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刘伟《设计模式》实验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刘伟《设计模式》实验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刘伟《设计模式》实验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截图完整)

中南大学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数字基带信号 1、实验名称 数字基带信号 2、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 3 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 3 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3 (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3、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HDB 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 3 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 3 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 、AMI译码输出波形。 4、基本原理(简写)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 3 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 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实验电路中数据码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帧同步码及无定义位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 ?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2个) ?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 NRZ-OUT(AK) NRZ信号(绝对码)输出点/测试点(4个) 图1-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CRY:晶体;U1:反相器7404 ?分频器U2:计数器74161;U3:计数器74193;U4:计数器40160 ?并行码产生器K1、K2、K3:8位手动开关,从左到右依次与帧同步码、数

中南大学基础力学实验答案

中南大学基础力学实验答案 基础力学实验绪论 1.基础力学实验一般分为材料的力学性质测定,实验静态应力测试实验,振动和动应力测试实验,综合性测试实验。 2.在力学实验测量中,对于载荷不对称或试件几何性质不对称时,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采用对称测量法。 3.若载荷与其对应的响应值是线性关系,则载荷增量与其对应的响应值增量也是线性关系。(正确) 4.对于任何测量实验,加载方案均可采用增量法。(错误) 5.载荷与变形的关系为ΔL=FL/EA 简支梁各阶固有频率的测量实验 1.简支梁横向振动固有频率若为f1=20HZ ,则f3=180HZ 。(f1:f3=1:9) 2.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振动位移信号的李萨如图是正椭圆。 3.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速度信号的李萨如图是斜线。 4.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加速度信号的李萨如图是正椭圆。 5.物体的固有频率只有一个。(错误) 6.物体的共振频率就是物体的固有频率。(错误) 压杆稳定测试实验 1.关于长度因数μ,正确说法是:其它条件相同时约束越强,μ越小 2.关于柔度λ,正确的说法是:其它条件相同时压杆越长,λ越大 3.关于压杆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要让欧拉理论可用,应使压杆的柔度进尽可能大 4.在以下所列的仪器设备中,压杆稳定实验所需要的是:压杆稳定试验台 数字测力仪 计算机 5.两端球形铰支的压杆,其横截面如下图所示,该压杆失稳时,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半径i=0.577mm (i=h/sqrt(12)=2/sqrt(12)=0.577mm) 6.已知某理想中心压杆的长度为l ,横截面的惯性矩为l ,长度因数为μ,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为E ,则其欧拉临界力Fcr=22) (l EI μπ 7.已知某理想中心压杆的长度为l ,横截面的惯性半径为i ,长度因数为μ,则该压杆的柔度λ=μl/i 8.两端铰支的细长压杆,若在其中点加一个铰支座,以约束该截面的水平位移,则增加该约束后压杆的欧拉临界力是原来的4倍。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 1.在弯扭组合实验中,圆轴下表面测点处包含横截面 和径向截面的应力状态为

中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机类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类) 中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8月 目录 训练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1) 实验二动平衡实验 (3) 实验三速度波动调节实验 (4) 实验四机构创意组合实验 (5) 实验五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及运动测试分析实验 (6) 实验六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 (7) 实验七螺旋传动效率实验 (8) 实验八带传动实验 (9) 实验九液体动压轴承实验 (10) 实验十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12) 实验十一滚动轴承综合性能测试分析实验 (13) 实验十二机械传动设计及多轴搭接实验 (14) 实验十三减速器拆装实验 (15)

训练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机构自由度与原动件的数目各为多少?当机构自由度=原动件的数目,机构的

运动是否确定? 五.收获与建议

实验二动平衡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实验转速: 四.思考题: 转子动平衡为什么要在左右两个平面上进行平衡?

