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峨眉校区数学建模第一次预选答案

西南交大峨眉校区数学建模第一次预选答案
西南交大峨眉校区数学建模第一次预选答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2年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次预选赛专业:工机2班

姓名:吴一凡

(1)质点系的转动惯量(本题10分)

已知在平面上的n 个质点11,122,2,

(),(),...,()n nn P x yP x y P x y ,其质量分别为12,,...n m m m ,请你确定一个点(,)P x y ,使得质点系关于此点的转动惯量为最小。

转动惯量为最小,此时有0,0==dy

dJ dx dJ z

z i

i

i i i

i m y m y m x m x ∑∑=

=,,即取质心位置。

得到???

?

??∑∑i i i i i i m y m m x m P , (2)火箭发射问题(本题10分)

当火箭从地面发射后,它的质量以40千克/秒的速度减少,当火箭离地球中心6378

公里时,这时火箭的速度是100公里/秒,火箭的质量为3189千克,问这时的地球对火

箭的引力F 减少的速率是多少(已知地球的质量24

5.9810

M =?千克,引力常数11

6.6710

G -=?牛米2

/千克2

) 由m r

GM

F 2=,除以时间t ,推出:

代入数据,求得结果为s N dt

dF

v /73.1372-==

低碳经济的评价与科学预测

摘要

本文由实际出发,在所给数据中进行合理性的筛选,将表中数据通过评价系数来划分等次,通过加权系数进行处理,得到评价指数,具有良好的公平性。

问题一通过比较可以得知,在综合评价中北京>重庆>四川>上海。在分析各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北京的各项指标突出,低碳经济发展很好。上海正在大力推行低碳经济,它的评价指数在不断上升中。重庆与四川相对稳定,总体上没有太大波动。

问题二要预测2012年4个省的人均

C O排放量,通过数据量小的特点,利用改进

2

后的二次移动平均法建立预测模型,利用EXCEL软件求解。结果为:北京;上海;重庆;四川。通过拟合的方法验证模型是正确的。

问题三要满足目标,在查阅资料后找出与题中对应的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1)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由此通过预测模型求解2015年以上两项的数值,加以比较,利用EXCEL软件求解。北京在四省市中节能减排最为明显,上海、重庆、四川不能达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减排目标,四川也没有达到森林覆盖率的既定目标。并就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利用评价系数系统地得到评价指数,具有良好的公平性。通过基于线性规划的二次移动平均法来预测数据,简单容易,比较准确。同时利用数值拟合与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验证。EXCEL软件对商务办公来说非常方便,既解决了传统手工进行统计预测的繁杂,又避免了未汉化SAS软件给普通用户带来的困难。对于日常研究,调研分析都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评价系数、移动平均法、数值拟合、excel

一、问题提出

2009年联合国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最热门的话题。“低碳”的基本含义是较低地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低碳经济,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特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它需要国家的支持,需要每一个企业单位,每一个人的努力,涉及到低碳文化、低碳立法、低碳政策、低碳金融、低碳贸易、低碳企业治理、低碳城市构建等方方面面,需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管理科学之间的融合与协调作战。

附录给出了2005~2009年北京、上海、重庆、四川4个省的相关数据,请你研究下面三个问题:

(1)根据所给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4个省的低碳经济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每个省在各年的低碳经济竞争力的排序结果,分析各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变化状况。

(2)根据所给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预测2012年4个省的人均

C O排放量。

2

(3)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庄严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的长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十二五值CO

2

规划”也明确提出了阶段的约束性指标。请你查阅有关资料,提出你自己认为切实可行的完成这一目标的建议和意见。

二、基本假设

1、假设各省相关数据具有独立性,互不影响,各个指标也不相互影响。

2、假设各省相关数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没有特殊政策和突发情况的影响。

三、符号说明

四、问题分析

本题是评价并预测的题目。数据少,波动性小。

问题一首先进行数据分类,将所有数据处理成评价系数的形式。因为数据之间数量级的差距,故利用加权系数加以调整,得到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数。

问题二则需要分析数据,根据散点图的趋势来采用合适方法进行预测,并利用数值拟合下的线性规划模型来相互印证预测的准确性。

问题三要查找资料,根据上问中得到的预测模型来预测各项指标,并分析是否完成预期目标,并给出相关建议。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问题一模型建立与求解

问题一的分析

将表中数据通过评价系数来划分等次,评价系数与评价指数的关系是:

评价系数取值范围默认在(1-100)之间,取整数。

不在范围内的利用加权系数酌情处理。

表格中数据分析:

