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

实验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当前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师生之间也存在关系不和谐问题,而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了以下五个个方面的观点:一、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载体;三、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调节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优化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正确评价学生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的直接因素。以此能促进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和谐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而至,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更需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合作的意识,有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有热爱生活、服务他人的美好而丰富的情感,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才是知识经济所需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但是,据国内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现代中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角色紧张和冲突、自我为中心、挫折耐受力差、过度依赖、过度焦虑、情绪脆弱、攻击性行为、人际交往障碍、孤独与冷漠等等。上述障碍表现形式多样、成因复杂,将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中小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多年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而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科中能否渗透心里健康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看学科课程本身及其教学过程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我们认为,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语文形象性特点来影响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形象的熏陶中受到感染,既能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健康的心理,比教师直接说教效果更好。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只要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在其间能做一个有心人,适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作为学校教育中“龙头”学科的语文教学,应该能够承担起一定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理的任务的。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根据国内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概括为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教育与发展关系。

2、在西方课程发展进程中,许多学者都曾致力于“课程心理化”的研究,亦即要把“心理的目标”渗透到课程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各学科课程如何实施,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目标体系。现代社会对人的培养规格要求是综合的,因此,在各学科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课程本身的积极建构,是课程实施策略的一种改进和提升。

3、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传统教学法条件下,学生的心理发展已不是远到极限,还可能有高得多的发展,有可能被视为最理想的一般发展,已经建立的新教学论体系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2、挖掘语文教材,帮助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科学的、系统的、有的放矢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学法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兴趣、动机、毅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学法指导中各要素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程度,从而探索出在学法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4、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性格。开展对学生的性格优化的渗透,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性格教育的途径与模式。

5、正确评价学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着重研究评价体系中教师积极的期望和理想的集体氛围,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七——九年级各选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其他班为对照班。

2、研究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教育实验法。

五、课题步骤及其人员分工

1、2008年10月——2008年11月分年段调查分析、理论学习(陈华兰)

2、2008年12月——2009年1月按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乐观心理教育对教材进

行分类,进行前期研究(陈华兰、吴琼环)

3、2009年2月——2009年7月按不同课型开展观摩课、课外活动研究(含主题班会)(陈华兰、林毓芬、林海兵、吴琼环)

4、2009年9月——10月对学生进行后测调查,整理、总结阶段(陈华兰)

六、实验研究过程

(一)维护教师自身心理健康,为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课题组老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心理学理论,成功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和基本经验,学科渗透的方法等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心教意识。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经学习、对照、研究,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教学行为都达成以下共识:

1、愉快接受教师身份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首先承认自己的身份,按照自己的身分进行各项专业活动。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分,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才能约束自己,不参与有失教师身分的不良活动,自觉抵制外界对教师工作的不良刺激。

2 、改善自身心理环境

一个教师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反之,当一个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不良,有教育偏见,厌烦学生,他的情绪、教育行为都会有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组内老师经常相互交流与沟通,做到主观上改善自身心理环境。

3、提高承受焦虑能力

教育工作要求教师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如果教师毫无承受教育焦虑的能力,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稍有不如意就灰心丧气,那是无法搞好教学工作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工作中对缺乏魄力,遇事缩手缩脚,不愿管和不想管学生,怕引起麻烦,怕承担责任的年轻老师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我们认为,承受一定的焦虑,有利于教师加强教育责任心,有利于教师心理品质的锻炼,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态度温和、乐教善管、诲人不倦的教育风格。我们便主动承担教学公开课、承担管理工作或担任班主任工作等,来磨练自己的耐性。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大家的承受焦虑的能力便不断提高。

4、加强心理健康防卫

虽然校园内的人际关系相对其他行业相对简单,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是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并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

变化。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教师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所困扰,容易造成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为了加强心理健康防卫,使研究能规范深入地开展,我们从《教师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中寻找理论依据。为课题组成员开出必读书目,组织学习并定期交流活动,促使课题组成员能从一定的理性高度来审视自己,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吸收正面的心理健康影响,抵制削弱心理健康的影响,正确对待生活上的不如意和工作中的挫折,远离炒股、炒房等行为。

附教师心理健康测试题: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这份测试卷仅供你参考,你无须写你的名字。)

1. 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 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 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 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 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6. 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7. 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8. 总觉得自己付出比别人多,收获比别人少。

9、学生犯了错误,自己心里特别难受,会气得茶饭不思。

10、总希望自己所教的班级成绩名列前茅。

11. 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2、长时间发呆,一发呆就是几个小时。

13. 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 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16. 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5、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

16、看到当年学习比自己差的同学或伙伴现在事业成功,心理很不是滋味。

17. 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 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 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 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聊天。

21. 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 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 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 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 参加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 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 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29. 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 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 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32. 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同病。

33. 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 经常怀疑自己身体欠佳。

35. 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 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 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 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 17-28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

4) 29-35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5) 37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二)合理运用教材,挖掘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材料。

