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人与中国乒乓球15年恩怨真相

一个外国人与中国乒乓球15年恩怨真相
一个外国人与中国乒乓球15年恩怨真相

个外国人与中国乒乓球15 年恩怨真相

他4 岁开始打乒乓球,16 岁参加比赛。他目前

世界

排名第六,前五名都是中国选手。他参赛15 年,始终未获得重大赛事的冠军。在中国乒乓梦之队要攻克的对手名单里,他的名字始终绕不过去。就是这样一位中国队的头号对手,

却受到国内众多球迷的喜爱。百度贴吧里,甚至有网友发帖为他助威:定要赢下伦敦单打。他叫波尔,一个被德国媒体称为"13 亿人的对手"的乒乓球运动员。个人与两代2002 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波尔打败了马琳、王皓、

王励勤等中国乒乓球头号选手,以一己之力击退了中国梦之队的最后防线,赢得了世乒赛的冠军。

今年4 月,在第51 届世界锦标赛上,波尔2 :3 不敌中

国队新秀张继科,乒乓球冠军依然由中国队占领。

今年的奥运会名单里,已经看不到马琳、王励勤的名字,

取而代之的是年仅24 岁的小将张继科和与之同龄的小将马龙。而现年31 岁的波尔依然活跃在乒乓球场,张继科说:他是中国队最大的对手。"

没有入围奥运会参赛选手八强的王励勤显得很沮丧,这

位曾经排名世界第一的乒乓国手也曾喊出过打到2012 年奥运会的口号,因为曾经的他觉得,那是"自然而然

但在现实面前,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套奥运阵容代表着

中国

最强的实力,理应由他们上。"面对能够为国争光的"最强的

实力"队伍,一切个人因素都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没有人会耐心地静听他的心声:"怎么就结束了?我还没打够呢

中国队拥有由体校专门培养出来的一大批运动人才,因为后备人才充足,中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一般都很短。即便某个运动员现在正值当打之年,但到了下届全运会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话,队里还是会让其提前退役。因为老将不退役,新人就很难找到位置。但在德国却恰恰相反:乒乓球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几乎每个社区每所学校都有乒乓球台,民间也有许多乒乓球团体,但是真正将乒乓球当作终身职业的人却并不多。因而才有了瓦尔德内这样打到40 岁

依然不退役的运动员。波尔则坦言自己暂时没有考虑退役的问题,想要打到2016 年的奥运会。

面对曾经的对手已经换成现在年轻的面孔,波尔仍然泰

然处之。是什么让他屡败屡战,依然淡然坚定?背后支撑他赛更重要

坚持最初的梦想的信念又是什么?享受比赛比赢得比由于还没有获得过重大赛事的冠军,球迷们都会讨论波

尔的局限在哪里。当人们讨论是波尔的性格局限了他的成就和天赋的释放时,波尔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

能够自我满足,重要的是我内心的想法如何。我喜欢公平竞

争,我喜欢对人友善。不仅仅是胜负或者成为最好的,我只是要自我满足。"

在波尔看来,赢得比赛应该用最公正的方式。他想赢得

比赛,但他更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他的性格友善和蔼,从

个事例就可以看出。当波尔16 岁时,他的前辈罗斯科夫曾对他说:"像男人一样出来比赛。想当冠军,就得打败我。

"而他回答:"即使我赢了,我也愿意选择和你并肩作战。"

