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八级数学每日一练

学八级数学每日一练
学八级数学每日一练

每日一练(1)

1.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2.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

(1)x3﹣4xy2 (2)(a﹣1)(a+3)+4.

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是满足不等式﹣(x﹣1)≥的非负整数解.

4.解方程:=+1.

5.某学校九年级举行乒乓球比赛,准备发放一些奖品进行奖励,奖品设为一等奖和二等奖.已知购买一个一等奖奖品比购买一个二等奖奖品多用20元.若用400元购买一等奖奖品的个数是用160元购买二等奖奖品个数的一半.

(1)求购买一个一等奖奖品和一个二等奖奖品各需多少元?

(2)经商谈,商店决定给予该学校购买一个一等奖奖品即赠送一个二等奖奖品的优惠,如果该学校需要二等奖奖品的个数是一等奖奖品个数的2倍还多8个,且该学校购买两个奖项奖品的总费用不超过670元,那么该学校最多可购买多少个一等奖奖品?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F=DE,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ABE≌△CDF;

(2)若AC与BD交于点O,求证:AC与BD互相平分.

7.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作∠B的角平分线

(1)如图1,若∠B的平分线恰好经过点E,猜想△ABC是怎样的特殊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B的平分线交线段DE于点F,已知AB=8,BC=10,求EF的长度.

(3)若∠B的平分线交直线DE于点F,直接写出AB、BC、EF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每日一练(2)

1.解不等式组,将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写出这个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2.分解因式:

①﹣a4+16 ②6xy2﹣9x2y﹣y3

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

4.解分式方程:﹣=1

5.某市对一段全长2000米的道路进行改造,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若每天修路比原来计划提高效率25%,就可以提前5天完成修路任务.

(1)求修这段路计划用多少天?

(2)有甲、乙两个工程队参与修路施工,其中甲队每天可修路120米,乙队每天可修路80米,若每天只安排一个工程队施工,在保证至少提前5天完成修路任务的前提下,甲工程队至少要修路多少天?

6.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在BC上且CD=CA,CF平分∠ACB,AE=EB,求证:EF=BD.

7.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BC的中点,点E在△ABC内,AE平分∠BAC,CE⊥AE,点F在边AB上,EF∥BC.

(1)求证: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2)线段BF、AB、AC的数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

每日一练(3)

1.解不等式组,并求该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

2.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

3.先化简,再求值:÷x,其中x=.

4.解分式方程:﹣=1.

5.为了保障市民安全用水,我市启动自来水管改造工程,该工程若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由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3倍.若甲、乙队先合做施工45天,则余下的工程甲队单独施工还需2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

6.如图,以BC为底边的等腰△ABC,点D,E,G分别在BC,AB,AC上,且EG∥BC,DE∥AC,延长GE至点F,使得BE=BF.

(1)求证:四边形BDEF为平行四边形;

(2)当∠C=45°,BD=4时,联结DF,求线段DF的长.

7.如图,在?ABCD中,BD为对角线,EF垂直平分BD分别交AD、BC的于点E、F,交BD于点O.

(1)试说明:BF=DE;

(2)试说明:△ABE≌△CDF;

(3)如果在?ABCD中,AB=5,AD=10,有两动点P、Q分别从B、D两点同时出发,沿△BAE和△DFC各边运动一周,即点P自B→A→E→B停止,点Q自D→F→C→D停止,点P运动的路程是m,点Q运动的路程是n,当四边形BPDQ是平行四边形时,求m与n满足的数量关系.(画出示意图)

每日一练(4)

1.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化简:(﹣x+1).

3.已知|x﹣2+|+=0,求()÷的值.

4.学校计划选购甲、乙两种图书作为校园图书节的奖品,已知甲种图书的单价是乙种图书单价的1.5倍,用600元单独购买甲种图书比单独购买乙种图书要少10本.

(1)甲、乙两种图书的单价分别为多少元?

(2)若学校计划购买这两种图书共40本,要使购买的甲种图书数量不少于乙种图书的数量的一半,如何购买使得所需费用最少?最少费用是多少?

5.如图,△ABC中,M为BC的中点,AD为∠BAC的平分线,BD⊥AD于D.

(1)求证:DM=(AC﹣AB);

(2)若AD=6,BD=8,DM=2,求AC的长.

6.如图,分别以Rt△ABC的斜边AB,直角边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F为AB边的中点,DE与AB交于点G,EF与AC交于点H,∠ACB=90°,∠BAC=30°.

(1)求证:EF=AB;

(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3)若AB=2,求△AEG的周长.

八年级数学每日一练1-4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28小题)

1.解不等式组:

【解答】解:解不等式3(x﹣1)<2x,得:x<3,

解不等式﹣<1,得:x>﹣9,

则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9<x<3.

2.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答】解:,

由①得,x≥,

由②得x≥﹣1,

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

在数轴上表示为:

3.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

(1)x3﹣4xy2

(2)(a﹣1)(a+3)+4.

【解答】解:(1)x3﹣4xy2,

=x(x2﹣4y2),

=x(x+2y)(x﹣2y);

(2)(a﹣1)(a+3)+4,

=a2+2a﹣3+4,

=a2+2a+1,

=(a+1)2.

4.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是满足不等式﹣(x﹣1)≥的非负整数解.

【解答】解:∵﹣(x﹣1)≥,

∴x﹣1≤﹣1

∴x≤0,非负整数解为0

∴x=0

原式=÷(﹣)

=

=

5.解方程:=+1.

【解答】解:(x+1)(x﹣2)=x﹣1+(x﹣1)(x﹣2)

x2﹣x﹣2=x﹣1+x2﹣3x+2

x=3

经检验:x=3是原方程的解,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3.

6.某学校九年级举行乒乓球比赛,准备发放一些奖品进行奖励,奖品设为一等奖和二等奖.已知购买一个一等奖奖品比购买一个二等奖奖品多用20元.若用400元购买一等奖奖品的个数是用160元购买二等奖奖品个数的一半.

(1)求购买一个一等奖奖品和一个二等奖奖品各需多少元?

