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十三 对乙酰氨基酚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实验二十三 对乙酰氨基酚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实验二十三 对乙酰氨基酚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101

实验二十三 对乙酰氨基酚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兔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2.掌握血药浓度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二、 实验指导

血管外给药一般属于一级吸收和一级消除,一级吸收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算,可以采用计算机拟合的方法求得。当药物符合单室模型时,药物的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K 和一级吸收速度常数K a 可以用残数法求得。

一级吸收药物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C=

)

(K Ka V KaFXo

?(e -Kt —e -Kat ) (1) 当K a >>K ,t →∞时,则e -Kat →0,

(4)式变为: C=

)(K Ka V KaFXo

? e -Kt (2) (2)式对数形式为: logC=log

)(K Ka V KaFXo ?—303

.2Kt

(3)

以logC 对t 作图得二项指数曲线,其末端为一直线,其斜率为-

303

.2Kt

可求得K 值见图1

式(2)减去式(1)得外推线上血药浓度与实际血药浓度之差的浓度(Cr )与时间的关系。

C r =)

(K Ka V KaFXo ?e -Kat

(4)

式(4)两边取对数得残数线

logC r =log

)(K Ka V KaFXo ?—303

.2Kat

(5)

102

以logCr 对t 作图可得直线(见图1 Ⅱ线)

,其直线斜率为-303

.2Ka

。可求得k a

值。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口服后在人体内吸收迅速。对乙酰氨基酚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剂、糖浆剂、栓剂等。为了

了解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的经时过程给家兔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口服给药对乙酰氨基酚,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测定原理(方法B )

对乙酰氨基酚水解生成对氨基苯酚。对氨

基苯酚在次溴酸钠的存在下,能与苯酚产生反应,生成靛蓝染料。

靛蓝染料在波长620nm 处有最大吸收。为了排除血浆中蛋白的干扰,测定血药浓度时,首先应加入适量20%的三氯醋酸沉淀蛋白。

三、 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实验设计

1.肌肉注射

(1)先准备10支离心试管,洗净,并经100unit/ml 肝素溶液(配法为肝素注射

Ⅰ 303.2K

?

logC

Ⅱ 303

.2Ka ?

t

图1 残数法求K 及Ka

CH 3-C-N-O H -OH+H 2O HCl 3COOH+H 2N--OH H 2N--OH NaBrO O N-OH O N-OH+H-O N--OH +H 2O -N O O N O -O -

剂一支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处理,烤干(105℃),标上号码备用。

(2)注射液的配制:称取对乙酰氨基酚0.5g,置小烧杯中,加50%丙二醇水溶液5ml,加热,使溶解,得对乙酰氨基酚溶液,浓度为100mg/ml,备用。

(3)空白(无药)血样的制备:将家兔耳缘静脉处毛除掉,涂擦酒精,用红外灯烤2min,将耳静脉纵向切开,用肝素化试管采血,在刀口处敷以棉球,用夹子夹住止血。

(4)给药及取血方法取体重3kg左右健康家兔,按100mg/kg剂量于家兔后肢肌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给药后于10、20、30、60、90、120、150、180、210、240、300、360min时采血约2-3ml,置于肝素化的离心试管中。立即精密量取全血400μl.然后按(A法)标准曲线项下测定血药浓度。其余全血离心10min(3500r/min),精密取血浆500μl至一编号的洁净干燥小试管中,然后按(B法)标准曲线项下测定血药浓度。

(5) 实验注意事项

家兔肌肉注射选用6号或7号针头;对乙酰氨基酚在50%丙二醇中加热可溶解,放冷可析出沉淀,给药时取刚放冷的溶液(沉淀尚未析出)。为防止在注射过程中药物析出,针头及注射器也要在水中预热;实验期间家兔自由进食和饮水。

(二)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A法

1.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精品10mg,置100ml容量瓶中,以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使成100μg/ml的标准溶液,分别吸取0.1,0.2,0.4,0.6,0.8,1.0ml,加蒸馏水使成10ml,然后各加家兔血400μl混匀,各加0.06mol/L氢氧化钡溶液3.5ml,摇匀,放置4分钟,再各加2%硫酸锌溶液3.5ml、蒸馏水到10ml,用一层滤纸过滤,取续滤液,用分光光度计在245nm处测定吸收度,用空白全血作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液的配制:取空白全血400μl,加蒸馏水1ml,以下操作同标准曲线的制备。)数据按直线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式。

2.样品的测定

将采取的血样吸取400μl,加蒸馏水1ml,以下操作同标准曲线的制备,根据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血样中药物的浓度。

B法

1.试剂的配制

(1)20%三氯醋酸溶液:称取三氯醋酸20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103

即得。

(2)4mol/L盐酸溶液:取33.2ml浓盐酸,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即得。

(3)40%氢氧化钠溶液:称取氢氧化钠40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即得。

(4)0.2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8g氢氧化钠,溶解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0ml,即得。

