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车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视频简介

机车车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视频简介
机车车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视频简介

机车车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视频简介

《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

课内实验

指导教师:崔彦良适用班级:车辆专业各方向

实验一交流电力机车运行过程仿真实验

轨道车辆交流传动与控制部分由两套交-直-交变频调速器、两套交流电机、两套主动支撑轮、一套惯性负载轮、支架、电流电压传感器、转矩转速传感器、系统控制箱、控制软件等组成。电气控制柜与计算机测控系统由数据采集卡、PLC、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电源、测控软件、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控制上位机、各类传感器系统组成。

《交流电力机车运行过程仿真实验》为《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课程课内实验部分,该实验分两次进行,每次2学时总计4学时,适用车辆工程专业各方向。目前该实验由车辆工程2015级本科生进行,受益学生人数约150余人。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交-直流电力机车牵引系统组成;了解机车起动与调速的原理与过程,通过顺序控制牵引电机端电压实现机车平滑起动;认识端电压与车速之间的控制关系。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轨道车辆综合实验平台。

三、实验步骤

1、认识并掌握交-直流电力机车牵引系统组成;

2、启动电源,进入轨道车辆牵引实验系统(动车组牵引与制动实验.vi);

3、升弓操作:确认受电弓开关位于“降弓”位、列车运行处于“列车堕行”位、速度给定位于“0”位;点击运行按钮,将受电弓开关打到“升弓”位;

4、机车起动:逐渐提高速度给定(0~100),完成机车起动;并观察记录数据(数据位于桌面“制动实验数据记录”Excel表格) ;要求每组以10为间隔模拟5组以上数据,每组数据由2~3位同学记录;

5、实验完毕,确认受电弓开关位于“降弓”位,关闭试验台电源,关闭电脑,确认牵引传动机柜断电。

四、实验结果处理

1、填写交-直流电力机车牵引系统示意图;

2、完成交-直流电力机车调速过程示意图;

3、按所记录实验数据,纵轴为速度,横轴为里程,绘制机车起动速度-里程曲线。

五、实验特色

本综合实验控制程序由基于图形化编程的labview编写,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还可由学生根据各课程实践大纲的要求进行自主测控功能的开发与新实验的开发,满足《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

《转向架构造特点分析直观训练》指导教师:曹兴潇适用班级:车辆专业各方向

转向架构造特点分析直观训练是车辆工程构造类课程的必做课内实验,设置2个学时,面向车辆工程2个特色班和3个专业方向的所有学生开设,同时兼顾机电工程学院其他专业开设相关课程的学生,年收益学生为500人次左右。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典型动车组转向架的结构组成及特点,熟悉转向架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知识目标1)

2、分析转向架力的传递路线,理解转向架的基本工作原理。(知识目标2)

3、分析典型转向架的结构特点,锻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典型结构的能力。(能力目标)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CRH2型动车组动力转向架模型和拖车转向架模型。

2、CW200k高速客车转向架模型。

3、转K6型重载货车转向架模型。

4、HXD3型、DF11型和SS4G型机车转向架模型。

三、实验步骤:

1、转向架结构组成和连接关系的认识(“贴贴乐”)

5个同学一组,按照“说作用、道组成、记名字、认长相、找关系”5个知识模块进行分工,一个同学按照转向架的7大组成部分写出名称(写在便利贴上),一个同学负责在模型上找出正确位置贴上,一个同学负责说出该部件作用、一个同学负责分析该部件的组成及特点,一个同学负责找出该部件的连接关系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2、典型转向架构造特点的分析直观训练

每组选择某型转向架模型,按照轮对轴箱装置,一系悬挂装置,构架,二系悬挂装置、驱动装置和基础制动装置分析该型转向架的结构特点。老师根据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并现场打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

1、简述CRH2型转向架的结构特点。

2、简述CRH2型转向架的基础制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3、简述CRH2型转向架转向架模型的横向、纵向及垂向力的传递路线。

4、简述抗侧滚扭杆的工作原理。

五、实验特色

“寓教于乐,玩转结构,提升能力”

采用轻松有趣的“帖帖乐”方式来认识结构,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结构认识的基础上,注重能力的提升。使得实验环节对课程目标达成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液压减振器性能参数测试》