(2)经商谈,商店决定给予该学校购买一个一等奖奖品即赠送一个二等奖奖品的优惠,如果该学校需要二等奖奖品的个数是一等奖奖品个数的2倍还多8个,且该学校购买两个奖项奖品的总费用不超过670元,那么该学校最多可购买多少个一等奖奖品?

【解答】解:(1)设购买一个二等奖奖品需x元,则购买一个一等奖奖品需(x+20)元,

根据题意得:=?,

解得:x=5,

经检验,x=5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x+20=25.

答:购买一个二等奖奖品需5元,购买一个一等奖奖品需25元.

(2)设该学校可购买a个一等奖奖品,则可购买(2a+8)个二等奖奖品,

根据题意得:15a+5(2a+8﹣a)≤670,

解得:a≤21.

答:该学校最多可购买21个一等奖奖品.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F=DE,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ABE≌△CDF;

(2)若AC与BD交于点O,求证:AC与BD互相平分.

【解答】证明:(1)∵AB∥CD,

∴∠ABE=∠CDF,

∵BF=DE,

∴BF﹣EF=DE﹣EF,即BE=DF.

∵AE⊥BD,CF⊥BD,

∴∠AEB=∠CFD=90°,

∵BE=DF,

∴△ABE≌△CDF.

(2)∵△ABE≌△CDF,

∴∠ABE=∠CDF,

∴AB∥CD,

∵A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BO=DO.

8.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作∠B的角平分线

(1)如图1,若∠B的平分线恰好经过点E,猜想△ABC是怎样的特殊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B的平分线交线段DE于点F,已知AB=8,BC=10,求EF的长度.

(3)若∠B的平分线交直线DE于点F,直接写出AB、BC、EF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答】解:(1)∵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DE∥BC,

∴∠DEB=∠EBC,

∵BE是∠B的角平分线,

∴∠DBE=∠EBC,

∴∠DEB=∠DBE,

∴DE=DB=AB,

∴AB=BC,

∴△ABC是等腰三角形;

(2)由(1)得,DE=BC=5,DF=AB=4,

∴EF=DE﹣DF=1;

(3)当点F在线段DE上时,由(2)得,EF=(BC﹣AB);

当点F在线段DE的延长线上时,EF=(AB﹣BC).

9.解不等式组,将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写出这个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

【解答】解:,

由①解得x≤3

由②解得x>﹣2

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3

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为﹣1.

10.分解因式:

①﹣a4+16

②6xy2﹣9x2y﹣y3

【解答】解:①﹣a4+16

=(4﹣a2)(4+a2)

=(2+a)(2﹣a)(4+a2);

②6xy2﹣9x2y﹣y3

=﹣y(y2﹣6xy+9x2)

=﹣y(y﹣3x)2.

1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

【解答】解:原式=

=

=

=a2﹣3a

当a=时,原式=3﹣3

12.解分式方程:﹣=1

【解答】解:化为整式方程得:x2+2x+1+2=x2﹣1,

化简得:2x=﹣4,

解得:x=﹣2,

经检验当x=﹣2时,1﹣x2≠0,

所以x=﹣2是原方程的根.

13.某市对一段全长2000米的道路进行改造,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若每天修路比原来计划提高效率25%,就可以提前5天完成修路任务.

(1)求修这段路计划用多少天?

(2)有甲、乙两个工程队参与修路施工,其中甲队每天可修路120米,乙队每天可修路80米,若每天只安排一个工程队施工,在保证至少提前5天完成修路任务的前提下,甲工程队至少要修路多少天?

【解答】解:(1)设原计划每天修x米,由题意得

﹣=5

解得x=80,

经检验x=80是原方程的解,

则=25天

答:修这段路计划用25天.

(2)设甲工程队至少要修路a天,则乙工程队要修路20﹣a天,根据题意得

120a+80(20﹣a)≥2000

解得a≥10

所以a最小等于10.

答:甲工程队至少要修路10天.

14.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在BC上且CD=CA,CF平分∠ACB,AE=EB,求证:EF=BD.

【解答】证明:∵CD=CA,CF平分∠ACB,

∴F是AD中点,

∵AE=EB,

∴E是AB中点,∴EF是△ABD的中位线,

∴EF=BD.

15.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BC的中点,点E在△ABC内,AE平分∠BAC,CE⊥AE,点F在边AB上,EF∥BC.

(1)求证: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2)线段BF、AB、AC的数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

【解答】(1)证明:延长CE交AB于点G,

∵AE⊥CE,

∴∠AEG=∠AEC=90°,

在△AEG和△AEC中,

∴△AGE≌△ACE(ASA).

∴GE=EC.

∵BD=CD,

∴DE为△CGB的中位线,

∴DE∥AB.

∵EF∥BC,

∴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2)解:BF=(AB﹣AC).

理由如下:

∵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BF=DE.

∵D、E分别是BC、GC的中点,

∴BF=DE=BG.

∵△AGE≌△ACE,

∴AG=AC,

∴BF=(AB﹣AG)=(AB﹣AC).

16.解不等式组,并求该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解答】解:解不等式3(x+2)≥x+4,得:x≥﹣1,

解不等式<1,得:x<3,

∴原不等式解集为﹣1≤x<3,

∴原不等式的非负整数解为0,1,2.

17.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

【解答】解:原式=÷

=?

=﹣(x﹣1)

=1﹣x,

当x=时,原式=.

18.先化简,再求值:÷x,其中x=.

【解答】解:当x=时,

原式=+÷x

=+1

=

=﹣2

19.解分式方程:﹣=1.

【解答】解:化为整式方程得:3x﹣(4﹣x2)=x(x﹣1),

化简得:4x=4,

解得:x=1,

经检验x=1时,x(x﹣1)=0,原方程无意义,

所以x=1是原方程的增根,

所以原方程无解.

20.为了保障市民安全用水,我市启动自来水管改造工程,该工程若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由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3倍.若甲、乙队先合做施工45天,则余下的工程甲队单独施工还需2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

【解答】解:设项工程的规定时间为x天,

根据题意得:+=1,

解得:x=83,

经检验,x=83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83天.

21.如图,以BC为底边的等腰△ABC,点D,E,G分别在BC,AB,AC上,且EG∥BC,DE∥AC,延长GE

至点F,使得BE=BF.

