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风险评估筛查制度

精神障碍患者风险评估筛查制度
精神障碍患者风险评估筛查制度

精神障碍患者风险评估筛查制度

为规范我中心医疗行为及医疗服务流程,保障我中心住院患者的安全。特制定《住院患者风险筛查评估制度》。

一、通过对入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各类风险进行筛查评估,全面把握患者病情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患者风险筛查评估的重点包括:危害自身(包括自伤、自杀以及危害自身健康)风险、伤害他人的风险、物质使用、心理创伤史等。

三、住院患者的初步风险筛查评估工作首先由门诊接诊医师完成。

四、患者入院后由接诊的床位医生或值班医生进行风险筛查评估。普通患者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五、各临床科室应根据本科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制定相关疾病风险评估标准及流程(包括详细的评估内容与标准、评估时限等)。各科室制定的评估标准及流程应上报医务科审核备案。医务科将定期检查督导,并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六、入院后患者风险评估结果应在病程记录中明确记录,同时将风险评估结果、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或不良后果告知患者或监护人,并履行签字手续。

七、各临床科室应根据入院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及干预方案,并在医嘱中开具“防冲动、防外走、防消极”等项目。

八、在患者住院期间,各临床科室应把握患者住院期间的各个特殊时段,动态监控患者情况,定期(每周至少一次)进行后续的风险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处置措施。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应对住院患者留置管路期间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并采取预见性医疗护理措施。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 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二)导管分类 依据拔管对患者病情或预后影响程度可将导管分为高危导管和非高危导管。 1.高危导管:UEX发生后导致生命危险或病情加重的导管,如气管导管、胸引管、T 管、脑室引流管等;另外各专科由于疾病和手术的特殊性,可根据其特点列出专科高危导管,如胃和食道术后的胃管及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尿管等。 2.非高危导管:UEX 发生后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对病情影响不大的导管,如普通导尿管、普通胃管等。普通吸氧管、外周留置针不作为UEX评估范围。 二、评估工具及风险分级

利用各种工具预测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程度,能帮助护理人员有效识别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近年来,因病情需要在体内留置导管或多根导管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但临床上并无系统、科学的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山东省质控中心发布的指导意见及本院试用情况,推荐使用《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见附件)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总分1~3 分为低风险;4~ 6 分为中风险;≥ 7 分为高风险。 三、评估与记录 (一)评估对象 1.新入或转入的留置管道的患者; 2.住院期间留置管道的患者。 (二)评估时机 1.新入或转入的留置管道患者,在入院评估单上“带管情况”一项,填写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分。住院期间评分结果记录于风险评估表。 2.低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1 次;中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2 次;高风险患者每班评估1 次,并放置“防脱管”警示标识。 3. 置管后、手术后、拔管后(非单一导管患者,包括计划性和非计划性拔管)需再次评估。 4.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自动列为高风险患者。 四、预防护理措施 (一)有效固定:各种导管均应妥善固定,连接处连接紧密,选

患者入院评估制度

住院患者风险评估制度 为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和谐,强化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建立我院住院患者风险评估制度。 一、要求医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史、心理状况、社会状况和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考虑到患者的某些需求,如教育、出院计划及其他会诊的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评出三个风险等级:一般、病重、病危。对一般风险等级患者进行科内会诊;病重患者进行全院会诊;病危患者进行全院会诊,同时给家属下达病危通知单。对于某些特定的 患者群体,如儿童及老年人、终末期患者或疼痛患者,在评估过程中尽量给予人体化的关注。 二、经治医师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并在24小时内完成大病历的书写;主治医师须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评估患者将记录于主治 医师查房记录中,内容包括补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的分析研究及诊疗计划等;带组教授须在患者入院后72小时内评估患者并记录于教授查房记录中,内容包括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

