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历程成效问题与建议

农村饮水历程成效问题与建议
农村饮水历程成效问题与建议

农村饮水历程成效问题

与建议

DoCIlment number : 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姜文来:我国农村饮水历程成效问题与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作者.姜文来点击数:曲316次发布时间:2015-

12-04【字体:J

1.我国解决农村饮水的历程和成效

水是农民生存之源,农业之命脉,农村繁荣之根基。农村的富裕与繁荣,可以从农村饮水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纵观新中国成立66年的农村饮水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自发发展阶段(1949-1969年),此阶段农村饮水主要靠农民自我解决,部分大型农村饮水项目,通过政府投资或补助、农民集资集劳来完成,农村饮水大多处于自发发展阶段,国家缺乏大的政策鼓励或支持,农村饮水质量完全依赖水源的质量,从整体来看,此时农村污染不严重,饮水质量基本满足饮水需求。

国家重视阶段(1970-1990年),此阶段显着标志是国家将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列入政府工作曰程,从国家的层面重视农村饮水问题。1984年国务院批转了

《关于加快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的报告》和《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I自此农村饮水成为各级政府重要工作,并从法制化的角度对农村饮水解困工作进行了规范,同时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如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和在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等措施支持农村解决饮水困难。

饮水解困阶段(1991-2005年),此阶段重要标志是国家将农村饮水困难纳入国家规划,1991年国家制定了《全国农村人畜饮水、乡镇供水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1994年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纳入了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内容,2003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I 国家通过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渠道筹集资金増加投入。

饮水安全实施阶段(2006-现在)I此阶段主要特征是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由“解困"向“饮水安全"方向转变,即由解决“水量”向水量与水质并进的安全转变。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I对促进农村饮水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大幅减少,根据“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规划解决亿农村人口(含国有农林场)饮水安全问题和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供水质量和工程管理水平显着提高。

我国农村饮水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民生角度来看,农村饮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惠及最普遍、影响最大的民生水利工程,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它是一项德政工程,将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受益民众的心坎上。从整体来评估,农村饮水工程的成效主要表现在:(1)助提中国国际形象。2000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

《联合国千年宣言》I提出了2015年包括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等6个方面的目标(简称为千年目标)I中国政府对此做出了庄严承诺,其中在“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目标中“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减半” 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中国通过农村饮水工程的逐步推进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为国争了光。

(2)肋推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短板”,国家现代化整体推进与“三农"密切相关,农村饮水作为“三农"问题重要组成部分,与贫困、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富裕等等密切相关,农村饮水安全的逐步解决为“补齐"国家现代化这块短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助力和谐社会构建。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改善了农村居民生存生产条件,农民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减少了因饮水导致的疾病,改善了使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同时因

争夺饮水资源发生的纠纷甚至械斗大幅减少。农村劳动力从解决吃水问题中解放出来,发展畜牧业、加工业甚至服务业,部分被因饮水问题不能离家的农民外出打工。整体来看农村饮水工程受益区安居乐业,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升,农村饮水工程为和谐社会、繁荣农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助进国民经济的増长。农村饮水工程直接拉动了用于修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需的建材、水处理设备、消毒设备等消费,受益区农民増加了洗衣机、热水器、卫浴设备购买力度,逐渐富裕的农民同时増加了旅游等消费,生活品质提升较大,直接或间接地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添砖加瓦。

2.目前我国农饮水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农村饮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农村饮水安全要求与城镇饮水安全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保障农村饮水数量安全的基础上,同时保障农村饮水质量安全还任重道远。我国农村饮水质量主要问题包括:

—是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水污染普遍,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的污染,全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生活饮水未经任何设施处理直接从河、溪、坑塘、地下等水源取水,或者仅仅通过简易设施处理,这部分农村饮水质量还难以达到安全标准。

二是供水水质达标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设计和成本考虑的原因,农村饮水部分工程未考虑水质处理和设施,或者安装了由于考虑运行成本未使用,导致农村饮水水质不能完全达标。

三是水质检测十分薄弱,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3749-2006)水质检测指标达到106项,农村饮水检测很难达到,一般检测指标不超过10项,同时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检测设备和专项经费,检测频率低,甚至常年没有检测,农村饮水水质状

