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心 脏说课稿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心  脏说课稿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心  脏说课稿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心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3.教学重点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教学难点

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相结合

2、学法指导:

阅读分析、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设计思路

关于把心脏比喻成“泵”,可以用发动机或抽水机等进行类比,进而说明心脏作为“泵”的作用。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充足的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师在课前把猪心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

五、教学策略

1、小组探究,明确心脏的结构。

根据学习目标所示,设计5个问题(即探究方案),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探究。每4个人为一小组,具体探究哺乳动物猪的心脏结构。

2、交流与合作,强化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各组之间在观察后要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及时总结,避免给学生错误的认识。比如学生看到的心脏模式图和实物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主动脉和肺动脉容易混淆;对于心脏的结构名称和所连通的血管,学生可能会找到一些错误的规律:心室连通静脉,心房连通动脉。学生在比较了心室和心房的壁以后,不知道壁的厚薄的意义,教师应该给两点提示:l)壁越厚,说明肌肉越发达;

2)与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流向与它相通的心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只有收缩有力,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它很近的肺。

从而使学生明白壁的厚薄与输送的距离有关系。

3、借助课件,化解难点。

用实物观察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4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但对于血液流向,瓣膜作用这样的问题就有些困难。此时用适当的课件展示,既可以化解难点又避免单纯的说教,在教学工作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l)学生对于“心脏──输送血液的泵”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得不很深刻,此时展示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再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血液在流动,心脏是动力。

2)学生在学习两种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适时地展示瓣膜工作的动画,动画清晰地显示出房室瓣、动脉瓣的作用,学生根据动画内容进行归纳,从而化解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4、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设置了一个探究方案是“心脏内部有几个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探究时他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比如有的将水通入左心房,看能否从右心房出来;有的用镊子从左心房探入,看能否穿过右心房,再从左心室探入,看能否从右心室穿出……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给予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很有益处。

六、教学程序

(一).用一个小故事引入本节课题。

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让大家出主意:有一家人在山上住,他们如果还想喝山下的自来水,要怎么办呢?许多学生想到了接水管,然后我引导他们有了水管水能否自己能由下往上输送,这样很快,就有学生说要加个泵或抽水机,然后我再问:其实我们人体中也有一个类似于泵一样的结构,能将血液运输出去,那是什么结构呢?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说出心脏,引出课题。(板书)

(二).利用电脑出示了两张图片,真实生动地展现心脏的位置,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描述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三).出现一个跳动的心脏图片,生动地展现心脏的搏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适时地提出问题:心脏是怎样泵出血液的?指导学生通过动画理解心脏的功能,引出心脏的功能,为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做铺垫。

(四).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心脏功能的重要,我提出问题:心脏能博出多少的血呢?让学生计算心输出量,一分钟的,一天的,一年的,一个人活到70岁一生的血量,通过数据学生更深刻感受心脏功能的重要性。从而提出问题心脏为什么能够不停地搏动?(请学生思考:心脏的结构有哪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引入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

(五).为了给后面的解剖猪的心脏奠定基础。利用动画和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形态。区别心脏的前后、左右,房间沟、室间沟及心脏的四个腔。

(六).教师在实验前讲清解剖位置,并提出5个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实验,通过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解剖应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教师应注意利用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同时出示心脏结构图片,利用课件,辅助解决以上问题。)

(七).利用课件,结合实验探究的问题,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观察人体心脏解剖图,描述出心脏的结构。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血管知识的基础上,讲授心脏的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观看动画,理解瓣膜的作用。

(八)利用图片复习巩固提问心脏各部分结构,及时作出适当的评价。

(十).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如果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灌水,水会从哪儿流出来?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一些小组探究时,把水由动脉灌入,发现水怎么也进不去,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明白了动静脉的区分和瓣膜的作用,然后才由静脉将水注入,这样不但完成了探究,也用亲身体验,真实地理解了知识。

