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目标.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目标.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目标.docx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N

B.质量为3kg

C.体积为10cm3

D.密度为3.0×103kg/m3

(5)将一边长是10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待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600g水,如图3所示。求:(计算时取g=10N/kg)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课前回顾

1、第一节

?

?

?

?

?

?

?

、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方向

、浮力大小

、现象探究

浮力

4

3

2

1

一、当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和竖直向下的的作用。如图甲所示,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受力情况。

思维点拨:

二力平衡

1、当F浮>G物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上浮,会露出液面一部分体积,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如图乙所示.漂浮时:F浮=G物

2、当F浮=G物时,这两个力相互抵消,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会悬浮在原来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悬浮时:F浮=G物

3、当F浮

沉到底部时:F浮

二、物体的重力G物可表示为:G物=ρ物gV物;F浮=ρ液gV排。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物=V排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F浮

总结以上可以归纳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1)若G物

(2)若G物=F浮或ρ物=ρ液物体悬浮

(3)若G物>F浮或ρ物>ρ液物体下沉

本节内容

⑵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⑶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

分析与解:(1)杯子漂浮于水面,受重力、浮力的作用,它们大小相等。由此可

以求出浮力。(2)由已知的浮力大小,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求解此时杯子浸

末水中的深度。(3)此浮力秤处于最大称量时,没入水中的深度为15cm ,根据

杯子的体积和阿基米德原理,就可以求出此时的浮力,而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则等

于最大浮力减去杯子自身的重。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⑴杯子的重量为G 杯

G 杯=mg =0.2kg ×10N/kg =2N

∵杯子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

杯子受到的浮力F 浮=G 杯=2N

⑵设杯子浸入水中时,浸入的深度为h ,有

F 浮=

G 排=ρgSh

∴h =gS F 浮=(2N )/(103kg/m 3×10N/kg ×30×10-4m 2)=15

1m ⑶当往杯子内放被测物时,若杯子下沉到水面刚好到杯口(水未进杯内)

此时杯子下沉的深度为h ′=15×10-2m

受到的浮力F ′浮=ρgS h ′=103kg/m 3×10N/kg ×30×10-4m 2×15×10-2m =4.5N

设能称量的最大值为F

F =F ′浮-

G 杯=4.5N -2N =2.5N

巩固与提升:

1、漂浮在“死海”水面上静止不动的人,所受浮力大小 他所受重力大小。(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 ,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20N ,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 N ,放手后物体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__________N.

3、一艘轮船的排水量为20000t ,它的自重 9.8×107 N ,它可以装载_____Kg 的货物。

4.一艘轮船自重4×107N,最大载货量是1.5×108N,则这艘轮船的最大排水量是_______ t,如果船在港口将货物卸下6×107 N,则轮船所受浮力是_____ N,它的排水体积减少_____.(设船在内河航行,取g=10 N/kg)

5、将体积相同的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C三个容器中,静止

后的位置如图13-7所示,若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用F A、F B、F C表示,则它

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容器中的小球密度最大.

6、关于浮力、浮沉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所受浮力减小

B.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适用于气体中的物体

D.医学上将人的血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血液恰好悬浮,则说明两者密度相同

7.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3所示。其

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

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l和ρ2的关系为

A.浮力增大,ρ1=ρ2

B.浮力减小,ρ1=ρ2

C.浮力不变,ρ1>ρ2

D.浮力不变ρ1<ρ2

8、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17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求: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_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3)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__m3;

(4)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5)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

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

________(选填“大”或“小”);

(6)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345

h(cm) 0 4 8 10 12

F(N) 6.75 5.75 4.75 4.25 4.25

(1)由实验数据可知, 金属块重_____ __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___ ____N.

