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报告结题总报告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报告结题总报告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报告结题总报告

“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发生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改变: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主主体得到了发挥,教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深深得感受到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更浓了,解题的思路更活跃了,同时也由于新课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较难的内容,英语题目由于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及开放性,课堂教学由于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等原因,加具与提早了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无论是英语学习兴趣还是英语学习能力,原本在初中才有的现象,现在在小学阶段已经普遍存在,英语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正在急速扩大,这使我们许多教师感到担忧。

2、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家庭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压力都在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恶化,导致家长大量精力都在改善家庭经济上,从而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家庭经济的恶化,同时也直接制约了家庭对教育的投资,从而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了负面的影响。

3、我校虽属县镇小学,但地处渔村和工业区,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很大的比例,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长期以来,他们在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而且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呈现扩大的态势,为防止“好生与差生差距越拉越大”这种现象的蔓延,有效遏止学生的两极分化趋势,我们分别从高、中、低三个年段进行,从学生的兴趣、家庭背景、成绩基础、作业情况等几个方面出发,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座谈及心理咨询,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了研究。当前我校正处于创建学习型学校和以质量、科研兴校时期,正赶上新农村这一史无前例的变革时期,综合以上认识,为了确实贯彻《新课标》的任务与要求,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正视学生主体差异意识,阻止“好生与差生差距越拉越大”这种现象的蔓延,有效遏止学生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趋势,是我们全体英语老师一个急与解决的问题,为此由本人主持的课题“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由此展开。在实验中,我利用测验法、学生试卷分析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当面考核等多种方法进行探讨实践。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新课程呼唤“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彻底改变已往教学课堂“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导致的“目中无人”状况,无疑是这次

“新课改”最基本的理念与最根本的追求,显然运用英语知识,认识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学好英语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几年的“课改”实践证明,我们的愿望不仅没有达到,相反,学生的两极分化似乎变得更加严重。大多数一线教师感受到的是,课堂上,能够回答有点难度问题的学生不仅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人,并且数量也越来越少,合作学习小组事实上也只能依靠那么几个人支撑。目前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以前提前的趋势,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因此,研究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促使新课程在农村的顺利实施,提高新课该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校近四年多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析。

二、课题的实验步骤

1、初步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拟定课题实施方案,拟定实验计划,明确课题目标,研究策略。

2、采用个体调查法,分别对6个实验教师,6个班学生进行英语能力测评,采用问卷、试卷、课堂听课等方法,初步摸清了教师们的英语专业水平,实际教学能力,科研意愿以及生源情况。情况如下:

其一,教师对英语学科新课程课改理论生疏,对实施教学策略理解不透,不能在实践中运用。

其二,教师都愿意承担实验,但有顾虑,怕教学质量上不去,科研知识少,不知从何处着手,感到困惑。

其三,教师英语专业知识不扎实,英语基本功欠缺,对理解教材有困难,难以驾驭教材。

3、实验期间措施

第一,进行校本培训。培训学习内容有新课程继续教育理论,教科研方法,英语实际能力等。

第二,启动实验学科带头人整体实验工程,推动实验不断开展。

第三,专业引领,自主探究。请上级业务专家指导、讲座、讲评,实验教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总结,探索实验策略与方法。

第四,检查指导,总结完善,实验领导掌握实验动态,定期对实验进行检查分析,提出指导性建议,不断使实验向前推进,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三、课题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1、教师、教材的变化。

新课标的教材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体现了英语回归生活,让学生感觉可亲、可用,但是教材为降低难度,对有些内容进行了删、添,对有些教材内容及顺序进行了重新组织和编排,使得知识的跳跃性大,学生反而不容易接受,优秀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容易内化,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加无所适从,从而加剧了分化。

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发展空间,挑战性也随即大了,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预设,又要学习新理论,研究新教法,努力应对课堂生成,所以教师的负担在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无暇顾及那些学困生,久而久之就使得分化更加严重了。