(1)求证:四边形BDEF为平行四边形;

(2)当∠C=45°,BD=4时,联结DF,求线段DF的长.

【解答】(1)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ABC=∠C,

∵EG∥BC,DE∥AC,

∴∠AEG=∠ABC=∠C,四边形CDEG是平行四边形,

∴∠DEG=∠C,

∵BE=BF,

∴∠BFE=∠BEF=∠AEG=∠ABC,

∴∠F=∠DEG,

∴BF∥DE,

∴四边形BDEF为平行四边形;

(2)解:∵∠C=45°,

∴∠ABC=∠BFE=∠BEF=45°,

∴△BDE、△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F=BE=BD=2,

作FM⊥BD于M,连接DF,如图所示:

则△B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FM=BM=BF=2,

∴DM=6,

在Rt△DFM中,由勾股定理得:DF==2,

即D,F两点间的距离为2.

22.如图,在?ABCD中,BD为对角线,EF垂直平分BD分别交AD、BC的于点E、F,交BD于点O.

(1)试说明:BF=DE;

(2)试说明:△ABE≌△CDF;

(3)如果在?ABCD中,AB=5,AD=10,有两动点P、Q分别从B、D两点同时出发,沿△BAE和△DFC各边运动一周,即点P自B→A→E→B停止,点Q自D→F→C→D停止,点P运动的路程是m,点Q运动的路程是n,当四边形BPDQ是平行四边形时,求m与n满足的数量关系.(画出示意图)

【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

∴∠ODE=∠OBF,

∵EF垂直平分BD,

∴OB=OD,

在△OBF和△ODE中,

∴△BOF≌△DOE(ASA),

∴BF=DE;

(2)∵四边新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C,AD=BC,

∵BF=DE,

∴AE=CF,

在△ABE和△CDF中,

∴△ABE≌△CDF(SAS),

(3)解:∵EF垂直平分BD,

∴BF=DF,

∵△ABE≌△CDF,

∴DF=BE,AE=CF,

∴△DFC的周长是DF+CF+CD=BF+CF+CD=BC+CD=15,△ABE的周长也是15,

①当P在AB上,Q在CD上,

∵AB∥CD,

∴∠BPO=∠DQO,

∵∠POB=∠DOQ,OB=OD,

∴△BPO≌△DQO,

∴BP=DQ,

=BP+DF+CF+CQ

=DF+CF+CQ+DQ

=DF+CF+CD

=15

②当P在AE上,Q在CF上,

∵AD∥BC,

∴∠PEO=∠QFO,

∵△EOD≌△FOB,

∴OE=OF,

∵∠PEO=∠QFO,∠EOP=∠FOQ,∴△PEO≌△QFO,

∴PE=QF,

∵AE=CF,

∴CQ=AP,

m+n

=AB+AP+DF+PQ

=CD+CQ+DF+FQ

=DF+CF+CD

=15;

③当P在BE上,Q在DF上,

∵AD=BC,AE=CF,

∴DE=BF,

∵DE∥BF,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BE=DF,BE∥DF,

∴∠PEO=∠FQO,

∵∠EOP=∠FOQ,OE=OF,

∴△PEO≌△FQO,

∴PE=FQ,

=AB+AE+PE+DQ

=CD+CF+QF+DQ

=DF+CF+CD

=15.

23.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答】解:解不等式x﹣3(x﹣2)≥4,得:x≤1,

解不等式<,得:x>﹣7,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7<x≤1,

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

24.化简:(﹣x+1).

【解答】解:原式=(﹣)?

=?

=.

25.已知|x﹣2+|+=0,求()÷的值.

【解答】解:()÷

=

=

=xy,

∵|x﹣2+|+=0,

∴x﹣2+=0,y﹣2﹣=0,

解得,x=2﹣,y=2+,

∴原式=xy=(2﹣)(2+)=4﹣3=1.

26.学校计划选购甲、乙两种图书作为校园图书节的奖品,已知甲种图书的单价是乙种图书单价的1.5倍,用600元单独购买甲种图书比单独购买乙种图书要少10本.

(1)甲、乙两种图书的单价分别为多少元?

(2)若学校计划购买这两种图书共40本,要使购买的甲种图书数量不少于乙种图书的数量的一半,如何购买使得所需费用最少?最少费用是多少?

【解答】解:(1)设乙种图书的单价为x元/本,则甲种图书的单价为1.5x元/本,

根据题意得:﹣=10,

解得:x=20,

经检验,x=20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1.5x=30.

答:甲种图书的单价为30x元/本,乙种图书的单价为20元/本.

(2)设购买甲种图书m本,则购买乙种图书(40﹣m)本,

根据题意得:m≥(40﹣m),

解得:m≥,

∵m为整数,

∴m≥14.

设购书费用为y元,则y=30m+20(40﹣m)=10m+800,

∵10>0,

∴y随m的增大而增大,

∴当m=14时,y取最小值,最小值=10×14+800=940.

答:购买14本甲种图书、26本乙种图书费用最少,最少费用为940元.

27.如图,△ABC中,M为BC的中点,AD为∠BAC的平分线,BD⊥AD于D.

(1)求证:DM=(AC﹣AB);

(2)若AD=6,BD=8,DM=2,求AC的长.

【解答】解:

(1)证明:延长BD交AC于E,

∵AD⊥BD,

∴∠ADB=∠ADE=90°,

∵AD为∠BAC的平分线,

∴∠BAD=∠EAD,

在△BAD和△EAD中,

∴△BAD≌△EAD(SAS),

∴AB=AE,BD=DE,

∵M为BC的中点,

∴DM=CE=(AC﹣AB);

(2)∵在Rt△ADB中,∠ADB=90°,AD=6,BD=8,

∴由勾股定理得:AE=AB==10,

∵DM=2,DM=CE,

∴CE=4,

∴AC=10+4=14.

28.如图,分别以Rt△ABC的斜边AB,直角边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F为AB边的中点,DE与AB交于点G,EF与AC交于点H,∠ACB=90°,∠BAC=30°.

(1)求证:EF=AB;

(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3)若AB=2,求△AEG的周长.

