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外饰工程设计要点

汽车内外饰工程设计要点
汽车内外饰工程设计要点

1、整车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

2、汽车动力性指标通常的评价参数: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典型的汽车总体结构包括:车身、发动机、底盘、内外饰、电器。

4、国际中规定汽车正面碰撞最低车速为:48km/h。

5、CNCAP(中国新车安全评定)中最高为5+。

6、驾驶舱布置需要与总布置(主要部门)协调。

7、汽车漏水的主要原因:车门变形不符合设计要求、密封条设计不合理、装配误差。

8、立柱类的小件装配到车身上时不需要设计专门的定位导向柱。

9、遮阳板的主要功能是遮挡强光影响,防止驾驶员眩晕。

10、与NVH性能关系密切的内饰件有:顶盖内衬、地毯、发动机仓隔热垫。

11、MOLDFLOW软件可以分析注塑件:变形情况、在模具中的流动情况、材料充模情况。

12、设计顺序:效果图、CAS面、油泥模型、A级面、工程化。

13、效果图分析内容:产品成型工艺性、安装可行性、成本可行性。

14、在车辆开发CAS面和模型阶段,仪表板设计人员需要配合其他部门对仪表板进行可行性分析:组合仪表视野分析、内部凸出物法规校核、前除霜风口、侧除霜风口位置可行性分析。

15、设计塑料件时某些地方可以不放拔模斜度,拔模斜度要考虑产品是否有皮纹。

16、2D图的功能包括:指导模具制作、指导零部件入厂验收、指导生产。

17、快速样件的作用:验证外观效果、验证设计结构、验证装配可行性。

18、运用START MODEL格式进行设计的好处:便于修改、提高设计效率、规范数据设计过程。

19、增加加强筋或安装点可以有效改善产品强度。

20、顶盖内衬成型方式:热压。

21、处理皮纹亮度高的方式:模具喷沙、产品工艺参数调整。

22、工装样件提供时如检具未验收,可采取全尺寸检测方式确认工装产品与设计数据的符合性。

23、不同材料、皮纹、光泽度的零件选用同种颜色时,应采用特殊产品单独封样方式保证试装成功。

24、能确保内饰板与座椅条纹绒面料(方向不同,色差不同)的一致性是:技术条件明确装配方向、封样。

25、车内噪声的主要处理方法:吸声处理、隔声处理。

26、驾驶员座舱里可见的属于内饰的零件,有:顶棚、地毯、遮阳板、座椅、ABCD立柱、仪表板、搁物板、门内饰板、玻璃。

27、汽车内饰件装配到车身以后的主要问题:不满足功能要求、装配以后容易脱落、内饰件外观不满足要求、各内饰件配合间隙不符合要求。

28、汽车内饰挥发性有机物(VOC)主要来源:仪表板、地毯、顶棚、座椅。

29、内饰零件之间要预留足够的空间给碰撞过程中弹出的气囊,以及用于碰撞过程中变形和吸收能量。

30、汽车内饰塑料采用的比较多的材料有:PP、PVC、ABS、POM、PC、PA6、PA66等。

31、内饰件通常的色差要求是:△E<1。

32、仪表板总成包括:中控箱、通风除霜管、手套箱总成。

33、注塑汽车仪表板的主要材料:ABS/PC。

34、汽车软质仪表板的主要作用是:改善零件手感和外观。

35、仪表板上手套箱的作用:放置物品、碰撞时提供乘员膝部保护。

36、仪表板出风口对风有2个控制功能。

37、仪表板出风口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排风异响的可能原因:出风口安装不可靠,没有紧固在仪表上;出风口的导风页片配合间隙不合理,抖动;空调风门强度不够或设计不合理导致涡流产生。

