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热泵冷热源机房及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水源热泵冷热源机房及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水源热泵冷热源机房及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水源热泵冷热源机房及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符号单位说明 (1)

1 引言 (1)

2 工程概况及参数选定 (2)

2.1工程概况 (2)

2.2参数选定 (2)

2.3围护结构参数 (3)

3 空调区冷负荷和热负荷计算 (4)

3.1空调区室夏季冷负荷的计算 (4)

3.1.1 外墙和屋顶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4)

3.1.2 围护结构冷负荷 (4)

3.1.3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5)

3.1.4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5)

3.1.5 室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6)

3.1.6 照明设备冷负荷 (7)

3.1.7 人体散热冷负荷 (7)

3.1.8 人体散湿形成的潜热冷负荷 (8)

3.2空调湿负荷的计算 (8)

3.3 空调热负荷计算 3.3.1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Qj的计算: (22)

3.3.2 通过门、窗缝隙的冷风渗透耗热量Q2(W) (22)

4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25)

4.1空调系统的分类 (25)

4.1.1 按照空气处理设置的情况分类 (25)

4.1.2 按负担室负荷所用的介质种类分类 (25)

4.1.3 根据集中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分类 (26)

4.2方案比较 (26)

4.2.1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方案比较 (26)

4.2.2 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的特点 (27)

4.3空调系统的选择 (28)

4.3.1 空调系统的选择原则 (28)

4.3.2 空调系统选择结果 (28)

5 风量的确定 (29)

5.1送风量的确定方法 (29)

5.2新风量的确定方法 (29)

5.3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 (30)

5.3.1 风机盘管风量的确定方法 (30)

5.3.2 新风冷负荷 (31)

5.3.3 风机盘管负荷计算 (31)

5.4房间气流组织形式 (33)

6 冷水机组的选型 (34)

6.1冷源系统的确定及选型 (34)

6.1.1 活塞式冷水机组 (34)

6.1.2 螺杆式冷水机组 (35)

6.1.3 离心冷水机组 (35)

6.1.4 风冷式冷水机组 (35)

6.1.5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35)

6.2选型结果 (36)

7 空气处理设备的计算和选型 (37)

7.1新风机组的选型 (37)

7.1.1 各层新风机组的选择 (37)

7.2风机盘管的选型计算 (38)

7.2.1风机盘管的选型说明 (38)

7.2.2风机盘管选型 (39)

8 新风系统管道风力计算 (41)

8.1通风管道的设计原则 (41)

8.2风道设计的原则 (41)

8.3通风管道的选择与制作 (41)

8.4风管设计说明 (42)

8.5风管的风力计算 (42)

8.5.1 用假定流速法对风管进行风力计算 (42)

8.5.2 新风管道的风力计算 (42)

9 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45)

9.1空调水系统的布置 (45)

9.1.1 两管制系统的优点 (45)

9.1.2 闭式系统的优点 (45)

9.1.3 同程和异程系统的选择 (45)

9.2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46)

9.2.1 水管管材的选择 (46)

9.2.2 水管水力计算方法 (46)

9.2.3 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 (47)

9.2.4 冷凝水管的设计 (51)

10 机房及附属设备的选择 (52)

10.1冷冻水泵选型 (52)

10.1.1 冷冻水泵的选型 (52)

10.2冷却水泵的选择 (53)

10.2.1 冷却水系统的计算 (53)

10.3膨胀水箱的选择 (53)

10.3.1 膨胀水量的计算 (53)

10.3.2 系统补给水量的计算 (54)

10.4软化水箱的选择 (54)

10.5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型 (55)

10.6空调水系统主要配件及说明 (55)

10.8除污器的选择 (56)

10.9制冷机房的注意事项 (56)

11 空调系统消声减震的方案设计 (57)

11.1系统消声 (57)

11.1.1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57)

11.1.2 消声装置的选择 (57)

11.2系统减振 (57)

12 管道的保温及防腐 (59)

12.1保温材料的确定 (59)

12.1.1 风管保温厚度确定 (59)

12.2保温层厚度的选定 (59)

结论 (61)

参考文献 (62)

致谢 (63)

附表 (64)

附表1夏季负荷统计表 (64)

附表2冷负荷、湿负荷及风量的汇总表 (64)

附表3风机盘管选型表 (66)

附表4新风管道风力计算表 (68)

符号单位说明

a

不同水温下的扩散系数 A

蒸发表面积,㎡ B

标准大气压,101325Pa 1B

当地大气压(Pa ) K

传热系数,W/(㎡·℃) C

水的比热,kJ/(kg·℃) a C

窗的有效面积系数 n C

窗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s C

窗玻璃的遮挡系数 e d

矩形风管的当量直径,mm n d

室空气的含湿量,g/kg w d

室外空气的含湿量,g/kg F

面积,m 2 g

一名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 G

空气量,kg/h d f h h 、

水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mH 20 m h

设备阻力损失,mH 20 H

水泵扬程,mH 2O τw J

计算时刻下太阳总辐射负荷强度,W/㎡ κ

管道的绝对粗糙度,m n h

室空气的焓,kJ/kg w h

室外空气的焓,kJ/kg

l

管道长度,m w m

散湿量,kg/h N

设备的安装功率,kW 1q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W 2q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潜热散热量,W 1q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W s q

热源的实际散热量,W m R

单位摩擦阻力,Pa/m n t

夏季空气调节室计算温度,℃ w t

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 wp t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ν

风速,m/s j V

冷冻水流量,m 3/s β

传热衰减系数 η

电动机的效率 λ

摩擦阻力系数 ζ

局部阻力系数 ξ

时间迟延,h w ρ

空气密度,kg/m3 τ

计算时刻,h m P ?

摩擦阻力,Pa t ?

