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组

二○○八年四月

目 录

1.任务来源 (1)

2.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1)

2.1 国家提出污染物减排的具体目标 (1)

2.2 适应味精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

2.3 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 (3)

3.修订原则及总体思路 (4)

3.1 修订原则 (4)

3.2 总体思路 (4)

3.3 制定方法 (4)

3.4 技术路线 (5)

4.行业基本情况 (5)

5.生产工艺 (7)

6.废水治理工艺分析 (8)

6.1 废水来源和特点 (8)

6.2 废水治理工艺分析 (10)

7.控制项目设置及排放限值的确定 (13)

7.1 时间分段 (13)

7.2 控制项目设置 (13)

7.3 排放限值的确定 (13)

7.4 特别排放限值 (14)

7.5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14)

7.6 环境监测要求 (15)

8.与国内外排放标准的比较 (15)

8.1 新标准与国外相关标准对比 (15)

8.2 与GB19431-2004的对比 (16)

9.标准实施的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17)

1.任务来源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的实施,对控制味精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推动味精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GB19431-2004颁布实施之后,国家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划、技术政策,对“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期间,我国味精工业污染防治技术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味精工业作为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行业,对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GB19431-2004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2008年1月9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达了《关于下达太湖等环境敏感地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订项目计划》(环办函〔2008〕14号),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参加开展《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工作。2.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2.1国家提出污染物减排的具体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对按规定应予淘汰的落后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产能(包括:落后企业、落生产线、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置),采取措施促其淘汰。2005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限制使用传统工艺、技术的味精生产线。

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综合各地提报和行业产能布局情況,《2006~2010年各地淘汰落后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产能计划》要求味精行业主要淘汰年产3万吨以下生产企业。其总体目标任务为“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造纸产能650万吨,落后酒精产能160万吨,落后味精产能20万吨,落后柠檬酸产能8万吨;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COD)124.2万吨。

2003年2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中列出了“味精发酵液除菌体生产高蛋白质饲料,浓缩等电点提取谷氨酸,浓缩废母液生产有机复合肥技术”。技术主要内容为“避免菌体及其破裂后的残片释放的胶蛋白、核蛋白和核糖核酸影响谷氨酸的提取与精制;

发酵液除菌体与浓缩均能提高谷氨酸提取率与精制得率;发酵液提取谷氨酸后废母液COD高达100000mg/L,有利于进一步生产复合有机肥料而消除污染”。

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2.2适应味精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06年,我国的味精产量达170万吨,2007年1~12月份产量达到191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味精工业发展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尤其是味精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浓废水问题,生产1吨味精要产生15~20吨高浓废水,其pH值为1.8~2.0,COD浓度达30000~70000mg/L,SS浓度达12000~20000mg/L,NH3-N 浓度达5000~7000mg/L。此外,味精生产过程中洗涤水、冷凝水等中浓废水的pH为3.5~4.5,COD浓度达1000~2000mg/L,SS浓度达150~250mg/L。

根据《2005年环境统计年报》,我国2005年食品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及COD排放量分别位居第16位和第7位,见表1、图1和图2。

表1 2005年我国工业行业COD产生状况

排序行业COD排放量

(吨/年)

份额(%)累计(%)

1 造纸及纸制品业1596590 28.78 28.78

2 农副食品加工业677240 12.21 40.98

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69256 10.26 51.25%

4 纺织业298628 5.38 56.63%

5 饮料制造业187804 3.39 60.01%

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6376 3.18 63.19%

7 食品制造业154963 2.79 65.99%

8 医药制造业132654 2.39 68.38%

9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32159 2.38 70.76%

10 化学纤维制造业104171 1.88 72.64%

1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83343 1.50 74.14%

12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75153 1.35 75.49%

13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60280 1.09 76.58%

14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7388 1.03 77.61%

1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2844 0.95 78.57%

16 其他行业1189151 21.43 100%

合计5548000 100% 100%

图1 2005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状况

图2 2005年我国工业COD排放量状况

2.3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与味精工业发展有关的产业政策,通过这些产业政策的引导,以及味精工业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味精工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废水综合利用治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已经不适应行业的发展。

在《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中规定:2003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的项目废水排放量的要求为250m3/t产品,2004年1月1日起建设的项目废水排放量的要求为150m3/t产品。而根据2007年味精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研究结果,各种味精工艺的排水量在62.05~95.90m3/t之间;此外,产排系数核算中COD、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也明显低于《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

中的限值。

此外,在《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中除了规定水污染物的排放要求,还规定了大气污染物和厂界噪声的要求。但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实际上直接引用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而对恶臭污染物的排放要求也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完全相同,对于噪声的要求也是直接引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中的相关要求。不符合环保总局公告《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17号)的精神。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促进味精工业的发展,淘汰高污染及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用无污染、低污染的先进生产工艺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措施,从而使我国味精工业走上高效、低污染的发展轨道,需要对《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进行相应的修订。

3.修订原则及总体思路

3.1修订原则

(1)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味精工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与我国现行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协调配套,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4)力求使标准做到科学合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5)促进味精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

3.2总体思路

(1)加强新建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努力减少新增污染物排放量;

(2)削减现有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总量削减;

(3)推动味精工业采用高效污染治理设施;

(4)通过新标准的实施,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3.3制定方法

通过现场调研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了解对味精工业不同原料、生产工艺、生产规模、污染物的特点和污染物处理方法。通过收集有关味精业污染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及国内外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等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

上,结合调研和调查反馈的内容,对我国味精工业生产和污染治理现状进行经济、技术评估,参考国内外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最后确定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标准限值和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3.4技术路线

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见图3。

4.行业基本情况

味精是我国发酵工业的主要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味精工业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1~11月份,味精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共有94家,工业总产值20,568,017千元。

(1)味精的总产量实现快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1~12月份全国味精产量达到191万吨,比2006年的170万吨增加12.35%。其中生产量排名前三位的省份是山东省472486吨、河南省474543吨、河北省167017吨。增长幅度排名前三位的省份是宁夏101.1%、四川81.14%、河南65.69%。负增长排名前三位的省份是安徽-75.46%、新疆-23.44%、广西福建分别为-21.7%、-21.45%。在21个生产味精的省份中,有11个省份的增长量达到两位数增长,有7个省份的增长量达到20%以上,有7个省份的增长量达到30%以上。2007年是近十年以来我国味精产量第二个快速增长年份(2006年第一),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图3 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2) 味精主要生产省份占全国味精总产量比例,见表2和图4。