38、仪表板上各种面罩与仪表板本体的主要连接方式:塑料卡子或卡扣连接。

39、仪表板的最新工艺:搪塑、真空成型、聚氨酯喷塑。

40、汽车仪表板总成上装配着大量的部件,包括驾驶仪表、控制开关、音响娱乐系统、安全气囊。

41、汽车仪表板上手套箱的功能失效形式:手套箱锁无法开启或关闭、手套箱转轴处断裂、手套箱在行驶过程中异响。

42、仪表板本体与前门饰间隙通常设计值是5~8mm。

43、仪表板本体、组合仪表罩、中央控制面板通常壁厚分别为3mm、2.5mm、2.5mm。

44、手套箱箱体与手套箱面板的常用连接方式:螺钉连接、热板焊接、振动摩擦焊。

45、在仪表板设计中,通常中控面板的位置高于仪表板本体面。

46、仪表板出风口材料常用ABS。

47、小轿车的手刹一般布置在:副仪表板上。

48、用于汽车车门减震垫的橡胶材料最可能的硬度(邵尔A型)是65度。

49、车门总成的零件:玻璃升降器、门锁、铰链。

50、车门密封条的加工工艺:挤出。

51、车门装饰板在行驶过程中发响的主要原因:卡扣选用不合理、卡扣与卡座配合间隙不合理、车门装饰板共震。

52、门内饰件分型面位置是由产品设计人员确定的。

53、门内饰板内开拉手与座椅位置有关。

54、主电动开关一般放于左前门。

55、驾驶员侧座椅安全带常用的形式:三点式。

56、汽车座椅设计的主要内容:满足座椅的机械功能、满足人机工程、满足碰撞时强度的要求。

57、座椅的静态舒适性主要指:座椅舒适性、靠背舒适性、头枕舒适性。

58、汽车座椅的主要作用:为人体提供良好的支撑、为驾驶员提供合适的位置和视野、提供碰撞时的安全保护。

59、地毯的分类:簇绒地毯、针刺地毯、PVC地毯。

60、地毯类零件的成型工艺:热压成型。

61、汽车地毯是重要的NVH(噪声、震动、舒适性)件,对整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

62、汽车地毯高度与座椅R点有关。

63、地毯增加棉粘的主要作用:消音隔热。

64、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转向盘。

65、PAB:乘员侧安全气囊。

66、汽车安全带的主要作用是在发生事故时,保护驾驶员不因为惯性远离座椅,碰撞仪表板、方向盘等物体。

67、轿车前保险杠与前罩间隙通常为4~5mm。

68、前保险杠的作用:装饰车身。

69、保险杠常用材料:改性PP。

70、前后保险杠装配以后主要关注保险杠与其他零件的配合处。

71、前保险杠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接近角、散热器进风面积、车外凸出物要求。

72、塑料件的公差等级的影响因素:选用的材料、模具的结构、尺寸大小。

73、PVC是难燃烧的材料。

74、高分子材料的三大合成材料为:塑料、橡胶、纤维。

75、PE属于热塑性塑料。

76、ABS材料的电镀性能较好。

77、PP是目前汽车内饰件用量最大的塑料。

78、三元已丙橡胶是目前汽车上最常用的橡胶材料。

79、目前顶盖内衬基材的常用材料:PV板。

80、塑料按用途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

81、评定塑料硬度的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邵氏硬度。

82、尼龙材料具有自润滑性。

83、大型薄壁塑料件的变型是无法避免的,能做的只有减少变形。

84、塑料卡扣在使用一段时间会松动,是由于材料的蠕变和应力松弛引起的。

85、POM材料具有自润滑性,是卡扣类零件主要材料。

86、PP材料的加强筋一般为产品厚度的1/3内不容易产生收缩痕。

87、吹塑风管常用的材料:PE。

88、两个塑料件装配以后间隙很大,主要的原因是零件变形和卡接设计不合理。

89、塑料制品翘曲变形的主要原因:模具温度太高,冷却时间不够;制品厚薄悬殊;模具冷却系统不合理,冷却不均匀。

90、塑料制品有飞边的主要原因:注射压力过大;加料太多;料筒、喷嘴、模具温度太高;模具密封不严。

91、塑料件注射成型的几个阶段:合模、注射、保压、冷却、顶出制品。

92、模具设计顺序:分模面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排气系统设计、脱模结构设计、冷却系统设计。

