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如何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期待”

也谈如何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期待”
也谈如何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期待”

也谈如何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期待”

发表时间:2018-05-22T15:45:39.997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作者:李昆屏[导读] 本文从阅读期待与独立阅读能力和语文教学中对阅读期待的利用,论述了阅读期待对于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作用以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云南省玉溪市第三中学 63100

摘要:本文从阅读期待与独立阅读能力和语文教学中对阅读期待的利用,论述了阅读期待对于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作用以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阅读期待悬念制造,情境创设评价体系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果在语文阅读中能找准感情基调,将学生内心沉睡的情感唤醒,积极营造充满真情实感的语文课堂氛围,并能使学生产生探究课文的激情和欲望,那么这样就可以为语文阅读提供强大的动力和生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是期待产生、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和循环的心理运动过程,是一种迫切探知文本内容和情感的心理状态。而阅读文本则是通过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体验和探究阅读文本欲望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的课堂教学中,要起到如何做一个指挥棒,如何有效地利用阅读期待,把学生引领到阅读实践中并能愉快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则是本文着重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巧用阅读期待,提升阅读期待的价值,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该如何体现和做到“阅读期待”的实现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适当的煽情

当代格鲁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和兴趣。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阅读,那么这个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阅读那他就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全体学生都喜爱阅读、热衷于阅读,那他就不仅是一个好教师,而且是一个优秀教师。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是说作者情感充沛,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因此,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审美兴趣的培养和激发阅读欲望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缺乏审美热情和欲望,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所以教师适当地煽情则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和阅读欲望,同时又能引发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来进行阅读。

二、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感悟

从目前高中生现代文阅读的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往往正是阅读感悟方面的能力。同时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语文教师运用多种手段把自己“感悟”到的东西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现象。有时候往往是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的骨架和似懂非懂的内容,文章中最重要的形象、情感却丧失了,这样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在交流阅读感悟的时候,往往理屈词穷或者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如何能得到提高?

在《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些语文教师往往大多只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却很少关注学生 “悟性 ”的培养。不可否认积累是感悟的基础,积累越深厚,感悟会越敏锐、越深刻,但积累并不等于感悟。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阅读“悟性 ”的培养,那么就不能把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还要更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

三、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教师积极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愉悦感,激发学生产生一种不断向上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新课程改革一直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功能,强调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实现新课程评价观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转变。教师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自主发展。因此积极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阅读教学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其引导功能在阅读教学中日益显现。积极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案,为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个性化的理解都有长足显著的提高,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对看法观点多样化的展示使得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更加的深刻、独到。同时也使得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以大幅度地提高,学习兴趣也日益浓厚,这样的状态就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真正成为了学生乐学愿学的学习天地。

四、要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应努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和平台,同时也要使阅读教学成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一种方式。因此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

因为学生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兴趣、爱好也不尽不同,所以学生的个性阅读的表现也不同。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阅读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从旁加以适当的引导。新课标一直强调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让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同时又要运用自己的“个性”来展示自己学习过程,以达到阅读效果的提高。这一过程的教学完全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和表达的需求,使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个性化的阅读是一门复杂的、综合的艺术,它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和思考、实践和完善。如何实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期待”的养成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周一贯著《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