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

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
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

传播生态的整合与文学空间的变迁”( B YZ )。作者简介:徐萍( —

),女,山东龙口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年第 期总第 期 齐鲁学刊QILU

J OURNA L No.

General No.

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

徐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

摘 要: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是在相应的现代传媒的现代性中萌发和生长的。现代传媒在中国文学现代性生成中的作用表现在:它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生产和传播方式,而且还给予中国文学现代性以具体意义,并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生产和流变活力,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现代传媒;传媒生态;中国文学;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I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X ( )

现代传媒的登场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西方的文化、科技等新鲜事物。在一系列的启蒙和变革活动中,知识精英们所掌握和利用的最得力武器便是现代传媒,现代传媒参与并引领了中国文化与文学现代性转变的整个过程,并且加速了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

现代传媒即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媒介亦译作媒体,原是指一种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中介物。在现代传播学里,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而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媒介的现代形态,主要包括印刷手段的报刊媒介、电子手段的广播、电视媒介,以及现在的因特网新媒介。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主要是依托第一媒介,即印刷媒介———报刊来完成的。

现代传媒在清朝末年从西方进入中国并参与中国文化与文学的传播以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程就与媒介的现代性进程紧密交织在一起了。现代传媒在技术层面上,有铅印的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在社会层面上,包含了一整套艺术机构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创新;在文化形式上,所展现的语言与意义结构与以往相比有了强烈的现代意义。现代传媒既是一

系列独特的叙述模式,也是一场表现方法的剧烈革命;对于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而言,现代传媒则是一种时髦的自我意识或生活方式。文学的现代性及更根本的文化现代性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及其技术的现代性变革。文学的现代性是在相应的现代传播媒介中萌发和生长的,也就是说,正是现代传媒取代古代传媒这一必然的历史进程,使文学现代性的生成成为可能。

中国虽然具有悠久的传播历史,并且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故乡,但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的历史却是短暂的。在 世纪与 世纪之交的晚清,新生的现代大众媒介及其先进的技术,使中国人首先从形式上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学现代性新体验。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度以前,中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专靠卖文为生的职业作家,作家们的创作往往属于“业余”性质。写作者的创作目的不在大众传播,而主要靠手抄本在友人或同行中流传,或是藏之名山以待后世。作为手抄本的“书籍”是“旧媒体”,它不以大众传播作为前提。

现代大众传媒及其技术的引进,导致了文学传播形式上的重大变化。在中国,现代传媒是与鸦片战争以降大众媒介的引进和运用相伴随的。现代传媒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报刊与平装书成为主要的大

2

41

众传播媒体上。报刊与平装书是用机器印刷的,还要用铅字排版或者纸型技术,它首先是与新的现代印刷媒介取代旧的文字媒介的进程联系在一起的,随着西式印刷机器的引进,铅字排版取代了木刻活字排版;机器印刷代替了手工印刷;铅印平装书替换了木刻线装书。这种新的书籍复制方式就是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没有现代大工业,仅仅依靠手工作坊,无法形成从线装书到平装书以及报刊的转换。以报刊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成为大众传播的第一媒体。

现代报刊这种新的大众媒介对于大众传播的意义是深远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体是运用资本主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的,比起传统媒体来,显示出极大的优势。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现代报刊不仅容量大、周期短、效率高,而且重要的是价格低、传播范围广。传媒的这种变化,对文学的影响非常大。首先是对文学作者的影响,特别是清末废科举后,大批知识分子仕途无望,转而从写作上另谋生路,再加上稿费制和版税制的适时诞生,使旧式士大夫可以靠写作、卖文为生,成为具有独立地位和真正独立思想的现代作家。这些作家围绕报刊媒体进行创作,报刊不仅是文学的载体,更是文学的创作语境和传播媒介。尤其“五四”时期涌现的大量新文学社团,都有报刊或丛书作为创作活动的后盾,这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特质。现代媒体还培养、造就、影响了大量的文学读者。读者队伍中,有青年学生、普通市民、职员,但占大多数的还是城市市民大众。市民大众的阅读口味又制约着报刊的通俗化定位和作家作品的通俗化写作意识及追求,而通俗化的文学作品又培养了更多的读者,这便是现代报刊的“双向”传播效用。现代传媒给艺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是:它有力地冲击了以维护“灵韵”为宗旨的“传统”传播方式,而开创了以大量“复制”为标志的新的大众传播方式。中国文学实现由古代的以诗文为中心,到清末民初以小说为中心的转变,可以说现代报刊、现代出版业等现代新媒体的推动起了重大作用。

大众传播不仅在文学活动中起着巨大作用,在整个社会变革或转型过程中都起着“革命”性作用。正如报纸和政治小册子参与了 世纪和 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和人民革命一样,在中国作为第一媒介的报刊同样参与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文化革命。清朝末年,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现代教科书的出版,使得举办大规模现代教育和文化交流成为可能,同时,大众传媒使普通平民了解政治、参与政治和文化运动成为可能。当现代

大众传媒彰显出巨大力量时,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官方势力,都力图通过办报和报刊宣传在社会权力冲突中赢得话语控制权。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社会办报高潮的几次显现就是最好的说明。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是在相应的现代传媒的现代性中萌发和生长的,可以说,没有现代传媒便没有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以及中国文学的现代艺术样式。

中国现代传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年《申报》和《瀛寰琐记》的创刊,对中国传统媒介来说,它们是一种全新的大众媒介,在中国报刊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标志着我国传媒业现代化新阶段的开始。《瀛寰琐记》是我国最早的具有现代传播媒介性质的文学期刊,它的运行带有明显的现代传媒色彩,特别是它采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报刊连载的形式刊登翻译小说,既反映了中国文学最早的翻译成果和开放眼光,又为以后的小说刊登形式和传播方式引领了潮流。杂志发表作品“概不取值”的做法,对以后稿酬制的实行有开创之效。 年,几乎在“戊戌变法”的同时,西人傅兰雅配合当时社会改革的声浪,在报刊上刊登启事,举办“时新小说竞赛”,对中国小说的现代性生成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有几部按傅兰雅的要求写作的保留至今的小说,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看作最早的中国现代小说,美国韩南教授称之为“新小说前的新小说”[ ](P )。也是 年,北洋大学堂等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的建立和现代学制的完善,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知识传承方式,新式学校也成了现代文明的传播媒介。 年,随着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一系列的现代性质的出版机构在中国逐步形成规模,进一步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渠道。