表1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最小,最大

表2森林覆盖率,最小%,最大%

表3人均城市绿地面积,最小,最大

表4单位建成区面积能耗,最小46016,最大108122

表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最小,最大

经过数据处理,使得系数处于一个适当范围内。

本次是要评价各省低碳经济竞争力,故表1,表4,表5所代表的指标应尽可能低,表2、表3代表的指标应该尽可能高。

问题一模型的建立

建立评价指数模型:

式中,Q为综合评价指数;t x是每组指标的评价指数;t a是每组指标给定的加权系数;n代表其年份。

问题一模型的求解

利用Excel软件计算,可以得到评价指数Q。当a=1时,可以得到以下排名:

问题一结果的分析及验证

根据所得到的评价指数我们得知四省市的指数排名为北京>重庆>四川>上海。 实际分析,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到该指数与实际情况呈正相关,故实际得到的排名为北京>重庆>四川>上海是合理的。

当a 取不同值时,虽然个别结果有差异,但总体上结果是一样的,a=1是最简情况。 各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变化状况:

北京的各项指标突出,低碳经济发展很好。上海正在大力推行低碳经济,它的评价指数在不断上升中。重庆与四川相对稳定,总体上没有太大波动。 问题二模型建立与求解 问题二的分析

通过散点图观察,发现观测值都趋于稳定。可以采用二次移动平均法预测。通过与平滑指数法和数值拟合进行互补比较,就可以说明预测的准确性。 问题二模型的建立

(1)一次移动平均法的预测模型:

式中,)

1(t M 是一次移动平均值;∑t x 是实际值之和,n 为取值的个数。

其中n 的取值很重要,当n 值较大时,灵敏度较差,有显着的“滞后现象”;当n

值较小时,可以灵敏地反映时间数列的变化;但n 值过小,又达不到消除不规则变动的目的。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不同n ,对时间数列进行试验,从中选择最优n 。

本题为了达到最大利用程度,选择n=3。

式中,2007M 是移动平均值;200720062005,,x x x 是实际值。 (2)一次平滑指数法的预测模型:

式中,t x 为t 年的实际值;()t F 为t 年的预测值;α是平滑系数,取值为10<<α。

首项的预测值可以取前三项的平均值。

(3)基于拟合的线性规划模型:

通过Excel中的趋势线来找到函数关系式,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

Y+

=

b

ax Array式中,Y?为预测值,a,b是拟合得到的

系数,x是自变量,根据表格而定。

问题二模型的求解

利用excel加载宏中的“数据分析”,首先以北京为例,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指数平滑法

问题二结果的分析

观察图表发现误差在20%以上,一次移动平均法与平滑指数法在数据量小的情况下

所得预测值不准确。

问题二模型的改进

由一次移动平均法进行二次移动平均,使数据得到进一步修匀,使其呈现线性趋势。

在二次移动平均值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线性模型:

式中,τ是预测超前期数。

通过查表(多项式模型参数估算公式)可知:

问题二改进模型的求解

采用最近年份的数据进行预测,代入预测模型中,各项移动平均值见附录。

经整理后,可以得到最后的式子:

问题二改进模型的比较分析

通过数值拟合的方式来比较改进模型的科学性,同时对数据进行了一定处理。

上海:y = + 北京:y = +

重庆:y = + 四川:y = +

经过数值拟合后,将拟合所预测值同预测模型得到的预测值进行比较。

由于两种预测模型和线性拟合均有误差,数据量小,会存在一定误差。而相似率在94%以上说明预测值可信度很高。

问题三的分析

(1)气候大会目标:2020年比200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

首先由散点图可知,总体趋势是向下的,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需要进行预测。(2)“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目标:

查找相关资料后得知题中数据有两个指标在十二五规划内。只需要预测2015年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否降低16%;森林覆盖率是否提高到%,同时预测值要基于2009年进行比较。

问题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利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得到的线性预测模型:

(1)气候大会目标:

因为考虑到实际情况,北京、上海的单位GDP排放量应该维持在一个较小的正值上。

(2)“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目标:

利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得到的线性预测模型:

6??