实验三速度波动调节实验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1?当转速不变时,采用不同的飞轮,数据记录: 结论:当转速不变时,飞轮转动惯量越大,则机构的速度波动越二?当飞轮不变时,转速变化,数据记录: 结论:当飞轮不变时,转速越大,则机构的速度波动越

实验四机构创意组合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机构运动简图(要求符号规范标注参数) 二、机构的设计方案图(复印件) 三、机构有____________个活动构件?有______个低副,其中转动副_______个, 移动副__________个,有____________复合铰链,在_________处?有________处?有__________个虚约束,在__________处? 四、机构自由度数目为F=3n-2PL-PH=3X-2X-0= 五、机构有_________个原动件 在_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驱动,在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_驱动? 六、针对原设计要求,按照实验结果简述机构的有关杆件是否运动到位?曲柄是 否存在?是否实现急回特性?最小传动角数值?是否有“卡住”现象?(原无要求的项目可以不作涉及) 七、指出在机构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八、指出机构的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简述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最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 验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指导书深圳大学建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一、颗粒分析试验 (筛分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颗粒分析试验可分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孔径10、5、2、1.0、0.5、0.25、0.075mm;(见附图1) 2.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0.1g; 3.台称:称量5kg,分度值1g; 4.其它:毛刷、木碾等。 (四)操作步骤 1.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的试样。2.取土:取干砂500g称量准确至0.2g。 3.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筛析。振摇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4.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 2.筛析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 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 2g 。 (六)计算及制图 1.按下列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100A B m X m = ? 式中: X —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 A —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g ; m B —所取试样的总质量(500g )。 2.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颗粒直径(mm )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中南大学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实验报告整理

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机制**** 姓名:张** 学号: *********** 指导教师:李** 时间: 2018-11-12 实验一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运行实验 1.实验目的 (1)通过操作MES终端软件,实现对柔性制造系统的任务下达和控制加工,让学生

了解智能制造的特征及优势。 (2)通过创意性的实验让学生了解自动化系统总体方案的构思。 (3)通过总体方案的构思让学生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学会绘制控制系统流程图,掌握物料流、信息流、能量流的流动路径。 (4)通过总体方案的构思让学生掌握各机械零部件、传感器、控制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5)通过实验系统运行让学生了解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是采用何种元器件来实现的,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2.实验内容 (1)仔细观察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实现,了解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各个模块,熟悉各个模块的机械结构。 (2)了解各种典型传动机构的组装、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实现运动方向和速度的改变; (3)学习多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 (4)了解典型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驱动方式和性能; (5)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工作原理,完成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组装; (6)实现对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与检测,完成工件抓取、传输和加工。

3.实验步骤 (1)柔性制造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进行检测单元的设计; (3)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4)上下料机构的组装与检测控制; (5)物料传输机构的组装与实现; (6)柔性制造系统各组成模块的连接与控制; (7)柔性制造系统各组成单元的状态与工件状态位置的检测; (8)对机器人手动操作,实现对工件的抓取、传输。 4. 实验报告 ①该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由哪几个主要的部分组成; 主要由:总控室工作站、AGV小车输送物料机构、安川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法那科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ABB机器人组装工作站、视觉检测及传送工作站、激光打标工作站、堆垛机及立体仓储工作站。 ②画出该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物料传输系统结构简图;

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一、填空题 1. 土的稠度状态依次可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态),(流动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缩限),(塑限),(液限)。 2. 土的天然容重、土粒相对密度、土的含水界限由实验室直接测定,其测定方法分别是(环刀法),(比重瓶法),(烘干法)。 3. 桩按受力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4. 建筑物地基变形的特征有(沉降量)、(沉降差)、(局部倾斜)和倾斜四种类型。 5 .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 )的粘性上称 为淤泥。 6. 土的结构分为以下三种:(单粒结构)、(蜂窝状结构)、(絮状结构)。 7. 附加应力自(外荷引起的应力)起算,自重应力自(自重引起的应力)起算。 8. 土体受外力引起的压缩包括三部分(固相矿物本身的压缩)、(土中液相水的压缩)、(土中孔隙的压缩)。 1、地基土的工程分类依据为《建筑地基设计规范》,根据该规范,岩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2、地基的极限荷载指(地基剪切破坏发展即将失稳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 3、根据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可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 4、按桩的制作分类,可分(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类。 5、桩身中性点处的摩察力为( 0 )。 6、土的颗粒级配是指组成土颗粒的搭配比例,可以用颗粒级配曲线表示。其中横坐标代表(粒径),纵坐标代表(小于某粒质量占全部土粒质量的百分比)。 7、土的稠度状态依次可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态),(流动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缩限),(宿限),(液限)。 8、附加应力自(外荷引起的应力)起算,自重应力自(自重引起的应力)起算。 9、最优含水率是指(在压实功能一定条件下 , 土最易于被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量)。 二、选择题 1. 建筑物施工速度较快,地基土的透水条件不良,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 宜选用( A )。 (A)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B)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C)排水剪切试验(D)直接剪切试验