邻室温升,℃ ξτ-?t

负荷温差, ℃

1 引言

本篇文章是对林州市电业局小区地源热泵机房及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说明。从建筑结构及其要求制定空调方案,要求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即能够满足办公舒适性。此外还要从空调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经济性,以及建筑整体的美观度考虑。并能对以后的使用和费用支出做一定的预估。中央空调在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先进。能够有效的管理,一次性投资,后期使用方便,并且不占用建筑的有效空间。本文就是对中央空调的设计到选型,到校核计算的一个说明。从冷负荷计算,到室方案的选择和设备的选型。机组的布置连接和选型都有说明。方案选择是整体考虑以及设计的总体思想。计算部分是整个设计的基础,绘图部分是与设计施工相联系的实际的走管和安装。三个部分相依相承,都与整个工程密不可分。各个部分都要保证科学合理,正确无误,经济适用。

本设计是热泵系统的典例。其中,有理论的分析计算,有中央空调方案的选择论证,有实际的绘图安装。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实例。设计计算主要有冷负荷的计算,送风量的计算,管路的计算等。冷负荷的计算确定了房间的空气状况和调节条件,以及整个工程的负荷量,是确定室空调调节方案的主要数据。也是选择冷水机组最主要的参考数据。送风量和管路的计算是面向实际设备和管路的数据资料,都是整个设计的基础。

空调系统方案的选择,基本上确定了空调的形式和容。本设计选用的是独立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空调方案的选择决定了后期设计的方向和容,是设计中关键的环节。也是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制定出来的。

整个设计的理论部分主要集中在前两个部分,实际的安装和设备运行等实际性的工程问题都集中在绘图这个阶段。绘图是把方案完好的实现的一个基础,是工程赖以完成的技术性支持的资料。绘图中要尽量的与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相联系。尽量使方案以一种直观详尽的方式体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方案在成熟完善并且检验的过程。是整个设计中最重要和最有难度的部分。

本设计容包括:负荷计算;风系统设计;水系统设计;机房布置;设备选型及文献翻译几部分。

在上面主要阶段完成以后还要对一些具体细节的问题加以论证思考并列出解决方案。比如管路的腐蚀问题,保温问题,材料的选择问题等。整个设计中尽力完善解决工程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冷热源课程设计

《冷热源工程》 课程设计计算书 题目一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扌旨导教!J帀: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7月14日

目录 1设计原始资料 (2) 2 .................................................... 冷源方案确定 (3) 2.1方案一......................................................... ? (3) 2.2方案二.......................................................... ? (6) 23方案三........................................................... ? (7) 2.4方案四........................................................ ? (8) 25技术性分析 ................................................. ? (10) 26经济性分析 (12) 3.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12) 3.1分水器和集水器的用途与构造 (12) 3.2分水器和集水器的尺寸 (14) 3.2.1分水器的选型计算 (14) 3.2.2集水器的选型计算 (15) 4.膨胀水箱配置与计算 (15) 4.1膨胀水箱的作用于构造 (15) 4.2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 (16) 4.3膨胀水箱的选型 (17) 5.冷冻水系统的设备选型和计算 (18) 5.1冷冻水泵的选型和计算 (18) 5.1.1水泵流量和扬程的确定 (18) 5.1.1水泵型号的确定 (20)

水蓄冷、冰蓄冷空调系统浅析

水蓄冷、冰蓄冷空调系统浅析 发表时间:2019-03-21T15:47:56.9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丁岳峰 [导读] 在白天用电高峰时释放该冷量提供空调服务,从而缓解空调高峰电力的矛盾。目前较为流行的蓄冷方式有二种,即水蓄冷、冰蓄冷。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引言 蓄冷技术,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通过介质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释放该冷量提供空调服务,从而缓解空调高峰电力的矛盾。目前较为流行的蓄冷方式有二种,即水蓄冷、冰蓄冷。 正文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一些大中城市中央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量的2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峰谷负荷差加大,电网负荷率下降,电网不得不实行拉闸限电,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少影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应用于蓄冷技术,将空调用电从白天高峰期转移到夜间低谷期,均衡城市电网负荷,达到多峰填谷的目的,蓄冷技术的原理,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服务,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最常用的蓄冷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冰蓄冷和水蓄冷。 一、冰蓄冷 顾名思义蓄冷介质以冰为主,不同的制冰开式,构成不同的蓄冷系统。蓄冷系统的思想通常有两种,完全蓄冷与部分蓄冷。因为部分蓄冷方式可以削减空调制冷系统高峰耗电量,而且初投资夜间比较低所以目前采用较多,在确定部分负荷蓄冷系统的装置容量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1、空调系统夜间不运行,仅白天运行,或者夜间运行的空调负荷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制冷机的最佳平衡计算公式应为 qc=Q/(N1+CfN2) Qs=N2Cfqc, 式中qc:以空调工况为基点时的制冷机制冷量,kw,Qs:蓄冰槽容量,KWH; N1:白天制冷主机在空调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由于白天制冷机不一空均为满载运行,计算时该值可取(0.8-1.0)n. N2:夜间制冷主机在蓄冷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 Cf:冷水机组系数,即冷水机组蓄冰工况制冷能力与空调工况制冷能力的比值,一般活塞式与离心式冷水机组约为0.65,螺杆式冷水机组约为0.7.它取决于工况的温度条件和机组型号。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结合具体的工程,就可得出应配置的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与蓄冰槽容量。 2、空调系统部分夜间运行,而且所需的冷负荷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样一般以夜间所需的冷负荷为依据。选择基载主机。然后从总负荷中扣除基载主机所承担的负荷,再按第一种情况合理配制冷水机与蓄冰槽。 二、水蓄冷 水蓄冷是利用3-7°C的低温水进行蓄冷,可直接与常规系统区配,无需其它专门设备。 其优点是:投资省,维修费用少,管理比较简单。但由于水的蓄能密度低,只能储存水的显热,故蓄水槽上地面积大。如若利用高层建筑内的消防水池,在确定制冷机容量与蓄冷槽的容量时,可根据消防水池的容量来计算出蓄冷量,然后根据剩余负荷量来确定制冷机组的制冷量。最后校核一下冷水机组能否满足夜间蓄冷的需要。 三、冰蓄冷与水蓄冷的对比 水蓄冷系统不仅从节能而且从节省初投资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充分利用了建筑的消防水池,不再占用建筑面积,节省了机房面积,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完全肯定水蓄冷,否定冰蓄冷,他们各用各自的适用范围,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根据公式qc=Q/(N1+CfN2) Qs=N2Cfqc 我们可得出蓄冷比率: η=Qs/Q=(N2Cfqc)/Q=(N2Cfqc)/[(N1+CfN2)×(N2Cfqc)/Q] =1/[1+(N1/(CfN2)) 对于一般的办公建筑来说,N1、Cf、N2均为确定值,分别为8.5,8,0.7,则η=1(1+8.5/0.7×8)=39.7% 在这个比率下,制冷机与蓄冷槽容量配置为最佳,对冰蓄冷而言,因蓄冰槽可根据蓄冷量的大小来配置,不受任何限制,我们就可根据这一比率来确定蓄冷量,从而配置出相应的制冷机与蓄冰槽,但对水蓄冷而言,因为它利用的是消防水池,而建筑物消防水池的容积只与建筑物的性质及使用功能有关,与建筑面积没有关系,那么在这一条件下限制下,对于空调面积只与建筑物的性质及使用功能有关,与建筑面积没有关系,那么在这一条件下,对空调面积较小的建筑物来说,水池所蓄存的冷量占全日总冷量的比率接近于39.7%,则我们建议采用冰蓄冷系统,对空调面积较小的建筑物来说,水池所蓄存的冷量占全日总冷量的比率接于39.7%,甚至高于39.7%,则我们应采用水蓄冷系统,同时,应与水系统的分区结合起来。 造价方面,同等蓄冷量的水蓄冷系统造价约为冰蓄冷的一半或更低。冰蓄冷需要的双工况制冷机组价格高,装机容量大,增加了配电装置的费用,且冰槽的价格高,使用有乙二醇数量多,价格贵,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均较复杂,因此总造价高。 蓄冷系统装机容量方面,水蓄冷的蒸发温度与常规空调相差不大,且可采取并联供冷等方式使装机容量减小。冰蓄冷工质的蒸发温度较低,制冷机组在蓄冰工况下的制冷能力系数Cf为0.6~0.65(制冰温度为-6℃时),其制冷能力比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下低0.4~0.35。相同制冷量下,冰蓄冷的双工况制冷机组容量要大于常规空调工况机组。 移峰量上看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水蓄冷系统一般设计为全削峰,节省电费大大多于冰蓄冷系统。冰蓄冷为降低造价,一般为1/2或1/3削峰,节省电费少于水蓄冷系统。