【解答】(1)证明:∵△ACE是等边三角形,

∴∠EAC=60°,AE=AC,

∵∠BAC=30°,

∴∠FAE=∠ACB=90°,AB=2BC,

∵F为AB的中点,

∴BF=AF,AB=2AF,

∴BC=AF,

在△△EFA和△ABC中,

∴△EFA≌△ABC(SAS),

∴EF=AB;

(2)证明:∵△ABD是等边三角形,

∴AD=BD,

∵BF=AF,

∴∠DFB=90°,∠BDF=30°,

∵∠FAE=∠BAC+∠CAE=90°,

∴∠DFB=∠EAF,

∵EF⊥AC,

∴∠AEF=30°,

∴∠BDF=∠AEF,

∴△DBF≌△EFA(AAS),

∴AE=DF,

∵FE=AB,

∴四边形ADFE为平行四边形;

(3)解:∵F为AB边的中点,

∴AF=AB=,

∵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AG=FG=AF=,

∵∠ACB=90°,∠BAC=30°,

∴BC=AB=,

∴AE=AC=BC=3,

∵∠FAE=90°,

∴EG===,

∴△AEG的周长=AE+EG+AG=3++.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5-1 观察物体习题精选 一、想一想,再填空. 从上面看,数学书的照片是(),从前面看,数学书的照片是(). 二、连一连.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从前面或后面看从上向下看从下面看 三、画一画. 下面的图形是小狗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跳棋,请用“△”代替小狗,画出小狗的观察位置. 四、想一想. 妈妈在魔方的六个面贴上了1~6这6个数字,第一次心心看到,第二次心心又看到,你能帮心心找到1对应(),2对应(),3对应(). 参考答案 一、想一想,再填空. 从上面看,数学书的照片是(图一),从前面看,数学书的照片是(图二). 二、连一连.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从前面或后面看从上向下看从下面看

三、画一画. 四、想一想. 妈妈在魔方的六个面贴上了1~6这6个数字,第一次心心看到,第二次心心又看到,你能帮心心找到1对应( 6 ),2对应( 4 ),3对应( 5 ).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 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右,那么最多用()块小正方体。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 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

号。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 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 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 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右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 是用()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 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A.5 B.6 C.7 D.8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3.如下图: 从正面看是图(1)的立体图形有(); 从左面看是图(2)的立体图形有(); 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 成的立体图形是()。 4.有几堆摆好的小方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 形状如下图,这里至少有()个小方块。 A.7 B.8 C.9 D.10 三、解答 1.左面图形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几何体从三个 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图形,请你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该几何体 的实际形状,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搭成? 2.用5个小正方体木块摆一摆。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如下,有几种摆法? (2)如果要同时满足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如下,有几种摆法? 3.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 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 正方体的个数。请你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 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整理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0;若|a|=-a ,则a≤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数学每课一练答案

一、计算: 1、口算:10% ======== 1.25×32×0.25= = 2、计算(能简算要简算)20% ⑴⑵ ⑶⑷ ⑸ 6除1.5的商,加上4,再乘4,积是多少?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10% 1、比的后项、分数的分母和除法中的除数都不能为()① 1 ②奇数③零④整数⑤小数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①锐角②钝角③直角④等腰 3、能与组成比例的是()① 3:2 ②③ 2:3 4、把10克食盐放入100克的水中,食盐和盐水质量的比是()① 1:10 ② 10:1 ③ 1:11 ④1:9 5、三角形的底一定,三角形的面积和高()①不成比例②成正比例③成反比例三、填空:20% 1、表示;表示。 2、“小明的体重是小丽的,”是把看作单位“1”,根据这句数量关系句,写成数量关系式是。 3、把14厘米:42千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4、一个圆的直径是20厘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5、把 0.16、、0.167、16.7%和0.167这五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取400克小麦,烘干后,还有320克,这种小麦的含水率是() 7、一种物品降价15%后比原来便宜9元,这种物品现在的价钱是( )元。 8、如果,那么X和Y成关系;如果那么X和Y成关系。 9、小勇的爸爸把8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是2.43%,利息税是20%,到期后,他一共可取出()。 10、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0%,女生人数比男生少()% 四、操作题:6% ⑴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请你改用线段比例尺表示。 ⑵先画出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再画出它的所有对称轴。 五、应用题:34% 1、商店运来一批水果,运来梨40筐,苹果的筐数是梨的,同时是桔子的,运来桔子多少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每课一练

1.1.1 1 2+数一数【课堂达标】 1.数一数,连一连。 2.数一数,画一画。 【学习评价】 ○○ 自评 师评

比多少 【课堂达标】 1.比一比。 (1)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2)在少的后面画“○”。 () () 2.哪种少,在少的那种图形上涂颜色。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学习评价】 比多少的练自评 师评

习 【课堂达标】 1.多的画“√”,少的画“○”。 (1) (2) 2.添画,使上、下两排同样多。 (1)(2) ○○□ 3.想一想,试一试。 要使两行苹果同样多,应从第一行拿()个放到第二行。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上 下 前 后 【 课堂达标 】 1. 闹钟和台灯都在桌子的()面; 球在桌子的()面;桌子在球的 的()面。闹钟和台灯在最()面; 球在最()面 2.请把灰兔前面的小兔子涂成绿色,后面的小兔子涂成黄色。3.动物园的小动物排成一队。 (1)的( )面是。 (2)的( )面是。 (3)在的( )面。 (4)的( )面有( )只。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左右 【课堂达标】 1.填空。 (1)做作业时,我用( )手按住本子,( )手写字。 (2)在马路上行走我们都应该靠()边走。 2.可爱的小动物。 (1)的左边是(),右边是()。 (2)在的()边,在的()边。 3.我能分清左右手。 (1)②号是()手,⑤号是()手。 (2)①从右往左数是第(),它是()。 4. (1)上面是一群小动物在一起休息。从左数起小马是第()位,从右数起小象是第()位。 (2)小鹿的右边有()个,左边有()个,一共有()个小动物。 【学习评价】自评 师评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得边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边的关系,判断直角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a ,b ,c ,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3,4,5)(5,12,,13)(9,12,15)(7,24,25)(9,40,41)…… 规律:(1)、短直角边为奇数,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两边之和是短直角边的 平方。即当a 为奇数且a <b 时,如果2 b c a +=,那么a,b,c 就是一组勾股数. 如:(3,4,5)(5,12,,13)(7,24,25)(9,40,41)…… (2)大于2的任意偶数,2n(n >1)都可构成一组勾股数分别是:2 2 2,1,1n n n -+ 如:(6,8,10)(8,15,17)(10,24,26)…… 4、常见题型应用: (1)已知任意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边/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2)已知任意一条的边长以及另外两条边长之间的关系,求各边的长度//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 积…… (3)判定三角形形状: 222a b c +> 锐角三角形,222a b c +=直角三角形,222a b c +<钝角三角形 判定直角三角形 a..找最长边; b.比较长边的平方与另外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大小关系; c.确定形状 第二章 实数 1. 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