2009

200920156

2009?+==+b a Y Y 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吨/万元)

森林覆盖率(单位:%)

问题三结果的分析及验证

对于预测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北京在四省市中节能减排最为明显,上海、重庆、四

川不能达到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减排目标。四川在森林覆盖率上不能达到预期要求。为此上海、重庆、四川要加快推动节能减排政策,同时四川应该大力实行有关植树的各项政策,确保各省市在十二五结束前完成既定目标。

该预测模型在问题二中得到验证,可以认为模型预测出的数据是可靠的。

六、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模型的评价

基于二次移动平均法的线性模型能够较好地消除数据中的不稳定波动,方法简单易懂,N 值应尽量取大,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预测相对稳定的数据时准确率高。而通过数值拟合来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也得到了证明。然而该模型在预测实际情况时需要灵活调整。在波动幅度较大的数据时,可以多次取移动平均值来调整好数据的波动。

ττt t t b a Y +=+?,()()212t

t t M M a -=,()()()

211

2

t t t M M N b --=

以上公式对线性预测效果明显,但不适用于非线性预测。在实际应用于仅作为参考。

模型的推广

基于二次移动平均法的线性预测可以广泛地适用于预测具有稳定趋势的各种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作为一种参考。用Excel来处理统计预测方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既解决了传统手工进行统计预测的繁杂,又避免了未汉化SAS软件给普通用户带来的困难。对于商务办公,调研分析都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七、参考文献

[1] 姜启源等, 《数学模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2] 沈恒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3] 隐含在Excel中的统计预测方法研究,孙艳玲,2002年1月

八、附录附录1:问题一中评价系数

附录2:问题二中移动平均法数据

附录3:问题三中的移动平均法数据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题目——A题:测点分布问题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论文封面及格式要求”) A题:均匀布点问题 均匀布点问题在工程领域里面经常遇到。比如我们在进行天气预报的时候,天气演化的数值计算模型是通过在球面上布置网格进行的。在地球表面布置计算网格时,这些网格点必须是均匀的(图1给出了两种比较均匀的计算网格),才能保证计算是均匀的,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演化计算。 图1 两种均匀分布的计算网格 在岩土工程领域,在进行地质体的力学计算时,同样需要计算网格是均匀的,这就需要在地质体表面也均匀的分布点。相对于天气预报的球体,地质体一般是不规则的几何体(图2给出了一个不规则几何体的例子),在不规则形体表面均匀分布点会更加复杂一些。 图2 一些不规则形体的例子 除了计算网格的设置,我们在各个工程领域会遇到需要布置测点来测量物理量的问题,这时候常常需要布置的测点也是均匀的,而且很多时候不仅要在空间上是均匀的,对于某些变量来说也是均匀的。比如在布置地震台时,断层附近就要加密,历史上无地震的地区就可以布置的稀疏一些,此时地震台网的分布就应该是在考虑空间位置的同时,对于地震发生概率是均匀的(图3给出了中国国家地震台站分布图);在布置人口监测点时,人口密集的地方就要多布置,人口稀疏的地区就可以少布置一些。当然上述只是举了一些例子,真实的分布时要考虑多重因素,而且均匀性的定义也是不确定的。

图3 中国国家地震台站分布图 请建立数学模型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在标准的球面上均匀分布测点?如何度量测点分布的均匀性?请给出球面点分布均匀性的度量标准并给出在此标准下最佳的球面均匀分布点的方法及结果。 2、若为非规则几何体,给出任意几何形体表面均匀分布点的数学模型。 3、在地震及环境工程等领域,在分布监测点时,多考虑一个影响因素(如地震发生概率、人口密度等等),建立数学模型,使测点分布也是“均匀”的。

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建模校赛C题景区灭火

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建模校赛C题-景区灭火

————————————————————————————————作者:————————————————————————————————日期: ?

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题目: B 参赛队员1 参赛队员2 参赛队员3 刘童超王枝李若晗 姓 名 学 号 数学学院信息学院信息学院学 院 统计计软计软 专 业 电 话 Em a il