(5)1%酚溶液:吸取1ml液化酚(含量99%以上)溶解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即得。(临用前新鲜配制)

(6)0.5mol/L碳酸钠-溴溶液:称取106g无水硫酸钠。溶解于蒸馏水中,添加15ml饱和溴水溶液混合均匀,并稀释至100ml,即得。(临用前新鲜配制)(7)饱和溴水溶液:取适量液态溴,加入蒸馏水中,振摇溶解,放置至少24h 后再使用。

(8)显色剂:取0.2mol/L氢氧化钠溶液80ml,加1%酚溶液10ml。振摇混匀后,加入碳酸钠-溴溶液100ml,混匀,即得。

2.血药标准曲线的制备

(1)标准贮备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对乙酰氨基酚1g(按含量计算称取)。用热蒸馏水溶解于25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置冰箱保存备用(4000μg/ml)。

(2)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精密吸取上述4000μg/ml的浓贮备液1.25、2.5、3.75、5.0、6.25ml于100ml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得50、100、150、200、250μg/ml的标准溶液。

(3)空白(无药)血浆的制备:按空白(无药)血样的制备方法采血约9ml。然后将刀口贴上棉球,用夹子夹住。离心得上清液血浆约4.5ml,制备标准曲线用3ml。剩下放置冰箱供测样品用。

(4)准曲线的制备:取干燥洁净5ml刻度离心管6支,标上管号。精密吸取各种浓度的标准液0.5ml。按下表1程序操作,于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20nm处以无药空白血浆按同法作对照,测定吸收度。

104

表1 血药标准曲线制备表

3 样品的测定

将采取的血样吸取500μl,以下的操作按表2程序操作,根据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血中药物的浓度。

105

表2家兔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测定表

注:其他各时间操作与试剂用量与10min均相同。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将血药标准曲线数据列表,并求出回归方程。同时画图,并用电子计算机核对。

106

表3 血药浓度—吸收度数据表

血药浓度(μg/ml)50 100 150 200 250 吸收度A

回归方程

2.肌肉注射血药浓度数据处理

表4 肌肉注射血药浓度数据表

时间(min)0 10 20 30 60 90 120150********* 300 360 吸收度

浓度

(μg/ml)

五、思考题

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操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2.如果所求结果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3.本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交叉设计原理?正确的实验设计应怎样安

排?

4.相对生物利用度应怎样进行实验设计?

107

实验二十三 对乙酰氨基酚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101 实验二十三 对乙酰氨基酚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兔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2.掌握血药浓度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二、 实验指导 血管外给药一般属于一级吸收和一级消除,一级吸收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算,可以采用计算机拟合的方法求得。当药物符合单室模型时,药物的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K 和一级吸收速度常数K a 可以用残数法求得。 一级吸收药物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C= ) (K Ka V KaFXo ?(e -Kt —e -Kat ) (1) 当K a >>K ,t →∞时,则e -Kat →0, (4)式变为: C= )(K Ka V KaFXo ? e -Kt (2) (2)式对数形式为: logC=log )(K Ka V KaFXo ?—303 .2Kt (3) 以logC 对t 作图得二项指数曲线,其末端为一直线,其斜率为- 303 .2Kt 可求得K 值见图1 式(2)减去式(1)得外推线上血药浓度与实际血药浓度之差的浓度(Cr )与时间的关系。 C r =) (K Ka V KaFXo ?e -Kat (4) 式(4)两边取对数得残数线 logC r =log )(K Ka V KaFXo ?—303 .2Kat (5)

102 以logCr 对t 作图可得直线(见图1 Ⅱ线) ,其直线斜率为-303 .2Ka 。可求得k a 值。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口服后在人体内吸收迅速。对乙酰氨基酚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剂、糖浆剂、栓剂等。为了 了解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的经时过程给家兔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口服给药对乙酰氨基酚,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测定原理(方法B ) 对乙酰氨基酚水解生成对氨基苯酚。对氨 基苯酚在次溴酸钠的存在下,能与苯酚产生反应,生成靛蓝染料。 靛蓝染料在波长620nm 处有最大吸收。为了排除血浆中蛋白的干扰,测定血药浓度时,首先应加入适量20%的三氯醋酸沉淀蛋白。 三、 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实验设计 1.肌肉注射 (1)先准备10支离心试管,洗净,并经100unit/ml 肝素溶液(配法为肝素注射 Ⅰ 303.2K ? logC Ⅱ 303 .2Ka ? t 图1 残数法求K 及Ka CH 3-C-N-O H -OH+H 2O HCl 3COOH+H 2N--OH H 2N--OH NaBrO O N-OH O N-OH+H-O N--OH +H 2O -N O O N O -O -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谢酶等在Caco-2细胞中大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实验讲义 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 2006年12月