(十一).各组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十二).利用图片讲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要活着,心脏就不停地跳动着。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从来没有休息过,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出示心脏工作的示意图。提问: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正是心脏自主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才得以发挥泵的能力,不断地将血液泵至全身。那么,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进行循环流动的呢?下节课再来一起探讨。

(十三).和学生一起,提炼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先有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明确指出:(1)心脏由心肌组成,围成四个腔,能产生有规律的收缩。

(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能产生较大的动力将血液泵至全身。

(3)房室瓣和动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

(十四).完成堂上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位置、形状和大小

3、结构(实验)

(1)组成:心肌

(2)四个腔:上为两房:分左右

下为两室:分左右

关系:左右不相通,同侧上下相通

(3)相连血管(房连静,室连动)

(4)瓣膜:房室瓣,动脉瓣

八、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个内容,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词也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的,活动起来才能有序,并从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个主要知识内容上,通过学生活动(分组观察、思考讨论)来完成。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旁只是引导点拨,才能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还要注意时间上控制和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收与放。

柳公权教案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认识了我国的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请大家齐声说出他的名字(柳公权),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谁来告诉老师?(铁骨铮铮、心正笔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这位“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请大家拿起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 2、在深入认识柳公权之前,老师要先看看大家字词掌握的怎么样?老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来写,其他同学迅速拿出练习本(铁骨铮铮,流芳百世,紧凑,名正言顺,弦外之音)请大家对照白板订正。 3、下面请大家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围绕:“心正笔正”,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课文先总述柳公权的书法骨力秀挺,再分述柳公权做人铁骨铮铮,正直敢言,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同时板书 把握文章整体脉络之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齐声朗读 二、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1、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3—8自然段,思考:课文讲了柳公权的哪三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一是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二是写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三是写柳公权兼任谏议大夫后,依然大胆进言,直到去世。) 在这三件事中,写了两次柳公权的直言与劝告,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第一次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第二次是机智而大胆的) 2、轻声朗读 3、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

我的中国心说课稿(精选.)

《我的中国心》说课稿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有幸和大家一起交流八年级上册《我的中国心》这一课。 教材分析: 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容易动感情,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安排了《我的中国心》这一课。这首作品是由黄沾作词、王福龄谱曲。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青年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歌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因此,一经唱出,即在全国引起震撼性的反映,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经久不衰。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2、掌握4/4拍的击拍方法和指挥方法。 3、通过本首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教法: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体验歌曲的情绪上(聆听和感受音乐)。 2、难点:掌握4/4拍的击拍方法和指挥方法。 3、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其中运用了演示法、练习法、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精心的制作,给同学们一种直观的感受。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活动,分组比赛等,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体验歌曲情绪、了解音乐知识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服装道具等。 教学理念: 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上获得更大的收获,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唱动结合,尊重学生的情感和创造体验,将现代化信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全体起立,听国歌,行注目礼。 (师:每当你听到国歌、看到国旗起时,你心情是怎样的?)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以及词、曲、演唱者。 (每当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骄傲我是一名中国人。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华夏儿女的血液。1982年秋天,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激起了中国人民及港澳同胞极大的愤慨,黄霑和王福龄合作创作了《我的中国心》。1984年,张明敏成为第一个登上央视春晚的香港歌手。他以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响华夏

