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二级学院建设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二级学院建设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二级学院建设实施方案

双元应用技术学院基于产教融合下的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融合创业创新理念,为社会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创业的实用型人才。

WANGRONG

校企合作二级学院

建设方案双元职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资料.

.

目录

第一章双元应用技术学院建设背景........................... - 9 -

1.1政策高度重视双创人才培养 ................................... - 9 - 1.2学习借鉴国际双创教育经验 .................................. - 12 - 1.

2.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三螺旋双创教育模型 .............. - 12 -

12 - ................... 创新创业是个系统工程,复杂却有经验可循-1.2.1.1 13

- ......................... -1.2.2 MIT成熟的生态系统释放特有创新能量 14

- ........................... -1.2.3整合创业理论和实践的MIT双轨教育 14

- ............................... -1.2.4打通科研创新与创业之间的通道1.2.2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 15 -

15 --....................................... 1.2.2.1明确的创业教育思想

16 --1.2.2.2较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

1.2.3英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 - 17 -

1.2.4日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 - 18 -

第二章双元应用技术学院建设需求分析 ...................... - 19 -

2.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 - 19 - 2.2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 - 19 - 2.2.1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 - 19 -

2.2.2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 - 21 -

2.3我国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 - 25 -

2.3.1缺乏系统化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能力 ....................... - 25 -

2.3.2现有教师队伍水平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不匹配 ............... - 26 -

2.3.3“双创”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程度不高 ................... - 26 -

2.3.4“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形成 ......................... - 26 -

2.3.5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孤立......................... - 27 -

2.3.6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区域产业结构严重脱节 ................ - 27 -

教育资料.

.

2.3.7缺乏持续的创业资金投入,不能持续发展 ................... - 28 -

2.4双元教育探索破解之道...................................... - 28 -

2.4.1转变双创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为核心 ....... - 28 -

2.4.2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 - 28 -

2.4.3构建系统化、特色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 - 29 -

2.4.4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协同教育模式,全面支撑创新创业教育 ..... - 29 -

2.4.5打造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系统 ................... - 29 -

2.5建设的必要性 ............................................. - 30 -

2.5.1创新驱动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助力引擎 ....................... - 30 -

2.5.2创新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 30 -

2.5.3创业孵化培养基地亟需资源整合和可持续性运营 ............. - 31 -

2.5.4深化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 - 32 -

2.5.5 “中国制造2025”亟需创新创业人才支撑 .................. - 32 -

教育资料.

.

版权声明

双元职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双元教育)对本建设方案中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构思、设计理念、文字图片等)拥有完全及绝对的版权等知识产权,并受法律保护。未经

双元教育书面许可或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和理由对该解决方案中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构思、设计理念、文字图片等)进行全部或部分地抄录、复制、修改、传播、销售或以其它任何方式使用。凡侵犯前述知识产权的,双元教育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双元职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16.8

教育资料.

.

战略合作单位

园区/协会/组织

上海嘉定工业园区、贵州毕节产业园区、洛阳互联网协会、正和岛、萝卜社、亚杰商会、中关村管委会

创业投资公司

葡萄创投、头狼资本、蛮子会、晨晖资本、胖猫基金、执一资本、青益众创、非资本部落、新加坡QUESTVC投资、天使街股权众筹平台、众筹博汇、明道资本、梧桐资本、云想创投、创新工场

教育资料.

.

主要热词说明:

1.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设双创课程等,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双创教育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提升和成果孵化,这三方面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协同与融通。

3.VR/AR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

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它通过

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4.机器人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

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教育资料.

.

中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

5.互联网+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

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

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6、新媒体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传播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狭小范围之内,已

经超出了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原有的框架,而是在吸纳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之上,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结合,不仅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媒体的概念——媒体不再局限于官方媒体机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创造了自己信息发布与传播的新平台——新媒体。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过去的信息生产机制,同时也引起了新闻传播教育的革命,培养泛媒体人才,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这种教育设置的改革不仅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引发了新闻传播教学理念的革命与创新,创办新媒体传播与信息网络专业成为时代的教育资料.

.

需要,经济发展的必然,高校适应市场发展的新起点。

7、STTC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在互联网及新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双元教育融合新技术+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性提出STTC融合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STTC取自学科subject、技术technology、跨界transboundary、复合composit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大写。

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既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另外,通过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模式、产业加速器模式、双创人才培训模式四大模式,汇聚双创人才、智力等相关资源,形成双创成果,满足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满足双创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最终形成“市场牵引、需求导向、资源整合、要素协同、产业辐射”的全链条、全要素的运行模式。

教育资料.