水蓄冷方案汇总.doc

第一章工程概况简述 1.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内容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万邦鞋业办公大厦,总建筑面积约:15000m2,空调面积:10000m2,建筑总高15m,其中楼层主要为研发室,办公室、制模室、空调设备房等等。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为:中央空调机房冷源系统,冷冻水管立管、每楼层预留水管到管井口、蓄水槽防水、保温及布水工程等。 2.设计概况 本次设计采用大温差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夏季设计日总尖峰冷负荷为875KW。 冷源配置:整体规划主机选用1台250RT螺杆机及1台114RT螺杆式,该设备为甲方提供.主机夜间水蓄冷,即夜间为蓄冷工况:供回水温度为 4.5℃/12.5℃,白天为空调工况: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7℃。两台主机在夜间可同时蓄冷或单独蓄冷,把一个蓄冷水池蓄满为止. 本项目一个蓄冷水池的总容积 800m3,按容积利用率0.95计算,蓄冷水池的可利用容积大于760m3。 本项目蓄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 4.5/12.5 ℃;放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12.5/4.5 ℃,均采用8 ℃温差。 考虑到水池中冷热水间的热传导和斜温层等因素影响,蓄冷水池的完善度一般取0.90~0.95;考虑到保温层传热的影响,冷损失附加率一般取1.01~1.02。因此,本项目实际蓄冷量约为3200kWh(即915RT)。

第二章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1.设计依据 本方案设计依据如下: 业主提供的设计资料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 (JGJ 158-200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3版) 《蓄冷空调工程实用新技术》方贵银教授编著 2.负荷计算 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采用国家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GB50019-2003)的有关规定,求得蓄冷—放冷周期内逐时负荷和总负荷,并绘制出负荷曲线图,作为确定系统形式、运行策略和设备容量的依据。采用系数法对逐时冷负荷进行估算。其中设计日各时段冷负荷值如下表:一期设计日尖峰冷负荷为1156RT,采用逐时负荷系数法,设计日逐时冷负荷分布如下: 表设计日各时段负荷值情况

水蓄冷系统

水蓄冷系统自然分层储水池布水系统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套错峰运行热回收空调系统,蓄水池采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形状为方形。 二、蓄冷形式的选择 考虑经济适用性能以及建造施工难度,本蓄冷系统采用自然分层水蓄冷形式。 三、蓄冷池布水系统的设置 自然分层系统主要是利用冷热水密度的不同,使温度低的冷水向下运动,温度高的热水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冷热水的分层。从热力学原理我们可以知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它们之间会有热传递,我们的蓄冷池水层也一样,会在冷热水层中间形成一个温度过度层,我们叫它斜温层,这个斜温层一方面会把我们的冷水冷量传递给热水(由于传递速率不大,冷量流失不多),另一方面又能起到一个冷热区域隔离的作用,因此蓄冷效果的好坏直接受到斜温层的影响,斜温层越稳定,那么我们的冷热区域热量混合就越少,所以自然分层蓄水池的关键是在冷热水层间建立稳定的斜温层。 1、布水管路系统的形式选择 本工程的储水池为方形,根据国内外实际运行经验,选择H型布管形式更加有效,因此我方对本工程也采用H型的布管形式,如下图所示: 布水器分为上下两层,上部为热水的进出口,下部为冷水的进出口,为了防止有压水扰动斜温层,冷水布水器的出水孔设置在管道的下部,热水布水器的出水孔设置在管道的上部,出水孔的宽度一般控制在管道圆周的90°—120°范围内,如下图所示: 冷水出水孔热水出水口