语文教材本身有许多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佳作,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就能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整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接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示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个多元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背景。我们把教材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整合分类。详见下表:

2、挖掘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中有诸多值得挖掘的内容,课文中的人物存在这样那样优秀的心理品质,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通过学习得到感受和体验,从而将这些良好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得到发展。譬如:《我的母亲》记叙了作者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人生》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作者对人生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珍爱生命的情感;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如《孔乙已》、《藤野先生》等,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尊重他人尤其是尊敬师长;适应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克服变态心理,解决面对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一面而产生变态人格的问题等。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也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充满自信,乐观向上,蓄势待发,力戒忧郁颓废的自尊自强教育。《陋室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申明了作者的高洁情操;《我的信念》表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学习了课文,让每个人都能记住这位作家的话:“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学生了解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认识到人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达到完善的自我境界,提高心理素质。在讲名家名篇时,我们结合讲一些他们刻苦学习的故事,为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方法,给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指导学习方法,探索在学法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结合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我们在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朗读、如何阅读等方法中,抓住契机进行渗透。例如指导学生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要求学生找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于预习课文有什么帮助,让学生明白“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天大的困难也能闯过来。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活动中,从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到主持活动到写作指导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关爱普通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

2、结合中考阅读复习,引导学生调节心理。我们给学生印发了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短文,如《我们家的男子汉》有题目是“根据文中的描写,说说这位男子汉的特点”,当学生做出“沉着、冷静”时,老师便适时总结:“小男孩虽然对外婆和阿姨不舍,但还是选择离开,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挑战,这可以说是一种理智。有时候我们出于感情不想做某事,但道理告诉我们必须去做,我们还是去做了,这就是理智。有理智,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准,也是男子汉的一种品质。”阅读《假如我再度十七岁》时,通过题目的分析完成感悟题,让学生

明白:十七岁是以挑战者姿态迎接一切的年龄,是充满活力的年龄,不仅是美好自由的、热情的,更需要诚实可信,希望年轻人要好好珍惜十七岁的美好时光。要求他们通过阅读,归纳总结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是健康的,这样就既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又让他们了解到了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并得到了有效的调节。

3、结合自学方法,培养健康心理。为了扩大教育信息渠道,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利用书籍特有的魅力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各方面的优秀书籍,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海洋里泛舟,使学生开阔眼界,更深刻地认识了人生,结识许多良师益友,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如七年级,我们要求学生读完《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成长的岁月》、《鲁宾逊漂流记》等等,八年级要求读完《名人传》《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九年级要求读完《傅雷家书》、《培根随笔》等。另外还有《读者》杂志中许多佳作都成为我们随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4、结合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写作的技巧基本已掌握,完全有能力凭所积累的经验来自由写作,因此我们无需再把重点放在组织文章结构、运用修辞,练习描写方法上,而应把眼光集中在思考力上。结合这一教学重点,我们引导学生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对自身作一些必要的剖析。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能让他们更了解自己。而对于老师,则从作文中更深入地了解到各个学生,从而更有侧重点地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我在教学中就曾经让学生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作文。我事先举行了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活动过程如下:

一、播放歌曲《小小少年》

歌词大意: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转眼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

主持人:烦恼随时间而来,智慧也随时间而来,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成本。

二、说说聊聊话烦恼

1、有关学业方面的烦恼

2、与家长相处的烦恼

3、与老师同学交往的烦恼

4、自身形象方面的烦恼

主持人:请大家说说,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哪些方面有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生1、进入青春期,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的变化变得更加敏感,烦恼也慢慢出现了。

进入青春期,会出现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现象,如长痘痘、变声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生2我们身体的成长有着不同的韵律和节拍。

生3但我们要相信,是蓓蕾总会开出美丽的花,是果树总会结出成熟的果,我们所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

主持人: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进行着微妙的变化,这意味着我们正在长大,正在慢慢地向成年过渡,跨入青春期的大门,开始人生最美丽的春天。

三、成长其实不烦恼

主持人:青春期充满着心理矛盾。这些内心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它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阻碍我们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调控内心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健康,顺利度过青春期。

(一)、出示青春期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1、具有良好的适应力,具有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生活和工作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自然、社会环境保持正常的接触

5、具有完整的与和谐的人格特征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必要时能作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要能恰当其分地给予满足。

(二)学生讨论校对自身是否具备这些标准

(三)主持人:那么如何保持自己健康的心理呢?

1、苦恼时,找你信任的,谈得来的,同时头脑也比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郁闷及时倾吐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遇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平静,将心灵上的创伤

3、当情感发生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欢干的事,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情要善始善终。面临很多困难时,宜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并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以免紧张焦虑,心理压力过大。

8、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不要求别人一定按你的想法去办事,原谅别人的过错,给别人以改错的机会。

9、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10、自己动手,破除依赖心理,不要老停留在观望阶段。

11、制订一个既能使你愉快而又切实可行的调适身心的计划,给自己以希望。

四、说说聊聊,解忧愁。解决矛盾心理的方法

1、向他人倾诉,寻求帮助;

2、2、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打打球等

3、在适当场合宣泄,如:放声歌唱等

4、记日记

5、去郊外踏青

五、快乐驿站,一起来帮一帮

你能安慰一下烦恼的同学,并帮他们解决烦恼吗?