物化实验题-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 2008 -- 2009 学年 1 学期时间110分钟 2008 年12 月27 日物理化学实验课程 24 学时 1 学分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冶金、环境、教化07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30 % 共80题,每题4分,任选25题。每题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合适的。请用“ ”圈出最合适的答案。下笔慎重,涂改答案算0分。 热化学实验 1、用数字贝克曼温度计测量温差时,为什么要选择温差按钮? ①、方便②、精确③、区别于温度④、担心温差太大 2、使用数字压力计时,在系统里外压力相等时采零是因为2 ①、绝对真空难得到②、要依靠外压计算系统压力 ③、环境压力不稳定④、要求系统压力精确 3、测量水的饱和蒸汽压时,如果系统里外压力相等且为一个大气压时测得水的沸点高于100度,可能的原因是 ①、温度计不准或水中含有杂质②、系统漏气 ③、加热系统出了毛病④、冷却系统出了故障 4、饱和蒸汽压实验使用冷却水的目的是 ①、给系统降温②、怕液体过热 ③、怕损坏仪器④、维持系统压力和水的数量恒定与保护压力计 5、偏摩尔体积实验不使用容量瓶而使用比重瓶是因为3 ①、容量瓶太大②、比重瓶更方便③、比重瓶更精确④、容量瓶带刻度 6、偏摩尔体积实验中配制NaCl水溶液时用来量水的量筒其精度明显与比重瓶和天平不匹配,为什么?1 ①、因为水的数量最终靠天平称量②、水的数量大,不必精确 ③、量筒精度低一点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④、量筒带来的误差在实验过程中会被抵消 7、偏摩尔体积实验中恒温槽温度应 ①、比室温略高②、和室温相等③、至少比室温高5度④、比室温稍低 8、如果比重瓶瓶塞中液柱未到顶端,其原因是1 ①、比重瓶漏液或溶液不够②、溶液表面张力太小 ③、溶液表面张力太大④、瓶塞孔径太小 9、对于燃烧热测定,环境是指 ①、外筒以外②、氧弹以外③、内筒以外④、坩埚以外 10、燃烧热测定装置中内筒为什么内外表面抛光? ①、防止生锈②、美观③、防止粘水④、防止热辐射 11、燃烧热测定装置内筒底部为什么要用三个塑料柱支撑? ①、透气②、防止热传导③、防止内筒和外筒底部接触④、防止导电

高考力学实验运动学试验

力学实验专题复习 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G 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50Hz 的交流电源. (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s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打下E 点时纸带的速度v E = (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3)若测得d 6=65.00cm ,d 3=19.00cm ,物体的加速度a= m/s 2;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 >50Hz ,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参考答案】(1)0.1,交流; (2) 53 10 d d - f ; (3)3.0; (4)偏小. 【名师解析】(1)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若电源频率为50HZ ,则打点计时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是 0.02s . 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1/f=0.1s .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 E = 532d d T -=53 10 d d -f 。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 2可得a=63329d d d T --=2 0.650.190.1990.1 --? m/s 2=3.0m/s 2 ; (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f >50Hz ,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 根据运动学公式△x=at 2 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2、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选取ABCD 纸带上四个点,从图中读出A 、B 两点间距s =________ cm ;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 m/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班级机械1301 姓名黄佳清 学号 07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姓名:黄佳清班级:机械1301 学号: 07 实验日期: 2015 年 10 月 18 日指导教师:成绩: 1. 实验目的 (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 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和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和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 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按加工顺序测量工件的加工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2.绘制直方图和分布曲线 1)找出这批工件加工尺寸数据的最大值x max和最小值x min,按下式计算出极差R。 R=x max一x min 2)确定分组数K(K一般根据样本容量来选择,建议可选在8~11之间)。 3)按下式计算组距 d。 4)确定组界(测量单位:微米)。 5)做频数分布表。 6)计算x和 。 7)画直方图 以样本数据值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率密度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8)画分布曲线 若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不稳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9)画公差带 在横轴下方画出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3.绘制图 1)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