2、布水器的设计计算 由于蓄冷系统的冷热水温度相差不大,通常小于20℃,所以水的密度差不大,形成的斜温层不是很稳定,因此要求布水器出口的水流速度足够小,以免造成对斜温层的扰动破坏,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适当的Fr 数以及Re 数,来保证斜温层的稳定,根据国内外经验,要保证维持稳定的斜温层,Fr ≤2,Re=(240—280),具体的计算式及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Fr=[]2/)21(g /ρρρ-h L Q 其中Q 为进口最大流量,m 3/h ,g 为重力加速度,9.8m/s2,h 为最小进水口高度,m ρ1为进口水密度,Kg/m 3, ρ2为储水池内水密度,Kg/m 3,L 为布水器的有效长度,m 。 Re=q/v2 其中q 为布水器单位长度的流量,m 3/s;v 为进口水的运行粘度,㎡/s 。 根据我们的需求运行工况,把数据带入以上两式,就可以求出相应的布水管在水池的最小高度h ,以及布水管单位长度上的出水孔个数及出水孔的大小孔径。 3、布水器管径配置计算 根据主机的额定供水量控制水流速度在1.2m/s 查设计手册求出管径。 4、水泵及水—水板式换热器的选择 根据流量及流速控制扬程,进行水泵的选型,板换根据负荷量进行选择。 5、管网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建筑给排水施工图集综合考虑。

冷热源课程设计---大楼制冷机房设计

《冷热源工程(N)》 课程设计计算书 题目: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9月23日

目录 1.设计原始资料 (2) 2.确定冷源方案 (3) 2.1技术性分析............................................................ . (3) 2.1方案一 (3) 2.2方案二 (4) 2.3方案三 (5) 2.4 方案四............................................................ . (7) 2.5经济性分析 (8) 3.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17) 3.1分水器和集水器的构造和用途. (17) 3.2分水器和集水器的尺寸 (17) 3.2.1分水器的选型计算 (17) 3.2.2集水器的选型计算 (18) 4. 膨胀水箱配置与计算 (16) 4.1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 (16) 4.2膨胀水箱的选型 (16) 5.制冷机房水系统设计计算 (9) 5.1 冷冻水系统选型和计算 (9) 5.1.1冷冻水泵的选型和计算 (9) 5.1.1.1水泵流量和扬程的确定 (9) 5.1.1.2 水泵型号的确定 (11) 5.2 冷却水系统的选型和计算 (12) 5.2.1冷却塔的选型 (12) 5.2.2冷却水泵的选型计算 (13)

6.参考资料 (20) 7.个人小结 (21) 设计题目 嘉兴市世贸大楼制冷机房设计 1、原始资料 1、空调冷负荷: 为:2.0 MW(空调总面积15000m2) 2、当地可用的能源情况: 电:价格:0.7元/度 天然气:价格:2.5元/m3;热值:33.45MJ/m3; 蒸汽:价格:80元/吨;蒸汽压力为:0.8MPa 燃油:价格:4.76元/升;低位发热量均为:42840kJ/kg 3、冷冻机房外冷冻水管网总阻力 为:0.35 MPa 4、土建资料 制冷机房建筑平面图(见附图),其中水冷式冷水机组冷却塔高度为:20 m

水蓄冷方案汇总

第一章工程概况简述 1.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内容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万邦鞋业办公大厦, 总建筑面积约:15000m2空调面积:10000m2建筑总高15m其中楼层主要为研发室,办公室、制模室、空调设备房等等。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为:中央空调机房冷源系统,冷冻水管立管、每楼层预留水管到管井口、蓄水槽防水、保温及布水工程等。 2. 设计概况 本次设计采用大温差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夏季设计日总尖峰冷负荷为 875KW。 冷源配置:整体规划主机选用1台250RT螺杆机及1台114RT螺杆式,该设备为甲方提供?主机夜间水蓄冷,即夜间为蓄冷工况:供回水温度为 4.5 C /12.5 C,白天为空调工况:供回水温度为7C/12 C,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C /37C。两台主机在夜间可同时蓄冷或单独蓄冷,把一个蓄冷水池蓄满为止. 本项目一个蓄冷水池的总容积800 m3,按容积利用率0.95计算,蓄冷水池的可利用容积大于760m3。 本项目蓄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4.5/12.5 C;放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12.5/4.5 C,均采用8 C温差。 考虑到水池中冷热水间的热传导和斜温层等因素影响,蓄冷水池的完善度一般取0.90?0.95 ;考虑到保温层传热的影响,冷损失附加率一般取1.01?1.02。因此,本项目实际蓄冷量约为3200kWh (即915RT)。

第二章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1.设计依据 本方案设计依据如下: 业主提供的设计资料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JGJ 158-200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一暖通空调?动力(>2003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一给水排水》(2003版) 《蓄冷空调工程实用新技术》方贵银教授编著 2.负荷计算 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采用国家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GB50019-2003的有关规定,求得蓄冷一放冷周期内逐时负荷和总负荷,并绘制出负荷曲线图,作为确定系统形式、运行策略和设备容量的依据。采用系数法对逐时冷负荷进行估算。其中设计日各时段冷负荷值如下表: 一期设计日尖峰冷负荷为1156RT采用逐时负荷系数法,设计日逐时冷负荷分布如下:

冷热源课程设计

冷热源课程设计

目录 一.冷水机组与热泵的选择 (2) 二.机房水系设计计算 (3) 1、冷冻水系统的选型与计算 (3) 2、冷却水系统的选型与计算 (5) 3、热水系统的选型与计算 (7) 三.膨胀水箱的配置与计算 (9) 1、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 (9) 2、膨胀水箱的选型 (9) 四、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10) 五、参考资料 (11) 六、个人小结 (11)

一、冷水机组与热泵的选择 1、 空调冷热负荷: 分别为:冷负荷196.32KW 热负荷114.52KW (空调总面积1636m 2) 2、当地可用的能源情况: 电:价格:0.5元/度 3、 冷冻机房外冷冻水管网总阻力为0.1MPa 4、制冷机组总装机容量 196.32 x 1.1 = 216.0 KW 5、设计拟采用2台开利30HK036 半封闭式活塞式制冷机组 6、最大热负荷计算 114.52x 1.1 = 126KW 7、拟采用型号 EWHII-2-135 功率(kw ) 135 外形尺寸(m) 0.8 x 0.6 x 1.34 流量(m3/h ) 52 进出口管径 DN80 型号 开利30HK036 名义制冷量(KW) 116 台数 2 外形尺寸(m ) 2.58*0.91*1.2 电机功率(KW) 30 冷冻水 (DN60) 水量(M3/h) 20 压降(Kpa) 44 冷却水 (DN60) 水量(M3/h) 25 压降(Kpa) 26