(提示:以“我想对XX同学的烦恼说几句————”的形式开头。允许穿插名言,借鉴他人的经验。)

赠言:

1、天空虽有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

2、大胆说出真心话,不要犹豫不要怕,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敢说真心话。

3、笑一笑,十年少,幽默使人忘记烦恼,心情舒畅,幽默使人倍受欢迎。

4、烦恼是天空里的云朵,时不时就要遮住明丽的阳光,让我们不得不生活在它的阴影里;烦恼是游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没来由,别是一番苦味在心头。

5、汪国真的诗:假如你不够快乐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6、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

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

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

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在迷雾中让你看透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睛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六、主持人:活动小结:朋友,假如你有了烦恼,不要悲伤,不要难过,烦恼的日子里需要冷静,需要倾吐,需要思索;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一切都会随风而去;相信吧!它将会伴你茁壮成长!

学生纷纷反思自己,各抒己见。在那次作文中,虽不尽全面,未能从整个中学生群体的角度来出发考虑,但他们对自身情况的分析却十分深入,使我从中更了解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辅导。

(四)优化课堂教学,为心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渗透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选择合适的渠道,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寓心育与教学过程之中。

(1)、从“听”中悟理。心理学中说:人的认知从器官中获得,而认知会影响着人的心

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听”来陶冶心灵,感悟真情。课堂上我会经常向学生讲述一些课外故事,学生对听课有更大的兴趣。另外,我还布置学生一些“听”的作业,比如,每人设立一本“新闻摘要本”,让学生把每天听到的新闻作简要记录,让自己明确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自己的命运是与国家息息相关的,这种“国事关心”可以让学生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心胸广阔,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从“说”中调节。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内在心事如果被压迫得越久、越多,就越容易发生心理变态。学生也一样,如果在课堂上想说的内心话压得太多,就会变得压抑、苦闷、失望、暴躁、不满等种种不良情绪,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一个大胆说、大胆问、喜说乐说的平台,让他们心中的情尽情倾诉。首先,启发学生主动回答和质疑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在学生解题的时候,决不能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和扼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而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想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语文的教学《背影》一课中,我把文本内容引出课堂,引向生活,使它们成为学生“说”心声的话题。我请学生们联系自己,说说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小组交流,几位发言代表说得十分精彩,其中一位学生竟然哽咽着说:“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其实他是爱我的,我当时怎么那么不懂事,把门摔得那么重,我伤透了他的心。”当时她说完之后,教室里掌声一片。在我的教育下,她很快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自觉改进,与父母沟通越来越融洽了。我们班有一些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特别爱美,尤其是女生在穿着打扮上总是模仿超级女声样子,而行为比男孩子还要开放,用男生的话来讲可算是“野蛮”的了。我于是充分抓住《关雎》一课的教学,试图让现场教育渗透到她们的心理。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窈窕淑女在诗中是怎样出场的?

生:在采摘荇菜的劳动中出场的。

师:为什么要安排她们在劳动中出场?

生: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中的人是最美丽的。

学生能用这个思想来为美丽作注解,我大大地赞美了一番。

于是我说:“想象窈窕淑女采摘荇菜的动作并演示一下,好吗?

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先是女生,后来男生也来了,课堂呈现一片劳动景象。

学生对这位美丽的“淑女”心有所感了,还需将他们心中朦胧的感觉用语言来明晰、定格。于是我进一步启发道:“请把你想象到的美丽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注意画面的立体感、层次感、色彩、你的感觉,等等,只要你所能想到的都可以说,力求画面丰富、美丽。”在学生的描绘中,这首朴质无邪的爱情之歌在课堂上清新地袅袅升起,歌里有关关鸟鸣、静静流水,还有在翠绿水草中流动的女子那纤纤素手。

总结的时候,我再次问学生:“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是怎样的女子?”学生一起答道:“不仅文静美好、温柔善良,能通情达理,有涵养,爱劳动。”至此,我们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探究完毕,人人喜爱的“窈窕淑女”从《诗经》里娉婷地走到了学生们中间。

