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之欧阳光明创编

《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之欧阳光明创编
《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之欧阳光明创编

只言片语摹山范水诵思说写赏美悟情

欧阳光明(2021.03.07)

-------说《三峡》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们: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只言片语摹山范水诵思说写赏美悟情》。通过对《三峡》一文的解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课的认识。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

1、细析说教材

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

本文是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的第一课,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四季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壮美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更是令人赞叹。

2、探究明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体味三峡壮美的风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品味写法之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凸显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点、难点。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所以我把重点确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

作者在凝练生动的笔墨中尽显山水的特色,因此我把品味写法之妙作为本文的难点。

二、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

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思路清晰,布局自然, 动静相生,摇曳多姿;要让学生用心体会,才能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指导朗读法进行教学。

上课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丽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辅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看美图,听美乐、赏美文,以此帮助学生初步领略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境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和合作探究来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练一练、背一背、写一写这些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立足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用六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步、寻读课文,领略美景。

第四步、品读课文,赏析靓点。

第五步、读读背背,熟读成诵。

第六步、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知识的开端永远来自感官,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所以教学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三峡的配乐图片,这样让学生置身于三峡优美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一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安排了如下活动:

1、朗读: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本环节的设计凸显了学习目标。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培养语感。) 2、细读课文,根据文言文翻译替、留、调、补、删的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4、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的翻译等。(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达到语文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步、寻读课文,领略美景。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之美,是本文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开展了“今天我是小导游”的活动:

三峡之美,不仅在郦道元的笔下,也在我们的想象之中。请朗读课文,寻找三峡之美,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寻到的美景以导游词的形式展示给大家。

并且率先示范: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长江三峡旅游观光。现在我们的船正行走在巫峡之中,这里的山连绵起伏,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虽然没有嵩山的俊美,恒山的奇特,但我相信它的雄壮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这一活动让学生倍感兴奋。再加上范例的引导,学生特别积极主动。展示中他们的语言之精彩,想象之丰富令人惊讶,欣慰之余对他们的成果加以归纳,总结出如下板书(幻灯片出示)三峡的山:延绵高峻------------------雄壮美

三峡的夏水:丰盈迅疾------------------奔放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清幽美

三峡的秋:凄凉萧瑟------------------凄婉美

(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充分领略了三峡的美,透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

第四步、品读课文,赏析靓点。

品一品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其写法令人称奇。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跳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简要说明理由。

在与学生互动中得知,学生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是及时给予提示,告诉学生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表达方式,描写的角度等多方面着手。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并辅之以练习来提示。(出示幻灯片)

练一练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面体现了山峦的--------- ,山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手法,突出水势---------------。

3、本文用词精准,写“湍”用------ ,写“潭”用------- ,写“柏”用-------- ,写“泉”用 ------- 。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难点。在此环节,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当然,本文靓点很多,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只要学有自己的体验,即是收获。至此,教学中的重、难点都一一完成了。)第五步、读读背背,熟读成诵。

背一背

在这一环节,我是这样点燃学生的背诵激情的:

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

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精妙至极。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背为幸啊!

话音刚落,朗朗书声不绝于耳。

第六步、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写一写

请欣赏襄阳的美景,学习郦道元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的手法,拿起你手中的笔,绘出我们的家乡美。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我设计的这道作业题,目的就在于此。)

四、立足效果,实话实说教学美点

这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说,说中练。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练习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学习了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而且领略了祖国山川的壮美,激发了热爱祖国的热情,更主要的是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结束语

英国一位作家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这节课我想在学生的心田上播种美,我更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美、感受美、赞颂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评委们批评指正!谢谢!

