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练习

循环结构练习
循环结构练习

试验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一、基础能力落实:

1)编写一个程序,用while,该程序读取整数,直到输入0,输入终止后,程序应该报告输入的偶数(不包括0)总个数,偶数的平均值,输入的奇数总个数以及奇数的平均值。

2)编写一个程序,将用分钟表示的时间转化成以小时和分钟表示的时间。使用#define 或者const来创建一个代表60的字符常量。使用while循环来允许用户重复键入值,并且当键入一个小于等于0的时间时终止循环。要求用while语句

3)编写一个程序打印一个表,表的每一行都给出一个整数,它的平方以及它的立方,要求用户输入表的上限和下限,打印上限下限之间的数据。使用一个for循环。

4) 编写一个程序,输出100~199的全部素数。

5)编写一个程序打印出下列图形:

*

**

***

****

*****

6)编写一个程序,输出100~1000之间的所有各位数之和为10的数。

二、进阶能力落实:

1) 编写一个程序,输出如下图案:

*

***

*****

*******

*****

***

*

2) 编写一个程序,找出1000以内所有的完数,所谓完数就是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因子

之和,例如6=1+2+3,6就是一个完数。

P130 6.3 6.4 6.8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1 在三种选择结构中,能用2个条件,控制从3个操作中选择一个操作执行的选择结构是______选择结构 【分析】能用1个条件,控制某个操作做或不做的选择结构是单分支结构;能用1个条件,控制从2个操作中选择一个操作执行的选择结构是双分支结构;能用n(n>l)个条件,控制从n+ l个操作中选择一个操作执行的选择结构是多分支结构。【答案】多分支 2 在三种循环结构中,先执行循环操作内容(即循环体),后判断控制循环条件的循环结构是______循环结构。 【分析】当型循环结构是先判断控制循环的条件,条件成立,执行循环体;条件不成立,则退出循环体。次数型循环结构也是先判断是否达到循环次数,没有达到循环次数,执行循环体;达到循环次数的,退出循环。只有直到型循环结构才是先执行循环体,然后再判断控制循环的条件,如果条件成立,进行循环;条件不成立,退出循环。 【答案】直到型 3 使用“getchar( )”函数时,程序的开头必须写一条包含命令为____________。 【分析】凡是使用系统函数的程序,都要在程序的开头写一条包含命令,包含命令中的“头函数.h”是一个文件,其中有关于该系统函数的定义。系统函数“getchar( )”是在名为“stdio.h(标准输入输出函数)”的头函数文件中定义的。【答案】#include"stdio.h"或#include<stdio.h> 4 执行输入语句“scanf("x=%c,y=%d",&x,&y);”,要使字符型变量X的值为'A'、整型变量y的值为12,则从键盘上正确的输入是( ) ①'A'/②A/③x=A/ ④x=A,y=12/ 12/ 12/ y=12/ 说明:备选答案中的"/"表示回车换行键 【分析】输入语句的格式控制符串中的“x=”、“,”、“y=”都是非格式控制符, 在输入时必须原样位置输人,所以只有备选答案④才符合这个要求。【答案】④ 5 设有下列程序段,则执行该程序段后的输出是( ) int i=012; float f=1.234E-2; printf("i=%-5df=%5.3f",i,f); ... ①i=__012f=1.234 ②i=10___f=0.012 ③10___O.012 ④___100.012 注:答案中的_代表一个空格。 【分析】输出语句的格式控制符串中的“i=”、“f=”都是非格式控制符,在输出时必须原样,原位置输出,所以只有备选答案①和②才符合这个要求;格式控制符“%-5d”的格式控制是数据左对齐、宽度为5的整型数据,备选答案①中的数据是右对齐的;此外,该答案中的实数“1.234E-2”应该代表“0.01234”,而不是“1.234”。只有备选答案②符合题意。【答案】② 6 在Turbo C的主屏幕中,将当前编辑的源程序以原名存盘,可以选用___________菜单项,也可以直热键________。 【分析】如果选用“File/Save”菜单项,或者使用热键(f12),当前编辑的源程序将以原来的文件名存盘;如果选用“File /Write to”,当前编辑的源程序将以新的文件名存盘。 