样组容量m 通常取4或5件。按样组容量和加工时间顺序,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2)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 对于第i 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 ∑==m j ij i x m x 1 1 式中 ——第i 个样组的平均值; ——第i 个样组的标准差; ——第i 个样组第j 个零件的测量值;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大值;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小值 3)计算图控制限(计算公式见实验原理) 4)绘制 图 以样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R 为纵坐标,画出图,并在图上标出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 4. 按下式计算工序能力系数Cp 5. 判别工艺过程稳定性 可按下表所列标准进行判别。注意,同时满足表中左列3个条件,工艺过程稳定;表中右列条件之一不满足,即表示工艺过程不稳定。

中南大学x射线实验报告参考

中南大学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同组者 月日指导教师 实验 日期 评分分评阅人评阅日期 实验目的 1)掌握X射线衍射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 2)掌握X射线衍射实验的样品制备方法; 3)学会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实验参数设臵,独立完成一个衍射实验测试; 4)学会MDI Jade 6的基本操作方法; 5)学会物相定性分析的原理和利用Jade进行物相鉴定的方法; 6)学会物相定量分析的原理和利用Jade进行物相定量的方法。 本实验由衍射仪操作、物相定性分析、物相定量分析三个独立的实验组成,实验报告包含以上三个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 1、X射线衍射仪 (1)X射线管 X射线管工作时阴极接负高压,阳极接地。灯丝附近装有控制栅,使灯丝发出的热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聚焦轰击到靶面上。阳极靶面上受电子束轰击的焦点便成为X射线源,向四周发射X射线。在阳极一端的金属管壁上一般开有四个射线出射窗口。转靶X射线管采用机械泵+分子泵二级真空泵系统保持管内真空度,

阳极以极快的速度转动,使电子轰击面不断改变,即不断改变发热点,从而达到提高功率的目的 (2)测角仪系统 测角仪圆中心是样品台,样品台可以绕中心轴转动,平板状粉末多晶样品安放在样品台上,样品台可围绕垂直于图面的中心轴旋转;测角仪圆周上安装有X 射线辐射探测器,探测器亦可以绕中心轴线转动;工作时,一般情况下试样台与探测器保持固定的转动关系(即θ-2θ连动),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分别转动;有的仪器中样品台不动,而X 射线发生器与探测器连动。 (3)衍射光路 2、物相定性分析 1) 每一物相具有其特有的特征衍射谱,没有任何两种物相的衍射谱是完全相同 的 2) 记录已知物相的衍射谱,并保存为PDF 文件 3) 从PDF 文件中检索出与样品衍射谱完全相同的物相 4) 多相样品的衍射谱是其中各相的衍射谱的简单叠加,互不干扰,检索程序能 从PDF 文件中检索出全部物相 3、物相定量分析 物相定量分析——绝热法 在一个含有N 个物相的多相体系中,每一个相的RIR 值(参比强度)均为已知的情况下,测量出每一个相的衍射强度,可计算出其中所有相的质量分数: 其中某相X 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 == N A i i A i X A X X K I K I W 式中A 表示N 个相中被选定为内标相的物相名称 式中A O Al X O Al X A K K K 3 232= 右边是两个物相X 和A 的RIR 值,可以通过实测、计算或查找PDF 卡片获得。 样品中只含有两相A 和B ,并选定A 为内标物相,则有:

