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及勘察等级

1、工程概况

拟建“XXXXXX市政道路工程”为XXXXXX水库周边的路网工程,由道路一(路宽12m,道路长0.5879KM)、道路二(路宽15。5m,道路长1.63KM)、道路三(路宽12m,道路长0.32KM)、道路四(路宽40m,道路长0.325528KM)、道路五(路宽16m,道路长0。214KM)及洛平新街(路宽43.5m,道路长1。067KM)共6条道路组成,道路四及洛平新街设计为城市Ⅰ级主干道,其余为城市Ⅰ级次干道,路面设计荷载标准为BZZ—100,道路分为左右两幅,设计基准期为20年。

受建设单位委托,本次勘察范围为道路四及道路五,道路四、五位于场区的南侧,几乎平行,距离约150m左右。其中道路四全长0。325528KM,道路段起点中桩里程:K0+000(中桩坐标:X=2922355.217,Y=365668。869;中桩设计高程H=1125。00);终点中桩里程:K0+325。528(中桩坐标:X=2922418。343,Y=365988.218;中桩设计高程H=1115.30),道路五全长0.214258KM,道路段起点中桩里程:K0+000(中桩坐标:X=2922175.618,Y=365697.838;中桩设计高程H=1119.264);终点中桩里程:K0+214.258(中桩坐标:X= 2922209.736,Y=365909.362;中桩设计高程H=1115.571),两段道路均无桥梁及隧道工程。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XXXXXXXX公司,设计单位为XXXXXXXXXXXXX公司。

2、勘察等级

根据现场踏勘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规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如下:

①、根据工程规模和拟建物特征,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②、拟建场地地质情况、地形地貌复杂,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

③、场地基岩为白云岩(可溶性碳酸盐岩石),为特殊性岩土,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④、根据以上3条,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为乙级。

(二)勘察工作任务及执行规范

1、勘察工作任务

我公司受“XXXXXXX公司”委托,承接XXXXXXXX道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根据设计提供的委托勘察内容及《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规范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内容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沿线地段的地质构造、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基岩风化层厚度及风化破碎程度,并提供岩土参数;

(3)、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和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论证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4)、查明沿线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其密实度;

(5)、查明沿线地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6)、判定场地类别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7)、查明沿线各地段裂隙、软弱夹层的分布、产状、充填物质及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天然容重,饱和容重,固结排水剪的内摩擦角、凝聚力,滑动面的残余内摩擦角、凝聚力,孔隙水压力系数等),查明裂隙、软弱夹层和缓倾角结构面的不利组合情况,评价其抗滑稳定性,查明各段边坡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可能的滑移影响范围,提供各段边坡设计所需要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并提出相应的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措施和建议。

(8)、道路路基、路堑边坡和路堤工程地质评价;

(9)、判定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勘察执行的规范依据

本次工程勘察执行以下规范: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GJ004-89);

(4)、《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D70-2004);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

(8)、《工程测量规范》(50026-93);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3)、《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 22/45-2004;

(14)、《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 22/46-2004;

(三)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完成情况

根据本次勘察内容及要求,本次道路勘察的重点是详细查明道路沿线岩土构成及岩土质量,以及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因素,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及具体的设计参数.为此,采取了工程地质测绘、岩土钻探、岩土样常规试验等工作方法,具体如下:

1、1/500工程地质测绘:对场区地层岩性、地貌及地质构造、岩溶及地下水和不良地质进行了详细调查,为场区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指导依据.范围为道路边线两侧各100m,面积0.11KM2;

2、工程测量:本次勘察测量放线,系依据规划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GPS16(X=2922421。6720,Y=365979.043)及控制点A59(X=2922424.736,Y=365902.491),并根据设计提供道路总平面图及道路中桩坐标进行实际测量定位放线,高程引测点为控制

点GPS16,其高程为1117.60m,具体位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3、岩土钻探:为揭露道路工程场区土层特征及厚度变化,以道路中心桩为依据,每40.00m处为一横断面,布置3个钻孔,道路四钻孔左右间距为20m,道路五钻孔左右间距为8m,共布置钻孔45个(其中道路四布置钻孔27个,钻孔编号为D4—1—D4—27;道路五布置钻孔18个,钻孔编号为D5-1-D5—18,详见钻孔平面布置图),钻孔钻入路面以下控制持力层深度3-5m。在钻探过程中,如遇岩体破碎或影响持力层选择的岩溶洞隙时,再按照上述要求加深钻孔深度。通过钻探较详尽的查明场地岩土的类别、构成剖面及平面分布规律.

