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

-----------------------作者:-----------------------日期: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试行)

领域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

领域代码:430109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2007年10月

前言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领域学位标准研究课题组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解释。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自2007年10月20日发布,2007年10月20日开始实施。

目录

1.前言 (1)

2.领域覆盖范围 (1)

2.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定义 (1)

2.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特征 (1)

3.学科基础 (2)

3.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理学学科基础 (2)

3.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学学科基础 (2)

3.3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人文学科基础 (2)

4.培养目标 (2)

5.知识结构 (2)

5.1 基础知识 (2)

5.2 专门知识 (2)

5.3 人文知识 (3)

5.4 工具性知识 (3)

6.能力要求 (3)

6.1 获取知识能力 (3)

6.2 应用知识能力 (3)

6.3 工程实践能力 (3)

6.4 开拓创新能力 (4)

6.5 组织协调能力 (4)

7.素质要求 (4)

8.学位论文 (4)

8.1 选题要求 (4)

8.2 形式要求 (5)

8.3 内容要求 (5)

8.4 质量要求 (5)

9.学位授予 (6)

附录一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要点 (7)

1.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特色 (7)

1.1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共性特色 (7)

1.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领域特色 (7)

2.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生源要求 (7)

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入学要求 (7)

4.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年限 (8)

5.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8)

5.1 政治理论课程 (8)

5.2 英语课程 (8)

5.3 工程应用数学、物理类课程 (8)

5.4 专业基础课程 (8)

5.5 专业技术课程 (9)

5.6 前沿技术讲座 (9)

5.7 经济与管理基础类课程 (9)

5.8 核心课程 (9)

6.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导师及其职责 (9)

7.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工作 (10)

7.1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10)

7.2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 (11)

7.3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 (11)

7.4 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要求如下: (11)

7.5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预审 (12)

7.6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 (12)

7.7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分标准 (13)

8.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学位申请、授予与管理 (14)

8.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申请 (14)

8.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条件 (14)

8.3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 (14)

8.4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管理 (14)

附录二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评估 (15)

1.评估所需的材料 (15)

2.评估方案 (15)

3.培养质量评估的组织与实施 (15)

3.1评估专家的组成 (15)

3.2评估程序 (16)

3.3培养质量自评估 (16)

3.4培养质量抽查评估 (16)

附录三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沿革与发展方向 (20)

1.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沿革 (20)

2.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2.1电子元件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2.2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趋势 (24)

2.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5)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试行)

1.前言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为明确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保证培养质量,促进本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列》,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具有共性的专业学位标准提出了基本要求,是本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各培养单位应参照本标准,并根据各自特点和企业需求,制定出更为详尽、更具特色的培养方案和实施办法。

2.领域覆盖范围

2.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定义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

2.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特征

(1)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学科特征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两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特征

电子技术利用微波、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纳电子等基础理论研究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等的设计和制造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号检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与应用,通信、计算机及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

(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行业特征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行业覆盖面为:通信与网络,雷达与导航,广播电视,消费类电子,电子仪器与设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固体电子器件,电真空器件,微波器件,电子材料与微纳米材料等行业。

3.学科基础

3.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理学学科基础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理学学科基础是数学、物理学和化学。

3.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学学科基础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学学科基础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

3.3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人文学科基础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人文学科基础是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4.培养目标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所培养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应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能够胜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同时,应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5.知识结构

5.1 基础知识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不仅要求掌握工科大学毕业生所必须掌握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还要根据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特点及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有选择性地学习高等代数、矩阵理论、随机过程与排队论、计算方法、应用泛函分析、数值分析、优化理论与方法等高等工程数学,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工程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运用必要的计算软件,进行科学与工程的分析和处理。

5.2 专门知识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某个学科方向较为系统深入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为全面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

获取本领域专业基础知识的核心课程有:应用信息论基础、统计信号处理、数字通信、通信网理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微波电路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导波光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电路的优化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VLSI系统设计基础、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液晶物理、液晶化学与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等。

随着领域外延的进一步扩大,学科与领域间的交叉进一步加深,工程硕士研究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获取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容易形成交叉的学科知识。

5.3 人文知识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管理科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培养工程硕士的人文精神、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实践。

5.4 工具性知识

(1)外语知识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具有较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和基本的听说交际能力,以适应在本学科研究中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的需要。

(2)计算机知识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至少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及编程方法,同时还要求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文献检索工具浏览与查询技术文献和资料。

6.能力要求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

6.1 获取知识能力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具有从书本、媒体、期刊、报告、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能的途径快速获取能够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并善于自学、总结与归纳的能力。

6.2 应用知识能力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

6.3 工程实践能力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能够解决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项目、规划、研究、设计

与开发、组织与实施等实际问题。

6.4 开拓创新能力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能够在工程技术发展中善于创造性思维、勇于开展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

6.5 组织协调能力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高效地组织与领导实施科技项目开发,解决科技开发项目进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7.素质要求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8.学位论文

8.1 选题要求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2)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3)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5)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6)工程设计与实施;

(7)技术标准制定。

8.2 形式要求

根据8.1节的选题要求,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规划、工程管理等。

8.3 内容要求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1)题目、作者、导师;

(2)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3)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

(4)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5)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6)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研究成果等;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英文缩略语表;

(11)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论文发表等)。

8.4 质量要求

(1)论文选题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年的论文实际工作时间;