整编汇总一学年数学下册每课一练

_ 一、认识图形(二) 第1课时 1、连一连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1有(有(有()个。 (2)()最多,()最少,()和()同样多。 (3比多()个,比少()个。 3、数一数,填一填。 (1)从右往左数是第()个。 (2),右边是()。从左往右数,最后一个图形是();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图形是()

图形的拼组 第2课时 1、数一数 2、图一图。 (1)把下图中的正方形图上红色。 (2)把下图中的长方形图上黄色。 3、数一数。 有()个△, 有()个□, 有()个○, 有()个□4、下面的图形是从上面哪个图形中剪下来的?连一连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十几减9 一、基础训练 1、填一填,算一算。 2、看谁算得快。 13-9= 12-9= 15-9= 17-9= 16-9= 11-9= 14-9= 18-9= 二、能力提升 看图列算式。 5、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或()形。

+=+= 三、思维拓展 15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华华的前面有9人,华华的后面有几人? 第二课时十几减8 一、基础训练 1、圈一圈,算一算。 15-8= 17-8= 2、看谁算得快。 13-8= 12-8= 15-8= 17-8= 16-8= 11-8= 14-8= 18-8= 二、能力提升

填一填。 原来13本()个15块 卖出8本8个()块 还剩()本6个7块三、思维拓展

第三课时十几减7、6 一、基础训练 1、看谁算得快。 15-7= 12-6= 13-7= 13-6= 14-6= 11-7= 16-7= 15-6= 2、我会排。 二、能力提升 小强写14个大字。还要写几个? 三、思维拓展

一年级数学下册每课一练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1、连一连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1)个有(有(有()个。 (1)()最多,()最少,()和()同样多。 (3比多()个,比少()个。 2、数一数,填一填。 (1)从右往左数是第()个。 (1),右边是()。从左往右数,最后一个图形是();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图形是()

图形的拼组 第2课时 1、数一数 2、图一图。 (1)把下图中的正方形图上红色。 (2)把下图中的长方形图上黄色。 3、数一数。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4、下面的图形是从上面哪个图形中剪下来的?连一连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十几减9 一、基础训练 1、填一填,算一算。 2、看谁算得快。 13-9= 12-9= 15-9= 17-9= 16-9= 11-9= 14-9= 18-9= 二、能力提升 看图列算式。 =+= 三、思维拓展 15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华华的前面有9人,华华的后面有几人?

第二课时 十几减8 一、 基础训练 1、圈一圈,算一算。 2、看谁算得快。 13-8= 12-8= 15-8= 17-8= 16-8= 11-8= 14-8= 18-8= 二、 能力提升 填一填。 13本( )个15块 三、 思维拓展

第三课时十几减7、6 一、基础训练 1、看谁算得快。 15-7= 12-6= 13-7= 13-6= 14-6= 11-7= 16-7= 15-6= 2、我会排。 二、能力提升 小强写14个大字。还要写几个? 三、思维拓展

第四课时十几减5、4、3、2 一、基础训练 1、看谁算得快。 3+9= 4+9= 5+6= 2+9= 12-3= 13-4= 11-5= 11-2= 12-9= 13-9= 11-6= 11-9= 2、比一比,填上“>”、“<”或“=”。 二、能力提升 苹果有8个,梨有多少个? 三、思维拓展 巧填算式。 11 – 6 = 12 -()= 13 –()= 3 + ()4 + 3 = 13 -()= 12 -()= 11 - ()

八年级数学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测试题

八年级下: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同步练习1)【基础知识训练】 1.如果一组数据5,x,3,4 的平均数是5,那么x= ____ . 2.某班共有学生50 人,平均身高为168cm,其中30 名男生平均身 高为170cm,?则20名女生的平均身高为_____ . 3.某校八年级(一)班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为:100 分的 3 分,90 分的13人,80?分的17人,70分的12人,60分的2人,50分的3 人,全班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_____ .(? 结果保留到个位) 4.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六位评委对某位选手打分如表:77、82、 78、95、83、75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 _______ 分. 5.(2005,宁波市)在航天知识竞赛中,包括甲同学在内的6? 名同 学的平均分为74分,其中甲同学考了89分,则除甲以外的 5 名同 学的平均分为_____ 分. 【创新能力应用】 6.如果一组数据x1,x2,x3,x4的平均数是x ,那么另一组数据 x1, x2+1,x3+2,x4+3 的平均数是()

平均数是 3,则 x 1,x 2,x 3,??, x 20 的平均数是( ) A .5 B .4 C .3 D .8 9.某居民院内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 3 户用电 45度,5 户用电 50 度,6 户用电 42度,则平均每户用电( ) A .41 度 B .42 度 C .45.5度 D .46度 10.甲、乙、丙三种糖果售价分别为每千克 6元,7元,8 元,若 将 甲种 8 千克, ?乙种 10 千克,丙种 3千克混在一起,则售价应定 为每千克( ) A .6.7元 B .6.8 元 C .7.5元 D .8.6元 11.为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某初中八年级(二)班的 50 名学 生 在今年 6月 5日(?世界环境日)这一天调查了各自家庭丢弃旧塑 料袋的情况.统计数据如下表: A .x B . x +1 C . x +1.5 D . x +6 7.有 m 个数的平均数是 x , n 个数的平均数是 y ,则这( m+n )个数 的平均数为( ) A . x y B. x y mn C. mx ny mn D.mx ny D. 2 8.x 1,x 2,x 3, , x 10 的平均数是 5, x 11,x 12,x 12 13 , x 20 的