现代报纸由于其出版周期短和发行量大,在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使文学迅速地走向了工业化生产模式。晚清时期的政治精英们首先认识到的是报纸这种新兴的现代传媒对于大众的启蒙与解放作用,并及时有效地利用传媒进行了改良活动。维新运动以来,由于政治变革的需要,政治精英极力提倡办报刊,掌握舆论话语权,如康有为大力著书立说以宣传维新主张;梁启超等人于 年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创办《中外纪闻》和《强学报》,梁 年又主持《时务报》等;严复和夏曾佑在天津办《国闻报》;谭嗣同把兴办报纸、学校与学会

341

并列为维新变法的三个重要手段,认为“报纸出则不得观者观,不得听者听。”[ ](P ) 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刊《新小说》,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它导致了中国文学期刊的创办热潮。 年《绣像小说》创刊, 年《新新小说》、《二十世纪大舞台》创刊, 年《小说世界日报》创刊, 年《月月小说》创刊, 年《小说林》创刊。此外还有《小说月报》、《小说时报》、

《小说世界》、

《小说图画报》、

《新世界小说社报》等等,纯文学期刊不断创刊,“新小说”开始大行其道。“中国现代小说的故事,正如小说史家所经常讲述的那样,始于梁启超,更明确一点,是始于 年在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杂志。”[ ](P )《新小说》及其他文学期刊的大量创办,标志着中国现代传媒———报刊的最终成型与大量流布。也是由于认识到现代报刊的巨大传播作用,文学以报纸副刊的形式陆续问世。当时著名大报纷纷开辟文艺副刊,如《申报?自由谈》、

《新闻报?快活林》、

《时报?余兴》等。到“五四”时期,更有了 年代《时事新报?学灯》、

《民国日报?觉悟》、

《晨报副镌》和《京报副刊》等著名的“四大副刊”, 年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

《益世报?文学周刊》、《申报?自由谈》、《世界日报?文艺周刊》等。它们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对新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大作用。沈从文的结论是:报纸副刊“直接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磐石永固,间接还助成了北伐成功”[ ](P )。的确,五四运动以后,副刊成了发表新思想,开拓新文艺的自由园地。

现代传媒的发达必然与文学现代性的进程相伴随。有理由这样说:正是发生在晚清的以现代报刊为主要形式的大众传播革命,在传播方式上不仅颠覆了古典文学的传播模式,还有力地参与并促成了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这一点单从文学革命角度看就已经十分清楚了:从西方输入的机械媒介使得现代报刊大批量印刷成为可能,而现代报刊的创办和发行为文学提供了大众传播媒介。正是借助现代报刊这种新媒介的威力,中国文学———这里主要指“新小说”和传统小说都得到迅速发展。保守地估计,戊戌维新时期至辛亥革命( )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小说的出版当在两千种以上,只有约一半得以保留下来。小说的题材、形式无所不包,“新”“旧”杂陈、交融。晚清小说出现“空前繁荣局面”,按阿英的分析,有三个原因:“第一,当然是由于印刷事业的发达,没有前此那样刻书的困难;由于新闻事业的发达,在应用上需要多量产生。第二,是当时智识阶级

受了西洋文化影响,从社会意识上,认识了小说的重要性。第三,就是清室屡挫于外敌,政治又极窳败,大家知道不足与有为,遂写作小说,以示抨击,并提倡维新与革命。”[ ](P )阿英把机械印刷媒介列为晚清小说繁荣原因的第一条,是有眼光的。如果无视传播媒介的转换在小说繁荣中的基本作用,是无法弄清现代小说产生和生长的奥秘的。

小说传播媒介的现代转换,表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是与传播媒介的现代性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晚清时期《新小说》、

《绣像小说》、

《小说林》、《新新小说》等期刊杂志对于“新小说”的繁荣、“五四”前期《科学》杂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动员、

《新青年》杂志对于“五四文学革命”以及“新文学”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都是现代传媒作用的最充分展现。如果没有大众媒介的发达,中国的“小说界革命”、“新小说”的倡导、“新文学”的产生与流布,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革命要想取得一系列的成功是绝不可能的。现代传媒的中国化,既为现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维度,更为整个中国的现代性进程提供了必要的传播媒介,从而成为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现代传媒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成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外在载体和传播渠道,而且是中国文学现代意识的重要构成成分;它不仅具体地实现中国文学变革信息的物质传输,还给予中国文学现代性以具体意义,并且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生产、流变和活力,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传媒有力地参与和营造了文学现代性得以生成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造成依靠的是印刷媒体———报纸和杂志。有了以报纸和杂志为传媒的公共空间和公共舆论,社会变革因此而变得异常剧烈、活跃,公共舆论发挥了巨大作用,不断改变着民众的文化心理。自梁启超 年创办《新小说》掀起“小说界革命”到“五四”新文学的发生,现代中国文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由传媒生态制导下的“公共舆论”参与并引导的。从受众群体看,在同样的社会舆论情境中,由于现代传媒的作用,公众获得了崭新的现代性启蒙,成为熟悉并喜爱现代艺术如白话小说、话剧、油画、摄影、广播、电影等的“大众”。