(3)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4)论文的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有所创新;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9.学位授予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定,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意的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颁发。

附录一,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要点

附录二,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

附录三,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沿革与发展方向

附录一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要点

1.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特色

1.1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共性特色

(1)工程硕士生源绝大部分来源于企业。

(2)工程硕士培养应用型、开发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这与工学硕士不同。工学硕士培养科学型、研究型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两者在培养目标

上有区别。这个区别决定了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位论文等各个环

节都有区别。

(3)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进校不离岗,主要用业余时间或适当集中的工作时间学习课程。

(4)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要求满足生源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针对性。

(5)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以技术开发与技术改造课题为主,强调应用性、开发性、创新性,强调论文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1.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领域特色

(1)本领域工程硕士生源相对比较充足,且基础普遍较好。

(2)本领域工程硕士的所在单位不论在其规模和单位性质上都呈多样性。

(3)本领域是一个高科技领域,科学与技术高速发展的特征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设置也能体现与时俱进。

2.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生源要求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生源应该来自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工程技术方面工作的教育部门、行政机关和军队单位的生源也可报考。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报考者的本科专业要求与电子与通信领域紧密相关。如果本科专业与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跨度较大但报考时已经从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作者也可以报考。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招收对象为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工作业绩突出、未获得学士学位但具有本科毕业文凭的也可以被录取,但这部分人员占全部录取人员的比例不能高于10%。

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入学要求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为国家联考的GCT和由培养单位自行组织的

专业综合考试。

GCT考试的成绩可在各培养学校通用两次,每年只能用于一个学校,2年内(含2年)有效。专业综合考试的形式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决定,面试由培养单位组织专家小组进行,重点测试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GCT考试的录取分数线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决定,专业综合考试不及格者不能被录取。

4.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年限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2年半,其中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允许并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或延续)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工作,优秀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答辩,但总年限不得低于2年,其中学位论文阶段(从完成开题报告开始)不得少于10个月。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5.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本领域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包括:政治理论课程、英语课程、工程应用数学及物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前沿技术讲座、经济与管理类基础课程等,总学分不能低于32。

5.1 政治理论课程

政治理论课程包含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学分数为2-3。

5.2 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包含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英语3学分,学时数不超过108;专业英语1学分,学时数为16-20。

5.3 工程应用数学、物理类课程

工程应用数学课程包括高等代数、矩阵理论、随机过程与排队论、计算方法、数值分析、应用泛函分析、优化理论与方法等课程。工程应用数学课程的学分不低于3学分。

物理类课程可根据具体需求确定内容和学分。

5.4 专业基础课程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通信系统与理论、通信网络理论基础、应用信息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信息战导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天线理论、电磁兼容理论及应用、微波电路理论、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电路最优化设计方法、导波原理与方法、导波光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

息材料与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等。

专业基础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8个学分,课程门数不少于3门。

各培养单位还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对以上所列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补充或调整。

5.5 专业技术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可由各培养单位根据各自的培养方向和行业实际需要设置,学分要求不低于12个学分,课程门数不少于5门。

5.6 前沿技术讲座

(1)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要求开展前沿技术讲座。各培养单位要指定专门的教师负责前沿技术讲座的安排。

(2)每届工程硕士研究生参与前沿技术讲座的次数不应少于5次,学分数为2个学分。

(3)讲座的形式以本领域的专家演讲为主,研究生可以参加讨论。

(4)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本领域各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态、与本领域紧密相关的国家科技政策、最新的研究成果、系统、产品及市场动态等。

(5)考核形式为提交一份结合前沿技术讲座内容的读书报告,报告内容应有一定的深度。报告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批阅并客观地给出成绩。

5.7 经济与管理基础类课程

经济与管理学基础课程包含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等课程,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学员的要求决定是否开设该类课程。

5.8 核心课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包括:应用信息论基础、统计信号处理、数字通信、通信网理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微波电路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导波光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电路的优化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VLSI系统设计基础、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液晶物理、液晶化学与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等。

除了以上安排的课程内容以外,还可以由培养单位与合作企业选定或增设其他课程内容。

6.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导师及其职责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两位导师都必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已经获得相关

领域博士学位,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学校,即学校导师,也称第一导师;另一位导师原则上要求来自研究生所在的单位,称为企业导师或第二导师。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导师要求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已经确认。

学校导师(第一导师)负有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的主要责任。其主要职责包括:

(1)关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

(2)指导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

(3)与企业导师共同商议、指导研究生选择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

(4)指导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并进行阶段性的检查与考核,负责组织实施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

(5)指导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组织实施学位论文答辩,防范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发生抄袭他人材料、剽窃他人成果和虚假实验数据等不良现象,严把

学位论文质量关。

6.1企业导师(第二导师)配合学校导师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其主要职责有:

(1)关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帮助研究生落实完成学位论文所需要的时间;

(2)推荐或提供单位可供选择的工程研究(或设计)课题;

(3)指导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

(4)协助学校导师指导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把握学位论文中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5)防止学位论文中泄露涉及企业技术机密的资料和数据,以免对企业造成利益损害。防范和杜绝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发生抄袭他人材料、剽窃他人成果和虚假

实验数据等不良现象,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7.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工作