目录 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 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 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 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13) 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各种仪器、容器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用毕要清洁后放回规定位置。

家兔的氨茶碱静脉注射药代动力学研究

家兔的氨茶碱静脉注射药代动力学研究 实验目的 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兔血中氨茶碱 2、掌握药动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 氨茶碱,多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为茶碱与乙二胺的复盐。茶碱是主要的药效成分,而乙二胺则能够提高药物的水溶性。由于其治疗窗相对较窄(10-20微克/毫升),大约有75%的患者在血药浓度超过25微克/毫升的时候出现中毒反应。因此,加强患者的氨茶碱的血药浓度监控非常必要。 茶碱是一种弱酸,所以可以用有机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将其从血清里面中提取分离,同时血清蛋白变成沉淀。随后,茶碱可以用碱液从有机溶剂中提取分离。茶碱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74nm,然而,空白血清在该波长处也有显著的吸收,所以使用双波长(274nm和298nm)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兔血中的茶碱浓度。 【实验步骤】 1、参比溶液的标准曲线 取茶碱5.0g至10容量瓶中,用10ml NaOH溶液(0.1mol/L)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制成500ug/ml的储备液。分别取5.0,10.0,15.0,20.0,25.0和30.0ul的储备液加至装有500ul空白血清样品的试管中。最终的生物标准校正浓度范

围为5.0-30.0ug/ml。标准样品通过下述的方法进行测定。绘制以△A(A274-A298)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的标准曲线。 2、血清中茶碱浓度的测定 取200ul的盐酸(0.1mol/L)和5ml的氯仿-异丙醇(95:5)加入500ul的血清样品中。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液用离心机(3000r/min)离心10min。然后,取氯仿层(3.0ml)转移进入另一试管中,再加入3.0ml的氢氧化钠(0.1mol/L)混匀。混合液用离心机(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约2.5ml)分别在274nm和298nm处测定其吸光度A。空白液为2.0ml的蒸馏水和4.0ml的氢氧化钠(0.1mol/L)混匀制成。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使用茶碱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计算。 3、动物实验 1)注射给药:氨茶碱(用两倍体积的5%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以15mg/kg的剂量通过耳缘静脉在2min之内缓慢注射入家兔体内。 2)血液取样时间:静脉注射氨茶碱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10,20,30,45,60,90,120,150,180,和240min)。3)血液取样方法:切割家兔耳缘静脉取血(2-3ml),放置20分钟后,离心机(5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分析用血清样本。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 识点整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HPLC使用注意事项 1、HPLC组成: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系统/积分仪 2、反相色谱: 分离机理:“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常用流动相:乙腈、甲醇,水 3、色谱柱的分类: 按填料:球形、无定形按含碳量:C18、C8 按应用:分析柱、制备柱、预处理柱按粒径:150mm*,5μm等按填料类型:正相柱、反相柱、手性柱 4、键合相色谱柱的优缺点: 优点:稳定不易流失; 应用广泛,可使用多种溶剂;消除硅羟基的不良影响; 缺点:pH得在3~8范围内 5、C18柱的活化:90% 10% 90%的甲醇溶液1ml/min依次冲洗30min 6、流动相: 使用之前需超声脱气目的:色谱泵输液准确提高检测性能 保护色谱柱

流动相脱气的方法:加热,抽真空,超声,通惰性气体流动相组成:流动相配置: 缓冲溶液现用现配,不要储存时间过长,避免pH值发生变 化和成分分解,影响色谱分离的效果; 有机溶液和缓冲液使用前均需经μm微孔滤膜过滤;流动相使用前脱气。 7、常用定量方法:外标法内标法内标物的要求: 化学结构与待测品相似;样品中不存在; 不与样品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保留值与待测值接近;浓度相当;与其他色谱峰分离好 8、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除杂质;浓缩微量成分;改善分离;保护色谱柱;提 高检测灵敏度 方法:高速离心,过滤,选择性沉淀,衍生反应;液固萃取、 液液萃取 沉淀蛋白的溶剂: 有机溶剂:乙腈、甲醇强酸:三氯乙酸、过氯酸盐:50%硫酸铵、10%TCA 分析测定用试剂为色谱纯及以上,水为超纯水第二部分:实验设计