指导教师:黄志丹适用班级:车辆专业各方向

该实验台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油压减振器的性能,为油压减振器的改进、提高车辆运行品质提供坚实的理论数据。该试验台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测试处理和打印,质量可靠、使用方便。本实验台每年面向车辆专业的400多名学生开设2个实验,实验学时为2小时。

一、实验目的

1、认识液压减振器的具体结构,进一步了解油压减振器的性能。

2、获得液压减振器的实际阻力特性,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3、掌握新造或检修后液压减振器的性能试验。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以液压减振器及液压减振器零件示意图为参考,对应实际结构,认识液压减振器结构组成。通过减振器性能试验,理解液压减振器的减振作用原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确定所测液压减振器的性能参数。

液压减振器试验台,液压减振器,液压减振器零件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根据课堂教学中所介绍的减振器结构类型,针对实验室现有类型,认识各类减振器。

2、通过认识减振器零件结构,详细观察各部分结构形状和装配关系,认识其减振原理。

3、实验步骤

(1)试验台的校准

为了保证实验准确性,实验前先对减振器安装位置进行校准。根据减振器结构参数,确定减振器安装位置尺寸,通过调整工作台螺栓对减振器定位,对减振器进行校准。

(2)校准步骤

a. 确定减振器安装参数。

b. 松开减振器固定螺栓和工作台调整螺栓。

c. 安装减振器-保证减振器中心对称和行程定位。

d. 定位校准。

e. 紧固螺栓。

(3)实验步骤

a. 开机实验-录入实验参数。

b. 绘制示功图(见图1)。

c. 打印减振器检测报告。

四、实验结果处理

1、整理实验数据

2、简述减振器结构组成,并说明液压减振器的作用原理。

五、实验特色

本实验能够进行垂向和横向油压减振器基本性能参数的测试,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使学生能够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一些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的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高层就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思想,并由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教育专家进行实验。在1996年成立了评价和监控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进展情况的组织。该组织对整合进展进行跟踪评价,并每年发布一个报告,对本年度整合情况进行总结。1997年是美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大规模展开的一年,各个研究项目在学校的整合实验全面展开,主要工作集中在培训教师掌握IT(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帮助教师转变角色、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IT,并利用IT进行探索。1998年美国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测,以了解IT在教学中的作用。1999年的教师培训不再停留在对教师IT基本技能的培训,而是非常重视对课程整合理论的培训。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即ISTS出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一书,该书详细列出了从学前到12年级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国家标准,核心是将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提供了大量参考案例。[i]2005 年1月,美国第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问世,总结叙述了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变化,以及示范学校的教学变革,最后给出了7个行动建议:①加强领导;②考虑革新经费预算;③改进教师培训;④支持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和虚拟学校;⑤鼓励普及宽带联网;⑥迈向数字内容;⑦整合数据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ii] 英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将以前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改为“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这门学科旨在为学生有能力参与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做准备,学生可以运用ICT工具创造性地发现、探究、分析、交换信息,学会如何使用ICT迅速地从社区、文化中获得思想和经验,还要求在数学、科学、历史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内容,加强对学生信息和交流技术的指导。近年来,英国学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数量不断增加,而且电脑的更新速度也加快了,计算机辅助设备基本到位。交互电子白板在英国的基础教育中已经开始普遍而且有效地应用,对拓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果收效明显。英国政府在认识到智能电子交互白板的课堂应用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强大推动作用后,于2004年和2005年加大投资力度用于智能电子交互白板的配备和应用,并由政府主导组织大量的专家建设交互白板教学资源,免费提供给学校教师使用。[iii] 日本:1998年6月公布的新的课程方案将“信息科”作为高中普通科的必修科目,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所带来的信息化社会的变化;日本中小学信息化的基础环境建设飞速发展,到2005年,全国有100%的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接通校园网的中小学占99.9%,教学用的计算机数为每5个学生一台,部分学校采用了电子化、数字化的教材,无纸化教材的使用是21世纪日本中小学进行教学改革的趋势。日本的教师培训一般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经过再学习,能够熟