【答案】File/Save F2 7 下列各种选择结构的问题中,最适合用if-else语句来解决的是( ) ①控制单个操作做或不做的问题 ②控制两个操作中选取一个操作执行的问题 ③控制三个操作中选取一个操作执行的问题 ④控制10个操作中选取一个操作执行的问题 【分析】if-else语句是专门解决“双分支结构”的,而“双分支结构”的问题就是用单个条件控制从两个操作中选取一个操作来执行的问题。 【答案】② 8 下列程序是输入一个小写字母,转换成对应大写字母的后一个字母输出。例如:'a'将转换成’B’、…、‘y’将转换成’Z’,其中的’Z’将转换成’A’。请填写程序中所缺少的语句。 main() {char ch ; scanf(”%c”,&ch〕; ch=ch- 32+1; ___________________; printf("%c\n",ch); } 【分析】分析程序库中的“ch=ch- 32+ 1;”语句,可知是将字符型变量 ch中的小写字母转换成对应的大写字母(- 32)的后一个字母(+ l)。如果ch中的字母是' a'、' b'、··,'y',转换结果都不会出错,但是,如果 ch中的字母是'Z',则-32后是大写字母'Z',再+l后将不是大写字母了。为了使其转换成'A',需要用一个单分支结构来实现:如果ch的值等于'Z'+ l,则硬性将 ch的值改成'A'。完成这个任务的语句是一条单分支语句,正是所缺少的语句。 【答案】 if (ch=='Z'+l) h='A'; 9不能正确计算下列分段函数的程序段是_________ |-1 x<0 y=|0 x=0 x>0 ① switch(x< 0)② if(x> 0) {case1:y=-1;break; y=1; case 0:switch(x==0)else {casel:y=0;break;if(x==0) case 0: y= l;y=0 } else } &ny=-l ③ y= l;④ y= l; if(x==0)if(x<0) y=0; y =-l; else else y=- l; if(x== 0) y=0; 【分析】先来分析备选答案①:表达式“x<0”的值只有两种可能性,成立值为1、不成立值为on如果“x<0”的值为 1(即 x< 0),则执行“easel:”后的语句“y=-l”后,退出 switch语句,符合分段函数要求。如果“x<0”的值为0(即x>=0),则执行“case 0:”后的switch语句。该switch语句的表达式是“x==0”,结果也有两种:成立为1、不成立为0.如果“x==0”的值为1(即x=0),则执行“case l:”后的语句“y=0”后,退出 switch语句,符合分段函数要求。如果“x==0”的值为0(即x>0),则执行“case 0:”后的语句“y=1”,也符合分段函数要求。再分析备选答案②:这是标准的用嵌套双分支结构来实现三分支的分段函数,结果显然是能求解分段函数的。分析备选答案③:双分支语句的条件是“x==0”,条件成立时,y值为0,符合分段函数的要求,条件不成立时(包含x>0和x<0两种情况),结果y值为-l,显然不符合分段函数的要求,所以本题要选该答案。至于备选答案④,是能正确计算分段函数的,首先置y为1;接着用双分支结构处理“x<0”和“x>=0”的两种情况:前者使得y值为一l;后者再执行一个单分支结构,如果“x==0”则使y值为0,否则不改变y值,保持y的原值1,符合分段函数的要求。 【答案】③ 10 三种循环语句都能解决循环次数已经确定的次数型循环,其中__________循环语句最适合。 【分析】当“for(表达式 1;表达式 2;表达式 3)语句;”中的表达式1为:整型变量 k=l;表达式 2为:整型变量 k<= n;表达式 3为:整型变量 k++;则这个 for循环就是次数为n次的标准次数型循环结构。 【答案】for 11执行下列程序段后的输出是() x=l; while(x<=3) x++,y=x+++x; printf("%d,%d",x,y); ① 6,10 ②5,8 ③4,6 ④3,4 【分析】我们可以使用逐步记录运行结果的方法来获得输出结果,记录如下: x=1; 进入循环,条件满足执行循环体:计算x+十得x为2,计算y=x+++x,得y为4、x为3; 继续循环,条件满足执行循环体:计算x+十得x为4,计算y=x+++x,得y为8、x为5; 继续循环,条件不满足退出循环; 输出x和y的值为5,8。 【答案】② 12 执行下列程序段,其中的do-while循环一共执行_次。 static int x; do x+=x*x; while (x); 【分析】对静态型变量,不赋初值也有值,对整型变量,其值为 0。执行循环语句 do-while 的循环体,x+=x* x是x=x+(x*