8、冷热源机房布置平面图 二、机房水系统设计计算 1、冷冻水系统的选型和计算 从机房平面图上可以看出,冷冻水供回水管路都由两段不同管径的管路组成。 L1=1270mm,L2=4400mm,L3=2840mm,L4=2580mm. L1管段直径D1=60mm, 管段流量V=20 m 3/h,v1= 2 4D V ??π=1.96m/s. 取L2管段流速v2=1.5m/s,管段流量V=40 m 3/h,则D2=v V ??π4=0.097m,取D2公称直径为DN100. L3管段直径D3=100mm, 管段流量V=40 m 3/h,v3= 2 4D V ??π=1.5m/s. 取L4管段流速v4=1.96m/s, 管段流量V=20m 3/h,则D4=v V ??π4=0.06m,取D4公称直径为DN60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点和缺点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 ①平衡电网峰谷荷,减缓电厂和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对国家而言,是节能的; 对于大城市的商业用电而言,均会出现用电的峰谷时段,在用电的峰段,常常会出现供电不足的状况,而在用电的谷段,又常常会出现电量过剩的状况,如果将低谷电的电能转化为冷能应用到峰值电时的空调系统中去,则可以缓解电网压力,平衡电网; 对国家电网而言,要满足用户1kwh的用电需求,必须要发电站发出超过1kwh 的电量便于抵消电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而用户对电的需求和利用程度在实际过程中却是不定的,是随机的,尤其是对建筑内的空调而言,其使用程度往往同当天的室外天气条件密切相关,不定性特点尤为突出,倘若国家电网发出的余电无法被用户使用,一来是对能源的浪费,二来对国家电网的安全也存在着隐患,于是,冰蓄冷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便大大地减缓和减少了以上问题; ②能使制冷主机的装机容量减少; 冰蓄冷空调系统按运行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蓄冷模式,另一类是部分蓄冷模式。对于第一类,通俗地说就是建筑的所有冷负荷(注:蓄冰装置是无法作为热源使用的)全由蓄冰装置承担,而制冷机组(通常是双工况制冷机组)只扮演为蓄冰装置充冷制冰的角色,在空调系统运行的时候,制冷机组处于停机状态,而蓄冰装置则全时段运行,为用户提供冷量。对于第二类,也是实际工程中常用的运行方式,即蓄冰装置只承担建筑冷负荷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由制冷机组(双工况)承担。因此,由上述可知,不论哪种运行方式,蓄冰装置总是要承担一部分冷负荷的,我们所说的减少了制冷主机的装机容量,实质上就是蓄冰装置承担了制冷机组本应该要承担的一部分负荷,这部分负荷值的大小也就是蓄冰装置的蓄冷量大小; ③目前各地供电部门对用电限制较严,征收的额外费用也名目繁多,建筑业主与用户的经济负担较重,还常常受到限电、拉闸停电种种束缚。若发展冰蓄冷空调技术,就能较好的缓解空调用电与城市用电供应能力的矛盾; ④由于采用了冰蓄冷与低温大温差供冷送风相结合的技术,在初投资费用方面,既可减少空调处理设备、输配设备的大小,输送管网的粗细,还可减少机房管井的占用面积,压低建筑层高,从而不但可节省空调的初投资费用,而且还可降低建筑造价;在运行费用方面,由于送风温度低,风机、水泵的输配功率大幅度降低,制冷空调系统的整体能效得到提高,再加上分时电价的优惠,从而使建筑业主与用户支付比常规空调更少的运行费用; ⑤由于采用了低温大温差供冷送风,使空调处理与输送过程均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有利于抑止细菌、病菌的繁殖;较低的室内温度,可进一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与热舒适水平。 (2)缺点: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 制冷工程设计说明书 一、建筑所在地:上海。 二、气象资料 上海地处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5.7℃,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根据《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附录1“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室外气象参数”查得: (1) 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海拔4m。 (2) 外气设计条件 夏季:干球温度34.6℃,湿球温度28.2℃; 冬季:干球温度-1.2℃,相对湿度74%。 (3) 大气压力 冬季:102647Pa; 夏季:100573 Pa。 (4) 年平均温度15.7℃; (5) 最大冻土深度8m; (6) 室外平均风速 冬季:3.3m/s; 夏季:3.4m/s。 三、工程概况及暖通空调设计条件 本工程涉及的高层建筑为一栋集商业、文化娱乐、办公、宾馆、地下设备用房和地下车库于一体的多功能大楼,位于大城市中心重要街道一侧,水、电、燃气供应等市政设施完备。 该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围护结构做法: (1)外墙:五层及其以下墙体为240砖墙。六层及其以上按以下两种做法选定:(a)240空心砖;(b)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2)外窗:3mm普通玻璃、铝塑单层窗,一般按无外遮阳且配备浅色内窗帘考虑。 (3)屋面:70厚钢筋混凝土板,上置75厚加气混凝土,k=1.465W/m2℃。 四、冷水机组及泵的选择 1.制冷总负荷为5200kW; 所需供冷楼层共28层(地上),其中一层到五层为商场,六层为餐厅,七层到二十八层为写字间。根据使用的性质不同,对空调区域进行分区,一层到六层划为A区,七层到十八层为B区,十九层到二十八层划为C区。A区的制冷负荷为总负荷的40%,B区的制冷负荷为总负荷的35%,C区的制冷负荷为总负荷的25%。因此: A区制冷负荷:5200kW×40%=2080kw, 余量:2080×1.1=2288kw B区制冷负荷:5200kW×35%=1820kw, 余量:1820×1.1=1980kw C区制冷负荷:5200kW×25%=1300kw, 余量:1300×1.1=1430kw 选用冷水机组的制冷负荷必须满足计算负荷的要求,即选用冷水机组的额定制冷负荷不应小于冷水机组计算热负荷,以保证制冷的需要。但也不应该选用冷水机

