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的公示(2020)

关于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的公示(2020)
关于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的公示(2020)

关于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的公示(2020)

根据《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考评方案》(赣开放办字〔2020〕2号),省商务厅采取量化计分和工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评选推荐出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145个,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如对拟表彰对象有异议,请于6月9日前向省商务厅反映。

电话(略)

附件: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名单

省商务厅

2020年6月4日

附件

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

先进单位名单

一、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单位(27个)

(一)设区市(7个)

一类5个:南昌市、赣州市、九江市、上饶市、吉安市。

二类2个:鹰潭市、新余市。

(二)县(市、区)(20个)

一类10个:南昌县、吉安县、西湖区、贵溪市、青山湖区、章贡区、临川区、东湖区、新建区、瑞昌市。

二类6个:分宜县、信丰县、上高县、泰和县、瑞金市、余江区。

三类4个:龙南县、安福县、芦溪县、定南县。

二、2017-2019年度利用外资、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外贸出口先进单位(54个)

(一)利用外资先进单位(18个)

1.设区市(3个)

一类2个:南昌市、赣州市。

二类1个:鹰潭市。

2.县(市、区)(15个)

一类6个:濂溪区、浔阳区、柴桑区、湖口县、袁州区、广信区。

二类5个:永修县、德安县、永丰县、于都县、鄱阳县。

三类4个:横峰县、遂川县、德兴市、大余县。

(二)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先进单位(18个)

1.设区市(3个)

一类2个:九江市、上饶市。

二类1个:萍乡市。

2.县(市、区)(15个)

一类6个:渝水区、乐平市、丰城市、安源区、湘东区、樟树市。

二类5个:乐安县、上栗县、进贤县、奉新县、弋阳县。

三类4个:莲花县、宜黄县、安义县、修水县。

(三)外贸出口先进单位(18个)

1.设区市(3个)

一类2个:吉安市、宜春市。

二类1个:新余市。

2.县(市、区)(15个)

一类6个:共青城市、青云谱区、吉州区、广丰区、彭泽县、昌江区。二类5个:吉水县、新干县、万年县、万载县、东乡区。

三类4个:婺源县、全南县、武宁县、靖安县。

三、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平台先进单位(8个)

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四、2017-2019年度全省服务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单位(30个)

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政法委、省台办、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政府外事办、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省统计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省政府驻广东(深圳)办事处、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南昌海关、进出口银行江西省分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西省分公司。

五、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企业(26个)

(一)外贸出口先进企业(17个)

南昌前海国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吉安市立讯射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雅保锂业有限公司、南昌酷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顺(南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美晨通讯有限公司、江西海昌电科技有限公司、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裕元(安福)制鞋有限公司、友联达光电科技(江西)有限公司、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汇森明达(龙南)家具有限公司。

(二)口岸物流及服务先进企业(3个)

省机场集团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南昌分公司、江西宏远通航物流有限公司。

(三)“走出去”先进企业(6个)

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国际经济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商品和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 B、 汇率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 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配置 2、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 A.重商主义 B.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 3、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4、生产者剩余是指( ) A. 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上和纵轴围成部分 B. 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部分 C. 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上和纵轴围成部分 D. 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部分5.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在绝对成本说和相对成本说中,机会成本( ) A、不变B、递增C、为零D、递减 2、关于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交换比价和国际贸易利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能进行 B、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对两个国家都有好C、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给两个国家带来的好处就相等 D、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增加世界总福利3、下列哪个理论不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的思想基础之上的( )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D、用规模经济来解释贸易原因的新贸易理论4、“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和俄林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5、属于“贸易三角”构成部分的几何图形是( ) A.国际比价线B.提供曲线C.生产可能性边界D.相互需求曲线6、在绝对成本说与相对成本说中,机会成本分别是( ) A递增、递增B不变、不变C递减、递增D递增、递减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 比价(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8、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魁奈9、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生产要素成本的差异 10、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 A、斯密B.李嘉图C.奥林D.魁奈11、“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这句话可以直接说明哪种理论的基本思想( ) A. 绝对优势理论B. 相对优势理论C. 要素禀赋理论D.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的有关定理,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 ) A、进口关税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B、进口关税将降低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C、商品的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D、商品的进口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2、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下列那个不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真正原因( ) A、商品价格未实现均等化B、关税、非关税壁垒等障碍C、运输成本的存在