.

第一章双元应用技术学院建设背景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从这一角度出发,“双创”能否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既具备科学知识、技术技能,又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融合型双创人才。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

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 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

我发展成为大学生主要需要。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技术复合型双创”人才。

互联网/新技术背景下,科技创新的泛化特征愈加明显,每一个具有科学思维和

创新能力的人都有机会深度参与到创新创业的事业中来,进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充分发挥创新的作用,社会才会有实质性的发展,为社会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校肩负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1.1政策高度重视双创人才培养

党中央和国务院、教育部一直十分重视大学生双创工作。早在 1999 年 1 月,国务院批发布了《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了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2008 年 9 月 26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教育资料.

.

指导意见》,第一次从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高度,全面部署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2010 年 5 月 4 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

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支持等 17 项政策措施。

2011 年 5 月 31 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大财政投入,并积极引入风险投资资金,探索财政资金、风险投资等与大学生创业赛事的对接模式,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多渠道加大创业资金投入。

2011 年底,教育部《关于做好 2012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

通知》,通知要求: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以课程建设

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提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重点任务

分工方案中具体提出:将求职补贴调整为求职创业补贴,对象范围扩展到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失业人员转业转岗培训;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

2015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提出: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

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加大减税降费……。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提出: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加快推进中央级

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教育资料.

.

激励机制。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

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自国家层面下发文件以来,目前,包括广西、北京、上

海、福建、贵州、内蒙古等20余省份已出台各地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

这些省份明确支持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在一些地方设计的方案

中,大学生休学创业可保留学籍的年限被细化为2至8年不等。

2016年1月,《教育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

2016年5月,根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等文件精神,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爱基,净值,资讯、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扶持

一批双创支撑平台、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重点围绕创业创新重点改革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载体,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激励制度,充分挖掘人力和技术资源,把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形成中国特色高校教育资料.

.

和科研院所双创制度体系和经验”,首批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

人社部保持2016年就业形势稳定将采取六大政策,其中包括“继续实施大学生

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努力做好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工作”“继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和职业转换的能力”“继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从党中央的一系列措施和文件,可以看出党中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服从国家统一的宏观人才调控政策,是双创学院建设的必要举措。

更多政策请见附件。

1.2学习借鉴国际双创教育经验

1.2.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三螺旋双创教育模型

1.2.1.1创新创业是个系统工程,复杂却有经验可循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到目前为止共拥有80位诺贝尔奖得主。在社会经济领域,MIT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成就更是闪亮,由MIT校友创办经营的公司,年

收入总和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若将其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在全球排名第11位。以MIT为代表的创新创业模式,是一种被实践证明的有效模式,具有很

高的参考价值。

MIT创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本钱就是“知识”,这些知识来源于MIT自身的研究,这就是MIT独特的创新创业模式。它追求科学创新的精神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植性文化,而且常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许多创意在校方的引导与帮助下,转化为真正的产品,并成功实现了创业。因此,MIT积淀下来的创新气质是其创业的基础,亦是其创业的源泉所在。

MIT开创了以高校为主导的大学、政府、产业联合的创新创业模式,在美国学术界具有独特的地位。在该模式中,MIT实现了在科学研究、实际应用、教学以及学校收益的最优组合。这一“大学-产业-政府”模式被称为“三螺旋模型”,即MIT与产业界、政府(包括地方政府、联邦政府)建立了新型交叉的互补关系,三者间存在着一种共生性,为此,MIT始终把产、学、研活动视为一而三、三而

一的活动——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空间上并列开展。

教育资料.

.

一方面,MIT通过接受政府、产业界的资助以及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来建立紧密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MIT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政府、社会培养人才和输送科技成果,为本地产业升级服务,不断创造新公司和新企业,服务当地经济。

1.2.2 MIT成熟的生态系统释放特有创新能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MIT的创新创业模式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走向成熟,释放着MIT特有的创新能量。

MIT从创新到创业一般经历7个阶段:创意、技术发展、商业化计划、企业计

划、形成企业、早期成长、高速增长。为迎合不同阶段的需求,学校先后建立了六大独立运行、各有侧重、有效互补的机构,构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孵化器体系”,在推动大批高素质人才参与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为推动创新创业的实现,MIT具有一套创新创业流程,各种项目和组织构成了

MIT内部的创业体系:有最初鼓励发明创新的莱梅尔逊项目、媒体实验室;有负

责申请专利、为初创公司发放牌照的审批部门和技术许可办公室;有帮助改善商业企划、组建公司的列格坦中心;有通过匹配业内人士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长期指导的服务机构,以及将创业服务贯穿始终的创业中心。正是这一生态体系,架