93、注塑浇注系统分为:冷流道系统和热流道系统。

94、流道末端必须设计冷料井,防止冷料随着流道系统进入型腔。

95、最常见的浇口设计错误就是造成产品出现熔接痕缺陷。

96、模流分析就是利用CAE软件,对塑料件的注塑、保压、冷却、翘曲等工艺工程进行模拟分析。

97、填料的作用:增进塑料的物理性能,如硬度、刚度及冲击刚度。

98、低压反应灌注机(简称低压机),它适用于泡沫熟料的成型,特别适用于软质、半硬质和硬质泡沫塑料,与一般塑料的热塑注射成型工艺比较,优点在于:它所需压力小、模具承压小、所需锁模力小,特别对形状复杂、薄壁、大型制品其经济优越性十分显著;不用加热,生产周期短;原料为液体,制品成型是借助于化学反应在模腔内完成。

99、塑料零件成型工艺除了一般的注塑以外,还有其他成型工艺:吸塑、吹塑、PV发泡、热压、搪塑、挤出。

100、微车安全拉手的成型工艺:气辅。

101、仪表板产品的模具开发周期最长。

102、仪表板脱模角度一般为WL线的25~27°。

103、内饰快速样件通常采用ABS材料制作。

104、控制箱杯托设计直径至少为80mm。

105、

106、刚性指标:弯曲模量。

107、座椅静态舒适性主要包括:座椅尺寸参数、座椅表面造型、泡沫特性。

108、座椅功能件主要包括:滑轨、调角器、高度调节器、腰托板。

109、采用体压分布曲线进行舒适性分析,要求曲线应均匀,不能突大或突小。

110、滑轨按断面结构一般分为C型滑轨和T型滑轨,T型滑轨强度优于C型滑轨。

111、微车滑轨行程是由95%美国男子的H点到5%日本女子H点的距离来确定的。

112、对R点和H点的区别:R点是总体布置在车身上的基准点,H点是在座椅上的基准点。

113、泡沫发泡工艺有:冷、热发泡。

114、一般头枕、坐垫泡沫比靠背泡沫稍硬。

115、泡沫物理性能指标为:密度、回弹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25%压缩强度、50%压缩永久变形。

116、对2009年2月1日后生产的汽车,座椅应满足国标GB15083-2006。117、在座椅新国标GB15083中更改和新增的要求是:座椅强度、靠背高度、行李箱碰撞。

118、座椅CAE分析包括:座椅骨架强度、座椅固定点强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119、对座椅H点测量的允许误差为:位置为±10mm,躯干角为±2°。

120、座椅安装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专用检具检测。

122、一般座椅面料为涤纶面料。

123、确定组合仪表罩帽沿(仪表板最高点)位置时,要满足低于前方下5°视野线。

124、仪表板模块化装配,作门洞通过性检查时,仪表板模块(包括机械手)与门洞法兰边最小应留有50mm间隙。

125、作组合仪表布置时,组合仪表中心位置应尽可能使驾驶员的视线处于下视角10~20°范围内。

126、作组合仪表布置时,须确定组合仪表中心位置到眼椭圆中心的距离,此距离一般取750±50mm。

127、仪表罩的顶点到方向盘轮缘中心的距离一般不小于80mm。

128、作CD机布置时,CD机中心位置应尽可能使驾驶员的视线处于下视角15°以下。

129、仪表板与转向锁壳最小应留有6mm间隙。

130、仪表板总成是各种仪表、信号、操作开关、空调及娱乐系统的集成,可划分为驾驶侧、副驾驶侧和中控台3大区域。

131、仪表板总成3大区域又可分为:A、B、C、D四个控制区。

132、仪表板横梁、主仪表板总成、副仪表板总成是仪表板系统中的主要内饰总成,其中,仪表板横梁是主要的传力和受力零件。

133、软饰仪表板由表层、缓冲层和骨架三部分使用多种材料构成,常用表皮材料:PVC、ABS/PVC、PP、TPO。

134、仪表罩常用材料:ABS、PC/ABS、PP。

135、仪表板表皮的典型成型工艺一般为:搪塑、喷塑和吸塑成型工艺。136、仪表板本体的拔模方向与X方向正向一般成25°夹角。

137、在仪表板头碰试验中,冲击头的减速度超过80g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3ms。