2019年最新版精品小学六年级音乐课《爱我中华》说课稿合辑

小学六年级音乐课《爱我中华》说课稿三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准备了《小学六年级音乐课《爱我中华》说课稿三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以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爱我中华》一课为内容为大家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 二、说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新授课《爱我中华》。它在本单元中起着总结全单元,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五十六朵花”系列总结的作用。它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爱我中华》是一首集我国南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舞音调创作而成的的歌曲。四四拍,曲式结构为三段式。全曲旋律流畅,变化丰富,有张有弛,一气呵成,营造了热情奔放的情绪。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 ①通过学习,我计划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用热情、自豪的情感演唱《爱我中华》,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②从民族音乐出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生活,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使他们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锻炼,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 难点:我计划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多变的节奏,及时呼吸,吐字清晰。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掌握,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抢答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采用了以下的辅助教学方法:讨论法、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自主学习法、聆听法、团结协作法等。 四、说教学流程: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本课的教学过程是由导入新课、学习歌曲、歌表演、拓展延伸这四部分组成。过程如下: 首先我用知识抢答导入新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投影几张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请同学们分组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抢答时,我则用卡纸分组计分,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此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歌舞音乐也不相同,以此切入课题。接着用聆听法让学生欣赏两遍《爱我中华》。欣赏两遍是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聆听中去体验、感悟音乐,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经验。学生在两次欣赏时都带着不同层次的问题,如: ①这首歌表达了中华儿女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我们小点儿声说课稿

《我们小点儿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们小点儿声》。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这八个方面来逐一说明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与安排。 一、说教材 《我们小点儿声》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题《我们在公共场所》,都是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的事项。前三课的内容分别讲述了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公共卫生和遵守公共秩序的内容,而本课《我们小点儿声》则是旨在教育孩子要有公共文明修养,这四个指向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的重要内容。 教材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室里面有点吵”入手,通过图片及文字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通过图文故事“做个小小调音师”,启发学生应自觉减少噪声;“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一活动,通过认识减少噪声的标志以及出示应该小点儿声的场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我们要小点儿声,不影响他人,做一个有公共文明修养的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中的第 5 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的理念,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道在教室、学校以及公共场所低声说话是文明礼貌的行为; 2.自觉做到在在教室、学校以及公共场所低声说话,不打扰别人; 3.逐步养成在在教室、学校以及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的习惯。 三、说学情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我提前设计了四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即:1、大声说话是不文明的行为吗?2、在很吵的地方你也会大声说话吗?3、大声的小组讨论是吵闹吗?4,你关注过公共场所静音的标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绘制了一个统计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百分之28.7的孩子知道大声说话是不文明的行为,有百分之73.2的孩子在人多、热闹的地方会不由自主地放大说话的音量。大部分孩子没有关注过公共场所的静音标志,只有很少的孩子明白大声说话的行为不够文明,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在哪些场合下需要小点儿声,对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也没有概念。

地域文化-柳公权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专) 分校(工作站)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摘要: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书法艺术百花竞放,名家辈出。柳公权所创造的柳体楷书,骨雄力健,瘦硬通神,风格独特,自成一家,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为后世景仰,成为人们临习的典范。在现代,凡稍涉中国书法者,无不知道柳体,柳公权的楷书几乎是每个习书者必学之范字。在他的高超的书法艺术之下,他的人品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而他的人品又融入其字中,形成字如其人的风格,这其中无不渗透出浓厚的文化气息。我们去探寻柳公权的书法艺术,理解柳公权书法思想,不仅能使我们见识书法的魅力,也能开阔眼界,陶冶心性。 关键词:柳公权书法传承

浅谈柳公权书法艺术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他平生致力经学,对《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及《庄子》等,都有较深的研究,此外尚通音律。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一、柳公权书法艺术的形成 (一)、书法风格形成期 柳公权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书法初学王羲之,并借鉴了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最后不断钻研终于自成一家。柳公权不仅书法独具一格,他的诗才,他的品格也受世人推崇。在他五十岁以前的作品有《金刚经》、《洛神赋十三行跋》等,从中可以看到王羲之的书体,欧阳询的体态。五十岁以后的作品有《李晨碑》、《大唐元观钟楼铭》及墨迹《送梨帖跋》,可见其楷书概貌,但尚未大成。 (二)、书法风格鼎盛期 柳公权在六十岁以后的十年中,书法进入鼎盛时期。笔风突变,改变了以前中唐肥腴之态,笔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且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之线条,这便现在所说的“柳骨”。这一时期作品有《冯宿碑》、《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等二十通碑,而《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为柳体的代表。 (三)、书法风格新发展期 柳公权在七十岁以后的十年中,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此阶段书碑有《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等十通碑。从这些碑中可以看到柳公权似乎想继《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淋漓尽致地表露柳体之后、再辟一新的境界。想以淡拙渗透笔法,以平易渗透结体,以古雅渗透气韵。因此中期那种刀切钢铸般的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枣核》说课稿 一、说教材 《枣核》讲述了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后,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的事。全文表达了海外华人身在异国他乡,却心系故土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阅历尚浅又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可能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还缺少一定的感知和体会,尤其是对文中那位漂泊在外许久的老人的想法和做法也未必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来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并更深一层地明白:爱国主义精神往往集中表现在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而这种思念和热爱又牵连着故乡的一山一川,一草一木,一人一物。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饱含深情的语言 ②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结构全篇的精巧构思