蓄冷空调系统设计

(1)一、空调蓄冰 电能难于储存,单靠供电机构本身的设备难以达到"削峰填谷"的目标,无法尽 量在电力低谷期间使用电力;当然,有些电力公司由于电网调峰能力不足,建 设抽水蓄能电站进行调峰,但其初投资高、运行费用大,难以推广。因此,大 多数国家的供电机构都采用各种行政和经济手段,迫使用户各自将用电高峰削平,并尽量将用电时间转移到夜间,蓄冷系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蓄冷系统就是在不需冷量或需冷量少的时间(如夜间),利用制冷设备将 蓄冷介质中的热量移出,进行蓄冷,然后将此冷量用在空调用冷或工艺用冷高 峰期。蓄冷介质可以是水、冰或共晶盐。因此,蓄冷系统的特点是:转移制冷 设备的运行时间;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夜间的廉价电,另一方面也就减少了 白天的峰值电负荷,达到电力移峰填谷的目的。 空调系统是现代公用建筑与商业用房不可缺少的设施,其耗电量很大,而且 基本处于电负荷峰值期。例如,饭店和办公楼每平米建筑面积的空调峰值耗电 量约40~60瓦;以北京为例,目前,公用与商用建筑的空调用电负荷约为60 万千瓦,约为高峰电负荷的16%,因此,空调负荷具有很大的削峰填谷潜力。二、全负荷蓄冷与部分负荷蓄冷 除某些工业空调系统以外,商用建筑空调和一般工业建筑用空调均非全日空调,通常空调系统每天只需运行10~14小时,而且几乎均在非满负荷下工作。图1-1中的A部分为某建筑典型设计日空调冷负荷图。如果不采用蓄冷,制冷 机组的制冷量应满足瞬时最大负荷的需要,即qmax 为应选制冷机组的容量。 蓄冷系统的设计思想通常有二种,即:全负荷蓄冷和部分负荷蓄冷。 1. 全负荷蓄冷 全负荷蓄冷或称负荷转移,其策略是将电高峰期的冷负荷全部转移到电力 低谷期。如图1-1,全天所需冷量A均由用电低谷或平峰时间所蓄存的冷量供给;即蓄冷量B+C等于A,在用电高峰时间制冷机不运行。这样,全负荷蓄冷 系统需设置较大的制冷机和蓄冷装置。虽然,运行费用低,但设备投资高、蓄

冰蓄冷空调系统原理及应用

冰蓄冷空调系统原理及应用 1、冰蓄冷空调系统原理及主要特点 冰蓄冷空调技术就是在夜间低电价时段(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采用电制冷机组制冷,将水在专门的蓄冰槽冻结成冰以蓄存冷量;在白天的高电价时段(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停开制冷机组,直接将蓄冰槽的冷能释放出来,满足空调用冷的需要。因为制冰、融冰转换损失的能量很小,而夜间制冷因气温较低可使效率更高,完全可以弥补蓄冰的冷能损失。 冰蓄冷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利用低谷段电力,具有平衡峰谷用电负荷,缓解电力供应紧; (2)冰水主机的容量减少,节省增容费用; (3)总用电设施容量减少,可减少基本电费支出; (4)利用低谷段电价的优惠可减少运行电费; (5)冰水温可低至1~4℃,减少空调设备风管的费用; (6)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容量减少; (7)电力高压侧及低压侧设备容量减少; (8)室相对湿度低,冷却速度快,舒适性好; (9)制冷设备经常在设计工作点上平衡运行,效率高,机器损耗小; (10)充分利用24h有效时间,减少了能量的间歇耗损;

(11)充分利用夜间气温变化,提高机组产冷量; (12)投资费用与常规空调相当,经济效益佳。 冰蓄冷空调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当然它也有一些缺点,如增加蓄冷池、水泵的输送能耗及增加蓄冷池等设备的冷量损失等。 2系统的组成及制冰方式分类 2.1系统组成 冰蓄冷空调系统一般由制冷机组、蓄冷设备(或蓄水池)、辅助设备及设备之间的连接、调节控制装置等组成。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种类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建筑物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另外,系统还应达到能源最佳使用效率,节省运转电费,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冰蓄冷空调系统。 2.2制冰方式分类 根据制冰方式的不同,冰蓄冷可以分为静态制冰、动态制冰两大类。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制冰结冰,冰本身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一类制冰方式包括冰盘管式、封装式等多种具体形式。动态制冰方式在制冰过程中有冰晶、冰浆生成,且处于运动状态。每一种制冰具体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的场合。 3运行策略与自动控制 3.1运行策略

水蓄冷简介

1、水蓄冷空调原理 水蓄冷技术是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并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蓄藏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即空调主机晚上谷段电价制冷通过蓄冷槽蓄冷,高峰电价时段空调主机尽量不开机,为电网“移峰填谷”而节约电费支出。 2、实施目的 通过实施水蓄冷空调工程,取得国家电力部门的相关优惠电价政策(见下表),在实际的“谷制峰用”中,节约大量的空调电费,降低贵公司的运行成本。 大工业用电峰谷电价表 从2005年6月1日抄见电量起执行

二、电力优惠政策 针对广东省目前电力供求紧张的形势,为充分运用电价政策引导电力用户移峰填谷,缓解电力供求矛盾,根据国家有关电价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施行了分时段的电价,常规空调其电价为:高峰段1.0189元/度,平段0.6526元/度,谷段0.3368元/度。 3、水蓄冷中央空调的优点 采用蓄冷空调系统后,可以将原常规系统中设计运行8小时或10小时的制冷机组压缩容量35-45%,在电网后半夜低谷时间(低电价)开机,将冷量以冷冻水的方式蓄存起来,在电网高峰用电(高价电)时间内,制冷机组停机或者满足部分空调负荷,其余部分用蓄存的冷量来满足,从而达到"削峰填谷",均衡用电及降低电力设备容量的目的。水蓄冷空调具有以下优点: A、节省新装用户的空调系统初投资 (1)节省空调制冷系统投资

制冷系统(包括冷却塔等辅机)的容量按日平均负荷选择即可,无需再按冷耗峰值配制。用于宾馆、公寓,机电设施容量减少20-30%,用于办公楼、大厦及单班制企业,减少50-60%。所节省的基建投资及电力增容费,足以补偿蓄冷设施之所需并有较大结余。(湖北省中医 医院采取3台1300KW冷水机组满足住院4.3万平米的 面积,比原设计减少一台1300KW冷水机组 (2)节省电力投资 设备容量减少,所需输电和变电设备的容量也相应减少,电力报装费用及电力设备投资降低。 实现“小马拉大车”,在扩建面积不大的建筑中,可不增设主机,仅增设空调末段设备,即可保证新建建筑的空调功能和要求。 B、节省空调系统运行电费 (1)我国现已实行峰谷用电分时计费,高峰时段与下半夜电价比为3-5∶1(湖北峰谷差为3.75∶1,签定协议后,电力公司与用户方签署备忘录保证优惠电价和优先供电),谷制峰用,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节省大量运行电费(湖北武汉市中商广场一年可节约空调运行费用70万元)。 C、节省空调系统运行电量 (1)夜间气温较低,制冷单耗随之下降6-8%