138、在仪表板头碰试验中,头碰基准应除去方向盘外缘再加127mm的环带水平向前投影的区域,下边界是与方向盘下缘相切的水平面(方向盘处于直线行驶位置)。

139、POM名称:聚甲醛。

140、与NVH性能关系最为密切的内饰件:前壁板隔音垫。

141、

142、内外饰的阻燃性要求的标准中,对燃烧速度要求小于100mm/min。

143、定位孔一般要求其中一个是圆孔(hole),另一个是长圆孔。

144、关于2D图制作过程:两个呈对称形状的零件或总成,一般绘制左零件;需要编写技术要求且中英文必须对应;车身坐标线间隔是100或100的整数倍。145、3C认证的零件:地毯、门槛装饰件、安全带。

146、汽车密封条通常使用的材料是:EPDM。

147、车门内饰板的基本壁厚通常是2.5mm。

148、

149、

150、车身钣金件基准孔的位置公差通常是±0.2mm。

151、内外装饰件加强筋的厚度通常是零件基本壁厚的1/3。

152、塑料产品的加强筋一般小于为产品厚度的1/3不容易产生缩痕。

153、注塑工艺生产过程顺序:合模、注射、保压、冷却、开模、顶出。

154、为了提高保险杠与车身钣金搭接的外观质量,避免分型线外露,保险杠模具采用的办法是:内分型设计。

155、

156、前大灯不属于汽车内饰件。

157、汽车底盘系统包括:刹车系统、燃油系统、传动系统。

158、与顶衬搭接的零件有:安全拉手、遮阳板、前后框密封条。

159、内外饰零件生产中采用的焊接方式有:超声波焊接、摩擦振动焊接、热板焊接。

160、仪表板与前挡风玻璃设计的间隙为5mm。

161、注塑成型的主要缺陷:(飞边、流痕、缩痕、银痕)表面凹陷、缩孔、流纹、颜龟不均、烧焦、暗纹、暗斑、银纹、无光泽、泛白、剥层、白化、浇口裂纹、应力开裂、龟裂、翘曲、扭转、溢边。产生的原因:注射压力、浇口位置、保压时间、模具问题、冷却管路设计不合理、合模力设计不合理、气孔设计不合理、材料含水率。

162、内饰设计与内饰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设计的好坏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关系重大;不合理的设计会导致塑料件产品缺陷,如外表面缩印、皮纹效果无法体现等;好的内饰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工艺,不同产品加工工艺对设计影响很大。

163、分析设计成凸边支撑和加强肋支撑的作用:容器、罩、壳以及其他带有底部支撑面的塑料件,不宜采用整个底面支撑,而应设计出环形周边支撑或数点底脚;因为塑料料收缩率大,成型中又易产生较大内应力,很难成型出平直的表面,用整个底面支撑,反而使塑料件放置时不稳。

164、塑料(热塑性)材料常见性能指标有:密度、熔体流动速率、拉伸屈服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热变形温度、洛氏硬度D、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

165、塑料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分型面最好开设在制品截面轮廓最大的部位,以便于使制品顺利脱模;分型面应选择在不影响塑料外观质量的部位,如四角或边缘,而且由于分型面所产生的飞边,应容易修整清楚;分型面应尽量选在能使制品留在动模一侧的地方,将型芯设在动模板上,依靠塑料的抱紧力,塑料留在动模一侧,对于无型芯的型腔,就应该将模具型腔设在动模一侧,以便于制品脱模;分型面应尽量简单,避免采用复杂形状;分型面不应影响塑件的尺寸精度;当分型面作为主要排气面时,应将分型面设计在料流的末端,以利于排气;一般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抽拔距离都较小,选择分型面时应将抽芯或分型距离长的一边放在动定模的开模方向上,短的一边作侧抽芯。

