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7套真题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至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明清家具用料讲究,造型简洁,榫卯精密, ,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这里面很有特色的是家具上的吉祥图案。

吉祥图棠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

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构成手法很多。利用汉语的谐音表达某种吉祥寓意,在吉祥图案的运用中十分普遍。也可以根据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有着不同的生态属性,借物寓志,附会象征。例如,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等。()。例如金线、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表示对富贵的追求。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装饰在家具上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像“福”“禄”“寿”“喜”四个字,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颇具意味。

家具上很多吉祥图案综合运用了以上多种构成手法,涵意更丰富,作品也更加成熟。

(1)文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有较强表现力的装饰在家具上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B . 将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C . 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装饰在家具上时有较强的表现力,

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D . 装饰在家具上的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书法形式或各种变体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的直接应用,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B . 吉祥图案直接应用素材,然后可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C . 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的方法就是用代表性事物寓意吉祥喜庆,吉祥图案直接应用素材

D . 用寓有吉祥喜庆意思的代表性事物作为素材直接用于吉祥图案,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宛若天成登堂入室珠联璧合相反相成

B . 蹙金结绣登堂入室并驾齐驱相应相生

C . 宛若天成登峰造极珠联璧合相应相生

D . 蹙金结绣登峰造极并驾齐驱相反相成

2. 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A . 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

B . 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广播稿)

C .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壁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

D .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二、现代文阅读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以

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如此。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江南文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

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

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的话语权。

(选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江南认同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底蕴实质是家国之爱。

B . 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国早期的中原认同也逐渐转化为江南认同,为后来的江南意识所替换。

C . 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间虽有先后,却一样都包括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D . 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登上政治舞台,有了江南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内涵、产生、源流、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B . 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

C . 作者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

D . 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而

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B . 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

C . 南方人长期向南迁的北方人进行文化学习,逐渐生成了江南意识,使得江南文化免除了排他性。

D . 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并行不悖,两者同存一体,这是他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业内人士称,5G与以往无线通信技术最大的区别是服务的对象。以前服务的主要是人,而5G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可以说,5G所要承担的是改变整个社会、行业的使命。

国内三大运营商已在4G领域投资超3000亿元,目前仍处于成本回收周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酝酿建设5G的原因何在?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我国正在迅速进入智能社会,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R/VR等应用在迅速普及,它们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比如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就需要依托5G网络实现车辆、信号灯、道路感应线圈、智能总控平台间的无缝连接和互动,且时延需要在毫秒级别。

“物联网时代,一个家庭往往会有超过100样东西需要连接网络,所以需要新一代网络——它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不过,我预计未来4G和5G会并存,并不是5G来了4G就会全部被淘汰掉。”业内人士说。

(摘编自宋杰《5G将至,中国领跑》,《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12月19日)材料二:

5G或许将成为我们可能见到的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因为它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

目前中国在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上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导者之一,特别在5G标准上中国的提案数量比4G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提案的采纳度也在逐渐提高。尽管如此,我国在标准的必要核心专利上还不是很多,与提案的数量不成比例。

谈及影响5G发展的致命性软肋,专家认为相时于技术标准而言,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上差距还较大,特别是在射频芯片上差距更大。这方面不仅需要有相当强度的投入,还需要有很长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才行,必须早下决心,下大决心。

在技术应用上,5G首先要面对覆盖难的挑战。由于频段高、覆盖差,必然需要有大量小基站,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有望明显改善;但能否根除覆盖盲点,仍是不确定事件。从市场开发层面看,究竟什么应用必须用5G?现在并不确定。业界所期待的物联网应用能否在近期担当业务收入的大任,也不乐观。

另外,我国2015年开建4G,现在网络负荷还很轻,2020年就开建5G,仅仅5年时间不太可能收回4G的投资。究竟运营商能承担多高的投资增加,什么业务能补偿投资的增加?专家认为,这些目前还不清楚。

(摘编自《5G标准已出,软肋犹存》,《中国科学报》2018年6月28日)

材料三:

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位于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而7600公里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

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奥卢被认为是欧洲的“生活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开

展各种新技术试验。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研究与开发。

而从全中国范围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支持,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

(摘编自《5G,谁主沉浮》,《人民周刊》2018年第6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这是国内三大运营商计划建设5G的重要背景,虽然他们还处于4G领域投资的成本回收周期。

B . 5G网络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物联网时代家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5G网络。

C . 大量建设小基站将不可避免,只有这样才能基本解决SG频段高、覆盖难的问题,使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得到明显改善。

D . 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本国学生的欢迎,他们可以在这座被誉为欧洲“生活实验室”的城市里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5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而且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它甚至承担着改变整个社会的使命。