2、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为主线,联系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扣住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领会人物情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悟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树立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文章精巧的结构,热爱故土的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教学,有教有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教法】: 1.情境体验法、线索引导法、点评引导法 2.阅读、品味、感悟 【学法】:

1.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2.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 上提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六、说教学过程 预习设计:阅读全文大致了解内容,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把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并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并形成书面作业。(一)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课件:诗歌《游子吟》和歌曲《我的中国心》片段。(二)扣住标题、理清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与标题“枣核”有关的句子。 2、交流后试着围绕枣核来概括全文的结构?并找出全文的主旨句。(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4、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那么“枣核”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呢? 线索设置悬念,推进悬念,揭示悬念 (三)深入研读、体悟情感

人教部编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 我们小点儿声 说课稿

12我们小点儿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们小点儿声》。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这八个方面来逐一说明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与安排。 一、说教材 《我们小点儿声》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题《我们在公共场所》,都是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的事项。前三课的内容分别讲述了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公共卫生和遵守公共秩序的内容,而本课《我们小点儿声》则是旨在教育孩子要有公共文明修养,这四个指向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的重要内容。 教材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室里面有点吵”入手,通过图片及文字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通过图文故事“做个小小调音师”,启发学生应自觉减少噪声;“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一活动,通过认识减少噪声的标志以及出示应该小点儿声的场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我们要小点儿声,不影响他人,做一个有公共文明修养的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5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的理念,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道在教室、学校以及公共场所低声说话是文明礼貌的行为; 2.自觉做到在在教室、学校以及公共场所低声说话,不打扰别人; 3.逐步养成在在教室、学校以及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的习惯。 三、说学情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我提前设计了四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即:1、大声说话是不文明的行为吗?2、在很吵的地方你也会大声说话吗?3、大声的小组讨论是吵闹吗?4,你关注过公共场所静音的标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绘制了一个统计图。

小学五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全套

下学期五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一) 完成时间:月日制卷人家长签字: 一、读拼音,写词语。 fǔlàn tuī jiàn huò déxǐ què ()()() ( ) fēng chén pú púbīn bīn yǒu lǐ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 ()() 二、组词。 屑()授()趁()瞪() 消()援()越()蹬()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雄(赳赳)红()绿()黄()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麻雀()的窝()的尾巴 ()的翅膀()的歌()的眼睛 五、填空。 妈妈从树上()。她把普季克()一边,浑身的毛(),张大了嘴巴,双眼()着大花猫。她那()的样子,使大花猫()。六.选词填空。 屹立座立矗立挺立 (1)北京长安街两旁( )着很多高层建筑。 (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像巨人一样,巍然( )在世界的东方。 (3)砖瓦房后面是一片树林,( )着一棵棵的钻天杨。 (4)公园正中圆形花坛的中心( )着一尊林则徐塑像。 七.修改病句。 (1)只要我们都讲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2)我想起了过去的往事。 (3)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词语。 (4)大雨哗哗地下着,淋得像落汤鸡一样。 八.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正确的关联词。 (1)( )你同意,我们( )按计划行事。 (2)他( )普通的浏览,( )边看边思索。 (3)( )小兰坚持锻炼,( )她的身体非常健康。 九、课外阅读 “蝴蝶泉”边 我们来到云南大理“蝴蝶泉”,一个仙境般的地方。