高中数学必修3《循环结构》教案

课题: §1.1.2(3)循环结构 教材: 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熟练掌握两种循环结构的特点及功能; ②能用两种循环结构画出求和等实际问题的程序框图,进一步理解学习算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区分直到型和当型两种循环结构,运用它的算法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教法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运用多媒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北京取得2008奥运会主办权。国际奥委会对遴选出的五个城市进行投票表决的操作程序:首先进行第一轮投票,如果有一个城市得票超过一半,那么这个城市取得主办权;如果没有一个城市得票超过一半,那么将其中得票最少的城市淘汰;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选出一个城市为止。你能利用算法语言叙述上述过程吗?并画出框图?(师生共同完成) [设计意图]数学是现实世界的反映。通过学生关注过的热点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概念。 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步骤就称为循环体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直到型和当型两种循环结构的框架图 在此并引导学生可以把直到型循环理解为“先执行后判断,条件不满足再执行循环体”,可以把当型循环理解为“先判断后执行,条件满足时再执行循环体”。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载体,有引导的对话,让学生在讨论、思考探究中通过对 直 到型循 环结构 当 型循环 结构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循环结构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循环结构 1.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理解循环结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的初始状态、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算法表示,程序编写到算法实现的程序化算法思想;培养学生严密精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循环结构的一般意义及应用方法;培养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及具体,抽象,具体的螺旋上升式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分析类比,归纳提升,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形成在继承中提高、发展,在思辩中观察、分析并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品质;体会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的有效性和优势体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程序化的思想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和个性发展及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1)重点 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 (2)难点 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3)关键点 跟踪变量变化,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实验2-循环结构

实验2 循环结构 程序填空 1. 题目描述:马克思曾经出过这样一道趣味数学题:有30个人在一家小饭馆里用餐,其中有男人、女人和小孩。每个男人花了3先今,每个女人花了2先令,每个小孩花了1先令,一共花去50先令。问男人、女人以及小孩各有几个人。以下是完成此项工作的程序,请将未完成的部分填入,实现其功能,并在计算机上调试程序,以测试填入的部分是否正确。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n记录解的个数 int a,b,c; //分别记录男、女、小孩的人数 n=0; //初始化n的值 for(a=1;a<=30;a++) { for(b=1;b<=30;b++) { c=30-a-b; if(3*a+2*b+c==50) { cout<<"男人有:"<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k=1, s=0, m ; for (n=1 ; n<=100 ; n++) { k=1 ; s=0 ; m=n; while (m>=1&&m<=100 )

实验07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二)

实验七循环结构序程序设计(二) 循环结构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之一,是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类程序结构。在实验六中已经学习了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DO循环语句和DO WHILE循环语句的基本功能和使用规则,但这仅是循环结构的基本内容,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循环结构的综合应用,以及更复杂的循环结构,用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循环结构允许嵌套,嵌套的循环结构称为多重循环,即一个循环结构的循环体中包含另一个循环结构,根据实际需要可使用多层嵌套。FORTRAN90新增了强制性终止循环语句CYCLE 和EXIT,使用这两条语句可在循环体执行过程中提前终止本次循环或者整个循环。这两条语句的使用虽然不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但使用得当,可使用程序简洁、短小、高效。 本次实验是学习和掌握循环结构的综合应用的一次实系统验活动。通过本次实验,能够设计和编写比较复杂的循环结构程序。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三种基本循环结构的使用。 2.掌握强制性终止循环语句EXIT和CYCLE的基本功能和使用规则,以及相互区别。 3.掌握嵌套循环结构概念和应用。 4.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相互嵌套和综合应用。 5.掌握设计和编写较复杂程序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内容1 1.问题描述 公元五世纪末,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中提出了“百钱买百鸡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公鸡、母鸡、小鸡各几何?”意思是:公鸡每只5元,母鸡每只3元,小鸡一元三只。100元买100只鸡。公鸡、母鸡、小鸡各买多少只?编写程序实现之。 2.算法设计 求解本题,有两个限定条件:其一是所有的鸡共计100只;其二是所有买鸡的钱共计100元。根据这两个条件可列出下面两个方程式:(设公鸡、母鸡和小鸡数分别为x、y、z) x+y+z=100 5x+3y+z/3=100 这是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但是其限定条件也就是方程式只有两个,这就意味着它是一个多解题。求解该问题,有多种解法,可利用计算机快速计算的特点采用试探法求解该问题。