(3)、在“读”中怡情。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成,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的授课时,我们非常注重朗读,要求学生有表情、有语调、有节奏、全身心地投入去读,用情引其思,牵其神,激其情,荡其气,在情的引召下,铸造学生美好的灵魂。读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选段朗读、分角色朗读、指明读、集体读等,让学生声情并茂,读出文本的“情” 使文本的情移为“己情”,读后作出点评,以此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例如,《青春随想》活动课中,我们让青春期情感萌动的学生读冰心的现代诗“嫩嫩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淡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青年人啊/为首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绘你现在的图画!”让学生朗朗地读,以此启发学生明辨事理,感悟人生,使师生间达到思想交流,产生感情共鸣,既能推心置腹,又不失文雅含蓄,成为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也深深地爱上了诗歌,这对教学诗歌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时指导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人读后更坚强、诚实、有理想;《沁园春雪》读出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胸怀,了解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他们的雄韬伟略。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便是一本书,一个王朝闪现一个时代,每一个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我们一面可借鉴的镜子,以此健全学生的心理。

(4)、在“写”中优化。人的心理不健康,大都表现在抑郁、沉闷、自卑、内向、孤僻、不愿与他人沟通等不正常心理,有的人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不顺便发生心理偏差,以至走向不法行为,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可以用“写”的方法,用笔把心声吐露,让学生的“心灵”释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以练笔为出发点,每位学生设立一本“成长记录本”,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等喜怒哀乐的事都写下来,为学生建立一条心理保健的“绿色通道”。让学生自觉且乐意把写下来的“心里话”与你倾诉。比如当我教完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请学生以“伟大的母爱”为内容写写自己的母亲。结果大部分同学在我的情感教育下以饱满的热情写出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对母亲的感激,但奇怪的是,一向写作水平很好的童彬彬却写了这么一句“世界上根本没有母爱!”为什么他会这么写?他的思想为什么会那么叛逆?我找他谈心,但他面无表情,半

小时都一言不发,无奈,我只好在他的本子上写道:“没有母爱的你是不会生活得那么好的,一个人活着最可恨的是失去良心!”第二天,童彬彬主动交上本子,“告诉”我,他的妈妈在他六岁开始就离开他出国了,他一直由外婆带大。原来如此!于是我又在他的本子上写道:“母爱不一定要是天天与你陪伴,你妈妈在两地时差情况下,总是不影响你休息而在她那儿是三更半夜的时候,每周给打来好几个电话,那不是爱是什么?生活也有无奈,请谅解你的母亲吧!”第三天,童彬彬一大早便将本子放到我的桌面上,本子上写道:“老师,我妈妈今晚又会来电,我以前都不接,这会儿我该怎么说?”……一来二往,他的本子成了我们的“交谈工具”,我像医生一样给他开出了一剂剂“药方”,渐渐地,他心中的阴霾烟消云散,学会了去爱和关心他人,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成绩也越来越好。

(五)正确进行评价,在师生沟通交流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受“需要满足”的支配,驱使人类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心理的,而不仅仅是生理的。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

1、在学生作业环节,我们采用与学生商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作业的布置,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作业的意义,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积极的倾向。同时,采用分层作业形式,对个别低成就感的学生,根据学生目前的成就水准布置作业,多用奖励,少用惩罚。对高成就感的学生可以布置提高性质的作业,多用鼓励,使其拔尖。

2、在对学生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正确的评价,兼顾其目前水平及努力的结果,如学生比过去多用一分努力,便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设立了一些进步奖,如听写进步奖、单元测试进步奖、朗读进步奖、书写进步奖等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尊重和鼓励学生,与个别学习有困难学生坦诚而又切实地讨论困难所在,给予协助。

3、用积极的评价语培养学生自信心。比如朗读课文时,有学生声音不够洪亮,或没读出感情,我便作如下点评:“你的吐字很清楚,发音真准确,如果声音再洪亮些,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欣赏到你甜美的声音,那该多好啊。”“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老师小时候可没有你现在高的水平噢,如果能再把人物感情把握得到位些,我想,你的朗读会更加精彩。”如我在教高尔基的《海燕》时,一位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我这样评价她:“听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波澜壮阔的背景下海燕那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形象,谢谢带给我这段美的享受,我完全陶醉了。”使学生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得健康的心理交流,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七、实验研究的效果

(一)、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品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为,学习自觉、主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较强的意志力。

(二)、实验班学生在人格品质上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主要表现为,悦纳自己,热爱他人,正视现实,憧憬未来,善于合作,乐于交流,敢于创新,自控情绪,心境良好。

1、实验班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了抽样统计,N=53

2、实验班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人格品质

我们对实验班学生的人格品质也作了观测统计

3、实验班学生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班

八、几点思考:

(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比较能乐于接纳教师的职业,较易体验到教学是一件有乐趣的事,也较能促进学生良好情绪的发展,而心理不健康的

教师往往容易认为“教书令人烦恼”、“学生不服管教”,使自己的心境处于不佳状况,如果不注意及时控制和调节,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偏差,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构成威胁。(二)、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

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则会大大一直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刻板生硬,死气沉沉。课堂管理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技能,包括如何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堂的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如何运用表扬、批评、激励学生的学习等。从课堂心理辅导来看,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的重要途径。

