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704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学校体育学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704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学校体育学论述题精编

1.如何贯彻合理安排负荷置原则?

【答案】(1)训练实践过程中,教练员或负责课余训练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有关运动负荷的知识。譬如:影响负荷量大小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负荷与不同方式的休息合理交替等等,主动配合教练员或教师完成预订的训练负荷量,并积极向教练员或教师反馈自己对该负荷量的反应与承受程度,以便及时调整负荷量。

(2)合理增加训练负荷量应确保在训练对象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内,切忌使学生达到极度疲劳状态。因为学生的核心任务是要完成学业,如果单在训练方面消耗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势必损失过重,要分清主次,结合文化课的学习阶段,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3)训练负荷量的增加是渐进性的,基本趋势是:增大——适应——再增大——再适应。其增加的方式又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即:

①直线型——负荷强度的动态变化不明显,负荷的上升主要基于量的增加。

②台阶型——增加一些,保持一段,再增加一些,再保持一段,依次进行。

③波浪型——施加的负荷有起有伏,每次负荷下降比前一阶段的最髙负荷量稍低,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

④跳跃型——陡然增加刺激强度或负荷量的方式。

⑤恒定型——在一定的训练阶段内,负荷保持稳定状态,此种安排以中、大负荷为主,所谓的恒定,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恒定,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般说来,前面三种模式适合初级训练学生,而第四种则更适合训练水平高者,便于他们打破已经适应的平衡而建立新的平衡。

(4)正确处理量与强度的关系原则。训练负荷是由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负荷量以一定的负荷强度而存在,负荷强度以一定的负荷量为基础。量大则强度小,量小则强度适当加大,在不同的训练阶段,应合理安排二者之间的关系。

2.试述体育教学目标与学校体育目标的区别。

【答案】(1)层次的不同: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体育目标是学校体育一切实践的出发点,是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依据,它决定着学校体育实践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制约着学校体育实践的全过程,具有导向、动员、激励的作用。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体育教学中师生的应达到的最终目的,即预期的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因此,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的下位目标之一。也就是说学校体育目标是宏观的、长期的目标,而体育教学目标则是短期的、具体的目标。学校体育目标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2)内容的不同:学校体育的主要的和首位的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体育教学的目标首先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

(3)制定的依据不同:学校体育目标主要是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体育的自身功能和我国的国情来制定的;而体育教学目标则主要是依据学校体育目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具体的教材内容来制定的。

3.试述“健康第一”的思想对学校体育地位与作用有何影响?

【答案】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符合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有了这个指导思想,学生在校学习更有目的性,学生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系统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那就是:学校体育不仅能锻炼学生体质,而且更以“促进学生在室外环境下广泛的身体交往、合作与竞争”等形式来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行和提高个体社会化程度,这些功能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具备的。其次,学校体育要走出社会偏见和传统习俗的误区,更应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非智力体系的培养,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统一的发展。此外,“健康第一”既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又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方向。(1)学校体育应在以身体练习和锻炼为手段的教育形式下,努力开发体育教学的“健康”功能,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发挥健康身体之功效。(2)“健康第一”的思想对技术教学提出了新内容和要求。组织教学和健康教育要求学生在校不仅要锻炼身体,还要学习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养成习惯。健康的持续性、长效性代表了终身体育的含义。因此,选择具有健康效果又不至于使竞技运动内容过于偏废的运动作为教材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师在运动技术传授中既要考虑到健身价值,又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要体现终身体育的特点。(3)学校体育或体育教学注重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和谐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单单追求体育教学的生物学功能(体质观念)已过时,体育教育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功能合而为一,协调发展观才是“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

4.试述如何贯彻合理安排负荷原则

【答案】合理安排负荷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承担适当地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并使负荷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

合理安排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的规律。从生理负荷变化的规律来看,人体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必须在适宜的生理负荷的刺激下才能实现。因此,在一定的限度内,生理负荷越大,超量恢复的效果也越好,适宜的程度也越大。如果生理负荷过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生理机能就会受到损害;而生理负荷过小,对生理机能的发展也不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从心理负荷变化的规律来看,“注意”、“情绪”、“意志”三项指标在一节课的不同时区多有一个高峰值,如果分别在他们的峰值区内完成不同的任务,将有利于获得理想的效果。

贯彻合理安排负荷原则的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材性质等合理的安排课的生理负荷

新授课和复习课在安排生理负荷时应有不同的要求,。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不同,安排生理负荷时应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教材,应考虑它们对身体机能的不同作用和影响,作出科学的安排。此外,学生的生活制度、营养条件和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及作场所的环境条件等,都是安排生理负荷时予考虑的。

(2)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通常是先增加负荷量,待适宜后,再增加强度。量和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量再增加时,强度宜适当下降。强度再增加时,量要适当减少。这样,量和强度交替增加和下降,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承担负荷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3)正确处理负荷的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的关系

表面数据是指动作的练习量和强度。内部数据是指负荷的量和强度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在通常情况下是一致的,但因学生的体质强弱和身体训练水平的不同,一定负荷的表面数据作用于不同的学生,可产生不同内部数据,因此在分析符合时,应把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结合起来,加以判断和分析。

(4)掌握好负荷和恢复的关系

科学的安排好负荷和休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借以消除负荷后的疲劳,并使他们的工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5)安排好心理负荷

安排好心理负荷使既要与教学进程想联系,又要使之与生理负荷相配合,使学生的心理负荷高低起伏、节奏鲜明的变化,与学生的生理负荷一起达到相互调节、相互补充的效率。

(6)做好课中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监测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采用观察法和测量法。了解学生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大小。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控,以确保在适宜的生理负荷和欢跃愉快的氛围中实现课的预期教学目标。

5.论体育教学方法的构成因素

【答案】语言是体育教学方法的第一个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沟通的工具和认识、理解客观世界的媒介。运动动作构成了体育教学方法的第二个因素,因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是以运动动作的实践为基础。第三个构成因素是器械设备,因它是进行体育教学的物质条件。

6.试论述颁布实施〈两个条例〉的意义?

【答案】《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将学校体育、卫生保健工作深入纳入了法制轨道,明确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确定中小学、普通高校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对学校课外体育内容、课外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内容、时间次数、尤其对体育教师的配备、进修、工资福利待遇、工作计量等都了明确的规定,把学校体育工作应当作为学校工作考核的一项基本内容,这就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能作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极大地调动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7.试述分解法的概念、优缺点及运用时的要求(举例说明)。

【答案】(1)概念:分解法是将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进行教学,最后达到全部掌握该项技术的方法。(举例,如跳远技术)

(2)优点:可以简化动作教学过程,有利于更快地掌握动作。

(3)缺点:容易破坏动作结构的完整性。

(4)注意问题:①划分动作各部分力求不改变动作结构。②明确所划分动作在整个动作中的位里。

③分解练习与完整练习结合运用,优势互补。

8.试述体育教学物质环境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案】(1)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我们知道,走、跑、跳、投、攀登、平衡、悬垂、支撑、负重、搬运等都属于人的基本活动能力的内容,在机体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处在生长发育主要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更应该是必修内容。另外,全面、多样的刺激对人的技术、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