经济学(MBA文档)

经济学(MBA文档)

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英语Economics是由希腊文ο?κο? [oikos]而来,意思是家庭、家族、财产权(family, household, estate)以及ν?μο? [nomos], 或法律(custom, law)组成,从逐字上来看是指家族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或是政府的管理。 经济学的起源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观点是: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说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经济学分类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微观 经济学。 ?从历史发展来看: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从经济的主体来看: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公共 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企业经济等)。 ?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等。 经济学研究对象[1] 由于经济思想和学说受社会、历史、阶级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必然随着历史时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其研究对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8种。 1 财富说。

财富说是一种年代最早、历史最长,持有人数最多的经济学对象理论。^A古希腊罗马学者的经济思想.到新古典经济学以前的多数经济学家都有这种对象理论。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通篇都是研究家庭财富及其增长问胚。重商主义者对研究财富的热情,超过了他们的先辈。他们以财富为中心研究了财富的形式(金银)、产生(流通领域)和增长途径(开采金银和对外贸易)等问题。 古典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对象也多为财富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著作中,把如何增加国家税收,如何增加国家财富作为研究对象,在他的(赋税论)中提出了“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以及财富增长之道的。大卫-李嘉图遵循斯密的财富对象理论,但特别重视财富的分配问题,他把财富的分配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也指出,政治经挤学是“阐明财富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科学。据此,他把政治经济学分成生产、分配和消费三大部分加以论述,创立了三分法。詹姆士·穆勒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纲要)中,继承和发挥了萨伊的三分法,提出了四分法对象论,即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研究财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般原理。 2、历史或制度说。 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反对者,在经济研究中始终将历史放到极端重要的地位,并且坚持以民族国家为中心来建立经崭学。十九世纪初亚当·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有两重目的:既求个人利益的极大满足,又使整个民族大家庭得以加强,并且后者是主要的。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提出了国家经济学与世界主义经济学相对立。他认为国家经济学是代表经济落后国家利益的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落后国家的富强之道。世界主义经济学是代表经济上先进国家的利益的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经济。历史学派创始人罗雪尔指出,国民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是一门论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诸规律的科学,经济学应与法律、国家、宗教等学科密切相关,并以他们为基础。希尔德布兰德声称,经济学应该产生一种文化史的经济史,并与历史的其他分支和统计学密切相关。新历史学派代表施穆勒进一步区分了国民经济学和国家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国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组织结构及其经济职能。美国制度学派把制度当作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动力,并以注重制度研究为根本特征。美国制度学者凡勃仑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制度的起源、演变对相应社会经济关系的作用。康芒斯则直接把自己的著作取名为(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经济学是一种关于集体行动(风俗、家庭、公司、国家等)在控制个人行动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理论。 3、人的欲望及其满足说。 西斯蒙第和罗雪尔都曾提到过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但他们所讲的人的概念比较含糊。 主观经济学派的先驱者马斯夏在(经济和谐)中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并解释说,“欲望、努力、满足,这就是经济观点中的人”。奥地利的门格尔则明确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他把经济学分为应用经济学、历史统计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他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指出,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为满足其欲望而展开其预筹活动的条