(三)学科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

即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方式。如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办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设立“悄悄话”信箱,开通“爱心辅导员”热线,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辅导网络等。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避免一些心理辅导的尴尬局面,起到面向全体、正面引导、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师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去。可以肯定,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其语文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对中学其它各科的教育教学产生良好影响,给学校素质教育带来巨大的促进。

【参考文献】:

1、《走向心理健康》陈健兴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7

2、《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焦向英主编开明出版社2009、3

4、《学校心理卫生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 ___比较发达,家庭生活比较优越,外来文化的冲击波也比较强烈。这诸多的因素,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无疑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据一九九八年全国少工委等组织联合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少年儿童存在四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今少年儿童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任性,脾气大,胆小……“某省高中学生因不满老师的教育,把老师残忍地杀死宿舍中,仍若无其事地上课玩耍三天至案发”。大量 ___的事实,都向我们说明一个问题,现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前教育中的一个 ___的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年关于健康的第四次定义:健康的涵义,是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可见,健康的内涵已日渐深广,心理健康已纳入衡量健康与否的标准之内。 《中共中央 ___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报告 ----------- 挫折与危机应对 10市场营销2班熊兴明100103200216 每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会经历很多风雨。对于我们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所谓“风雨”可能意味着竞选的失败、恋人的分手、经济上的困难、考试的挂科、违纪的处分等等。许多人在面临挫折时都是选择逃避的态度,但往往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无法承受痛苦。 原来我们总是说,人生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在我们更有创意的形容生活就像厨房,到处充满杯具和洗具。不管怎样一种说法,我们都认同挫折与失败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谁都会遇到挫折,挫折使我们痛苦,但同时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激励我们成长,这是就是生活的辩证法。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挫折的有无和强弱,而在于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把挫折比喻为人生的风雨,把大学时代比喻为多雨的季节,那么,当雨季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该及时的扪心自问:我该怎样面对雨季,我的伞在哪里? 一,从容面对 首先,对挫折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挫折观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挫折的存在是具有普遍性的,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逆境无时不有;二是挫折和人一样,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会使人痛苦、难受、忧郁、失望甚至堕落,但从积极方面讲,它也是在磨练着我们,给人以教益,让我们不断从中成长、成熟,不断地使我们走向坚强,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所以,在面临挫折时,重要的不是看它强度的大小,而是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其闪避、畏惧、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对不可拒绝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如果进而能够掌控挫折带来的烦恼,那么,一次创伤就会变为一颗宝贵的珍珠。珍珠是从愈合了的创伤之中升华出来的东西,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抚平伤痕,而且可以使我们珍视经验,减少错误。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那就会导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这说明: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止拥有挫折的痛苦体验,也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把伤痛变为无价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变成新的力量的机遇。当我们从容面对,就可以掌控挫折;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 二,适度宣泄 面对挫折,有人惆怅悲观,把痛苦和沮丧埋在心里;有的人则选择倾诉。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关系不错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 当然,当我们在宣泄的时候,不但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还要把握好宣泄的分寸。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我们不难看到有一些人选择宣泄的方式就太过极端了,经常一遇到小事情心情不好就会摔东西,会甩门,会写一些很极端的话。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区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推进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初中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在教师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彻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具体计划: (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实施不同的心理教育内容 一年级学生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二—六年级的学生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学习的进取态度;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

202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报告(最新版)

202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报告(最新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报告(最新版)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一】20XX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报告 一、指导思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们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本年级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