(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像是

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 某同学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制作了一台浮力秤,

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甲所示。

已知小筒底面积为0.001米2,小筒和秤盘总重为0.6牛。

得分评卷人

(1)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受到的浮力是牛;

(2)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应在小筒A处标出该浮力秤的刻度;

(1)如图乙,在秤盘上放一物体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为0.1米,则该物体的质量为多少?(g=10

牛/千克)

2.如图13所示,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重为2.7N,将其一半浸入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2N,求:(g取10N/kg)

(1)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2)物体的密度为多少。

3、如图13-14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重4N,底面积100cm2,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着重为10N的物块,现将物块浸没水中,容器内水面由16cm上升到20

cm(g=10N/kg).求:

(1)物块未放入水中时,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压强;

(2)物块的密度;

(3)物块受到的浮力;

初中物理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

九年级物理教学目标

第1节分子热运动(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第2节内能 2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第3节比热容 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第1节热机 1 教学目标 1.知道热机的概念,初步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3.了解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第2节热机的效率 1 (一)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多种形式。 2.知道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有用能量守恒定律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第1节两种电荷 1 (-)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第2节电流和电路 2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知识点归纳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 第一节: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 受力物体。 2、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F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力的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有关 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示意图:略,注意,在做示意图的时候要标出力的大小(单位)、方向、作用点。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那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调零、看量程、读数等) 4、知道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第三节:重力 1、重力:由于收到地球的吸引而收到的力叫重力。用字母G来表示。 2、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正比关系,即物体的质量越大,那么物体受到也越 大。G=mg, 3、一般认为:g=大小为,单位为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 注:g的大小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越大,南北极的g最大。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重心:物体重力的中心,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体的中心。 6、重力源于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即世间万物都会受到的相互作用力。 本章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它与质量有关,质量远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第二节:二力平衡 1、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那么我们 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我们称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节: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 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要求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倡导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范式,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那么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怎么设计?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一 由教学目的向教学目标转变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比较 教学目的是传统教学设计中由教学参考书的编者制定或者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由授课教师制定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①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②利用振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 ③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图像上分析与位移有关的物理量. 2.振动图像演示的基本实验方法:

观察沙摆演示实验中拉动木板匀速运动,让学生学会这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基本实验方法. 3.渗透物理思维方法教育: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基础.摘自《高中物理教案(一年级)》杨宝山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简谐运动图像的得出过程; ②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能说出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当堂都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观察判断出振动的振幅,周期及质点在任意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在课堂上学生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正确判断质点运动情况(如位移、恢复力、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趋势); ③在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老师给定的一个简谐运动(已知振幅周期、初始位置等条件),绘出其运动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169班、170班共有学生98人,由于上学期才开始教这个班,对他们的情况还不是太了解,只能通过上期期末考试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这两个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现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

九年级物理教学目标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第1节分子热运动(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第2节内能 2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第3节比热容 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第1节热机 1 教学目标 1.知道热机的概念,初步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3.了解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第2节热机的效率 1 (一)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多种形式。 2.知道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有用能量守恒定律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第1节两种电荷 1 (-)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完整讲义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生活中存在的力 拉弓射箭运动员举起杠铃运动员投篮压路机压路 思考:什么是力? 人弓 推土机土 运动员杠铃 物体物体 2、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3、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4、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用力扳竹子小孩盘腿坐在木板上骆驼在沙地上踩出脚印 足球运动中相互传球守门员守球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例1:在跳板跳水这个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了跳板的,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例2:下列实例中,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A:紧急刹车。 B: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点拨: 理解力的概念应把握两条: 1、力就是作用,力现象中的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外一个是受力物体。 运动状态的理解: 1、由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我们把静止的当作是一个特殊的运动状态。 2、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否则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变了。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7、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物理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三、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四、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1、本期教学内容共有四章,他们分别是:压强、浮力、机械与人、小粒子与大宇宙。具体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实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通过“讨论与交流”,希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提供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提供思考、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pdf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 第一节: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2、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F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示意图:略,注意,在做示意图的时候要标出力的大小(单位)、方向、作用点。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那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调零、看量程、读数等) 4、知道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第三节:重力 1、重力:由于收到地球的吸引而收到的力叫重力。用字母G来表示。 2、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正比关系,即物体的质量越大,那么物体受到也越大。G=mg, 3、一般认为:g=大小为9.8,单位为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 注:g的大小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越大,南北极的g最大。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重心:物体重力的中心,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体的中心。 6、重力源于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即世间万物都会受到的相互作用力。 本章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它与质量有关,质量远