7.1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1)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应按本领域的学位标准要求进行选题并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2)进行开题报告前,工程硕士研究生要通过广泛地阅读相关资料对选题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阅读的文献总数不应少于15篇,其中外文资料不能少于3篇。在此

基础上写出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文献综述。综述的内容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

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问题和内容等。

(3)各培养单位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要有统一的要求,内容包括:题目、课题来源、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进度安排

及学分完成情况等。当研究的课题是一个集体项目时,需要在开题报告中说明本人在其中承担的内容和估计工作量。

(4)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应少于5000字,并按规范引用和列出参考文献。

(5)开题报告中要列出准备中期检查的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

(6)开题报告要求有3-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组成专家组,组长不能由该研究生的导师担任。

7.2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

(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安排在开题报告半年以后进行。

(2)培养学校要组织3-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老师参加中期检查。被检查研究生的导师不能担任检查小组组长。检查过程包括:听取工程硕士研究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后阶段工作技术问题的预测和拟采用的技术路线以及课题结束日期的计划等。

(3)中期检查小组要根据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中期报告写出评语,并给出具体的考核成绩。考核成绩包括通过和不通过两种。

(4)对于未通过中期检查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研究措施和要求。

7.3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

(1)本领域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应包含学位标准规定的:题目、作者与导师,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

述,主体部分,结论,参考文献,致谢,英文缩略语表,必要的附录等。(2)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3)主体部分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论文反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工作量饱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7.4 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要求如下:

(1)工程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要求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2)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

(3)工程规划类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数据样本可靠,论证充分严密,总体规划正确,具有前瞻性,体现科学发展思想。

(4)工程管理类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充分可靠,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7.5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预审

(1)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在申请答辩前必须经过预审。

(2)参加预审的人员应该是本领域的专家,具有高级职称,并具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人数不少于2人。

(3)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审的形式可以是明审,也可以是盲审。明审专家要求有1位是校外的,盲审专家应该都是校外的。

(4)只有通过预审的论文才能提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5)未通过预审的论文,应根据专家在预审评语上指出的问题,在导师的督促和指导下,由论文作者本人进行修改,在3个月内递交论文的复审稿进行复审。如果发现存在较大差距,则必须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重新撰写论文,并再次进行复审。

(6)复审后仍未通过的论文,其作者在半年内不得向学位授予单位递交《申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7.6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

(1)学位论文通过预审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答辩的申请必须经学科负责人或院(系)的学位委员会主席批准。(3)申请答辩的研究生已完成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规范的学术论文或技术报告,并将其提交答辩委员会。

(4)提交答辩的学位论文以及所附的学术论文或技术报告必须经2名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并同意论文作者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5)答辩委员会由3-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如果答辩委员会成员不足5人,则参加答辩研究生的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成员超过5人(含5人),则参加答辩研究生的导师可以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7.7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分标准

参照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通知”(指导委[2005]第2号),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分分成工程设计类与研究论文类。评分细则如下:

线路施工工艺标准样本

线路施工工艺标准 7.1管道施工 7.1.1管道施工的原则 小区管道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74- ) 的有关规定, 管道路由( 位置) 合理, 距离最短, 小区内管道一般为1孔, 小区接入管道可规划2孔, 管道建筑形式宜采用塑料管道。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等建筑红线内的管道施工应符合信息产业部、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 信部联规[ ]24号) 要求。 管道深度( 管顶至路面) : ( 1) 绿化带、草坪≥50cm; ( 2) 一般路面≥70cm。 管道宽度: 便于放管施工操作。 材料质量: 指定厂家或甲供材, 质量符合标准( 管材无变形及其它明显缺陷) 。 7.1.2管道施工注意事项 在绿化上开挖应把草皮放置阴凉处, 沟槽开挖不宜过宽、建筑垃圾不得乱堆乱放, 应做到及时开挖及时恢复, 绿化要及时浇水保养。 水泥路面开挖时必须先用切割机切开缝再破路面且不宜过宽。管道敷设后及时夯实、修复、现场清理干净。车行道一定要注意混凝土标号达到要求。 共用管道要注意走线位置, 及时回复原状。特别是槽式管道。 遇到障碍造成管道埋深不够时, 可采取水泥包封、钢管敷设等特殊处理措施。现场材料尽量堆放在较为隐蔽、不妨碍交通、通行的地方。材料堆放有序、整齐。 7.1.3小区及商住楼建筑地下通信管道建设要求 1) 、地下通信管道应纳入住宅小区及商住楼整体地下设施管线的规划, 应与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道路同步建设,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下通信管道在穿越道路、小桥等地段时, 应采用预埋敷设方式。