表2 2007年我国味精主要生产省份及味精占全国总产量比例 序号

地区 占全国总产量比例(%) 1

山东省 24.80 2

河南省 23.30 3

河北省

8.88 4

江苏省 7.92 5

浙江省 6.61 6

广东省 5.71 7

四川省 5.40 8

宁夏自治区 3.42 9

福建省 3.27 10

辽宁省 2.48 11

其它 8.21

图4 2007年我国味精主要生产省份及味精占全国总产量比例

(3) 味精行业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

2007年味精行业统计的19家生产企业中,生产量超过两万吨的厂家共计15家,占行业总产量的90%以上;10万吨以上有5家,占行业总产量的60%以上。

(4) 味精环保综合治理力度明显提高,部分企业发酵停产或转产

受国家限制玉米深加工项目发展、减少味精生产产能和味精行业被列为高污染行业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各省市均将味精生产企业列为重点的环保管理对象,定期检查和验收;另外由于原材料的大幅度涨价,迫使部分生产企业停止发酵生产。

5.生产工艺

从上个世纪初,我国开始生产味精已有80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味精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变革,由创建之初的以面筋、豆粕为原料水解法生产工艺改变为现在以糖质为原料发酵法生产工艺。发酵法制造味精的生产技术进步较大,尤其近几年进展更快,无论菌种还是工艺方法及装备水平,逐步缩小与国际间的差距。

目前国内的味精工业是以大米、淀粉、糖蜜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工业。味精的生产工艺同其它发酵产品一样,见图5。

图5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图

(1)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谷氨酸产生菌都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因此,以淀粉或大米为原料首先要制备葡萄糖,才能供发酵使用,其工艺方法进展历程为:酸法水解→酶酸法水解→双酶法水解。双酶法制糖,糖液质量好(含糖量高,透光率高),淀粉转化率高,有利于发酵和提取。目前水平:透光率85%以上,含糖30%以上(淀粉原料),糖纯度98%以上,转化率95%以上。

(2)谷氨酸发酵

谷氨酸的发酵包括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扩大培养和发酵等过程。谷氨酸发酵是一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谷氨酸的发酵产率:①优良的高产菌种;②适宜的环境条件;③原料质量好;④合理的发酵设备;

⑤有效的管理措施。

(3)谷氨酸的提取

谷氨酸的提取是将谷氨酸生产菌在发酵液中积累的L-谷氨酸提取出来。目前味精生产的主要工艺为等电点离交工艺和浓缩连续等电点法两种方法提取谷氨酸,国内普遍是等电点离交工艺,虽然提取收率高(高于浓缩等电),但酸、氨消耗高,废水量大,处理难度大,成本高。随着环保排放的严控,必须重新审视提取工艺,追求最佳提取与环保综合效益。分离方式有间歇三足式离心机和连续锥兰式分离机、

沉降式分离机、带式滤过机等方法。

提取谷氨酸后,会有大量的废液和废菌体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发酵液中含有一些量很小,价值很高的代谢副产物,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综合利用:

①从谷氨酸发酵液中提取腺嘌呤。腺嘌呤是肌苷发酵的必要原料,同时它还可以合成ATP。

②谷氨酸具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约占干菌体重的60%)和核糖核酸。谷氨酸发酵液先经高速离心机分离菌体,回收菌体用自容法可制得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和鸟嘧啶核苷酸。这些都是医药上贵重药物,在治疗肝炎、血小板减少等症都有明显疗效。这样使菌体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利用。而鸟嘌呤核苷酸和腺嘌呤核苷酸经脱氮成肌苷酸,为味精助鲜剂。

③菌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是动物的良好饲料。

④发酵废液中含有大量铵和磷钾等,是农业生产中很好的肥料。

⑤发酵废液还可用来进行酵母发酵,制取单细胞蛋白,作饲料用,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4)谷氨酸制味精

从发酵液中提取得到的谷氨酸,仅仅是味精生产中的半成品。谷氨酸与适量的碱进行中和反应,生成谷氨酸一钠,其溶液经过脱色、除铁、除去部分杂质,最后通过减压浓缩、结晶及分离,得到较纯的谷氨酸一钠晶体,即味精或味素。该工艺主要是洗涤废水。

6.废水治理工艺分析

6.1废水来源和特点

味精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具有COD、BOD5、NH3-N高的特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要严格处理以达标排放。图6为味精生产工艺流程及其中的主要污染源,由图可见味精工业的主要废水来自以下几方面:

①原料处理后剩下的废渣(米渣);

②发酵液经提取谷氨酸(夫酸)后废母液或离交尾液;

③生产过程中各种设备(调浆罐、液化罐、糖化罐、发酵罐、提取罐、中和脱

色罐等)的洗涤水;

④离子交换树脂洗涤水再生废水;

⑤各种冷却水(液化[95°]至糖化[60℃]、糖化[60°]至发酵[30℃]、保持发酵温

度等);

⑥各种冷凝水(液化、糖化、浓缩等工艺)。

图6 味精生产过程的主要污染源

味精生产工艺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见表3,可见发酵废母液或离交尾液虽占总废水量的比例较小,但是COD浓度高达30000~70000mg/L,废母液pH值为3.2左右,离交尾液pH值为1.8~2.0。中浓度有机废水的洗涤水、冷凝水排放量大,COD 浓度为1000~2000mg/L。味精生产废渣水的主要特点是有机物和悬浮物含量高,酸度高,易使受纳水体富营养化。

表3 味精生产主要污染物产生状况

污染物分类pH

CODcr

(mg/L)

BOD5

(mg/L)

SS

(mg/L)

NH3-N

(mg/L)

高浓度(废母液、离交尾液) 1.8~2.0 30000~7000020000~4200012000~20000

5000~7000

中浓度(洗涤水、冷凝水) 3.5~4.5 1000~2000 600~1200 1500~2500 200~500 低浓度(冷却水) 6.5~7 100~500 60~300 100~200 5~10 综合废水1000~4500 500~3000 1000~1500 250~300 目前,大型味精企业筹建淀粉生产车间,中小型味精企业采购商品淀粉,即用

淀粉替代大米生产味精。同时,采用发酵液冷冻等电-离交提取工艺的味精企业,将

离交流处液(尾液)浓缩干燥生产有机复合肥料,获得较好的经济与环保效益。当然,大中型味精企业,如能发展发酵液去菌体浓缩等电点提取工艺,浓缩废母液结

晶生产硫酸铵和有机复合肥料,以提高谷氨酸提取率和降低工艺用水,减少排放废

水量,则更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

6.2废水治理工艺分析

6.2.1高浓废水的综合利用

味精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严重,尤其是发酵废母液的COD浓度高达30000~70000mg/L,因此仅仅靠末端治理技术,不仅投资大、治理费用高,而且治理效果也不理想,严重束缚了味精工业自身健康发展,而且废水中有用物质得不到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关科研单位、味精企业相继针对味精废水的特点,研究开发了一些综合利用和废水治理工艺,如:发酵废母液生产饲料酵母、发酵废母液提取菌体蛋白、发酵母液浓缩干燥生产有机复合肥料等。