循环结构的优秀教案设计

循环结构的优秀教案设计 课题: §1.1.3(3)循环结构 授课教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李玉华 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 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 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法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

教学。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引例:写出求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 入新课。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 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引例"求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中使用了共100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为了节

《循环结构》说课稿

《算法基本逻辑结构——循环结构》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 《循环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中§1.1.2的内容. 循环结构是算法三大基本逻辑结构中最灵活,内涵最丰富的一种结构,广泛存在于许多著名算法设计中,比如二分法,欧几里德算法,秦九韶算法等,且循环结构是学习循环语句的基础,循环结构中蕴含的“递推”思想为必修五数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整个算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关注的重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顺序结构,条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安排1课时.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循环结构概念; ②把握循环三要素: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③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 ④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一些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到算法表示的程序化算法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程序化的思想意识. (三) 重难点分析 由于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是在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未出现的概念,同时也是掌握循环结构的关键,由此确立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循环结构的三要素. 难点:循环三要素的确定以及循环执行时变量的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高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例子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整理成程序框图. 三. 教法分析 鉴于本节课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故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贯穿本节课的主要问题是:你能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举出循环现象的例子吗?你能从循环现象抽象出循环结构概念吗?1n n s s n -=?中的S n 和S n-1能否用一个量表示?如何表达2,3, ,100n =?算法中s s i =?与1i i =+ “等号”与“变量”的涵义等同于数 学中的相应涵义吗?循环结构是通过哪些量和式将一个很长的顺序结构简化为一个精简的结构?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框有何不同?如何转化?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

高中数学_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一、概述 《循环结构》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小节,课时安排6课时,本课为第4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算法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循环结构是程序框图的一种基本逻辑结构。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体会循环结构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循环结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的初始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培养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高一学生,对多媒体大屏幕环境下的课堂环境非常熟悉; 2.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3.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思维活跃,对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这一课程兴趣很高; 4.高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宜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纳入知识系统。主要体现在两部分: 1、循环结构的概念分析和框图的得出过程,主要为启发探究的教学方式完成。 2、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对引例的分析过程,主要由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完成。

实验2-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2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循环语句for、while和do-while语句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用循环语句实现各种算法,例如穷举法、迭代法等。 3.进一步熟悉C语言集成环境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while循环实现数据统计问题。:从键盘输入一批任意数量的整数,统 计其中不大于100的非负数数值的个数。 2.编写并调试程序,使用do-while循环控制语句实现上面的数据统计问 题。调试数据仍参照上面给出的几种情况设计使用。 3.编写并调试程序,使用for循环控制语句实现上面的数据统计问题。 4.阶乘累加问题。编写程序,求1+2!+3!+…+n!的值。 三、实验指导 1.用while循环实现数据统计问题。 ?编程分析 由于输入数据个数是不确定的,因此每次执行程序时,循环次数都是不确定的。在进行程序设计时,确定循环控制的方法是本实验的一个关键问题。循环控制条件可以有多种确定方法: (1).使用一个负数作为数据输入结束标志。 (2).输入一个数据后通过进行询问的方式决定是否继续输入下一个数 据。 ?参考程序 参考程序一 /* 使用负数作为数据输入结束标志的程序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m,counter=0; while(1) { printf("请输入一个整数:"); scanf("%d",&m); if(m<0) break; if(m<=100) counter++; printf("\n"); } printf("符合要求的整数个数为: %d\n",counter); } 参考程序二 /* 通过进行询问的方式决定是否继续输入下一个数据的程序 */ #include int main() { int m,counter=0; char ask; while(1) { printf("请输入一个整数:"); scanf("%d",&m); getchar(); if(m>=0&&m<=100) counter++; printf("继续输入下一个数据?(Y/N)"); ask=getchar();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 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 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 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 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 字说明。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 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 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