(二)现代传媒直接创造了新的行业,如活字制

441

作者、排字工、印刷工等;创造新的职业,如职业作家、报刊编辑、书商等;创造新的产业,如印刷机制造商、墨水生产商、现代化书局、出版社等。以新的传媒职业为例,在这个由现代传媒建构起来的社会文化舆论环境中,大批由国家危难而痛感文化危机从而渴望寻求出路的精英们,首先感受到强烈的现代性冲击,求新、求变的意识和改革的冲动异乎寻常,毅然决然地从传统文人变成了现代传媒人、文化人、作家。也就是说,现代传媒不仅改变了传统文学的书写、生产方式,而且也使清末民初的文学生态发生了变革,即文学的生产、流通、消费诸方面均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文本创作者身份的普泛化、生产复制的机器化、传播机制的市场化、接受者的大众化。现代传媒使文学由士大夫特权阶层的专利品,变成了普通民众参与共享的精神资源,解放了文学,加速了文学艺术的平民化过程。这既适应了开启民智的思想启蒙运动,又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可能。

(三)现代传媒不但是文学传播的载体和媒介,而且,它引进了一整套新的价值系统,它的生产理念、生产方式、公共性改变了传统文学的生产、传播方式。所以曹聚仁说:“中国的文坛和报坛是表姊妹,血缘是很密切的。”[ ](P )陈平原说:“一部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 ](P )。现代传媒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及其现代艺术样式主要的物质传输渠道,并赋予其充分的现代性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现代传媒,便没有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以及中国文学的现代艺术样式。

(四)现代传媒不仅仅是形式和载体,它还关乎现代文学的文本意义,从而关乎文学审美现代性的意义构成。现代传媒并不只是影响现代文学文本的外在“消极的包装”因素,而是文学的现代性意义及修辞效果的积极的重要构型因素。由于不同的媒介在社会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因而这种媒介对于具体艺术文本的意义及效果会发生某种带有实质性意义的影响。晚清时期梁启超大力提倡的“新小说”,单从艺术标准来看很不成熟,但由于其中包含有对新国家、新人民的时空想象,其现代性色彩完全彰显出来。又由于《新小说》及其他文学期刊的共同倡导,“新小说”借助报刊这种现代大众媒介而在文化界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于是文学界的注意力最终转移到这种远不够赢得所有人赞扬的全新小说形式上来。结果,“新小说”迅速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实,并对中国小说现代性的发生和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在中国文学史上,“新小说”不仅是文学的一部分,也是受地域(主要是城市)限制和历史时间(主要是晚清至民初)限制的一种社会学和文化学载体,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在传播界引起的强烈反应部分地决定了它的存在。这些表明,现代传媒直接关乎文学文本的意义及社会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 ][美]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M].徐侠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谭嗣同全集[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沈从文全集:第十六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

[ ]阿英.晚清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曹聚仁.文坛五十年[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 ]陈平原.文学的周边[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

责任编辑:赵歌东

Modern Media&the G enesis of Moderni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Xu Ping

(S chool of L iberal A rts,S chool N ormal Universit y,J inan ,China)

Abstract:The moderni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was germinated and developed within the modernity of modern media.It has provided a strong impetus for literary production and fluctuation in the modern era and quickened the modern progress of Chi2 nese literature.

K ey w ords:modern media;media ecology;Chinese literature;modernity

541

中国文学现代性特质与当下文学创作论析

中国文学现代性特质与当下文学创作论析 论文摘要:西方文学现代性理论作为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由于传统不同,现代性呈现不同的内涵。长期以来,我国学者一直借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学的问题,普遍缺乏较为宽广的世界文学视野和反思能力。本文从“时”、“质”两个方面把握我国文学现代性特质,表明中国的文学现代性总是按自身的特点去演进,体现出自身的独特节奏、问题呈现方式及重心。当今,文学现代性更强调为文学跨越新的精神世界提供一种‘反促力’,这“反促力”就是文学的现代性的时代征候。 现代性理论作为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一种世界性景观,它提供了一个与政治观念不同的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至80年代后引人我国迅速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理论资源。我国学者以其为研究和建构对象,来阐释、反思我国现代文学理论和创作,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写了过去文学理论研究的狭隘视野,取得了较为丰硕、新颖的成就。 一 西方“现代性”一词使用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时间方面的,即指启蒙时代以来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是一种持续进步的洽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概念;二是观念方面的,即以建立对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反思性认知体系次知识创造和传播以及各种学科和思想流派,推进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形成民族国家的政治观念与法的观念,建立高效率的社会组织机制,创建一整套以自由民主平等正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并推动社会向着既定的理想目

标发展。概言之,现代性包含进步的时间观念、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组织机制与效率、以人的价值为本位的自由、民主平等、正义等观念这样几方面内容。中国“现代性’,一词的出现,则源自周作人发表于1918年1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的翻译文章《陀思妥夫斯奇之小说》。一般意义上,我国学者将西方现代性理解为两个不同纬度上的现代性。一是社会现代性,它表现为社会的现代化以及与工业化进程相关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审美现代性,它以主体性和个体性为内核,对工业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市侩哲学及其观念的批判。这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相容且相斥的特色,在工业化初期,审美现代性表现为对社会现代性的讴歌,而在工业化后期,审美现代性常表现为对社会现代性的对抗和批判,审美现代性成为调节社会现代性中负面的东西。而对审美现代性的内涵把握,则一般认为其现代性是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随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展、变化,不同时期都呈现不同特色。文学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就是其批判性的反思,它是现代性社会得以不断更新变异发展的精神动力。从这点出发,一些学者指出,“现代性就是一种质的否定性”,“上承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变革精神,与生俱来地表现出对于以往传统的否定性、叛逆性和批判性”,等等。同时,我国学者从微观层面探讨现代性的内在诸多要素,使得现代性的研究呈现多元的景观,诸如现代性原则、内核、层次问题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在对现代性的研究过程中,我国也有部分学者忽视中国的现代性与西方的现代性在发生环境、社会制度、文化根基等方面的不同,