一般的生化处理法适宜于中浓度废水,但其工程投资大,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可作为辅助处理方法;培养饲料酵母,作为饲料添加剂,仍有二次排污需要处理;制造肥料法:一种是先提取谷氨酸后母液蒸发浓缩成硫酸肥料(闭路循环),另一种是发酵液先浓缩提取谷氨酸,母液再浓缩制复合肥料。随着发酵产酸提高,浓缩比降低,能耗下降,且复合肥料市场量较大,治理相对彻底,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提取走浓缩等电废水治理制复合肥是较为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法,已在很多味精生产企业得到了应用。

(1)谷氨酸发酵废母液生产饲料酵母

该生产工艺特别适合于味精生产中采用冷冻提取工艺的谷氨酸发酵废母液,随着味精生产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冷冻等电点-离交提取工艺”的普遍采用,使得原饲料酵母生产工艺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图7为发酵废母液生产饲料酵母的工艺流程图。

(2)离交尾液提取菌体蛋白

发酵法生产工艺,菌体均留于发酵液中,这些菌体成为发酵废母液有机污染负荷的一部分(约占30~35%)。然而菌体蛋白是有经济与饲养价值的,根据菌体的特点,一般常用的方法有:高速离心分离法、超滤法、絮凝(加热)沉降法等。目前在工业化生产中,易被采用的是高速离心法和絮凝(加热)沉降法。

?高速离心分离法

高速离心分离法就是采用高速离心分离设备,利用菌体与溶液的比重差藉以分离。为提高菌体蛋白收得率,可进行二级和三级的分离。

图7 发酵废母液生产饲料酵母工艺流程

?絮凝沉降法

絮凝加热沉降法是通过加入混凝沉降剂使菌体成絮状聚团,比重增大沉降下来。由于沉降的菌体用于饲料,因此,絮凝沉降法选择的絮凝沉降剂要求无毒、无害、无异味。图8为离交尾液提取菌体蛋白的工艺流程图。

图8 提取菌体蛋白工艺流程

(3)发酵母液浓缩干燥生产有机复合肥料

发酵液等电提取谷氨酸后,进入离子交换树脂,再次回收谷氨酸,离交流出液调节pH为5~6,即可进入五效真空浓缩,进一步干燥便可以生产有机肥,工艺流程见图9。

图9 发酵液生产有机复合肥料工艺流程

6.2.2 味精综合废水处理工艺`

在实际应用当中,一般都采用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味精废水。图10为味精废水的厌氧处理工艺流程,图11为好氧处理工艺流程。

图10 厌氧处理工艺流程

图11 好氧处理工艺流程

7.控制项目设置及排放限值的确定

7.1时间分段

新标准划分了2个时段,现有企业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标准文本表1规定的排放限值,并在一定过渡期后,执行标准文本表2规定的排放限值。新建企业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表2规定的排放限值。

另外,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时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7.2控制项目设置

味精生产的废水主要特点是有机物和悬浮物含量高,酸度高,根据味精生产废水的特点,本标准确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与《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中的项目相同,为pH值、COD、BOD5、SS、氨氮和排水量。

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行为,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本标准新增了总磷和总氮两项污染物控制指标,使本标准控制的污染物项目达到了8项。

7.3排放限值的确定

7.3.1 pH值

新标准中规定现有企业自标准实施之日起pH值执行6~9的限值,新建企业为6~9,特别排放限值为6~9。如前所述,味精生产废水呈酸性,废母液pH为3.2左右,离交尾液pH为1.8~2.0。因此,味精生产废水需要通过与其他废水混合或中和处理等方式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7.3.2 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

如前所述,味精生产废水主要包括高浓废水、中浓废水和低浓废水。其中高浓废水主要为废母液、离交尾液,其COD浓度高达30000~70000mg/L,BOD浓度高达20000~42000mg/L;中浓废水主要为味精生产过程中的洗涤水、冷凝水,COD浓度达1000~2000mg/L,BOD浓度达600~1200mg/L;低浓废水主要为冷却水,COD 浓度为100~500mg/L,BOD浓度为60~300mg/L。

目前,高浓废水可以通过发酵废母液生产饲料酵母、发酵废母液提取菌体蛋白、发酵母液浓缩干燥生产有机复合肥料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低浓废水和中浓废水混

合后一般采用厌氧-好氧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经过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处理,味精生产废水的COD浓度能够控制在150mg/L 左右,BOD能够控制在40mg/L左右,本标准规定现有味精生产企业废水COD的排放限值为150mg/L,BOD的排放限值为40mg/L。

通过增加处理工艺(如物化处理)和优化废水处理工艺参数,COD能达到100 mg/L左右,BOD能够达到20mg/L左右。因此,本标准规定新建味精生产企业废水COD的排放限值为100mg/L,BOD的排放限值为20mg/L。

7.3.3 总磷、总氮和氨氮

通过国内味精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分析,结合国内味精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标准规定现有味精企业废水总磷的排放限值为1.0mg/L,总氮的排放限值为50mg/L,氨氮的排放限值为30mg/L,新建味精企业废水总磷的排放限值为0.5mg/L,总氮的排放限值为40mg/L,氨氮的排放限值为20mg/L。

7.3.4 悬浮物(SS)

高浓度废水通过发酵废母液生产饲料酵母、发酵废母液提取菌体蛋白、发酵母液浓缩干燥生产有机复合肥料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后,低浓废水和中浓废水的混合废水SS浓度为1000~1500mg/L,通过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处理,味精生产废水的SS 浓度能够控制在50mg/L,本标准规定现有味精企业废水SS的排放限值为70mg/L,新建味精企业废水SS的排放限值为50mg/L。

7.4 特别排放限值

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本标准将严格控制上述地区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执行表3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其排放限值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排入地表水域一级A标准制定。

7.5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生产1吨味精排放的废水量在70~90m3/吨产品之间,部分先进的企业能够达到60m3/吨产品,考虑到本标准的前瞻性,本标准规定现有味精企业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为80m3/t产品,新建味精企业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为60m3/t产品。

7.6 环境监测要求

7.6.1建立监测系统

新建企业应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运行并维护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监控中心联网,保证任何时候都能监测到系统的污水排放情况,减少事故运行的次数。任何监测系统的中断或故障均应立即进行维修或校正。

各地现有企业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7.6.2采样与监测

采样与监测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1)生产企业废水的综合排放口,其设置原则应为集中排放,以便于管理,设置排放口原则为1个总污水排放口。

(2)采样点设在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设置永久性标志。

(3)对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的频次、采样时间等要求,应能反映真实排污情况和环境保护治理设施的处理效果,并应使工作量最小化。具体按国家有关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4)监测分析方法均选用现有的国家标准或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8.与国内外排放标准的比较

8.1新标准与国外相关标准对比

8.1.1欧盟

欧盟没有统一的味精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欧盟食品、饮料和牛奶企业的BAT 导则中COD为125mg/L、BOD为25mg/L、SS为50mg/L、总氮为10mg/L 、总磷为0.4~5mg/L、pH值为6~9。