整车设计流程

整车设计流程 1、概念设计 1.1 设计内容市场定位分析、初期总布置设计、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和计算、造型设计指导书,参 考样车分析、供应商平台调查、成本分析、编制产品描述书。 1.1.1初期总布置根据市场及用户需求,选定各分总成,初步确定整车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完成人体 布置和各类运动分析,视野分析,手触及空间分析和仪表可视性分析等。该过程借助三维设计软件模拟完成,分析出现的问题反馈到模型中进行调整,使所设计的汽车满足现代汽车高水平的驾驶操作性、乘坐舒适性和居住性等要求。 1.1.2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和计算进行整车初步动力性和经济性计算,分析整车性能满足产品定量 目标的程度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1.1.3确定造型设计方向确定初步外部尺寸、整车技术参数、造型风格和内部配置。 1.1.4 参考样车分析对参考样车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优势和不足,结合市场情况提出所开发产品的目 标定位。 1.1.5 供应商平台调查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货源可行性评估,评价他们在满足质量、供货能力及开发水 平的前提下提供总成和部件的能力。识别价格及质量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供应商,以满足产品定位的要求将所有涉及该过程的开发伙伴协调在一起,整合资源满足用户最大需求。在供应商和制造者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提升整个汽车生产链运作的效率,并增进更高层面上的技术创新。 1.1.6成本分析确定各系统和整车的目标成本。 1.1.7编制产品描述书描述书作为产品开发的依据文件,将所要开发的产品项目的背景、目标、车型规 划、总成选择、装备、进度等进行详细描述。 1.2 团队一支有着丰富汽车理论知识和设计经验的优秀团队,熟知中国汽车配套资源及现有车型。以 敏锐的眼光洞察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很好的把握中国汽车发展的潮流。 1.3 市场定位从消费者调查、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及,企业制造能力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 2、汽车造型 2.1 分析造型设计任务书 2.2 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样车准备 2.3 工程与造型的契合 2.4 确定设计理念,提出设计方案 2.5 阶段评审 2.6 初步草图设计 2.7 方向性评审 2.8 细化效果图草图设计 2.9 设计评审 2.10 效果图设计 2.11效果图评审 2.12 效果图修改及提交 2.13 根据客户的意见修改效果图 2.14 效果图批准 2.15 进入零部件造型的细节设计阶段 团队要求:具有锐意创新的精神,透过设计的表面来理解设计本身所代表的设计师对生活形态和消费心理的了解,赋予设计更多的实际意义。高雅的艺术品味、丰富的设计经验、全面的汽车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衍生的材料学、流体力学、热能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环保学等众多方面知识。对消费者及成本的了解以及极富魅力的创意思维使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更符合国际趋势和品牌定位的作品。 设计部门承担整车造型、总体布置及整车集成,内容涵盖了从美学表面的质感、动感、内外饰的创意、计算机辅助曲面设计到产品外型的最终数据发布。 高级技工的丰富经验成为专家系统,我们不再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的“设计迁就于生产”,而是通过