起了从创新到创业之间的桥梁,不断推动MIT创新创业活动的发展。

任何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创新都源于好的想法、好的创意。被誉为“创意工厂”的MIT除了拥有充满创意与智慧的师生之外,还致力于打造适宜创意的环境,从而更加充分地激发师生的创意。

MIT学生的许多创意广为流传,譬如1994年学校主楼穹顶被放上了一辆警车;通过操控校园内一栋大楼上面的153个无线彩色LED灯,设计了巨大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在这些看似轻松的科技“恶作剧”背后,隐藏了学生们极大的智慧和想象力,而它们带给人们的启示是“科学是有趣的”、“创意是无限的”。MIT 鼓励创意创新的机制、开放宽松的创新环境,营造了MIT独特的创新文化。

成立于1980年的媒体实验室是MIT的一个创意创新发源地。它致力于研发最

新的计算机科技,其中很多属于最前沿的科技发明和概念性产品,因此很多发明都很“不切实际”,如研究仿鱼类行为的氦气飞艇、悬浮于空中的立体影像、会交谈的计算机、被程序化的乐高积木……实验室里到处都弥漫着创新的活力,教育资料.

.

跳动着数字时代的脉搏。

媒体实验室下设30多个研究小组,研究范围包括:分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

纳米传感、机器人、全息技术、互动式电影、社会化媒介、数字艺术、情感电脑、电子出版、认知科学与学习、手势与故事、有听觉的计算机、物理与媒体、未来的歌剧、可触摸媒体及视觉和模型等,这些都属于新兴跨学科领域,极具创新性和前瞻性。

媒体实验室只是MIT创新创业模式成功的一个范例。MIT对创新创业始终抱着

开放和赞许的态度,对创业者给予莫大的支持,老师和学生参与创业不仅合规,更能赢得尊敬和羡慕。

1.2.3整合创业理论和实践的MIT双轨教育

1996年,MIT创业中心成立,负责MIT创业教育的教学与发展,致力于开展创

业管理、创业投资、创业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和学术研究。学校实行终身教职的“双

轨制”,招聘在创业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教授、专家学者来中心任教,与那些学术

性的教授形成呼应,共同为创业者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育和帮助。面向MIT 所有师生,创业中心为MIT所有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课程和指导,整合创业

理论和实践的双轨教育,在课程设置以及指导老师的构成中,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立足现实问题,鼓励学科交叉。创业中心着重强调从现实的需求出发来进行创业,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一起合作创业,特别是管理类学生和自然

科学类学生的合作。这使得MIT培养了大批既具有工程、生物等专业技能,又有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2.4打通科研创新与创业之间的通道

MIT通过创业课程,吸引许多在创业理论与实践上有着丰富经验的教授、企业家、风险投资专家也不断加入到这些课程中来,他们通常无偿地与年轻的创业者分享他们的经历与见解。到2011年,各类创业课程已超过30门(还不包括“创意平台”的短期课程),注册学生已经超过2500名。

除创新课程外,创业俱乐部也在传承MIT创新创业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T的创业俱乐部有20多家,它们将学生、校友和创业专家聚在一起,教

育资料.

.

已经系统地融入到MIT创业中心的创业教育活动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创业者的热情。俱乐部设计的各种创业大赛,形式多样,其中包括久负盛名的MIT$100K 创业大赛,激励学生自由组建团队,充分发挥天赋和奇思妙想,大胆开发创业方案,亲身体验资本的创造过程。MIT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学生均积极参与这些创业俱乐部的活动,由此激发的创新创业热情遍及整个MIT。

MIT$100K创业大赛自1990年创办以来,每年诞生5-6家企业。在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中,有46%出自此项比赛。如今,有着20多年历史的MIT创业大赛,已经成为美国顶级的商业计划竞赛。它之所以有地位,是因为大赛不只是每年评出优秀方案并颁发奖金,而是尽全力支持和鼓励优秀的书

面创业计划发展成实际运营公司。

大学的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兼顾创新与创业,所以创业型大学往往在科学

创新方面实力不足。MIT的经验证明,一个致力于服务社会的大学不仅能够在创业方面独树一帜,还能在科技方面引领前沿。究其原因,在于MIT打通了科研

创新与创业之间的通道,构建了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使二者不断融合、助长,形成了良性循环。

1.2.2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斯坦福大学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从研究型大学转为创新创业型大学,为美国培养了许多顶尖级人物。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了像雅虎(Yahoo)、思科(Cisco)、惠普(Hp)、耐克(Nike)等许多世界一流企业。

1.2.2.1明确的创业教育思想

斯坦福大学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有文化教养的、有实用价值的公民, 这些人在校期间必须为今后各自选择的职业做好准备, 以便成就计日可待。”这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化, 这一既重学又重术, 学、术结合的具有创新性的办学思想,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开拓了一条新路。斯坦福及斯坦福人发展、成长的办学理念, 它所包含的求真务实、勇担风险、勇于创新的精神不仅成为推动斯坦福及斯坦

福人不断开拓进取的内在动力, 同时也为斯坦福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

思想基础。

教育资料.