电子技术实验课教学案例

电子技术实验课教学案例 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整个知识和能力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由于教学内容存在基本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分析方法多样,器件和电路类型复杂等问题,加上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围绕任何处理号教和学的关系,笔者尝试从淡化理论教学,加强实践(试验)教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背景 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第四周应该进行固定偏置式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与动态工作过程的观察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结合理论知识,用仪器和仪表去测量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对比观察输入输出波形的大小和相位关系,验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学生,53人,男女生几乎各占一半。由于理论教学任务完成得较好,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实验内容,笔者估计这次实验应该能够顺利完成。 问题 可是,等到学生实验正式开始后,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教师的教学组织受到了很大的干扰,致使实验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教学课程 教师:今天,我们在实验室上课,同学们分组做实验,研究固定偏置式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与动态工作过程,课前布置了大家预习,相信大家对实验的过程,所有仪器,仪表的使用和操作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我在教师台再把一些关键词强调一下。 学生:部分学生点头表示明白,小部分学生低头在摆弄实验教材。 教师:在实验台上接搭号电路,提醒大家注意:本次实验原理难度并不大,但测量项目较多,仪器仪表的接线也比较复杂,请务必注意测量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时,万用表测量项目和量程的装换,红黑表笔极性要注意,不然很容易造成万用表损坏,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首先按照要求调试号,接线关系要弄清楚,正确接入电路,不然看不到波形,实验无法成功,也就无法对理论教学进行验证了。 学生:有的在思考老师讲的话,有的在小声议论,有的用万用表测量自身电阻大小。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1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探 1.1信息技术在我国教学中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1978年,上海的小学作为校外活动启动了计算机教育。 1982年9月,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复旦附中、华东师大附中进行计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开创了校内计算机教育的历史,这年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 1986年,在福建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我国中学计发展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方针,通过了《普通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试行)》,据此,还编写出版了全国通用教材。 1991年10月,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4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领导,由何克抗、李克东教授带头,组织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 1997年,何克抗教授发表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建构主义的由来和发展,从此奠定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新的发展方向的理论基础。 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 1999年1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召开数十所学校参加的“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开题会,“课程整合”项开始走向有组织的研究阶段。 此后,我国计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真正走向了繁荣发展的阶段。其意

义,不仅是名词的变化,而且是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它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方向。 1.2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中的发展现状 1.2.1国外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国外提出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较早的是美国。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则在更高层次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但是1997年4月才开始提供第一批教材和资源。 加拿大在这一领域也不甘落后,自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效果。 日本也于1998年7月,由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的咨询报告中,就提出了要求:首先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各个学科中都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 英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也紧随美国之后。 1.2.2国内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各地如火如茶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并

最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视频、教学资料(PPT课件、参考资料等)、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 应保证各类教学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各类资源的具体规范如下: 1. 视频(教师的授课录像,知识点) (1 )技术要求 时长范围:5~15 分钟(尽量控制在10 分钟以内); 视频格式: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小于200M视频采用H.264 编码方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 X 720, 16:9 ); 音频: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课程简介:如制作课程简介视频,建议长度50~60 秒。 (2)拍摄要求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清晰,不建议无教师形象的全程板书或PPT配音。 录像环境应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视频片头/片尾(可选):片头和片尾的总长要求控制在10 秒以内。一个教学单元内,如果有多个视频,建议仅在第一个视频加片头,在最后一个视频加片尾。 (3)字幕文件(可选) 字幕文件应单独制作并上传,不能与视频合并,要求用srt 格式。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4)课间提问 时长超过5分钟的视频应插入课间提问;有条件的课程,建议每5?6分 钟插入一次。课间提问为1 道客观题,题型可以是: 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课间提问不计入平时成绩。 2. 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可以是课程教学演示文稿或其他参考资料、文献等。 演示文稿和其他格式文档需以PDF文档的格式上传;也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富文本编辑器在线编辑。例如,每讲的PPT教案,可放在该讲教学内容的最后,供学生下载。 3. 随堂测验随堂测验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随堂测验没有提交时间的限制,也不会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随堂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或判断题。一份随堂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 4.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平台为每个话题生成单独 的讨论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5. 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设有提交截止有时间,教师可选择计入平时成 绩,发布前需确保题目和答案核查无误。 (1)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一份单元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教师可以对单元测验设置管理策略,如:学生可以提交的次数(建议2~3 次)、有 效成绩取最后一次成绩还是最好成绩(建议取最好成绩)。 注意:由于填空题判分时有严格的字符比对规则,出题需谨慎。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实验1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基本门电路图形符号与功能; 2?掌握门电路的使用与功能测试方法; 3?熟悉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设备的结构、功能与使用。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双列直插集成电路插座,逻辑电平开关,LED发光显示器,74LS00, 74LS20 , 74LS86,导 线 三、实验电路与说明 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电路,也是构成任何复杂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基本单 元。常见基本集门电路包括与门、或门、与非门、非门、异或门、同或门等,它们相应的图形符号与逻辑功能参见教材P.176, Fig.6.1。根据器件工艺,基本门电路有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之分。TTL门电路工作速度快,不易损坏,CMOS门电路输出幅度大,集成 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1.74LS00 —四2输入与非门功能与引脚: 2. 74LS20 —双4输入与非门功能与引脚: 3. 74LS86 —四2输入异或门功能与引脚: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74LS00功能测试: ①74LS00插入IC插座;②输入接逻辑电平开关;③输出接LED显示器;④接电源;⑤拔