三、在下列情况下,须随时将对患者的评估内容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一)患者病情变化;(二)患者诊断改变或诊疗计划改变;(三)患者需要急诊手术;(四)判断药物或其它治疗是否有效及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 四、对急诊患者即时评估,迅速落实诊疗措施;对症状危急、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延时评估,实行先抢救后评估。评估时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原则,不能为评估而评估,耽误急救时间。 五、医师必须在评估后及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做好病情告知工作:一是告知评估结果、初步诊断、目前治疗方案;二是告知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或不良后果、下一步措施和注意事项等;三是评估后医院不能诊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时,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好知情告知。在告知的同时,履行签字手续。拟手术患者的术前谈话可替代本项内容。 六、住院患者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是将对患者的风险评估贯彻于诊疗过程的始终,并做好相关记录。在患者入院时记录于《患者入院时医患沟通记录单》,住院期间记录于《患者住院期间医患沟通记录单》,出院前记录于《患者出院时医患沟通记录》。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及程序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及程序 2014.10制定 1、制定危重、高危患者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及应急预案,并组织护理人员靴子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评估、预见及应急处理能力。 2、患者入院、手术后或病情变化后当日由责任护士根据《住院患者评估单》负责进 行高危风险评估。 3、评估分值≥15分着,每周最少评估一次,填写相关报表,告知家属签字,严格班 班交接。 4、责任护士、值班护士掌握危重及高危患者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度护 理计划,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5、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院管理组加强对危重、高危患者的质量监控和护理安全 管理,定期监控高危患者评估、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6、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分析讨论,对发生率高的科室,帮助查找原因,制定整 改措施,跟踪了解改进效果。 附:评估及安全管理程序 1、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认真填写《住院患者评估单》危重患者制定护理计划采取防范措施填写相关报表并严格交接班 2、安全护理管理:加强危重、高危患者巡视,严密观察病情认真落实护理措施 护士长、高姿护士指导、检查落实效果科护士长、院管理组、夜查房护士长加强监控管理月底汇总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组织落实改进工作督导措施执行情况评价改进效果。 附:危重患者关键环节护理措施及工作流程 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评估了解危重患者病情,包括患者神志、皮肤、粘膜、 口腔、肢体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争取安置患者,对躁动,意识不清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3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护士应密切注意临床观察指 标。 6、遵医嘱予以患者多参数监护,48~72h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 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8、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尿管、胃管、观察引流物色、量、性质 9、严格执行各种操作,用药注意三查七对一注意,杜绝差错发生。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特护患者至少每1h记录一次,如有明显变化随时记录。 11、详细标准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h小结,24h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13、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对丧失语言能力但一时清楚患者,如气管切开或行气管插管者,护士应使用文字或其他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14、病危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要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关键环节工作流程: 评估患者病情安置患者开放静脉通路顺通气道监测、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留置管道及时巡视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做好交接班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 (一)患者信息管理 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

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四)健康体检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三、服务流程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就是衡量护理质量得重要指标之一,为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得发生,应对住院患者留置管路期间进行非计划性拔管得风险评估,并采取预见性医疗护理措施。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 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得或被患者有意造成得拔管。其实质就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得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得导管;各种原因导致得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得拔管。(二)导管分类 依据拔管对患者病情或预后影响程度可将导管分为高危导管与非高危导管。 1、高危导管:UEX发生后导致生命危险或病情加重得导管,如气管导管、胸引管、T 管、脑室引流管等;另外各专科由于疾病与手术得特殊性,可根据其特点列出专科高危导管,如胃与食道术后得胃管及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得尿管等。 2、非高危导管:UEX 发生后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对病情影响不大得导管,如普通导尿管、普通胃管等。普通吸氧管、外周留置针不作为UEX评估范围。 二、评估工具及风险分级