.

1.2.2.2较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1、有一支富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为推行创业教育, 十分注重物色最优秀的教师, 决不要那种徒有虚名或游手好

闲的人担任教授。除了精明强干的专职教师队伍外, 还从国内外企业聘请一批优秀科研人员为该校的顾问教授, 让他们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 同时还不定期请

创业成功人士、投资家到学校演讲。这种多元化的精干的师资队伍为创业教育

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2、有较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斯坦福大学在课程体系建构中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即文科和理科结合,

教学和科研结合, 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这“三个结合”体现了创业教育

的基本要求。

(1)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课程设置当中。主要体现在基础课和综合课上。在基础

课方面, 注重拓宽基础性课程, 减少专业课程, 打破专业间人为的壁垒,

把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以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在综合课程方面,

增加综合性课程, 即开设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等综合性跨学科课程。课程设置上文、理、工相互渗透, 鼓励学生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斯坦福大学开设的创业课

程共有 17 门, 有 90% 的学生至少上过一方面的创业课程, 其课程已涵盖了

建设一个企业应涉及的方方面面, 包括如何融资、组织资源、招聘员工等一系列

问题。

(2)完善的教育实践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第一,每周安排各类研究讲座, 其中有些讲座可以登记学分;

第二,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允许学生参加校外的协作项目, 目前有很多学

生和教师在规模最大的斯坦福电路系统研究中心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重视实验教学和现场模拟教学。二是各院都安排

学生承担一些配合正课学习的工作任务, 此外, 大部分学生至少还有一项额外

工作。三是建立社团, 为学生提供各种锻炼机会。四是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

并把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项制度加以贯彻实施。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起来的

教育资料.

.

硅谷为斯坦福大学提供了充足的实训、实验基地和研究、开发基地, 为师生创业

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这里, 教授们可自办公司或在各公司兼职, 学生们也可在各公司实习、就业甚至自己创办公司, 而且师生的研究成果很容易迅速转化为成果或产品。这种真实的创业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创业热情, 增强了其自信心, 提高了其创业技能。

3、浓厚的创业氛围

第一,制定政策鼓励师生创业。给师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有灵活的专利政策。

第二,设置专门机构为师生创业提供方便条件。例如, 设有知识产权办公室来负责合同的签署和管理, 设置技术许可办公室负责办理师生的专利申请和许可等相关事宜。

第三,学校设有孵化资金, 亦称种子基金。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研究激励基金, 即为支持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想法而设的基金; 二是鸟饵基金, 即资助已初步成型但尚未获得许可的技术, 不过每项技术的资助不会超过 215万美元; 三是缺口基金, 即资助那些有商业前景但较难获得许可的发明。

学校通过各种鼓励创业的政策营造了一种宽容失败、推崇创业、鼓励冒险的宽松、

自由的环境, 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欲望,在这种精神激励下, 从教授到学生都积极投入创业的第一线, 使斯坦福大学出现了一大批创业家和层出不穷的创业人才。比如著名的惠普、雅虎、升阳、硅谷图文和思科等公司都是由学校师生创办的, 像Google这样的新兴企业更是在不断诞生,崇尚创新、崇尚创业的良好风气, 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并逐渐提升为一种校园文化。

1.2.3英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英国是继美国后较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始步入高速发

展阶段始于1999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科学创业挑战计划(SEC),同年成立了科学创业中心。此后,2001年麦西亚创业协会(10所大学联合),于2004年成立

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英国树立了其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后,相继出台了相关立法,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铺平了道路。为确保执行力度,设立了大量资助创

教育资料.

.