动开关进行测试,结果记入自拟表格。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2. 74LS20功能测试: 实验过程与74LS00功能测试类似。 3. 74LS86功能测试: 实验过程与74LS00功能测试类似。 4. 用74LS00构成半加器并测试其功能: ①根据半加器功能:S A B , C AB,用74LS00设计一个半加器电路; ②根据所设计电路进行实验接线; ③电路输入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接LED显示器; ④通电源测试半加器功能,结果记入自拟表格。 5. 用74LS86和74LS00构成半加器并测试其功能: 实验过程与以上半加器功能测试类似。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内容必须包括实验名称、目的要求、实验电路及设计步骤、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总结与体会等。2?在报告中回答以下思考题: ①如何判断逻辑门电路功能是否正常? ②如何处理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 实验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设计性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MSI的功能与使用; 2?进一步掌握组合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 3?学会用MSI实现简单逻辑函数。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浅谈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浅谈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严洪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广泛被人们所利用,特别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它的优越性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它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的时代背景,可以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等来帮助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可以进行师生互动等。在数学的教学中,也可以帮助我们把一些难以讲清楚的数学演算、转化过程通过课件演示给学生。那么在我们小学科学这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呢?我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摸索,现在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享。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我们的科学实验教学呢?我认为首先应弄清它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1、可以改变内容呈现的方式。一句普通的、抽象的话,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它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如雨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用烧杯装水象征河流,烧杯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形成无色透明的水蒸气,用一片冷玻璃一放形成在的水珠,用课件展示出来会更加清晰。)2、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古板的学习方式

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天花乱坠,笔记记得手酸无力,注重学生的听、被动地去接受,而忽视了学生的看、想、做。通过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以把死板的东西趣味化、生动化,并通过规范实验操作的要求指导学生亲自去动手做,这样,学习方式改变了,学习效果明显了。3、可以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讲解式、启发式、问题探究式等等,自从有了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帮助,我们在同一堂课中的教学内容、知识涉及面可以更广、深度可以更深。4、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师生互动。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自由的参与问题的探究,网络平台的互动,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不足,并进行及时的纠正。它已不再局限于小小的一个课堂,它还可以延伸到课外,甚至社会这一大课堂。 当然,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毋庸质疑,但做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更好地把握信息技术这一优势所在,更是反应了你这位科学教师的教学功底,你的这一堂科学课是“作秀”,上起给别人看,还是有你其真正的内涵,这更要看你是如何把握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我认为还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搞清“主”与“辅”的关系。 到底是谁优化谁?我认为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我们的科学教学、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教学应该是起主要的地位,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应是起辅导的作用。我们的这一堂课主要的是要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然后从中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信息技术的参与,如内容的演示,只是给了学生一个外观的操作表象,只是让学生看到了别人怎么做,这才是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第一步。在学

数据库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书(张素青)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任务(项目)建设任务书 编号:XM-6 项目名称:XM-6-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数 据时代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张素青 所属部门:信息工程系 教务处制 二〇一七年二月