欧盟为了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颁布了《城市污水处理指令(Council Directive of 21 May 1991, concerning urban waste water treatment)》(91/271/EEC),规定COD排放限值为125mg/L、BOD为25mg/L、SS为35mg/L,敏感地区的总氮为10mg/L、总磷为1mg/L。

8.1.2日本

日本的国家排放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各工业行业均执行统一的限值,COD 为120mg/L、BOD为120mg/L、SS为150mg/L、总氮为60mg/L、总磷为8mg/L、pH

值为5.8~8.6。

为控制琵琶湖的富营养化,制定了严格的地方标准,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执行

的COD的限值分别为40mg/L和30mg/L,BOD为40mg/L和30mg/L,总氮为15mg/L

和10mg/L,总磷为2mg/L和1mg/L,SS均为70mg/L。

8.1.3美国

美国无味精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美国制糖工业排放标准(CFR60 Part 409-Sugar Processing Point Source Category),BOD是美国糖加工行业水污染物排放

标准的主要控制指标之一,采用了吨产品排放限值,日最大值为3.3kg/t产品,如排

水量按60m3/t折算为浓度,则控制限值为55mg/L。

表4 新标准与国外标准比较表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 COD

BOD

总磷总氮 NH3-N SS pH值现有企业 150 40 1.0 50 30 70 6~9

新建企业 100 20 0.5 40 20 50 6~9 新标准

特别限值50 10 0.5 15 8 10 6~9

国家标准120 120

8 60 150 5.8~8.6

现有企业40 40 2 15 70

日本琵

新建

企业

30 30 1 10 70 一般地区125

25 35 敏感地区125 25 1 10 35

欧盟

BAT

排放状况

125 25 0.4~5 10 50 6~9 8.2与GB19431-2004的对比

本标准排放指标限值与《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的对比见表5。由表可见,本标准现有企业的排放限值比GB19431-2004中新建企业(2004年1月1日起建设的项目)的要求略微严格。对于新建企业,考虑到应当严格控制排放,根据已有可行的处理技术,标准值更严。

表5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指标的对比

本标准限值《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

控制项目

现源新源现源新源pH值6~9 6~9 6~9 6~9 COD(mg/L)150 100 300 200 BOD5(mg/L)40 20 100 80 总磷(mg/L) 1.0 0.5

总氮(mg/L)50 40

氨氮(mg/L)30 20 70 50 SS(mg/L)70 50 150 100 排水量(m3/t产品)80 60 250 150

9.标准实施的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为了分析新标准实施后的达标状况,选择了有一定代表性的18家味精企业进行

了分析。各项指标的达标率如表6。

表6 味精企业标准指标达标分析

达标状况

指标

超标状况

新建企业标准现有企业标准

企业数18 0 pH值

达标率% 100 0

企业数 2 11 5 COD

达标率% 11.1 61.1 27.8

企业数 2 11 5 BOD5

达标率% 11.1 61.1 27.8

企业数 6 10 2 总磷

达标率% 33.3 55.6 11.1

企业数 5 10 3 总氮

达标率% 27.8 55.6 16.7

企业数 5 9 4 氨氮

达标率% 27.8 50 22.2

企业数 6 9 3 SS

达标率% 33.3 50 16.7 在我国的环境统计中,由于没有对味精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废水排放量进

行单独统计,因此,在分析本标准实施后的影响和效果时,当前的污染物排放量和

废水排放量均按《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中的数值进行估算。

估算结果会因为味精企业实际执行《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

的情况而有一定的偏差,但从估算结果中仍可以在一定程度看出本标准实施后的影

响和效果。

以我国2007年味精产量200万吨计,如果现有企业都要达到《味精工业污染物

排放标准》(GB19431-2004)的新建企业限值要求,每年的废水排放量30000万吨,

COD排放量为60000吨。当新标准实施后,现有味精企业每年的排水量为16000万

吨,COD排放量为24000吨,废水排放量削减了14000万吨,削减率为46.7%,COD

削减了36000吨,削减率为60.0%。因此,本标准实施后,将大大减少味精生产废

水对周围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改善受纳水体水质。

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

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七年五月

前言 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是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的组成和结构,是水运工程建设标准发展的规划蓝图。《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是标准体系的具体体现,是编制水运工程建设标准项目库的依据,是开展水运工程建设标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标准立项和编制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标准科学管理的基础。 现行的《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自2001年12月颁布实施以来,对指导和加强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我国水运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原体系表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运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要求,满足我国加入WTO后对水运工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对原体系表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随着水运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标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保持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标准动态管理的角度而言,也应对《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交通部水运司组织进行了本次修订。 本次体系表的修订,在第一层扩充了工程建设管理类标准和工程维护技术类标准,完善了体系结构;调整了标准体系号,将设计标准与施工标准分离,整合了内容交叉和性质类同的标准,增强了标准体系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应用的适应性;增加了设计通则、施工通则、耐久性设计等标准,拟将涉及安全、环保、节能、可

持续发展和通用的强制性条款统一编入通则中,为实现“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的分离,为“强制性标准”上升为“技术法规”,并为逐步形成“技术法规”和“指南”、“手册”并存的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本次修订共录入体系表的标准共87本,每本体系标准均赋予一个体系号,以便于体系表的管理。 为了使新体系表和现行标准管理能顺利衔接,本次修订建立了具有可整合性和可扩展性的水运工程建设标准项目库。项目库纳入了水运工程建设已颁标准、在编标准和拟编标准。 在本体系表的实施过程中,请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部水运司工程技术处(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100736)。

中国公路学会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中国公路学会团体标准编制说明《公路桥梁用耐候钢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公路桥梁用耐候钢技术指南》编写组 二〇一八年八月

目录 工作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任务来源.......................................................... 错误!未指定书签。编制单位.......................................................... 错误!未指定书签。标准编制的主要工作过程及计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本标准的制订原则和标准主要技术特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标准的制定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本标准的主要技术特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标准中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术语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订货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耐候钢板及型钢.................................................... 错误!未指定书签。耐候钢焊接材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标准的宣贯工作..................................................... 错误!未指定书签。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起草单位、起草人 (二)简要起草过程及意义 如,为了……,我公司计划生产××产品。由于该产品无相同产品或同类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其他国际/国外标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的规定,按照《北京市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试行)》要求,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特制定该产品的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生产、检验、贮存和销售的依据。 ……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如,我国现有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GB2763)、……等国家标准与本企业标准密切相关,均作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三、产品的原料和工艺要求 (一)原料的技术要求 说明使用的所有食品原料,按照添加量递减排序。如,产品使用××为主要原料,辅以××、××、××、××、××、××、……,应符合现行有效的标准要求。 1. ××应符合GB××××的规定。