大工《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模拟试卷 A+B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处于天然状态的砂土的密实度一般用哪一种试验来测定?( C ) A.荷载试验B.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 C.标准贯入试验 D.轻便触探试验 2、评价下列说法的正误。( D ) ①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土的透水性也越大,土中的水力梯度也越大 ②任何一种土,只要水力梯度足够大,就可能发生流土和管涌 ③土中一点渗流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点孔隙水总水头的大小 ④渗流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水力梯度,还与其方向有关 A.①对B.②对C.③和④对D.全不对 3、通过土粒承受和传递的应力称为( A )。 A.有效应力B.总应力C.附加应力D.孔隙水压力 1、由某土颗粒级配累计曲线得: 6012.5mm d=, 100.03mm d=,该土的不均匀系数 u c为( A )。 A.416.7 B.4167 C.2.4×10-3D.12.53 2、对无粘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B )。 A.含水量B.密实度C.矿物成分D.颗粒的均匀程度 3、土透水性的强弱可用土的哪一个指标来反映?( D ) A.压缩系数B.固结系数C.压缩模量D.渗透系数 4、当各土层中仅存在潜水而不存在毛细水和承压水时,在潜水位以下土自重应力为( C )。 A.静水压力B.总应力C.有效应力,但不等于总应力D.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 5、所谓土的固结,主要是指( B )。 A.总应力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增长的过程B.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有效应力增长的过程 C.总应力不断增加D.总应力和有效应力不断增加的过程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土的抗剪强度与该面上的总正应力直接相关B.土抗剪强度与该面上的有效正应力成正比 C.剪切破裂面发生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D.破裂面与小主应力作用面夹角为45°+?/2 7、若代表土中某点应力状态的摩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则表明土中该点( C )。 A.任一平面上的剪应力都小于土的抗剪强度B.某一平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 C.在相切点所代表的平面上,剪应力正好等于抗剪强度D.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剪应力正好等于抗剪强度8、当挡土墙后的填土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 B )。 A.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土体B.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C.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D.受外力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9、对于( C ),较易发生整体剪切破坏。 A.高压缩性土B.中压缩性土C.低压缩性土D.软土 10、计算挡土墙压力时,荷载效应( D )。 A.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B.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C.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D.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评分标准 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低碳钢的强度指标(σs、σb)和塑性指标(δ、ψ)。 2. 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3. 观察拉伸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曲线(P-ΔL曲线)。 4. 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特性。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0.02 mm 三、实验数据(2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 (4分) 0A P s s = σ =300MPa 左右 0 A P b b = σ =420MPa 左右 %10000 1?-= L L L δ =20~30%左右 %= 1000 1 0?-A A A ψ =60~75%左右 五、回答下列问题(2分,每题分) 1、画出(两种材料)试件破坏后的简图。 略 2、画出拉伸曲线图。 3、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低碳钢在拉伸时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而铸铁没有明显的这四个阶段。 4、材料和直径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其延伸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 延伸率是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与构件的尺寸无关。 压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压缩时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 2. 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并分析原因。 二、实验设备 (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分)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 精度 0.02 mm (分) 三、实验数据(1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 (2分) A P b b = σ =740MPa 左右 五、回答下列思考题(3分) 1.画出(两种材料)实验前后的试件形状。 略 2. 绘出两种材料的压缩曲线。 略 3. 为什么在压缩实验时要加球形承垫

中南大学微机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____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部分软件实验 (4) DEBUG 的使用 (4) 第二部分硬件实验 (8) 实验一使用ADC0809的A/D转换实验 (10) 实验二使用DAC0832的D/A转换实验(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使用DAC0832的D/A转换实验(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13)

第一部分软件实验 DEBUG 的命令及其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debug的常用命令,学会用debug来调试程序。 2.深入了解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取方法及堆栈中数据的压入与弹出。 3.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内容 1.进入和退出DEBUG程序 2.本实验只要求在DEBUG调试状态下进行,包括汇编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程序 3.掌握一些DEBUG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环境 Windows系统下从进入命令行窗口。 四、实验的基本原理 a 汇编 d显示内存单元内容 e修改单元内存内容 g执行命令 t单步(或多步)调试 n指定文件路径文件名(含扩展名) u反汇编 r查看寄存器值及修改 l加载程序 w写盘命令 五、实验步骤 1.用DEBUG调试简单程序 例1 -A CS:0106 MOV AX,1234 MOV BX,2345 MOV CX,0 ADD AX,BX MOV CX,AX INT 20 运行程序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训报告