北师大版数学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勾股定理 (1)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还具备等腰三角形和 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即:两个锐角都是45°,斜边上中线、角平分线、斜边上的高, 三线合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外接圆的半径R,而高又为内切圆的直径(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小角均为45°,高又垂直于斜边,所以两个小三角形均为等腰直角三 角形,则两腰相等); (3)若设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r=1,则外接圆的半径R=2+1,所以r:R=1:2+1. (1)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 方.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3)勾股定理公式a2+b2=c2的变形有:a=c2-b2,b=c2-a2及c=a2+b2. (4)由于a2+b2=c2>a2,所以c>a,同理c>b,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该直角三角形中 的每一条直角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 是直角三角形. 说明: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验证利用了三角形的全等. 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将数转化为形,作用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必须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最大边的平方才能做出判断. (2)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进一步结合 其他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 注意: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构造出三角形,然后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 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 勾股数: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说明: ①三个数必须是正整数,例如: 2.5、6、6.5满足a2+b2=c2,但是它们不是正整数,所以它 们不是够勾股数. 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的整数倍得到三个数仍是一组勾股数. ③记住常用的勾股数再做题可以提高速度.如:3,4,5;5,12,13;8,15,16;7,24, 25 ①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有关线段的长度. ②由勾股定理演变的结论: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多边形,以斜边为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每课一练

1.1.1 12+数一数 【课堂达标】 1.数一数,连一连。 2.数一数,画一画。 【学习评价】 ○ ○ 自评 师评

1.1.2 比多少【课堂达标】 1.比一比。 (1)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2)在少的后面画“○”。 () () 2.哪种少,在少的那种图形上涂颜色。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学习评价】自评 师评

1.1.3 比多少的练习 【课堂达标】 1.多的画“√”,少的画“○”。 (1) (2) 2.添画,使上、下两排同样多。 (1)(2) ○○□ 3.想一想,试一试。 要使两行苹果同样多,应从第一行拿()个放到第二行。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1.2.1 上 下 前 后 【课堂达标】 1. 闹钟和台灯都在桌子的( )面; 球在桌子的( )面;桌子在球的 的( )面。闹钟和台灯在最( )面; 球在最( )面 2.请把灰兔前面的小兔子涂成绿色,后面的小兔子涂成黄色。 3.动物园的小动物排成一队。 (1) 的( )面是 。 (2) 的( )面是。 (3) 在 的( )面。 (4) 的( )面有( )只。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1.2.2 左右 【课堂达标】 1.填空。 (1)做作业时,我用( )手按住本子,( )手写字。 (2)在马路上行走我们都应该靠()边走。 2.可爱的小动物。 (1)的左边是(),右边是()。 (2)在的()边,在的()边。 3.我能分清左右手。 (1)②号是()手,⑤号是()手。 (2)①从右往左数是第(),它是()。 4. (1)上面是一群小动物在一起休息。从左数起小马是第()位,从右数起小象是第()位。 (2)小鹿的右边有()个,左边有()个,一共有()个小动物。 【学习评价】自评 师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习题练习 四、证明题:(每个5分,共10分) 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C 于E ,CF ⊥AD 于F ,求证:BE = DF 。 2、在平行四边形DECF 中,B 是CE 延长线上一点,A 是CF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B 恰过点D ,求证:AD ·BE =DB ·EC 五、综合题(本题10分) 3.如图,直线y=x+b (b ≠0)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交双曲线y=x 2 于点D , 过D 作两坐标轴的垂线DC 、DE ,连接OD . (1)求证:AD 平分∠CDE ; (2)对任意的实数b (b ≠0),求证AD ·BD 为定值; (3)是否存在直线AB ,使得四边形OBCD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B C E O D x y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4.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2,CD=1 ,∠A=60度,∠D=∠B=90度,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5.如图,梯形ABCD 中,AD//BC,AB=DC. 如果P 是BC 上任意一点(中点除外),PE//AB ,PF//DC ,那么AB=PE+PF 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证明题 1、证△ABE ≌△CDF ; 2、 ??? ?∠=∠?∠=∠?A BDE AC DE B ADF BC DF △ADF ∽△DBE BE DF DB AD =? 综合题 1.(1)证:由y=x +b 得 A (b ,0),B (0,-b ). ∴∠DAC=∠OAB=45 o 又DC ⊥x 轴,DE ⊥y 轴 ∴∠ACD=∠CDE=90o ∴∠ADC=45o 即AD 平分∠CDE.

(完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和答案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1.4的平方根是( A ) A .2± B .2 C . D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2)在( D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下列实数2 1 - , 0, π , 4 , 31 , 5中是无理数的有( 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在下列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B ) A .7,24,25 B .3,5,7 C .8,15, 17 D .9,40,41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A .632= ? B .532=+ C .5315= D .235=- 6.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 数轴的原点为旋转中心,将过原点的对角线顺时 针旋转,使对角线的另一端点落在数轴正半轴的 点A 处,则点A 表示的数是( B ) A .3 2 B C D .4.1 7.点(2,6)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A ) A .(2,-6) B . (-2,-6) C . (-2,6) D . (6,2) 8.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长为12cm ,周长为30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B )A .2 20cm B .2 30cm C .2 60cm D .2 75cm 9 -( D ) A B .2 C . D . 10.已知平面内的一点P ,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且与原点的距离是2,则点 P 的坐标是( C ) A .(-1,1)或(1,-1) B .(1,-1) C .( , ) D )

11.实数b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a b a ++2 的化简结果为( B ) A .2a b + B .b - C .b D .2a b - 12.如图是放在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盒子,其中' ' ' 9,5,6AB BB B C ===,在线段AB 的 三等分点E (靠近点A )处有一只蚂蚁,'' B C 中点F 处有一米粒,则蚂蚁沿长方体表面爬到米粒处的最短距离为( A ) A .10 B .106 C .5+35 D .6+3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中,请将答案填 在题后的横线上.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P a a -在x 轴上,则a = 2 14.比较大小:23 < 52 (填“>”或“<”或“=” ) 15.x 为无理数21的小数部分,则x = 214- (结果保留根号) 1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剪一剪, 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5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ABC ?的顶点(6,0)A -,(2,0)B ,则顶点C 的坐标 为 (2,43),(2,43)--- 第12题图 第16题图 第11题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