2 地下通信管道应与信息提供商主干管道、交接箱引上管相衔接。 3 地下通信管道的路由宜以通信业务接入点为中心向外辐射, 应选择在人行道、人行道旁绿化带及车行道下。 4 地下通信管道应与高压电力管、热力管、燃气管保持安全的距离, 并宜靠近通信业务量较大的道路一侧。 5 通信管道不应选在易受到强烈振动的地段。 2) 、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数应按远期光缆条数、规格和管群组合类型及备用孔数确定。管孔总数量应满足信息提供商的需要, 并应包括住宅小区及商住楼的内部计算机网络及弱电系统需求的管孔,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信管道可按不同直径的通信光缆与其它电缆敷设要求采用不同管径的管材进行组合。 2 通信管道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线缆外径的1.25倍。 3 通信管道一般为单孔管, 同时应考虑4格栅或者9格栅的多种组合管孔。3) 、地下通信管道宜采用单孔塑料管及钢管,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塑料管: ( 1)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主干管道与配线管道; ( 2) 管道的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或避开被水浸泡的地段; ( 3) 地下综合管线较多及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 ( 4) 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 ( 5) 施工期限急迫或尽快要求回填土的地段。 2 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 ( 1) 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 或需要悬空布线的地段; ( 2) 需采用机械顶管施工方法穿越道路的地段; ( 3) 管群跨越主要道路, 不具备包封条件的地段; ( 4) 埋深过浅或路面负荷过大的地段; ( 5) 受电力线等干扰影响, 且需要防护时; ( 6) 建筑物的通信引入管道或引上管道的暴露部分。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汇编

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施工工艺标准 I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 1 -第二章光电缆线路.............................. - 1 -第三章 GSM-R数字移动通信 ..................... - 16 -第四章数字调度系统........................... - 27 -第五章通信设备移设扩容及光电缆线路割接....... - 30 -第六章通信系统及设备调测 .........................- 32 -第七章通信工程竣工文件的编制…………………………- 37 附: 工程管理程序工作表 施工测试、记录工作表 质保资料工作表(铁程检表、质统表、通信验收、检验批记录) 审批: 复核: 编制:

说明 由于本工程有多个施工单位参加建设,各单位施工技术水平不尽相同,为提高各单位施工技术水平,统一全线工程质量,达到各单位施工技术取长补短的目的,本项目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下发至各项目部,各项目部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 第一章编制依据 《新建太中银铁路Ⅱ标段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 太中银工程建设指挥部下发的施工设计文件、图纸; 太中银工程建设指挥部下发的指导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太中银工程建设指挥部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采用的规范、规则和标准; 集团公司《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第二章光电缆线路 1、复测径路选择的原则: ⑴选择路由应顺直、地势平坦、地质稳定、高差较小、土质较好、石方较少、不易塌方和冲刷的地段。并应避开地形起伏大的地段; ⑵径路在保证安全、方便施工的基础上,一般沿铁路用地界内埋设,径路走向尽量避免与其它光电缆和铁路接触网杆塔发生干扰,尤其要避免施工开挖造成对铁路设施的破坏和影响行车安全,还应避开工务取土和考虑铁路扩展股道的可能性;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的区别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的区别: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职业通路:研发员→研发工程师→高层市场或管理人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口径宽、适应面较广。本专业以就业导向为理念,以培养职业素质优良,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本专业强调学科交叉,重在培养宽泛的知识面,加强了电子背景的学生在人机工程、人机交互、界面美学等知识的学习。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有:掌握典型的信息系统、电子产品与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维护与营运技能;掌握信息系统的原理和设计、调试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掌握电子产品和信息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工程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面很广,可在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研究所、设计院、学校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可到机关事业单位、工矿企业、能源交通、电力、家电、智能仪器、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也可在电子与计算机领域从事电子产品界面设计、外观设计、系统设计、辅助

设计和测试工作;还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系统基础、软件基础、电子系统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人机界面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与案例、电子产品可用性测试等。其中电子产品设计与案例为专业特色课程。 通信工程专业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主体和前沿。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通信领域内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综合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各类通信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和技术维护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设置数字通信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数字通信技术方向是侧重于通信系统中数字通信、移动通信、光通信等方向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掌握通信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与维护,熟悉通信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通信网络技术方向是侧重于通信网络的构建、通信网络分析与设计方法、网络的运行、安全与维护等方面技术人员的培养。本专业是杭州市首批重点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的青睐,就业率均在95%以上,并且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本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就业质量名列各行业前茅,毕业生可在通信企业的各知名公司从事设计与研发工作,如华为、贝尔、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也可以进入电信、移动、铁通、网通、数据交换局、广播电视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所、设计院、学校从事科研、教学与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还

电子通信类专业全国排名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 成电电子略强与西电,西电通信略强于成电, ?电子科大: 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电子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是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 电子与通信重点学科分布: 电子科大 6 清华 5 西电 5 北邮 4 北大 3 东南 3 北理工 3 上交 2 哈工大 2 复旦 2 北京交大 2 华南理工,华中科大,西安交大,中科大,浙大,西北工大,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各一个信号与信息处理(134)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2 北京邮电大学 A+ 3 电子科技大学 A+ 4 清华大学 A+ 5 东南大学 A+ 6 北京交通大学 A+ 7 北京理工大学 A 8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9 华中科技大学 A 10 上海交通大学 A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2 北京大学 A 13 西北工业大学 A 14 大连理工大学 A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6 南京大学 A 17 四川大学 A 18 山东大学 A 19 天津大学 A 20 浙江大学 A 21 西安交通大学 A 22 武汉大学 A 23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24 南京邮电大学 A 25 上海大学 A