浅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

浅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3会本24班陈世杰 2013102022406 摘要: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规律的学问。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学本来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划分。随着分工的发展,为了研究的方便和深入,才出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划分。微观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二者究竟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首先从基本假设、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核心理论等不同方面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都是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资源配置的选择。通过对二者联系与区别的研究,得到一些有助于我们大学生的启示。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别;联系;启示 一、西方经济学从古至今 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时期。重商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正是因为经济学的逐步发展,导致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逐步分离,形成我们当下所看到的完整的体系。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究竟有何区别呢?首先二者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有三点最基本的假设:(1)完全理性;(2)市场出清;(3)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有两个:(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其次二者基本不同在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现代微观经济学还包括了产权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时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经济”这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效率、节约和避免浪费。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的学问,经济学研究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满足,或以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满足。如果社会能以更便宜的方法生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得到更大的满足。 西方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每个经济社会都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年代——的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矛盾,因此便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 ;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并没有摆脱稀缺性,这是事实。但是,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吗第一,事实上,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潜在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反映了人还没有充分利用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还不具备利用无限资源的充分知识。第二,不能把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商品经济)的特定阶级(资产阶级)的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心当作既定存在的事实,或者当作自然的合理的现象,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或助长其无限膨胀。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个生理的范畴,还具有社会的内容。道德、理想追求、教育、文化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因此,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关键在人本身,在于人的智慧、能力的解放。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由于这些决策是市场上或通过市场进行的,各种商品和劳务

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稀缺和效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经济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它的两大核心思想包括稀缺性和效率。人们承认其稀缺性的存在,在此基础之上有效率地分配有限的资源。同时经济学也是一门成长中的学科,30年来它覆盖了很多主题。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经过千锤百炼,各种主题的PK,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认为重要的经济学定义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研究如何在经济活动中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考查收入分配,以及在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考查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经济周期;考查各国贸易;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其思想是:稀缺性、效率。 稀缺性 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伊甸园,也不是乌托邦,不能对于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东西都是稀缺的,不是无限供给的。粮食、石油、工作机会等,都不是无限供给的。需求无限和资源有限,构成了物质的稀缺性,有限的物质无法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效率 欲望无限,资源有限,这样一来,我们就得有效率地分配资源。效率就是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比如,将1美元分配给拾荒者而不是给世界首富。因此,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性的存在,研究一个社会如何组织,从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经济学研究什么 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一般说来分为六大部分,而其核心只有五个字——稀缺性、效率。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个体与总体的和谐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却又有各自的魅力,各有侧重。 微观经济学 “微观”是从希腊文“μικρο”意译过来的,原意是“小”。顾名思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 18世纪,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人们称其为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他写了一本流传千古的微观经济学宝典——《国富论》。在这本宝典中,斯密考查了如何确定单个价格以及土地、劳动和资本的定价问题,并研究了市场机制的优势和劣势。最重要的是,他指出,个人的自利行为产生经济利益。也就是说,每个个体经济参与者都是力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正是这样的个体行为,导致了有效率的经济活动。这么多年以来,经过后人的潜心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已经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的总体运行。水滴汇成了大海,微观中的经济个体汇成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经济。 出生于英国的凯恩斯,成了宏观经济学的鼻祖。他写了一本具有革命性的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简称为《通论》。这本书被后人所推崇,成为宏观经济学的真经。时代造

西方经济学考研重点整理(微观部分为主)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材料 西方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一章 导 言 重点掌握内容: 一、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绝对性: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的同时,又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因此产生了经济学。 生产可能线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生产两种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结合形成的线。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 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资源稀缺 ? 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资源配置 ?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 点上?---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既稀缺又浪费 ?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 点上?---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利用。 其中资源配置又称为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具体地说,选择包括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 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③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者都是实证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是坏的判断。 两者区别: 1.是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前者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而后者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 2.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后者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而规范经济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两者联系: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 大炮 黄油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的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的满足。其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学问。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指把现有资源用于生产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过程。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经济社会的资源是稀缺的,因而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生产。此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唯一途径。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问题归结为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即社会利用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哪些产品,产量有多大;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核心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因而社会不得不以有效率方式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经济学要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资源的配置。因此,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不断减少。 水对人来说是必需品,在生活中很常见,把它加工处理成达到要求的生活用水或工业用水的成本,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廉的,故很容易得到.;而钻石挖掘难度大,在自然界的产量较少,从地下把它采取出来再加工成饰品的成本又较高,故较难得到。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即P=MU/λ. 那么,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得到的水越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钻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炫耀财富,但数量很少,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即钻石边际效用很大,价格就比水高。