B . 相较于4G时代,我国在5G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提案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和提案采纳度的逐渐提高上。

C . 深圳研发无线通信的历史并不悠久,它需要不断地强化自身在移动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方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成长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D . 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5G技术的国际领先位置和当前应用情况,与此不同,

材料二和材料三侧重强调我国在发展5G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3)促进我国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哪些非技术因素的支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后的电波

行动开始了。

我父亲原定走北路,担任掩护,由于李安本出马,结果被调至南路,随大部队行动。“要不是老李”,我父亲后来常说,“我说不定早就见马克思了。”“老李,外号‘飞锤’,不仅收发报样样娴熟,而且机务上也有一套。自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和我在新四军皖中独立师第三团共事,我这一辈子啊……”父亲之所以屡次这样感叹,皆因他的一套娴熟技术皆传自李安本。

按计划大部队一路向南猛突,但电台始终保持静默。相反,北路小队频繁发报,他们把平时抄收的新闻稿都拿出来,反复发送。果然,敌人上当了,开始调集兵力向北围追堵截。旅长下令全速前进,争取时间。他说我们越快到达,北路的压力便会越早解除。据事后得知的消息,驻青城日军指挥官藤田五郎大佐曾多次接到南路发现我军大部队的报告,

但他并不相信,以为这是新四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因为日军的情报部门一直在跟踪监听,并随时向他报告,证明新四军的电台就在北路。这一错误的判断使他错失良机,打好的算盘完全落空。

白露过后第七天,我军终于突破重围,来到了江边,与江北前来接应部队胜利会师。部队到达时,已是深夜。旅长顾不上休息,下令立即架设电台,与北路联系。“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夜晚”,我父亲清楚地记得,他们来不及找地方,就在江边一个渔棚边架起了电线。旅长和参谋长都站在我父亲边上,等候消息。我父亲连续呼叫,一

连半个小时都没有回音。大家浑身是汗,心都焦烂了。“他们也许在行动中,没有架设天线。”我父亲这样说,手里攥紧了老李临行前送给他的烟斗。这时渡船已经陆续到了。旅长指示我父亲继续不停地呼叫,一刻也不要停。“一有消息,马上向我报告。”吩咐完了,他便和参谋长一起到江边指挥部队渡江。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天渐渐亮了,东方泛起一抹淡淡的晨光。这时耳机里突然传来声音。我父亲兴奋地大叫:“来了!来了!”

有人立即前去报告旅长。不一会儿,旅长和参谋长都小跑着过来了。“怎么样,怎么样了?”旅长连声问道。

可耳机里忽然出现了长时间的静默。我父亲一边调整波长,一边连续呼叫。“怎么回事?是他们吗?”旅长问道。我父亲说是的,肯定是的。“他们情况如何?”团长又问,我父亲摇头道,“不知怎么突然断了……”

“呼叫,给我呼叫!”

我父亲连续不断地敲击着电键,时间漫长得令人窒息。终于,嘀嘀嗒嗒,嘀嘀嗒嗒,耳机里传来熟悉的电波声。“老李!是老李!”我父亲叫了起来。众人一片欢呼。“嘘一一”我父亲做了噤声的手势。大家随即安静下来。我父亲急忙开始抄报。抄一句,参谋长就迫不及待地拿过去照着密码本翻译,可一句也翻不出来。“这不对啊。”他对我父亲说。我父亲抄完报后,接过来一看,头脑顿时嗡了一下。

“这是脑记密码!”

“什么意思?”参谋长问。

我父亲解释说,这说明他们已经销毁了密码,因为脑记密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使用。“看来他们已非常危险,否则不会销毁密码。”我父亲说。

好在李安本教过他脑记密码的方法,凭着这种方法,他把电文翻译了出来。大意是,他们已身陷重围,弹尽粮绝,密码已毁,电台也即将销毁。

旅长说:“告诉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回来,我们等着他们!”我父亲把电报发出后,对方一下子没了声音。按照李安本的操作惯例,他每收完电报,都要给收据。可这次却是例外。

“收到没有?”旅长问。

我父亲摇摇头。

“呼叫,给我呼叫!”旅长大声命令,声音都有些变调了。

我父亲不停地呼叫,身上大汗淋漓。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收报机又有了声音。我父亲扶了一下耳机,连忙抄收,没想到抄下来的却是一组明码:

再见,战友……

“坏了!”我父亲心里一沉,知道这是最后的告别。没容他多想,耳机里又跳出一串明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随后,耳机里的声音戛然而止。

旅长接过抄报,半天没有说话。他默默地摘下帽子。我父亲看到他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在场的人也都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我父亲将烟斗放到胸口袋,默默将电报机重新背在肩上。周围是死一般的沉寂,只有江风划过长空,发出尖厉的呼啸……