一座石雕的牌坊,隐约于绿阴丛中;穿过牌坊,沿着石阶向浓阴深处走去,便见到用大理石栏杆围起的十多平方米的一个大池塘。池塘的上方,镶嵌着一块彩花石,上面刻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蝴蝶泉”三个大字。 啊,这就是名闻遐迩的“蝴蝶泉”! 清洌的泉池内,流水叮咚,翻着晶莹的水花;池底的鹅卵石,色彩斑斓,清澈可数;泉池四周的合欢树,高耸遮天,可是叶儿极其细小,且都是对生的,暗自送出缕缕幽香。 我想:这该是“蝴蝶树”了吧? 真给我猜着了。据说,每逢四月花期,满树绽开了黄红色的花瓣。风前,月下,栩栩抖动,真像千千万万只彩蝶,在凌空绕树翩翩飞舞,美丽得让人称绝。 “唉,”有位同伴轻声叹了口气说,“可惜,我们赶得不是时候。” “谁说呢?”一旁的白族导游姑娘听了,笑嘻嘻地把手指向那不远处的白沙路说,“如今花期常在,看,那不是成群的蝴蝶飞来了吗?” 手指处,一群白族小伙子和姑娘相拥着,唱呀,笑呀。穿着彩色的领褂,打着艳丽的包头,漂漂亮亮,果然如蝴蝶似的走来了…… 哦,对呀,他们才是生长在“蝴蝶泉”边最美的蝴蝶!他们辛勤地飞舞在家乡的奇山异水间,让苍山变青,洱海变绿,描绘着人间最新最美的画! 1.“蝴蝶泉”位于______,这名称的来自_____ _。 2.“蝴蝶树”其实就是______树,称之为“蝴蝶树”的原因是_____ _。 3.“可惜,我们赶得不是时候”句的含意是______;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 4.“如今花期常在”句中的“花期”的意思是______,说“常在”的理由是______。 5.“那不是成群的蝴蝶飞来了吗?”属____句式,这里的蝴蝶指的是。十、习作。 题目: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请你以“秋天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努力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不少于400个字。

2019新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说课稿

新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本目录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 1 假期有收获 2 周末巧安排 3 欢欢喜喜庆国庆 4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 5 我爱我们班 6 班级生活有规则 7 我是班级值日生 8 装扮我们的教室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 9 这些是大家的 10 我们不乱扔 11 大家排好队 12 我们小点儿声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13 我爱家乡山和水 14 家乡物产养育我 15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16 家乡新变化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说课稿 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 1 假期有收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假期有收获》(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假期有收获》是本单元中的第1课。节假日自主时间较多,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有收获的假期,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好好思考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引导学生养成合理安排闲暇时间的好习惯,将方法运用到节假日中,从而为后面三课的学习及合理安排更长远的人生时间中的长段闲暇时光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结束了进入小学后的第一个暑假。长长的暑假中,学生的假期生活各具特色,开学后他们也一定非常想与同学交流与分享。设计这一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乐于与同伴分享这一心理。假期里,学生的生活比较放松,开学后一时难以立刻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本课可以很好地衔接假期与学校的生活,缓解学生心理上的诸多不适。另外,有的学生会将假期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过得丰富多彩;