新和创业的基金会,如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科学创业挑战基金,新创业奖学金等。为保证执行效果,将与此相关的多个国家机关和组织联系到一起,而后在仿造美国创业教育中心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特色的一一优异中心,如白玫瑰创业优异中心,不仅提供了教学改革还支持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商业项目开发。

1.2.4日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从创新教育起步的,其“模仿改造型”创新使整个国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其他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中取得了成效,日本也开始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采用至上而下政府主导高校实施的方式展开。

日本创业教育(也称为企业家教育)虽未明确提及创新教育,但是为创业教育发

展推行系列政策,如1998年推出的《大学技术转移法》为大学中科技成果的转移提供法律保障,可看出也是依托科技和高新知识,即创新创业教育。

日本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分为三层:一是头脑教育,包括对创业精神、挑战精

神、创业意识、不怕风险的勇气等的培养。二是为掌握创业能力的教育,这些能力主要包括想象力、创造力、课题发现力、发散思维、交往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表现能力、信息收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企业策划能力、行动能力、决断力等。三是为掌握创业技能的教育,包括经济活动的组织、思考、商业买卖体验、创业必须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以大学,大学风险

企业,创业课程和实习为载体的,其中ESP理念是日本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理念。ESP理念(EntrepreneurialStimulationprojeet)以大学风险企业创设作为突破口,通过创业教育激励理念的平台,整顿学校环境,构建一个适合创

业家培养的三维体系。此理论框架由学生创业教育,大学校园指定空间,提供服务网络,数据资源及信息网络构成,这五个辅助系统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是平行发挥作用的子系统。

除此外,芬兰的“创业先锋计划”、丹麦的“提升学校创业教育行动计划”、挪威的“创业教育战略计划”、日本的“创业教育激励计划”、美国的“创业教育项目”等也都值得我们的研究和借鉴。

教育资料.

.

双元应用技术学院建设需求分析第二章

2.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万人,年再增加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

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2015 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年就业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显示,2015年。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2014总量压力依然较大,2015届毕业生总数将超过年相比没有明2014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据分析,2015年就业需求与显

的起伏。年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2015就业形势依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有明显差别。显上升,总体

来说,然复杂严峻。

图 1 2001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增长数量

2.2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麦可思基于对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和三年后的跟踪评价数据,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做出如下分析:

2.2.1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1、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在大学毕业生35项基本工作能力中,与创新能力相关的能力包括科学分析、教育资料.

.

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四种能力。麦可思数据表明,大学生毕业时

届大学生毕业时创新能力2012~2014创新能力的掌握程度在近三年呈上升趋

势(。54%)50%、53%、的掌握程度分别为

图 2 2012年-2014年届受雇全职工作与创业本科毕业生创新能力的掌握程度

2、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创新能力高于受雇全职工作的群体

2012~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自主创业人群毕业时创新能力的掌握程度分别为54%、57%、57%,均高于受雇全职工作人群的51%、54%、55%;2012~2014

届高职毕业生中自主创业人群毕业时创新能力的掌握程度分别为52%、54%、55%,均高于受雇全职工作人群的49%、52%、53%。

图 3 2012年-2014年届受雇全职工作与创业本科毕业生创新能力的掌握程度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创业活动对创新能力要求更高,所以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创新能力尽管掌握程度较高,但满足创业需求的程度较高相对较低。

高校应继续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并持续跟踪毕业生创新能力的

增值情况。

教育资料.

.

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2.2.2、自主创业是确保大学毕业生就业稳定的因

素之一12014麦可思数据表明,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状态”群体在持续减少,2012届、与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

例(3.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20145.3%)相比持续下降。届(分

别为4.7%、)相比虽有、81.3%届、20132012届(分别为80.6%工作”的比例(79.2%)与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所下降,但自主创业群体增加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2014)相比有2.0%届(分别为20122.3%、“自主创业”的比例(2.9%)与2013届、对于稳定大学生就业可以发挥积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所提升且增幅在增大。届大2014727万来计算,极作用。按照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大学生规模为 21学生中约有万大学生选择创业。

图 4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工作状态

2、生存型创业并非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类型

麦可思数据表明,并非是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才去创业,因为“创业理想”而创业才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最主要理由。2014届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群体中,只有7%的创业的本科毕业生、6%的创业的高职毕业生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才创业”,有48%的创业的本科毕业生、45%的创业的高职毕业生是因为

“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而创业。

教育资料.

.