4、搜集相邻场地在建或已建建筑物的勘察资料,进行工程地质类比;

5、岩土室内试验:土样按不同路段、土类型采集12件(硬塑红粘土6件,可塑红粘土6件),作土常规试验,用以评价场区土层工程力学性能;岩样按不同地层及岩性采集,共6件作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用以评价岩基承载力值;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一

二、道路工程地质条件

(一)气象条件

XXXXX市属亚热带气候区,其特点是:冷暖气流交替强烈,季风高原气候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气候多变,光、热、水同季、日照少,阴雨多。

拟建道路地区气候四季温和,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属于亚热带温润温和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5.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高气温39.5℃(1952年7月5日),极端最低气温—9。5℃(1970年1月6日)。历年冬季积雪日数平均3。2天,霜日数12。7天,无霜期长达260天以上,雹日数2。2天,局部地区有雹灾。湿度较大,相对湿度76.9%左右。全年日照时数1412。6,日照百分率32%。全年主导风向北偏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偏西.此外,晴天多南风,雨天多北风。

拟建道路地区雨量较丰沛,年降水量在1120-1220毫米,全年分布不均,经常出现春旱和夏早现象,且降水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历史最高年降水量1664.7毫米,最少年为718.6毫米。年陆面蒸发量为588-630毫米。

(二)工程环境

本次勘察范围位于XXXXXXXX水库旁,交通便利。道路四、道路五路线基本从村庄边缘通过,对村庄影响较小,道路经过范围有少量建筑需要拆迁,人口、建筑密度不大,地下管网以自来水管为主;其余勘察线路以耕地为主,分布少量空地,拟建道路多处与高压输电线交叉。故本路段工程环境较简单。

(三)地形地貌

拟建场区位于溶蚀残丘—斜坡地貌区,拟建道路主要展布于缓丘、溶蚀残丘斜坡、洼地等小尺度地貌单元中.道路四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KO+0—K0+040段地形高差较大,其余路段较平缓,道路范围内标高在1115.02-1135.00m之间,高差19.98m。道路五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整体较平缓,道路范围内标高在1113.89-1119.95m之间,高差6.06m。场区溶丘形态浑圆低矮,斜坡坡度较缓。场区除现状建筑外,基本属农业用地范围,植被较发育。

(四)地质构造

据XXXXXX域地质图及现场勘测,拟建场地附近没有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断层、褶曲,也无活动断层发育。场地基岩产状,倾向为162°,倾角26°。根据节理裂隙调查, 场地基岩发育有两组优势节理,以闭合隐节理为主,贯通性多较差,结构面结合较差~一般,节理面间距0.3m~1.5m,节理裂隙张开度1~3mm,表面粗糙,一般无充填或泥质胶结。其中第一组节理产状为310°∠80°,节理密度为1~3条/m;第二组节理产状为55°∠75°,节理密度为2~4条/m。

根据区域地质图及现场勘测,场内无破坏性断裂构造通过,区域地质构造稳定。除了岩体中的节理裂隙外,尚有溶蚀裂隙、沟槽、溶洞、石芽等岩溶形态较发育,对岩体完整性及其工程性能有一定影响。

(五)岩土构成及岩体质量单元划分

据钻探资料表明,场地上覆土层依次为杂填土或耕土、红粘土等(各单体土层分布及厚度见表二);场地基岩为三叠系安顺组(T1a)白云岩.各岩土层自上而下特征如下:

1、耕植土(Qpd):褐黄色~灰黑色,多见植物根系及残茎,场地分布范围较广,局部缺失,结构较松散;

2、杂填土(Q ml):杂色,由碎石、粘土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组成,结构松散,均匀性极差,回填时间为1~10年,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及道路附近,场区分布面积小;

3、红粘土(Q dl):场区主要土层类型,褐红、黄褐色,偶夹风化团块,按状态可分为硬塑、可塑、软塑。在剖面图上分别用Ⅰ,Ⅱ,Ⅲ表示。场区以硬塑、可塑为主,未见软塑.硬塑红粘土主要分布在道路四,可塑红粘土主要分布在道路五,道路四有少量分布.

各单体土层分布及厚度统计表表二

4、基岩:

场地基岩为三叠系安顺组(T1a)灰色、灰白色薄~中厚层白云岩,局部含少量泥质,细晶结构,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可见1cm方解石晶洞与溶孔发育,部分节理裂隙面充填方解石脉,部分节理裂隙面可见铁质浸染,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柱状。场地基岩以中风化为主,表层发育少量强风化及破碎中风化岩体。

根据下伏基岩岩体的风化特征、裂隙特征、坚固性、完整性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及建筑性能,将场地下伏岩体划分为A、B两个岩体质量单元,各岩体单元质量指标见表三.