非那西丁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分析

非那西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 一.概述: 非那西丁(Phenacetin)为一种解热镇痛药,因为潜在副作用在临床已基本不使用。但由于其是CYP1A2酶的特异性底物,被广泛选择作为底物用于酶活性测定实验以及影响酶活性作用药物的研究。本学期临床药代动学实验课以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实验、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实验两部分为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评价等一系列过程,系统地学习了药代动力学中药物体内外的简单研究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相关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与评价。 二.正文 1.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1实验目的 研究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代谢的药代动力学,学习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等操作。 1.2实验材料与方法 仪器:HPLC-UV色谱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涡旋振荡器; HPLC色谱条件:检测波长:254nm 色谱柱:inertsil-ODS-SP,5um,4.6*150mm 流速:1.0ml/min 柱温:40℃ 流动相:40(乙腈):60(50mM磷酸盐缓冲液)(注:50mM磷酸盐缓冲液配制:6.8g磷酸二氢钾,加入150ml氢 氧化钠溶液(0.1M),配制成1L的磷酸盐缓冲液) 试剂:非那西丁注射剂,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肝素钠,10%高氯酸; 实验动物:雄性大鼠,180g—220g 1.3实验步骤 1.3.1标准曲线的制备:取空白血浆,加入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使其 浓度分别为0.156,0.313,0.625,1.25,2.50,5.00,10.00ug/ml。在给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以样品的峰面积对样品浓度进行线性回归。 1.3.2给药及血浆采集处理:取大鼠一只,尾静脉注射非那西丁 (10mg/kg)后,分别于0,5,10,15,30,45,60,90,120min于尾静脉取血

答案--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 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B.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C.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D. 排泄速度不变 E.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正确答案:C 2016国考试题答案 2. 在进行口服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时,不适合用的动物是哪种?() A. 大鼠 B. 小鼠 C. 豚鼠 D. 家兔 E. 犬 正确答案:D 3. 在非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其受试物的剂型不需要遵循以下哪些选项的要求?() A. 受试物的剂型应尽量与药效学研究的一致 B. 受试物的剂型应尽量与毒理学研究的一致 C. 特殊情况下,受试物剂型可以允许与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不一致 D. 应提供受试物的名称、剂型、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但不需要提供研制单位的质检报告 E.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D 4.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受试者例数的要求是每个剂量组:() A. 5~7例 B. 6~10例 C. 10~17例 D. 8~12例 E. 7~9例 正确答案:D 5. 某一弱酸性药物pKa=4.4,当尿液pH为5.4,血浆pH为7.4时,血中药物浓度是尿中药物浓度的:() A. 1000倍 B. 91倍 C. 10倍 D. 1/10倍 E. 1/100倍 正确答案:B 6. 药物经肝脏代谢转化后均:() A. 分子变小

B. 化学结构发性改变 C. 活性消失 D. 经胆汁排泄 E. 脂/水分布系数增大 正确答案:B 7. 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被称为:() A. 有效血浓度 B. 稳态血浓度 C. 致死血浓度 D. 中毒血浓度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8. 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A. 吸收与代谢平衡 B.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C.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D. 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E. 药物完全消除 正确答案:C 9. 生物样品分析的方法中,哪种是首选方法?() A. 色谱法 B. 放射免疫分析法 C. 酶联免疫分析法 D. 荧光免疫分析法 E. 微生物学方法 正确答案:A 10. 静脉注射2g某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0mg/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 0.05L B. 2L C. 5L D. 20L E. 200L 正确答案:D 11. 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的MRTinf表达式为:() A. AUC0→n+cn/λ B. MRTiv+t/2 C. MRTiv-t/2 D. MRTiv+t E. 1/k 正确答案:B 12. Ⅰ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 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 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 C. 年龄在18~45岁为宜

1-药动学实验讲义(药物动力学单隔室模型模拟实验)

实验一 药物动力学单隔室模型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单隔室模拟的试验方法。 2 掌握用“血药浓度”、“尿排泄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实验指导】 1 血药浓度法 若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符合单室模型特征,且按表观一级动力学从体内消除,则快速静脉注射时,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为: KX dt dX -= (1) 式中X 为静注后t 时刻体内药量,K 为该药的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将(1)式积分得: Kt o e X X -= (2) 用血药浓度表示为: Kt o e C C -= (3) (3)式边取常用对数,表达式为: 303 .2log log kt C C o - = (4) 式中Co 为静注后最初的血药浓度。以logC 对t 作图应为一直线。消除速度常数K 可由该直线的斜率等于303 .2k - 的关系而求出。Co 可以从这条直线外推得到,用这个截距Co 可算出表观分布容积: o o C X V = (Xo :静注剂量) (5) 2 尿排泄数据 药物消除速度常数有时也可以从尿排泄数据来求算。为此,要求至少有部分药物以原形排泄,考虑到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途径,有一部分采取肾排泄,另一部分以生物转化或胆汁排泄等非肾的途径消除。 设Xu 为原形消除于尿中的药物量;Ke 、Kur 分别为肾排泄和非肾途径消除的表观一级速度常数。于是消除速度常数 K=Ke +Kur (6) 则原形药物的排泄速度 X K dt dX e u = (7) 式中X 为t 时间的体内药量。将(2)式中X 值代入(7)式后得