利用各种工具预测非计划性拔管得风险程度,能帮助护理人员有效识别非计划性拔管得风险。近年来,因病情需要在体内留置导管或多根导管得患者数量逐年增多,但临床上并无系统、科学得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山东省质控中心发布得指导意见及本院试用情况,推荐使用《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见附件)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总分 1~3 分为低风险;4~6 分为中风险;≥7 分为高风险。 三、评估与记录 (一)评估对象 1、新入或转入得留置管道得患者; 2、住院期间留置管道得患者。 (二)评估时机 1、新入或转入得留置管道患者,在入院评估单上“带管情况”一项,填写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分。住院期间评分结果记录于风险评估表。 2、低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 1 次;中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 2 次;高风险患者每班评估 1 次,并放置“防脱管”警示标识。 3、置管后、手术后、拔管后(非单一导管患者,包括计划性与非计划性拔管)需再次评估。 4、入住重症医学科得患者自动列为高风险患者。 四、预防护理措施 (一)有效固定:各种导管均应妥善固定,连接处连接紧密,选择合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完整版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 安全防范措施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建议修订稿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存 在问题及建议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开发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及建议一、精神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学习、生活、工作压力日渐增加,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的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精神病患者逐年增加,越来越年轻化,我们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二、看病难看病贵。大部分精神病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精神病人病情的控制需要长期服药,对于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现在每年有免费住院和免费服药的名额,但是由于精防医院床位紧张,补助名额有限,仍然有很多精神病人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基层专业精防人员配置不足。绝大部分基层精防工作人员均是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水平不高,镇、村作为三级精神防治网络的前沿,没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难以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 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难以得到社会的支持。社会上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严重的歧视,单纯靠卫生的随访管理治标不治本,需要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社会上歧视和轻蔑精神病患者的现象却无处不在,精神病人的家庭都有一种羞耻感,不愿公开病情,不主动去寻求治疗。相当一部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属未成年人或者未婚未育者,多数家属顾虑患者婚育情况,对基层医务人员的随访管理和健康体检排斥较大,家属的配合性较差,且基层医生在管理患者的过程中自身安全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导致管理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以上是我区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面的一些存在问题和建议,对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规范随访管理,落实康复和监护,关爱精神病患者,形成治疗精神病人——解决治疗经费困难——回归社会参加劳动——促进家庭和睦的良性循环之路。把我们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018年版)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本规范的服务对象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种严重精神障碍的确诊患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主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例会,研究制定辖区精神卫生政策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综合管理、救治救助、人才培养、机构运行、保障等问题,负责组织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与督导。探索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完善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对口帮扶”等工作制度,在辖区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科普宣传、患者诊断复核、病情评估、调整治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流程防范措施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 一、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二、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三、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四、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xx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2年9月制定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二、预案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7.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8.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9.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10.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案三篇.doc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案三篇 第1条 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计划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计划政府综合管理办公室、村委会、医院部门、卫生室为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计划和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要求,为确保我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逐步建立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综合防控的有效机制。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文件,如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监测与治疗项目实施办法》和《重性精神疾病监测与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现将《XX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1 、诊断明确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的居家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偏执型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诱发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2 、服务内容(1)患者信息管理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范围时,家属应提供或直接传递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相关信息。同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建立患者住院健康档案,并按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对相应管理的重度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进行患者风险评估;检查病人的精神状态,

包括感觉、知觉、思考、情感和意志行为、洞察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身体疾病、社会功能、药物治疗和各种实验室测试的结果。 其中,风险评估分为6个层次。 0级不符合以下1-5级。 一级口头威胁,叫喊,但不砸。 二级粉碎行为,仅限于家庭,可以说服停止反对财产。 三级罢工行为显然是针对财产的,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能被说服停止。 四级连续砸人行为,不论场合、针对财物或人员,都不能被说服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使用5级武器对人实施暴力,或纵火、爆炸等。无论在家还是在公共场合。 (3)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等级、社会功能状态、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对患者进行分类。 1.不稳定患者。 如果风险等级为3 ~ 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缺乏洞察力、存在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的身体疾病,患者应在对症治疗后立即转介到上级医院。 如有必要,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并在两周内了解治疗情况。 对于未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病专家进行相应治疗,并在居委会人员、警察的共同协助下,在2周内进行随访。

高危患者风险评估制度、流程

患者皮肤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 1.发现患者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的,科室均要在24小时内向护理部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电话报告,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时间顺延。 2.认真填写“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向患者/家属告知并履行签字手续根据评估结果提起预警并制订防范措施。 3.密切观察皮肤变化,积极采取护理措施,促进压疮早期恢复,并准确记录。 4.经评估患者属于高危、难免压疮人群,应按要求填写“Braden压疮风险监控记录表”,护士长及片区护士长认真落实、跟踪、监管并记录在案。 5.患者已经发生压疮,但为了预防其他部位继续发生压疮,除外填写“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仍需填写“Braden压疮风险监控记录表”, 6.患者转科时“Braden压疮风险监控记录表”交接到新科室继续记录,并保存在病历中。 7.科室出现疑难高危压疮病例,可向护理部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申请全院会诊,管理组24小时内组织压疮组成员及片区护士长到现场进行会诊,并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单由管理组备案。 8.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9.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10.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及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压疮防范知识培训,提高预防水平,强化上报意识。