岩体单元质量指标表表三

(六)、岩溶发育特征

场区分布三叠系安顺组可溶性的薄-中厚层白云岩,岩溶问题对道路建设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现将场区岩溶发育情况分述如下:(1)、地表岩溶

根据我单位技术人员对道路沿线工程地质调查,地表未见溶蚀漏斗、裂隙、溶洞等岩溶现象。

(2)、地下岩溶洞穴

场区下伏基岩为可溶性碳酸岩,本次勘察实际钻探孔40个,遇岩溶洞悉1个,见洞率2.5%,溶洞中有可塑红粘土充填,场地属岩溶微发育区,场地基岩岩溶形态除溶洞裂隙外,偶见溶孔发育,溶孔内见方解石晶体,多发育在基岩浅部,溶洞裂隙发育特征详见表四:

岩溶现象统计表表四

(3)场区岩溶特征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情况,场地岩溶情况不发育,但可能与钻孔布置间距较大,数量较少有关,根据岩溶地区相关经验及参考相邻场地工程地质经验,拟建场地岩溶具备以下特征:

①、岩体中的岩溶形态以表层溶蚀槽隙及溶蚀裂隙为主,另可见部分星散状小溶隙.溶槽和溶隙的形态,或呈单独出现,或呈串珠状垂直分布。

②、岩溶主要沿岩体垂直节理发育,以垂直形态为主,其发育宽度一般不大,但深度可能较大.在平面上的发展与展布方向也受节理方向所控制。当两组溶蚀裂隙相互交错时,彼此渗透连通在岩体中形成网格通道,形成较大深度的溶蚀洞隙。

③、岩体中的岩溶洞隙,一般均有硬-软塑粘土充填,其特点是深度越大、标高越底,内部的充填物状态越软。

(七)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拟建道路四北侧最近距离250m左右出为洛平水库,钻探期间为11月份,为枯水期,实测水位为1111.3m左右,水库设有泄洪闸,坝顶标高为1114.4m左右,拟建道路四设计道路标高最低点为1115。3m,且考虑到道路与水库距离较远,中间最大地形高度约1120m,可不考虑水库对道路的影响。

2、地下水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内地下水主要可分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属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附近居民生活用水补给,埋深浅,主要赋存于地形低洼地带.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中,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区域性含水岩组,节理裂隙较发育,为降雨入渗及径流水的良好通道,降雨易通过基岩中节理入渗及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以溶洞-裂隙型为主,富水性中等. 据全部钻探结束48小时后钻探点孔内观测资料分析,钻孔水位分布在0~4.1。0m之间,地势较高位置钻孔以干孔为主,无统一水面及分布规律,主要为残余钻探用水及土体中的上层滞水。

场地为碳酸盐地区,据《XXXXX水文地质志》记载及相邻场地抽水试验及水样分析资料,结合邻近无工业废水、废渣等腐蚀性物质排放等因素,分析认为场地地下水属HCO3-Ca。Mg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环境类型为湿润~半湿润Ⅱ类场地。

桥梁勘察报告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随着鄂尔多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继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原工业发展中总量小、增长粗放、发展缓慢、污染严重、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产业集群,开创工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位于东胜区罕台镇境内,场地内地势较为平缓,略呈缓坡状起伏。距康巴什新区9km,东距210国道0.7km,南距青春山50万伏变电站2.8km,西至补洞沟河沿,北至打坝渠,面积约为25km2。本次实施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区内道路、场平、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排污及处理、排水(雨水)、通信、弱电、绿化等项目。拟建桥梁位于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内,为该工程的子项之一。四座桥梁横跨区内唯一季节性雨水冲沟——补洞沟,连接补洞沟两岸待建道路。 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贸易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项目补洞沟桥梁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分两个阶段进行。初步勘察野外工作开

始于2007年11月14日,结束于2007年12月4日,历时21天,对拟建补洞沟1桥、2桥、3桥及4桥进行初步岩土工程勘察

;2008年3月6日,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对本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补洞沟4桥由于桥位更改,不在本次详细勘察任务之列,故我院对补洞沟1~3号桥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为保证成果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满足设计部门的使用要求与方便,我院综合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成果,编制本报告书。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根据拟建工程方案设计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拟建场地为Ⅱ类,拟建桥梁为中桥;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主要构(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按详细勘察要求进行,其目的是为本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基基础设计及工程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依据相应规范要求,结合拟建场地地质条件及拟建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勘察工作的具体任务为:(1)调查了解拟建桥位场地的地形地貌与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查明拟建场地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安全和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防治或整治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2)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2)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2)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3)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3) 1.5.3完成工作量 (3)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4)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2)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2)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3) 4.3.1场地环境类型 (13)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3)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3)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3)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4)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4)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17)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目录 1.概况 2.勘察工作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岩土工程评价 5.结论与建议 附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共1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4页 3、钻孔柱状图共58页 4、原位测试成果表共2页 5、岩样试压报告共2页 6、土工试验成果表共2页 7、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共2页

