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833应用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论述题精编

2021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833应用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

济学)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一、2021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833应用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论述题精编

1.试述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1)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或外在不经济、学习效应、范围经济。

(2)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使得长期平均成本下降,规模不经济使得长期平均成本上升。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说明产出规模与成本变化的关系。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产生于一个工厂内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变化。

规模经济是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当规模扩大以致超过临界点时,就会进入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指企业由于规模扩大使得管理无效率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增加的情况。导致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信息沟通缓慢、内部官僚主义、决策失误及要素边际生产力递减等因素。对于厂商而言,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由规模经济逐渐转向规模不经济,那么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会呈U形。

(3)外在经济或外在不经济会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外在不经济将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涨,从而影响整个行业,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升;反之,外在经济使得厂商受益,引起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4)学习效应。学习效应指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经理可以积累起有关商品的生产、技术设计和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学习效应表现为每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的逐步降低。

虽然学习效应会导致重大成本节约,但这些成本节约可能会不足以抵消规模不经济的影响。因此,在产量达到某一点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会反转向上。所以学习效应会扩大规模经济实现的区域。

(5)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针对关联产品的生产而言的,指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单位成本小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单位成本之和的情形。

如果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分别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成本之和,那么就存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导致产品转换曲线向外凸出的直接原因。

范围经济有多种源泉,可能产生于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生产的多种产品都需要相同或类似投入要素时的库存节约,也可能产生于更好地利用生产设备、有利于联合生产的技术变化。

2.SAC曲线和LAC曲线都是U形曲线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由无数SAC曲线推导出来的LAC 曲线必有一点且只有一点与SAC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答案】(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曲线,即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但是两者呈U形的原因是不同的。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主要原因是要素之间存在一个最优组合。在短期,存在固定生产要素,当可变生产要素从零逐渐增加时,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之间的组合逐渐接近最优组合,从而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短期平均成本下降;在可变生产要素达到和固定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后,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继续增加,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之间的组合逐渐偏离最优组合,从而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下降,短期平均成本上升。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是由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决定的。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在经历一个递减阶段以后,最后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被全部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大,再增加产量,长期平均成本最终转入递增阶段。

(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其每一点总是与某一特定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但并非由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构成。事实上,在整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只有最低点才和某一特定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切线的斜率为零。

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左边,长期平均成本递减,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之点位于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和上面,即该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切线的斜率为负,从而切点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边,长期平均成本递增,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之点位于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和上面,即该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切线的斜率为正,从而切点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5)因此,作为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包络线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必有一点且只有一点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3.假设以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代表社会总福利,如果政府对某种产品实施最低限价,并且最低限价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政府的最低限价有福利损失吗?画图说明你的结论。

【答案】政府实行最低限价会产生无谓损失,有福利损失。

如图所示,在实行最低限价之前,均衡价格为,均衡产量为,此时消费者剩余为E 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E的面积。当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政策时,价格将由均衡价格水平

提高到,即将最低价格定在。此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生产者的供给量为,此时,即供大于求,这就意味着,一部分原有消费者将退出商品购买,一部分原有生产者将不得不退出生产。此时,在高价位继续购买商品的消费者的剩余损失为矩形面积A,退出购买的原有消费者的剩余损失为三角形面积B,总的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为-(A+B)(负号表示损失),总的生产者剩余变化为(A-C),则市场总剩余变化为-(B+C),这就是最低限价导致的市场的无谓损失。

图最低限价

4.联系信息不对称中的逆向选择理论说明劳动力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并分析教育信号在克服这种逆向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1)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对象是劳动这种特殊商品,劳动是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的付出。在劳动的需求方(雇主)和供给方(劳动者)交易之前,双方要根据各自掌握的一系列信息来商定劳动合约。一般情况下,雇主对某一岗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强度、劳动环境与工作条件可能给劳动者造成的负效用以及自身遵守合约的概率等信息的掌握是确定和充分的,但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及劳动过程中努力的程度(即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这类信息的掌握则是不确定和不充分的。对劳动者而言,情况正好相反。这便是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2)面对劳动环境这类信息不对称问题,劳资双方会有各自的选择。首先,雇主会刻意隐瞒劳动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条件等因素对劳动者身心可能造成的损害之类的信息,如果劳动者缺乏相关的劳动经验,则雇主就成功地隐藏了信息,劳动者对劳动的要价(工资要求)会比拥有这类信息时低,劳资双方签订的劳动合约会是一个低工资合约,而且,这个合约中可能缺少劳动保护和安全事故赔偿责任及标准之类的条款。这个不完全的劳动合约为今后的劳动纠纷埋下了伏笔。

其次,在合约期内,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有可能完全感知、不完全感知或完全感知不到这类在合约签订时被雇主隐藏了的信息。劳动者完全感知或不完全感知这类信息,都会要求补偿损失或要求修改合约。如果双方能达成新的合约,则劳资纠纷不会产生;如果双方不能达成新的合约,则可能终止劳动关系,受损害的一方要求对方赔偿自己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所受的损害。

最后,由于劳动合约的不完全性,劳资纠纷很难根据原来的劳动合约解决。如果通过双方重新协商解决,则结果取决于双方的地位是否对称,一般情况下,结果会更有利于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如果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则结果取决于法律条款和执法行为的公正程度。

(3)面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以及在劳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这类信息不对称问题,劳资双方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首先,雇主会根据对劳动进行监督的难易程度及劳动效率是否可由劳动产出直接衡量等因素,确定付给劳动者高工资还是低工资。如果劳动监督成本低,劳动效率可由劳动的产出直接衡量,则雇主会给付低工资,或者实行计件工资制。相反,则给付高工资。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许多工种的劳动效率都可由劳动的产出直接衡量,或者其工作容易监督,因此,这些工种的工资都比较低。

其次,由于低工资缺乏激励作用,可能导致劳动者的不合作行为(如故意生产次品)或离职行为,因此雇主会权衡加强监督与处罚等措施、招聘新工人及增加工资和改善劳动环境成本的大小,确定采取哪一种行为。如果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工人面临着求职者的竞争压力,则雇主会以解雇为由,迫使工人在低工资水平和现有劳动环境下劳动,对不合作的工人会加大监督和处罚的力度。当工人们难以继续忍受下去时,劳资冲突就可能爆发。

总之,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体制外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该市场上低工资、恶劣的劳动环境、劳资纠纷频发等现象普遍存在的充分条件和重要原因。

(4)教育信号在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方面有重要作用。雇主虽然无法事先知道劳动者的生产率,但是根据教育状况可以判断其生产能力,教育也因此成为标志潜在生产能力的信号。

教育状况的意义并不限于它可能成为传递潜在生产能力的信号。生产能力信号仅仅是社会地位符号的一个部分,后者还包括一些前者所没有的内容。见识、品位、社会关系网络这些影响社会地位评价的因素并不能简单地归于生产能力范畴。而有关这些因素的信息通过学校经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教育状况通过比传递能力信号更广泛的途径影响着雇主的决策。因此,教育信号在克服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方面作用巨大。

5.对于生产函数,在短期中,令,。

(1)推导出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及边际成本函数;

(2)当短期平均成本最小时,求此时的短期平均成本值。

【答案】(1)已知,。

那么可求得短期总成本为。

对于生产函数函数,因为K=2,所以,即。

将其代入TC=L+4中,得

(2)对于短期平均成本求其最小值。

所以令其导数为0,即

整理得

解得(舍去,因使TC为负),即时,短期平均成本最小。

此时再将代入AC,可得其函数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