2、学业负担重,对学习缺乏兴趣。

刚入学的孩子对任何知识都充满了好奇,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想学、都愿意学,孩子的思想也比较单纯。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由原本的直观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不能适应新知识的学习,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逐渐缺乏了对学习的兴趣,也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再者,学生之间个别差异较大,在生活体验上也存在差别,因此出现英语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再加上自身的不重视和学习目的不明确,就引发了两极分化。

3、英语认知结构欠缺,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知识框架是先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全貌,然后再具体问题上细究。教材的结构跳跃性、系统性强。在英语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都必须借助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4、学生的心理出现了变化。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有时违背,有时顺从,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会感到难为情,会产生自我保护、避免犯错的抑制心理。这时的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没有勇气或者怕大错被人取笑,这种少开口、少出错的心理占据了很大部分。长此以往,课堂就缺乏竞争氛围、合作意识,学生思维缓慢,学习懒散。特别是学习动机不明确,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的部分学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学习,使他们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5、家长的不关心、不重视。

在农村的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重视,有的甚至置之不理,他们认为学习那是老师的事情,我们不识几个字,怎么给孩子辅导呢?还有部分家长忙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试问,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怎么会安心、认真地学习呢?我们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缺乏自制能力,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引导正确的方向,而在家里这个引导者就是家长。家长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当然家长在处事中还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太专制,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减少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

参加教学活动,给那些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发挥趣味英语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1)教会学生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一部分学困生在英语上工夫花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英语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2)教会学生“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3)教会学生学会“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学生参与教学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整个过程。正是由学生自己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践操作后得出的结论他们理解地更加深入记得更加牢固,在之后的练习过程中效果非常好,整堂课的学习气氛和谐、愉快,学生兴趣高昂,知识掌握地又理想,那么对教师来说又何乐而不为呢?

(4)教会学生学会“感悟”。

学贵有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有着密切的确联系。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当然培养学生“感悟”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平时多注意每一个细节和体会,循循善诱,必将为英语教学增添活力,赋予灵性。

2、营造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良好的师生情感,可产生感动力,推动力,进而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并在教师那里寻找到温暖和安慰,得到鼓励和勇气。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希望学生成才的期待上。教师可以通过笑貌,眼神,接触的方式和态度来表现关心学生。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就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教师对学生挚爱的感情“投身”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亲近感和信赖感,进而把教师的爱转移到他所教的学科上。具体表现为学生喜欢听自己敬慕的教师的课,积极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所布置的作业。他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遇到困难也会克服,碰见疑难也会主动问老师,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就越学越有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

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该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恶程度,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认真地上好他的课,反之则不然。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其学习能力。

(2)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双方所获得的信息。

一天中,学生在校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家长很有必要了解他的孩子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这包括学习、思想、生活等等方面的信息,一些不良的行为或者习惯也能被及时纠正或者制止。作为老师从家长所提供的信息中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从而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建立他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3、融合各类学科,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增加学习的乐趣。

(1)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加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传统的板书教学固然有它的优势:教学容量较少,书写较慢,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领悟、理解和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容量大,节奏较快,对英语教学有不利之处。但是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复杂的英语算理,采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能够形象地观察英语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比如在探究平面图形面积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形象的感知平面图形的推导过程,自然能得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另外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提起学生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帮助。

(2)因材施教,把握教学深度。

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加强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把新知识有机地融入旧知识的框架中,从而突破原有的认知结构,构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把要学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联系,通过比较分析,揭示新知识,使学生能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掌握新知识。适当降低教学要求,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普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弱。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认真研究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循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定势思维的基础上,多让他们做一些穿插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稍高的问题,刺激他们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

总之,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导致英语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对于新课改中学生提前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措施以缩小两极分化,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搬用或借鉴,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不断的实践、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观念,总结经验,为课改能更深入开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新课改实验给我校小学英语教学带来生机活力,把我校小学

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虽然我们在课题实验中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我们坚信在上级教研部门指导下,通过广大教师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新课改一定会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拓展,不断地取得可喜的成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