鼎诚·和丰佳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142067-KY 二0一四年四月

委托单位: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名称:鼎诚·和丰佳园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技术负责: 院长: 提交单位: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时间:

1.概况 1.1工程概况 受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对其拟建的鼎诚·和丰佳园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野外施工日期为2014年4月01日至4月16日,随即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吉安市城北,井冈山大道北面。建筑室内标高为63.00-64.30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57.40米。共有建筑物6栋。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 建筑物名称建筑 安全 等级 对差异 沉降敏 感程度 层数 深度 建筑 面积 (m2) 结构 类型 基础类型 上部活 荷载 (KN/m2) 6# 二较敏感11 5950 框架桩基础 3.0 1#2#3#5#7# 三一般 6 14500 框架 天然地基 桩基础 3.0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一、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危害程度; 二、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 三、查明地基土中有无液化土层,判定液化等级; 四、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土强度及变形参数,提出天然地基适宜的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 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六、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出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七、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八、提出对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意见。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doc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 学科门类:理学(07) 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属地理学一级学科,是在地图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该专业以地图、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为信息源,利用地图学、地理学、信息论、系统论等相关理论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S技术进行地理认知和地理信息传输、分析与应用的一门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知识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学科在深化地理认知的同时,已逐步成为全球变化,区域资源与环境、城市及区域规划管理,土地利用管理、水利、交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河海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流域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为特色,着重研究地理信息认知理论、空间数据模型和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的遥感提取,专题信息制图与数据更新技术;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决策支持原理与方法;为全球变化,区域资源环境、数字流域以及防灾减灾等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一、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有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基本理论,掌握地理信息分析技术、空间数据结构及信息处理技术、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地图可视化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应用、遥感数据分析及处理、空间决策支持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GIS及应用 2、遥感及应用 3、地图学 4、数字流域 5、GPS及应用 三、学制与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规划院版)

报告书岩土 工程名称:荆州市天谷还迁安置房工程k2013k30 工程编号: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人:核审 人:校核 项目参与人: 日05月12年2013专业资料 目录 4.2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一、4.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4.4 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1.1工程概况4.5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场地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6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基坑工程分析评价 4.7地下室抗浮水位评价1.4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工作量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结论与建议五、二、附件六、场地地理位置及气候2.1 场地地质构造2.2 场地地形、地貌2.3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2.4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6场地环境条件三、场地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 四、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1场地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专业资料 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的主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要目的和要求为:

1.查明场区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工程概况1.12.查明场地地基土体类型,分布及工程特性,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号路东侧修建荆州市天湖北省荆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在沙市区关沮乡凤凰村6标。谷还迁安置房。该建筑群包括七栋高层住宅楼,二栋连体的商业裙楼及地下室。3.提供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指标及桩基设计指标。本工程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现将各建筑物的荷重、结构类型、拟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土对砼结构及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采用的地基基础形式等分述如下:蚀性。,剪力墙结构,中柱55.50m18层,高度11049.781#楼、2#楼:建筑面积m,25.查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管;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荷重19000KN,边柱荷重13000KN6.根据场区与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和拟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对基础型式的选择基础,1700KN;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Ra 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提出建议,并提供各基础型式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33.45m。7、查明基坑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基坑,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层,高度55.50m1811049.783#楼:建筑面积m,2岩土工程问题提

读书报告第一次作业。。。。

膨胀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进展 1.前言 膨胀土是一种具有高分散性、高塑性的黏土,其矿物成分主要以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脱石、高岭石/蒙脱石等为主,对干湿气候变化异常敏感,常给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带来巨大危害,是一种“问题多的特殊土”。其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容易引起建筑物开裂、边坡失稳、渠道桥梁等结构物破坏,给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如1978 年我国南阳地区和1988 ~ 1992 年欧洲地区,持续的干旱天气致使出现了大规模房屋建筑开裂破坏现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为地基膨胀土失水收缩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变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膨胀土地区累计长度约386km,沿线曾发生大量渠段坍塌和浅层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事实上,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初,南阳陶岔引水渠的开挖施工中,膨胀土层就发生过十几处大滑坡,且大都发生在1: 4-1: 5的缓坡上,由此引起了人们对膨胀土问题的重视,并在其后进行了处理,为以后正式开工建设提供了处治经验。 2.胀缩性 胀缩性的概念是由于含水率变化而引起的膨胀土体积变化,称为胀缩变形,即含水率升高发生膨胀,含水率降低发生收缩。胀缩性是