填表说明 一、“任务”和“项目”均填写此任务书。 二、编号及项目名称依据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填写。 三、填写各项内容时,要准确、详实,表达要严谨、简洁明了。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要突出创新要素、发展要素,立足实际,体现增量。 四、分年度建设目标及建设方案与进度安排及资金预算等两部分内容要相互呼应,保持前后一致。 五、有关栏目内容可续表。 六、计划书用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张素青所属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职务职称教授 手机 项目概述及2016年建设成果: 根据《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中落实XM-6建设省级高等职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要求,学院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开发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项目以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开放课程线上应用为基础,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水平、一流立体化教材为目标,在两年内将此课程建设成具有高职特色、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工学结合”度高及实用性强的示范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本项目与企业团队共同建设,借鉴企业实践经验,注重高质量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研究MOOC展示平台的运用,并将二者结合应用,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增强成果的实用性,力求切实解决教学重难点。 项目建设周期从2016年1月开始,预计2018年12月结束,建设期三年。 2016年成果: 行业企业调研报告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项目建设标准

实验教学指导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精心整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永昌县红山窑中学茹武年 一、问题背景 计算机作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程序而展开的“实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许多微观实验或有危险性实验,可以实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生命过程变成可控、有序的演示过程,减少实验危险伤害。同时,教师还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制成电影文件,再在播放时运用多媒体控制器进行拆分、反复回放、慢镜头播放或定格观察,然后

结合文字和语音解释,就可使学生清楚、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的每一个细节,效果特别好。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需要。目前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到位,搭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快车,学校可以通过本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 (1) 为: 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本课题界定的观点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实验课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实验环境,实现一种既能保证实验的现实性、直观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在 ; 主要 习成果评测,以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总结以前的研究结果。1999年信息技术的重点转移到教师的培训上。2000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一步深化,重点鼓励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个方面都参与到信息技术与课程中来,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建构一个全新的学习环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任课教师:张振飞 所属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班级:电气1501-1504班、自动化1501-1504自动化卓越1501 教学时间: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湖南工学院

课程基本信息

1 P 实验一、SCR、GTO、MOSFET、GTR、IGBT特性实验 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1、晶闸管(SCR)特性实验。 2、可关断晶闸管(GTO)特性实验(选做)。 3、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特性实验。 4、大功率晶体管(GTR)特性实验(选做)。 5、绝缘双极性晶体管(IGBT)特性实验。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测试方法。 2、掌握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测试方法。 2、难点是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讨论、演示、实际操作等。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 撰写实验报告

2 P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 2、掌握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将电力电子器件(包括SCR、GTO、MOSFET、GTR、IGBT五种)和负载 电阻R串联后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由DJK06上的给定为新器件提供触 发电压信号,给定电压从零开始调节,直至器件触发导通,从而可测得 在上述过程中器件的V/A特性;图中的电阻R用DJK09 上的可调电阻负 载,将两个90Ω的电阻接成串联形式,最大可通过电流为1.3A;直流电 压和电流表可从DJK01电源控制屏上获得,五种电力电子器件均在DJK07 挂箱上;直流电源从电源控制屏的输出接DJK09上的单相调压器,然后 调压器输出接DJK09上整流及滤波电路,从而得到一个输出可以由调压 器调节的直流电压源。 实验线路的具体接线如下图所示: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概况 1、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 2、李克东提出信息素养应当包括当最基本的要点? (1)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2)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3)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3、中学信息技术的目标?培养信息素养 4、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美国人均计算机拥有量居世界第一,学生人均占有计算机量居世界第一。 5、2000年,英国明确把以前的《信息技术》(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课程改为《信息与通信技术》(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6、日本的信息技术教育统一称为信息教育。 7、信息技术教育国际发展的特征 (一)课程外围支持层面 1、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强调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3、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改善 4、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层面的特征 1、开设形式的多样性 2、课程设置的一贯性 3、目标关注的全面性 4、课程内容的稳定性 第二章教材建设现状分析 1、教材是课程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按照一定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科学的知识系统。 2、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注重技术讲解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地方特色而忽视内容的适应性;注重知识的静态呈现忽视学科的发展性。 3、目前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已经通过国家审定。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由各省负责审定其教材。 五个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4、教材组织的理论依据 布鲁纳的螺旋式编排加涅的直线式编排奥苏贝尔的循序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 5、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 要强调适应性;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突出特色、强调创新;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6、现行教材的优点? (1)教材的编写线索更加合理(2)教材的目标更加全面(3)教材的内容更加人性化(4)教材的评价更加多元化 7、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8、信息素养的标准是衡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依据。 9、王吉庆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信息意识情感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 第三章课堂教学方法 1、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就是指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教学方法按照知识的来源分类 (a)以直接知觉(直观的)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图示法);(b)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d)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感陶冶法、愉快教学法、暗示教学法);(e)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 3、讲授法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