桩基础设计 某场地土层情况如下,第一层为杂填土,厚度1m ,第二层为淤泥,流塑状态,厚度6.5m ,第三层为粉质粘土,IL=0.25,厚度大。现需设计一框架柱,截面为300mm ×450mm ,桩预采用预制桩基础。柱底在地面处的设计值为:轴向力Fk=2500KN ,弯矩Mk=180KN ·M ,水平力H=100KN ,水平力合弯矩方向均自沿长度方向左向右,初选柱截面350 mm ×350 mm ,桩基等级为二级。试设计此桩基础。 1、建筑资料:第一层 杂填土 厚度1m 第二层 淤泥 厚度6.5m 第三层 粉质粘土 厚度大 柱底在地面处的设计值为:轴向力Fk=2500KN 弯矩Mk=180KN ·M ,水平力H=100KN ,水平力合弯矩方向均自沿长度方向左向右,初选柱截面350 mm ×350 mm ,桩基等级为二级 2、确定桩长及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取承台埋深d=1m ,桩端进入粉质粘土层 3.5m (〉2d ),桩的计算长度l=6.5m+3.5m=10m 查表8-1得qsik 的值。 淤泥层:流塑状态的淤泥(偏好)可取qs1k=15kpa,,该层中心点埋深4.85〈5m,修正系数是 0.8。 得:qsik=15×0.8kpa=12kpa 。 粉质黏土层:埋深:2 213 +6.5+1=9.25m ,故修正系数为0.96,按照I1=0.25 得:qs2k=82×0.96kpa=78.7kpa 。 查表8-2取粉质黏土层的qpk 值:按I1=0.25和入土深度h=11m ,查表,近

似取qpk=4400kpa 。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Quk=Qsk+Qpk=u ∑qsikli+qpkAp =0.35×4×(12×6.5+78.7×3.5)KN+4400×0.352KN=1033.83KN (2)确定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由于承台下为高灵敏度的淤泥,故不考虑承台效应,取ηC =0,按l Bc =0.2及 d Sa =3,查表得ηs =0.80,ηp =0.4, γP =γs =1.65,于是基桩(估计桩数超过3根)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R=ηs Q sk /γs +ηp Q pk /γP =0.8×494.83/1.65KN+1.64×539/1.65KN=775.65KN (3)初选桩的根数和承台尺寸。 桩的根数:n>F /R=2500/775.65=3.2 取n=4 取桩距Sa=3.0d=3.5×0.35m=1.225m, (4)基桩的竖向承载力验算。 N=(F+G)/n=(2500+1.2×20×1.752×1)/4KN=643.4KN Nmax=N+M y Xmax /∑X j 2=643KN+(81+100×1)×0.525/4×0.5252KN=776.7KN γsaf N =1.0×643.4KN=643.4KN,