膨胀土的典型性质之一。在许多条件下,当膨胀土经历往复干湿循环时,胀缩变形表现出不可逆性,往往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控制吸力条件下开展了干湿循环试验,发现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可分为宏观结构变形和微观结构变形两部分。一般而言,宏观结构变形的可逆性与干湿循环过程中的累积变形量有关,然而微观结构变形却通常是可逆的。 关于膨胀土的胀缩机理,国内外学者也开展了许多研究,得到一些普遍的认识。与水相互作用时,由于黏土矿物颗粒表面的亲水性与水分子的极性结构特征,水分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会吸附在矿物颗粒周围,形成一层水膜。水膜的厚度受黏土矿物种类、孔隙溶液成分、环境温度、外部荷载和微观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水膜的厚度变化则直接反映了膨胀土的胀缩性。膨胀土的干燥收缩过程实际上是土体在内力作用下颗粒间孔径减小和密实度增加的过程。当土体中的相对湿度高于大气相对湿度时,土体中的水分子会通过土体表面进入到大气中,形成蒸发。在蒸发过程中孔隙水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颗粒间会形成弯液面,产生毛细水压力。表面张力和弯液面曲率半径是影响毛细水压力的关键因素,且一般而言,毛细水压力为负值。因此,土体干燥失水过程中,颗粒周围的水膜变薄,孔径减小,在毛细水压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土颗粒会随蒸发而逐渐靠拢,宏观表现为收缩变。关于膨胀土的胀缩机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廖世文( 1984) 、高国瑞( 1984) 从晶格扩展、双电层理论和微观结构控制3 个方面对膨胀土的胀缩机理进行了总结归纳。刘特洪( 1997)则

【免费下载】遥感学习书籍大全

遥感学习书籍大全 《遥感》 作者:赵振远 《遥感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日]卡农公司图象研究室 《遥感地质学》 作者:陈华慧 《遥感地质学》 作者:李永颐李斌山陆成 《遥感概论》 作者:马蔼乃 《遥感文选》 作者:国家遥感中心 《农业遥感》 作者:寇有观萧鉥 《遥感专辑(第三辑)矿产勘查中的遥感方法》 作者: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 《遥感与非遥感地质信息复合应用中的计算机处理》 作者:谭海樵余志伟 《微波遥感第二卷雷达遥感和面目标的散射、辐射、理论》作者:[美]F.T.乌拉比R.K.穆尔冯健超 《遥感研究文集》 作者:吉林省遥感学会论文选编 《大气微波遥感》 作者:张瑞生 《微波遥感理论》 作者:王宝发 《遥感精解》 作者:[日]遥感研究会 《宇航遥感物理基础》 作者:孙星和 《航天多光谱遥感》 作者:韩心志 《高等学校教材水文遥感》 作者: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魏文秋 《环境遥感技术简介》 作者:龚家龙阎守邕 《遥感手册第一分册》 作者:汤定元陈宁锵等 《资源遥感研究文集》 作者: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编辑 《国外遥感技术的发展》 作者: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国土资源遥感技术》 作者:马鸿良等 《遥感地震地质文集》 作者: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 《航空物探遥感论文集》 作者:熊盛青唐文周姚正煦 《巡天千里眼遥感入门》 作者:[加]D.D.哈珀 《英汉遥感地质学词汇》 作者:张世良张炯姚彦之 《环境遥感与地理制图》 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 《航空摄影测量及遥感》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刘文熙许伦北方交通大学魏志芳吴景坤《遥感图像对地定位研究》 作者:李树楷 《地球物理勘探遥感原理》 作者:R.D.里根J.V.塔拉尼克S.I.古特曼 《遥感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作者:刘允良邢立新杨德明 《遥感地学分析》 作者:陈述彭赵英时 《遥感图象的数字处理》 作者美)J.G.莫伊克 《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 作者:宁书年等 《遥感手册第八分册》 作者:[美]吉尼·索利查尼斯·波尔顿等 《遥感图象信息处理》 作者:许殿元丁树柏 《遥感手册第五分册》 作者:[美]迪特尔·斯坦纳等 《遥感手册第七分册》 作者:[美]罗伯特G.里维斯等 《遥感手册第三分册》 作者:[美]理查德K.穆尔等 《遥感手册第六分册》 作者:[美]约翰 E.埃斯蒂斯弗雷德里克J.多伊尔 《遥感手册第四分册》 作者:奥尔登P.科尔沃科雷塞斯等 《遥感中的自适应雷达》 作者:[美]D.T.吉辛 《全球环境、资源遥感分析》 作者:李树楷