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永昌县红山窑中学茹武年 一、问题背景 在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前提下,在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些学校由于地方配套教育设备跟不上,致使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实验不能正常开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新课改的背景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深入践行课程改革的需要,理科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够改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彻底改变以往实验“口头做”的现象,能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从学科性质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的需要,许多实验是微观、连续且十分复杂的实验,具有实验过程快速等特点,学生难以细致观测,只能抽象推断变化过程。另外,部分生物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如植物栽培、种子萌发、动物饲养等实验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它是教师或学生以计算机作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程序而展开的“实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许多微观实验或有危险性实验,可以实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生命过 2

程变成可控、有序的演示过程,减少实验危险伤害。同时,教师还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制成电影文件,再在播放时运用多媒体控制器进行拆分、反复回放、慢镜头播放或定格观察,然后结合文字和语音解释,就可使学生清楚、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的每一个细节,效果特别好。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需要。目前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到位,搭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快车,学校可以通过本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在理化生教学活动中,以实验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的教学,称为理化生实验教学。具体说是指根据理化生的教学目的、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条件,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类似科学实验的模式、程序,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进行实验操作,以达到实验目的要求的教学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所以表述的也各不同。信息技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介绍:(1)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2)信息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3)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加通信技术加控制技术。广义 3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效果

1.建设了协作与分工明确的专业教学团队 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创建互动、讨论组等大量问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与分工合作,改革了传统教育教师单打独斗的弊端,有助于不同教学与学习理念的拓展与传播。 2.转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在资源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反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的“教”的被弱化,学习者的“学”的主体作用被强化。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的速课课件,学习者可以提前进行课程预习,利用教学课件、课程录像、教学视频或微课等进行学习或者课后的巩固复习。“贴心大学”交互平台也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交互学习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交互平台及时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贴心大学提供的一种在线学习、交互学习的新模式。一用网络平台,学习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学习的限制,提供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学习情况,随时随地自主的安排学习。 3.推动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网络平台上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完善的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学习区、互动交流区、实践实训区和评价考核区等,利用在线开放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多元化的交互式和应用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学习、主动学习。 4.推动了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考核内容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包括资源利用情况、交互情况、答疑情况、作业提交、综合考试等,在线开放课程还能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并生成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反馈数据。所以,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促进了教与学评价体制的变革。 5.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及实践环节涉及教学等多学科内容,相关学科之间紧密相关。在精品在线开放网络平台建设中可以实现学科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

小学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工作自查报告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指导下,我校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要求,对xx年度学校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查,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验收标准。现将我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年来,我校大规模的改善办学条件,信息技术及实验教学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实验室建设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教学仪器设备得到了充实。教学技术装备逐步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人员业务素质经过培训得到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步更新,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已逐步成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能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正常开出。 本次自评结果为优 二、设施设备建设。 我校各功能室齐全,布置符合要求,设有实验室一间,实验保管室一间,阅览室一间,多媒体室一间,远程教育接收室一间,电脑室一间,实验室都有供电、供水、排水设施,都有防火、防盗设施 三、信息技术与装备管理 学校实验教学,电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及远程教育均有专人管理,纳入了学校工作计划,学校各类计划、制度健全,管理到位,考核有方。学校对各专任管理员要求严格,任课教师有计划,有总结,教学仪器设备均上帐,保管到位,各种登记表册填写详实,完整,规范。帐目齐备,仪器分类,摆放有序,整齐清洁(柜有柜卡、仪器有标签),帐物相符,借还有据,定期保养. 四、信息技术与装备应用等 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每学期均按要求组织教职工学习远程教育资源及信息技术知识,并纳入教师个体考评,远程教育管理员每天能坚持接收资源,并将资源归类整理。阅览室、图书室管坚持每天开放两小时以上。学校自然实验开出率达%.一年来,我们狠抓了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实验技能和管理水平,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活动,如潼南县实验教师业务培训,重庆市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征文活动等 五、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高标准严要求角度和先进学校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音、美、劳、体育、卫生器材的配备还显不足,今后还要进一步努力,加强配置. 小学自然实验教学有待进一步提高。