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 电路与系统(91)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2 电子科技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4 北京邮电大学 A+ 5 东南大学 A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7 清华大学 A 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西北工业大学 A 10 浙江大学 A 11 西安交通大学 A 12 南京大学 A 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 14 华南理工大学 A 15 安徽大学 A 16 北京工业大学 A 17 太原理工大学 A 18 重庆大学 A 通信与信息系统(121) 1 北京邮电大学 A+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3 清华大学 A+ 4 电子科技大学 A+ 5 东南大学 A+ 6 上海交通大学 A+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8 北京交通大学 A 9 北京大学 A 10 浙江大学 A 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2 北京理工大学 A 13 华南理工大学 A 14 华中科技大学 A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6 西安交通大学 A 17 武汉大学 A 18 西南交通大学 A 19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20 西北工业大学 A 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22 南京邮电大学 A 23 东北大学 A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二零一一年五月

“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85208 一、工程领域简介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 柱,信息产业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电子 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推动通信向全光化通信方向的快速发展,通信与计算机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信息与通信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工程领域。本领域主要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网络、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 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企业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并具有良好素养的专门人才。 3. 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

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专业的基础理论、 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移动通信、 多媒体通信、通信网设计与管理、信号与信息处理、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 4. 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5.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三、学制和培养方式 1.学制2年:“卓越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卓越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采用“1+1”模式,1年在校学习,1年校企联合培养。校内完成主要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学习,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完成企业课程、工程实践和专业学位论文工作。在第四学期的6月上旬提交学位论文,6下旬进行论文答辩。卓越硕士生一般不能推迟毕业,但若有特殊原因,例如课程重修、休学、论文问题等原因,本人申请并经导师和领导批准,一般可延长半年至一年,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2.培养方式:卓越硕士生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即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相结合,但在企业培养的时间不得少于十个月;学位论文的内容应来自研究生本人参与的实践项目。 3.学生来源:主要源于本科“卓越工程师”班推荐免试的硕士研究生和其他推荐免试的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同时接收当年公开招考录取全日制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申请。

电子与通信工程考试大纲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1、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 电子与通信工程覆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2010年开始招生。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无线传感器与射频通信、数字视频与图像处理技术、移动通信、光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DSP 技术与应用、光电显示技术等。 近几年紧密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和企业技术进步需要,在可信可控通信网络协议、广义编码与时空编码理论及应用、IPV6的实时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目标识别与图像处理、视频通信与高效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无线测控网络、消费电子产品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大部分成果已得到应用。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 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从事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从事管理、研究、设计运营、维修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基础理论课包括:矩阵论、随机过程;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包括:泛函分析、现代通信原理、压缩编码理论、神经网络原理与应用;必修课包括: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3、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学科目前已拥有一支年龄、专业知识、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现有34名教师,包括8名教授和16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8人,协作导师3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5人,其中2人为兼职博士生导师。拥有江西省百千万第一、二人选3名,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3名。 张小红:博士、教授,省级三八红旗手、省优秀教师、江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4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混沌扩频通信、细胞神经网络、信息隐藏与伪装;

2018年上海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经验贴

2018年上海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经验贴 公共课:数学、英语、政治 1.数学:张宇的《高数36讲》,做做张宇的《1000题》 最后2个月就要开始刷真题了,抓紧时间,每天不能停。 2.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性质的科目,无非背、读、写、练这些学习方法了。 3.政治:刷刷肖秀荣的《1000题》,最后全部背诵肖四的试卷和徐涛的最后20题。 专业课笔试:模电 首先自我介绍下,我本科双非,考的是上海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首先说下这个专业考研的初试情况吧。 初试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编写的就好。 考研复习经验: 大家都想知道考试重点,我是其他学校考过来的,报了新祥旭辅导班后才知道这本书的重点,除了最后一章,其他的基本上都要好好学。个人建议这本书至少要好好看两遍,要理解性地去看书,不单单是书中的内容需要多看几遍,课后习题啊,课本上的例题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全部搞懂来。因为不排除上海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出题老师出原题的可能性。书本过了几遍后该着手真题了。下面说说考试真题是怎么得到的,我想不仅仅是上海大学吧,全国大部分学校没有公布真题的话都可以从上一届的学长学姐那买来的,我的真题当时辅导老师直接给我了,没有报班的同学只有找学姐学长要了。所以这些真题要多做几遍,摸清楚出题老师的套路。我当初考试的时候大题很多,差不多8-9道的样子吧,和政治一样,大题里面附有好几个小题,对于基础差的、没复习好的,这些小题一定要拿到分,因为这些是送分的,最后一问可能才是抢分题吧。 复试经验: 总的来讲,上海大学的复试比较公平,所以大家得好好准备复试,以防万一。 复试笔试: 参考书目:《通信原理》,笔试满分100分。再来给大家划下重点吧,第三章以后的内容是考试的大块。和初试一样,课本和课后习题好好看,好好做。复试真题可以找学长学姐借、买都行。复试笔试的试卷题型有选择、判断和大题,题目可能比较难,但难大家都难,好好复习。

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二零一一年五月

“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85208 一、工程领域简介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推动通信向全光化通信方向的快速发展,通信与计算机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信息与通信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工程领域。本领域主要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网络、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 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企业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并具有良好素养的专门人才。 3. 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专业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通信网设计与管理、信号与信息处理、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 4. 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信施工标准