三峡说课稿9 苏教版

三峡说课稿9 苏教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秀丽奇险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它以凝练笔法、富有概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长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2、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三峡》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写景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它以短短150余字即概括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三峡》不仅是地理学上的一篇优秀学术著作,也是一篇文辞兼美的文学佳作。它开启了山水游记的先河,对后世影响颇大。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新课标》对初中阶段顾问教学的要求,及针对七年级学段学生特点的综合考虑,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达到熟读成诵;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会品析语言,细心观察,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4.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由于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于一般浅显的文言

文在理解大意上没有太大的困难。然而对于如何从凝练简约的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言词语所表现出来的美感将会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确立为: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浅易的文言文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加之经过第一单元的《古代寓言二则》,第二单元的《幼时记趣》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规律,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可自行根据书下注释,结合工具书的使用及相关参考资料,基本可以较为独立地完成对课文文意的疏通。但是七年级的学生尚未褪去童年稚嫩的外衣,对于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并不敢兴趣,尤其对于旧有的“读、译、背” “三部曲”尤为反感,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可感的图片、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用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学中本着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废止了“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模式,代之以学生自读,小组讨论、质疑,学生合作、交流,释疑答惑的学习形式以及初读、译读、诵读、美读的版块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悟得阅读文言文的门径。培养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三峡》说课稿.doc

三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篇目是《三峡》。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三峡》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第一个集中学习文言文单元,要在七年级分散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本篇是郦道元描绘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作者先写三峡的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的特点,分别写夏天、春冬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展现三峡的豪情之美、雅趣之美和悲凉之美,体会作者因景而生的情感变化。此外文章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的好材料,更是诵读与学会审美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学习基础;然而,学生间的差距依然较大,目标的设定还是要照顾到全体,以中等水平学生作为依据。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求学生“诵读古诗文,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等,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我将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 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逐步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作者因景而生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揣摩课文凝练的语言,发现词语背后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2.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会由总说到分说的结构布局。 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感受景物的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本课的教学也应当以掌握基础知识为重;)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语言的凝练和作者因景而生的情感。 (学生对语言以及意境还只停留在感性层面,揣摩玩味尚且未及,考虑到学生实际,所以确定了本文的难点;) 四、说教法,说学法 (一)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80 篇,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验语感,以利于积累,而《三峡》是要求背诵的篇目之一,据此我主要选择以下四种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激发兴趣);诵读法(培养 语感):谈话法(适度点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二)说学法: 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归宿;学法如下:

《 三 峡 》说 课 稿

---------------------------------------------------------------最新资料推荐------------------------------------------------------ 《三峡》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三峡》,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①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② 在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基础上,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 在七年级基础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今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 知识和能力: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 1 / 8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是: 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 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

部编版初中语文《三峡》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本套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诗文单元,所选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细腻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也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①发挥朗读的教学功能。《三峡》带有骈文特点,多用四字句,整饬华美,音律和谐,特别适合学生朗读。因此要充分发挥朗读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②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山水景色。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景时的情境和视角,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和神韵,关注行文的结构布局、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技法,体会“诗中有画”的妙处。 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本文是典型的写景文,但它最后点到了人,因此要引导学生了解情景交融、人景和谐才是写景文章的生命。 ④在七年级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今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生 八上的学生要在七年级的基础上继续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还要进一步关注古今汉语的差异性。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学习欲望比较强烈,会在课堂畅所欲言,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愿意去接受学习文言的方法。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重点) 3.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难点) 4.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 教学课时:2 四、说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导入 1.学生齐读导语。 三峡景色奇绝,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江中水流湍急,险滩密布,历代文人多有吟咏。 2.学生齐读本课的四个环节。 识文词知文意诵文章赏文段 (目的:用朗读导语的方式导入新课,不蔓不枝;识文词,知文意,诵文章,赏文段,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二)识文词 1.学生大声自读课文、注释,时间为四分钟。 2.趣味识字。(找一找,读一读) ①带“山”字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巴东三峡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嶂: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绝巘多生怪柏巘: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峻:高而陡峭。

《三峡》说课稿

《言简意丰做三峡美文,万水千山涤尚美心灵》 ----------《三峡》说课稿 万全区第一初级中学方晓燕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言简意丰做三峡美文,万水千山涤尚美心灵》。通过对《三峡》一文的解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课的认识。 一、立足教材,确定目标。 先说教材:《三峡》是八年级上册第一个古诗文单元的第一课。他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通过对三峡山水和四季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三峡壮美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准确,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再说目标:本单元文言文是写景系列的散文,《三峡》是第一篇。我打算让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文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秀美,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以读导写,做一次寄情山水的作文训练。从作品延伸到作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阅读延伸到写作,完成语文学习的大循环,同时对学生审美情操和审美素养进行提升和训练。另外要求学生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为今后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基础。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本文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概括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掌握写景特色,学习借景抒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自我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认识作者寄情山水,