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_心得体会

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作品,他没有经过城市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乡荒原的自然协调绘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山原,故事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风貌和原始的本性:质朴,粗纩,刚强,感情奔放不羁,举止疯狂无度,不过一切地爱,又不计后果的恨,这在温文尔雅的慊慊君子看来,自然显得野蛮而奇特。 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压制,人性被残酷的扭曲,于是具有强烈的反派意识,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便通过作品,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把自己的正义,激情,愤怒溶入作品。最终,希思克利夫的爱毕竟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恨,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还是在茫茫草原上漫游,最终安然死去,这样一个饱受苦难与屈辱的人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和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让人读来一阵苍凉与悲壮。 篇二:匆匆读后感 古人曾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长歌行一诗中也提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当我听到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就想起了朱子清的散文《匆匆》。 这篇文章讲的是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要虚度光阴。从中我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联想到了自己已度过了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而这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我却干了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四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公司人员向老板请假,公司老板对他说,一年365天,52个双休日,减去这104天,还剩261天,你每天还有16个小时不在工作岗位上,减去这170天,还剩91天,你每天用30分钟喝咖啡,用掉23天,还剩68天,你每天吃饭用1小时,用去46天,还剩22天,你通常每年向公司请2天病假,只剩20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不上班,减去这5天,还剩下15天,公司每年慷慨地向你放14天假,这样算下来,你工作时间只剩1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

1、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 答:(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2、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 P25 答: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3、第一个十年中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 答: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④出现了新文学的代表作——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⑤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主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作社。 ⑥在1926年北伐大革命前后出现了革命文学。 4、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答:(1)白话代替文言。古典文学中占主流的文学是诗歌、散文,是用文言进行写作,小说、戏剧不被视为正宗文学;而现代文学则提倡白话,提倡小说、戏剧的创作。 (2)人性意识的觉醒。古典文学是非人的文学,现代文学是人的文学。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 (3)世界性。指现代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而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中。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5、五四新文化运动 P25-26 答:(1)开始的标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2)口号:民主与科学 (3)思想启蒙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4)本质: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6、五四文学革命的历程及发展 答:(1)1915——1918年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期”。发端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随后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也相继响应,文学革命形成了一定的声势。

现代性文学

现代性文学:中国文学的新传统——兼谈中国现代文学与 文学研究 王一川 我们所即将告别的20世纪文学,将会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史留下什么? 换言之,这个世纪的文学在浩浩中国文学史长河中将占据怎样的位置和作出怎样 的贡献?这是近十多年来文坛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学者于1985年提出“20世 纪中国文学”概念,试图把一向从属于政治划分的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统合起来 研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这并不表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趋于终 结,而只是掀开了新的一页。因为从那时以来,人们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 的讨论连绵不绝,形成杂语喧哗局面。我们在这里也只是想从中国文化的现代性 这个特定角度,加入到这场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及其相关问题的世纪末喧哗之 中,提出别一种观察,以就教于方家。 一 中国文化的现代性或现代化,是在现代进行的一项长期而根本的“工程”。 这种“现代性工程”(project of modernity)起于何时?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我 们虽然认为它根源于中国文化内部的种种因素的长期复杂作用和演化,但在作具 体划分时,还是不得不把目光沉落到1840年鸦片战争这个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 事变上。我们所谓现代性工程,大体以鸦片战争为明显的标志性开端,指从那时 以来至今中国社会告别衰败的古典帝制而从事现代化、以便获得现代性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宗教、学术、审美与艺术等几乎 方方面面。当这个闭关自守的“老大帝国”在西方炮舰的猛烈轰击下急剧走向衰 败时,按西方先进的现代化指标去从事现代化,“师夷长技以制夷”,似乎就成 了它的唯一选择。确实,面对李鸿章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古典“中 心”地位和幻觉都遭到了致命一击,只能脱离传统旧轨而迈上充满诱惑而又艰难

文学读后感

文学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文学读后感(一) 《朝花夕拾》读后感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

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

201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4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 A )。 A.《邪不压正》 B.《小二黑结婚》C.《田寡妇看瓜》D.《李有才板话》 2.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 B )。 A.《英雄无语》 B.《亮剑》C.《历史的天空》D.《激情燃烧的岁月》 3. 描写了文革刚刚过去,黑子、蜜蜂、小号三个各具经历的年轻人、老车长与车匪在一节夜间行驶的列车守车上发生的一段遭遇的实验话剧是(C)等。 A.《正红旗下》B.《车站》C.《绝对信号》D.《野人》 4. 1978年12月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民间刊物”是(A)。 A.《今天》B.《星星》C.《诗刊》D.《萌芽》 5.延续了孙犁优美清新的荷花淀派风情的作家是沉浸于“运河文学”的创作的(D)。 A.浩然 B.汪曾祺 C.李凖 D.刘绍棠 6.女性文学中也有诗歌作品,比较优秀的有( A )等。 A.舒婷的《致橡树》B.铁凝的《哦,香雪》C.张洁的《祖母绿》D.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7.残雪先锋创作的起点是( B )。 A.《突围表演》B.《山上的小屋》C.《思想汇报》D.《黄泥街》 8.刘震云“生活流”小说的代表作是( D )。 A.《太阳出世》 B.《烦恼人生》C.《不谈爱情》D.《一地鸡毛》 9.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 D )。 A.《倚天屠龙记》B.《天龙八部》C.《书剑恩仇录》D.《射雕英雄传》 10.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宴终席散,昔日的风云人物只能站在窦夫人的院子中可怜兮兮地等着窦夫人的小轿车折返回来送自己。这个内容出自小说( A ) A.《游园惊梦》B.《永远的尹雪艳》C.《思旧赋》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 ABD )等。 A.小满儿 B.双眉C.范灵芝 D.妞儿 2.《三家巷》围绕着周炳的成长,作家再现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ABD )等。A.沙基惨案B.省港大罢工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 3.《茶馆》所描写的“三个时代”是(ABD)。 A.从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政府的腐朽黑暗B.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