2. ×××应符合GB/T××××的规定。 3. ×××应符合SB/T××××的规定。 4. ×××应符合NB/T××××的规定。 5. ×××应符合……的规定。 …… (二)产品的生产工艺 说明详细生产工艺。如,产品以××为主要原料,××、××、××、××、××、××为辅料,经××、××、××、××、××、××等工艺加工制成。 …… 四、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的比较情况 (一)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原则: 如, 1. 对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的(相同或同类、相近)食品标准,结合××食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标准; 2. 以“×××评估”结果作为标准制定、修订的依据; 3. 没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的,应当与两个以上国家或者地区的标准进行比较,优先选择发达国家或者与我国国情相近的国家或地区;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目的 复合调味酱以水、黄豆酱、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植物油、牛肉、香菇、大豆蛋白,脱水蔬菜,白砂糖、脱水蔬菜、食用盐、味精、圆葱、蒜、芝麻、辣椒粉、辣椒酱,添加食品添加剂辣椒红、苯甲酸钠、阿斯巴甜、黄原胶、柠檬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酵母抽提物、5'-呈味核苷酸二钠、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用香精,经处理、混合、加热、灌装工艺生产的复合调味酱;复合调味酱根据原料不同分为香菇牛肉酱、香辣酱、香熟酱、蘑菇酱、炸酱面专用酱,根据品种不同,生产时,选择性添加上述原料。 鉴于该产品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保障食品安全,在生产过程中有法可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定本企业标准,作为指导企业生产、检验的依据。 二、简要过程(包括调研、试验、验证、起草过程等) 根据对市场需求的调研情况,参照同类产品的企业标准进行了试产和检测,验证了本产品能够按本标准进行生产。 本标准的起草过程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2-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而制定编写,本标准是对标准Q/DBL 0001S-2018的修订,产品分类中增加了炸酱面专用酱,原料中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代替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增加了酵母抽提物。 本标准食品安全指标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制定,其中铅指标严于国家标准,酸价、过氧化值参照GB 2716-2005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制定;其他指标根据产品实测值制定。 三、与现行有效参照的标准比较及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说明

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附件2: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1 专项技术方案章节目录及编制说明 单独编制的施工专项技术方案应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并参照施组进行编制。 1.1 编制依据 方案编制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报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招标投标文件;施工调查资料;企业的装备能力、技术素质、资金储备、劳力资源、物资储备等综合实力;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 编制说明:在编写时,注意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应全面且在有效期内,并应与招投标文件及设计要求的规范、标准对应,可将规范、标准全部列在正文中,也可将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标准做成表格,作为方案的附件。 编制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完成;按照工序关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统筹考虑。 1.2 工程概况 描述工程概况时,应从该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简介、设计概况、计划工期、主要技术标准、自然条件、施工条件、主要工程数量、建设相关单位要求等几个方面编写。 编制说明: (1)设计概况应结合项目施工图总说明中的内容编写。 (2)合同工期应以总体工期分解后的分部分项工期为依据。 (3)主要技术标准应以设计文件(图纸)中总体设计技术标准为主,当建设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结合招、投标文件向建设单位书面确认。 (4)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水文状况(历年季节降雨量,地下水位,江河常水位、施工水位、最低水位及时间、最高水位及时间、历史最高水位,流速、冲刷深度等)、气候条件(冬、夏、雨期分布月份,极端气温及时间,季风情况,冻融深度,其他特殊气候如台风、潮汐等)、地形地貌、地质状况(针对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整体地质状况的实际描述,以设计地勘资料为基础,以施工详勘为主)等。 (5)施工条件主要描述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现场征拆情况、进出场道路情况、高压电、地下管线、跨河、跨路、用水、通讯等情况。 (6)主要工程数量应避免照搬照抄工程量清单。 (7)建设相关单位只要求建设相关方的名称,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

《旅游业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一、制定依据: 1.1998年机构改革后,国务院“三定”方案中所确定的国家旅游局的主要职能。 2.1993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国家旅游局《旅游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技监局标函[1993]529号)。 二、主要作用: 1.《旅游业标准体系表》(以下称《体系表》)是对国务院“三定”方案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的具体实施,是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工作。 2.《体系表》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作为旅游业标准立项工作的依据。 3.在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中,对于管理交叉关系的协调问题,《体系表》将作为解释的重要依据。 4.在与世界旅游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过程中,《体系表》是解释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的最基础资料。 三、编制说明: 根据《旅游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所确定的框架,特别是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的经验和今后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实 际需求,参考1999年底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制定《体系表》的主要建议,按照两种体系对旅游标准进行分类和

编排,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业标准体系的框架: 1.按照标准的一般划分,分成基础标准、设施标准、服务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5大类。 2.按照旅游业构成要素的划分,分成食、住、行、游、购、娱6大类,并且增加一大类综合类,共7类。 3.按照以上划分方法,对于已经出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经批准立项正在起草的标准和考虑申请立项的标准在表中确立位置。 4.此表是开放式的,在框架确定后,可以根据需要及时修改和补充,并及时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旅游业标准体系表 制表单位: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注:为已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制表时间:2000年11月 基础标准 设施标准 服务标准 产品标准 方法标准 食 旅游定点餐馆设施 旅游团队餐质量标准

挡墙部份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

綦江?云天华轩小区2#楼工程 挡土墙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一、编制说明 1、本工程为綦江?云天华轩小区2#楼住宅工程,地处重庆市綦江县古南镇开发区九龙广场旁,由重庆远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以现代化集停车、商场、住宅为一体的高层综合大楼。本公司的指导方针是“认清形势、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奋力拼搏、以人为本”指导思想。“设计时为商家用户着想,施工时对工程负责,竣工售后服务使用满意” 。 2、本工程由我公司承担土建、部分安装工程,公司全体技术人员愿以热忱的态度,拼搏的思想,同心同德搞好工程各项工作。以最大的决心,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施工工艺,优质高效,低耗,并在合同工期内提前完成这一开发建设任务。 3、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公司有关技术人员及项目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深刻探讨施工中各方面问题,现编制该挡土墙工程施工方案,以便在施工时以此为指导,达到保质、保量、安全顺利地完成,早日交付使用。 二、编制原则 1 、认真贯彻执行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施工程序、操作规程,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估标准。 2、严格遵守我国基本建设法律、法规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劳动安全生产法》。 3、严格执行《建筑法》,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以预防为主,严防工