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凸显重难点:以积累文言词汇为重点,学习借景抒情为难点。 二、立足学生,因地制宜确立学法。第一以预习为先导的自主学习;第二以教师为指导的合作探究;第三师生习作展示。 提前布置如下预习任务: (一)、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文字障碍。 (二)、识记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分类积累文言词汇: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三)、概括段落大意。 (四)、自我创作:以“我最爱三峡的----”为题任选一段进行景物描写。 良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学生精心预习后,能高效,高品质的完成教学任务,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期间教师要利用一切时间跟踪辅导,利用好小组长的检查督促功能,解决学生们实际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立足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我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预习展示夯实基础。三概括内容,领会情感。四明确特色,情感朗读。五携手作者,描绘三峡。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长江你从唐古拉山脉走来,浩瀚东流,绕过高山,绕过暗礁,绕过险滩,滋润沃野千里,是浩渺大海的源泉,百川归海,没有什么能阻挡你前进的脚步……而三峡历来被誉为长江珠冠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重庆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

人教版八年级《三峡》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三峡》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三峡》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三峡》是人教社义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领会作者精妙之笔法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在学生欣赏三峡美丽风光的同时感知作者意境,引导学生探究、品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峡的特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成诵,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意境和对三峡的欣赏。 (2)难点:翻译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分析依据和理念】:《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三峡》是我国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秀篇章,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感,我们应通过反复诵读来整体感知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二、学情分析: 古文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乐感极强,学生非常喜爱。对于国语的教学应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可学生的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多加引导。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设计理念】:教法要为学法服务,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习是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它有一定的被动性,我们应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其探索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外过学者问过余秋雨,:“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同学们猜猜余秋雨说的是哪个地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说课稿二—八年级语文教案, 各位评委: 你们好!下面我开始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三峡》。首先分析教材。 一、说教材 1、选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依据 《初中语文大纲》在古文阅读上要求诵读诗词,积累、感悟和运用。我把课文结合单元来分析,甚至置于整个初中古文学习的阶段来分析。宏观看,本单元都是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秀篇章。本文更是开启山水游记的先河,借山水抒性灵,对后一代的柳宗元影响颇深。由此可知酷爱山水是各代文人的共同追求。本文为以后学习山水游记打下基础,具连贯性。微观看,本文不单写景优美,且语言明易,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感情。因此,本文能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力。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依据:新课改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纲要》指出:“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适应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因此,定以下目标:知识目标: 积累重点字词,背默课文。(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联系,落实双基目标。) 能力目标: 1、重视朗读训练,能借助工具书翻译;(叶圣陶语“非读无义训练语感,非读无义激发美感”) 2、学习写景方法,体会语言精妙之处; 3、结合作者情况,体会作品意境,逐步提高鉴赏力。(教学过程中“授之以渔”如教给学生知人论世的.方法。即了解作者情况,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作品。如教给学生写景方法,抓事物特点进行刻画。)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注重选文的思想性审美情趣文化内涵”是调整后教材的突出特点。据这一依据我定以下重、难点,但初中生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要注意循序渐进。 重点:抓精彩句、段,体会景物描写特点。 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摘抄,感悟语言的精妙之处。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要背诵百篇名篇,《三峡》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本班学生爱读古典文学,引导其背