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篇一: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 目前流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高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建立校企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某公司与某学校建立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作出如下计划。 一、合作目的 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合作原则 (一)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首先,搭建的校企合作的技术平台,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利于学校的科学研究。其次,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 (二)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首先,通常企业为技术需求方,学校为技术供给方,校企科研合作是科技经济结合的基本形式,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

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合作方向和具体合作模式 (一)推进科研合作 (二)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三)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1、订单培训:学校应企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专项技能人才,培训毕业后即实现就业。 2、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上岗前的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3、在岗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在岗职工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 (四)共建服务平台. 1、师资共享,定向培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教授到企业为员工培训,讲授园林基础知识。 2、工种鉴定,双向提高:学校为企业提供一个工种鉴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我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积极联系,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 组长:xx 成员:xx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 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2、做到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坚持服务行业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联合培养。 3、坚持培训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三合一方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 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 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 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 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广东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 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 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 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 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 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 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科室正、副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一: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范文 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xx]16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贵州公路、建筑行业建设为宗旨,培养掌握工程机械检测与维修、工程机械操作技术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工程机械维修和施工企业,具有精维修、能操作、会营销、懂管理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刘焰 成员:安军、田兴强、周勇、杨涛、袁跃兰、王茵、李世红、冯雨、李宾、何志静、薛峰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整理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校企合作方案

甲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法人代表: 住所地: 联系方式: 乙方: 法人代表: 住所地: 联系方式: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________________条款执行。未尽之处,可做其他补充。 (一)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 1.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甲方挂牌设立相应的企业(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科研合作。 2.作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甲方每年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优先为乙方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甲方应利用学院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根据乙方要求,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在内的人才培训服务。 4.乙方向甲方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为甲方相应制订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合作各专业培训计划、员工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5.双方将定期(每季度一次)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如遇突发情况,双方将及时联系并加以解决。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1.双方共同合作,在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或相关专业中,根据乙方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乙方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并命名为

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李春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我校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汽车工业、汽车后市场为宗旨,培养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具有“精维修、能操作、会营销、懂管理”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组织机构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汽修教研室主任 成员:教研室各老师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样本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

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须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进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

XX区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XX区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实施方案XX区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实行方案 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推行毕生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1个时期增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39号)和人社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8〕66号)和省、市关于展开企业产教融会和校企合作有关要求,经研究,决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行方案: 1、指点思想 以____新时期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点,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服务就业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主旨,适应培养壮大新动能和现代企业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会、校企合作,创新特点技能人材培养模式,面向全区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扩大技能人材培养范围,增进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为推动XX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材支持。 2、办学情势 依照“招工前置,量身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材”的就业升学双制度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采取中技、高技职业技术教育1体化人材培养方案。学徒入学即与拜托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培养合格者获得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历证书,并到拜托企业就业,进1步增强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培养方式 依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

制、工学1体”的3年制定单式培养。第1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第2年由学校和企业双方进行实践教学培养,第3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理论和实践教学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弹性学制等培养方式。学徒在校期间每个月享受1定的生活补贴,顶岗实习期间享受见习补贴。 4、完善制度 1.建立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制度。企业应提拔优秀高技能人材担负学徒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要侧重指点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帮助学徒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之能够到达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具有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能力。承当学徒培训任务的院校应为学徒安排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指 点教师,负责承当学徒的学校教学任务,科学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做好与企业实践技能的衔接。 2.健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承当学徒培训任务的院校,要结合企业生产和学徒工作生活实际,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和支持学徒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合适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和在校、在企学习期间的平常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学制度。 3.健全企业对学徒培训的投入机制。学徒从入学起,企业应依照签订的合作协议约定,支付培训费用和生活补助保障,在顶岗实习期间依照规定支付工资,且工资不得低于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承当带徒任务的企业导师享受导师带徒补助,补助标准由企业肯定。企业对学徒展开在岗培训、业务研修等企业内部产生的费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4.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区人社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展开企

校企合作研修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研修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校企合作研修平台建设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申报省级校企合作研修平台建设项目是发展地方经济的迫切需要 XX市2014年全市实现GDP超过1261亿元,较上年增长10.48%,经济呈稳步增长。加快经济强市建设步伐,实现“后发赶超、富民强市”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部署。“十二五”期间,XX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发展战略,为我校搭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XX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资源十分丰富。XX通过加大招商力度和对老企业改造重组,如招商引进的XX公司(XXXX公司),又如老企业改造重组的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省重点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XX科技工业园、XX经济开发区增加员工45000余人。未来五年,随着产业升级的进一步加快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入驻XX工业园区的企业将达到800余家,需要高级技术员工约19000人。XX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和制造产业,为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创造了条件和发展机遇,更为我校建设省级校企合作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巨大空间。