VB基本知识及选择、循环结构习题

一、VB 基本知识及选择、循环结构习题 一、基本概念题 (1) 说明下列哪些是Visual Basic 合法的直接常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类型。 %100 1E1 123D3 123,456 0100 “ASDF” “” #2004/10/7# 100# π &O78 &H123 True T -1123! # (2)下列数据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是什么类型的常量 Name “name” False ff “11/16/99” cj “120” n #11/12/2004# (3) 下列符号中,哪些可以是Visual Basic 的合法变量名 A123 a12_3 123_a a,123 a 123 Integer XYZ False Sin(x) 变量名 sinx π (4)把下列数学表达式写成Visual Basic 表达式: (1)5||z y x ++ (2)6)1(xy + (3)xy y x 310+ (4)a ac b b 242-+- (5)3211111r r r ++ (6)110ln 45sin 10++++y x e (5)写出下列表达式的值: (1)123 + 23 Mod 10 \ 7 + Asc("A") (2)Int * 100 + / 100 (3)#11/22/2004# - 10 (4)"ZXY" & 123 & "abc" (6)设a=7,b=3,c=4,求下列表达式的值: (1)a + 3 * c (2)a ^ 2 / 4 (3)a / 2 + 3 \ 2 (4)a Mod 3 + b ^ 3 / c \ 5 (7)写出下列函数的值: (1)Int (2)Fix (3)Sqr(Sqr(81)) (4)Len("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 (5)Int(Abs(99 - 100) / 2) (6)Sgn(7 * 3 + 2) (7)LCase("Hellow VB!") (8)Mid("Hellow VB!", 4, 3) (9)Left("Hellow VB!", 3) (10)Val("16个加23个") (11)Str (12)UCase("Visual Basic") 二、 选择题 (1)可以同时删除字符串前导和尾部空格的函数是 。 A. Ltrim B. Rtrim C. Trim D. Mid (2)函数Int(Rnd(1) * 10)是在哪个范围产生随机整数 。 A. (0,1) B. (0,9) C. (1,10) D. (1,9) (3)数学式子sin25o写成Visual Basic 表达式是 。 B. Sin(25) C. Sin(25o) D. Sin(25*180) (4)表达式16/4 – 2^3 * 8/4 Mod 5\2的值是 。 A. 14 B. 4 C. 20 D. 2 (5)数学关系式103<≤x 表示成正确的VB 表达式为 。 A. 3<= x <10 B. x >= 3 And x<10 C. x>=3 Or x<10 D. 3<= x And <10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请写出switch语句的一般格式及注意事项。 一般格式: Switch(表达式) {case常量表达式1:语句组1;break; Case常量表达式2:语句组2;break; …… Case常量表达式n:语句组n;break; Default:语句组n+1;}1switch中表达式可以是任意类型,常用的是字符或整型。2每个常量表达式的值不能相同。3语句组可以为任意语句。4break可以省略,然后执行完本组语句后紧接着执行其后的i+1组语句。5多个case可以用一组执行语句。6break的作用是跳出switch,执行switch下面的语句。 试说明while语句和do-while语句的异同:二者相同点在于都可以进行次数确定的循环体的次数。不同点在于do-while现执行循环中的语句,然后再判断条件是否为真,若为真则继续循环;若为假则终止循环。因此,do-while循环至少要执行一次循环语句。而while则是先判断条件后执行循环体简述for语句的执行过程及注意事项: 计算机表达式1 表达式2非0? 执行语句s 计算机表达式3 循环结束,执行下面的语句 注意事项:for语句中的3个表达式可以省略但后面的分号不能省略。 试说明continue语句和break语句的作用及区别:break的功能是跳出本层循环(对多层循环而言),接着执行下面的语句。continue语句的作用是执行continue时,循环体中continue下面的语句都不执行,重新进行循环判断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下次循环。Break和continue的区别在于:continue C 有一段程序为:while(表达式) 语句1;语句2; …… do-while语句中while 在C C C C C C语言中,语句x=!a==b 3个关于C语言的结论:可以用while语句实现的循环一定可以用for语句实现;可以用for语句实现的循环一定可以用while语句实现;可以用do-while C语言程序中,continue C语言中,if和switch C语言中,语句while C语言中,关于scanf C语言中,与语句while(!E C语言程序中,for循环语句中的表达式2为一非零常数且循环体内无break语句及goto 设i是int scanf(“i=%d,f=%f”,&i,&f);为了把100和765.12分别赋给i和 f

