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导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导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阅读训练

第01—05篇练习

(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

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事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事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事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供养。

(2)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颜渊、季路侍①。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节选自《论语?公冶长篇》)

【注释】①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长者叫侍。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②愿无伐善,无施劳。

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孔子在谈他的志向时,实际上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有人认为,这个理想的社会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郊游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请你为这个观点阐述理由。(5分)

5.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⑴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B.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C.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了,有没有才华并不重要。

D.孔子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也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⑵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

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①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注释:①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②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更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儒家为什么把德摆在比文更重要的位置?请谈谈你的认识。

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这就突出地反映了“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凡事都要讲和谐。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2)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论语导读》张汝伦2017期末考试答案

《论语导读》张汝伦2017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表述了孔子对“性”的看法?()(1.0分) 1.0 分 ?A、 人性本恶,其善伪也。 ?B、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C、 性相近,习相远。 ?D、 仁义礼智根于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出自哪一部文献?()(1.0分) 1.0 分 ?A、 周易

礼记 ?C、 尚书 ?D、 诗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 “能近取譬”的“譬”是什么意思()?(1.0分) 1.0 分 ?A、 晓谕 ?B、 说服

譬喻 ?D、 教导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 “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是什么意思?()(1.0分)1.0 分 ?A、 心中不快 ?B、 愤怒 ?C、 嫉妒 ?D、 怨恨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5 孔子几岁有志于学?()(1.0分) 1.0 分 ?A、 12 ?B、 15 ?C、 18 ?D、 20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6 子曰:“恭、宽、信、敏、惠。”这里的“敏”如何理解?()(1.0分)1.0 分 ?A、 才思敏捷

?B、 谋事有当 ?C、 身手矫健 ?D、 见微知著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7 “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什么意思?()(1.0分)1.0 分 ?A、 练习 ?B、 实践 ?C、 复习 ?D、 习得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8 子曰:“微管仲,我其被发左衽矣!”这里的“微”如何理解?()(1.0分)1.0 分 ?A、 小 ?B、 稍微 ?C、 隐匿 ?D、 无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9 “彻”是先秦的一种税收制度,具体的税率是?()(1.0分) 1.0 分 ?A、 十分之一 ?B、 二十分之一

超星慕课论语导读上答案

超星慕课《论语》导读(上)答案 绪论(一):钱学森之问 1 中国古代教育的渠道有()。 A、官学 B、私学 C、家学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2 “古之学者为己”,“为己”指的是学问向内求,为的是自我人格的提升。() 正确答案:√ 3

“钱学森之问”指的是钱学森2015年向温家宝总理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正确答案:× 绪论(二):孔子其人 1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出自()。 A、《论语·学而》 B、《论语·为政》 C、《论语·雍也》 D、《论语·述而》 正确答案:B 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华文化的奠基者。() 正确答案:√ 3 “三十而立”中的“而立”指的是立学、立人。() 正确答案:√

绪论(三):孔子“自传” 1 士希贤,贤希圣,圣希()。 A、人 B、王 C、天 D、道 正确答案:C 2 “士希贤”中的“希”指的是希望。() 正确答案:× 绪论(四):孔子周游列国及《论语》的诞生1

将孔子尊为“至圣”的是()。 A、司马迁 B、利玛窦 C、黑格尔 D、程颐 正确答案:A 2 《论语》是孔子的著述。()正确答案:× 学而篇(一):孔子的学习观1 儒学要处理的关系不包括()。 A、人我关系 B、群己关系 C、物我关系 D、天人关系 正确答案:D

2 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乐,其中不包括()。 A、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正确答案:D 3 “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应当解释为()。 A、朋党 B、朋友 C、学生 D、同门 正确答案:D 4 今人的“学”指的是求知,古人之“学”不仅包括求知,也包括求道、做人。() 正确答案:√