kt o e u e X K dt dX -= (8) 于是303 .2log log kt X K dt dX o e u -= (9) 由于用实验方法求出的尿药排泄速度显然不是瞬时速度( dt dX u ),而是一段有限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t X u ??。这样用t X u ??和t 中分别代替(9)式中的dt dX u 和t ,以t X u ??log 对t 中作 图为一条直线,其斜率为-k/2.303,与血药浓度法所求的斜率相同。故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 既可从血药浓度也可从尿排泄数据求出。这里要强调一点,平均尿排泄速度对数应该对集尿间隔内的中点时间作图。 【实验内容与操作】 单室模拟装置为带有两支管的三角烧瓶,烧瓶相当于体循环系统。当把药物(用酚红液代替)注入烧瓶中后,用蠕动泵将水以一定速度注入烧瓶中后,用蠕动泵将水以一定的流速注入烧瓶中,药物不断地从两支管中清除,两支管清除的药量可看作肾脏清除和非肾脏清除的药量。 1 操作 (1)将约250ml 的常水倒入三角烧瓶中,开动磁力搅拌器。用蠕动泵以每分钟大约6-8ml 的流速将常水注入烧瓶中,搅拌数分钟,使进入烧瓶中的水量同由两支试管中排出的量相等。用橡皮管与夹子控制其中一个支管的流速,使得液体连续滴出,另一个支管间歇流出液体。 (2)用移液管将烧瓶中的水取出10ml ,然后用移液管将0.1%酚红供试液10ml 加入烧瓶中并记时,此时间记为t 。以后每隔10min 自烧瓶中吸取0.5ml 供试液作为“血药样品”供测定用,同时定量收集不同时间内由一支管流出的试液作为“尿药样品”供测定用。 2 定量方法 取0.5ml 血药样品(或尿药样品),加入0.2mol/L 的NaOH 液5ml ,在波长555nm 测定酚红的吸收度并求出浓度。 3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酚红100mg ,置1000ml 量瓶中,加1%Na 2CO 3液至刻度,配成100μg/ml 的标准溶液,分别吸取0.5,1,1.5,2,2.5,3ml 的标准溶液,加水至10ml ,按酚红的定量方法测定吸收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 1.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的疗效,是因为:() 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 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 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 延缓抗药性产生 E. 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B 2. 生物样品分析的方法中,哪种是首选方法?() A. 色谱法 B. 放射免疫分析法 C. 酶联免疫分析法 D. 荧光免疫分析法 E. 微生物学方法 正确答案:A 3. 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后,可使:() A. 其原有效应减弱 B. 其原有效应增强 C. 产生新的效应 D. 其原有效应不变 E. 其原有效应被消除 正确答案:A 4. 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统计矩分析,是一种非房室的分析方法,它一般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下列哪一项的药物?() A. 房室 B. 线性 C. 非房室 D. 非线性 E. 混合性 正确答案:B 5. 药物的吸收与哪个因素无关?() A. 给药途径 B. 溶解性 C. 药物的剂量 D. 肝肾功能 E. 局部血液循环 正确答案:C

6. Ⅰ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 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 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 C. 年龄在18~45岁为宜 D. 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E. 一般选择适应证患者进行 正确答案:E 7. 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 A. 结合是牢固的 B. 结合后药效增强 C. 结合特异性高 D. 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 E. 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快 正确答案:D 8. 有关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正确叙述是:() A. 改变尿液pH可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 B.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易从肾小球滤过 C. 解离的药物易从肾小管重吸收 D. 药物的排泄与尿液pH无关 E. 药物的血浆浓度与尿液中的浓度相等 正确答案:A 9. SFDA推荐的首选的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为:() A. 体外研究法 B. 体内研究法 C. 药动学评价方法 D. 药效学评价方法 E. 临床比较试验法 正确答案:C 10.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受试者例数的要求是每个剂量组:() A. 5~7例 B. 6~10例 C. 10~17例 D. 8~12例 E. 7~9例 正确答案:D 11. 按t1/2恒量反复给药时,为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 A. 首剂量加倍 B. 首剂量增加3倍