(2)申报省级校企合作研修平台建设项目是“兴工强市”的客观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XX市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市的经济发展还是落后于全省先进地区,更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其中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工业企业70000余家,有近26万在岗技术工人,可是,就是在一些技术力量较强、人才比较集中的企业,高级工的比例也不到11%。汽车产业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就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原来的XX省汽车制造厂就坐落在XX,2003年被XX公司收购后建成全国最大的以工程搅拌车为主打产品的生产基地,产值连续五年翻番,2014年仅XX公司(XXXX公司)产值就突破200亿元。目前,我市汽车及相关制造产业持续保持在每月发布3000个需求职位这一规模上,并一直呈上升趋势。高级销售、高级维修等人才开始捉襟见肘,维修配件经理、维修站服务经理等新型人才也急速升温。《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发展装备制造业、汽车及相关产业作为我市新型工业的重点,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全面步入小康的目标”,这无疑需要一大批高层次高质量的技术工人,而目前我市技工的水平和技工学校的培训状况,远远满足不了这一要求。因此,确定我校为省级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单位,完全符合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领先”和“兴工强市”的战略要求,是发展我市经济的迫切需要。

校企合作教学实施方案

洛阳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教学实施方案

洛阳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产学研结合;利用社会力量办学,推行素质教育与就业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为根本,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为宗旨,探索新形式下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以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岗位,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为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 二、目的: 促进学校和企业双赢,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谋生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解决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满意的效果。 三、实施办法: 早在上世纪九个年代就有校企联合办学的先例,经多年探索和总结经验,校企联合办学将从以下几个模式进行: 1."订单"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将使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挂钩,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和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根据学校办学专业的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与企业沟通协商,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联合办学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

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和实习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后接收就业。 2.“顶岗实习”模式: 对用工人数不明确,不宜采用“订单”模式但又需提前用人的企业,学校采用“顶岗实习”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对在校学习一年半的学生进行面试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择优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待就业,把毕业实习安排到企业,把实训课堂“搬到”车间,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这一模式需处理好技能等级鉴定训练课题的问题和学生管理问题。3.“学习”模式: 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互助互利关系。把企业作为学校的见习、实习基地,利用企业雄厚的资金和生产设备为学校教学服务。安排学完理论基础课班级的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和短期见习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选派骨干教师下厂学习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 4.“培训和技改”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和鉴定所资质,主动承接企业的工人培训工作

校企合作方案作品模板展示

校企合作方案作品模板展示 校企合作不但可以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也能让企业充分发挥设备、就业等优势,那么合 作方案又该怎么写呢?现在爱汇网就来为你提供一些校企合作方案 的作品借鉴一下。 校企合作方案作品 1 甲 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法人代表:住 所 地:无锡市钱胡公 路 809 号联系方式:乙 方:法人代表:住 所 地:联系方式:校企合作协议书为充分发挥校 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 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 在 平 等 自 愿 、 充 分 酝 酿 的 基 础 上 , 经 双 方 友 好 协 商 , 现 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 合作原则本着“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________________条款执 行。 未尽之处,可做其他补充。 (一)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 1.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 院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甲方挂牌设立相应的企业(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 并开展管理、 实习、 培训、 科研合作。 2.作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甲方每年 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优先为乙方输送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优秀学生。 3.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甲方应利用学院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根据乙方要求, 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在内的人才培训服务。 4.乙方向甲方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为 甲方相应制订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合作各专业培训计划、员工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5.双方将定期(每季度一次)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 协议执行情况进行 阶段性总结。 如遇突发情况,双方将及时联系并加以解决。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1.双方共同合作,在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或相关专业中, 根据乙方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乙方定向培养、_______________ 班,并根据乙方企业发展状况,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或投资领域的变化等情况,适时共同商讨调 整定向培养专业、规模和合作方式。 2.为保证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乙方应投入一定的办学资源。 如在甲方投资建设专门化的实验实训室,满足合作班级学生的实验实训需要;推荐企业的 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承担合作班级的部分教学任务;积极为合作班级的学生下企业实践创造条 件,以使合作培养的学生近快适应企业的需求;与甲方共同开发相关课程等。 3.应乙方需要,甲方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在乙方挂牌设立“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成

2020校企合作方案书

校企合作方案书 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二,策划目的:……………………………………………… 三,策划背景:……………………………………………… 四.目标受众分析……………………………………………… 五,方案组织形式及流程:…………………………………… 六,预算与收益……………………………………………… 七,组织结构及职责…………………………………………… 八.预算…………………………………………………………