通信专业评定报告

4.6通信专业评定报告 4.6.1实体评定 通信专业主要评定范围及内容包括全线光缆通信线路外观检查,通信电缆与电力电缆分设、进通信机房光缆的分设、通信机房至其他专业机房的缆线分设;车站、基站、亭所内传输、电源、动环、视频、数据网等施工情况进行评定;检查铁塔、隧道内直放站、漏缆安装、视频箱的安装。对通信信号与站前、电力、房建等专业的结合部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 4.6.1.1通信线路 (1)基本要求: 槽道内敷设线缆应摆放顺直自然,同时敷设多条光电缆时,互不交叉,标识明确,敷设的径路、占用的槽道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光缆成端,收容余长单端引出不小于0.8m,两端引入引出不小于1.2m,弯曲半径不小于40mm,熔纤盘内光纤盘留整齐,固定可靠,光缆绝缘节固定牢固,接地良好。 光缆成端及绝缘节处理 通信线路标识美观,路由清晰,从铁路正线旁槽道引入区间基站的通信光缆,光缆标识美观大方,路由标示清晰明了。

通信标桩及走线路由 从桥上往基站、所亭引入分歧缆,采用安装钢槽与预留锯齿口对接,桥墩下方采取水泥防护的方式,把光缆引入到目的地;交叉施工过程中及时防护,避免破坏。

桥上引下槽钢防护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交叉施工,通信光缆比较脆弱,为了减少破坏,在光缆敷设后及时进行防护很重要。 光缆敷设后进行沙袋防护 (2)线路验标4.2.3条 1)验标规定:敷设径路符合设计要求;占用的槽道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槽道内摆放顺直自然;槽内同时敷设多条光电缆时,互不交叉,标识明确。 2)发现问题:光缆在预留井内较乱,有交越、交叉等现象,且预留井内存在杂物。 桥上引下钢槽 光缆成品保护

北大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专业介绍

北大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专业介绍 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北大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讯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矩阵论、泛函分析、数值分析、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电路设计自动化、电路优化设计、数字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估值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导波光学、微波电路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应用信息论基础、数字通讯、系统通信网络理论基础、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如通信、广播电视、报刊图书以及信息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用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北大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以至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既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又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推动通信向全光化方向通信的快速发展,而通信与计算机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六个二级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信息传输、信息交换、北大电子与通信

通信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图

通信施工工艺流程脚本 1基本要求 1)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制度应齐全,管理机制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到人;施工人员数量、机具仪表配备应满足“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2)针对具体工程施工特点,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开工前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进行安全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对于通信线路工程,施工前要与沿线相关部门及单位取得联系,办理相关手续、签订安全配合协议等。项目部要教育施工人员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风俗习惯、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保证施工现场的良好秩序。 4)对于通信设备安装工程,应了解通信机房的管理制度,服从机房管理人员的安排,提前办理必要的准入手续。对于既有机房,调查机房内在用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在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严禁乱动与工程无关的在用设备、设施。 5)GSM-R及列车无线调度通信工程铁塔安装、漏泄同轴吊挂等需要在车站站台、隧道、路肩等处进行施工,应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签订安全配合协议。6)对于铁路车站客运服务信息系统工程,应了解车站的管理制度,提前办理准入证等各种相关手续。 7)技术交底的重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包括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进度安排、工程质量、安全措施等。交底要交到施工操作人员。交底必须在作业前进行,要有交底记录,交底人与被交底人都要在记录上签字。8)对于通信工程,施工项目及工程特点不同,其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通信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编写。 9)做好物资的进场和标识工作,物资应整齐码放,要注意防火、防盗。还应做好进货、领用的账目记录工作。 10)安排仪器仪表存放地点,建立管理台帐,采取防潮、防火、防盗措施,严格按照其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管和维护。 11)对于各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通信机房内及其附近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2工艺实施主要内容 2.1总施工流程 通信工程施工总流程图:

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掌握电子与通信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即基本理论要扎实,专业知识要宽广,要比大学本科提高一个层次。 (二)掌握解决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三)了解电子与通信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这里技术现状是指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是指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 (四)具有进行本领域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即能够进行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创新。 (五)具有科研组织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六)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力。 二、研究方向 (一)通信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 研究高速信息网络流量控制、调度算法及协议,自组网络重构与自恢复技术,空天信息网络通信系统,IP电信系统平台及应用,光通信网络规划,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等。 (二)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研究无线通信系统和协议,无线通信安全性机制,网络编码与协作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和发射机数学模型,智能天线技术等。 (三)数字信号及图像处理与识别 研究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器件、系统及其应用,智能信号处理专用芯片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识别、传输及应用。 (四)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技术、通信与监控系统 研究音/视频实时压缩、编码、处理,加/解密等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软件

通信工程施工工艺设计

通信光电缆工程施工工艺 第一节长途通信电缆线路 一、操作程序 1、操作要领 (1 )、线路路径定测 ①线路路径定测人员组成: 设计单位专项设计人员 建设单位代表 维修单位电务、公务人员 施工单位施工负责人(各区段工班长)、技术负责人各一名,工人3至4人。 ②定测内容 a、测量电缆径路长度和确定电缆线路设备设置地点,确定机房及电缆引入位置。线路设备一般指通话柱位置,气门标石、底线位置及传感器设置位置。通话柱安装标准:以区间为单位,每个区间进(出)站 信号机为基准点,以后每 1.5Km设置一个。气门标石以区间为单位,每4K每设置一个。地线以区间为单位,每4Km设一个。传感器设置以充气段为单位,在最靠近充气设备的两个接头内各设一个(包括终端气闭头),然后每2Km设置一个。 b、核定设置标准位置和确定电缆过轨地点,引入方式。 c、基本确定线路本质情况及过桥、过隧道的防护措施及施工要求。 d、做好径路测量台账。 (2)、电缆单盘测试 ①直流特性测试 a、绝缘电阻测试。 测试内容:单线对地(A-E, B-E) 线间绝缘(A-B)测试值:》500MQ