《三峡》说课稿全面版

《三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秀丽奇险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它以凝练笔法、富有概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长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2、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三峡》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写景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它以短短150余字即概括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三峡》不仅是地理学上的一篇优秀学术著作,也是一篇文辞兼美的文学佳作。它开启了山水游记的先河,对后世影响颇大。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初中阶段顾问教学的要求,及针对七年级学段学生特点的综合考虑,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品析语言,细心观察,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4.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由于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于一般浅显的文言文在理解大意上没有太大的困难。然而对于如何从凝练简约的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言词语所表现出来的美感将会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确立为: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 浅易的文言文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加之经过第一单元的《古代寓言二则》,第二单元的《幼时记趣》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规律,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可自行根据书下注释,结合工具书的使用及相关参考资料,基本可以较为独立地完成对课文文意的疏通。但是七年级的学生尚未褪去童年稚嫩的外衣,对于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并不敢兴趣,尤其对于旧有的“读、译、背”“三部曲”尤为反感,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可感的图片、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用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学中本着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废止了“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模式,代之以学生自读,小组讨论、质疑,学生合作、交流,释疑答惑的学习形式以及初读、译读、诵读、美读的版块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悟得阅读文言文的门径。培养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歌曲《长江之歌》并辅以三峡风光图片,让学生在领略三峡壮美风光之后谈谈对于三峡的了解,再以余秋雨对三峡的感受引入新课。并对作家作品做适当的介绍。 二、初读,清文字之障。

三峡说课稿 (2)

《三峡》说课稿 栾城县冶河镇中学石辉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三峡》。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主要以写景为主。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获奖《三峡》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特克斯县乔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张龙,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峡》,下面我将从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立足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这三大方面进行说课,这三方面详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课堂6步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8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 ⒈细析说教材 《三峡》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这篇文章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余秋雨曾对《三峡》作过高度的评价: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此语足见《三峡》的艺术价值。 2.探究明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选文的思想性、审美情趣、文化内涵”是调整后教材的突出特点,结合本文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

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②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体味三峡壮美的风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品味写法之妙。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⒊凸显重难点:《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作如下安排: ①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 ②教学难点: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 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必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样式。七年级学生对于文中的字、词、句子以及课文的内容,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课文没有新鲜感,所以针对八年级的学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作品的魅力,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据此,本课拟以创设情境,点拨指导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听读、齐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点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峡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三峡》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实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这个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三峡》为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它借山水抒性灵,开启了山水游记的先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神奇的山水图画通过学习此文,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领略祖国河山之美、领悟民族语言之美、感悟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之美 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使用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依据这个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准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水平,并能背诵全文 2、品读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美的风景,欣赏本文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及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说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初二学生,因为他们接触的文言文不多,再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知道掌握字词句的意义,忽视文章语言及结构的美,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所以这节课我以引领学生品读、赏析为主,从而达到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水平” 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准备采用“情境设置法”和“读——品——悟”三步教学法实施教学 我之所以选择这两种教学方法,一则因为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应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启发感悟与思考,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二则符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认知规律,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品味、赏析、感悟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使用三种学习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

《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

只言片语摹山范水诵思说写赏美悟情 -------说《三峡》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们: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只言片语摹山范水诵思说写赏美悟情》。通过对《三峡》一文的解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课的认识。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 1、细析说教材 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 本文是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的第一课,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四季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壮美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更是令人赞叹。 2、探究明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体味三峡壮美的风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品味写法之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凸显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点、难点。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所以我把重点确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 作者在凝练生动的笔墨中尽显山水的特色,因此我把品味写法之妙作为本文的难点。 二、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 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思路清晰,布局自然, 动静相生,摇曳多姿;要让学生用心体会,才能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指导朗读法进行教学。 上课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丽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辅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

语文说课稿

初中语文说课稿《三峡》 一.教材分析: 1、解读教材 《三峡》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和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优秀,引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一年四季三峡景色和山水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更是令人赞叹。 2、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八年级学段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体味三峡壮丽的风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点、难点。基于本课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我确立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二、教法、学法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味欣赏等方法进行教学。 我们都知道,情感与知识的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 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除了创设情境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诵读积累文学作品这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练一练、背一背、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准备用六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三步、再读课文,领略美景。第四步、三读课文,揣摩写法。第五步、读读背背,熟读成诵。第六步、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峡》优秀说课稿课件.doc

《三峡》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 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 篇”,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 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 古代诗文的兴趣。《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 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三峡美,《三峡》更美,这既是自然的伟大,也是作者的匠心,更是文字的魅力。学习 经典古文,重在品味、欣赏和积累。通过学习,既要让学生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也要 让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之美。整堂课以寻找美、发现美、品味美和积累美贯穿始终,让学生 始终沉浸于美的氛围之中。`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品味语言、赏析感情、背诵积累、拓展写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学习本篇文言文需注重知识的 内引外延,因此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赏一赏、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 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讨 论热烈,发言踊跃。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 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 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共鸣”。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 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 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发现三峡美的兴趣。 第二步、读一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根据注释读顺文意; 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重点字词的读音、意思,句子的停顿)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 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到此要点评小组,公布目前排在榜首的小组,同时激励其他小组。 第三步:品一品。领略美景,揣摩文章写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说课稿