名著阅读《论语》考试必备

名著阅读《论语》考试必备 名著导读《论语》检测题 一、填空: 1、《论语》成书于__________之际,是一部_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答案:1、春秋战国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 2、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 二、翻译、背诵与理解:(课本中出现的例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译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教导别人从来不知道疲倦。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译文:看见贤德的人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而内心自我省察。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译文: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使他丧失主帅;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志向。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文: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首先一定要把工具磨锋利。 三、模拟题: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答案:1、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⑵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吴玉梅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材分析: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论语》是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学说是儒家学说之一,这部经典《论语》从它诞生起就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论语片段,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 教法设计: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学法指导:诵读、积累与领悟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把握语义基础上,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 性。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课程考试参考答案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课程考试参考答案 1、发送电子邮件时,收信人()。 A、必须正在使用计算机 B、计算机已经开启 C、计算机不用打开 D、计算机已经启动并且运行 2、关于毕业设计任务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务书只能上传一次 B、上传任务书后,应点击“下载自己的任务书”,以检查任务书是否已经正确上传 C、上传任务书后应及时查看任务书审批结果,如果审批不通过,应该及时修改并重新上传 D、任务书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上传 3、关于在线作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线作业一般由1-3次作业组成 B、在线作业只能在平台设定的截至时间前提交 C、在线作业提交没有时间限制 D、学生可以在课程平台中查询作业批改结果 4、Internet 域名服务器的作用是()。 A、将主机域名翻译成IP地址 B、按域名查找主机 C、注册用户的域名地址 D、为用户查找主机的域名 5、关于“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调查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调查表是学院为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学院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设计的一套非实时的意见反馈系统 B、“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调查表”分为“课程调查表”与“网络教育调查表”两种 C、每个学生都必须填写调查表 D、“课程调查表”针对某门特定课程的教学进行调查,“网络教育调查表”是针对社会的调查表,调查对网络教育的了解和认可度,以及是否有接受网络教育的打算等信息 6、关于个性化学习平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个性化学习平台中的“栏目设置”中,可自由设置“校园文化”栏目中的子栏目 B、个性化学习平台中的“常用栏目”中不能查询考试安排 C、个性化学习平台中的“学院公告”中可以查看有关教学、考试、毕业工作安排 D、个性化学习平台中的“当前课程”显示的课程不包括已经考核通过的课程 7、电子邮件地址由两部分组成,由@号隔开,其中@号前为()。 A、用户名 B、机器名 C、本机域 D、密码 8、WinZIP和WinRAR软件是文件的压缩和()工具软件。 A、解压缩 B、传送

论语导读 名句默写答案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课本中出现的例句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译文: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译文: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5、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忠心不二。”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颜渊、季路侍从。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子路说:“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9、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译文: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不符合礼的话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去做。 `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论语·颜渊》) ★译文:修养仁德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仁就来了。 2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1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业与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业与参考答案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在OSI的第几层分别处理下面的问题? a. 将待传送的比特流化分成帧 b. 决定使用哪一条路径通过子网 c. 传输线路上的位流信号同步 d. 两端用户间传输文件 2.一个系统的协议结构有N层。应用程序产生M字节的报文。网络软件在每层都加上 h 字节长的协议头。那么,网络带宽中有多大比率用于协议头信息的传输? 3.有确认服务和无确认服务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在下列情况下,请说出哪些可能是有确认服务或无确认服务?哪些两者皆可?哪些两者皆不可? a. 连接建立 b. 数据传输 c. 连接释放 4.参照下图回答问题。图中的每个方框表示一个网络结点。以星号标注的圆圈表示你的终端。 a.你的本地结点是哪一个? b.哪些结点是你的本地结点的相邻结点? c.对你的本地结点来说,哪些结点是远程结点? d.哪些结点是终端结点(END NODES)? e.哪些结点是路由结点(ROUTING NODES)? f.从结点F到G的最短通路有多少跳段(HOPS)?