测试仪表:500V兆欧表 b、环阻及不平衡电阻 测试值、环阻:0.9芯线w 57 Q /Km 0.7 芯线w 57 Q /Km 不平衡电阻:w 2 Q 测试仪表:直流电桥 注:测环阻时,测量档应板向*0.01档或0.1档 测不平衡时,测量档板向*1档 (可交流特性测试 高频电缆组应测K1 k2 k3 el e2 低频电缆组应测k1 el e2 本工艺仅以低频对称电缆为例(下同) 测试仪表:电容耦合测试仪 测试时,将测量档分别板向k1 el e2值,再分别读出数据即可。 测试目的:k1 el e2是低频电缆配盘所必须的依据。 ◎单缆A B端判别 判别方法: a、以四线组绑扎丝带判另U:绿组在红组的顺时针方向为A端,反之则为B端。 b、以四线判别:绿芯线在红芯线的顺时针方向为A端,反之则为B端。 c、以信号线对判别:绿组信号线在红组信号线对的顺时针方向为A端,反之则为以 B端。上三种判别方法用任何一种判别即可。 当A B端判别清楚后,用红线在电缆盘上标明外A货外B。 ◎电缆配盘

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集成电路工程专业(085209)

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集成电路工程专业(085209)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3年。 三、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校内学术培养模式,实习期为半年;校外联合培养模式,实习期为两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四、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研究生英语综合 (4学分)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 电子信息前沿(上+下) (1+1=2学分) (所有专硕必选) 产业发展前沿 (1学分) (所有专硕必选) 科研素质先导课 (2学分) 工程素质先导课 (3学分) (以上两门必选一门) 专业实践课程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学分)

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 (2学分) 高等半导体物理 (3学分) 电磁波理论与技术(上+下)(4+3=7学分) 现代电子工程进展(3学分) 自适应信号处理(3学分) 矩阵论(3学分) 数字通信(3学分) 成像原理与图像工程(3学分)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3学分) 半导体量子物理学(2学分) 集成电路工艺、器件及表征(3学分) 选修课程: SoC设计方法(3学分) 软件工程实践(3学分) 现代微加工技术(3学分) 高速数字电路设计(3学分) 微波测量实验(4学分) 信息产业应用(华为)(1学分) 并行计算(3学分) 数字信号处理的VLSI架构(3学分) 自旋电子学概论(2学分) 功能薄膜材料与器件基础(2学分) 宽禁带半导体(2学分) 人工电磁材料(3学分) 材料的高频物性及其宏观电磁理论(2学分) 超导电子学(3学分) 薄膜结构与技术(3学分) 电磁场数值分析与仿真计算(2学分) 医学物理(3学分) 网络信息新技术(3学分) 信号检测与估计(2学分) 雷达原理与空时无线通信(2学分) [注] 学分要求:一般为32学分,非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包括本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为7学分;专业基础课程为5-6学分,专业实践课程为不少于9学分,其余为选修课。 五、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 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 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主要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技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仪器仪表、自动控制及计算机设计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技术革命带来了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既促使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出现,又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推动通信向全光化方向快速发展,而通信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要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以至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多媒体信息处理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由电子工程系、通信科学与工程系提供支撑。在学科分布上,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5个。 主要研究方向: ●图像与智能信息处理●数字系统理论与通信技术●电路系统及应用 ●自动控制●电子测量技术●复杂网络系统理论及应用●移动通信●信息提取与处理●多媒体通信 ●通信与网络●光通信●光纤通信与传感 ●中远外红光纤●电磁场与电磁波●散射辐射与空间遥感信息●空间遥感信息技术 主要专业课程: ●计算机应用●管理经济学●现代通信体系统 ●网络原理与工程设计●DSP技术及其应用●网络协议与安全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现代信号处理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集成电路工程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集成电路工程领域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标准 (通信工程学院 2011.03.10) 一、学位论文选题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和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实践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电子、通信、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工程实际或有明确、具体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工程需求调研项目、工程技术开发项目、工程设计项目、工程管理/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攻关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研究内容可以是应用技术研究、工程设计研究、技术改造方案研究、电路设计或系统集成、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芯片或产品开发、工程管理研究等。 二、学位论文类型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类型分为调研报告、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5大类。各种类型的学位论文均应具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工作量,能体现和反映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电子信息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三、各学位论文类型具体要求 【论文类型】调研报告 对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需求、手段、方法等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论证可行性、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内容要求】 1. 选题:来源于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是行业或企业发展