冷热源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解析

冷热源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目录已省) 学院:土建学院 班级:建环xxxx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 时间: 20xxxxxx

第一章冷热源设计初步资料 1、课程设计题目 xx市××大楼××冷热源工艺设计 3、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热负荷数据: 大楼热负荷为1289kw,所有热负荷由锅炉房的提供,参数为95℃/75℃。 2,冷负荷数据: 大楼冷负荷为1766kw,所有冷源由制冷机房提供,参数为7℃/12℃ 2、燃料资料: AIII / 0#轻柴油 查资料的该轻柴油的热值为 4.27×104KJ/kg(10200kcal/kg),密度 0.867kg/m3,十六烷值50,水分无,灰分0.1%,硫份1.8%,凝点8℃, 闪点,56℃,50度运动粘度4-6。 3、水质资料: 1)总硬度: 4.8 mmol/L 2)永久硬度:1.4 mmol/L 3)暂时硬度:3.4 mmol/L 4)总碱度: 3.4 mmol/L 5)PH值:PH=7.5 6)溶解氧: 5.8 mg/L 7)悬浮物:0 mg/L 8)溶解固形物:390 mg/L 4、气象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选择绵阳为设计城市 1)海拔高度:501m 2)大气压力:冬季1019.4hPa 3)冬季室外计算温度:10℃ 4)夏季室外计算温度:30℃ 第二章热源课程设计计算书 1、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型 2.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2.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2.1锅炉选型分析 由于本次设计建筑热负荷为1289kw 。要求的是95℃/75℃的高温供回 水,而总负荷为1289×1.05=1353KW , 本次先采用热负荷及需用燃油量来估算值来选择锅炉的型号。 根据参考各种燃油热水锅炉的型号,选择方案为: 选定CWNS0.7-95/75-Y(Q)锅炉两台,额定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5℃, 2.2锅炉选型方案分析 2、锅炉补水量及水处理设备选择 2.1锅炉设备的补给需水量 D P K G rw b gl )100 1(++=β t/h 式中: K ——给水管网泄露系数,取1.03 D —— 锅炉房额定蒸发量,t/h ; G n —— 合格的凝结水回收量(t/h ),此处采用蒸汽换热器,凝结水回水率 接近100%; β —— 设备和管道漏损,%,可取0.5%; P pw —— 锅炉排污率,取10%。 对于补水量为: 20)100 105.01(03.1++?=b gl G =22.76t/h 2.2给水泵选择 给水泵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锅炉放全年负荷变化的要求。本锅炉房拟选用两台电动给水泵。 1) 总流量应大于1.1×22.76t/h ,即大约为25t/h ,所以每台给水泵的流量 应该大于12.5t/h 。 给水泵的扬程可按下式计算: H P P H +?+?=)(1001.1 KPa 式中: P —— 锅炉工作压力,MPa ΔP —— 安全阀较高启始压力比工作压力的升高值,因锅炉额定蒸汽 压力为1.25 MPa ,取0.04 MPa , H —— 附加压力,50~100 KPa 。

冷热源设计方案的比较

一、项目概况 金沙江大酒楼规划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宾馆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主楼高米。 二、论证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分册 三、项目冷热负荷预估 冷热源系统需要提供的冷热负荷如下: 夏季冷负荷:745kW 冬季供暖通风热负荷:335kW 根据项目使用功能的划分,商铺的冷热负荷主要发生在白天营业时间,夜间不需要;酒店客房的冷热负荷全天都有;办公室的冷热负荷也主要发生在白天上班时间。因此在确定冷热源方式时,不光要考虑到冷热源的负荷大小,还必须考虑到冷热源的使用搭配和调节,以便为今后的经济运行创造条件。 四、方案的确定 冷热源设计方案一直是需要供冷、供热空调设计的首要难题,根据中国当前各城市供电、供热、供气的不同情况,空调冷热源及设备的选择可以有多种方案组合,如何选定合理的冷热源组合方案,达到技术经济最优化,是比较困难的。 一般说来,选择冷热源方案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点: 从技术方面考虑,主要是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技术先进性,节能性,结构紧凑性,安装操作维修方便性,噪声振动性、环保性等。 从经济方面考虑,在选择空调冷热源设备时,需要对设备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综合分析。 下面提供四种方案进行论证: 方案一:电制冷机组+电热水机组。 方案二:燃气三用直燃机,提供冷冻水、暖通用热水和生活热水 方案三:地下水水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提供冷冻水、暖通用热水和生活热水 方案四:电制冷机组+市政热网 方案一:电制冷机组+电热水机组近些年来电力供应越来越充裕,电气设备得到广泛的运用,电力机组也在空调领域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电制冷机组供应冷冻水,电热水机组供应热水和生活热水,可以充分满足各方面的使用要求。电制冷机组的选用可根据使用情况大小搭配,选用螺杆式冷水机组。考虑到工程所在地区(广州)冬季温度比较高,所以冬季选用电热水机组。此方案设计使机房设计紧凑,系统简单。 方案二:燃气三用直燃机可以利用一种设备同时满足供冷、供暖和供生活热水的需求,可

水蓄冷中央空调技术方案.doc

深圳市信义玻璃厂中央空调系统 技 术 经 济 分 析 深圳市安朗节能有限公司 2010年9月

目录 一、空调系统的特点 (2) 1.水蓄冷空调系统特点 (2) 2.常规电制冷冷水机组系统特点 (3) 3.风冷热泵系统特点 (3) 二、项目概况及经济技术条件 (5) 1.项目概况 (5) 2.电力政策 (5) 三、项目空调系统初期投资分析 (6) 1.常规电制冷+风冷热泵系统 (6) 2.水蓄冷系统初投资 (6) 四、项目空调系统机房运行费用分析 (7) 1.运行策略分析 (7) 2.运行费用计算 (8) 五、经济性分析 (9)