伤事故及其它事故的发生。 4、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布局,整体布署,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 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减少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程工期。 5、认真贯彻执行建筑科学化、机械化的方针。 三、编制依据 1、经审批后的本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2、由重庆远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施工图。 3、有关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操作规程,各种施工验收规范,以及类似工程建设资料,有关建筑工程施工手册。 4、本公司及其它典型工程的先进施工经验、施工方法、现有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能力等。 5、依据国家现行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 编制而成。主要采用的规范如下: 附表: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晋盛大公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表》 编制说明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内的所有标准按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 的有机整体,它是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的依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需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也需要适应这种竞争机制的企业标准体系,它展示了企业现有、应有和预计发展标准的全面蓝图,是编制标准、制定修订规划、计划的重要依据。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了适应企业发展和贯彻2003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需要,我公司组织整理汇编企业标准体系表并予以发布,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1.体系表编制依据 《XX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表》依据GB/T 13017-1995《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导则》、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 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2.体系标准的编制过程 本标准体系表于2011年首次发布,2011年,为了创建一流企业,进一步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按照GB/T15496-1995《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GB/T15497-1995《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 要求》、GB/T15498-1995《企业2005年,为了创建AA级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组织对公司标准体系表进行制定。“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结合贯彻2003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在标准化委员会的领

导下,研究当前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编制了《启东晋盛大公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表》 3.编制本标准体系表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体系表的编制,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3.1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方针政策; 3.2符合GB/T13016-1991《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的有关规定; 3.3将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等各个具体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规范性文件)全部纳入企业标准体系,避免多个体系独立并存,从而导致体系间相互交叉重叠、彼此不协调的问题。 3.4包容公司现有的和应有的全部标准,所有标准力求分类明确,定位准确,以有利科学地、规范地进行企业标准化建设。 3.5贯彻公司提出的“统一、协调、精简、优选”的标准化工作方针,进一步简化、优化标准体系,保证体系的合适性和有效性。 3.6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规定企业须执行的标准以及有关强制性标准应全部纳入企业标准体系。 3.7应结合具体情况充分采用和贯彻全国标准体系中的有关标准并纳入企业标准体系表内。 4.本标准体系表的结构 按照江苏省提出的“公司运营规范体系”的概念,我公司把

管理制度编制格式规范

管理制度编制格式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管理制度编制格式规范 1 制度名称制度名称由“文件适用范围”+“文件使用事项”+“文件种类”构成。例如:“公司车辆管理制度”由适用范围“公司”、适用事项“车辆”和文件种类“管理制度”组成。 2 制度正文 2.1 制度正文由“总则”+“分则”+“附则”构成。 2.2 总则:简要说明制订制度的目的、要求、依据、适用范围、有关概念及名词解释等。例如:公司车辆管理制度目的:规范公司车辆管理依据:略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车辆的管理相关概念:必要时说明 2.3 分则:按章写,每章用标题标出该章的内容。例如:公司车辆管理制度由“车辆购置”、“车辆调配”、“车辆驾驶”、“车辆保管”等构成。 3 附则说明该制度与其它制度之间的关系。如该制度与其它制度发生矛盾怎么处理、该制度有无实施细则等。如果没有则不写。 说明该制度的制订权、修订权、解释权、实施细则的制订归属。 说明该制度的生效日期、有效期。 说明该制度及实施细则的批准权、执行中的监督管理等事项。 4 关于制度条款标号根据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和实行计算机管理的需要,标号方法统一为:1;1.1;1.1.1;…… 5 关于“制度”与“规定(或办法)”的使用 5.1 一般情况下,若比较系统且较长时间使用的,可定为“制度”,否则定为“规定”。 5.2 根据习惯用法来确定。例如:“养老金管理制度”比“养老金管理规定”更为普遍。 6 “细则”的制订规范参照制度编写规范进行 7 具体内容编排如下: 7.1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题目与一级标题之间用五号字间距空一行 7.2 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 7.3 二、三级标题:四号、仿宋_GB2312、加粗;若二级标题后有三级或者四级标题,则二级标题全部加粗;若二级标题后仅有段落文字,只需将阿拉伯数字加粗;三级标题后若需四级标题详细说明,则三级标题全部加粗;若三级标题后仅有段落文字,只需将阿拉伯数字加粗;四级标题无需加粗,若四级标题后还需增加内容,则用“a)、b)、 c)”字样编写;后续内容可直接首行缩进2个字符无限编写。 7.4 正文内容:四号、仿宋GB2312、行距1.5倍、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落前的阿拉伯数字与正文内容统一空2个字符; 7.5 页眉、页脚:五号、仿宋;页眉左侧为公司标识,右侧为文档名称;页脚由页码“-*-”的字样居中,若文档为保密性文件,需在右下方加“此文件属公司内部资料未经许可不得外传”的字样; 7.6 若文档中包含表格,则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表格内容为五号、仿宋GB_2312、居中。 2

企业标准模板编写说明

“企业标准模板”编写说明 为了方便企业更好地制定企业标准,根据GB/T1.1、GB/T1.2的要求编制了“企业标准模板”。企业可以按照此模板的格式编制企业标准。在模板使用中,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术要求,但不能改变章节名称、顺序、字体和字号。以下为“企业标准模板”的具体使用说明。 1、封面左上角三位“XXX”为标准文献分类号,由一位大写字母和两位数字组成,如“A56”。 2、文本正文全部用5号宋体,大标题及一级标题用黑体,从前言开始到正文结束每页右上角用5号黑体写出标准号,涉及到表格的,表格题目用5号黑体位于表格上方居中,表格内容用小5宋体,表格宽度与版面同宽,如下表。 3、第一章“范围”中,本标准适用于…应完整交代本标准能“干什么用”,阐明标准的适用性,或适用的领域、界限。 4、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所涉及的标准必须是最新标准,标准号与名称一致(不写标准的年代号),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查询。另外,凡是第二章中引用的标准,后面的正文里必须要涉及,后面引用到的标准必须要列入第二章,一一对应。排序规则如下: a.“标准”在前,“法规”在后。 b.国家标准在前,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后 c.国内标准在前,国际标准在后 d.行标按A → Z顺序排列。 e.所有标准按“标准编号”由小→大排列。 5、第四章“要求”中要注意: a. 标准中的所有特性,可以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用引用方式引用其他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可量化的特性应给出极限值或可选值。 b. 产品标准是针对最终产品而言,提“要求”时不涉及其他中间生产环节的要求。 c. 执行“可检验性原则”,即提出的每一项要求一定要提及相应的试验方法。方法可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以引用现成的方法标准。 d. 指标应不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 e.食品类标准必须写出原辅料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保质期、净含量等内容,检验规则参照“QS”《审查细则》的相关规定制定。 f.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其他类产品,必须制定出安全要求。 6、第五章“试验方法”是对第四章“要求”中特性及各种数值进行验证手段的描述,应符合一一对应的原则,有一项“要求”就应有一项对应的试验方法;且应尽量使用国家、行业中现有的试验方法标准。如果企业自己编写试验方法,需要符合下列要求: a.测定特性值时需要有测定程序,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 b.检查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有数据,给出结果的计算方法; c.测试结果要有保证,给出方法的精密度数据; d.试验方法如涉及安全,给出警示内容。 7、第六章“检验规则”中,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出检验类别,例如:出厂检验(常规检验、交收检验、交付检验),型式检验(属于全项检验) 。每种检验类别中必须包含检验项目、组批抽样规则、检验的条件(什么时候做、什么情况下做)、判定规则。复检规则中包含:项目、条件、次数、结果判定,指什么项目可以复检,什么项目不可以复检,所谓“不可以复检”是指该“项目”对于该产品是致命的,一旦出现,对该产品而言是不可修复的项目。