高中数学循环结构 典型例题

【例1开始输出“是闰年” y 输出“是闰年”y 输出“不是闰年” y 输出“不是闰年”y y :=2000是是 是 否 否4整除y 100整除y 400整除y (1(2(3三部分构成解:(1(2)(3【例2程图. 次比较.. i >100是循

开始 输出b 结 束 i := 2i := i +11 b := a b := a b a <是 是 否 否 输入…a ,a ,a ,1 2 10 i i i >100 图2-2-32 【例3】菲波拉契数列表示的是这样一列数:0,1,1,2,3,5,…,后一项等于前两项的和.设计一个算法流程图,输出这个数列的前50项. 分析:输出数列的前50项,当然需设置50个变量:A 1,A 2,…, A 50,若A i -2,A i -1,A i 分别表示数列中连续的三项,则有A i =A i -2+A i -1 ,即知任何一项的前2项,就可以把这项写出来. 解法一:流程图如图2-2-33. 开始输入 , A A 输出A 结束 A := 0 A := 1A := A + A i := 3i := i +1i >50是 否 图2-2-33 解法二:流程图如图2-2-34. i 为循环变量,3为i 的初始值; 循环体为A i =A i -2+A i -1;终止条件为i >50. 法一中有50个变量,输出后不再进行其他操作,因此可只设三个变量A 1,A 2,A 3.

图2-2-34 【例4】设区间[0,1]是方程f(x)=0的有解区间,画出用二分法算法求方程f(x)=0在区间[0,1]上的一个近似解的流程图.要求精确度为ε. 分析:结合求精确度为ε的近似解的算法. (1)由f(a)·f(b)<0,确定有解区间[a,b]; (2)取[a,b]的中点 2b a+ ; (3)判断函数值f( 2b a+ )是否为0. ①如果为0,则x= 2b a+ 是方程的解,问题解决完毕. ②如果不为0,则有两种情形. a.若f(a)·f( 2b a+ )<0,则(a, 2b a+ )为新的有解区间. b.若f( 2b a+ )·f(b)<0,则( 2b a+ ,b)为新的有解区间. (4)判断新的有解区间的长度是否小于ε. ①若大于ε,则在新的有解区间的基础上重复上述步骤. ②若不大于ε,则取新的有解区间的中点为方程的近似解. 解:算法流程图如图2-2-35. 先写出算法,再根据算法写流程图.其算法原理是不断取区间中点得到新的有解区间,同时使精度提高,最终得到满足条件的解. 设置两个循环变量a,b,其初始值分别为0,1,终止条件为 f( 2 b a+ )=0或b-a≤ε.

实验四 循环结构

实验报告 班级:电信13-1班学号:130******** 姓名:谢朗星成绩: 实验四循环结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循环结构C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方法。 2.掌握循环结构C程序中使用while语句和do while语句。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调试下面三个程序,分析执行的结果。 1. #include int main( ) { int sum=0,i=1; while(i<=100) { sum=sum+i; i++; } printf(“%d\n”,sum); return 0; } 5050 在该程序中,先判断i是否<=100,如果是,在循环体先执行了sum=sum+i,接着再执行i++,然后再返回判断i是否<=100,接着再重复上步骤,直到i>100,然后输出最终结果,结束该程序。 2. #include int main( ) { int sum=0,i=1; while(i<=100) { sum=sum+i; i++; printf(“%d\n”,sum);} return 0;

} 在该程序中,先判断i是否<=100,如果是,在循环体先执行了sum=sum+i,接着再执行i++,然后输出当次运行的结果,然后再返回判断i是否<=100,接着再重复上步骤,直到i>100,结束该程序。 3.#include int main( ) { int sum=0,i=1; do { sum=sum+i; i++; printf(“%d\n”,sum); }while(i<=100); return 0; } 在该程序中,在循环体中先执行了sum=sum+i,接着再执行i++,然后输出当次运行的结果,接着再判断i是否<=100,如果是,返回执行循环体,接着再重复上步骤,直到i>100,结束该程序。 2.编写如下2道题目的程序,要求详细写出程序编写、编译、运行的过程,源程序关键执 行语句需要给出注释。 (a)统计全单位人员的平均工资。单位的人数不固定,工资数从键盘先后输入,当输入-1 时表示输入结束(前面输入的是有效数据) 分析:循环执行的条件while(i!=-1) , 循环结束条件是单位的人数n,循环体采用累加的方法。 (b)求∑= 20 1 n !n 分析:循环体采用累加和累乘。(a) #include int main() {