习题解答 1.a.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将待传输的比特流化分为帧 b.第三层(网络层)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 c.第一层(物理层) d.第七层(应用层) 2.总共有N层,每层加h字节,在每个报文上附加的头字节的总数等于hN,因此,头消耗的有关空间所占的网络带宽的比率为hN/(M+hN)。 3.在有确认服务中,作为对请求原语的反应,接收方要发出一个明确的响应原语。具体的说,有确认服务包括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4个原语,而无确认服务则只有请求和指示2个原语。连接服务总是有确认服务,因为远程对等实体必须同意才能建立连接。在所给出的3个例子中,a必须是有确认服务;取决于网络设计者的选择,b和c可以是有确认服务,也可以是无确认服务。 4. a. C b. A和G c.A,B,D,E,F,G和H d.D,F,G和H e.A,B,C和E f. 5

2016年下半年超星尔雅论语导读(上)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在《论语》中,“从政”指的是()。(1.0分)1.0 分 A、 君 B、 卿 C、 大夫 D、 王侯 我的答案:C 2暴虎冯河的意思是()。(1.0分)1.0 分 A、 赤手空拳打老虎 B、 老虎跳河,而不抢人类的交通工具 C、 比喻有勇无谋的鲁莽冒险行为 D、 暗指君子之德 我的答案:C 3“生理本直”是谁的观点?()(1.0分)1.0 分 A、 孔子 B、 孟子 C、 程颐 D、 朱熹 我的答案:D 4“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的意思是()。(1.0分)0.0 分 A、 上知为生而知之,下愚为学而知之 B、 上知者则固,下愚者善变 C、 上知不可使为恶,下愚不可使强贤 D、 上知者知行合一,下愚者德不配位 我的答案:A 5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中的“釜”指的是()。(1.0分)1.0 分A、 五斗四升

六斗四升 C、 四斗四升 D、 八斗四升 我的答案:B 6“郁郁乎文哉”中的“郁郁”指的是()。(1.0分)0.0 分 A、 忧愁的样子 B、 郁郁葱葱的样子 C、 丰富多彩的样子 D、 草木凋零的样子 我的答案:B 7“嫂溺援手”的典故出自()。(1.0分)1.0 分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我的答案:B 8不处也,不去也,皆以仁者能(),不去仁,不违仁,皆以君子能()。(1.0分)1.0 分A、 乐道、安贫 B、 安贫、乐道 C、 乐道、安仁 D、 爱人、安仁 我的答案:C 9“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应当解释为()。(1.0分)1.0 分 A、 朋党 B、 朋友 C、 学生

《论语》名著导读

一《论语》 导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不可误解 为孔子所编纂)。它以对话文体语录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论理思想等。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共二十篇。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春秋时期,儒家创 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zuǎn)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的言论千古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指路明灯,希望同学们平时抽时间了解《论语》,解读孔圣人,熟悉儒家思想,这不仅是为了传承中国千年古典文化,更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的修养。 走进孔子 孔子(前551 年~前479 年)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fù)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编撰(zhuàn)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 曾经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收的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 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 人。孔子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

了 “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逝世时,享年73 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 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治学态度 在学习的态度上。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乐学,这是关键。子曰:“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学习的方法上。孔子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在学习的内容上。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 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的目的上。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他还 强调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后世评价 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先驱,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 开的门缝间挤进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

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培训网络课堂自测答案(参考Word)

国内外节能减排现状、发展趋势与当前节能工作重点在线自测 第1题 我国人均耕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27% B.25% C.32% D.45% 答案:A 第2题 长江流域冬季采暖能耗较低的原因不包括() A.供暖的面积 B.供暖时间 C.暖气的开/关时间 D.采暖能源供应较少 答案:D 第3题 我国2020年的用能规划中,用能最少的是() A.制造业 B.农业 C.交通 D.建筑 答案:C 第4题 世界上人均建筑面积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丹麦 D.日本 答案:B 第5题 我国能源供应状况里,生产量逐年减少,需要依靠进口的是() A.煤炭 B.天然气 C.石油 D.稀土 答案:C