中南大学-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李敏 姓名: 学号: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信源单元的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探头的地端接在实验板任何位置的GND点均可,进行下列观察: (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 (2)用开关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 码特点。 3、用示波器观察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仍用信源单元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 (1)示波器的两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HDB3单元的AMI-HDB3,将信源单元的K1、K2、K3每一位都置1,观察全1码对应的AMI码(开关K4置于左方AMI 端)波形和HDB3码(开关K4置于右方HDB3端)波形。再将K1、K2、K3置为全0,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观察时应注意AMI、HDB3码的码元都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矩形脉冲。编码输出AMI-HDB3比信源输入NRZ-OUT延迟了4个码元。 (2)将K1、K2、K3置于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态,观察并记录对应的AMI 码和HDB3码。 (3)将K1、K2、K3置于任意状态,K4先置左方(AMI)端再置右方(HDB3)端,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依次接HDB3单元的DET、BPF、BS-R和NRZ ,观察这些信号波形。观察时应注意: ? HDB3单元的NRZ信号(译码输出)滞后于信源模块的NRZ-OUT信号(编码输入)8个码元。 ? DET是占空比等于0.5的单极性归零码。 ? BPF信号是一个幅度和周期都不恒定的准正弦信号,BS-R是一个周期基本恒定(等于一个码元周期)的TTL电平信号。 ?信源代码连0个数越多,越难于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或者说要求带通滤波的Q值越高,因而越难于实现),而HDB3码则不存在这种问题。本实验中若24位信源代码中连零很多时,则难以从AMI码中得到一个符合要求的稳定的位同步信号,因此不能完成正确的译码(由于分离参数的影响,各实验系统的现象可能略有不同。一般将信源代码置成只有1个“1”码的状态来观察译码输出)。若24位信源代码全为“0”码,则更不可能从AMI 信号(亦是全0信号)得到正确的位同步信号。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习题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习题 一、简答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部分 1、不均匀系数 2、曲率系数 3、什么情况是级配不良?什么是级配良好? 4、对粘性土的塑性、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__(选项:强结合水、弱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 5、电泳、电渗实验说明什么?在基坑排水中,把阳极放在基坑中还是岸边? 6、简述土的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 7、①某粘性土,G s=2.72,用环刀法测密度,环刀重42g,环刀加土重150g,环刀高20mm,内径61.8mm,则该土的密度是__(保留2位小数)g/cm3。容重是__(保留1位小数)kN/m3。 ②用烘箱法测该土样的含水量,铝盒编号C1553,铝盒重11.18g,盒加湿土重28.83g,烘干冷却后盒加干土重24.32g,则该土样的含水量是__%(保留2位小数)。③该土样的孔隙比是__(保留3位小数),饱和度是__%(保留2位小数)。 8、将某土样分成三份:A、B、C,向A里加入适量的水调和均匀,用76g的液限仪圆锥在5秒内沉入深度恰好为10mm,取出该土样测其含水量为39%;将B稍烘干进行搓条,当直径达到3mm时土条表面出现均匀裂缝并开始断裂,测其含水量为23%;直接测得C的含水量为30%。则该土的液限是__%,塑限是__%,塑性指数是__,液性指数是__,该地基土是__(选项:粉土、粉质粘土、粘土),该土处于__(选项: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状态。 9、(保留3位小数)某环刀内土为粉土,G s=2.72,含水量为36%,密度为1.68g/cm3,环刀高为20mm,净面积30cm2,把环刀内土样放置在压缩仪上进行压缩,开始时在1kPa压力作用下压缩仪上测微表读数为8.72,在100kPa压力作用下24小时后测微表读数为7.70(其中仪器变形量为0.04),在200kPa压力作用下24小时后测微表读数为7.54(其中仪器变形量为0.06),则土样原始孔隙比e0=__,100kPa压力下固结后孔隙比e1=__,200kPa压力下固结后孔隙比e2=__,土的压缩系数a1-2=__(要写单位),100kPa压力下土固结后的压缩模量 E s=__(要写单位),该土是__(选项:低压缩性土、中压缩性土、高压缩性土)。 10、基础埋深1.5m,埋深范围内土重度为18kN/m3,基础底面积2m33m,基础顶面有竖向荷载600kN,则基底压力是多少?基底附加压力是多少?2m深处与4m深处附加压力哪个大?如果基础还作用一弯矩200kN2m,则基底最大压力是多少? 11、有两个基础,埋深都是1m,基底面积分别是1m32m(小基础)和2m34m(大基础),经过计算,基底压力、附加压力完全相同,小基础基底角点正下方3m深处附加压力是30kPa,问大基础基底中心点下方3m深处附加压力是多少? 12、已知土样的一组直剪试验成果,在正应力为σ=100kPa、200kPa、300kPa和400kPa时,测得的抗剪强度分别为τ=85kPa、112 kPa、135 kPa和160 kPa。请作出抗剪强度包线并在图中标出c和υ,该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c=__,摩擦角υ=__。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物理实验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会用拉脱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2.了解焦利氏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对液体表面现象的认识。 【仪器与器材】 焦利氏秤1把,U 形金属丝1条,砝码1盒,镊子1把,玻璃皿1个,温度计1支,酒精灯1个,蒸馏水100ml ,游标尺1把。 【原理与说明】 一、 实验原理 由于液体分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液体表面层形成一张紧的膜,其上作用着张力,叫做表面张力。如图3-1所示,设想在液体MN 上划出一条线s s ',s s '把MN 分成A 、B 两部分。由于A 、B 两部分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在s s '两侧就形成表面张力f ,f 的方向与液体表面相切且垂直于s s ',f 的大小与s s '的长度l 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 )13(-=l f α 式中,α为表面张力系数,即作用在s s '的每单位长度上的力。 表面张力系数是研究液体表面性质所要用到的物理量,不同种类的液体,α值不同;同一种液体的α值随温度上升而减小;液体不纯净,α值也会改变。因此,在测定α值时必须注明在什么温度下进行,液体必须保持纯净。 测量表面张力系数α的方法很多,本实验用拉脱法测定。 将U 形金属丝浸入液体中,然后慢慢拉起,这时在金属丝内带起了一层薄膜,如图3-2所示。要想使金属丝由液面拉脱,必须用一定的力 F ,这个力的大小应等于金属丝所受液面的表面张力 f F 2= (注意有两个表面) l F α2= 图 3-1 图3-2

