校管理是一个由人、财、物和时间、空间、信息等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人是最重要的,管理效率的取得,必须依靠人对这些管理要素的合理组合,而管理要素的合理组合又要求管理者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人的管理理念是否合理,对于人的管理行为对组织管理资源的分配、管理要素的组合有着重大的影响,从而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管理效率的实现。一般来说,学校管理者管理理念清晰、科学、合理,他对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对象就能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充分发挥管理对象的作用;如果人的管理理念不合理不科学,那么他对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对象的组合就难以达到合理、优化的状态,如果学校对管理活动认识不清,管理行为就会出现偏差,决策就有可能出现差错,从而影响学校目标的达成,浪费学校管理的资源,降低学校管理的效率。 2、学校管理理念引导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管理者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在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总是在一定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发出的。学校管理者所形成的管理理念是管理主题主体对学校管理活动认识的客观反映,体现了管理者对管理资源,特别是人的属性的认识和对各种资源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程度的不同认识,这些不同认识将潜意识地指导管理者的具体管理实践行为。在物本管理理念下的学校管理者重视物质资源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把人看成物质设备和制度的附属品,强调物质激励;而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的学校管理者重视人的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尊重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学校管理者必须以能本管理理念为指导,重视学校成员的能力提高和自我发展。 3、理念治校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回顾20年来教育改革的历史轨迹,我们发现学校管理走过了一个经验治校-——理论治校——依法治校——理念治校的过程。我国现在处于理论治校和依法治校不成熟不完善的阶段,又是理念治校的初始阶段。理念治校就是利用学校全体成员都认同的理念来引领学校的管理行为,提升学校整体文化素养,使学校管理向文化管理、柔性管理过渡,是对人本管理的升华。学校管理理念是治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思想,提升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统一全体员工的学校管理理念可以为理念治校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提升学校管理的境界。 学校管理理念的定义 所谓学校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学校管理理念是对现实学校管理的客观反映的概括和综合,是立足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应然状态而作的一种整体把握,学校管理理念变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反映了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者的理想追求,因此,学校管理理念又要超越“应然状态”走向“实然状态”。 学校管理理念形成的基础——学校管理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学校管理理念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有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等特征。 建立在学校管理实践和学校管理规律基础之上的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作为一种“远见卓识”,反映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和时代特征,蕴涵着学校管理发展的思想,是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引导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的理想和观念。

小学班主任管理案例分析4篇(一)

小学班主任管理案例分析第1篇(一)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的组织和引导者,对学生的思德修养、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头绪多,事情杂,做好班主任工作如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一个名叫孙水兵的男同学,经过两个周的观察,我发现他是一个好动、散漫、脾气倔强的孩子,这位看似貌不惊人的学生,现在却是我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该生学生成绩较差,由于基础欠缺,所以不管什么文化课他都不肯学、不愿学,上课时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下课和同学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课后不能认真完成老 师布置的作业,即使做了,也是胡乱应付一下,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无法逃避,只有正视现实,解 决好这个问题!于是,我找他多次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 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做一个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的好学生。每次谈话,他表态很好,但在行动上却没有一点儿进步,我几乎对他失去了信心。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真是“不可雕的朽木”。但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班主任培训,我觉得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把他管好还会影响整个班集体。我心想:非把你转化过来不可。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绝大部分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有一次我上课,他却旁若无人地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成何体统,当时我心里非常气愤,但怕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所以我就没在班上批评他,直到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里来,虽然心中充满怒火,但我还是没有严厉批评他,因为我了解到像他这一类的学生脾气比较倔强,说得过重反而适得其反。我问他今天是否身体不舒服还是其他原因要这样做,并谈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及人与人应互相尊重……他可能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态度不是很强硬。 谈心、聊天,这是做学生工作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观察,我发现他的一些爱好特点,例如喜欢画画、喜欢打羽毛球等。于是我积极走进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心理世界,从全方位对他关心,并积极引导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 病时我主动关心他。久而久之,他也逐渐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好”,明白了许多做 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有了质的变化。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不仅工整也能按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都有明显的进步,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起他。 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 【案例1】 嘱托 根据常规,离任的领导总以为有责任给新上任的领导留点什么,嘱托?希望? 声誉很高的沈校长刚好年满六十,尽管身体还硬朗,雄心也未灭。但是,退休规定不留情面,只等新领导班子确定下来后,他就要退下来了。他留恋学校工作,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后任领导留下更好的基础,让他们去做出更好的成就。可是这点心愿,现在却变得难以实现。例如,学校数学教研组缺一个能干的教研组长,上半年已研究决定调入某校一位骨干教师。当时因对方坚持不放,只好搁了下来。现在对方愿意放了,老校长催着管人事的副校长办理。可是这个由老校长一手培养提拔,平时言听计从的副校长,表面答应着,就是不办理,老是找各种借口拖着。这个副校长聪明得很,对老校长客气,是感激知遇提拔之恩;拖着不办,决不是决策上的错误,而是要等新校长上任后,听听新的领导口气再定。“不然的话,新校长认为在他赴任之前,我们有意安排好自己的人马。那时,老校长是退了,可我还得留下来呀!”当老校长从侧面了解到副校长的“内心独自”后,心中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起。老校长自责自己为什么到“快下台”的时候,才识别出这位副校长是一个不以事业为重的人。 经过思虑,老校长决定给接任者留下这么一句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关键要看其以事业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 【评点】

这个案例反映了“人才难得亦难知”的道理。要用人就要知人;要知人,就要以贤知贤,以能知能。校长的用人和选人的标准先得彻底改变。老校长留下的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值得校长们深思。 用人,要注重两个用人的原则: 第一,德才兼备。我国通俗说法叫又红又专。主张德才兼备,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专利。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任何时代都既讲德又讲才。早在汉代,王充就指出“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而且也早有人主张德才统一,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这话和我们现在说的“专是本领,红是方向,是统帅”的精神是一致的。学校角色的德,就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优良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专,就是精通业务,具有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和掌握教育规律,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 第二,公正合理。要按条件取人,通过一定手续选人。坚持必要的考核,走群众路线。杜绝不正之风,不搞任人唯亲。一些学校领导喜欢选任和自己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其实有关系并不一定有好处,“远亲杂交”才有利于多种信息交流,择优发展。当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确实是按条件选任的,则也不必过多拘泥于关系的亲疏。总之,要按工作需要和角色特点合理选任。 用人,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