汽车内饰设计流程

汽车内饰设计流程概述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制造商们越来越重视汽车车型的开发,其中汽车内饰的开发是仅次于车身的一项重要的开发内容,它除了是反映汽车内部空间的功能之外,还要让乘客感到舒适,视觉的美观,操纵的方便等等要求。 汽车内饰包括仪表板、车门内饰、车顶内饰、柱内饰、侧围内饰等内部覆盖件,广义的还包括方向盘、汽车座椅、地板垫等内部功能件。汽车内饰通过多种材料和多种生产工艺而达到不同的效果,一般内饰的材料多用塑料ABS和改性PP等,还有其他的如皮革,植绒布,泡沫、玻璃钢等多种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更是多样化,除了一般的注塑以外,还有如吸塑、吹塑、挤出、PU发泡、热压、蒙皮、喷涂、电镀、焊接等几乎所有的塑料加工工艺,还有如仪表板先进的搪塑工艺等。 一个整车的内饰设计项目,首要的是设计效果图。效果图除了要美观,风格要和车身相衬,还必须满足各种功能要求,选配的附件尽量采用现有的或尽量不要改变尺寸,各种功能件的位置要符合整车布置和人机工程的要求。一般要设计三到五个效果图提供选择,从中间选择一个或综合几个效果图重新制作一个。 接下来根据平面效果图制作油泥模型和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运用逆向技术在油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有时也可以直接在三维设计软件中构建数据模型,以减少设计成本。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必须进行人机工程校核,满足各项法规要求和其他功能的要求,满足各个选配附件的大小和位置要求,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结构分块,考虑各部件制造工艺和材料。满足这些条件后,还得考察模型的表面光顺性,一般外表面都必须达到A级曲面。完成数据模型后,可以渲染多个角度的效果图与平面效果图对比,并进行修改,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以上只是一个没有结构的外表面模型,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各个部件的结构设计。而为了更为直观的检验安装效果,我们通常需要在完成简易安装结构后制作手板样件。手板样件制作和试安装除了检验安装效果和误差外,还能优化结构设计和检验部件的制造工艺。 结构设计是一个比较繁杂的工作,需要的周期也是最长的。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有:部件的制造工艺性,结构的强度,安装工艺性,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干涉检查,运动校核和装配顺序等。这项工作是持续改进,逐步优化的过程。为了进行各项工艺检查,我们除了检验数据模型,也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部件做第二次手板样件,确保安装效果和制造工艺。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和优化数据模型,只有到试制样件装车,状态达到预期的效果后,并做项目总结,这样一个成功的内饰项目才告结束。

汽车内外饰工程设计要点

1、整车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 2、汽车动力性指标通常的评价参数: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典型的汽车总体结构包括:车身、发动机、底盘、内外饰、电器。 4、国际中规定汽车正面碰撞最低车速为:48km/h。 5、CNCAP(中国新车安全评定)中最高为5+。 6、驾驶舱布置需要与总布置(主要部门)协调。 7、汽车漏水的主要原因:车门变形不符合设计要求、密封条设计不合理、装配误差。 8、立柱类的小件装配到车身上时不需要设计专门的定位导向柱。 9、遮阳板的主要功能是遮挡强光影响,防止驾驶员眩晕。 10、与NVH性能关系密切的内饰件有:顶盖内衬、地毯、发动机仓隔热垫。 11、MOLDFLOW软件可以分析注塑件:变形情况、在模具中的流动情况、材料充模情况。 12、设计顺序:效果图、CAS面、油泥模型、A级面、工程化。 13、效果图分析内容:产品成型工艺性、安装可行性、成本可行性。 14、在车辆开发CAS面和模型阶段,仪表板设计人员需要配合其他部门对仪表板进行可行性分析:组合仪表视野分析、内部凸出物法规校核、前除霜风口、侧除霜风口位置可行性分析。 15、设计塑料件时某些地方可以不放拔模斜度,拔模斜度要考虑产品是否有皮纹。 16、2D图的功能包括:指导模具制作、指导零部件入厂验收、指导生产。 17、快速样件的作用:验证外观效果、验证设计结构、验证装配可行性。 18、运用START MODEL格式进行设计的好处:便于修改、提高设计效率、规范数据设计过程。 19、增加加强筋或安装点可以有效改善产品强度。 20、顶盖内衬成型方式:热压。 21、处理皮纹亮度高的方式:模具喷沙、产品工艺参数调整。 22、工装样件提供时如检具未验收,可采取全尺寸检测方式确认工装产品与设计数据的符合性。

汽车内饰设计多实例解析.