第6题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 )的生态文明理念。 A.尊重自然 B.控制自然 C.顺应自然 D.保护自然 答案:A,C,D 第7题 采用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需要以自然界能够提供的上限为约束条件,下列属于自然界能够提供的上限的有()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能源资源 D.环境容量 答案:A,B,C,D 第8题 中外建筑能耗巨大差别的原因主要有() A.建筑通风的风机能耗 B.运行时间/天 C.空调系统结构 D.空调系统的运行方式 答案:A,B,C,D 第9题 目前全球碳排放量304.9亿吨,中国碳排放为全球第一,占22.3%,人均碳排放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正确 第10题 我国南北方水资源情况中,北方主要是水体总量不足,南方主要是水质性缺水。() 答案:正确 第11题 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先定发展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降低实现这一目标的生态代价。() 答案:正确

自学考试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网络课堂答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一、教育测量的含义(33分) 本节测验题:智力测量属于 A. 物理测量 B. 心理测量 C. 生理测量 D. 社会测量 二、教育测量的特点、教育评价的含义(35分) 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命题的是谁? A. 麦柯尔 B. 孟子 C. 桑戴克 D. 孔子 三、教育评价的特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35分) 现代教育评价产生的标志是 A. 《比纳.西蒙量表》 B. 科举考试 C. T.B.C.F制 D. “八年研究” 四、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30分)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创立者是 A. 枯巴和林肯 B. 比纳和西蒙 C. 桑代克和麦柯尔 D. 泰勒与布鲁姆 五、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30分) 我国教育法规定的两项基本教育制度:一是教育督导制度,二是 A. 教育评价制度 B. 教育考试制度 C. 教育测量制度 D. 教育评估制度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一、信度概述(31分)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越接近,说明测验的信度 A. 越低 B. 无法判断 C. 越高 D. 需要验证 二、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同质性信度(一)(35分) 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A. 等值性信度

B. 等值稳定性信度 C. 分半信度 D. 重测信度 三、同质性信度(二)、评分者的信度(一)(31分) 若2个评分者评阅N份试卷,计算评分者的信度可用 A.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公式 B. 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C. 积差相关系数公式 D. 肯德尔和谐系数公式 四、评分者的信度(二)、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33分) 估计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需要预先确定 A. 淘汰的人数 B. 达标的比例 C. 通过的人数 D. 决断的分数 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 一、效度概述、内容效度的含义(30分) 下列适合于内容效度的测验是 A. 能力倾向测验 B. 成就测验 C. 人格测验 D. 性格测验 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结构效度(38分) 下面哪种测验的效度不属于结构效度? A. 智力测验 B. 焦虑测验 C. 动机测验 D. 学科测验 三、效标关联效度(44分) 效标关联效度也称为 A. 实证效度 B. 预测效度 C. 同时效度 D. 逻辑效度 第四章教育测量与评价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一、难度及其计算、区分度及其计算(一)(40分) 最适宜的难度系数是 A. 0.50 B. 0.00 C. 1.00 D. -1.00 二、区分度的计算(二)、区分度与信度和难度的关系(31分)难度系数越接近何值,题目的区分度越大? A. 0.50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意图: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

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 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 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 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 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创设氛围,探究梳理 1、学生介绍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他同学补充。

慕课网论语导读2016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100.0分) 1 本章子夏所理解的“好学”,指的是()(2.0分) 2.0分 窗体顶端 A、 日新不失 B、 博学好问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2 在为政三要素中,孔子认为最重要的是()(2.0分) 2.0分 窗体顶端 A、 足兵 B、 足食 C、 民信之 D、 民富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是的意思(2.0分) 2.0分 窗体顶端 A、 复习 B、 誊抄 C、 实践 D、 朗诵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4 孔子与隐士的区别在于,孔子() (2.0分) 2.0分 窗体顶端 A、 积极入世 B、 消极避世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指:;“比”指。(2.0分) 2.0分 窗体顶端 A、 周围;比较 B、 在.....周围;和......相比 C、 周边;比邻 D、 周全;勾结、结党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6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淫”指 (2.0分) 2.0分 窗体顶端 A、 放荡;过分 B、 淫荡 C、 平常 D、