也有部分学生没有合理安排,存在不少问题。在此,希望通过交流与分享,让学生了解自我、反思生活、互相学习。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道暑假生活是丰富的,收获是多彩的;通过暑期趣事的交流,让学生品味暑假生活带来的收获,意识到暑假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会思考,学习处理,使他们对新学期的学习和下个假期的生活充满信心。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通过小调查、走迷宫等活动,映射自我的生活情境,学会对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反思,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安排长假生活,并由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1.知道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用心过就会有收获;启发学生反思交期生活质量,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 2.感受长假带来的乐趣,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难懂的词语。 教学准备: 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 1.师:柳公权是晚唐大书法家,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柳公权。 2.生介绍柳公权(师随机出示柳公权肖像和书法作品图) 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为什么用“心正笔正”来形容柳公权?“心正”和“笔正”有什么关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 (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 (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3.反馈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弦(xìáng)溺(nì)肖(xiào)凑(c òu)等字的读音。 (2)由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易写错的字 如“唐”(中间一竖出头);凑(最后一笔是点) “袍”(衣补旁);贤(右上是“又”字) “殿”(右半部分是殳)…… (3)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由学生说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暗藏试着写下词语。 比喻坚贞、刚硬,像铁一样硬的骨头。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铮铮铁骨)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秘诀) 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弦外之音) 高兴到了极点。(喜不自胜) 表示对人重视。(垂青)

梅花魂说课稿(一等奖)

《梅花魂》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陈慧英女士的佳作《梅花魂》. 这是一篇回忆录,《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因此,我以“梅花”为主线,以读代讲,大胆想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进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于文中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课第二课时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三品梅花魂、由浅入深,逐步体会梅花魂的深层含义。 第一步:赏梅入文,初探梅花魂。 在《梅花三弄》的音乐声中,我用课件缓缓出示梅花傲雪绽放的绝美图片,随即开始现场绘画梅花那遒劲的枝干。(画梅花)这时,学生的脑海中一定涌出大量咏梅的诗句。于是,通过小组间赛读梅花名句的方式,唤起他们对梅花的美艳、幽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板书:赞花) 随后,由诗入文,引导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描写梅花的词句!反复诵读,读出感情!原来啊,这梅花,竟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她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在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让学生爱花,赞花,懂花。引导他们迅速走入文本,为后面的学习感悟铺路。 此时,我顺势进入第二步:品事入境,再探梅花魂。 由于有初读的基础,对于文中五件事情的品读和感悟,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回顾上节课内容,概括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些事。(板书:?读诗落泪??珍爱梅图??无法回国??赠送梅图??送血梅绢?) 首先,我请孩子们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那件事情,多读几遍。同时划出最打动你的语句,想想为什么它打动了你,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或疑惑,做好批注。在孩子们完成后,我又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小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说话的习惯。 2.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更是心中有爱的表现。 【学习重难点】 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小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说话的习惯。 【教授方法】引导、补学、激学、评学 【学习方法】自学讨论、情境模拟 【教学准备及手段】奖章、课件、儿歌表演、音乐、视频、餐具【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问好:上课,孩子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你们向老师问好的声音真宏亮! 2.师:我们的学校美吗? 生:美。 师:我们的教室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老师都被你们的精气神感染了!但,是不是每个地方都需要响亮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3.(播放视频):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公共场所不能大声说话。 生:要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师:你们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好。是呀,有的地方需要小声说话。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我们小点儿声。(板书、齐读课题) 二、教室里面有点吵(故事感知) 过渡:你们端正的坐姿吸引了一位小客人。 (录音)大家好,很高兴来到2.X班做客。但是,最近呀,我特别烦恼,小脑袋经常“嗡嗡”响! 1.过渡:郁郁有什么烦恼呢?她画了4幅图,我们来看看她到底怎么了?出示图片,抽生说: ◇同学们进出教室重重地关门,“砰、砰”声不断; ◇上课小组讨论,大家争先恐后大声说着自己观点,结果什么都没听清; ◇课堂上总是听见桌椅“嘎吱、嘎吱”乱想; ◇一下课更是不得了,到处都是高声喧哗,奔跑打闹声…… 2.现在你们知道了郁郁的烦恼吗?(出示:字幕) 生:教室里面有点吵!