第六单元 26 三峡(郦道元)27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8 观潮(周密)29 湖心亭看雪(张岱) 30 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26、《三峡》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三峡》,现在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本文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瞿塘峡、西陵峡、巫峡组成。瞿塘峡以"雄"名世,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文坛巨擘余秋雨曾对《三峡》作过高度的评价: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此语足见《三峡》的艺术价值。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选文的思想性、审美情趣、文化内涵”是调整后教材的突出特点,结合本文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②知识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③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欣赏和写作能力。 ⒊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作如下安排:①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②教学难点: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据此,本课拟以点拨法进行教学,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点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据此我设计了“整体感知——品析语言——拓展延伸”的教学过程,以点拨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以教师点拨法为主,辅以相应的教学手段。①三峡风光的相关挂图②课文朗读磁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法、讨论法、自读法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随着教改的深入,我正力求打破传统,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是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激发兴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张挂的三峡风光图片,谈谈自己对三峡的看法。 2.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作品内容。听磁带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再通过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字音、节奏、重音和停顿。然后指名朗读,教师指导。这一环节着重体现《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理念,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

《三峡》(郦道元)说课稿

《三峡》(郦道元)说课稿 于洁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实验版,编排在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篇文章语言凝练,仅仅150来字,就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 河山的感情。 本文是新课标要求的,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之一,因此在课堂上要通过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细腻情思,从而激发灵性,陶冶 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学方法上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与竞赛激励性教学。避免 单一的文言串讲方式,主要突出“活动教学”,用读、串、联各个环节,感受文 章的语言美,领悟其内在美。并力求进行创新,使文言教学“生动化”。 下面我就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做具体介绍: 根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背诵全文。 ②学习积累重点词语,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 色。 (以上两点是学习的重点) ③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④体会作者写景的方法,并适度赏析。 (其中③④是学习难点) 设置一课时,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接着说课文新授的具体环节: 先说设计一读一读 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下面,就让我们在读中领略三峡奇特 的美! 在此我想讲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先听录音跟读;点名读,其余学生看 着多媒体画面听读;再次是看着多媒体画面和提供的课文文字齐读。 朗读水平高的老师,可采用方案二:可用范背,范诵的方式,给学生 以榜样,给予引导,再让学生模仿读。 在读后,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进行点评。 强调几个读音: 略无阙处(quē)属引凄异(zhǔ)素湍(tuān)柏树(bǎi) 字形:重岩叠嶂不见曦月(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断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清/(树)荣/(山)峻/(草)茂,良多趣味 (提醒学生做笔记:断句主要根据语句意思来判断)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本。但读不是一遍遍的傻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 无心”似的读。读一遍要有一遍的目的,有一遍的效果,而且要有一定的层次,

《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之欧阳光明创编

只言片语摹山范水诵思说写赏美悟情 欧阳光明(2021.03.07) -------说《三峡》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们: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只言片语摹山范水诵思说写赏美悟情》。通过对《三峡》一文的解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课的认识。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 1、细析说教材 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 本文是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的第一课,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四季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壮美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更是令人赞叹。 2、探究明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体味三峡壮美的风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品味写法之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凸显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点、难点。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所以我把重点确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 作者在凝练生动的笔墨中尽显山水的特色,因此我把品味写法之妙作为本文的难点。 二、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 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思路清晰,布局自然, 动静相生,摇曳多姿;要让学生用心体会,才能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指导朗读法进行教学。 上课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丽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辅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看美图,听美乐、赏美文,以此帮助学生初步领略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境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和合作探究来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练一练、背一背、写一写这些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立足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用六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步、寻读课文,领略美景。 第四步、品读课文,赏析靓点。 第五步、读读背背,熟读成诵。 第六步、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