中急需调研的命题。主题鲜明具体,避免大而泛,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或工程应用前景。 2. 调研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既要包含被调研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又要调研该命题的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途径。调研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3. 调研方法:综合运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调研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 4. 调研成果: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撰写要求】 调研报告由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正文字数一般为2~3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1. 绪论:对调研命题的国内外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重点阐述被调研命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简述本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2. 调研方法:针对调研命题,介绍调研范围及步骤,资料和数据来源、获取手段及分析方法。 3. 资料和数据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并给出明确的结果。 4. 对策或建议:对调研命题存在的问题或调研结果应用于实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具体建议。对策及建议应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具有可操作性及实用性。 5. 总结:系统概括调研报告所涉及的所有工作及主要结论,并明确指出哪些结论是作者独立提出的,简要描述调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05年-2010年 目录 一、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 1、专业发展定位 (2) 2、专业布局结构规划 (3) 3、专业水平规划 (3) 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4) 5、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5) 6、人才培养规划 (6) 二、专业建设实施措施 (7) 1、优化学术环境和人才培养环境的“软规划”措施 (7) 2、改善教学条件的“硬规划”措施 (9)

一、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1、专业发展定位 近几年来,国家调整了产业政策,强化了信息产业的地位,提出要以信息产业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发改委2000年修订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信息产业是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28个领域之一。 在《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中都明确提出:长沙市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 目前,长沙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了40多万人,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11多万人。根据新近制订的《长沙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规划纲要》,随着长沙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长沙市人才总量目标将要达到143万人,本科以上的人才缺口较大。 长株潭三大城市工业集中,近年人才供需见面会上,70%以上企业需要招聘电子信息,电气、电机方面的人才。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 我系所办的三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同属工科电气信息类。因此,这三个专业的开办既顺应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长沙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市场的需要。 我系的另一个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学是一个可工可理的专业,它分为物理学、光电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三个方向。通信工程专业就是在多媒体网络技术方向的基础上孵化出来的。因为物理学是所有理工科专业的基础,保留此方向,有利于集聚人才,加强基础课教学,提高培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长沙学院”若想恢复“长沙大学”的校名,必须有理科专业的支撑,与其到时候从头开始创办,不如保留现有专业稍加改造。因此,可保留物理学方向暂不招生,将光电技术方向改造为光电信息工程方向。这样,既顺应国家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依托现有专业资源,与其他几个专业形成既有机融合又各具特色的专业群,同时,这个方向还是个工科方向,完全符合学院的办学定位。 经过这样的改造,我系所属四个专业以信息为龙头,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为两翼,既有强势学科满足近期需要,又有弱势学科逐渐成长,为远期需要培养人才。四个专业各具特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工业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的维护、通信产品的营销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应用物理学专业光电信息工程方向偏向于光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等,旨在培养具有宽广而坚实的光学、电子学、激光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软件设计、光电信息处理、光纤通信、图像处理等光电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电子、通信期刊排名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 510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155) A +等(8种):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电子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中国激光、光电子〃激光、发光学报、控制与决策、自动化学报 A 等(24种):半导体学报、机器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通信学报、信息与控制、红外与激光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电波科学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电子显微学报、量子电子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光电工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红外技术、压电与声光、半导体光电、现代雷达、电路与系统学报、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B + 等(47 种) :半导体技术、电子工艺技术、激光技术、激光与红外、应用激光、微电子学、电讯技术、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信息与电子工程、电视技术、光电子技术、微波学报、激光杂志、磁性材料及器件、电子器件、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光通信技术、自动化仪表、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电信科学、现代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机械与电子、光通信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中兴通讯技术、现代电信科技、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电声技术、自动化与仪表、数据通信、雷达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师、国外电子元器件、电子技术应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无线通信技术、自动化博览、无线电通信技术、无线电工程、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光电技术应用。 B 等(46 种) :真空电子技术、电子与封装、电子技术、雷达与对抗、现代显示、中国新通信、现代传输、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红外、移动通信、西安邮电学院学报、光子技术、电子科技、江苏通信技术、电子产品世界、中国有线电视、电子机械工程、空间电子技术、电子设计应用、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军事通信技术、火控雷达技术、通信电源技术、安全与电磁兼容、广东通信技术、舰船电子对抗、电信快报、通信技术、信息网络、中国电视、电信技术、山西电子技术、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世界电信、电信网技术、电子质量、邮电设计技术、山东通信技术、印制电路信息、中国无线电、福光技术、广播与电视技术、有线电视技术、现代电视技术、机电元件、中国集成电路。 C 等(30 种) :通信与信息技术、通信管理与技术、江西通信科技、信息通信、电信建设、现代电影技术、广西通信技术、天津通信技术、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实用影音技术、集成电路应用、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音响技术、中国电信业、中国信息界、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湖北邮电技术、广州自动化、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电子与自动化、电子元器件应用、现代电子工程、现代通信技术、上海微电子技术和应用、山东电子、通信与电子测试、通信与计算技术、卫星应用、无线电技术。 520 计算机科学技术( 61) A +等(3种):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A 等(10种):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 B + 等(19 种) :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微计算机信息、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技术与发展、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微电子学与计算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计算机仿真、电脑开发与应用、计算技术与自动化、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计算机与现代化、微计算机应用、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系统应用、微型电脑应用。 B 等(18 种) :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时代、CT 理论与应用研究、信息技术、微处理机、计算机与数字工程、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电脑与信息技术、现代计算机、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与标准化、CAD/ CAM 与制造业信息化、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电脑学习、高性能计算技术、计算机与网络、信息网络安全。 C 等(11 种)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系统工程、微型计算机、网络与信息、软件工程师、办公自动化、条码与信息系统、信息科技与教育、CAD/ DM 计算机辅助绘图/ 设计与制造、电脑与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