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注意的问题

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注意的问题 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是儿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的最基本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小学生入学后,正规的学习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这不仅对小学生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而且在人一生的心理发展中,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备课环节要通盘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问题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问题,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通过教材中具体的实例或由此引申出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讨论,从而起到触动心灵的作用。如: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向命运挑战》一文讲述了霍金以顽强拼搏精神战胜残酷的病魔,坚持科学研究,在天体物理学上取得了伟大成就的事迹。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可以使其在刚刚开始了解人生的时候,了解学习霍金这种敢于向残酷命运挑战、承受挫折、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 其次,在教材处理过程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恰当、有目的的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如音乐课《白杨和小河》,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讴歌“白杨与小河”真诚的友谊,并从中领悟友情的可贵和团结互助的意义。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如何与同伴相处”教育的好机会,因此教师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平时大家互相帮助时内心地感受,通过体验这种良性心理活动,从而强化互相帮助、正确与同伴相处的行为。 再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来备课,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在了解学生性格、兴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力求因材施教,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知识,在和谐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评语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变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宽松宜人的课堂教学环境,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大有裨益。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只有在人际关系良好,精神充分放松的情况下,智力才能被最大限度激发起来。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回答,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可以放开胆子,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轻松摆脱情绪障碍,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经常及时地表扬一个人,不但使他感受到你对他的肯定,而且使他对未来更有信心,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心理动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发言的学生,不要只是简单的给予“对”、“错”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拓宽工作途径,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房山区教委的关注与领导下,在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于20XX年9月,根据区级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确定了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三年级全体学生做为研究的对象,把课堂教学当作主渠道,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我们一手抓学科渗透,一手抓心理辅导,各种方法之间相互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方位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校的目标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以对心理问题预防补救为辅助;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科学的管理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基础课题研究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一个突破口 我们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的基本载体,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过程。因此,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堂为实验主阵地,把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研究作为实现学校“以服务升品位,以质量求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一个突破口,使得课题研究服务于学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工作中我校广大干部教师积极探索,重点加强三个模式的研究,把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每个模式的各环节,各个细微之处: 1、备课模式的探索 使用“集体全册(单元)备课个人分课细备组内交流讨论个人逐课复备”的备课方式,其中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心理品质形成的教育渗透点,使得心理品质的培养从备课第一个环节就入手,教师们分析挖掘教材,汇编了《各学科心理教育渗透点集锦》,各学科教师在备课时参考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完善,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服务。 2、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践“课前预习探究课上主动探究课后延伸探究”的上课模式。整个过程注重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等,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到培养。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人类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一切无不加重了现代人的心理负担。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也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今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迫切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依靠传统的说教手段难以奏效。为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来开拓班级工作新局面。 二.研究对象:所教班级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研究本课题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完整版)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拓宽工作途径,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房山区教委的关注与领导下,在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于201X年9月,根据区级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确定了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三年级全体学生做为研究的对象,把课堂教学当作主渠道,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我们一手抓学科渗透,一手抓心理辅导,各种方法之间相互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方位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校的目标是: 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以对心理问题预防补救为辅助;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科学的管理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基础课题研究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一个突破口

我们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的基本载体,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过程。因此,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堂为实验主阵地,把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研究作为实现学校以服务升品位,以质量求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一个突破口,使得课题研究服务于学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工作中我校广大干部教师积极探索,重点加强三个模式的研究,把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每个模式的各环节,各个细微之处: 1、备课模式的探索 使用集体全册(单元)备课个人分课细备组内交流讨论个人逐课复备的备课方式,其中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心理品质形成的教育渗透点,使得心理品质的培养从备课第一个环节就入手,教师们分析挖掘教材,汇编了《各学科心理教育渗透点集锦》,各学科教师在备课时参考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完善,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服务。 2、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践课前预习探究课上主动探究课后延伸探究的上课模式。整个过程注重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等,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到培养。 3、教研模式的探究 坚持备课说课上课讨论评课再实践的教研模式。这一模式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示范文本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辽东半岛一座美丽的海滨 城市,是共和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见证人,同时也是第一 代的独生子女。我成长于工人家庭,稳定和睦的家庭,较 为优良的物质条件,使我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由于是独 子,也是长孙,所以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了父母以至长 辈几乎全部的心血,成长之路可谓一帆风顺,受到了良好 的家庭、学校教育,并于千军万马之中得以幸运地踏过了 “高考”这座独木桥,争取到了每省仅五个的录取名额中 的一个,幸而又幸的成为了一名****的大学生,并以较为满 意的成绩完成了五年的*校生涯,成长了为一名光荣的 ****。

回首我的成长之路,如果非要分出所谓高峰和低谷的话,我想应该是我的初中时期,这也是我真正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已然成人的阶段。我的初中就读于一所当时以盛产不良少年闻名的中学,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在入学之初也未得幸免,结伙、打架、翘课、早恋等等现在看来十足可笑的举动都曾现于我的身上,直到与当时的音乐老师的一次偶然的长谈,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初次有了长大成人的意识,也认清了自己人生的正途。至此,我才以学业作为自己的倾力所在,并于短于一年的时间里努力学习,以全班首位的成绩,进入了一所省属的重点高中,这也是我人生凭己之力,战胜自己获得的第一次成功。 我是一个典型B型性格的人,有着B型性格的人的大部分特点,所以我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性情比较平和。我认为人生便是不断发现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在我看来期间的过程要重于结果。于是我拥有了:忠诚、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尤其在1999年8月13日 ___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贯彻文件的精神,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设立了心理辅导或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等,这些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忽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突出的普遍性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理解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教师自身要心理健康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合格地完成这两项重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证。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榜样。一个性格开朗、情感健康的教师,往往会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二、教师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切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备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表现很大差异的原因。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效率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会产生更多的相互尊重与接纳。 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古人很早就提出要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智力、情绪、意志、人格、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把握,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化教育。比如,对于性格内向、总喜欢一个人行动,极力避免与他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多给他提供一些当众发言的