药理学知识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名词解释集锦一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理学中的重要知识。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学习过程中,考生要掌握:药物作用与选择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量效关系,构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受体概念与特性,受体类型,受体调节,激动剂与拮抗剂,并且熟悉受体占领学说、跨膜信息传递,还要了解受体其他学说、受体药物反应动力学。 1.药物作用(action):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构成了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方面。 2.药物效应(effect):药物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原有功能的改变。 3.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如兴奋、亢进、抑制、麻痹、衰竭等。药物的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药物作用特异性与药理效应选择性之间的关系。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及补充治疗。 4.药物的不良反应(untoward effects):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畸作用等。 5.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血药浓度高低成正比,亦与药效的强弱有关,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6.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这种反应类型为量反应。 7.质反应:观察的药理效应是用阳性或阴性,结果以反应的阳性率或阴性率作为统计量,这种反应类型为质反应。 8.半数有效量(ED50):指使一群动物中半数动物产生效果的药物剂量。 9.半数致死量(LD50):指使一群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10.药物的安全评价指标:治疗指数及安全界限。 11.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LD50)伴数有效量(ED50),数值越大越好。安全界限:(LD1)/ED99 12..构效关系:特异性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 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得影响 【目得】 以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内活性指标,观察苯巴比妥及氯霉素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得影响,从而了解它们对肝药酶得诱导及抑制作用。 【原理】 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可诱导肝药酶活性,使戊巴比妥钠在肝微粒体得氧化代谢加速,药物浓度降低,表现为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减弱,即催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而氯霉素则为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导致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增强,即催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 【动物】 小白鼠8只,18~22g 【药品】 生理盐水、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5%氯霉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器材】 天平、鼠笼、秒表、注射器1 ml×4、5号针头×4 【方法与步骤】 一、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得影响 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每天1次,共2天。 2、于第三天,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得反应。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与恢复得时间,计算戊巴比妥钠催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 二、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得影响 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5%氯霉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 2、30分钟后,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得反应。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与恢复得时间,计算戊巴比妥钠催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 【统计与处理】 以全班结果(睡眠持续时间,分)作分组t检验,检验用药组与对照组有无显著性差异。(参见“数理统计在药理学实验中得应用”) 【注意事项】 1、催眠潜伏期为开始给药到动物翻正反射消失得间隔时间,睡眠持续时间为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得间隔时间。 2、本实验过程中,室温不宜低于20 C,否则戊巴比妥钠代谢减慢,使动物不易苏醒。 3、氯霉素溶液有结晶析出时可在水浴中加热溶解。 4、吸取氯霉素溶液得注射器应预先干燥,否则易结晶堵塞针头。

药动学考试重点

一.计算题: 1.某双室模型药物快速静脉注射100mg,测得各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如下: 时间(h)0.165 0.5 1.0 1.5 3.0 5.0 7.5 10.0 血药浓度 65.03 28.69 10.04 4.93 2.29 1.36 0.71 0.38 (ug/L) 请计算:α、β、A、B、Vc、T1/2(α)、T1/2(β)。 2.某患者口服某药100mg的溶液剂后,测得各时间的血药浓度数据如下: T(h) 0.2 0.4 0.6 0.8 1.0 1.5 2.5 4.0 5.0 C(mg/L) 1.65 2.33 2.55 2.51 2.40 2.00 1.27 0.66 0.39 已知F=1,求k, k a, t max, C max, Vd, Cl, AUC。 3.某药的治疗窗口2-10mg/L,分布容积为20L,半衰期为10h,如果给药间隔为 8h,请计算该药的维持剂量和负荷剂量。 4.静脉快速给药100mg,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方程为: C=7.14e-0.173t 其中C的单位是mg/L,时间t的单位为h。请计算: Vd;t1/2;总AUC;总清除率。 5.首剂负荷量静注后,立即以维持量恒速输注。如果稳态的上下限是15%,当 初浓度是下列两种情况时,请计算达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 a.80%的稳态浓度 b.500%的稳态浓度 二.问答题: 1.列举3种降低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答:(1)在胃肠道中吸收时间不足 (2)在胃肠道的竞争反应 (3)在肝脏中首关效应的抽提 2.给出并简要讨论4种可能的血浆浓度和反应相关性不好的情形。 答:(1)活性代谢物的出现:因为反应是原形和代谢物的函数,而且体内原形药物有可能比活性代谢物更早消失,这样一来,药物反应与原形药的关系将失去意义。 (2)耐受性:随着药物的连续应用,它的疗效可能消失。在任何时候,药物反应的强度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卷答案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卷 1 、名词解释 1. 生物等效性:生物等效性评价是指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的剂量,判断其吸收 速度和程度有无显着差异的过程。 2. 生物半衰期:简称血浆半衰期,系指药物自体内消除半量所需的时间,以符号以符号 T1/2表示。 3. 达坪分数:是指n 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 Cn 于坪浓度Css 相比,相当于坪浓度 Css 的分数,以fss 表示fss=Cn/Css? 4. 单室模型:各种药动学公式都是将机体视为一个整体空间,假设药物在其中转运迅速,瞬时达到分布平衡的 条件下推导而得的。 5?临床最佳给药方案:掌握影响抗生素疗效的各种因素。如果剂量太小,给药时间间隔过长,疗程太短,给药 途径不当,均可造成抗生素治疗的失败。为了确保抗生素的疗效,不仅应该给予足够的药物总量, 而且要掌握适? 当地给药时间间隔和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1. C -^^(1 V c k io 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滴注开始后血药浓度与时间 t 的关系。 k 2. lg (X u X u ) ——t IgX u 2.303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以尚待排泄的原形药物量(即亏量)的对数与时间 药物以非线性过程消除,且在体内呈单室模型特征时,静脉注射后,其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与剂量 X0的关系。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与给药周期的关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 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需几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测定有何基本要求?有何意义? C ss X 。 kt V(1 e k ) t 的关系。? 多剂量给药时,按一定剂量、一定给药时间间隔、多剂量重复给药,当 n 充分大时,稳态血药浓度(或坪浓度) 与时间t 的关系。 4. AUC X o V m V (k m X o 2V k 10 e X 。 k k X 0 (1 e k )(1 e a )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常见设计类型与统计分析