1.精品开放课程、MOOC示范课申报书

附表1: 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推荐表 所属学校(盖章) 选题名称 所属学科 选题负责人 申报日期 推荐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制 二O一四年九月

填写要求 1. 以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电话 1-1 专业技 术职务 行政 职务 传真 基本院系E-mail 信息 地址邮编 是否本校 (若否,请注明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专任教师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授课对象周学时听众数/ 年 1-2 授课 情况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 1-3 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不超过五项)。 教学 研究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1-4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 研究 情况 6. 其他主讲教师情况 姓名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从事学科承担课时备注 注:若其他主讲教师非本校教师,请在备注栏填写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7. 课程情况 3-1 视频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讲授节数 预计 总学时 预计总时长 序号专题标题时长主讲教师关键词每 讲 1 情 2 况 3

《本科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本科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4.1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研究 1. 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2. 实验设备与器材 实验所用设备与器材见表4.1。 表4.1 实验4.1的设备与器材 序号名称型号与 规格 数量备注 1 直流稳压电源双路 0~30V 1台 2 双踪示波器0~10M 1台 3 函数信号发生 器 低频1台 4 模拟电路实验 箱 1台 5 电子毫伏表1只 6 万用表1只 7 数字电压表0~1只

200V 8 数字毫安表0~ 200mA 1只 9 晶体管特性图 示仪1台全班共 用 10 三极管9013 1只 11 电阻1kΩ/0.2 5W 1只R e 12 电阻 2.4kΩ/0 .25W 2只R S、R c、R L 13 电阻20kΩ/0. 25W 1只R b1、R b2 14 电阻500kΩ/ 0.25W 1只R b2 15 铝电解电容10μF/25 V 2只C1、C2 16 铝电解电容50μF/25 V 1只C e 3. 实验电路与说明 实验电路如图4.1所示,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

阻R 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安装电路时,要注意电解电容极性、直流电源正负极和信号源的极性。 图4.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4. 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电路安装 ①安装之前先检查各元器件的参数是否正确,区分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并测量其β值。 ②按图4.1所示电路,在面包板或实验台上搭接电路。安装完毕后,应认真检查连线是否正确、牢固。 (2)测试静态工作点 ①电路安装完毕经检查无误后,首先将直流稳压电源调到12V,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 W

浅谈信息技术与实验课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实验课的整合 目录 一、内容摘要 -------------------------------------------------------------3 二、关键词 --------------------------------------------------

--------------3 三、正文 -------------------------------------------------------------------3 引言 (一)、信息技术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是一门集工具与能 力的学科 (二)、信息技术与实验课教学整合发挥的功能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功能 2.利用电脑的模拟技术,充分发挥实验课的演示和虚拟功能 3.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组织教学的呈现功能 4..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实验功能 (三)、信息技术与实验课堂教学整合的重大意义 1.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拓展学生视野,扩大信息来源,提高了教学水平 3.信息技术与理化教学的整合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模式,推动理化教育 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与实验课整合的反思 (五)、结束语 六、参考文献-------------------------------------------------------------7

[内容摘要]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一方面为安全考虑怕发生意外和造成仪器的损失,使得学生只能局限在一定的X围内操作,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条件限制,实验结果与理论结论不相吻合,甚至得到相反数据,造成学生的误解,充分体现了传统实验的弊病。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操作,以自主模拟实验为基础进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解决此类弊病,利用虚拟的实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开放型环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理化实验教学相整合,培养了学生的模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从而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入到网络时代,不懂得网络知识就像一个文盲不识字一样,无法驾驭我们的教学。因此,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每一位老师必备的信息技能。网络资源具有信息充沛的特点,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在网络上下载一些优秀软件和相关课件资料来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多媒体模拟技术实验 引言 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个社会整体的前进,与此同时教育的发展也与时俱进,21世纪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人才类型深刻变革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培养新型人才,这一直是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所面临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对于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就是核心和关键,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在其他学科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根据这些情况,就淄河中学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信息教学的实践简述一下信息技术与实验课整合的几点小观点。 一、信息技术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是一门集工具与能力的学科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当时人们就把它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限与财力等等诸多原因,当时仅用于科学计算,有人曾认为:“计算机将被广泛用于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现今,INTEL与AMD的龟兔赛跑带来了诸多以计算机为龙头的信息产业:LENOVO、HP、DELL……同时正迅速向各个领域渗透,PC不再只是简单的数据运算,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了人们工作辅助决策中的有力工具。在我们生活中,INTERNET 把浩瀚知识海洋中的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加工处理,为我们所利用。现在,在教学中我们还能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形成了把课本知识与社会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有机结合,推动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如何才能把文化课知识整合到信息技术中去,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中,只能培养学生充满疑问的学习习惯。因为,有了疑间才有想知道结果的动力,因此,信息技术是我们每位老师所必须掌握的有力工具。 二、信息技术与实验课教学整合发挥的功能