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读《爱心与教育》后的随感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知识不断翻新、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去掌握科学文化,没掌握一技之长,没有健康良好的心态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当前,家长们迫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心理转变为对孩子的期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学业方面更是竭尽全力。课堂不够,请家教;达不到家长的期望,便动辄训斥,甚至打骂,剥夺孩子课余活动时间,给孩子的思想和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有的孩子经常受训斥,形成了封闭内向的性格;有的孩子学业不理想,常招致父母的打骂,处于紧张、焦虑、厌学的情绪之中,意志消沉,性情暴躁。成绩好的同学怕考砸了;成绩差的同学怕回家受斥挨打;中层生则希望保持原有的成绩并有新跃进。 综上所述,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可以看出这些理性的观念有三个主要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一定要,应该是等),过分概括化(根本、永远等),糟糕主观(失败、无能等)。根据这三个特征,就要纠正不良的情绪、改变错误的行为,从消极的、灰暗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理性的思维和合理的信念是建立在健康人生的基础之上的。要树立较现实、理性、宽容的人生哲学,学会用合理、现实的思维方式去判断评价事物,那么就能产生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于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常常有意无意地渗透一些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利用小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常利用班会课作一些学习心理的知识和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的辅导小讲座。如《科学用脑,提高效率》、《智力是否等于能力》、《给自己一个信心》、《战胜怯懦》等。课后,许多学生向我咨询:"老师,我为什么学习退步了?","老师,我很想学好,但总是坚持不了?","为什么我很刻苦地学习,但成绩总不太理想?"。对于这些问题,我都耐心地一一的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寻找原因,找出对策,并鼓励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二)在学科教学中把学科的思想内容与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自古以来,"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课本中许多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好的示范教材。有些是关于革命者自觉锻炼意志的,如关于列宁的《登山》,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引导学生战胜自己的害怕心理,畏难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宝塔区杜甫川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人类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一切无不加重了现代人的心理负担。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也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今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

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迫切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依靠传统的说教手段难以奏效。为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来开拓学校工作新局面。 二、课题界定 (一)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学校各科的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来真正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学校各科教学中蕴含的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对心理学及其他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改进对待学生的方式。二是有意识地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如把“遵纪守法”、“学会负责”等内容和思想品德课有关内容结合起来。 (二)优化学校、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 学校教育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心理环境建设、班集体建设。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发展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以及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使学校、班集体真正

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新)

课题名称: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研究》子课题《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批准文号: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J06-144-P0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水平低,条件简陋,生源差,家长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要提高育人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为此,我校曾于2005年开展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关于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关于构建‘书香校园’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现已顺利结题,成果荣获一等奖)。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强化了师生的读书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校园文化,增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但我们从中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的种种心理问题:一、厌学心理。学生和外界的接触不多,思想相对闭塞,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成绩难以提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放弃了学习。二,依赖心理。不可否认,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学生的独立能力却下降了。他们在生活中依赖父母,不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课堂上,不积极思考,依赖老师给出结果等等。三、烦燥心理。现在学生的所处年代,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上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信息不断地刺激着他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使他们心里充满各种矛盾和困惑。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误导着小学生,使一些学生“静”不下来,做事没有耐心。此外,一些传统的品德课程教学枯燥,空洞。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相当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理念还停留在表面化、简单化的了解上,对有关的要求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教学方式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桎梏,教育学生的方法没有联系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各科知识,而对自己的内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课程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课程报告 姓名李冬 学号 专业行政管理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笔者在工作之余,逐渐对心理学也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看到《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个书名的时候,内心顿感新奇。于是利用工作闲暇的时间,打开了神奇的 礼物,开始了内在心灵成长的漫漫旅程。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于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是一本有关身体和心灵成长的小说。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和痛苦的深层原因,以明暗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德芬,品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搭乘心灵成长的列车,达成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 封面:一个女人坐在高高的楼顶上,任风吹拂着她飞扬的长发,抬头仰望着天空……给人一种很舒心、舒展、舒畅的感觉。 自序:“发现我们大多数的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 “我多么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能够活出他们想要的人生,找回真正的自己呀!” 《遇见未知的自己》将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以至于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记得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1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延长县小学课题组薛敏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人类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一切无不加重了现代人的心理负担。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也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今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迫切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依靠传统的说教手段难以奏

效。为此,我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来开拓班级工作新局面。 二、研究对象:我班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研究本课题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对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它系统地研究了人的心理机制、感觉记忆、思维技能以及动机情感、心理差异等心理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小学生心理学,由于它“研究的是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情感与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的形成,以及小学阶段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时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教育过程就是一个塑造和发展受教育者心理的过程。心理活动是有规律的。在教育方针和目的确定之后,如何组织教育内容、编排教材,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切都离不开研究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发展心理学》对如何观察小学生的言行,分析他们行为表现上的变化,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如何向小学生有效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如何引导小学生开展文体活动,增进其身心健康等方面都作了科学而系统地阐述。这些阐述既具科学性、理论性,又具针对性、操作性,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指导。 2.研究本课题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是教育学。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而教育学就是以研究这种特殊的人类活动为对象的,

课题结题材料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负责人武宏亮 单位蓟县侯家营镇三岔口初级中学 日期 2010年6月