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 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 景区灭火的数学模型 【摘要】 本文采用网格划分的方法,将连续性问题离散化,建立了图论及其相关模型。同时运用MA TL AB 的图形处理能力进行了三维制图及一维二维插值,运用C++进行了Di jsk tra 等算法的编程计算,进而合理的解决了问题。 第一问中,考虑到等高线的缺失是由于“破损”,我们舍弃了曲线模拟,而采用了一维插值的方法,并用MAT LAB 给出了插值曲线,并直观的将曲线拟合至原等高线,发现其效果良好。对于插值结果与直观观察的差异,我们给出了误差分析,并解释了原因。 第二问中,在已知等高线高度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二维插值的方法,并利用MATLAB 软件画出了三维地形图,将景区外貌直观的呈现了出来,在计算地表面积时,我们采用了划分网格、近似求值的方法,利用M ATL AB 所给出的网格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估算出了地表面积,约为26.62 m K ,对于其误差,我们也进一步给出了分析。 第三问中,我们利用第二问中所求出的高度矩阵,用网格中心点代替此网格,给出了任意两点的空间距离,即任意两点的权重,从而建立了一个图论模型,对于该无向图,我们采用Dijkstra 算法利用C++,确定出了最佳路线,并运用MA TL AB作图直观的将路线做了出来,并估算出最优路线的空间距离长度约为4567m。 第四问中,我们将着火点简化为几个最有可能发生火灾并且救援不方便的点,建立了一个目标规划的模型,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对消防点进行了假设,利用第三问的C++程序求出了到着火点的最长时间,移动消防点求出了最优消防站的地址。计算得出结论:在给定的坐标系下,最优消防站点的位置位于点(28,25)。

学校评选优秀学生的数学模型课程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 数学建模论文 论文题目:学校评选优秀学生的数学模型 院(部)名称:信计学院 小组成员: 康静 程雪漫 20100541 指导教师姓名: 沈菊红 论文答辩时间: 2013年6月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摘要:运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得到学校评选优秀学 生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构造判断矩阵,求得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给出学生综 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并进行实证分析,为学校评选优秀学生提出客观公正,科学 合理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评选优秀学生权重 AHP software using yaahp establish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election of outstanding students from schools hierarchical model, and then judgment matrix, the weights of the indicators obtained, and finally give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 is calculated and empirical analysis, school selection of outstanding students to ask an objective and impartial,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Key word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Judgment matrix Selection of outstanding students The weights

西南交大峨眉校区数学建模第一次预选答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2年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次预选赛专业:工机2班 姓名:吴一凡

(1)质点系的转动惯量(本题10分) 已知在平面上的n 个质点11,122,2, (),(),...,()n nn P x yP x y P x y ,其质量分别为12,,...n m m m ,请你确定一个点(,)P x y ,使得质点系关于此点的转动惯量为最小。 转动惯量为最小,此时有0,0==dy dJ dx dJ z z i i i i i i m y m y m x m x ∑∑= =,,即取质心位置。 得到??? ? ??∑∑i i i i i i m y m m x m P , (2)火箭发射问题(本题10分) 当火箭从地面发射后,它的质量以40千克/秒的速度减少,当火箭离地球中心6378 公里时,这时火箭的速度是100公里/秒,火箭的质量为3189千克,问这时的地球对火 箭的引力F 减少的速率是多少(已知地球的质量24 5.9810 M =?千克,引力常数11 6.6710 G -=?牛米2 /千克2 ) 由m r GM F 2=,除以时间t ,推出: 代入数据,求得结果为s N dt dF v /73.1372-== 。

低碳经济的评价与科学预测 摘要 本文由实际出发,在所给数据中进行合理性的筛选,将表中数据通过评价系数来划分等次,通过加权系数进行处理,得到评价指数,具有良好的公平性。 问题一通过比较可以得知,在综合评价中北京>重庆>四川>上海。在分析各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北京的各项指标突出,低碳经济发展很好。上海正在大力推行低碳经济,它的评价指数在不断上升中。重庆与四川相对稳定,总体上没有太大波动。 问题二要预测2012年4个省的人均 C O排放量,通过数据量小的特点,利用改进 2 后的二次移动平均法建立预测模型,利用EXCEL软件求解。结果为:北京;上海;重庆;四川。通过拟合的方法验证模型是正确的。 问题三要满足目标,在查阅资料后找出与题中对应的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1)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由此通过预测模型求解2015年以上两项的数值,加以比较,利用EXCEL软件求解。北京在四省市中节能减排最为明显,上海、重庆、四川不能达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减排目标,四川也没有达到森林覆盖率的既定目标。并就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利用评价系数系统地得到评价指数,具有良好的公平性。通过基于线性规划的二次移动平均法来预测数据,简单容易,比较准确。同时利用数值拟合与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验证。EXCEL软件对商务办公来说非常方便,既解决了传统手工进行统计预测的繁杂,又避免了未汉化SAS软件给普通用户带来的困难。对于日常研究,调研分析都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评价系数、移动平均法、数值拟合、excel

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新秀杯数学建模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新秀杯数学建模竞赛 题目: A (填写A、B或C题) 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 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