高中音乐《花非花》说课稿

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的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一上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 (进门鞠躬、说完板书)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具体的阐述我说课的过程及主要内容。 第一,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因为是本册的第一单元,所以对于后面几个单元的学习起到了开篇引导的作用。本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歌颂祖国的歌曲。从中体会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各民族的团结,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学生们的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能力。 第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与新课标理念,以及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聆听、学唱《爱我中华》、《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绪。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歌曲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树立起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信心和愿望。 第三,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本着对初中新课程的理解,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唱、欣赏,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情感 难点:歌曲旋律、歌词等特点的掌握,象《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三拍子节奏等。 第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由于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初中生的生活范围以及对于生活的认知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而生活体验及自身的创新能力也都有所增强;在心理特性上,初中生具有不平衡性、不稳定性、自主性、前瞻性及闭锁性等心理特性。因此,我将根据初中生所获得的新的生活能力及新的心理特性有机的整合视觉图像法、兴趣导入法、聆听欣赏法、提问及小组讨论法并附之一些具有互动性质的小游戏等等教学方式。 第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我将播放一首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在澳门回归时传唱久远的歌曲《七子之歌》来导入 本课。让学生自由讨论歌曲的特点、以及歌曲表达的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们较快的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欣赏歌曲:让学生通过初次聆听,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印象,为下一步学唱打下基础。 重复欣赏、生成讨论:由于学生们的性格、爱好及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那么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听完后,我将让学生自由讨论,加深他们对于音乐作品的感受及体会。无论学生回答的如何,我都首先予以肯定,然后再做补充! 随音乐哼唱歌曲:哼唱的目的是熟悉歌词,同时也是考察学生对轻声唱法、气息运用、咬字吐字等歌唱知识的掌握程度。出现问题,当场示范改正。 难重点解决:首先是让学生找出不易学唱的地方和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学唱歌曲,激情表现:通过不同形式的学唱、演唱、欣赏等方法,学生的歌声中一定会有最真挚的爱国感情表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对《爱我中华》歌曲的深刻理解。 (2)歌曲欣赏,感情升华。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

《我们小点儿声》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教材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室里面有点吵”入手,通过图片及文字介绍,让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通过图文故事“做个‘小小调音师’”,启发学生自觉减少噪声;“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一活动主题通过减少噪声的标志以及出示应该小点儿声的场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通过情景创设、故事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在公共场合说话小声,不影响其他人。 【教学重点】 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教学难点】 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练习题讲课教案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张丽钧 ①“操场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开红色的花,我们管它叫‘高考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高考了;西门旁边长着一片绿色的低矮植物,开白色的花,我们管它叫‘开学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开学了……”这是高二一个才女写的作文。头一回看到有人为花取这样的“绰号”,忍不住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又忍不住想跟作者说:“你为什么竟舍不得走到那些植物跟前,去看看标牌上标注的它们的芳名呢?”这样想着,红笔就分别在“红色的花”、“白色的花”处画了圈,扯至页眉,郑重书曰:合欢花!玉簪花! ②我友之子果果,三岁时,即能准确无误地指认出大街上跑的30多种车,还能够分辨出20多种不同牌子的空调。但是,没有人教果果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 ③去一家苗圃选花。被告知那些花木分别叫“金娃娃”“富贵竹”“招财草”“元宝树”“摇钱树”“发财树”……我呆了。它们原本都不叫这名字的,是时代赋予了它们这金光闪烁的名字。我想知道花木的感受。它们接受这名字吗?不接受的话会选择怎样的抗议方式? ④只要听到一声鸟啼,我就会问自己:“这是什么鸟呢?”我曾经跟一个爱鸟成痴的朋友说:“你开一个网站吧,就叫‘鸟啼网’,网友随便点开一种鸟,就能听到它的啼鸣。”——我多么渴望有这样一个网站呀!我的家乡有一种鸟,叫声响亮而悲切,外祖母管它叫“臭咕咕”,母亲管它叫“野鸽子”,妹妹说老师讲那是“斑鸠”,有个朋友肯定地说那是“大杜鹃”……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⑤“花非识面常含笑,鸟不知名时自呼”。莫非,那苏轼也曾有过我这般的困惑纠结?看到不认得的花,问它:你是谁?咱们未曾谋过面哦,却为何对我这般笑脸相迎?听到不知名的鸟鸣叫,就猜:它一路呼唤着的,即是自我芳名了吧?——布谷不就痴情自呼吗?鹡鸰不就痴情自呼吗? ⑥在迁西县城见过一只神奇的鹩哥,小东西居然会惟妙惟肖地模仿警笛声!被囚笼中的它,旁若无人“呜儿——呜儿——”地鸣着警笛,围观者愈众,它鸣得愈亢奋。我以为我是懂它的——它只是在跟自己逗闷子,而不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在抖威风。 ⑦永远忘不了在梵净山看到的一块警示牌,上面赫然书曰:“我们并不是这里的主人……”是啊,与人类的到来时间比较起来,草木来得更早一些,鸟兽来得更早一些。我们没有理由以“主人”自居。当我们以“过客”的身份来到这里,理应向“主人”致意,学会轻声对它们说:“谢谢你在这里耐心等我。” ⑧孔夫子说得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万物间有千千结。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而这种“软伤害”带来的痛,迟早要蔓延到我们身上。 ⑨人说:叫出一个人的名字,是对那人别样的赞美。那么,对于鸟兽草木呢?谁能脱口叫出它们的芳名?谁还怀有脱口叫出它们芳名的热望……。 2.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3.揣摩第⑧段划线句子的意蕴。(3分) 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 《河西走廊的月亮》黄文山 〔1〕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⑵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司机把车停住了,于是大家纷纷跳下来,站在戈壁滩粗粗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爱我中华说课稿