6.1.1 认识负数 【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 自主探究 (一)、试着用数学方式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 ① 六(2)班上学期转来3人,本学期转走2人。 ② 放心商店,二月份盈利3000元,三月份亏损1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 3千克,小华轻了 1千克。 ①转来3人表示为: ,转走2人,表示为: 。 ②盈利3000元表示为: ,亏损1200元表示为: 。 ③重了 3千克表示为: , 轻了 1千克表示为: 。 (二)、 根据例1的信息填写 下表,并说说各数表示的意思。 思考:-3℃和3℃有什么不同? 0℃表示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0”是正数,还是负数? 二、达标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2、练习一第1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C ,记作 °C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C ,记作 °C 三、拓展练习 某食品厂生产的120克袋装方便面外包装印有“(120±5)克”的字样。小明购买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现117克,请问厂家有没有欺骗行为?为什么? 【学习评价】 附答案: 1、“做一做”第2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2、练习一第1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C ,记作 +126 ° C °C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C ,记作 -150 °C 三、拓展练习 某食品厂生产的120克袋装方便面外包装印有“(120±5)克”的字样。小明购买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现117克,请问厂家有没有欺骗行为?为什么? 答; (120±5)克,最重是125克,最轻是115克,117克在115克和125克之间,是合 格的,所以,厂家没有欺骗行为。 6.1.2 用数轴表示负数 【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 2.认识数轴和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能够在数轴上正确表示出正数、负数。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设计

20.1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平均数 第1课时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知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重点) 2.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发现以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适用.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例如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2,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的比例计算(如图).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均数 【类型一】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某一个数据 如果一组数据3,7,2,a,4,6的平均数是5,则a的值是() A.8B.5C.4D.3 解析:∵数据3,7,2,a,4,6的平均数是5,∴(3+7+2+a+4+6)÷6=5,解得a=8.故选A. 方法总结:关键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和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解. 【类型二】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新数据的平均数 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5,则另一组新数据x1+1、x2+2、x3+3、x4+4、x5+5的平均数是() A.6B.8C.10 D.无法计算 解析:∵x1、x2、x3、x4、x5的平均数为5,∴x1+x2+x3+x4+x5=5×5,∴x1+1、x2+2、x3+3、x4+4、x5+5的平均数为(x1+1+x2+2+x3+3+x4+4+x5+5)÷5=(5×5+15)÷5=8.故选B.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表示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探究点二:加权平均数 【类型一】以频数分布表提供的信息计算加权平均数 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 锻炼时间是() A.6.2小时B.6.4小时 C.6.5小时D.7小时 解析:根据题意得(5×10+6×15+

初二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验证:测量、数格子、拼图法、面积法,如青朱出入图、五巧板、玄图、总统证法……(通过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得到验证,也叫等面积法或等积法)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2c b a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a ,b , c ,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3,4,5)(5,12,,13)(9,12,15)(7,24,25)(9,40,41)…… 规律:(1),短直角边为奇数,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两边之和是短直角边的平方。即当a 为奇数且a <b 时,如果b+c=a2那么a,b,c 就是一组勾股数.如(3,4,5)(5,12,,13)(7,24,25)(9,40,41)…… (2)大于2的任意偶数,2n(n >1)都可构成一 组勾股数分别是:2n,n2-1,n2+1 如:(6,8,10)(8,15,17)(10,24,26)…… 4、常见题型应用: (1)已知任意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边/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2)已知任意一条的边长以及另外两条边长之间的关系,求各边的长度//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3)判定三角形形状: a2 +b2>c2锐角~,a2 +b2=c2直角~,a2 +b2<c2钝角~ 判定直角三角形a..找最长边;b.比较长边的平方与另外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大小关系;c.确定形状 (4)构建直角三角形解题 例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之比为3:4,斜边为10。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 解:设两直角边为3x ,4x ,由题意知: ()()341009161002510042 2 2 2 2 2 x x x x x x +=+===,,, ∴x=2,则3x=6,4x=8,故两直角边为6,8。 中考突破 (1)中考典题 例. 如图(1)所示,一个梯子AB 长2.5米,顶 端A 靠在墙AC 上,这时梯子下端B 与墙角C 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 位置上,如图(2)所示,测得得BD=0.5米,求梯子顶端A 下落了多少米? A A E C B D (1) (2) 思维入门指导:梯子顶端A 下落的距离为AE ,即求AE 的长。已知AB 和BC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C ,只要求出EC 即可。 解:在Rt △ACB 中,AC2=AB2-BC2=2.52-1.52=4, ∴AC=2 ∵BD=0.5,∴CD=2 在中,Rt ECD EC ED CD ?22222252225=-=-=.. ∴EC=1.5 ∴=-=-=AE AC EC 215 05.. 答:梯子顶端下滑了0.5米。 点拨:要考虑梯子的长度不变。 例5. 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12m ,CD=9m ,∠ADC=90°, AB=39m ,BC=36m ,求这块地的面积。 思维入门指导:求面积时一般要把不规则图形分

新人教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每课一练(全册)

《口算除法》达标检测(1)1.口算。 400÷5=300÷3=48÷4= 3600÷4=66÷2=350÷7= 240÷6=2000÷4=2700÷9= 630÷9=69÷3=8000÷8= 2.连一连。 3.(1)8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 (2)如果装在6个袋子里,那么平均每袋装几个? 4.小轿车与大货车哪辆行得快? 5.小冬和3位同学共折了120只千纸鹤,平均每人折了多少只? 6.