A 题题目: A 题:地热能源开发问题 地热能源作为近几十年来的新兴能源越来越被世界所重视,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直接利用地热能源。在我国,直接利用地热能源十分普遍,例如位于青藏高原的羊八井地热发电站就是一个利用地热能的典范。 在开发地热能源前需要对热储层进行足够的分析,再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值得开发以及怎样利用,例如通过打 井的方式利用地热能源发电、采暖等 (见图1)。热储层是地热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上有弱透水层盖板,起到了隔水隔热的效果。热储层通过周围岩体吸收了来自地下深处热源的能量,靠内部压力将自身所 含的水通过断层面运至地表,形成我们能在地表上见到的温泉或热泉。(见图2)。 现探得某地有较大范围的地热田,该区域有一个垂直于地表的断层,断层两盘岩性相同,通过对岩体取样,初步测得热传导系数为2.42瓦/(平方米·摄氏度),密度为2.86吨/立方米,比热为1.02千焦/(千克·摄氏度)。通过物探等手段测得热储层位于下降盘,埋深大致为2000米。断层带有一个出露的热泉,其涌水量为50毫升/秒,泉口处水温为42摄氏度,泉口积水面积为0.78平方米。 问题. 1) 请根据钻孔所得数据(见附件1)估计热储层水温,并分析物探测量埋深所带来的误 差对水温估计值的影响; 2) 通常可以通过打井的方式获得地热能。图1展示了一种在干热岩上打注水、出水两 个井的方式。冷水从注水井进入,通过干热岩的加热,再从出水井流出,从而根据流出温度、流量决定如何利用。另一种更直接的办法是钻一个井直接打穿热储层,并在井中植入套管,让热水经由套管涌出地面。这种方式可以获得较大的热能,但有较大经济风险,因为实际中热储层位置并不容易把握,并且涌出热水的温度和流量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要求也不好计算。现在想用后一种方式获得地热能,并采用型号为N80的石油套管(外径177.8毫米,壁厚8.05毫米),请估计出水温度和流量。 图 1 图 2

数学建模最优路径设计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5年 7 月 27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5年西南交大新秀杯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

2015年西南交大新秀杯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 大二组获奖名单: 一等奖: 1.周玮陈浔俊缪浩然 2.严志星孙劼陈思捷 3.刘广宁闫硕 4.谢文杰李正雄庞鸿宇 5.刘杰鑫陈俊钦 6.林松挺冯乾宽邓捷航 7.胡宇林尉杰韩越 8.王晓文陈鸿辉陈南匡 9.杨筱都钱佳莹史昊 10.杨洋刘菊邓卓章 11.罗文森张家梁刘颖峰 12.黄趾维李鑫鹏黄江彥 13.李传伟徐云松龚子元 14.李睿睿景建华曾志威 15.朱根杨晓冬马成成 16.潘俊贤冯建宇何晴 17.何山何剑夏炎 18.孙中元王阳湛博 19.代维贾越平韩玥 20.孙泽宁杨贺淞吴天舒 二等奖: 1.薛逸凡张旭东李欣 2.汤逸琳马家朋龙江 3.陈钢霖刘思雨刘媛 4.朱禹昭金文丽刘天宇 5.侯思祯孟令帅叶思成 6.姜品涂田甜罗堃元 7.臧奕茗高瑞张嘉文 8.张伟解蕙茹刘振海 9.潘前刘泓谷黄铮 10.张少攀齐鸿蔡建秋 11.龚超奇陈旭旷依婷 12.杨文益王博金彩燕 13.黄兰佳张文瑞黄晓鹏 14.刘致远周海阔张星 15.阴曙光全超牟增晨 16.严海康沈嘉彬牟星辰 17.杨峰李玥秦玉玺 18.严聪林子筠蔡菁倬 19.易煜岑胡昕宇李翰林