市政道路岩土勘察报告2015.10

xx市产业示范区 xx路(xxx~xxx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述 本次勘察的xx市产业示范区xx路(xxx~xx路),道路总长约1953.984米,设计里程桩号K0+000- K19+53.984,呈南北向,设计道路宽24m,拟建道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属支路,市政建设场地类别为II类,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等级为二级,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乙级。 我院受园区管委会委托,承接了该道路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1、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2013);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年版)。 2、勘察的目的、要求

(1)查明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道路沿线的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 (3)提供道路沿线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 (4)实测地下水位,并查明道路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来源、水位、排水条件及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5)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 (6)查明沿线各路段路基干湿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7)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8)查明道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成因、类型、性质及空间分布等; (9)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10)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3、工程进程 (1)准备工作:2015年3月20日~2015年3月20日 (2)野外作业:2015年3月21日~2015年3月30日 (3)室内试验:2015年3月29日~2015年3月31日 (4)资料整编:2015年3月29日~2015年4月1日 (5)提交报告:2015年4月1日 4、勘察工作 (1)勘察工作方法 本次勘察方法主要有: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各勘探孔定位采用全站仪测放,原位测试主要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取土样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取样方法采用重锤少击法。室内试验主要对土样进行了常规试验、膨胀四项。 (2)勘探点布置及勘察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勘探点布置根据设计院要求沿道路中心、边线交叉布置,中线间距50.0m。遇水塘、沟增加钻孔,共布置勘探孔48个,本次道路线路勘察实际完成勘探孔48个,其中取土孔17个,标贯孔8个,鉴别孔23个,外业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小螺纹钻施工。 道路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文化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况 受*****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文化中心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场地位于***,占地面积约为196×103平方米。拟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130×80平方米,包括图书馆、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具体使用功能未定,2~5层,框架结构,拟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大部分区域设有一层地下室(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底板设计标高暂时未定,设计单位为***。 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三级,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勘察目的和要求 勘察阶段属详细勘察,要求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基坑开挖及支护、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满足基础施工图设计要求。 按详勘要求,布设勘探孔38个,勘察技术要求按满足桩基础设计要求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要求编制。 (二)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书》及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2、执行的标准及规 《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15-31-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 外业工作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采用全取芯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及取试样作室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38个(其中取样测试孔13个),总进尺1221.04米,标贯测试205次,取土试样73个、岩石试样9个、水试样2组,试样的试验工作由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勘探孔主要数据见下表:

BMP图像的读写(8位和24位)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 报告书 实验名 BMP文件的读写(8位和24位) 班级计 121 姓名张进 学号 1213022016 2014年6月 16 日

一、实验内容 1、了解BMP文件的结构 2、8位位图和24位位图的读取 二、BMP图形文件简介 BMP(Bitmap-File)图形文件是Windows采用的图形文件格式,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所有图象处理软件都支持BMP图象文件格式。Windows系统内部各图像绘制操作都是以BMP为基础的。Windows 3.0以前的BMP图文件格式与显示设备有关,因此把这种BMP 图象文件格式称为设备相关位图DDB(device-dependent bitmap)文件格式。Windows 3.0以后的BMP图象文件与显示设备无关,因此把这种BMP图象文件格式称为设备无关位图DIB(device-independent bitmap)格式(注:Windows 3.0以后,在系统中仍然存在DDB位图,象BitBlt()这种函数就是基于DDB位图的,只不过如果你想将图像以BMP格式保存到磁盘文件中时,微软极力推荐你以DIB格式保存),目的是为了让Windows能够在任何类型的显示设备上显示所存储的图象。BMP位图文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是BMP或者bmp(有时它也会以.DIB或.RLE作扩展名)。 位图文件可看成由4个部分组成:位图文件头(bitmap-file header)、位图信息头(bitmap-information header)、彩色表(color table)和定义位图的字节阵列,它具有如下所示的形式。 位图文件结构内容摘要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 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2012年05月24日~2012年06月04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翔 技术负责人:康景文 审定人:陈麟 审核人:颜光辉