张爱玲文学现代性的两个特征

张爱玲文学现代性的两个特征 促使张爱玲的现代性转向日常的因素有:上海的现代消费主义文化、日伪文艺环境、独特的女性意识、中国文学传统等,另外,战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宽容的现代意识与世俗化生活原则的制约下,张爱玲完成了对文学现代性的建构。张爱玲的文学现代性是一种怀疑文明的中国式的世俗现代性,具有媚俗倾向;是一种基于宽容的现代意识但最终又有一定传统意味的反现代性;是一种与五四有一定关联但主要体现上海市民精神的文学现代性。 一、张爱玲文学现代性的内涵 作为继五四启蒙现代性之后的另一种文学现代性,张爱玲的现代性与前者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在一个新旧更替的时代,市民的世俗人生必然是新旧兼容的,譬如白流苏为了生活,她可以自己做主,但她的所求无非是依附一个男人过日子。这样,我们就看到世俗现代性的另一面,当作家以个人或许是海派的现代意识宽容这类人物时,她就容忍了他们的传统、守旧,小说因而不免有反现代倾向。《五四遗事》以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始,但是,由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生活也并不是一如恋爱那么有趣,人物传统的传统、新式的也半新不旧,所以,小说的结局是罗文涛与三美团圆,一个反封建的故事最终落入封建圈套。大时代是一回事,日常生活可能是另一回事,一种不同于五四的现代精神驱使着小说,使她的小说有了传统的负重、有着反现代的一面。 李欧梵先生认为“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是把艺术人生和历史对立的”,显然,他的看法不尽准确。什么是历史呢? 时代大潮是历史,生活中的涓涓细流也是历史,说张爱玲疏离大时代是对的,但是,历史是一切社会事实,从这个角度看,张爱玲的“日常生活”是贴近历史的,更何况她的“日常生活”不乏现代内容。李欧梵那样读解张爱玲的意图是,在他看来,张爱玲跟西方颓废作家一样,她的艺术人生与社会生活对立,因而她就能被纳入颓废作家行列。其实,张爱玲既没有以生活来模仿艺术,也没有颓废到唯美,更没有海派作家的“颓加荡”,所以,很难说张爱玲是颓废作家。不过,她的末世感、虚无感还是决定了她有一些“颓废”,这种颓废是中国式的享受世俗生活的颓废、苟且偷安的颓废。或许,张爱玲本人未必完全认同它,这其中应该既有迫于现实的无奈、也有媚俗的因素在内。 二、张爱玲文学现代性的成因 上海的现代消费主义文化是制约张爱玲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文学作品成为商品时,作家更应该迎合、讨好读者,因为广大读者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迫使张爱玲写作转向日常生活的因素是当时的文艺环境。或许可以说,上海的沦陷造就了张爱玲,因为现代作家对大文学之外的文学世界是毫不留情地挞伐的,而在日伪时期,主流作家大都逃离上海,张爱玲因而能以自己的方式潜心写作。惟一一次批评来自傅雷,它虽然打扰了她,但张爱玲并没有改变自己。与好评相比,恶评的声音太微弱。日伪在上海推行“和平文艺”,其手段并不是和平的,一是他们逮捕、关押进步文化人,二是取缔了原有的报刊,三是改组报刊,使其有日伪背景或使其不再

文学作品读后感作文

文学作品读后感作文 春儿从小就喜欢孩子,当她有了自己爱情的结晶臭臭后,她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可是仅仅一年三个月后,上天就夺走了她的幸福、她的满足——医生告诉她,臭臭患了眼癌。一年四个月十五天后,臭臭走了。这一年四个月十五天,春儿有如生活在炼狱,她的生活没有希望,没有快乐,没有欢笑,只有无尽的绝望,无尽的悲伤和无尽的泪水。臭臭走后,春儿不停地梦到他,梦中的臭臭,眼睛是完好而明亮的。春儿永远爱着臭臭,无论如何,此爱不改。 读完文章,我哭了,大滴大滴的泪水打在桌上,泣不成声。 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什么?不是自己最爱的人离开了你,而是眼睁睁看着他受尽折磨后离去,却束手无策,毫无办法。那种感觉,如同心被揉碎,被撕扯,被针扎,痛苦,却无能为力。就像春儿,她只能抱着她的臭臭,看着他用稚嫩的嗓音说:“妈妈,我难受。”她情愿死一百次,只要臭臭能活下来。但是,没有用。 春儿“愚昧”的找气功大师、拜佛、找民间偏方,她试过了一切的办法,只要有一丝希望,她都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做。这是爱到至深的表现啊!为了她最爱的人,明知道没有用,却为了那%的可能性,不死心的尝试,无论花多少钱,付出多少代价,无所谓。这不是“愚昧”,这,是母爱。