目录 1.课题立项通知。。。。。。。。。。。。。。。。。。。。。。。。。。。。。。。。。。。。。。。。。。。。。。。1 2.课题申请评审书。。。。。。。。。。。。。。。。。。。。。。。。。。。。。。。。。。。。。。。。。。。。。2-12 3.开题报告。。。。。。。。。。。。。。。。。。。。。。。。。。。。。。。。。。。。。。。。。。。。。。。。。。。13-16 4.中期报告。。。。。。。。。。。。。。。。。。。。。。。。。。。。。。。。。。。。。。。。。。。。。。。。。。。17-20 5.研究报告。。。。。。。。。。。。。。。。。。。。。。。。。。。。。。。。。。。。。。。。。。。。。。。。。。。21-32 6.其它主要成果。。。。。。。。。。。。。。。。。。。。。。。。。。。。。。。。。。。。。。。。。。。。。。。33-58 7.发表的论文。。。。。。。。。。。。。。。。。。。。。。。。。。。。。。。。。。。。。。。。。。。。。。。。。0 8.获奖的论文。。。。。。。。。。。。。。。。。。。。。。。。。。。。。。。。。。。。。。。。。。。。。。。。。59-119 9.成果影响证明材料。。。。。。。。。。。。。。。。。。。。。。。。。。。。。。。。。。。。。。。。。。。120-149 10.其它重要材料。。。。。。。。。。。。。。。。。。。。。。。。。。。。。。。。。。。。。。。。。。。。。。150-172

备注: 1. 课题立项通知 课题组自己打印一份装入即可,日期以课题立项评审表批准为据,填写好本校及课题组应填内容,其他空着。 4.中期报告 填写一份中期报告,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和专家评估要点以现代化建设创建或复查回访(或责任督学检查)其中一次为准。 10.其它重要材料 (1).工作报告 (2). 调查问卷 (3).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4). 数据统计结果 (5). 课题研究出版物、增刊等 6.其它主要成果 (1).以课题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结果下发意见、条文等材料 (2).实际工作中已应用的课题研究成果材料 9.成果影响证明材料 (1). 以课题研究成果在大会上所作讲话、经验介绍交流材料 (2).上级给予课题研究成果方面表彰、奖励材料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经济日益繁荣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但思想观念却没能及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即使在学校中,常规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缺乏必要的关注。由此直接导致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至有部分青少年在走上社会后做出了危害他人

大学生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学论文-个人心理成长历程报告

时光的沉浮 时间像一条奔流的大河,携裹着沙子一样渺小的众生,匆匆远去,一点回旋的余地都不给人留下,只留下无数人在岸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弹指之间,在时光的洪荒里已经沉浮了二十余载。从宏观尺度来看这当然只是惊鸿一瞥,而作为个人生命体验来讲,这已经是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从心理学上看,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核在这个阶段已经成型,余生只是这个内核的延伸和实现。因此,尽管有人说回忆是衰老的表现,在这种时刻还是有必要做个简要的回顾。 我,一个人,一个大学生,和众多大学生一样,需要改进的方面很多,需要学习的也不少,经历一些事情后,人也会变得成熟些,借用别人的一句话“眼因留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竟忧患而愈益温厚”。我已经记不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应该是太久没背书的缘故吧!不过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并真切体味泪洗过的的良心,所蕴涵的痛苦彻捂后纯净的善和美。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生命的真实就在于历经磨难,人生路上所蕴涵的挫折需要仔细品味。 哇哇落地: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如今能跟别人坐在同一个教室,我觉得很自豪。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上早自习时在朦胧的夜色下和伙伴升起篝火, 黄昏时看着金色的云朵,踏在乡村的田埂上回家,有空就爬树上掏鸟窝,去河里捉小鱼小虾,晚上伴着满天星光入睡,是那样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现在已经很久没做过那样的事了,真的很想回到以前。 童真无邪:小时候我和每个同龄人一样单纯,每天过着相同的日子,玩,吃饭,睡觉,不必考虑过多将来的事,也不必担心今天吃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让人怀念。那时我经常生病,爸骑着单车带我到处治病,下雨的话就抱着我,有时候还用满脸的胡子茬蹭我的脸,痒痒的感觉。渐渐大了之后爸爸就对我有些无所谓了,不管不问的,见面甚至都不说话。妈妈则脾气很好,对我甚至还有些溺爱,爸老说她太宠我了。现在想来,我现在软弱的性格很可能是从妈妈那里来的。 少年做梦:很多人说少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过早夭折的梦。那时总会有一些美妙奇特的想法,对所有人都怀有一种美好单纯的感念,对文字开始产生一种发自心底的触动,从那时开始喜欢上了看书,以为生活会一直这么美好,对世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贯彻文件的精神,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设立了心理辅导或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等,这些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忽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突出的普遍性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理解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教师自身要心理健康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合格地完成这两项重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证。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心 理健康的榜样。一个性格开朗、情感健康的教师,往往会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二、教师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 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切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备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表现很大差异的原因。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效率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会产生更多的相互尊重与接纳。 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