20.张芳芳袁帅洁底宏桦 21.程高远黄俊橙庄磊三等奖: 1.梁浩毅张子欣 2.胡德旺孟德林赵若昀 3.沈成李林翰张旌 4.汪鹏程李蒙蒙李宗豪 5.袁冰雪张文俊石凡 6.罗洋张钰莹吴强亮 7.龚子轶冷子珺张泽宇 8.李若娴叶浩维杨锐 9.潘昱奇洪星汪利斌 10.马一啸刘宇程李正康 11.房荣成支峻楠傅佳璇 12.黄道兴翟光浩刘珉巍 13.杨博文梁扬夏旸 14.林芝羽张严赵旭 15.荣子豪吴冰强彭嗣鹏 16.王月梅任舸帆王权利 17.曾元江武文婷黄若铭 18.刘佳文崔明洁张志博 19.肖杨周波陈迪 20.龙鲸凤王印赵子正 21.李晨王进 22.单煜李哲成吴宇杰 23.武薇徐伟健帅馨怡 24.杨献龙陆潇涵陈琦 25.王庭康仉铭坤赖培 26.梁子睿尹廷玉何曦 27.宫泽旭朱宸彥王梦婷 28.王园园李艳王锐 29.潘伟乃麒元 30.张馨艺黄莹严琪 31.蒋辉张弘洪闰林 32.龚佳琛陈欢嵇江夏 33.杨雨张增玉李卫 34.陶孟兴罗兰余杰 35.程洋张博雅周梓瑶 36.邢哲源梁奥衍吕泽楷 37.戴明坤周子朝吴佳佳 38.陶柯免廖祎来王皓正 39.郭相文朱淑珍董昭大一组获奖名单: 一等奖:

数学建模论文校园公交车调度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新秀杯数学建模竞赛 题目:A题 组别:大二组 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 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

校园通行车路线的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校园交通车的站点设置、在固定停车和招手即停两种模式结合下的运载能力、运行路线和时间安排以及相应行驶方案的规划问题。 问题一中,我们对校园通行车现有行车路线网络和常停站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首先,在数据处理阶段,将站点实体间的线路选择抽象为图论最短路模型,用Matlab软件画出三条主要的行车线路,然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解决单个交通线路上站点规划问题。该方法依据乘客出行时间最短确定单个线路上的站点个数,结合GIS缓冲区分析和叠合分析,在路线上做站点设置的适宜性讨论,提出基于最优化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的站点规划方法,确定站点的位置,从而提供一种可行的行驶方案。 问题二中,考虑固定停车和招手即停相结合的方案,我们首先将最佳行驶路线定义为车辆运行时间最短的路线,将图论中经典的Dijkstra算法(单源最短路径)进行改进,结合哈密尔顿图,以结点之间的时间作为权数,利用C++编程得到最佳推销员回路,也就是通行车行驶的最佳路径。 考虑到招手即停模式具有极大的随机性,为了便于调度,我们首先对乘车人次密度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通过随机模拟出概率分布值较大的区域,将其抽象为一假想固定停车点,这样就将模型简化为固定停车点最佳行驶路径的问题。根据已得到的乘车时段分布规律和学校实际的作息时间表,按照模糊聚类分析法将一工作日数单位时间段划分为更概括的高峰期、低潮期和一般期,并应用Matlab中的fgoalattain进行非线性规划求出实际发车数,以及应用时间步长法估计发车间隔,从而给出两种模式结合下通行车每周运行的车辆数、路线和时刻表。 问题三中,我们首先对校区师生乘车需求人数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从乘车人数的均值、方差、峰度以及正态性四个角度对样本进行检测,找到相关的分布规律与结论,即每日在各时段中的乘车人数分布相似。随后,我们以ANOV A方差检验、组内与组间均值比较以及标准误差分析为手段,进一步验证了所得结论的准确性。并且以此建立较为理想化的整数规划模型,将全局约束以发车时间划分为几个高峰时段,用Lingo软件在个高峰时段约束中全局最优解,从而得到在已知行驶方案下校园通行车的运载能力。 本文建立的行驶方案模型能与实际紧密联系,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求解,并在模型扩展中利用计算机编程和仿真软件对所得结果和调度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得模型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推广性。 关键字:站点选址最优化原理 GIS 模糊聚类非线性规划图论

各高校数学建模网站与数学专业网站

各高校数学建模网站及数学专业网站北京市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天津市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省 河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唐山师范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 山西省 山西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太原师范学院* 雁北师范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民族大学 辽宁省 辽宁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学院 沈阳大学* 大连大学*

渤海大学数学系: ; 吉林省 吉林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北华大学* 通化师范学院 四平师范学院 长春师范学院 黑龙江省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佳木斯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学院 上海市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江苏省 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南通师范学院 淮阴工学院

淮海工学院 浙江省 浙江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学院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湖州师范学院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温州师范学院* 宁波大学 安徽省 安徽大学 皖西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阜阳师范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福建省 厦门大学 华侨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泉州师范学院 漳州师范学院: 集美大学 江西省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南方冶金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上饶师范学院* 宜春学院 井冈山师范学院* 南昌大学 山东省 山东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西南交大新秀杯数学建模