学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说明

第一章,编制讲明 一,编制依据 1.三新中学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 2.上海市高等教育建筑设计院设计的三新中学工程施工图. 3.上海市**区有关建筑工程治理,市政治理,环境爱护等地点性法规及规定. 4.**三新中学工程现场及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地点的技术规范,施工规程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三,编制内容 本施工组织设计大纲系本公司对三新中学工程施工的总体构思和部署,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将依据公司技术治理程序,按照本大纲确定的差不多原则,进一步完善细化,用以具体指导施工,确保该工程优质高速完成.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上海市**区三新中学工程 工程地点:**区方松街道施贤路北侧\三新路东侧 设计单位:上海高等教育建筑设计院 建设单位: 上海**新城建设进展有限公司 工程规模: 建筑面积:24500M2 结构层数:框架二\三层 (一) 建筑设计概况 **三新中学工程是经上海市**区人民政府批准的一项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工程位于**区方松街道施贤路北侧\三新路东侧,建设用地场地平坦已完成,地面高程和坐标操纵点有甲方现场确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总建筑面积约24500M2(招标文件).本期实施

6栋各类教学楼,行政楼,食堂等,均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 结构设计概况 1. 结构型式及特点:框架二\三层 2. 结构构件混凝土材料:本工程均采纳商品混凝土(部分自拌砼). 3. 砌体材料及砌体砂浆: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砌筑砂浆标号:M5.0 ,M10 (三) 安装设计概况 1.给排水部分 各楼要紧包括卫生间给排水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部分实验室实验用水等. 2.电气部分 各单位工程含照明,防雷接地系统. 二,工程特点与施工条件 1. 本工程施工现场场地已平坦,场地宽敞,施工用电由场区外引入, 场区内沿校园环形主干道设置临时架空线路(在建房侧);业主提供施工用水,可沿校园环形主干道(施工时临时铺设)铺设自来水供水管道(每30m留一个水阀).施工现场内将建成校园环形

编制说明(体系框架)

附件2: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 编制说明(草案稿)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起草组 二〇〇七年十月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编制说明 (草案稿) 一、征信标准体系框架编制背景 征信标准化是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信用信息共享,规范征信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人民银行履行“管理信贷征信业”的重要职能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征信标准化工作,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早在02年由人民银行牵头成立的国务院征信专题工作小组的三项任务之一就是制定征信标准。今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国家信用标准体系。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加快征信业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自2005年底组织启动了征信标准化工作,并已取得突破进展。优先制定的《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等五项征信业务与技术基础性标准已作为金融业推荐性标准于2006年11月发布实施。2007年,按照国务院“积极推进信用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我局又着手企业征信数据元、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采集格式、个人征信数据使用规范等7项标准的编制工作。 我国征信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标准化水平还比较低,而征信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作,且征信标准涵盖面广、涉及领域多,尽管目前发布的几项标准通过有效地实施对推动征信业发展发挥了重要重用。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征信市场实际发展的需求,与征信标准化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制定征信业重点及急需标准的同时,须对征信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问题和总体规划进行系统研究,使征信标准化工作更具前瞻性、适用性和科学性。为此,在经过充分调研并借鉴其他行业标准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当前急需编制征信标准体系框架。通过该框架的编制,明确征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提出标准化建设的初步方案,确定征信业重点和急需标准的制定,力求在框架的指导下,使征信标准化工作能够少走弯路,避免盲目建设。 经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意,我局正式组织,于2006年10月启动了“征信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工作,现已完成草案稿的编写。 二、征信标准体系框架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征信标准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征信标准体系必将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形成有利于信用市场发展的制度环境。 通过征信标准体系的构建,可为制定我国征信技术的一系列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加强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格式规范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格式规范 一、标准的编制说明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一)工作简况(必要项)(拟制成编制说明时,此标准编号“(一)”调整为“一、”,以下类推。此为一级标题,格式固定,不需另行更改。) 1.任务来源 ××××年××月××日,由××××××(起草单位)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文号),批准《××××》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同)。 2.起草单位、协作单位(没有就删除) 起草单位:(名称需与印章相同) 协作单位:(没有就不写) 3.主要起草人(以表格形式将内容明确) (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重要项、需充分说明)

(三)主要起草过程(必要项) 综合性叙述,不以时间过程记录。如资料收集、调研、试验论证、拟稿、征求意见、整理送审等内容。 (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必要项)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 (重要项) (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必要项) 需说明征求多少家单位的意见,这些单位的类型为(生产、销售、使用、科研、行业主管、大专院校、检测机构等)(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选填项,无此项,删除。) (八)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必填项) (推荐性标准不写理由,只提建议。) 例: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强制性标准要详细说明强制的内容及理由) (九)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必要项) 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十)其他应说明的事项(选填项)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制即食水产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制即食水产品》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编号、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 根据浙卫便函〔2011〕48号通知函要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制即食水产品》(以下简称地标)列入2011 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订计划项目,受浙江省卫生厅委托(委托协议书编号2011004),舟山市卫生监督所主要承担该标准制订工作,国家海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舟山市出口水产行业协会、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浙江富丹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宁波史翠英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绍兴市咸亨酒店食品有限公司、浙江瑞松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协作单位参与制订。 (二)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 地标主要起草人:陈忠伟、顾仲朝、梅宏舟、周震海、王萍亚、杜俐、史翠英、宋瑞忠、徐静波、郭宝达,其中陈忠伟担任起草负责人。起草人员主要负责标准制订工作的组织、协调,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组织召开研讨会,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征集、整理和归纳相关的意见、标准送审等。起草负责人在地标制订期间未担任或兼任其他食品安全标准主要起草工作。 (三)简要起草过程 1、标准任务下达后,舟山市卫生监督所制定了地标制订方案,并于2011 年10月组建标准起草工作组,由舟山市卫生监督所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2、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在参照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广泛调研了浙江省调制即食水产品企业水产、标准执行和应用现状,初步形成包含感官、安全限量、质量指标以及检验方法的标准基本框架。2011年10月份,起草工作组召开会议对标准框架进行研讨,并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征集省内专家的制标建议,形成标准初稿。之后,各起草单位针对标准初稿中制订的指标判定值,调取了近几年产品的检测数据,并组织抽样对指标、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工作,积累了检验数据。 3、起草工作组依据研讨会、对比验证及其他形式所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对该标准初稿进行修改,于2012年3月上旬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2012年4月至5月,起草工作组向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大专院校、检测机构、食品监管机构和食品安全标准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共发放征求意见函103份,收到修改意见14份,经过整理分析,与6月召开专题研讨会,采纳了部分意见,并于2012年6月底形成标准送审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关系 地标依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结合近年来我省对该类食品监督抽检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充分考虑本省水产企业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并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予以制订。本标准引用或参照了现行的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10144-2005《动物性水产干制品卫生标准》、GB 2733-200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NY 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T 1712-2009 《干制水产品》、NY 5328-2006《无公害食品海参》和NY/T 1514-2007《绿色食品海参及制品》等标准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并充分考虑到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正在征求意见,即将出台,其中对水产品制品污染物指标作了限量规定,本标准也进行了参考。而致病菌限量的国标尚处于制订过程,直接引用还不现实,本标准直接引用了GB 10144的限量指标。本标准的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进行编写。