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与大学院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工学有机结合,深入了解企业对大学院校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在校园内部建立自己的宣传和营销基地。 二,策划目的: 建立校企间合作共建关系,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智力资源,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新的建议性建设方案,为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一种智力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三,策划背景: 1,一方面社会发展速度快,公司面临竞争,社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社会上新的模式不断出现,新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而企业如果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新的知识指导,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营销模式。 2,校园内有独特的背景,有很多资源都可以利用。 大学校园内部有很多资源,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有很多有知识有管理经验的教授作指导,也有很多专业方面的人才。他们在管理方面都很有理论上知识的指导,理论上涉及到很多最新的模式和管理案例。大学们思维也很活跃,也很有想法,易于创造。

校企合作项目方案模板

重庆SUNING与重庆YYYYYY学院SUNING&电子校学生实践基地 合 作 方 案

年月日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二、项目内容 (3) 1、SUNING勤工俭学服务中心 (3) 2、SUNING校园俱乐部 (5) 3、SUNING人才引进平台 (5) 三、项目优势 (5) 1、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 (5) 2、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 (6) 3、便利师生生活 (6) 四、项目展望 (6) 1、O2O模式体验功能 (6) 2、校园活动宣传及团购功能 (7) 3、售后服务功能 (7) 4、物流快递分发中心功能 (7) 五、合作方式 (7) 六、SUNING承诺 (7) 1、SUNING智能服务柜的背景及需求 (8) 2、SUNING智能服务柜的 (8) 3、SUNING只能服务柜的相关参数 (10)

一、SUNING&电子校学生实践基地项目背景 重庆YYYYYY学院(以下简称YYYYY校),是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市教委与市经信委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在校学生的年龄结构决定了其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新生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及广泛的接受程度。 SUNING始终把为客户服务作为中心工作,在SUNING20多年的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凭借在客户心中建立的强大电器品牌意识,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在行业内率先提出“O2O模式”概念,SUNING云商集团也将更大的市场预期放在了网上商城,积极投身电子商务领域。 我司现决定提出与电子校共建“SUNING&电子校学生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方案,旨在通过SUNING为在校师生带来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使师生们更真切地体验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促进学生形成创就业理念的形成;同时通过举办和赞助支持校内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项目内容 SUNING&电子校学生实践基地建设: 1、SUNING勤工俭学服务中心 为丰富在校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同学们的创业思维与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为自己的大学期间精彩丰富的生活写下美丽篇章。同时也为学校学生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参加工作提供锻炼的平台,给自己的美好明天做充分的准备,我司将通过建立电子校勤工俭学服务中心为有相关需求的人员提供平台。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职业教育机构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机构必须紧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项目实训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以实训方式促进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目标之一,而实训教学环境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基本条件。 本方案以强化高校在校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补强实训课程,针对高等院校的在校学员建立强化实训环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不但掌握3G手机开发应用中的一些核心技术,同时将积累软件开发的方法、流程及经验。 1.1 项目实训的意义和必要性 我们为什么要做? (1)是成功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行动方案; (2)旨在培养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 (3)分担院校、社会、家庭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4)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顺利实现实训平台的搭建; (5)为中国培养更多的IT人才,推动中国IT行业的发展; 1.2 高校学员实训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在校学生的实训一直是大多数高校的不足之处。如实训环境不真实,实训项目不系统、实训导师无真实项目经验、学生实训无法感受到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职责不明确、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都是导致在校生实训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二、公司背景及特色 2.1 公司简介 略 2.2项目实训目标 通过短期的项目实训,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员基本掌握整个软件开发流程。提供J2EE 平台通用的实现框架,保持与当前IT软件企业,采用的开发流程,开发技术一致。同时侧重需求分析与设计,部署与集成,测试等环节。体验项目完整过程。 鸿渡锦程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熏陶的同时,将尤为重视职业素质训练,使学生感受到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环境,为学员进入社会,从事IT网络相关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2.3项目实训设计思想 (1)专业技能: a.了解软件开发的开发思路,面向对象开发的分层思想。 b.讲解企业中的实际开发动态。 c.了解前沿的IT软件开发技术与发展方向,清楚未来学习路线以及职业规划。 d.基于以前学习的基础开发知识, 融合当前流行的开发框架,Android平台。 (2)经验素养: a.分组实施:采用“项目型”组织结构,明确计划、分组实施、分组管理。 b.全程监控:通过教学督导全跟踪,分类(工程级、开发级、架构级)培养。 c.全景三维:模拟真实企业软件开发环境,“学生、讲师、项目经理”有机结合,保证实施质量。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202005

张掖市职业中等职业学校装备制造专业部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作用,遵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依据学校“一二三四”办学思路中“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原则上每5年修订1次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学校依据目录灵活自主设置专业,每年调整1次专业。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

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 (二)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二、合作方式 (一)订单培养。根据装备制造专业部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其他地区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方案一: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广东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科室正、副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