《爱我中华》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张栋梁,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爱我中华》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课时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 《爱我中华》选自人音教材第五课,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是1991年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写的会歌。歌曲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4/4拍,两段体结构。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衬词(唱出)“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且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审美教育为核心,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所以我确立了一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力目标: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表现活泼,开朗,热情的特点,本课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重点在于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教学难点在于掌握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能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会采用启发教学和练习法来解决。 二、说学情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表演、歌唱、口头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朗读、歌唱表演各个综合性的学生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获得知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交流、合作、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发展,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景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示范法、对比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并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 四、说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主动去掌握运用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方面来完成: 首先播放有关少数民族的图片和舞蹈视频,请同学们回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和启发式教学,很自然的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接下来由学生的回答引入:(课件1:背景画面) 教师提问: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教师总结:这五十六个民族虽然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以及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但是这五十六个民族都生活在中国大地,我们生活在

精品 部编版《枣核》说课稿(比赛)

《枣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枣核》。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 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 安排。 一、说教材 1980年初,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访美归来后,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系列 随笔《美国点滴》共10篇,《枣核》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远在大洋彼 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后,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的事。全文表达了海外华人身在异国他乡,却心系故土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有了敬爱自豪之感,然而由于八年级学生阅历尚浅又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可能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还缺少一定的感知和体会,尤其是对文中那位漂泊在外许久的老人的想法和 做法也未必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如诗歌孟郊的《游子吟》和歌曲《我的中国心》等等,来激活学生原有的情 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并更深一层地明白:爱国主义精神往往集中表现在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而这种思念和热爱又牵连着故乡的一山一川,一草一木,一人一物。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面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为本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饱含深情的语言 ②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结构全篇的精巧构思 2、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为主线,联系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扣住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领会人

物情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悟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树立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意识 4、教学重点:文章精巧的结构,热爱故土的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四、说教学方法 教学教学,有教有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体验法、线索引导法、点评引导法 2、学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预习设计:阅读全文大致了解内容,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把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并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并形成书面作业。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累重点字词及常见的文学常识,夯实基础。)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课件:诗歌《游子吟》和歌曲《我的中国心》片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情境体验法,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快进入课堂气氛,融入文章内容。)(二)扣住标题、理清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与标题“枣核”有关的句子。 2、交流后试着围绕枣核来概括全文的结构?并找出全文的主旨句。 (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4、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那么“枣核”起到什么重要作 用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