(摘编自《人民文学》,2018年第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 为了防止日军围追堵截,大部队采用了调虎离山之计,将我军兵分两路进行突围,但突围计划是以牺牲北线部队为代价的。

B . 小说中环境描写着重表现了江边的自然气候,如炎热夜晚、淡淡晨光、江风划过长空等,既渲染了气氛,又反衬了新四军奋勇抗敌、不畏艰险的精神。

C . 小说刻画人物时,大量使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传神地塑造了旅长、李安本、我父亲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D . 小说采用

了顺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手法不仅使文章情节安排张弛有度、灵动摇曳,而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叙述时空具有纵深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小说结尾老李发送两组明码“再见,战友……”和“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军……”请简要分析这两组明码在全文中的作用。

(3)“老李”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他的英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珣瑜,字元伯,少孤,值天宝乱,退在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崔祐甫为相,擢左补阙,出为泾原帅府判官。入拜侍御史、刑部员外郎,以母丧解。讫丧,迁吏部。贞元间,为河南尹。未入境,会德宗生日,尹当献马,吏欲前取印,白珣瑜视事,且内贽。珣瑜徐曰:“未到官而遽事献,礼欤?”不听。性严重少言,未尝以私托人,而人亦不敢谒以私。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践敛贲发以便民。方是时,韩全义将兵伐蔡,河南主馈运,珣瑜密储之阳翟,以给官军,百姓不知僦运劳。全义与监军别檄有所取,非诏约者,珣瑜辄挂壁不酬。至军罢,凡数百封。有谏者曰:“军须期会为急,公可不报?”珣瑜曰:“武士统戎,多恃以取求。苟以为罪,尹宜坐之,终不为万人产沴也。”复以吏部侍郎召,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顺宗立,即迁吏部尚书。王叔文起州吏为翰林学士、盐铁副使,内交奄人,攘挠政机。韦执谊为宰相,居外奉行。叔文一日至中书见执谊,直吏曰:“方宰相会食,百官无见者。”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珣瑜与杜佑,高郢辍饔以待。顷之,吏白:

“二公同饭矣。”珣瑜喟曰:“吾可复居此乎!”命左右取马归,卧家不出七日,罢为吏部尚书。亦会有疾,数月卒,年六十八,赠尚书左仆射。太常博士徐复谥文献,兵部侍郎李巽言:“文者,经纬天地。用二谥,非《春秋》之正,请更议。”复谓:“二谥,周、汉以来有之。况珣瑜名臣,二谥不嫌。”诏从复议。

(选自《新唐书·郑珣瑜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B . 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C . 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D . 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尚书的副职。

B . 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 . 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

D . 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秦始皇首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郑珣瑜刚正不阿。他被授予河南尹尚未上任,适逢唐德宗生日,按照惯例应进献贺礼,属吏向他汇报此事,他认为不合礼法,没有听从。

B . 郑珣瑜关心民生。任河南尹期间,他清静无为施惠于民,平抑物价方便百姓;主管粮饷运输,他密储粮草供给官军,使百姓免除运输之苦。

C . 郑珣瑜洁身自好。王叔文结交宦官,干扰朝政,宰

相韦执谊对其纵容迎合,郑珣瑜愤而回家,躺了七天不出门,最终含愤去世。D . 郑珣瑜坚持原则。韩全义和监军发了几百封公文索取超额的财物,他置之不理;有人劝他予以答复,但他还是毅然拒绝这些非分的要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

②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

四、诗歌鉴赏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紧扣“雨”“暮”的主题。

B . 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C . 诗中的雨虽是微雨却下得细密,以致船帆涨满,鸟儿飞缓。

D . 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意境开阔渺远。

(2)诗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

五、情景默写

8. 默写

(1)庄子的代表作《道遥游》中阐述宋荣子对待赞誉和责难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诗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虽然芬芳香草和污浊汗衣混杂,可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作者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六、语言表达

9. 仿照划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并与之构成排比句。

中国古典诗词深受秀美神奇山水的滋养,其意蕴醉人身心。总想泊舟枫桥,静候寒山寺的钟声;________;________。这样,我才能找到精神的安放之所。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甲。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三是乙。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1)材料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11. 2019年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盛典即将举行之际,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英雄的礼赞奋进的凯歌”,以此致敬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里,有英雄老兵张富清,有维和烈士申亮亮,有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人民教育家于漪,有一生守岛的模范民兵王继才……

①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习近平)

②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文天祥)

③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怎样的人才可称作真正的英雄?这个话题一定引起了你的思考和联想。如果班级现在准备举行主题为“我心中的英雄”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参赛。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