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安全知识》.doc

《测井安全知识》.doc
《测井安全知识》.doc

A、测井放射性

在测井项目中,为探测地层的孔隙度、划分地层岩性、判断泥质含量及进行同位素示踪等通常要使用放射性源

一、测井作业小队常用的放射性源

(1)镅铍中子源:用于补偿中子测井仪,常见源强为20居里。

(2)镅铍中子源Ⅱ:用于中子伽马测井仪,常见源强为5居里。

(3)镅铍中子源Ⅲ:用于补偿中子测井仪的校验,常见源强为400毫居里。

(4)铯137伽马源:用于补偿密度测井仪,常见源强为2居里。

5)镭源:用于自然伽马仪器刻度,常见源强为2.5微居里。

(6)钴60伽马源:用于油管输送射孔校深,常见源强为2~5微居里。

(7)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示踪测井,常用的同位素为锌65、碘131、银110、铱192、铟113等

二、放射性射线对人体的伤害

测井作业使用的放射性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伽马源,另一类是中子源。它们对人体的伤害是由它们放射的伽马射线和中子射线引起的。伽马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杀伤白血球和血小板。中子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当中子射线被人体中的氢慢化,然后被人体内的氯或钠元素俘获,产生次生伽马射线杀伤人体的细胞

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放射性射线无处不在。像宇宙射线、建筑材料及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具和食品中都会有一定剂量的放射性射线,但由于剂量不大,而我们自身又有一定的抵抗力和再生能力,所以,都不会觉得对我们有什么伤害。

经职业病防治医院体检后,符合从事放射性工作条件的人员,只要注意安全防护,在安全的剂量范围内从事作业,注意营养和休息,是可以保持身体健康的,但违章蛮干将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放射性射线的防护原则与手段

在使用放射源活度不变的情况下,放射性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外辐射剂量的大小,与照射距离的远近、照射时间的长短以及屏蔽物的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把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屏蔽防护称为放射性外照射防护原则,也称为放射性外照射防护三要素

1.距离防护

放射性射线的通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在使用放射性源时,在保证工作顺利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地增大人与放射性源之间的距离,使受照射的剂量降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操作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装源工具,操作时尽量加大人体与放射性源之间的距离,尽量减少人体受照射的面积。例如:拿源走动时高举到头顶就比将源平伸向侧方照射面积小的多。但违章蛮干,如徒手操作等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2.时间防护

从事放射性的工作人员受到的外照射累积剂量与照射时间成正比。因此,缩短放射性照射时间就是最好的防护方法。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从事放射性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教育,用假源模型反复进行模拟操作,达到熟练后才能进行装源操作,以达到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受照射剂量的目的。如果工作场所放射性强度较大,且需要较长的工作时间才能完成某项工作(例如修源),工作人员有可能达到或超过受照射剂量的限值时,则应组织人员限时或限剂量操作,以避免伤害。

3.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是依据射线通过不同物质时会被不同程度减弱的原理,在操作人员和放射性源之间使用适当的屏蔽材料,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铅对伽马射线的屏蔽能力最强,每1㎝厚的铅板就能屏蔽掉90%的伽马射线。因此,装卸伽马源时可戴铅眼镜、穿铅衣来实现屏蔽防护。

屏蔽中子射线的物质以含氢量高的为好。所以,石蜡、塑料、水、聚乙烯都能起防护作用。在操作中子源时,可以戴有机玻璃眼镜、穿中子防护服来起屏蔽作用。

四、开放型同位素的防护

使用开放型同位素测井,存在内外照射的双重危害。因此,在进行此项工作时,应正确采用内外照射的防护原则和手段

1)操作人员必须充分做好上岗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技能培训、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的学习。(2)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防护用具。

(3)操作谨慎、熟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放射性废物、废液要按规定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5)放射性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喝水和存放食物。

(6)离开放射性场所,必须按规定做好个人的清洁卫生工作。

五、对从事放射性作业人员的要求

(1)从事放射性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懂得有关放射性源的原理、特性、安全知识和防护方法,取得放射性源操作合格证。