看到臭臭痛苦的模样,她恨不得臭臭立刻死去。她想亲手杀了臭臭,或者让他被车撞死,她向上天祈祷让臭臭不要活着走下手术台。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母亲,又哪有这样的祈祷词?残忍,不是杀死自己的孩子,而是看着他痛苦的死去。死,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找个高楼,一跳,一切就都结束了。而活着,很难,很难。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要作出生死的抉择,要承担命运的不公、生活的重担。死亡,对于臭臭,对于春儿,可能也是一种解脱吧! 春儿的爱人,臭臭的父亲,在春儿悲悲哭泣时,他没有哭;在春儿受不了打击险险发疯时,他在春儿身后处理着各种事情;在春儿晕厥时,他办理了臭臭的出院手续;在春儿歇斯底里地不顾一切地要求替孩子化疗时,他冷静的作出了最正确的判断,避免了孩子今后的痛苦;为了不让春儿伤心,是他火化了臭臭,也是他埋葬了臭臭。他难道不爱臭臭吗?不,臭臭走后,这个坚强的冷静的男人第一次露出了脆弱的一面。他在床上打着滚,用力抓着自己的胸膛,撕扯着衣服:“春儿,我疼啊!我心疼啊!“他不是不爱,但是他是男人,他要负起责任,他要担起这个家。春儿可以脆弱,可以流泪,可以退缩,可以疯狂,但是他不能。他比春儿更加痛苦,但是他吧这痛苦强行压在了心底,他挺起脊梁,勇敢的面对残酷的现实和冰冷的生活。 在我的文章里,有过这样一段个性宣言:我不是个很好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0秋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一及答案 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李大钊 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这个人物是(D)。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 3.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B)。 A.青年杂志社B.新潮社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 4.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B)。 A.郭沫若B.胡适C.刘半农D.鲁迅 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 A.汪静之B.胡适C.朱自清D.冰心 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 A.《呐喊》B.《朝花夕拾》C.《野草》D.《坟》 7.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B)。 A.汪静之B.宗白华C.徐志摩D.郭沫若 8.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A)。 A.上海戏剧协社B.民众戏剧社C.上海艺术剧社D.南国社 9.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C)。 A.《酒后》B.《亲爱的丈夫》C.《压迫》D.《北京的空气》 10.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D)。 A.《赛金花》B.《法西斯细菌》C.《秋瑾传》D.《上海屋檐下》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官场现形记》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老残游记》D.《新中国未来记》 12.《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郁达夫B.俞平伯C.杨振声D.叶绍钧 13.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A.彭家煌B.许杰C.蹇先艾D.茅盾

近三十年来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两个话题

近三十年来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两个话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算起,近三十年来关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和西方,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在中国大陆,十年文革期间,现代中国文学学科曾遭受严重冲击。随着“文革”的结束,尤其是改革开放的逐次展开,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文学研究“大致经历了‘重评’与学科复苏、思潮流派研究的流行、理论方法热、文学史整体观提出以及学科格局的调整等几个阶段。”[1]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大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进入相对繁荣的时期。其间阶段性的进展或热点包括“重写文学史”、“文学经典的颠覆与重构”、“现代性讨论与反思”、“女性主义和其他各种‘后思想’的引进”、“文学史观、编撰与史料”、“现代文学学科观念、方法讨论”、“期刊媒介研究”、“学科边界打破”以及“跨学科和交叉研究的兴起”等等。 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主要延续了60年代以来侧重于作家作品研究、文体文类研究的传统,同时开始关注不同时期、不同形态文学的整体状态,如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研究、新诗诗学、左翼文学乃至沦陷区文学研究等。进入90年代后,“西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显现巨大变化”。王德威将这种变化概括为三大方面:“‘理论热’成为治学的

一大标记”;“离开传统文本定义,成为多元、跨科际的操作”;“对有关历史论述的重新审视”,尤其是“对‘现代性’的探讨”。[2] 从上面简要的勾勒中可以看到:近三十年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呈升温、扩张之势,也出现了一些双方都广泛关注的话题。下面,我主要谈谈在我自己看来仍具有较大学术研究空间的两大话题: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研究和现代中国文化文学期刊研究问题。 一.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研究 由于各种原因,清末民初文学尤其是通俗文学曾长期面临尴尬局面。首先是其学科和文学史归属问题一直纠缠不清。在古代中国文学研究中,鸦片战争以后的清末文学要么被省略,要么被当作一个尾巴一笔带过。在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中,受新文学传统影响,现代文学的起点被确立在五四前后,而此前的清末民初文学亦往往被当作铺垫甚至是对立面,很少得到正面意义上的关注。作为一种妥协方案,遂产生所谓“近代中国文学”概念乃至“近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分支。此外,在文学性质、价值的认定乃至审美评价等方面,除《海上花列传》等“狭邪小说”、《官场现形记》等“四大谴责小说”外,中国国内学者对清末民初文学、尤其是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小说,基本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国内现代文学界“重

南帆《文学、现代性与日常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①文学的真实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是文学现代性的后果之一。古代文学不是那么讲究“真实”,苏东坡轻蔑地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燕山雪花大如席”“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古代诗人从不以这种夸张为忤;传奇、笔记乃至《三国演义》《红楼梦》之中出现一些神魔鬼怪或者灵异事件,没有人觉得会有什么不妥。然而,借用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祛魅”。自然科学清除了种种魑魅魍魉,物理学、化学或者生物学的世界清晰可解,科学实验让世界一一再现。在这种风气下,文学祛魅尾随其后。 ②如今看来,许多人可能低估了“真实”问题的复杂程度。事实上,“真实”涉及的许多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例如,“真实”的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真实”的科学标准与感官标准,“真实”与种种知识门类的关系,“真实”与种种观测仪器和描述符号的关系等等。最近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虚拟空间是否真实?正如《黑客帝国》这部电影所展示的那样,我们的所见所闻会不会仅仅是某些大型计算机制造的虚拟景象?庄生梦蝶抑或蝶梦庄生,我们如何判断那个所谓的“真实的荒漠”不是来自另一台计算机的虚拟景象?另一个尾随而至的难题是,如果我们不信任计算机的虚拟,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信任物理实验室仪器的种种结论? ③从这个意义上,文学考虑的不是“真实”,而是“真实感”。“真实感”的标准不在于是否吻合科学知识,而在于是否可以视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之所以让人感到“真实”,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这种性格丝毫不陌生,尽管我们无法见到猪的外形和这种性格的结合。相反,相对论所说的时间与空间的弯曲就不那么真实,因为这种理论推导无法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哪怕这是一个正确的科学结论。所以,文学的“真实感”产生的真正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反之,“真实感”的丧失令人不安。 ④日常生活是由各种细节组成的。如何运用各种细节进行叙事,这是对于作家艺术才能的考验。批评家因为某一个特殊的主题——例如“寻根”“苦难”“孤独”——褒奖某一作品的时候,作家或许会嗤之以鼻。质量上乘的作品通常血肉丰满,有时作家会使用“纹理”这个词给予形容。如同一篇论文的论证质量取决于作者思想的缜密程度,许多杰作往往纹理细密。这些作品的质地坚实厚重,人们甚至很难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这些杰作的主题。相反,一些貌似尖锐的作品内容单调。 ⑤许多深刻的主题未必诉诸大幅度的动作情节,而是更多体现于各个生活细节。作家通常知道,虚构一个精彩的情节远比虚构精彩的细节容易。叙述比描写容易。离奇的情节可以上天入地,海阔天空;坚实的细节才能让这些情节返回人间。如果情节的离奇程度超过了细节的负担能力,说服力就会急剧下降。 ⑥当然,文学重视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这不是倡导鼠目寸光,仅仅关注我们身边的琐事而不考虑时代的重大事务;也不意味着艺术向蝇营狗苟的世俗屈服。不能将现实主义想象为无条件的接纳庸俗,不能将文学想象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我们宁可说,文学关注日常生活的意义在于批判日常,并且从日常之中发掘出特殊的能量。如何集聚起日常生活之中最富于意义