发布日期20140327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常见设计类型与统计分析 作者张学辉,卓宏,王骏 部门化药临床二部 正文内容 一、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统计分析问题现状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在新药上市注册申请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相比,这类试验样本数少、观测指标少,其统计分析问题要简单很多, 未引起申请人或研究者的重视,一般较少邀请统计专业人员参与。甚至一些人 认为这类试验是描述性试验,不需要进行专业的统计分析。其实正是因为这类 试验的样本数少,才要更加重视其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规范性,才能得出相 对可靠的专业结论。从目前申报资料看,存在较多问题:1)研究设计时未充 分考虑“三要素”(受试者、试验因素、观察指标),无法满足研究目标的专业 需要;2)研究设计不符合“四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和均衡),不采用常见 的设计类型,设计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异型试验;3)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选用不当,与研究设计类型不匹配,尤其是滥用t检验和单因素多水平设计资 料的方差分析方法。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一般要求参见技术指导原则[1]。本文拟介绍这类试

验的常见研究设计类型与统计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创新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 这里的创新药物是指新化学实体。这类药物通常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多项的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包括单次给药、多次给药、食物影响、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等药代动力学试验。后续还要进行目标适应症患者和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试验。 2.1 创新药物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 创新药物的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通常在I期耐受性试验结束后进行。受试者例数一般要求每个剂量组8~12例,男女各半。药物剂量,一般选用低、中、高三种剂量,有时会选用更多剂量。剂量的确定主要根据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的结果,并参考动物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试验的结果,以及经讨论后确定的拟在Ⅱ期临床试验时采用的治疗剂量推算。高剂量组剂量必须接近或等于人最大耐受的剂量。 由于该类药物初上人体试验,出于安全性和伦理的考虑,每位受试者只给药一次,最常采用多剂量组平行设计。一般设计为在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中、随机、开放、多剂量组平行、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试验。整理这类试验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时,可以归类为两因素(剂量、性别)析因设计。各剂量组内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或者不考虑性别因素时,可以将该试验简化为单因素(剂量)的平行组设计。 安全性好的药物,在伦理允许情况下,也可采用多剂量组、多周期的交叉设计。交叉设计的优点是节省样本量、自身对照、减少个体间变异,缺点是多

药代动力学12 第九章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动力学结合模型

药代动力学12 第九章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动力学结 合模型 第九章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第一节概述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 是按时间同步进行着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动力学过程,前者着重阐明机体对药物的 作用,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其经时过程;后者描述药物对 机体的作用,即效应随着时间和浓度而变化的动力学过程,后者更具有临床实际 意义。传统的药效动力学主要在离体的水平进行,此时药物的浓度和效应呈现出 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药物的量效关系可以求得其相应的药效动力学参数,如亲 和力和内在活性等。但药物的作用在体内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其在体内的 动力学过程较为复杂。以往对于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是分别进行的,但实际上 药动学和药效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动力学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 系。 早期的临床药动学研究通过对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的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来监测药物效应变化情况,其理论基础是药物的浓度和 效应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一关系是建立在体外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这里所 说的浓度实际上是作用部位的浓度,但在临床研究中我们不可能直接测得作用部 位的药物浓度,因而常常用血药浓度来代替作用部位的浓度。随着药代动力学和 药效动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药物在体内的效应动力学过程极为复 杂,其血药浓度和效应之间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出现了许多按传统理论无 法解释的现象,如效应的峰值明显滞后于血药浓度峰值,药物效应的持续时间明 显长于其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有时血药浓度和效应的曲线并非像在体外药效动 力学研究中观察到的 S形曲线,而是呈现出一个逆时针滞后环。进一步研究发现 血药浓度的变化并不一定平行于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变化,因而出现了上述的一 些现象,所以在体内不能用血药浓度简单地代替作用部位的浓度来反映药物效应 的变化情况。针对上述问题 Sheiner 等人于 1979年首次提出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结 合模型,并成功地运用这一模型解释了上述的现象。药动学和药效力学结合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0月补考《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辅导资料答案】