国际经济学的总复习

国际经济学的总复习.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国际经济学总复习 内容覆盖国际经济学的主要部分(特别感谢对此复习资料作出贡献的同学们) 第一章绪论 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世界范围内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是以国家作为基本经济单位)? 答:国际经济学是以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2.国际经济学有哪些特点(两大特征、六个方面)? 答:两大特征: 首先,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在国际交易中普遍存在着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的与人为的阻碍。 其次,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的。 六个方面: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理论与政策相结合;(5)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想结合;(6)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3.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相对优势、H-O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贸易理论、倾销与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品周期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古典贸易理论包括:重商主义、绝对优势学说(亚当.斯密)、相对优势学说(大卫.李嘉图)、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罗伯津斯基定理; (2)新贸易理论包括: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贸易理论、倾销与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品周期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包括哪些部分? 答:国际贸易部分: ①国际贸易纯理论(2-6章) ②国际贸易政策(7-8章) ③关税同盟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第9章) ④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于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的引申(11-12章) 国际金融部分: ①外汇市场和汇率(14-15章) ②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调整(13、16章) ③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17、18章) ④国际货币体系(第11章) ⑤货币一体化与欧洲货币联盟(第12章) 第二章国际经济学微观基础 1.什么是国际均衡价格? 答:国际贸易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基础之上,反过来又会消除相对价格差,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均等化,此时的价格即为国际均衡价格Pw。在新的均衡下,两国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称为国际均衡价格。 2.什么是贸易条件?(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答: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所以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该国从国际贸易中可获得更多的利益。

《微观经济学》概念

《微观经济学》概念 1.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经济学 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3.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稀缺就是资源有限,资源的稀缺性就是相对于人的欲望来说,满足人的欲望的条件是有限的。 4.市场出清 市场上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5.经济模型 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变量之间相互关系,本身可以用带有图标或文字的方程表示。一个经济模型通常包括:变量、假设、假说、预测。 6.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限价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7.限制价格(最高限价) 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8.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9.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Q d=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0.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11.供给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Q S=f(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2.均衡价格 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3.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5.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人类社会地基本经济问题 稀缺性是指经济物品和资源相对于人类欲望或需要而言所表现出来地有限性. 经济资源地有限性人类欲望地无限性 二、选择与资源配置 (三)选择地原则 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即选择资源最优配置地方案 资源配置地方式——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混合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行政手段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地定义与研究对象 、广义地说,西方经济学是行为科学,是研究人们在稀缺条件下地行为选择 、狭义地说,西方经济学研究如何选择最有效率地资源配置方式,如何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分配社会产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西方经济学研究地是人与物地关系. 、西方经济学地研究对象是一定制度条件下地 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问题. 西方经济学地主要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地定义[] 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地经济行为和相应地经济变量地单项数值地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运用价格机制将稀缺地资源在各种用途上进行有效配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树木)(居民户、厂商)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解决地问题——资源配置研究方法——个量分析(经济变量地单项数值) 、微观经济学地主要内容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 .分配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地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 研究社会经济中地有关总量地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 利用资源地问题. .研究对象——整个经济(森林).解决地问题——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总量分析(经济变量地总量指标)(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地关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地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解决地问题不同、中心理论不同、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地联系 .研究目地相同(对人们地经济活动提供正确地指导,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在理论上互为前提,互相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地基础 .都采用实证分析为主地方法,都属于实证经济学地范畴 二、实证经济学(客观性)与规范经济学(主观性)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地区别——是否以一定地价值判断为依据 西方经济学地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复习汇编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复习 绪论 1、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的研究目的是解释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及其政策含义。 2、通常把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资源配置问题;资源的利用及积累问题 3、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的。 第一章 1、国际贸易:是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2、各种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2*2*2)。 3、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4、机会成本: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5、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三个:生产达到均衡、消费达到均衡、市场出清 6、国际贸易的起因: 1)生产技术差异 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 3)需求方面的差异 4)在规模收益递增或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第二章 1、论述古典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比较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如果(alx/aLY)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绪论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的配置,以求满足人类无穷欲望之最大满足的一门科学. 稀缺性: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 实证分析: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它怎样以及为什么变化,其后果是什么的这一类的问题. 规范分析:着眼于建立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判定现有的经济状况应该怎样. 均衡分析:假定外界诸因素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这里的均衡指的是:各个经济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经济理性主义:假定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到利己之心的趋势,通过对各种可能方案的理性选择,以便寻求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利益的方案.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供求理论 市场:是某种商品与服务的一群买者与卖着。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供给:卖着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均衡: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均衡指价格达到供给量与需求量水平的状态。均衡分析考察的是均衡形成与变动的条件。 局部均衡: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一般均衡:假定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似的价格决定。 静态均衡分析: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形成和稳定的条件。 动态均衡分析: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 超额供给: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情况。 超额需求: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况。