循环结构习题

循环结构 一.选择题 1.下面程序段 int k=2; while (k=0) {printf(“%d”,k);k--;} 则下面描述中正确的是。 A)while循环执行10次B)循环是无限循环 C)循环题语句一次也不执行D)循环体语句执行一次 2.以下程序段的循环次数是。 for (i=2; i==0; ) printf(“%d” , i--) ; A)无限次B)0次C)1次D)2次 4.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main ( ) { char c=’A’; int k=0; do { switch (c++) { case ‘A’ : k++ ; break ; case ‘B’ : k-- ; case ‘C’ : k+=2 ; break ; case ‘D’ : k%=2 ; continue ; case ‘E’ : k*=10 ; break ; default : k/=3 ; } k++; } while (c<’G’) ; printf (“k=%d”,k) ; } A)k=3 B)k=4 C)k=2 D)k=0 5.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main ( ) { int x=9; for (; x>0; x--) { if (x%3==0) { prin tf(“%d”,--x); continue ; } } } A)741 B)852 C)963 D)875421

6.以下不是死循环的程序段是。 A)int i=100; B)for ( ; ; ) ; while (1) { i=i%100+1 ; if (i>100) break ; } C)int k=0; D)int s=36; do { ++k; } while (k>=0); while (s) ; --s ; 7.下述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int a=1,b=2, c=3, t; while (a=’A’ && c<=’Z’) m++; if (c>=’a’ && c<=’z’) n++; } } A)c=getchar( ) B)getchar( ) C)c==getchar( ) D)sca nf(“%c”,&c) 9.下述语句执行后,变量k的值是。 int k=1; while (k++<10); A)10 B)11 C)9 D)无限循环,值不定 10.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main ( ) { int k=0,m=0,i,j; for (i=0; i<2; i++) { for (j=0; j<3; j++) k++ ; k-=j ; } m = i+j ; printf(“k=%d,m=%d”,k,m) ;

循环结构 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设计获奖汇编 循环结构 一、教学内容分析 (1)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内容,算法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算法思想已逐渐成为每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2)本节课的内容是循环结构,它与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是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可以表示任何一个算法。并且循环结构是算法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它的重要性就是充分体现计算机的优势,也即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重复计算。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算法和框图的基础知识。绝大多数同学对算法和框图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意 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 三、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联系所学的旧知识,首先明确问题的实质,然后总结出新知识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点,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形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以上理论,本节课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流程如下: 创设情景(课前准备、引入实例)→授新设疑(自主探索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能识别框图)→质疑问难、论争辩难(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突破难点)→沟通发展(反馈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四、教学目标 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Python实验循环结构

实验五 循环结构(续) 【实验目的】 1.掌握range()函数的使用 2. 掌握For 语句的使用。 3.掌握循环嵌套的使用。 4.掌握一些常用的算法(求素数、穷举法、求和与乘积、递推法)。 【实验内容】 000000000 1、 填空 (1) 在命令行中显示1 到10的数字 range(1,11) 。 (2) 在命令行中显示 1到10的所有偶数 range(2,11,2) 。 (3) 显示所有的大写字符。 for i in range(65,91) : print chr(i) (4) 显示1--100能被3整除的数,并且每5个数打印一行。 i=0 ‘记录能被3整除的个数 for j in range(1,101): if j%3==0: print j, i+=1 if i%5==0: print 2、输出斐波那契级数1、1、2、 3、5、8、13……,此级数项的规律是:前两项的值各为1,从第3项起,每一项是前2项的和。(要求一行输出6项)。 (1) 当某项的数值大于或等于30000时结束。 (2) 求前100项之和。 (1)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 2584 4181 6765 10946 17711 28657 (2 3、编写程序,输入一个数,判断该数是否为完数。例如6是一个完数,因为6=1+2+3。 x=input ("Enter an integer:") i=1 while True : x=x-i i+=1 if x==i: print "A perfect number." break if x==30000: break print c, if i%6==0: print (2) a=1 b=1 sum=2 i=2 #计数 while True: i+=1 #计数:第i 次 c=a+b a=b b=c sum+=c if i==100: #完成第100次求和后退出循环 break print s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