(2)必须懂得测井、刻度对装卸源的要求,经过装卸源的培训和练习,操作时不要紧张,做到动作熟练、准确、可靠。

(3)必须懂得放射性源是重大的危险物品,必须严防丢失、落井、泄漏和污染环境。必须严格遵守领还、押运、使用和暂存的安全规定。

(4)从事放射性作业前,必须到职业病防治医院进行体检,合格者才可从事这一工作,以后每年都必须进行一次体检,并由医院和工作单位建立体检档案。

(5)从事放射性作业人员,必须注意合理分散接触剂量,切忌过于集中,必须保证营养和休息。

六、使用和运输放射性源的安全注意事项

(1)放射性源的领用和送还必须办理相关手续,以保证其随时处于受控状态。

(2)不论是近距离还是长途运输,放射性源必须由作业人员或专职人员押运。运输途中,押运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保证源罐固定牢靠。同时源罐必须加锁,运载途中,应注意远离人群集中的场所,不得在城镇闹市停车。

(3)对使用的各类放射性源,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装源前,应检查清洗保养源室并做好其他相关准备工作,以减少照射时间。

(5)井口装卸源时,应使用专用盖板盖好井口、鼠洞及钻盘附近的孔洞。

(6)卸源完毕后,应由护源员对所使用的各种源进行检查。

(7)当带源的放射性仪器在井内遇卡时,不能强行拉断电缆弱点,必须进行穿芯打捞,以确保放射性源的安全。

(8)放射性源在井场或钻井船存放时,必须远离生活区和工作区,以减少对人体的照射。

七、测井公司放射性物品管理办法

一、放射源的运输

1、拉运放射源时,应执行“三把锁”制度(源罐上锁、源罐固定装置上锁、源仓门上锁),防护锁必须采用安全挂锁,小队长负责将源罐放入源仓内源罐固定装置后上锁,并保管源罐锁和源罐固定装置锁的钥匙,司机负责将源仓门上锁,并保管源仓门锁的钥匙,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行驶。

2、放射源的运输须由小队长负责押运,每行驶50公里停车,由小队长和司机下车对源罐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3、拉源车辆应直接到达目的地,严禁在闹市区、人员稠密场所停留或绕道办私事,如有违反时,要追究源车司机和押运人的责任。

二、借还放射源的规定

1、根据生产需要,小队长(班组长)到分公司(中心)调度室领取由值班调度开具的《借源通知单》,经公司生产作业部盖章认可。

2 、小队长(班组长)凭《借源通知单》到源库借源。做好交接检查,源借出源库后,由小队长(班组长)负责保管。放射源用完后小队长(班组长)应及时还回源库。

3、借、还源时小队长(班组长)检查源罐锁、领取该锁钥匙并确认源罐内有源后,在《放射源使用登记表》上签字。

4 、源罐借出后,源罐锁如有损坏,由使用小队(班组)负责更换;在源库内,源罐锁如有损坏,由源库人员负责更换。

5、返回公司后应及时将放射源还回源库,交回源罐钥匙并在《放射源使用登记表》上签字。

三、放射源使用规定

1、小队到达井场后,源罐不得离开拉源车;在进行放射性测井项目时,方可把源罐抬到装

源地点,并在源罐周围15m插警示旗。

2、由小队长负责现场监督,谨防被盗。

3、装源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手直接接触;

在井口装源时,应用盖板将井口盖严后方可进行装源,谨防源掉入井内,源装入仪器后,应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仪器方可下井。

4、测完放射性测井项目,装源人将源取出后立即放入源罐,由小队长检查确认源在罐内后上锁,送入源仓内锁好。

5、施工完毕后,严格执行“三把锁”做法,要妥善保管,谨防运输时沿途遗失。

四、源车运输

1、由分公司指派专用源车、专人到源库借源并负责押运到甲队,甲队测完后,在由押源人使用专用源车将源押运到乙队,待乙队测完后负责将源送回源库,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2、由分公司指派专用源车、甲队队长到源库借源,使用完毕后,将放射源从甲队转到乙队,双方队长在《放射源转借卡》上签字,乙队测完井后由乙队队长负责将此源还回源库,同时将源罐锁钥匙和《放射源转借卡》交源库,并在《放射源使用登记表》上签字。