工程负责人:余超贵 报告编写人:聂俊 提交日期: 2012年06月15日 中国建筑西察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3.岩土的测试成果 标准贯入试验 室内试验 击实试验 4.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砂土液化评价 5.岩土工程评价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路段区土基的干湿类型评价 地层工程特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6.结论与建议 附件: 1.综合图例 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6张 5.岩土测试报告 1份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工业园内,地处沙坪镇百胜村。本工程为1条规划城市道路,详情见表。该工程业主为宜宾临港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受四川中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道路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道路情况说明表表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 勘察日期:2017年1月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 1. 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2 1. 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3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4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5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 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3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6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3.3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10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3.5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图表第二部分1. 图例 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3 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 录目 页8 6. 钻孔柱状图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7. 页2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m 拟建建筑物主要特征 1.1表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

遥感地质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课程期末考试论文(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遥感地质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学时: 开课时间:

浅谈“遥感地质学”在地质类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遥感地质是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其实际操纵性较强,需要我们对理论基础知识不断地应用巩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属于地质工作中的一种新型的工作手段,充分结合了现时计算机高科技信息技术。在地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地区岩性,构造的状况分析后服务与地调填图,矿产普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着其特殊的高效性,空间性和优势所在。本文结合“遥感地质”课程的学习,浅谈下其在未来地学相关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遥感空间信息地质找矿应用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遥感技术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遥感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因而使得遥感技术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科学技术。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属于地质工作中的一种新型的工作手段,充分结合了现时计算机高科技信息技术。在地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地区岩性,构造的状况分析后服务与地调填图,矿产普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着其特殊的高效性,空间性和优势所在。正如中科院院士徐冠华等,所谈及遥感技术为地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导致了地学研究范围,内容、方法的重要变化,标志着地学信息获取和方法处理的一场革命。中国遥感事业自70年代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也日渐普遍。相对国际发达国家,中国遥感事业与其尚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正证明了在学科应用教学方面的前景性和挑战性。 《遥感地质学》是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为地质,资勘和海洋类专业开设的院定专业限选课,共48学时,其中24实验学时。通过半学期的遥感地质课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学习,对遥感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义,同时对地学高新技术的发展有了所了解。本文结合“遥感地质”课程的学习,浅谈下其在未来地学相关工作中的应用。 遥感地质在地学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地质调查方面: 地质调查方面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意义和作用应体现最明显的是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我国存在最大的空白区是青藏高原空白区,因其独特的海拨,积雪,压力,缺氧,交通等因素给地质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开展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尤其在藏北属于“世界屋脊”,生命的禁区,地质工作者很难实地进入实施开展。青藏高原所占面积巨大,是我国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科学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和天然的实验室,我国研究开发价值极大。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先后开展了多次地质调查,如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师承担的地质调查局“西藏安多1:25万安多多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就充分利用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性。安多地区平均海拨4700多米,气候已变,极寒,其中部分地区很难进入。 安多北捷布曲冰蚀谷(上为南)(据张绪教等)

遥感地学分析读书报告

成像光谱技术研究动态 王立平刘洪博 1 引言 地物的反射辐射光谱特征是遥感的主要物理基础,是开展地球表层物质的物性和空间结构分析,进而加以识别的主要依据。成像光谱技术具有高光谱分辨率、超多波段和图谱合一的特点,在大尺度范围内探测地表物质连续光谱特性的同时,还获取了地物的空间形态和状态信息。成像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越高,所反映地物光谱特征就越精细,甚至可获取与实验室或地面实测光谱类似的曲线,为地物或地物成份的遥感识别奠定了基础。 2 成像光谱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成像光谱遥感所用的仪器是成像光谱仪。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成像技术发展较早,也最具代表性。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美国已经研制了三代成像光谱仪。 第一代成像光谱仪的代表是航空成像光谱仪AIS。它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NASA所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设计,已于1984-1986年装在NASA的C-130飞机上飞行。这是一台装有二维、近红外阵列探测器的实验仪器,128个通道,光谱覆盖范围从1.2~2.4μm,并在内华达Cuprite地区的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二代成像光谱仪的代表是机载可见光/近红外成像光谱仪AVIRIS,它有224个通道,使用光谱范围为0.41~2.45μm,每个通道的波段宽约为10nm。曾放在改装后的高空U2飞机上使用.为目前最常用的航空光谱仪之一。 基于NASA仪器的成功应用,也基于采矿工业及石油工业的需求,在AVIRIS之后,地球物理环境研究公司GER又研制了l台64通道的高光谱分辨率扫描仪GERIS。其中63个通道为高光谱分辨率扫描仪,第64通道是用来存储航空陀螺信息。该仪器由3个单独的线性阵列探测器的光栅分光计组成。它与其他仪器的区别是在不同的光谱范围区内,通道的光谱宽度是不同的。