2015年西南交通大学 新秀杯数学建模竞赛 题目: B (填写A或B题) 组别:大二组(填写大一组或大二题) 参赛队员1 参赛队员2 参赛队员3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电话 Email 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 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

五子棋部分阵法研究的数学模型 摘要 五子棋游戏是一种益智类的博弈游戏,其开局阵型对棋局结果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构造博弈树,结合极大极小算法、运用机理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讨论了在五种开局阵型下黑子获胜的策略,及该策略实现的概率大小问题。 对于问题一,首先我们将棋盘抽象为方阵,将方阵中对于元素的描述方式引 入棋盘,从而建立起各棋子位置与数组(,) i j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我们做出 博弈树表示黑白双方对弈的过程,从图像上表现了这一过程中随着搜索深度增加,博弈树的子节点将成指数增长的特点,又从实际出发阐述了对弈双方在“与”和“或”节点上存在明显对立的利害关系时,两方将如何选择;在此基础上,引入极大极小化搜索思想,结合实际情况,用价值大小量化对弈过程,设计出在估值函数用来比较不同局面的对某方的价值大小;此外,考虑到在按照极大极小搜索原理,搜索理想的博弈条件下,黑棋取胜的路径时搜索空间巨大,我们又对这一算法进行了搜索空间限定及搜索方式的优化;最后利用VC6.0编程,输入四种初始界面后经过一步步回溯,最终都得到了黑棋获胜的结果。可见将极大极小算法应用到这四种局面,可以寻找到取胜的路径。 对于问题二,首先我们在问题二中做出了合理的假设,将问题转化为,在无初始阵型的前提下,若白棋随机性的落子,黑棋按照问题一中极大极小算法这一策略,取胜概率应如何;其次,我们首先考虑运用概率论的相关知识,通过机理分析,结合古典概型建立了在假设条件下黑棋不败的概率解析模型,但由于求解复杂,我们考虑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利用机理分析过程中的一系列结论,得到计算机模拟所需要的概率分布及随机数列,但编程结果并不理想;此外我们认为策略的合理性可以由其成功率决定,即这个策略的合理性较为欠缺;最后我们通过搜集资料,在问题结果的讨论中引入了部分算法优化的方法,相信将这些方法加以应用后,能够更好的解决此类博弈问题。 关键词:博弈极大极小算法概率论蒙特卡罗模拟

最新西南交大数学建模复赛a题自动倒车策略要点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6年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二次预选赛试题 题目(A题自动倒车策略) 姓名吴佩伦何青霞 学号2014120771 2014121382 专业14级机电14级铁道运输联系电话158******** 181******** QQ 792160313 546452637

自动倒车策略 摘要 本文针对自动泊车系统的研究,参考生活中人工入库的实际情况,对整个倒车过程车辆运动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之后,运用了几何学相关知识求出了车辆在各段泊车的位置,列出了相关不等式并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出了泊车起始点范围,并根据车辆在泊车点附近安全行驶的区域范围及泊车最终停靠位置的合理性,列出约束条件,通过构建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很好的解决了安全倒车入库的起始点位置问题和最佳泊车策略问题,最后运用了Matlab 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 问题一中,题目要求寻找能够安全倒车入库的起始点位置所在的区域范围,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影响汽车安全入库的因素就是车库周围物体的阻碍,然后我们将汽车倒车入库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仔细分析汽车倒车入库的过程之后我们考虑这三段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接触车库警戒线,列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终求出汽车能够安全入库的起始点位置范围为下列曲线 6.747513.25; 2.47 5.27;y x <<-<< 8.990.45( 2.47,3.97);y x x <++∈- 22( 2.8)(9.22) 2.47,(3.97,5.27);x y x -+-<∈222( 3.97)(0.6) 6.44,(2.05,3.97)x y x -+-<∈所 包络的不规则区域。 问题二中,题目要求设计出从任意倒车入库起始点开始的最佳泊车策略,并求出采用最佳策略时的前轮转角和后轮行驶距离。我们应该在汽车能够安全倒车入库并停在最恰当位置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前轮转角之和最小和后轮行驶距离最短的最佳泊车策略,先针对设任意起始点00(,)x y 分析,对问题一中所构建的模型稍加改动,增加了对最终停车位置的约束条件,并针对前轮转角和后轮行驶距离构建双目标函数,由几何问题转化为多目标非线性规划问题,因为00(,)x y 非具体值,无法通过软件直接求解,通过任意选取多个具体00(,)x y 的值,运用Matlab 软件的fgoalattain 函数对该双目标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得到多个起始点的最佳泊车策略,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数形结合,Matlab ,多目标函数非线性规划