3、押运人负责将源罐放入源仓内源罐固定装置后上锁,并保管源罐锁和源罐固定装置锁的钥匙,源车司机负责将源仓门上锁,并保管源仓门锁的钥匙,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行驶,押运人将源运回源库,将源罐钥匙、《放射源转借卡》交源库,并在《放射源使用登记表》上签字。

八、放射性体检:

从事放射性工种的全部人员

从事有毒有害

检查内容:

常规项目

其他项目有健康体检补充

公司规定

1、建立全员健康档案,覆盖100%

2、不参加体检放弃体检个人提出申请,由单位行政正职签字上交公司

3、处罚:无故不参加体检,医院没有体检结果,公司有权取消

A 放射性从业资格

B 放射性疗养资格

B、火工品

一、测井用火工器材的种类

测井作业中,使用火工器材的作业项目有射孔、井壁取心、下桥塞、爆炸松扣解卡、切割钻具、井下爆炸等。使用的火工器材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火药类:包括井壁取心药包、桥塞火药、油管输送用延时火药。

(2)一类炸药(或叫起爆炸药):包括电雷管、传爆管、撞击式雷管等。

(3)二类炸药:包括射孔弹、切割弹、导爆索、散装炸药等。

以上三类,习惯上总称为火工品,它们和放射性源一样都属于受控危险品。

二、火工品的特性

火工品之所以属于受控危险品就在于它的爆炸性和可燃性。在施工、运输和贮存时,都必须确保安全。在使用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预防工作:

(1)防火:贮存和运输时,必须远离火源。

(2)防高温:火工品会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发生质变,影响作业性能,甚至会发生事故。(3)防雷电:火工品在受到雷击时,易被引爆。

(4)防静电:静电能引爆火工品,所以火工品使用者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

(5)防碰撞:雷管类火工品在强烈的撞击、震动下可能被引爆。所以,在包装、运输、贮存及使用时,必须注意防止碰撞。

(6)防潮湿:测井作业用火工品都怕潮湿。

三、火工品的运输

(1)火工品的领用、送还,必须办理相关手续。

(2)火工品的运输必须由专人押运,押运人员应懂得火工品的性能和安全知识。

(3)火工器材在运输时必须装在防爆箱内,且雷管类不能与火药或第二类炸药混装在同一防爆箱。

(4)运输途中,押运人员不能远离,夜间必须有人看守,防爆箱必须加锁。过乡镇集市必须绕行。

(5)在防爆箱吊运时,押运人员必须在场,提醒装卸人员轻吊轻放,平稳操作。

四、火工器材使用安全事项

使用火工品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使用火工品的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爆炸品操作合格证才能上岗作业。

(2)各种火工品的组装、连接、拆卸、下井和引爆,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操作规程。(3)使用火工品的场所,严禁明火和吸烟。

C、用电安全

一、电气事故类别

电气事故包括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场对人体的伤害、电气火灾和爆炸、雷击和异常触电等。

1.电流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造成的对人体的伤害,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由于电击造成的。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

2.电气火灾或爆炸

电气火灾或爆炸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电器设备的危险湿度或电火花造成的。它既是重大设备事故,也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事故。

3.雷击

雷击是由雷电造成的,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不仅能毁坏建筑及设备,也可直接伤人。

二、安全电压

人的皮肤角质层的电阻在正常情况下是30kΩ,但当人体接触电压超过30V时,人体电阻急剧下降至800Ω左右。而在短时间内危及人体生命的最小电流为50mA。因此规定正常安全工作电压为36V。但在潮湿条件下,安全工作电压值还应降低。

三、安全用电措施

(1)保证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具有足够的绝缘强度,并应经常检查,保证安全。

(2)对用电设备外壳,必须进行保护接地。

(3)外引连接电源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并同时两人在场。

(4)不允许乱接照明线及电气设备线。

(5)电设备电源前端,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

四、触电急救

人触电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症状,必须迅速而持久地进行抢救。

(一)解脱电源

1.低压触电事故

(1)电源开关在触电地点附近时,关断开关。

(2)电源开关不在附近时,可用带绝缘套的电工钳或其他利器切断电线,或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2.高压触电

