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融合,让语文教学在润物无声中高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关键字]:高效课堂学科融合可持续发展力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割裂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阻碍了学生可持续力的发展。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把“触须”伸进其他学科之中,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语文营养,同时又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因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融合”。

[正文]:

当前,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诸家之说蜂起,各引一端,崇其所善。我们整个小语界的高效课堂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单元整体教学,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课堂效率;自能赏读,以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来提高课堂效率。而我们认为高效课堂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尊重学生发展个性与权利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与能力为核心目的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运用语文这一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能力,以更好的获取、处理信息,理解其文化内涵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兴趣,锻炼能力,发现并积累知识,体验付出和收获的快乐。

作为一名一线上的语文教师,我清楚地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割裂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阻碍了学生可持续力的发展。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甚为密切。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把“触须”伸进其他学科之中,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语文营养,同时又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因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融合”。

什么是学科融合?“学科融合”,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提倡跨学

科教学,语文与其他课程相融合。这是因为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仅靠语文教材内容和传统教学方法,已远远不够。而需要各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相互渗透,再通过有创新地教学才能达到培养目标。

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研究我们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托,以专家相关的教育教学论著为借鉴,同时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一、感染思想融入德育

《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中指出:“未成年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育人的教育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不再仅仅是某门课的任务,它应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育环节中。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科中思想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思想政治方面,道德品质方面、科学思想方面……因此,我们如果能有的放矢地应用语文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其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生命教育等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尤其是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例如,《妈妈的爱》这首儿童诗选取了五个生活片断,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教师引导孩子让他们走进现实世界,交流自己的妈妈是怎么爱自己的,孩子们在交流中就会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受到感恩教育。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一课,文中提出的情感目标是“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教授时,出示世界地图初步让孩子们对各大洲的地图版型有所了解,实际上这就激发了孩子们想要了解地理方面一些知识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孩子总是对一切充满着探究精神,教师再引导孩子过度到中国地图“我们海南岛也一样,科学家经过考证,认为在一百万年以前,海南与祖国大陆是相连的,虽然现在隔了一道18海里的琼洲海峡,但我们依然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台湾呢,她虽然也和我们海南岛一样孤悬海外,但她也是祖国的一部分呀!香港、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在,台湾的执政者闹分独,你们说应该吗?”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上了一堂很好的爱国教育课。让学生在不感到是在接受爱国教育中,却又受到深刻的爱国教育。这种潜移默化,是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二、积累资料开拓视野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语言。因为“丰富的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积累的重要性无人不晓,但目前对如何进行有效积累缺乏必要的研究。语文学习如仅仅停留在教材,那就过于片面了。现在有不少地方提倡语文学习就要进行海量阅读来提高语文素养。不可否认,这不失是个良策。其实,我们的改革的本质实则就是丰富孩子的积累,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能力,开拓学习孩子的视野。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本身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不受时间限制;从国内到国外,不受地域约束;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时代风貌。简而言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经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科学、地理、历史等一些知识,润物无声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资料,开拓了视野。

语文课文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地名、方位、周边环境、历史背景等。课前可以让学生查阅地理图册、历史教材等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介绍,为学习、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如《珍珠泉》一文中提到珍珠泉的位置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珍珠泉的有关资料,学生就能知道我国有9个地方有珍珠泉,在这种信息集成式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处于大语文的学习状态,视野得到了开拓,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欣赏美图陶冶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生活处处都有美,语文教材源于生活并再现生活。小学语文教科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图画美。教材中有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有雄伟壮观的祖国山水画,有繁华美丽的都市风景画,有幽静秀逸的田园写生图等,这些优美而富有童趣味和教育意义的插图,带给学生强烈的审美视觉效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如《草原》的风情,《五彩池》的神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绮丽,《海底世界》的奇异,《小池》的幽静……作者笔下的这些自然景色,不但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爱美的情操。小学语文教师要在美学的指导下,把语文课程中美感的形象

性,美感的情感性,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悦性引进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产生更多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情趣,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