在波尔的心里,自我满足很重要。他享受着比赛,因为

比赛让他完善自己,让他变得更快、更高、更强。而他的对

手中国队,给他的感觉更像一个军队,而自己则只是一个战

士在战斗。

在中国乒乓球国家队,有这样一条队训:"你不要这一分,

国家还要这一分。"运动员们就是在这样的训诫下日复一日地

训练,为国家荣誉而努力。

"中国乒乓球队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是一个团队,谁最

获胜没关系,只要是中国队最终获胜就好。我有时候感觉,

他们就像一个军队一样,而我只有一个士兵在战斗,这也是要是中国队获胜就好",在中国队这个队伍里,所有的队员都有着同样的梦想--为祖国拿到奖牌。在这个队伍里,有充足

中国乒乓球队最大的优势"波尔曾这样对记者说。"只

的后备军,一个倒下马上会有另一个代替。在这个队伍背后,有成万上亿的支持者,他们高喊着"中国队,加油",用满腔

的热血维护一个整体的荣誉。

这不是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对另一个乒乓球运动员的单

打比赛,而是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战斗。

而对波尔来说,成功和荣耀不是最重要的。"我没有打球

的长远计划。我就是问自己,我是不是还在享受?我的身体是不是还能支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继续留在这里打球,也许你还能看到我很多很多年。"这就是支持波尔

打球的动力。不是冠军,不是为国争光,而是享受比赛自我

满足,自己的快乐。另一片天空

2004 年雅典奥运前,国家队开除了两名女队员。一个

是白杨,一个是范瑛。被开除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和当时最有夺冠希望的两名男选手--马琳和王皓有恋爱关系。为了

保证后者赛前的最佳状态,国家队最终做出了严苛的决定。

无独有偶,波尔也曾经被队友评价"场下的波尔太儿女情

长了",但庆幸的是,波尔没有因为感情问题而遭到球队的处罚。2002 年波尔拿到世界杯男单冠军,他向现在的妻子求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每次集训,波尔都是最早离开的一个,有时连饭也不吃

就往家里赶。只要比赛在欧洲举行,波尔定会偕同妻子参加。

他说这是为了"减少我对她的思念"。然而他的恋家和儿女情

长也曾为别人所诟病,认为他"为家庭所累"、"不足当国家偶

像"。但波尔却反驳得很坚定:"我喜欢和家人待在一起,喜

欢那种安静。我从小就恋家,有时集训都不去,很多教练为此还生过气。但现在,他们都习惯了。

的确,波尔的教练也承认,波尔虽然手感好,聪明,但

训练并没有他的前辈瓦尔德内尔勤奋。但德国队还是充分地尊重队员的个性,尊重波尔的生活方式。2004 年奥运会前夕,为了让恋家的波尔不分散精力,德国国家队的集训甚至安排在了他家所在的那个镇上。

如今的波尔,依然活跃在乒乓球赛场上,依然爱他的妻

子。为了配合他到中国的训练,妻子甚至克服了对长途旅行的恐惧,来到中国照顾他的生活。

也许当人们回顾百年乒乓的时候,波尔在乒乓领域的成

就不足挂齿。但是这些对于他自己而言,并不重要。能够满意而开心地度过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就算最后没有实现世界冠军的梦想,他的身边还有他最爱的德艾。只要转过身,恋家的他会回到他的家庭,他还有另一片天空。

而落选伦敦奥运的王励勤,难道不也是要寻找另一片天

空吗?告别赛场上的失意,去享受爱情,享受生活,尊重并

追随内心的想法,将梦想紧紧揣在手里。在人生道路上,拐会由高质量的个体组成

出漂亮的转角,追寻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空。健康的社中国队也许不会失败。因为那种为国家而战,为荣誉而

战的参赛理念几乎强大得不可战胜。很久以后,也许人们会

记得中国是一个乒乓球强国。但人们真的会记得王励勤、马琳,又或是正当红的张继科、马龙又或许昕吗?他们都曾是为国争光的英雄,但在国家荣誉光辉的掩盖下,又似乎是最渺小的个人

看起来波尔像是单枪匹马地和中国队战斗,但其实,本质上就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作战。波尔的作战理念是为

了自身的提升和自己的快乐,中国队的作战理念是为了国家

的荣誉,两种理念的不同点在于对个体和集体的认识。第五

代导演陈凯歌曾发表过对集体和个人的看法,他说:"个人应

该是社会的主体,由质量很高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健康的社会由高质量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应该有这样

的共同点:有独立的意识,独立的想法。再由这些个体派生出公共规则,在这些规则下组织起来的集体,或许要比靠你不要这一分,祖国还要这一分" 的队训维系起来的集体更加牢固,更加具有战斗力。

到那时,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的战斗才能真正成为不可战

胜的神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