国际经济学(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建议在学习本章时,尽量联系西方经济学原理的一些方法。 二、复习范围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国际经济学的特征 3.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4.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复习思考题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 一、复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相互需求理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学习本章时,应联系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本章的理解。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一:李嘉图模型 第三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二:标准贸易模型 第四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三:要素禀赋模型 三、复习思考题 1.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的有何不同? 2.H-O理论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3.什么是昂惕夫之谜?它对比较优势原理和H-O定理意味着什么?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复习重点

本章重点是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不完全竞争与产业内贸易 第四节重叠需求理论 三、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规模经济?它如何成为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础? 2.比较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的异同。 3.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一、复习重点 本章重点是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如“雁式模式”、“贫困的增长”理论等。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第二节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作用 三、复习思考题 1.“贫困的增长”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简述恩格尔定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什么是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什么是生产要素不同比例增长? 4.什么是“雁形模式”? 第五章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 一、复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对这部分的理解必须有较好的国际贸易实践知识,特别是对有关各类贸易摩擦的理解。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关税壁垒 第二节非关税壁垒 第三节出口鼓励政策 三、复习思考题 1.分析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分三个层次 1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效用与决策 2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3整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需求函数 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的之间相互关系 需求表和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Qd =f(P)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供给函数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Qs =f(P)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商品的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上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 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相一致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运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答案 引论

第一章引论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经济学产生客观原因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源的有限性即稀缺性包括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所谓的资源稀缺的绝对性是资源的稀缺性在人类社会任何时空都存在的,所谓资源稀缺的相对性是指即使再多的有限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需要(欲望)来说都是不足的。但稀缺资源具有多种用途,人类无限欲望具有轻重缓急,怎样使稀缺资源在一定时空下,满足人们最急需、最迫切的欲望是经济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只有去“选择”。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学科。这种选择就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一般涉及(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何时生产。(5)在哪生产等几个基本问题。 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成果——西方经济学著作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借鉴马克思经济理论,也可以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既研究经济运行也涉及经济制度,既研究如何提高社会生产力,也涉及生产关系。 2.人类历史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几类?哪一类的经济效率较高? 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也称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大体上分为下列四种类型: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自给经济的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自给自足,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在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决定。对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剩余比较少。 计划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用政府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问题,产供销、人财物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践证明,这种举国体制,在国家目标单一、资源严重匮乏时,可以集中全国的人、财、物办个体无法完成的大事,即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在经济体量巨大时,计划经济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问题,效率较低,出现政府失灵。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由竞争中市场机制来解决。家庭和企业经济主体分散决策。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所指引,个体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人人为自我,实现人人为他人,保障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也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公有相结合,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较好的协调。纯计划经济和纯市场经济都存在问题,具有优势互补的混合经济,即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效率较高, 3.为什么西方微观经济学又称为价格理论,西方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价格、消费品供求量、生产要素供求量)如何决定。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在消费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接个既定的条件下,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在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