汽车内饰结构设计流程分析 提纲: 1、造型设计数据输入、输出 2、安装结构初步分析 3、结构设计细化. 4、最终数模整体后期分析 5、模具件试装分析、调整! 国内汽车设计起步比较晚,真正的自主设计(也只是在逆向阶段)也是最近这几年的事,而内外饰的设计相对来说又更晚,原因可能是主要是因为以前设计大家主要是把精力集中在白车身的设计上,认为只要把白车身设计出来了,这车也就出来。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用户也不大注重车的外形要求吧。直到最近这几年,能买得起车的用户越来越多,而对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光是性能,对外形的要求也有较高的要求。这样一来,使得在设计汽车的过程中,对汽车内外饰在设计过程中所占的份量也越来越多。外饰是第一眼就看到的,其重要度自然不用说,而汽车内饰,对于用户来说,是要与自己亲密接触所占时间最长的,是可以直接影响到自己部分。它的外形美观与否、舒适的好与坏、各部件的操作方便与否等等,都直接影响了用户心情。而组成这些部分的完整,需要合理的安装结构来保证。以下是我个人对内饰设计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有些看法可能比较肤浅,甚至是错误的,我想这些应该是可以原谅的,毕竟个人的能力和经验都非常的有限。 接下来按几步来分析: 一、配合造型设计提供数据: 内饰设计从造型到A面,最后结构设计,看似是一个先后顺序关系,其实这几方面都是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在内饰造型初始时,需要有一些以下内饰相关的输入条件: 1、主断面:在汽车设计之初,通常会在一些重要部位作一些主断面,作为以后要重点控制参数,不管是结构还是造型都需要考虑此参数。 2、硬点:硬点参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硬点对控制整车布置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造型之初就提供与内饰布置有关的硬点参数,使造型能正确表达整车的设计参数。比如侧围护板在设计时,就要考虑车身直口边及门框密封条的硬点参数,使侧围各护板内表面位置是正确的。 3、拔模方向:内饰的内表面一般都有皮纹,而皮纹也都有拔模角度,不同的皮纹拔模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内饰造型的同时确定拔模方向,使在此就能初步控制内表面拔模角度,减少给结构设计带来不方便,甚至是因错误而返工带来的损失。皮纹拔模角度一般是:细皮纹在3度拔模角左右,粗皮纹在5度拔模角左右,当然,这得因不同的皮纹来定。 内饰拔模方向确定原则:一般为整车坐标某坐标轴方向,或是此拔模方向在某坐标平面内(即与某坐标轴垂直); 4、内饰整体外观参数确定:内饰整体外观参数主要是各护板间的间隙、段差、分型线等,这些参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内饰整体外观的品质;而这些参数都是需要合理的安装结构、生产工艺水平来决定的,因此使在造型之初,需配合造型合理确定此参数,既能使整体外观协调,又能合理设计安装结构。 二、安装结构初步分析确定: 在内饰造型的同时,可也进行内饰安装结构的初步分析确定,也就是进行安装断面的设计.此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确定: 1、与车身的安装方式:对于内饰件与车身的安装方式,主要要求能达到安装简单、快捷、牢固、可靠等。一般安装都是选用卡扣连接安装,对每个部位工作环境、性能要求、安装要求等进行分析,以选择或设计合理的卡扣,达到最佳的性能。在安装方式设计过程中,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要求各护板或总成在坐标Z方向有一硬安装方式,可以是金属卡片安装,也可以是护板上一些加强筋安装,或是某一零件支撑护板等,其作用主要使护板在Z轴方向有一支撑力,避免卡扣损坏,影响护板安装。 2、内饰件间的安装方式:内饰件外观品质有两个主要因素是间隙和段差,而这两因素主要是由内饰件间的安装方式来控制的,这除了合理安装方式(包括结构、位置等),还要有合理的定位方式(尽量用点、线定位,避免用面定位,特别是大面定位)。