文学读书笔记

《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 十九世纪,想起来真是音乐、文学的嘉年华。二十世纪时绘画的嘉年华。 无知的人总是薄情。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不幸的童年,使人性尖锐。 拜伦说:我一早醒来,一夜成名,成为诗台上的拿破仑。 拜伦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绝对个人自由。 达则济穷,穷则独善。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济慈的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司汤达到墓志铭--------活过、写过、爱过。 他像一座远远的山,不一定去爬,看到他在,我就心安。(说莫扎特) 不要怕重复,再说一遍,再说一遍,你爱我! 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失散或就别的亲友又在一起了,总是夜晚,总是壁炉柴火熊熊然,总是蜡烛,热茶,大家围着那张不大不小的圆桌,你看我,我看你,往事如烟,人生似梦,昔在,今在,永在。---狄更斯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爱情是一门失传的学问。 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去破坏它。 欣赏艺术需要本钱-----天性、学问------没看懂的东西是没有本钱。 童年的朋友像童年的衣服,长大就穿不上了。----查尔斯--烂姆 最好的东西总是说使人快乐而忧伤。魏晋人夜听人吹笛,曰:奈何奈何? 读书如交友。读万卷书,朋友总有千个把,但刎颈之交,不过十来人。 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语人生。---卡莱尔 打开窗户吧,让我们透一口气!---卡莱尔 一个人要成熟、成长、成功,其过程应该是不自觉、半自觉、自觉这样一个自然的过程。人要从凡人做起,也要学会做观众。 历史是更伟大的圣经。 个人的青春是不自觉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浪漫主义是自觉的青春。---定义浪漫主义 人有那么一种心理,痛悔,内疚等待,放在心里深思即可。一出声就俗了,就要别人听见-----

201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图文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在描写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的小说中,赵树理的作品是(C A.《村歌》 B.《禾场上》 C.《登记》 D.《耕耘机》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B 。 A.“糊涂涂” B.梁三老汉 C.“亭面糊” D.陈先晋 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 D等。 A.《三里湾》 B.《铁木前传》 C.《艳阳天》 D.《山乡巨变》 4.《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 C 。 A.刘雨生

B.梁生宝 C.王金生 D.李月辉 5.“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A。 A.《林海雪原》 B.《红旗谱》 C.《皖南事变》 D.《三家巷》 6.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故事为线索的小说是(D。 A.《林海雪原》 B.《三家巷》 C.《皖南事变》 D.《红旗谱》 7.90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邓一光的( A 等。 A.《我是太阳》 B.《激情燃烧的岁月》 C.《历史的天空》 D.《亮剑》

8老舍以其对旧时代底层市民的人文关怀、创新的戏剧结构和精湛的舞台语言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是(C等。 A.《考验》 B.《关汉卿》 C.《茶馆》 D.《龙须沟》 9.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 C 。 A.《白毛女》 B.《红色娘子军》 C.《沙家浜》 D.《智取威虎山》 10. 《暗恋桃花源》的作者是(B。 A.孟京辉 B.赖声川 C.高行健 D.何冀平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外,还有周立波、柳青、浩然的(ABD 等。

当代中国文学流派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发 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著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著作。 《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1922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 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阿Q正传》是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这个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他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林语堂主要从事小品散文创作。他提倡“闲适文学”。赴美定居后,用英语写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是他的代表作。 沈从文最有特色的作品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风土民情的小说。中篇小说《边城》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曹禺,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钱钟书的中篇小说《围城》生动地描写了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艾青,现代著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抒发了对抚育他的保姆的深情的追怀。 梁实秋的代表作为散文集《雅舍小品》。 冰心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散文柔美、清俊,抒情性很强,被当时的读者誉为“冰心体”。 冰心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推散文集《寄小读者》。母爱、童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张恨水是通俗社会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精炼,明白晓畅,其代表作《啼笑姻缘》是三十年代销售量最大的长篇小说。 张天翼是现代文坛杰出的讽刺作家。他的小说主要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以及他们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他写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的名篇,还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胡适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他是积极推动白话诗的先驱者之一。他1917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 周作人的散文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风格冲淡平和。代表作有《乌蓬船》。 爱情诗人冯至是个很有个性的诗人,鲁讯评价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诗集有《昨日之歌》。 现代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美”原则: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他的作品大多表现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诗集《死水》是他的代表作。 叶绍钧(圣陶)善于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潘先生在难中》是大家熟悉的优秀短篇。 赵树理是中国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中国第一部大型新歌剧《白毛女》是中国现代民族新歌田汉与冼星海在一起剧的奠基之作,它继承了民族传统,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歌剧的长处。 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全部采用陕北民间流传的“信天游”写成,节奏流畅明快,语言在朴素中具有形象美,音乐美。 丰子恺是一个有独特艺术气质的散文作家。代表作是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田汉是中国现代卓越的戏剧家,是“五四”后早期话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名优之死》是其代表作,他是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