难免压疮申报制度 1.科室对危重者及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达到难免压疮条件,属于难免压疮高危患者。 2.护士长及时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一式二份,并向护理部申请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进行会诊认定。 3.经会诊后的难免压疮患者,应按要求填写“Braden压疮风险监控记录表”,护士长及科护士长认真落实、跟踪、监管并记录在案。 4.高危难免压疮患者,科室要认真落实会诊意见,向患者/家属告知并履行签字手续。 5.解除监控后将难免压疮申报表填写完整,科室、护理部备案。 附: 难免压疮申报条件 1.必备条件: ①Braden评分:分(≤12分) ②强迫体位/被动卧位,造成强迫体位/被动卧位的原因: 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循环衰竭、肾衰竭、意识障碍、偏瘫/截瘫/四肢瘫痪、疼痛等。 2.其它条件: 高龄≥70岁、血清蛋白<30g/L、极度消瘦、高度水肿、大小便失禁、高热(体温≥39℃。 难免压疮申报条件:必备条件+其它条件2项或2项以上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和措施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安全 护理制度和措施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复杂、变化快,年轻护士专科知识不足,没有预见性,容易失去最佳抢救时机,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能会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有定时检测,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抢救仪器、机械突然故障。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真实、完整、及时、准确,它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 二、安全护理制度 1、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

(1)护理级别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级别要求,危重患者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2)抢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 (3)“三查七对”制度必须准确及时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药物的性质、用法、剂量以及配伍禁忌要熟悉并掌握。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应复述医嘱两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过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并签上准确执行的时间及全名。 (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侵入性操作必须坚持无菌操作原则,要事先向患者或家属讲清楚,让患者或家属理解并签知情同意书,免疫机能低下及传染患者按隔离种类落实隔离措施。 2、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从法律角度严肃对待,真实、客观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书。护理记录单上各项数据要准确无误,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以免贻误病情造成医疗纠纷。 3、加强护患沟通,强调服务态度危重患者病情复杂,抢救多,工作人员紧张忙乱,家属焦虑、担心。应合理满足患者及家属感情、心理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减少纠纷发生。

危重病人风险评估及安全措施

嵩明县人民医院护理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 安全防范措施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如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与护理相关的各种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1)护理等级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等级要求,危重患者 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2)急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及选进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应急能力及思考能力,成立专科技术操作培训组,危重抢救质量管理组、检查、督促与护患纠纷、投诉处理组,每周定期检查,对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要晨会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规范试卷及答案(2018年)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基础知识 培训测试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10分) 1.符合《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开展管理治疗对象为( ) A 户籍为本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B 本辖区常住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C 本地医疗机构发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2、本辖区常住重性精神病患者指( ) A 在本辖区连续居住2个月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B 本辖区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C 本辖区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半年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3、对于病情稳定者严重精神障碍病患者应该( )月随访一次。 A 6 B 2 C 3 4、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共分为( )种 A 6 B 2 C 3 5、对于病情不稳定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该( )天随访一次。 A 30 B 15 C 90 二、判断题(共2题,每题10分) 1、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职责是: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线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定期随访患者,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按时复诊。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 2、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 ) 三、问答题(共1题,每题30分) 1、严重精神障碍疾病危险性评估分级?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测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10分) BCCAB 二、判断题(共2题,每题10分) √√ 三、问答题(共1题,每题30分)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医院感染高危因素与风险评估