实验教学及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总报告

《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永昌县红山窑中学茹武年 一、问题背景 在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前提下,在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些学校由于地方配套教育设备跟不上,致使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实验不能正常开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从新课改的背景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深入践行课程改革的需要,理科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够改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彻底改变以往实验“口头做”的现象,能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从学科性质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的需要,许多实验是微观、连续且十分复杂的实验,具有实验过程快速等特点,学生难以细致观测,只能抽象推断变化过程。另外,部分生物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如植物栽培、种子萌发、动物饲养等实验短时间难以完成。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它是教师或学生以计算机作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程序而展开的“实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许多微观实验或有危险性实验,可以实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生命过程变成

可控、有序的演示过程,减少实验危险伤害。同时,教师还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制成电影文件,再在播放时运用多媒体控制器进行拆分、反复回放、慢镜头播放或定格观察,然后结合文字和语音解释,就可使学生清楚、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的每一个细节,效果特别好。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需要。目前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到位,搭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快车,学校可以通过本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在理化生教学活动中,以实验作为重要教学容的教学,称为理化生实验教学。具体说是指根据理化生的教学目的、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条件,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类似科学实验的模式、程序,在规定的较短时间进行实验操作,以达到实验目的要求的教学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使用的目的、围、层次不同所以表述的也各不同。信息技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介绍:(1)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2)信息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3)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加通信技术加控制技术。广义

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汇总)

第1篇实验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本文由好范文辑收集整理,这是一篇关于实验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总结,欢迎浏览借鉴! 以计算机为主的高科技产品不断进入学校,迅速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合理利用技术手段和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也迫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给学校教育带来一次新的革命。所以一学期来,我校在信息技术工作方面,扎扎实实做了以下很多工作 一、常规工作和计算机教学。 常规工作维护、调试好计算机,记载好上机记录和多媒体课件记录,保持电化教室的卫生,继续为一线教师做好课件服务,为一些公开活动准备好电教设备,使其正常运行。 本学期我们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上作了重大的调整,要让学生学会“六个一”,加大了学生网上教学的力度,从四年级开始上网浏览,到六年级毕业达到能够在网上查资料的能力。中年级主要是对WINDOWS的练习,打字的练习,高年级主要是对网上资源浏览和制作网页。教师方面要学会三个“自理”,即“自己的文章自己打,自己的课件自己做,自己的网站自己建。” 二、硬件、软件的进一步完善。 近五年来,我校在教育信息化校园建设上投资累计有300万之多,主要用于计算机、背投电视、网络系统、广播、电视系统、数码摄像机等硬件设备的完善达20**年,使我校的软件资料库建设(网络光盘)逐渐完善。 三、专用教室的使用和管理。 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有多功能教室、自然室、多媒体室、微机室、音乐室、舞蹈房、等专用教室。这些专用教室的建设,加快了我校现代化教育的步伐,使用率普遍提高。这学期专用教室使用规则各专用教室专人管理,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要上2节多媒体课,专用教室的使用率必须达到60%以上,每人使用的电教情况做到及时记载,到学期未对使用电教好的教师进行奖励。 四、电教课题的深入研究。 本学期继续对全国级电教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的研究”进行了研究。接受了中期的课题评估,课题推广到各学科中的速度明显加快,各学科教师积极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能力,有的还进行了网络教学的尝试,新技术、新感想层出不穷。各科研小组在平时的科研课中,主动与课题结合,做好课件,使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在各学科中尽情了挥。并且,写好分课题申请表,课题方案,组织开展研究活动,并作好记载。中期课题的汇报在区会议上交流。 五、学生活动蓬勃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