参考答案 1.80 100 12 900 33 50 40 500 300 70 23 1000 2.略 3.(1)240÷8=30(袋)(2)240÷6=40(个) 4.300÷5=60(千米)280÷4=70(千米)60千米<70千米小轿车行得快 5.120÷(3+1)=30(只) 6.300 100 《口算除法》达标检测(2) 1.想一想,填一填。 (1)80÷2=()想:()个十除以2是()个十,就是()。 (2)3200÷8=()想:()个百除以8是()个百,就是()。 2.比一比,做一做。 6÷6=45÷9= 60÷6=450÷9= 600÷6=4500÷9= 40÷5=63÷7= 400÷5=630÷7= 4000÷5=6300÷7= 3.夺旗。

4.小小接力赛。 5.4枚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金牌大约重2000克,1枚里约奥运会的金牌大约重多少克?(每枚金牌的质量相同) 6.三(1)班有40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每4名学生分1组,能分成多少组?如果分成8组,那么每组有多少名学生? 7.可以怎样填? ()÷()=30 ()÷()=30 ()÷()=30 ()÷()=300 ()÷()=300 ()÷()=300 ()÷()=1000 ()÷()=1000 ()÷()=1000

八年级平均数习题全新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练习题(1) 概念一: 一般地,对于n 个数x1,x2,…,xn ,我们把 叫做这n 个数的 平均数,简称 .读着 概念二: 一般地,对于n 个数x1,x2,…xn 的权分别是 ω1, ω 2,···, ω n, 则 叫做这n 个数的 平均数。 概念三: 一般地,对于f 1个x 1,f 2个x 2,…,f n 个x n ,共f 1+f 2+…+f n 个数组成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n n n f f f f x f x f x ++++++ΛΛ212211.这个平均数也叫做 ,其中f 1, f 2,…,f n 叫做权,这个“权”,含有权衡所占份量的轻重之意,即i f (i =1,2,…k )越大,表明i x 的个数越 ,“权”就越 【基础知识训练】 1.如果一组数据5,x ,3,4的平均数是5,那么x=_______. 2.某班共有学生50人,平均身高为168cm ,其中30名男生平均身高为170cm ,?则20名女生的平均身高为________. 3.某校八年级(一)班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为:100分的3分,90分的13人,80?分的17人,70分的12人,60分的2人,50分的3人,全班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 结果保留到个位) 4.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六位评委对某位选手打分如表:77、82、78、95、83、75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________分. 5.(2005,宁波市)在航天知识竞赛中,包括甲同学在内的6?名同学的平均分为74分,其中甲同学考了89分,则除甲以外的5名同学的平均分为_______分. 6、已知:x1,x2,x3… x10的平均数是a ,x11,x12,x13… x30的平均数是b ,则 x1,x2,x3… x30的平均数是 7、已知a 1、a 2、a 3、a 4、1、2、3、4八个数的平均数是4,则a 1、a 2、a 3、a 4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_ 【创新能力应用】 1、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为( ) A 、35 B 、3 C 、0.5 D 、-3

(精心整理)四上数学每课一练2012.8

课题计数单位的认识 一、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 10个一万是()()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千万是()()个十万是一千万 (2)百位右边一位是()位,左边一位是()位。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 (3)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 (4)一个九位数的最高位是()位。最大的九位数和最小的九位数分别是()和()。 (5)49049406这个数种,左面的9在()位上,表示();右面的9在()位上,表示();左面的4在()位上,表示();中间的4在()位上,表示();右面的4在()位上,表示();同样都是4,表示数的大小不同是由于()。 (6)比99999多1的数是(),比10000000少1的书是()。 (7)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一级,个级的数位有(),表示多少个(),万级包括的基数单位有(),表示多少哦个()。 (8)最高位是十亿位的数是()位数,七位数的最高位是()。 二、变式练习: 2、判断题: (1)个、十、百、千是个级的四个数位。() (2)一个数是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万位。() (3)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4)最小的六位数是111111。() (5)9000万<1亿。() (6)94200这个数字中的9所站的数位是万。() (7)七位数不一定比八位数小。() (8)一个数是七位数,他的最高位是千万位。() 三、拓展联系: 3、找规律,填一填。 (1)九十八万、九十九万()、()、一百零二万。 (2)九百八十五万,九百九十万、()、()、() (3)二亿六千万,()、()、二亿九千万、()。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数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 (1)在数位顺序表上,从右往左数,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百万位右边的是()位,百万位左边的是()位;从个位到千万位一共有()。(2)读56089008这个数时要先分级,先读()级,再读()级。 (3)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万级的数时,要按照()的数的读法来读,每级末尾的0都(),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4)3500放在个级里读作(),放在万级里读作(),放在亿级里读作()。 2、先分级,再读出来。 40080400 读作() 57806000 读作() 67000000 读作() 60980070 读作() 9053989 读作() 10029030 读作() 二、变式练习: 3、找朋友: 60300205 六千零三十万零二百五十 60300250 六千零三十万零五百二十 63000520 六千三百五十万零二百 60032005 六千零三万二千零五 63500200 六千零三十万零二百零五 4、连一连: 读出一个0的数读出两个0的数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的数 207003040 270003400 270003040 三、拓展练习: 5、摆一摆。把数字0、0、0、 6、 7、 8、9按要求摆一摆 (1)一个0也不读()(2)只读一个0() (3)只读两个0()(4)所有的0都读() 6、一个七位数中有4个0,在读这个七位数时,最多能读出几个0?请举例说明。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6.1平均数(一)》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6.1平均数(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2、根据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与启发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某次数学测试后,你想了解自己与班级平均成绩的比较,你先想了解该次数学成绩什么量呢?(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引例: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各小组讨论如何求出它们的平均分: 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 87、86、88、86、90、90、99、80、87、86、99、95、92、92 甲小组:X= =91(分) 甲小组做得对吗?有不同求法吗? 乙小组:X= ××××××× = 91(分) 乙小组的做法可以吗?还有不同求法吗? 丙小组:先取一个数90做为基准a,则每个数分别与90的差为: 5、9、-3、0、0、-4、……、2、2 求出以上新的一组数的平均数X'=1 所以原数组的平均数为X=X'+90=91 想一想,丙小组的计算对吗? 2、议一议:问:求平均数有哪几种方法? (1)X= (X1+X2+…+Xn)——算术平均数 (2)X= (f1+f2+…fk=n) ——利用加权求平均数 (3)X=X'+a ——利用基准求平均数 问:以上几种求法各有什么特点呢? 公式(1)适用于数据较小,且较分散。 公式(2)适用于出现较多重复数据。 公式(3)适用于数据较为接近于某一数据。 3、练习:P213 利用计算器 (1)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 (2)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年龄,哪支球队队员的年龄更为年轻? 4、加权平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