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B题官方答案提示

201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评阅要点 本要点仅供参考,各赛区评阅组应根据对题目的理解及学生的解答,自主地进行评阅 本题要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讨论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向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小区开放的合理化建议。 本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在复杂环境因素下,针对小区开放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简化的交通流模型。 第1问 评价小区开放对车辆通行的影响的指标体系一般应包括以下三类指标:高效性、安全性和稳健性。如何合理地选取评价指标,以及如何度量指标值,是本问的主要考察点。 评价指标可以有各种定义方式,依据其合理性与可计算性判断其价值。 第2问 本问要求建立交通流模型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重点考虑因素有交通流量及流量分配、车辆的行驶规则、小区开放规则等。尤其需要注意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特殊影响因素,例如,小区道路与主路形成的交叉路口一般无交通信号设置,主路与小区内部道路的车速不同,小区内部车辆进出等。未考虑这类特殊影响的交通模型,对本问题的价值不大。 第3问 根据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不同,小区应分类型讨论,主要分类因素有小区的大小、居住人口的密集度、进出小区路口的数量等,另外,周边道路上车流量的分布状况也会影响小区开放的效果。 评判时应注意,本问是否根据第二问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计算,是否根据第一问的指标体系进行效果评价。 第4问 本问主要考察:1.论文的合理化建议是否来自于模型计算结果;2.合理化建议是否充实。 参考文献: 李向朋,城市交通拥堵对策一封闭型小区交通开放研究,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4 王爽,微观交通仿真及分析技术在交通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5 芦欣,城市区域交通微循环系统优化研究,北京建筑大学硕士论文,2015 李健华,住宅小区的交通影响分析,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王浩苏,基于多目标决策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功能优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4 张海明,城市居住片区交通微循环系统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钟媚,基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微循环路网优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3 李文权等,无信号交叉口主车流服从移位负指数分不下支路多车型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 袁绍欣等,无信号交叉口车流通行状况的混杂Petri网模型,中国公路学报,2010. 蔡军,城市路网结构体系研究,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5

数学建模——西南交通大学最强大脑一等奖论文

相似图片搜索 摘要 本文采用逐步取优的思想,运用基于二层筛选的聚类分析法,遗传搜索算法,基于高斯模糊的图像处理模型以及边界特征因子匹配等方法去建立并求解两个相似度评价体系:“图形吻合相似度”、“相似图形数目”下的“相似性最高图形”,以及查找截图在附件图形中的位置问题。 针对问题一,首先对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利用imread函数读取灰度矩阵并将其[0,1]标准化。接着采用二层筛选聚类的方法:第一层做黑点总数目筛选,读取像素黑点个数,并对数据利用0-1标准化法处理到[0,1]区间,将60张图片分为2类;第二层做九宫分割筛选,通过将一张图片等分成9份,把子图的黑点总数按顺序排布出,来反映图片像素黑点的全局分布情况,依据排序对图形第二层分类,综合两层分类将图像分为4类。然后我们再结合题目背景,对题目中的“最相似”提出两种不同的标准:吻合度最相似匹配和识别难易度(即同类相似图片的数目多少)。针对吻合度最相似匹配体系,建立了一个优化的基于杰卡德相似体系的吻合度评价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求解过程进行优化。对于识别难易度体系,在合理设置阙值的约束下,统计相似类型图片的数目。最后进行灵敏度分析用高斯模糊对模型经一步优化得到最优化答案。 针对问题二,我们首先通过定义搜索中心和覆盖域确定子矩阵,接着建立边界匹配法模型,将待求截图矩阵左右边界依次与所获取的子矩阵的左右边界作第一次特征匹配。接着我们再对模型优化,只对左边界匹配成功的子矩阵进行右边界匹配,找出两次特征匹配都满足的子矩阵,利用第一问的相似度评价模型对截图矩阵进行求解,最终计算出待求截图来自附件第56张图片,截图位置在数据处理后第53行42列。 本文建立了两套“相似评判”标准,采用对于样本的聚类分析来优化基于遗传算法的截图搜索,减小可行域。对边界匹配模型的求解我们继续“逐步取优”的思想来进行算法优化,确定截图位置。本文解决了“最强大脑”中截图的选择困难,有较高实用价值。 关键词:逐步取优,聚类分析,杰卡德相似评价模型,难易度评价模型,遗传搜索,样本阙值,高斯模糊算法,模糊权重矩阵,边界匹配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