况难以掌握。

四是适宜农村饮水水质处理技术缺乏,现有的水质处理技术适宜于大型处理厂,但适宜农村饮水工程技术成熟、成本运行低、管理简单的水质处理技术很少,特别是高氟水、苦咸水处理技术,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

五是水源地保护薄弱。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首要任务是水源地保护,由于农村饮用水水源类型复杂、点多面广,加之农村面源污染普遍和涉及农业、环保、水利等等多部门,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极端薄弱,甚至一点保护措施都没有。

3.国外农饮水质量安全方面的相关经验

国外农村饮水质量安全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是农村饮水质量安全做得好的国家之一,已近解决了农村饮水质量安全问题,农村实现了自来水供应,其质量标准和城镇标准一致。美国深刻认识到控制水质的关键是水源地保护,特别关注水源地质量和管理制度的建设。美国农村饮水管理机构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美国环保总署是联邦负责水资源管理的机构。美国水源地保护分为三级保护区,每级保护区都有相应的禁止性措施,如一级保护区内除了当地水务部门授权的维修等活动外,严禁上游土壤层的任何扰动和放射性污染。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全饮用水法》,明确规定保护国家公共饮用水的供应及源头,该法案几经修改,形成了完备的饮水水源保护制度,如饮用水水源评估制度,对每个水源都进行研究,确立水源的区域界线、水源区域内各种可能的污染源的清单、供水对各种污染源的敏感程度等。曰本1952年起实施全国补助计划,用于小型供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但由于小型供水设施成本高,逐步采取合并的措施,曰本的供水设施由市政府负责,并允许与私人合作,允许第三方对供水设施进行维护。曰本有专门的法律约束自来水水质,曰本厚生劳动省根据《水道法》第四条规定制定了《关于

水质标准的省令》,厚生劳动大臣的咨询机构“厚生科学审议会"还会经常就水质标准进行研究,根据最新的科学知识进行修改。?

曰本注重水源保护,1994年制定了《促进水道原水水质保护法》,要求对于自来水的水源地进行保护。污染饮用水是刑法规定的犯罪类型之一,属于“污染净水罪”和“污染水道罪”,最多可以判处7年徒刑。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好的经验供我们借鉴,如家用生物砂滤池是一种经济耐用、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的技术,目前在巴西、缅甸、海地等40多个国家被采用,再如家用陶虑是英国乐施会在安第斯山区实验成功的家庭饮用水处理技术,其制造简单,价格低廉,在尼加拉瓜、柬埔寨等十多个国家应用广泛。

4.提高农饮水质量安全建议

2015年,是《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十二五” 期间规划解决亿农村人口(含国有农林场)饮水安全问题和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供水质量和工程管理水平显着提高。这个建设目标会预计如期实现。“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工程方向是提质増效,为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提高农村饮水质量安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是划定水源保护区。根据农村饮水供水规模,分级分类划定水源保护区,首要工作以千人以上供水规模为重点,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进行划定;对千人以下的小型供水规模也不能放松,参照《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划定保护范围。要规定保护区内严禁行为。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农村饮水工程,在论证阶段做好相关工作,水源保护区与农村饮水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二是建立完善的监测与检测体系。加强农村饮水水源及水厂水质监测和检测,对于曰供水量IOOO立方米或受益人口1万人以上的供水工程,尽快建立水质化验室,配备相关

检验人员及仪器设备,做好曰常水质检测,对于小型饮水工程,县级政府采取措施加大监测频度和检测指标,做到全方位检测农村饮水质≡

三是研制推广小型“傻瓜式"水质处理技术。在保障集中式供水水质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村供水分散国情,研制成本低、管理方便、可操作性强、处理效果好的小型“傻瓜式"水质处理技术,解决分散农村饮水水质提升的难题。

四是筹集农村饮水检测专项资金。无论是大型集中式农村饮水供水工程还是小型分散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都是一项不小的开支,设备的购进维护和管理、检测人员的培训和使用,检测的系列费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目前缺乏相关资金的保障,应筹集农村饮水检测专项资金,保障农村饮水水质提升检测需求。

五是区分事权强化责任。农村饮水质量提升是农村饮水转型升级重要组成部

分,复杂且涉及面广,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前提是进行事权划分,列出权利清

单,为强化责任打下坚实基础。建立科学的指标和考核标准,对考核不达标的追究责任,强化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农村饮水水质提升责任落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