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答案+解析)

天津市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静

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

一、选择题

1.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是

A.降低地租,增加资本积累

B.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

C.通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干预经济,提高资本利用率

【答案】C

【解析】A:降低地租,增加资本积累不是斯密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排除A。

B: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不是斯密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排除B。

C: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主要途径是分工。故C选项

正确。

D: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实

现国民财富的增长,故D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C。你知道亚太经合组织吗?有媒体是这样介绍的。回答下列2~3小题。

2.打个比方,我们把亚太地区想象成一个小地方,东村住的主要是铁匠,西村住的主要是木

匠。以往铁匠把铁锅卖到西村,要过一个收费站,收费是货物总价的30%。这样一来,铁

锅涨价了,西村买不起锅,东村的日子也不好过。接下来的故事是这样的(下图):

在上图中的①②位置,应分别填写

A.加强技术合作推动生产全球化

B.削减关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C.提高本国出口补贴改善商业环境

D.集体行动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壁垒

3.正如东村和西村一样,为了实现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的最大利益,在下列认识中最适宜借鉴

A.斯密的自由贸易和绝对成本学说

B.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

C.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D.重商主义者的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主张

【答案】2.B 3.B

【解析】本题以关税壁垒阻碍了商品流通为背景材料,考查关税的作用、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等知识。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关税壁垒不利于互通有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各国应削减关税,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可由此判断第(1)小题;第(2)小题主要应熟悉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等知识,懂得各国应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这符合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并由此作出正确判断。【2题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关税壁垒阻碍了商品流通,因此应削减关税,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技术合作、财政补贴问题,AC项均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3题详解】

正如东村和西村一样,为了实现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的最大利益,最适宜借鉴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使得交易双方都能从中受益,B项符合题意;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不利于实现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的最大利益,A项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实现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的自由贸易,而不是禁止或限制进口,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4.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相比,理论创新在于

A.意识到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的问题

B.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C.将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次不同的劳动

D.认为商品的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答案】D

【解析】A:该观点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与题意不符,排除A。

B:该观点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与题意不符,排除B。

C:“两次不同的劳动”的表述错误,排除C。

D: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相比,理论创新在于认为商品的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认识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5.2018年是世界公认的“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在于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②首次提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解决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①③选项正确。

②: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的人,故排除②。

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排除④。

故本题选C。

6.某资本主义国家企业,每个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价值为20元,每人一天劳动8小时,平均生产两双鞋,每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120元,每双鞋的售价为200元,该厂工人一天的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以及每个工人每天创造的剩余价值分别是

A.1 7 140

B.2 6 60

C.7 1 160

D.6 2 80

【答案】A

【解析】A:工人每天创造两双鞋的价值为200×2=400元,而其生产资料价值为120×2=240,故工人每天创造的价值为400-240=160元,工人每天创造的剩余价值为160-20=140元,工人每小时创造的价值为160÷8=20元,故其必要劳动时间为20÷20=1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8-1=7小时,故A选项计算正确。

B:该项计算错误,排除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