(1)通知电力部门断电。

(2)使用专用工具断电。

(3)抛掷裸金属线使高压电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以断开电源。

(二)急救方法

(1)若触电者伤势较重,但心脏跳动或呼吸还存在,应使触电者安静平卧,并速请医生或送医院诊治。

(2)若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或心脏跳动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

D、消防安全

一、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在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发生。

(1)可燃物:可燃物是指能被着火源点燃并继续燃烧的物质。凡是能与空气、氧气及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可称为可燃物。

(2)助燃物:助燃物是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能与可燃物发生化学反应并能引起燃烧的物质。如空气、氧气等。

(3)着火源:能引起可燃物着火的能源称为着火源。

二、防火基本措施

(1)消除着火源。

(2)控制可燃物。

(3)隔绝空气

三、灭火的基本方法

(1)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2)冷却法: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3)窒息法:消除燃烧的助燃物,使燃烧停止。

四、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1)MF型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打开保险销,把喷管喷口对准火源,拉动拉环,干粉即喷出灭火。

(2)MP型手提式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倾斜灭火器筒身,使筒内两种药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泡沫,由喷嘴喷出。使用时,应注意不要将筒盖、筒底对着人体,以防发生爆炸伤人。

(3)MPI手提舟车式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先将瓶盖机构向上扳起,中轴即向上弹出开启瓶口,然后颠倒筒身,酸碱两种溶液混合生成泡沫从喷嘴喷出。使用注意事项与MP型相同。

(4)MPT型推车式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由灭火者施放皮管,双手握住喷枪对准燃烧物;另一个灭火者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开启胆塞。然后将筒身倒转,使拖杆触地,再将旋塞阀手柄扳直,使泡沫喷出。

(5)MT型手轮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将铅封去掉,手提提把,翘起喷筒,再将手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开启,高压气体即可喷出。应注意不能逆风使用。

(6)MY型手提式“1211”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1211”灭火器时,首先要拔掉安全销,然后紧把压把开关压杆使密封阀开启。“1211”灭火器在氮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电工吸管由喷嘴射出。当松开压把时,压杆在弹簧作用下,恢复原位,阀门关闭,另外,使用时应垂直操作,不可平放或颠倒使用。

五、常用灭火器的检查与保养

(1)做好灭火器材的防腐和清洁工作。

(2)定期检查灭火器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

(3)定期检查灭火器重量是否变轻。

六目前规定

1、检查周期1个月

2、检查内容:压力值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3、配备规范:仪绞车不低于2kg和4kg各1个(包括宿营车)、小车2KG一个

E、测井作业的风险性

一、测井作业的风险性

测井作业存在要使用火工器材,接触放射性源,测井时可能突发井喷,井口溢出有毒气体,钻台上有可能发生落物,海上作业有乘船、乘机、冰冻、火灾等危险因素。因此,测井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二、对测井作业人员的要求

(1)作业人员必须具有足够的HSE常识。

(2)作业人员必须经上岗前培训,并取得有关操作证书,如放射性源操作合格证、爆炸品操作合格证。海上作业时还应取得海上消防、艇筏、救生、救护等证书。

(3)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懂得在紧急时刻的自我保护。

(4)必须懂得测井、射孔作业中的各项安全知识。

(5)必须严格遵守作业现场的纪律和应急反应程序。

三、测井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制度

(1)井场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工鞋、工服、工帽等劳保用品;特种作业,必须严格按规定穿戴和使用专用防护用品。

(2)在钻台或井口工作时,必须戴安全帽,并随时注意空中落物,防止砸伤、碰伤。(3)严禁在井场吸烟及动用明火。

(4)外引电源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并请钻井队的电工协助,严禁单人独自接电。

(5)作业时,严禁跨跃电缆且绞车后面严禁站人。

(6)在装有火工品的下井工具连接电缆头或装雷管时,任何人不得站在有伤人危险的侧面。(7)装卸放射性源时,非操作人员必须远离现场。

(8)吊运测井设备及器材时,必须有专人指挥,任何人员避免在吊起的设备下面停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