l F 2= α (3-2) 本实验用焦利氏秤测出F ,然后代入式(3-2)计算出α值。 二、 仪器构造 焦利氏秤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精确的弹簧秤,用焦利氏秤测力是根据虎克定律 x k F ?= (3-3) 式中,k 为弹簧的倔强系数,等于弹簧伸长单位长度的拉力, x ?为弹簧伸长量,如果已知k 值,再测定弹簧在外力作用下的伸长量x ?,就可以算出作用力F 的大小。 焦利氏秤的构造如图3-3所示,A 为垂直圆筒形支架,圆筒里有一可借助于旋钮D 升降的B 杆,升降高度可以由B 上的刻度和A 上的游标C 读出。弹簧E 悬在B 上的横梁N 上,E 的下端有一指 标镜M ,M 在固定于支架A 上的垂直玻璃管G 内。M 和G 上都刻有标线,H 为平台调节旋钮。 【实验步骤】 一、 k 值的测定 1.按图3-3挂好弹簧、指标镜和砝码盘,再调节三角底座上的螺丝,使指标镜处于玻璃管中,能上下自由振动且不与玻璃管相碰; 2.调节旋钮D ,使指标镜M 上的标线处于“三线重合”位置(先使G 标线在镜中的像与G 标线本身重合,再调节M 标线使之与前者重合),读出标尺上的读数 0x 。如弹簧振动不停,可将镊子靠在玻璃管上端,轻轻阻挡弹簧,即可停止振动; 3.在砝码盘上加0.5g 的砝码,旋转D ,当M 的标线重新处于“三线重合” 位置时,读出读数X; 4.重复步骤2、3共3次,将所得数据记入表3-1中。 二、 F 的测定 1. 先用洗涤液,再用蒸馏水洗净玻璃皿,把装有蒸馏水的玻璃皿放在平台上。用镊子夹 住金属丝在洒精灯上烧干,再挂在指标镜M 的挂钩上; 2. 调节旋钮D ,使M 的标线处于“三线重合”位置,读出标尺上的读数0x ; 3. 调节旋钮H ,让金属丝的水平部分和液面接触(水平部分如果和液面不平行,可用镊 子调整金属丝几次); 4.观察M 的标线是否在“三线重合”位置,如果不在,继续调节旋钮H ,直至标线处于“三线重合”位置; 图3-3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练习答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练习册 习 题 一 一、填空 1.土的物理性质是土的最基本的工程特性。 2.土的结构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凝结构三种。 3.土的构造主要有层理构造和裂隙构造两种。 4.反映土单位体积质量(重力)的导出指标有浮密度、饱和密度和干密度。 5.土的基本指标包括土的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和土的含水量,在试验室中分别用环刀法、比重瓶法和烘干法来测定。 6.土的不均匀系数Ku 越大,曲线越平缓,粒径分布越不均匀。 7. 基底附加压力求得后,可将其视为作用在地基表面的荷载,然后进行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8.土粒比重是土粒的质量与同质量相同体积纯蒸馏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 。用比重瓶方法测定。 9.土的密度是质量与单位体积之比。 四、计算 1. 某粘土的含水量w=36.4%, 液限wL=48%、塑限wp=25.4%,要求: 1).计算该土的塑性指标Ip ; 2).确定该土的名称; 3).计算该土的液性指标IL ; 4).按液性指标数确定土的状态。 解: ] 为粘土;176.224.2548 p L p W W I 为可塑态 ;487.06 .224 .254.36 P P L I W W I

习 题 二 一、填空 1.某点在地下水位以下,当地下水位下降时该点自重应力将增加;地下水位上升时该点自重应力将减小。 四、计算 1.某构筑物基础如下页图所示,在设计地面标高处作用有偏心荷载680KN ,偏心距1.31m ,基础埋深为2m ,底面尺寸为4m ×2m 。试求基底平均压力P 和边缘最大压力P max ,并绘出沿偏心方向的基底压力分布图。 解: KPa ab G F P 5.3002 )89.02(32000 3)(2max 89.02 422068031 .1680 G F M e KPa A G F P 1254 3206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