目前,本工程中央空调系统采用的是较为普遍的常规电制冷机组与风冷模块机供冷,虽然该系统十分简单,容易操作,但从其运行情况来看,却存在不节能,运行费用高,效果不好等缺点,现在根据甲方要求,对该系统进行改造,从而达到解决以上问题的目的,根据深圳市的电价政策等措施,推荐采用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一、空调系统的特点 1.水蓄冷空调系统特点 水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荷电力制冷储存在蓄能装置中,白天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先进水平,预示着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有如下优点: a.利用蓄能技术移峰填谷,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电厂发电设备的利用率, 降低电厂电网的运行成本,节约电厂、电网的基础建设投入。 b.减少冷水机组容量,降低主机一次性投资;总用电负荷少,减少配电 容量与配电设施费。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大大减少空调年运行费。c.使用灵活,过渡季节、节假日或者下班后部分办公室使用空调可由蓄 冷槽提供,无需开主机,节能效果明显。具有应急功能,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d.启动时间短,只需15-20分钟即可达到所需温度,而常规系统则需1 小时左右。 e.可实现大温差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缩小送水(风)管的管径,

冷冻机房设计

冷冻机房设计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冷冻机房设计 2012届建工系系 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董圆圆 完成日期 2015年1月1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 1.1建筑资料 1.2 设计任务 本楼建筑面积为15000m2,建筑高度为54.3m,一至三层为公共区域,主要包括大厅、餐厅、超市等,一层层高5.1米,二层层高4.5米,三层层高5.1米,四至十四层为客房,层高为3.6m,本楼空调冷负荷 QL=1740KW,空调热负荷为QR=1500KW.本工程设计范围和内容为本楼的空调用冷热源系统设计 1.3设计步骤 查阅资料,确定制冷机房设计冷负荷 (1)选择定型冷水机组并确定台数 定型冷水机组有风冷冷水机组和水冷冷水机组两大类,水冷冷水机组又有蒸汽压缩式冷水机组和吸收式冷水机组两种,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所选用的冷水机组种类。 (2)选择冷却塔 材质推荐使用玻璃钢,注意冷却塔的设计条件应与冷水机组匹配,否则应进行修正。 (3)布置冷却水管道、冷冻水管道 确定管径,并进行阻力计算,选择过滤器、电子水处理仪、集水器、分水器(用户4个环路)等。 (4)选择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 根据流量和扬程进行确定,并考虑备用泵。 (5)选择确定定压补水设备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7)绘制机房平面图、系统图和局部详图

第二章制冷机房 制冷机房是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中心,同时又是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调节中心。 中央机房一般由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集水缸、分水缸和控制屏、换热器等装置组成。 2.1 制冷机房的位置选择 制冷机房通常靠近空调机房,氟利昂制冷设备可以设置在空调机房内,规模小的制冷机房一般附设在其他建筑内,规模较大的制冷机房(特别是氨制冷机房)宜单独修建。制冷机房应设置在靠近空气调节负荷中心,一般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地下室。对于超高层建筑,也可设在设备层或屋顶上。由于条件所限不宜设在地下室时,也可以设在裙房或与主建筑分开独立设置。 本设计中采用氟利昂制冷设备,因本工程中有地下室可利用故为节省空间,制冷机房设置在地下室二层。 2.2 冷水机组的选择 冷水机组是整个空调系统的心脏,为整个系统提供冷水且关系到整个空调系统的日常运行情况。因此空调系统冷水机组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一般在选择制冷机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机组性能、规格适合使用要求。如供冷温度、单机制冷量、设备承压能力等。 能源及能耗供应方便和经济。如电源、热泵或油、气源供应的可能性,电、热、冷综合利用的可能性、经济性。 对周围环境危害的影响要小。如噪声、振动的影响范围;所用制冷剂的毒性、安全性对周围环境的危害程度;ODP值和GWP值要小。 运行可靠、操作围护方便,以及一次性投资和经常运行费用的综合分析比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

水蓄冷空调系统简介

目录 1、水蓄冷空调系统简介 1.1 水蓄冷空调系统原理 1.2 实施目的 1.3 水蓄冷空调系统特点 1.4 系统设计原则 1.5 蓄冷模式选择 1.6 中旅温泉珠海有限公司实施水蓄冷系统空调好处 2、水蓄冷空调设计方案 2.1 基本情况 2.2 建设蓄冷系统可行性 2.3制冷站主要设备配置 2.4 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主要增加设备 2.5 蓄冷水池 2.6 设计计算依据 2.7 水蓄冷系统经济性分析 3、电费节约计算方法 4、合作模式 5、蓄冷水池 4.1 蓄冷设备 4.2 水池保温 6、水蓄冷控制系统 5.1 控制目的 5.2 控制功能

1、水蓄冷空调系统简介 1.1水蓄冷空调原理 水蓄冷技术是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并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蓄藏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即空调主机晚上谷段电价制冷通过蓄冷槽蓄冷,高峰电价时段空调主机尽量不开机,为电网“移峰填谷”而节约电费支出。 1.2 实施目的 通过实施水蓄冷空调工程,取得国家电力部门的相关优惠电价政策,在实际的“谷制峰用”中,节约大量的空调电费,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也为节能环保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3 水蓄冷空调系统特点 水蓄冷空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先进水平,预示着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有如下优点: a.减少冷水机组容量,总用电负荷少,减少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b.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大大减少空调年运行费。 c.使用灵活,节假日部分办公楼使用的空调可由蓄冷水槽直接提供,节能效果明显。 d.可以为较小的负荷(如只使用个别办公室)蓄冷水槽放冷定量供冷,而无需开主机。 e.具有应急功能,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f.上班前启动时间短,只需10—15分钟即可达到所需温度,常规系统约需1小时。 1.4系统设计原则 经济 水蓄冷系统设计须综合考虑影响初期投资及运行成本的各种因素,详尽研究系统的电费、峰谷电价结构及设备初期投资等因素,以期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在降低初期投资的同时节约更多的运行电费,转移更多的高峰用电量。 本项目原空调系统部分已投入运行,设计时需考虑不增加空调主机能满足新增建筑的供冷需求,节约设备投入,实现“小马拉大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