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第二节:二力平衡 1、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那么我们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我们 称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节: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 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 势的力。 4、测滑到摩擦力大小:用弹簧测力计以匀速的速度拖动物体,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为摩擦力的大小。 5、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数: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接触面受到的正压力,且均成正比,即接触面 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6、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本章总结: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1、压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公式:P=F/S。P:压强,F:物体受到的压力,S:物体 的受力面积。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简称帕(pa) 2、压强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3、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压强与液体 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完整)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导读:本文是关于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范文一: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挖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

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甲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m/s,比较AC段与CD段的平均速度得v AC_____v CD(选填“>”“<”或“=”);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经过某点时的速度 s AB=0.3m t AB=0.5s v AB=0.6m/s v B=1.2m/s s BC=0.9m t BC=0.5s v BC=v C=2.4m/s s CD=1.5m t CD=0.5s v CD=3m/s v D=3.6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 m/s。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评价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加速 1.8m/s < 4.8m/s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 s v t =。 [2]由图甲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是 BC BC BC 0.9m 1.8m/s 0.5s s v t ===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 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一由教学目的向教学目标转变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比较教学目的是传统教学设计中由教学参考书的编者制定或者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由授课教师制定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①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②利用振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 ③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 并学会在图像上分析与位移有关的物理量. 2.振动图像演示的基本实验方法: 观察沙摆演示实验中拉动木板匀速运动, 让学生学会这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基本实验方法. 3.渗透物理思维方法教育: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从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基础. 摘自《高中物理教案(一年级)》杨宝山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9 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简谐运动图像的得出过程; ②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能说出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当堂都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观察判断出振动的振幅,周期及质点在任意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在课堂上学生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正确判断质点运动情况(如位移、恢复力、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趋势); ③在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老师给定的一个简谐运动(已知振幅 周期、初始位置等条件), 绘出其运动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能够感受用图像表示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 ②学生能够领悟正弦(余弦)图像中的对称美、简洁美, 增强学习兴趣; ③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热情地参与小组学习讨论, 敢于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作者自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学计划和 进度表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和进度表九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3、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二、、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 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 情境导入 游泳是世界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也是极好的健身运动。游泳时,手用“力”往后拨水,脚用“力”向后蹬水,身体就会向前行进。那么,什么是力呢?向后拨水、向后蹬水为什么能使身体向前行进呢?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相信你就知道了,那就让我们快快进入这一节的学习吧! 目标解读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 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3.我的感悟和体会: 4.我还想知道…… 课堂检测 1.力的单位是() A.牛顿 B.千克 C.毫米 D.秒 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4.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5.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存在,其中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后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2节弹力 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2、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量程。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零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弹簧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的伸长△L=长度L-原长L。如原长2 cm,受3 N时弹簧长5 cm,受6 N的拉力时弹簧长8cm。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第3节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是竖直向下。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表达式为G=m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g=9.8N/kg,它的意义是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 N;粗略计算时,g取10 N/Kg。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变化,而质量随位置不变。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600 N,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100 N。地面上800 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8 N,用量程为5 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 答。 3、重锤线(又叫铅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原理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画出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5.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教学要求与目标

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教学要求与目标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6、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 具测量时间。 7、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 量长度。 三维教学目标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知道自然界许多奇特的现象都具有规律性,物理学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的一门科学。 了解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式式物理现象的规

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知道物理学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深刻改变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物理学无处不在。 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从对物理学巨大作用的了解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喜欢物理。 1、2动手做实验 了解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源泉,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知道物理单位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知道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能亲自动手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学会在不同单位下对长度和时间进行比较的方法。 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合作,测量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2020年教师物理教学计划

教师物理教学计划 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教师物理教学计划吧!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三、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