浅析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论文

浅析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及其 涵作者:方冬雪摘要:发轫于启蒙时代的现代性,因其优越的现代化文化,对中国近代及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性从西方到,从近代到当代,它是一个‘家族相似的’开放概念,它是现代进程中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层面的矛盾和冲突的焦点。随着上世纪90年代社会和思想文化的急剧转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问题出现了诸多发现和认识。鲁迅站在现代文明知识体系的立场上来批判传统,要求该“改造国民性”和精神解放;从文则一种“反现代文明的现代性”的姿态,希望以自然人性来实现民族精神重造。尽管关注视角不同,但殊途同归地为丰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涵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性鲁迅从文涵 首先,我们从对“现代性”概念的理解入手。 “现代性”作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炙手可热的流行词汇,大家普遍认同的有两种解释:一是从在历史长河中的时间职能上看,它被认为在19世纪上半期,西方文明历史中某个阶段的现代性——它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产物、工业革命的产物、资本主义所引起的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变迁的产物,因此,“现代性首先是与一种新的时间意识是对应的”;另一种是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在文化畴具有价值叙事职能。 从这两个意义上而言,我们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同时存在着对于两种现代性的追求。现代文学的兴起就是以一部分作家率先举起“科学”与“”两面大旗开始的。他们对国民性中的劣根性进行批判,对旧的统治制度和腐朽的封建伦理道德发起攻击,从而关注中国的国家民族的现代化道路。这一部分作家可以以胡适、

独秀、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天翼等为代表。另外也有一些作家,则显示出对于审美现代性的浓厚兴趣,他们更为关注的是“人”,一个更多表现为非理性的人,在现代社会的某种境遇。这一部分作家以金发、戴望舒、爱玲、穆旦等为代表。我们研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需要从中国现代化的具体历史进程的实际出发。现代性是个发展的概念,它分为前期、中期、晚期的不同阶段,不可以用相对成熟的现代性来苛求早期的现代文学。它萌芽于晚清,开创于民国,发展在国。从中国整个庞大的文化和时间背景来看,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它的意义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意义。我们要从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中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就其特殊的时代意义,我们也不难看出发生在1917年至1949年间的中国现代文学不同于古典文学,也不同于西方文学,更不同于当代的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代性”意义。 其次,从“现代性”的主要表现来看,中国现代文学同样保持着“现代性”特征。 个人主义精神与人道主义思想。“个人主义”以文学方式为个人立法,确立了个体的独立、解放、自由和创造的价值意义。郭沫若在诗歌中创造了“我把天来吞了”、“我把地来吞了”的“我”,充满了诗人自我崇拜、自我赞美的激情;庐隐也通过《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等小说描写了自我的心境,抒发了自我的情感……这是与他们的个人主义的思想情感分不开的。 “人道主义”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担当公民和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情、悲悯普通人的生活命运。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的重要作家郁达夫,借作品塑造了一群引人注目的零余者形象,从而抒发了孤独、忧伤的情怀,从《沉沦》中的“我”,到《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烟厂女工,无不充满了令人窒息的苦闷感。作家也正是以此来

关于文学名著的读后感作文

关于文学名著的读后感作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 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 些人们感到悲哀。 范文一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著作。至今已152年的历史了。它的成功在于它 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在译序中,它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过于匆匆的脚步,时常把灵魂落在后边。在中外都出现“小悦悦事件”的时代,媒体 开始了新的寻找雷锋之旅。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 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 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 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 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从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许多事。她出生在一个年经济困顿、多灾多难 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器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民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上打上了可见的烙印。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鲁肃 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啬的塑造了这个天才们。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毁灭之手。这 些才华横溢的儿女,都无一例外的先于父亲再人生的黄金时间离开了人间。惜乎,勃郎特 姐妹!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 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 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

系别: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1-----------------------装--订--线-------------------------━━━━━━━━━━━━━━━━━━━━━━━━━━━━━━━━━━━━━━━━━━━━━━━━━━━━━━━━━━━ 中国现代文学(第一学期)试题(五) 一、填空(20分) 1.1917年《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________和陈独秀的________掀起了文学革命运动2.《彷徨》收集作品从________到1925年12月,共收小说________篇 3.冰心的小说________中的人物是颖石 4.《惨雾》的作者是________ 5.许地山早期出版的小说集是________充满着宗教色彩 6.《海滨故人》是________的代表作 7.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包括《沉沦》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短篇 8.闻一多出版的诗集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出版于1923年和1928年 9.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1907年由留日学生组成的________社 10.周作人在继承明代公安派及其以后的名士派性灵小品的基础上又借鉴了外国散文,“漂亮”和“缜密”的写法,形成了作品的________风格,________的特色11.《子夜》中的地主阶级形象有吴老太爷,________和________等人 12.“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下,生命便是死神唇边上的笑”是李金发的________ 一诗中的名句 13.《风波》是鲁迅小说集________中的一篇,《孤独者》中主人公________ 二、单选(10分) 1.《太上政府》的作者________ A.陈独秀B.李大钊C.周作人D.鲁迅2.《冲击期化石》的作者________ A.郑伯奇B.成仿吾C.张资平D.张恨水3.“自由人”是指________ A.胡秋原B.苏汶C.陈西滢D.梁实秋4.下列成员中,属于湖畔诗社的成员有________ A.冯至B.潘漠华C.徐志摩D.刘大白5.黄大傻是哪部剧作的主人公________ A.《咖啡店的一夜》B.《泼妇》C.《获虎之夜》D.《压迫》6.“颖铭,颖石”是哪部小说的主人公________ A.《超人》B.《去国》C.《斯人独憔悴》D.《悟》 7.王统照的作品有________ A.《湖畔儿语》B.《海滨故人》C.《斯人独憔悴》D.《缀网劳蛛》 系别: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