正常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7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指 (2.0分) 2.0分 窗体顶端 A、 正常;平常 B、 碌碌无为 C、 不偏不倚 D、 随意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8 在对待人民教育的问题上,孔子主张() (2.0分) 2.0分 窗体顶端 A、 先教后富 B、

先富后教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9 孔子坚持“三年之丧”,其理由是() (2.0分) 2.0分 窗体顶端 A、 子女对父母“三年之爱”的回报 B、 “三年之丧”是当时的习俗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10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葸”指,“绞”指。 (2.0分) 2.0分 窗体顶端 A、 胆子小;尖酸刻薄 B、 害怕;鲁莽 C、 有勇无谋;性格耿直 D、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培训网络课堂自测答案完整版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培训 网络课堂自测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1题 我国人均耕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 % % % 答案:A 第2题 长江流域冬季采暖能耗较低的原因不包括() A.供暖的面积 B.供暖时间 C.暖气的开/关时间 D.采暖能源供应较少 答案:D 第3题 我国2020年的用能规划中,用能最少的是() A.制造业 B.农业 C.交通 D.建筑 答案:C 第4题 世界上人均建筑面积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丹麦 D.日本 答案:B 第5题 我国能源供应状况里,生产量逐年减少,需要依靠进口的是() A.煤炭 B.天然气 C.石油 D.稀土 答案:C 第6题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 )的生态文明理念。 A.尊重自然 B.控制自然 C.顺应自然

答案:A,C,D 第7题 采用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需要以自然界能够提供的上限为约束条件,下列属于自然界能够提供的上限的有()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能源资源 D.环境容量 答案:A,B,C,D 第8题 中外建筑能耗巨大差别的原因主要有() A.建筑通风的风机能耗 B.运行时间/天 C.空调系统结构 D.空调系统的运行方式 答案:A,B,C,D 第9题 目前全球碳排放量亿吨,中国碳排放为全球第一,占%,人均碳排放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正确 第10题 我国南北方水资源情况中,北方主要是水体总量不足,南方主要是水质性缺水。() 答案:正确 第11题 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先定发展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降低实现这一目标的生态代价。() 答案:正确 第1题 全面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工作,努力实现到2015年人均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12%、省级公共机构节水器具使用率达__、__以上的省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的目标%、50% %、60% %、50% %、60% 答案:A 第2题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__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目标之一,并首次将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 A.节能减排 B.建设生态文明 C.节约资源 D.节约能源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15.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权者自己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令也能贯彻自己行为不检点,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17.有教无类 翻译: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1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译: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自学考试比较教育网络课堂答案