医院感染高危因素与风险评估 记录本 香河县中医医院 感染管理科 2013 年

目录 1、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风险管理计划与措施 2、全院风险评估表 3、降低危险的措施 4、第一季度临床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措施表 5、第一季度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控制改进记录表 6、第二季度临床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措施表 7、第二季度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控制改进记录表 8、第三季度临床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措施表 9、第三季度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控制改进记录表 10、第四季度临床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措施表 11、第四季度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控制改进记录表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 风险管理计划与措施 为贯彻落实《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规章制度、细化操作规程、落实各项措施,做好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部位和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和防控工作,特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与措施如下: 一、开展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卫生学监测;医院感染监测医生和监测护士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本科室易感因素的监控;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临床科室定期进行督查和现场指导。 二、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及临床科室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他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三、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首选压力蒸汽 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 四、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 国家有关规定。 五、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六、 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 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 须达到消毒水平。

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2018年**卫生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为确保我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并落实《精神卫生法》、《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根据《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山东2017年版)之《严重精神障碍治疗管理工作规范》以及省、市各级工作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促进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培训、督导、考核等方式,促进我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实现区、街道、社区、镇、村全面覆盖。 (二)按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山东2017年版)之《严重精神障碍治疗管理工作规范》为患者提供免费建档、健康查体、随访服务等,提高检出率、管理率及规范管理率。 (三)加强精神卫生机构的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全区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促进山东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正常运转。 (四)加强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人群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消除群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 (五)加强贫困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救助,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成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工作小组 (一)工作小组组长:** 成员:** ** ** 各村卫生室负责人 (二)工作小组分工 **负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工作; **负责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乡村医生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培训; **负责承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出院信息单录入工作;对村卫生室严重精神障碍健康管理的督导工作; **负责辖区内所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山东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体检表及随访信息录入工作; 各村卫生室负责人负责管理各自村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建档和随访工作。 三、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全辖区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村卫生室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XXX医院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会诊与报告制度 一、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制度 1、压力性损伤评估制度: (1)首次评估:所有的新入病人,责任护士在本班内进行首次评估,将评估分值填写在《入院评估单》上,每次评估的分值都需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评分≤18 分为发生压力性损伤危险患者: Braden 评分15-18 分轻度危险; Braden 评分13-14 分中度危险; Braden 评分10-12 分高度危险; Braden 评分≤9 分为极度危险。 对以下压力性损伤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筛查: ①自理能力评分≤ 40 分。 ②营养不良、血清蛋白<30g/L 、极度消瘦的病人、高度水肿。 ③意识障碍的病人。 ④大便或小便失禁的病人。 ⑤偏瘫/ 截瘫/四肢瘫痪等躯体移动障碍者。 ⑥手术时间≥ 4 小时。 ⑦有发生压力性损伤危险的其他特殊病人。 (2)再次评估: ①责任护士每周评估一次。 ②转入病人责任护士在本班内进行再次评估。

③预计手术时间超过4 小时的手术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做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手术病人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单)。 ④病人病情变化随时评估。 ⑤Braden 评分13-18 分每周评估1 次。 ⑥Braden总分评分≤ 12分和压力性损伤病人每日评估1次,填写在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记录单或压疮防治护理记录单上。 2、儿童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制度(Braden Q) (1)首次评估:新入患儿,责任护士在本班内进行评估,将评估分填写在《儿科入院护理评估单》内,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轻度危险及以上患儿(≤ 22 分)均需建立《压力性损伤危险评分表》,于床头悬挂“防压疮”标识,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适当压疮防范措施。 BradenQ评分22-25 分轻度危险; BradenQ评分17-21 分中度危险; BradenQ评分14-16 分高度危险;BradenQ评分≤ 13 分极度危险; (2)再次评估:①住院患儿责任护士每周评估1 次;②转入病人责任护士在本班内进行再次评估;③病情变化随时评估; ④BradenQ评分轻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1 次;⑤中高度危险患者每三天(周一、周四)评估1 次; ⑥极度危险每天评估1 次; ⑦患儿发生压力性损伤,及时填写报告单,上报护理部压力性损伤小组备案;⑧患儿转科时,该记录单随病历一并移交病区继续填写,出院后由该病区收集保管。 二、压力性损伤上报及会诊制度 1、Braden 评分≤12 分及时上报护士长。应告知病人及家属并签署《压力性损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1]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1]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如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与护理相关的各种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1)护理等级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等级要求,危重患者 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2)急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