科目:药物代谢动力学试卷名称:2020年10月药物代谢动力学补考 学校名称:中医大网络教育 提示:每学期的题目都会有变化,请确保本资料是您需要的在下载!! 单选题 1.有关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正确叙述是:()(题目总分:1分) A--改变尿液pH可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 B--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易从肾小球滤过 C--解离的药物易从肾小管重吸收 D--药物的排泄与尿液pH无关 E--药物的血浆浓度与尿液中的浓度相等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A 2.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题目总分:1分) A--结合是牢固的 B--结合后药效增强 C--结合特异性高 D--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 E--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快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D 3.肝药酶的特征为:()(题目总分:1分) A--专一性高,活性高,个体差异小 B--专一性高,活性高,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E--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E 4.药物转运最常见的形式是:()(题目总分:1分) A--滤过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以上都不是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B

5.某弱碱性药在pH 5.0时,它的非解离部分为90.9%,该药的pKa接近哪个数值?()(题目总分:1分) A--2 B--3 C--4 D--5 E--6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C 6.药物的吸收与哪个因素无关?()(题目总分:1分) A--给药途径 B--溶解性 C--药物的剂量 D--肝肾功能 E--局部血液循环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C 7.多数药物在血中是以结合形式存在的,常与药物结合的物质是:()(题目总分:1分) A--白蛋白 B--球蛋白 C--血红蛋白 D--游离脂肪酸 E--高密度脂蛋白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A 8.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题目总分:1分) A--血液 B--肾脏 C--胆道系统 D--肠道 E--肺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A 9.关于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下列哪种观点是错误的?()(题目总分:1分) A--生物转化是药物从机体消除的唯一方式 B--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 C--肝药酶的专一性很低 D--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合成 E--肝药酶数量和活性的个体差异较大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药物代动力学完整版 第二章药物体转运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酶等在Caco-2细胞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的代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综述单室模型模拟实验

实训二单室模型模拟试验单室模型的定义:药物进入体内后,能够迅速向全身的组织及器官 分布,使药物在各组织、器官中很快达到分布上的动态平衡,此时整 个机体可视为一个隔室,这种模型称为:“单室模型” 。单室模型是 最基本、最简单的模型。 一.实验内容 1.操作 将纯水盛满三角瓶中,开动磁力搅拌器,以每分钟大约6~8ml的流速 将纯水注入三角瓶中,调试稳定后,用移液管吸取0.1%的酚红供试液 10ml加入三角瓶底部,并瞬间搅匀,此时间记为0时刻,以后每隔10分钟自三角瓶内同一位置吸取2ml供试液作为血药浓度测定用,同时定量 收集不同时间段内由侧管流出的试液作为尿排泄数据的测定。 2.定量方法 取2ml供试液,加0.2mol/L的NaOH液至10ml,在555nm处测定酚红 的吸光度,并求出浓度。如果吸光度超过,可在此10ml基础之上,进一 步稀释一定倍数,直至测定出该吸光度为止。 二.静脉注射 用移液管吸取0.1%的酚红供试液10ml加入三角瓶底部的过程就相当 于静脉注射。 单室模型静注的三个特点: 药物瞬间在机体分布平衡 体内药物只有消除,无吸收、分布过程 消除速率和体内在该时的浓度呈正比。 1.血药浓度 若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符合单室模型,且按表观一级动力学从体内消 除,则快速静脉注射时,药物从体内消失的速度为: (1) 用血药浓度表示为: C=C0e-kt (2) 两边取对数得:

logC=logC0- (3) 2.尿排泄数据 尿排泄数据的前提条件: 1. 有较多原型药物从尿中排泄 2. 药物经肾排泄符合一级速度过程,即尿中原型药物出现速 度和当时体内药量成正比 缺点:1. 操作较复杂2. 误差较血药浓度法大 则原形药物的排泄速度为: =k e X0=k e X0 e-kt (4) 两边取对数得: log=log(k e X0)- (5) 由于用实验方法求出的尿药排泄速度不是瞬时速度的dX u/dt,而是一段有限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log(ΔX u/Δt) =log(k e X0)- (6) 三、仪器、试剂 仪器:N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磁力搅拌器、烧杯、抽滤瓶等 试剂:酚红、0.2mol/L的NaOH 四、实验内容 1.操作 将纯水盛满三角瓶中,开动磁力搅拌器,以每分钟大约6~8ml的流速将纯水注入三角瓶中,调试稳定后,用移液管吸取0.1%的酚红供试液10ml加入三角瓶底部,并瞬间搅匀,此时间记为0时刻,以后每隔10分钟自三角瓶内同一位置吸取2ml供试液作为血药浓度测定用,同时定量收集不同时间段内由侧管流出的试液作为尿排泄数据的测定。 2.定量方法 取2ml供试液,加0.2mol/L的NaOH液至10ml,在555nm处测定酚红的吸光度,并求出浓度。如果吸光度超过,可在此10ml基础之上,进一步稀释一定倍数,直至测定出该吸光度为止。 五、实验结果 将血药浓度数据和尿排泄数据列于表1和表2。 表1 血药浓度数据 取样时间 10203040506070 (分) 吸光度A0.2290.2290.2130.2120.2080.2100.211 浓度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