一、比较教育(章节答案) DAAAA ABABD AACDC ACDBA BACAC A 二、阶段测验 (一)单项选择 BDACB BCABA DBDCB BBDBC BDBBA BCDDA DCBAB DAAAB CACDA DACBB (二)多项选择 1 ABCDE 2 ABCD 3 ABCD 4 ABCDE 5 ABCD 6 ABCD 7 BCDE 8 ABCD 9 ABCDE 10 ABD 11 ACDE 12 BCDE 13 ABCDE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 18 ABCDE 19 ABDE 20 ABE 21 ABCDE 22 ABCD 23 ABCE 24 ABCDE 25 ABC 26 ABCDE 27 ABC 28 ACDE 29 ABCDE 30 ABCDE 31 CD 32 ABCD 33 BCDE 34 ABDE 35 ABCDE 36 ABCDE 37 ABDE 38 ABCD 39 ABCDE 40 AB 41 ABCD 42 BCDE 43 ABC 44 ABCD 45 BCD 46 CE 47 ABCD 48 BCE 49 BCDE 50 ABCDE 三、名词解释 1.霍尔姆斯问题法 正确答案:【由于比较教育家霍尔姆斯提出,它以杜威的“反省五步法”和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为基础,提出了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问题法,主要包括五个步骤。1、问题的选择与分析2、提出假设3、验证相关因素4、从所提出的假设逻辑地预言可能的结果5、比较预言的结果与观察到的事实】 关键字:【问题选择丨提出假说丨验证因素丨语言结果丨比较事实】 2.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 正确答案:【所谓高等教育双重制,是指把高等教育分为“自治”的大学和“公立”的多科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等两大部分。这个两部分在管理、学位授予权、经费来源、学制、学科重点和面向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 关键字:【自治大学丨公立多科技术大学丨管理权丨学位授予权丨经费来源】 3.美国高校“综合招生制度” 正确答案:【美国高等学校招生的方式之一,招收学生时主要依据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其他条件,一般包括学生在高中所学课程及得到的学分;学生中学最后四年的平均成绩和中学毕业时学习成绩在班上的名次先后;学生在统一入学考试中的成绩;审查学生入学申请书和推荐信;一些名牌大学还要进行面试或面谈。】 关键字:【高中所学课程丨统一入学成绩丨申请书和推荐信丨面试】 4.比较教育 正确答案:【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和多种研究方法,比较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异同与成败,研究总结教育发展的规律、经验和发展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博采众长,以达到为本国的教育发展服务的目的。】 关键字:【理论与应用并重丨教育科学体系分支丨研究对象丨研究目的】

《论语导读(同济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论语导读(同济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1.1绪论(一):孔子其人 1【多选题】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对于“立”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 A、成家立业 B、学问有所建树 C、树立自己的人格 D、安身立命 答案:BCD 2【判断题】“至圣先师”是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 答案:√ 3【判断题】孔子的故乡在今天的山东青岛。( ) 答案:× 1.2绪论(二):孔子“自传” 1【多选题】对“圣”字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贯通 B、睿 C、一事精通 D、神圣的 答案:ABCD 2【判断题】周敦颐是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 ) 答案:× 3【判断题】孔子在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列国。( )

答案:√ 4【判断题】孔子人生的最后五年主要是聚徒教书,整理文献。( )答案:√ 1.3绪论(三):孔子周游列国及《论语》的诞生 1【单选题】关于《论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订的一部集子 B、成书于战国初年 C、是一部私家著述 D、是孔子所著 答案:D 2【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汉代《论语》版本?( ) A、《鲁论语》有二十篇 B、《张侯论》二十篇 C、《齐论语》二十二篇 D、古本《论语》二十一篇 答案:B 3【判断题】利玛窦认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 答案:√ 2.1学而篇(一):孔子的学习观(上) 1【多选题】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 A、“学”不仅指求知,还包括求道、修身、做人 B、“习”是温习的意思

C、“学”指上学 D、“习”不仅包括温习,还有见习的意思 答案:AD 2【多选题】儒学主要处理哪几种关系?( ) A、人我关系 B、群己关系 C、物我关系 D、天人关系 答案:ABCD 3【判断题】“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是指同门。( ) 答案:√ 4【判断题】“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的是指埋怨。( ) 答案:× 2.2学而篇(二):孔子的学习观(下) 1【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儒家“五伦”?( ) A、君臣之伦 B、父子之伦 C、朋友之伦 D、师徒之伦 答案:D 2【多选题】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下列对“固”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牢固 B、通“故”,旧的意思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整理及孔子生平介绍

《论语》知识点整理:简介_成语_名句! 《论语》是部怎样的书? 《论语》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传统文化经典,是记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全书共20篇,492章,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内涵一百多个成语、几百则格言警句,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源自《论语》 【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该成语比喻人特别有才能,能担当大任。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汝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也。” 【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三思而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再去做。《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来自《论语》 ▲学习之道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6.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7.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君子之道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