全球汽车内饰件分析

关于汽车内外饰件行业的市场信息收集 王鹏 简介: 汽车内饰件通常是指汽车内部装饰所用的一些产品,种类很多,像仪表板、门内护板、顶棚、地毯、方向盘、座椅系统等,不过现在大部分产品不仅仅是只起到装饰作用,还需要兼顾功能性、安全性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汽车外饰件是用于汽车车身外面,用于保护车身和美化车体的一些外观件,要求防护与美观兼顾,像前后保险杠、扰流板、格栅、饰条、侧裙、挡泥板等。汽车内外饰件大都是一些非金属件。 市场概况: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内外饰行业提供庞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内外饰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行业产值年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20%以上,行业规模几乎占了整个零部件总体规模的1/4。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内外饰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西北、华北几个地区。其中华东地区无论是在公司数量还是产业规模上都要领先于其它地区,产值约占全国的1/3,其次是中南地区,主要围绕东风和广汽分布。近几年西南地区也发展很快,除了原有长安、力帆等汽车集团外,像大众、一汽、华晨等整车厂落户西部,很多零部件企业纷纷跟进。 得益于整个汽车行业的景气繁荣,国内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民族企业,像上海延锋、江南模塑、华翔集团等,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也具备一定竞争力。不过大部分中下游的企业日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好过了,原材料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需求增速都大于供求增速,基本不会出现明显降价,而且很多产品都是客户指定材料供应商,没有选择权,另外对于下游客户又缺乏议价能力,很多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还要承受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利润空间有限。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进入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汽车产业链的整合进度会逐步加快,中国内外饰行业产能分散的状况会得以改善,一些弱小的企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会逐渐被淘汰。 汽车内外饰行业发展的方向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安全、节能、环保和舒适。安全方面:汽车发生事故后,最先受到冲击的往往是汽车外饰件,同时,驾乘人员最先接触的就是内饰件,所以内外饰件在行车安全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很多企业结合这些法规在很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汽车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和标准,将越来越多的安全理念融入到内外饰件的开发过程中,如丰田汽车的主动头枕技术,具有吸能特性材料的使用。节能方面:据预测,汽车自重降低10%,油耗就会降低6-8%,所以说到节能必须要提的就是轻量化,替代材料的是使用是实现轻量化主要途径之一,如兰博基尼碳纤维车身,丰田汽车的天然纤维内饰以及纳米保险杠,江森自控和丰田纺织的轻量化座椅,当然一些轻质材料成功应用的案例非常多,现在几乎可以在每款中高端车上都能看到。环保方面:环境保

汽车内外饰工艺数据设计指南

仪表板内饰工艺数据checklist 1、是否根据确定方案进行设计; 2、数模分层符合公司标准; 3、零部件编号是否符合标准; 4、电子文档命名、版本编制是否符合规范; 5、零部件坐标系的统一性(模型一律采用整车坐标系); 6、检查**件与点云偏差,车身结构件数模有安全配合是否的面与 测量云的偏差±0.3;自由曲面数模与测量云偏差±1;安装孔位与测量点云的偏差±0.5; 7、明细表中件号、数模是否对应; 8、零件成型方法是否合格; 9、仪表板最高的及两端点,校核仪表板位置参数,是否满足人机 工程要求; 10、各零件的成型工艺是否确定(如注射、挤出、模压、压延、铸 型、吹塑等成型的方法); 11、脱模方向是否正确; 12、检查塑料零件壁厚是否均匀一致,壁厚不均匀处易产生气泡和 收缩变形,甚至产生断裂; 13、检查数模内部是否有凹陷(即复角部分),凹陷存在不便出模; 14、选用合适的脱模斜度和适当的脱模剂,脱模斜度大小与塑料件 材料的性质、厚度、形状等有关;

15、载塑料零件上,是否避免锐角及直角过渡; 16、安装方式是否正确; 17、正确的选择定位尺寸基准,应尽可能使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 合,避免装配过程中,误差的积累过大; 18、经常所装的零部件,为了更换方便,应以螺栓成自攻螺钉和簧 片螺母配合紧固连接; 19、明确安装工具,预留所需的被动空间; 20、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装配调整的零部件要考虑孔位的合理 布置及适当地预留间隙调整; 21、考虑到仪表板内线束的固定,明确线卡固定点及固定方式,钣 金上的线束的过孔是否加以保护套成翻边结构; 22、检查保险杆外表面在X方向是否有负面保证模具成型后外表面 的完整和美观; 23、检查外表面面与面的偏差是否超标; 24、检查外表面可增厚性; 25、检查零件的强度是否适当,是否有强度薄弱的区域(薄弱的区 域需增加加强筋); 26、检查零件的材料选用是否适当(如毛面需要镀铬地零件应选用 同ABS等可镀铬材料,不能选用PP难镀的材料; 27、在塑料件结构设计中,为避免转角处应刀集中,应采用圆弧过 渡,这对于模具制造及使用寿命足很有利的; 28、对于保险杆要进行相关国家法规的检查(接近角、离车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