基于DCT的数字水印算法 阅读报告

《基于DCT的数字水印研究》 阅读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视觉 姓名廖杰 学号M201372880 专业计算机技术 任课教师王天江 所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报告提交日期2014-01-13

一.概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DCT变换的图像数字水印算法,重点解决了水印嵌入过程中不可见性和鲁棒性折衷问题。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分块并对各子块做DCT变换,接着将经过Torus置乱的水印图像嵌入到各子块的中频DCT系数中,通过选择适当的嵌入强度,可以得到较好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 二.概念综述 2.1 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Digital Watermarking)是一种信息隐藏技术,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数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数字产品中嵌入秘密信息,以便保护数字产品的版权、证明产品的真实可靠性、跟踪盗版行为或者提供产品的附加信息。其中的秘密信息可以是版权标志、用户序列号或者是产品相关信息。一般,它需要经过适当变换再嵌入到数字产品中,通常称变换后的秘密信息为数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ing)。数字水印的嵌入不应影响原有数据内容的价值和使用,通常是不可见的或不能被人的感知系统察觉,且不会被常规处理操作去除。 2.2 数字水印系统的基本框架 一个典型的水印系统由嵌入器和检测器组成。嵌入器至少具有两个输入量:一个是原始信息,它通过适当变换后作为待嵌入的水印信号;另一个就是要在其中嵌入水印的载体作品。水印嵌入器的输出结果为含水印的载体作品,通常用于传输和转录。之后这件作品或另一件未经过这个嵌入器的作品可作为水印检测器的输出量。大多数检测器试图尽可能地判断出水印存在与否,若存在,则输出为所嵌入的水印信号。下图给出了数字水印处理系统基本框架的详细示意图。它可以定义为九元体(M,X,W,K,G,Em,At,D.Ex),分别定义如下: 1、M代表所有可能原始信息的集合。 2、X代表所要保护的数字产品x(或称为作品)的集合,即内容。 3、W代表所有可能水印信号w的集合。 4、K代表水印密钥k的集合。 5、G代表利用原始信息m、密钥K和原始数字产品x共同生成水印的算法,即 G:M*X*K->W,w=G(m,x,K)

遥感地学分析读书笔记

绪论 根据遥感信息的利用方式和效应,可以把遥感技术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瞬时信息的定性分析 2.空间信息的定位分析 3.时间信息的趋势分析 4.环境信息的综合分 析,即多种来源信息的复合分析 第一章遥感信息的地学评价 (一)遥感信息的属性 1.遥感信息的多源性(平台、载体的多层次,波段不同,视场不同,时间不同) 2.遥感信息的物理属性(不同的空间分辨率、波普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二)遥感研究对象的地学属性 1.空间分布 2.波谱反射和辐射特征 3.时相变化 二、遥感信息地学评价的标准 (一)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又可称为地面分辨率,指一个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空间分辨率有三种表示形式: (1)象元,每个象元的大小在地面上对应的范围,即在地表与一个象元大小相当的尺寸,用米表示。 (2)象解率,指胶片上1毫米间隔内包含的线对数,用线对/毫米来表示。 (3)视场角,指电子传感器的瞬时视域,用豪弧度表示。视场角小,得到的光通量小,空间分辨率低;反之,空间分辨率高。 (二)波谱分辨率 波普分辨率指传感器所用的波段数目、波段波长以及波段宽度。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波长、带宽,这三个因素决定波普分辨率。 对于传感器波谱分辨率的选择,有两种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分析波谱特征时,光谱波段分得愈多愈细、频带宽度愈窄,所包含的信息量就愈大,针对性愈强,则易于鉴别细微差异,因而在实验室研究中多光谱波段往往可以发展到十几、甚至几十个波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便要对之进行综合归纳。因为波段分得愈细,各波段数据间的相关性就愈大,增加了信息的冗余度,未必能达到预期识别效果。同时波段愈多,数据量愈大,给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鉴别带来困难。 (三)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区遥感影像重复覆盖的频率。 第二节陆地卫星系列的地学评价 (三)火箭遥感的特点 1. 火箭可以选择最有利的时机 2.火箭资料有快速、大面积同步覆盖的特点 3.火箭灵活、方便,发射简单,准备时间短,发射架小,可以移动 4.成本较低,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设计 5.摄影处理设备简单 二、航空遥感的特点 航空遥感作为遥感立体观测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其明显的特点。 1.航空遥感空间分辨率高、信息容量大,主要服务于较大比例尺的区域资源与环 境详查,以及解决工程技术上的具体问题,其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 2,航空遥感灵活、方便,适用于专题遥感研究。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选择具有一定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设计航空遥惑飞行的方案和路线等。获得图象较为方便,成本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