江苏省企业标准编制说明范本

(XXXXXXXX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食品性能特点、企业标准起草过程等有关情况 我公司生产的XXXXXX,由于目前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维护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订了本标准,作为生产加工,产品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评价的依据。 我公司生产的XXXXXX,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为主要原料,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进行调配、杀菌、包装而成。XXXXXX营养丰富,口感酸甜适口,适合每日饮用。 为向江苏省卫生厅进行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与备案,我公司内部成立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起草小组。主要过程包括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同类产品的国标、行标、地标,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及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制订依据的讨论,并通过查阅大量的食品安全相关国家标准而制定;同时邀请部分江苏省食品安全标准审评专家进行审查,并根据专家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我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负责企业标准的指导协调和制订工作。 二、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原则和与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关系及贯彻执行情况 我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定是以现行有效的GBXXXXX《XXXXXXXXXX标准》为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本产品的特点,围绕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要求进行制定,使本标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通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格式上符合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我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中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均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技术要求与相应国家标准相匹配。 在制定我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过程中,根据我公司的产品特色,参照GBXXXXX 《XXXXXXXXXX标准》的技术指标为基础制定。 原料要求与GBXXXXX《XXXXXXXXXX标准》要求一致,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均采用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及相关规定。 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与GBXXXXX《XXXXXXXXXX标准》要求持平,理化指标要求中根据我公司产品特点增加了XXXX。其中XXX项的要求严于该标准。

酒店标准化体系编制说明

天地仁和酒店标准化体系编制说明 一、标准体系表编制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本酒店在服务标准化工作中,通过对各项服务标准的提炼、制定和实施,不断强化全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规范了服务行为,全方位提升了服务品质。因此,服务标准化试点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更新服务观念,不断创新服务机制的过程;是实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的重要途径。 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可以促进标准的组成达到完整有序,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活动,加速技术进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我公司编制标准体系表的重要参考依据有: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GB/T 15624.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总则》、GB/T 15496《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8《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等国家标准和相关资料。 二、标准化发展概况 随着陕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业标准化的作用日益凸显。2010年以来,陕西省政府相继印发了《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陕政发〔2010〕20号),《陕西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1-2020年)陕政发〔2011〕8号,《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陕政发〔2012〕56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加快发展全省服务业和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做出了明确部署和要求。2012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扩大标准化覆盖范围。商洛市为推进旅游服务标准话工作进程印发了《关于申报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商旅标〔2011〕1号),《关于确定商洛市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的通知》(商旅标〔2011〕4号),进一步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力度,2012年印发的《关于印发发商洛市旅游服务白哦准化试点单位工作

企业标准编写规则.doc

杭州X X装饰有限公司 Q/HXXG 00.01-2013 企业标准编写规则(试行) 版次第一版批准人 有效期限6个月审核部门负责人 会签 起草部门人事行政部起草人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杭州XX装饰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编写规则(试行) 1 目的 为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升企业精细化水平和制度创新水平,规范企业管理标准编制规则、编号、结构、格式、要求,依据标准化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杭州XX装饰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标准的编写及审核。 3 引用标准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原则 GB/T 1.2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T 13016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构成和要求 4 术语解释 4.1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项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按其性质分为技术、管理、工作三大标准。 4.2 企业标准:在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事项而制定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4.3 企业标准化:是以制定、修订标准,贯彻执行标准,达到统一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规范性活动。 4.4 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内的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商品流通的共同技术依据,是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等所做的规定,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等等。其形式可以是标准,也可以是规程、规范、定额和作业指导书、说明书等; 4.5 技术标准体系:企业范围内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他是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第一节编制思路 一、本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工程招标范围和招标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编制。针对工程施工的既有特点组织编排。本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受到了我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公司将参加过施工和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召集在一起,对方案进行集中编制,采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编制思路,力求本方案重点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要求是必须符合南京市建设工程的特点和要求。 二、根据招标文件给定的招标图纸中设计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编写,力求真实,具有可操作性。 三、我们的编制原则是“科学、合理、优质、高效”。 四、施工组织设计凡是注明计量位均为“mm”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一、南京市工程招标文件及答疑会会议纪要。 二、招标文件中所提供的文件。 三、现行南京市工程建设强制性要求,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系列标准,现行规范、规程、规则、验收标准、施工定额、概预算定额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办法。编制依据重点是现行节能部分及防火规范强制性规定部分。 四、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五、我公司历年来积累的施工管理经验极其成熟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的技术措施和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节基本原则 一、遵守工期 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施工工期,招标合同条款以及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施工,在工期安排上尽可能提前完成。 二、推行新技术 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 三、施工合理安排 合理安排施工的程序和顺序,充分考虑建设工程时涉及百姓的正常生活,要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流水作业,深入实际,对图纸中没有,实际存在项目,及时沟通与解决,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均衡生产。合理穿插,平行流水作业,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进行。 施工进度安排注意各分项工程间的协调和配合,并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 四、场地布设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尽量利用租赁民房的办

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内容和要求

《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编写组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为落实民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民发〔2015〕238号),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度民政标准立项的通知》(民办函〔2017〕56号)要求,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吉林省师道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承担《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立项建议稿的编制工作。 根据《关于印发<2017年民政部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民人科字〔2017〕2号),经专家会议评审并报部领导同意,民政行业标准《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予以立项。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现已编制完成《遗体收敛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二、行业标准编制原则及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一)目的意义 在我国每年死亡900多万人口中,有许多是死于各类感染性疾病。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受结核菌感染者约有5.5亿人,现有肺结核病人约45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至少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此外,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9月,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万例。这些感染者将在未来十年中陆续死亡,并由殡葬行业处理遗体。数量众多的遗体是大量致病菌的栖息地,是殡仪场所的重要污染源。 国外有大量研究表明,殡仪职工尤其是防腐整容工在日常的殡仪服务中不可避免的暴露于多种微生物污染原的感染风险中。目前报导的对殡仪职工有潜在危害的病原体有:结核分枝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以及嗜肺军团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等。据报道,遗体所释放的生物性污染源已经对殡仪职工造成很大的伤害。根据Morgan 等对美国2000多名殡仪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